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2-09-15 11:29:50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有关小学语文教案范文合集5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有关小学语文教案范文合集5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讲的是宋代和尚怀丙利用水的浮力把陷在河底淤泥里的八只铁牛打捞上来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以及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课文的重点是打捞铁牛的经过,包括准备工作和打捞过程。记叙层次清楚,行文简明有序,是这篇课文语言表达上的主要特点。这样的课文,适宜训练学生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想想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每部分各写了什么;然后把各部分内容连起来想一想,练习抓住文章主要内容。教学难点是捞铁牛所凭借的水的浮力的知识,可抓住第二自然段的重点词语理解船能“把铁牛从淤泥里一点儿一点儿地向上拔”的原因和先前所做的准备工作的意义,来理解打捞过程中对水的浮力的利用。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方面是训练学生理解重点词句段,进而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另一方面,使学生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启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指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从而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受到爱科学、用科学的教育。

  3、指导学生读懂课文,理解课文的重点段落是怎样把意思表达清楚的。

  教学重点难点:

  1、弄清怀丙在捞铁牛时做了哪些准备工作,是怎样把铁牛捞上来的。

  2、理解铁牛能捞上来的原理。

  教学准备:课前,让学生懂得一点有关水的浮力的知识,也可做一些有关水的浮力的实验。

  第一课时

  一、引入:

  一千多年前的宋代,有个叫怀丙的和尚把沉入河底的大铁牛捞上岸来,他是怎么做的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一看吧!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要求认识的字:捞陷淤搭绑铲减绷丙

  2、要求会写的字:捞笨潜绑铲减越丙程

  “淤”读yū,不读yú;“潜”读qián,不读qiǎn

  3、认读生字卡片:打捞笨重潜泳绑架出色穿越工程铲除减轻议论纷纷浮桥结实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叙述顺序。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

  2.每个自然段请一位同学读。

  3.了解课文叙述顺序。

  第一部分(1):写为什么要捞铁牛。

  第二部分(2-3):写怀丙为捞铁牛做的准备。

  第三部分(4-6):写怀丙捞铁牛的经过。

  第四部分(7):简介怀丙和尚。

  4、说说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指名说。

  小结:这篇课文主要讲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陷在河底淤泥里的铁牛的事。先讲捞铁牛的原因;再讲准备工作;最后讲怎样捞铁牛。

  第二课时

  一、引入:

  认读生字卡片:打捞笨重潜泳绑架出色穿越工程铲除减轻议论纷纷浮桥结实

  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研读课文

  (一)、1、读第一部分,用自己的话说为什么要捞铁牛?

  2.铁牛有多笨重呢?一千多年前的宋代有没有打捞工具?有没有科学简易的打捞方式?

  3.指导读句子,加深理解。

  4.再读第一部分。学生评议。

  (二)、自由读课文2、3自然段,

  1、引导学生理解“议论纷纷”是什么意思?他么在议论什么?

  2、正当人们议论纷纷的时候,一个和尚出现了,他说了什么?在文中把这句话画出来。

  3、请大家自由读第三自然段,并用笔画出重点词语。

  4、怎样捞铁牛?我们先来看看怀丙和尚为捞铁牛做了哪几项准备工作。

  完成填空:(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然后引导学生用四个字把每项准备工作概括出来。)

  首先:______________________

  然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又: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怀丙做四项准备工作,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6、读懂了这一部分,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出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小结:回顾四项准备工作,我们感受到四项准备工作做得认真和周密,准备工作出色。

  (三)、默读课文4、5、6自然段。

  1、思考:怀丙和尚是怎样捞起第一只铁牛?

  看看课文是怎样把这个过程写清楚的,指名读和尚……向上拔。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用……把表示泥沙、船身、绳子、铁牛在铲沙过程中变化的词标出来。

  课件演示捞铁牛的过程,让学生充分认识怀丙利用水的浮力把铁牛拔出淤泥。

  2、全体朗读这段话,思考: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请用四个字概括出来。

  3、用同样的方法自学5、6自然段。

  4、思考并讨论:和尚为什么不急着把铁牛捞上船,而是先让水手使劲划船把铁年拖回岸边,再让众人拖牛上岸。指名说。

  5、思考讨论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什么?分别用四个字慨括出来。

  6、怀丙几次利用水的浮力?他能把铁牛捞上来,在哪个字上下了工夫?

  (四)、齐读最后一自然段。学习文章写法。

  你觉得怀丙是个怎样的人?从他身上你能学到什么?

  三、课外扩展:当时条件有限,只能用这样的办法捞铁牛,现在科技进步了,如果是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捞铁牛?(学生各抒己见)

  四、小结:怀丙虽然不是身体上的大力士,但是却是知识上的“大力士”,他用自己的知识创造;了奇迹,“知识就是力量”啊!他巧用水的浮力,依靠科学的力量把铁牛从水里捞上来,这种做法足以说明他是无愧于“出色的工程学家”这个称号的。

  板书:

  铁牛被冲走

  怀丙做准备 摸清位置 准备沙船

  捞铁牛 拴船搭架 绳拴铁牛

  铁牛被捞出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你是否有过童年的发现,将你的发现说给你的同桌听。

  学生甲:我发现蜗牛爬行后的地方都会留下一条延线。

  学生乙:我发现小鸟在睡觉时一会儿睁眼,一会儿闭眼。

  学生丙:我发现了彩虹。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本文作者的发现吧!

  二、初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

  1.自由读全文。思考:童年时“我”发现了什么?

  (达尔文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祸患:灾难。

  情不自禁: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绞尽脑汁:费思虑,费脑筋。

  眉目:事情的头绪。

  随心所欲:一切都由着自己的心意,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妨碍:使事情不能顺利进行。阻碍。

  困窘:为难。

  驱逐:赶走。

  3.按照课文的不同内容给文章分段。

  第一段(1、2自然段)主要讲了“我”在九岁时发现了达尔文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然而这一发现却给“我”带来了惩罚。

  第二段(3—13自然段)“我”在睡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问过老师后仍没有找到答案,“我”便自己观察,思考发现了人类进化的规律。

  第三段(14—19自然段)四年后,在生物课上当老师讲到人的起源时,“我”想到了自己的发现便笑出了声。老师认为“我”的笑不怀好意,便把“我”轰出了教室。

  三、细读课文,体会课文的内容。

  1.“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又是怎样找到答案的。

  分小组学习,将找到的句子读一读,并谈自己的体会。

  (1)“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的天赋,于是便产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

  (2)我们一起找到老师,请他给我们解答。

  (3)老师并没有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便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

  (4)“我”想得是那样痴迷,以至于亲自抓来鱼,仔细观察,想从鱼身上发现人应具有的某些特征。

  (5)“我”经过思考、推算,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2.从“我”的发现过程中,看出作者是个怎样的孩子?(他善于观察,喜欢问为什么,并有着执著的精神。)

  3.课文最后说:“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试举例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师简介有关史料:

  布鲁诺热情地宣传新天文学说,被教会视为异端,教会将他押到了罗马的宗教法庭,在监禁的七年中他受到了残酷的毒刑,最后被押至罗马百花广场的火刑柱下被活活烧死。布鲁诺为了他的发现,为坚持真理而献出了生命。

  (2)学生简介他们收集的资料。

  4.通过学习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在日常的生活中要养成缌观察的习惯,遇到问题要敢于动脑思考,最为重要的是有坚持不懈的勤奋钻研的精神。

  附: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本课是略读课文,教学过程 主要是指导学生自读自悟。以人和生物发育及进化的图片、视频导入 新课后,先让学生读读阅读提示,再按阅读提示多读几遍课文。然后围绕重难点读一读,议一议。课文的重点是童年的发现,教师引导的着眼点放在了发现的过程上。这样,通过读议,学生就知道了“我”童年时为什么会有这个发现:

  1、敢于提问;

  2、反复思考;

  3、大胆想象。对课文中两个比较难以理解的句子,通过组织学生交流、讨论,教师相机点拨,加以理解。课后让学生收集一些科学家发明、发现的故事进行交流。

  探究活动

  鲤鱼之死

  鲤鱼早就听说大海浩瀚无边,那里有滚滚的波涛,有许许多多的鱼朋友。他想:要是有机会到大海里痛痛快快地玩一番,并表演那“鲤鱼跳龙门”的绝技,那该多好呀!

  机会终于来了。这天,春风吹拂,阳光艳丽,海鸥捎来黄鱼的口信,邀请鲤鱼到大海里作客。鲤鱼一听,乐得一蹦三丈高……当即,它便让海鸥驮着它,把它带到大海边。

  嗬,大海一片白茫茫,海面上不时地飞着一群群海鸟,行驶着一条条船只……但此刻,鲤鱼无心欣赏这一切,它一头扎进了海里……唉,说也怪,平日在海里游泳自如的它,现在的动作却迟钝了。渐渐的,渐渐的,它感到呼吸困难,浑身无力……唉,真想不到,还没有见到黄鱼,它竟死在大海里。

  鲤鱼直到死时,也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提示:

  原来海水又咸又苦,淡水鱼鲤鱼的鳃片上没有特殊的排盐组织,所以在大海里不久,便因呼吸困难,窒息而死。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13个,积累词语10个,句子2句

  2、正确流畅地朗读全文

  3、通过课文的学习,理解医生惜时如金,节约时间多为病人看病的高尚医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说说平时是怎么看病的?

  2.怎样与医生交谈的?

  3.医生在听病人讲病情的时候表情怎么样?

  4.你是否知道医生在想什么?

  5.出示课题,质疑:这位医生是谁?什么叫心思?他的心思是什么?

  二、读课文,解决疑问

  1、读后解疑

  2、这位医生是——学习生字“德”

  3、读课文第一节。联系上下文理解“心思”,划出描写医生心思的语句。学生读后找,找后交流。

  4、联系上下文理解“络绎不绝”

  5、医生的心思并不被病人所理解,大多数病人都是怎么做的?

  6、有一位特殊的病人让格里辛格难忘,请读课文§2—14。体会这是怎样的一位病人。

  7、自读。

  8、同桌互读。

  9、师生配合读

  10、读课文第14小节。

  医生为什么不收女病人的费用?体会医生惜时如金,节约时间多为病人看病的高尚医德。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认识反义词。

  2.积累词句,朗读诗歌。

  3.通过口语交际练习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4.通过“展示台对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展示作品。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学习“我的发现”。

  1.读读小伙伴的话。

  2.自读词语。

  3.说一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词义相反或相对。)

  师:这种词义相反或相对的词语我们称它们为一组反义词。

  4.分男、女生对说反义词。

  5.合作识记生宇,交流识字方法。

  二、学习“日积月累”。

  1.“我会选”。

  (l)读一读四个词,明确:要选的是近义词。

  (2)独立选一选。

  (3)评一评。

  2“读读说说”。

  (l)齐读句子。

  (2)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3)指名说。

  (4)独立填写。

  3.“我会读”。

  (1)自由读。把诗歌读正确、读流利。

  (2)小组合作读。互相帮助读正确,读流利。

  (3)交流,你读懂了什么?

  (4)比赛读。

  三、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今天我们一起组成一个旅游团,出去游览一下。

  二、“导游”招聘。

  读愿意当导游给大家介绍你知道的名胜古迹?

  三、准备交流。

  1.启发。

  你准备怎样介绍?

  2.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怎样介绍?

  3.介绍64A注意:

  (l)有条理,刘顺序,把话说连贯。

  (2)口齿清楚,普通话标准,态度大方。·

  四、旅游。

  “导游”给大家介绍自己知道的名胜古迹,游客随时间“导游”提问题,

  导游要难心解答。

  五、评比最佳“导游”。

  互相提名评,说说好在哪里。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这是一个发明带齿孔的邮票的故事。一位发明家阿切尔在一个偶然的机会,看见一个人用别针在每枚邮票的连接处刺上小孔,那邮票便很容易、很整齐地被撕开。他就想把那个人的动作变成机器的动作,让所有的'邮票都能很容易地被撕开。通过不断研究,他终于发明了邮票打孔机。这篇课文不仅告诉了我们带齿孔邮票的发明经过,还告诉了我们发明并不神秘,并不遥不可及。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意身边的事,多动脑筋思考研究,每个人都有发明创造的机会。

  本篇课文中出现了两个人,我们可以抓住课文描写那个用别针刺邮票的人一系列动作的句子感悟他的善于动脑和动手;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大胆想象阿切尔被那个人的行为所吸引后的想法以及研究发明打孔机的过程来感悟他善于观察事物、思考研究、发明创造的优秀品质,揭示课文所寓含的道理。最后我们可以住抓住文中“立即”、“直到现在”、“仍然”来感悟这一发明的重大价值。另外文中还有较多表示数量的词语,如一家酒馆等,可以让学生积累并运用。课后还有一个介绍邮票知识的资料袋,可作适当扩展,让学生知道一些关于邮票的知识,还可培养集邮的兴趣。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2个字。了解一些关于邮票的知识,积累运用表示数量的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从带齿孔邮票的发明过程中受到启发,懂得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意身边的事,多动脑筋思考研究,每个人都有发明创造的机会。

  3.初步学会能抓住重点词句和想象补白来感悟人物的品质、课文的真谛。

  教学重点

  认识文中13个生字,书写12个字,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能从带齿孔邮票的发明过程中受到启发,懂得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意身边的事,多动脑筋。思考研究,每个人都有发明创造的机会。

  课前准备

  教师:生字、词语卡片、实物投影仪、简单的PPT课件。

  学生:集邮册,搜集一些关于邮票常识的文字资料,一张画着多张无齿孔邮票的白纸。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预设

  教 学 调 整

  第一课时

  一 、猜谜激趣 欣赏铺垫

  1.猜谜语:小小一幅画,无脚走天下。寄信必用它,无它信不发。请打一物。

  2.板书“邮票”。你知道关于邮票的哪些知识吗?

  3.课件图片演示:一边出现各种邮票的画面,一边结合课后资料袋

  配乐补充

  介绍邮票的知识。

  二、比较理解齿孔, 引出课题

  1.出示两张邮票:一张无齿孔,一张有齿孔。比较这两张邮票有何不同?

  板书:齿孔。为什么把这些小孔叫齿孔?随机认识“齿”,牙齿的齿。

  2.邮票的四周为什么会有齿孔的呢?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第14课,板书完整课题。

  3.齐读课题。

  三、初读课文 感知故事

  1.自由读课文,标好自然段段序,圈出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力争读通课文。

  2.交流反馈:课件出示以下语句,指名朗读,及时正音。

  (1)每枚邮票的四周没有齿孔,许多枚邮票连在一起,使用的时候,得用小刀裁开。

  出示生字卡片“裁”,与“栽”“载”作比较。

  (2)1848年的一天,英国发明家阿切尔到伦敦的一家小酒馆喝酒。

  随机出示生字卡片“酒”,与“洒”作区别。

  出示词语卡片“伦敦”,补充介绍伦敦是英国的首都。

  (3)邮票便很容易地被撕开了,而且撕得很整齐。

  四、研读课文 感悟人物

  1.课文中讲到了哪两个人?板书用别针刺邮票的人和阿切尔。

  2.默读课文,用横线划出描写用别针刺邮票的人的句子,用波浪线划出描写阿切尔的句子。

  3.交流研读描写用别针刺邮票的人的句子。

  (1)圈出描写动作的词。理解什么叫求助。

  (2)用上其中一些重要的动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个人是怎么解决裁邮票没有小刀这个问题的。

  (3)取下胸前的校徽,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邮票纸,模仿这个人刺好一个个小孔,轻松撕邮票的过程。

  随机出示生字卡片“撕”,体念用手撕的感觉。

  (4)从这个人的这番举动当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板书善于动脑思考。

  (5)指导朗读重要语句。

  4.交流研读描写阿切尔的句子。

  (1)阿切尔被那个人的举动吸引住了。什么叫吸引?酒馆那么多人,为什么单单只有阿切尔会被那个人的举动吸引?

  (2)他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呢?

  (3)他后来又是怎么做的呢?

  出示词语卡片“研究”。想象这个研究会经历怎样的一个过程?在发明创造的过程中阿切尔会碰到什么困难?他是怎么解决的?

  (4)从中你又感悟到了什么?

  板书善于观察事物、思考研究、发明创造。

  (5 )指导朗读重点语句。

  五、巩固字词 书写新字

  1.课件出示:比一比,口头组词。

  力( )裁( )斯( )论( )酒( )更( )

  刀( )栽( )撕( )伦( )洒( )便( )

  2.指导书写生字

  (1)归类指导:仍、使、便

  “使”字中间是个口,一撇要出头;“便”字中间是个日,一撇不能出头。

  (2)重点指导:英、整、式

  “英”字中间一撇要出头;“整”字要把束字的捺改成点;“式”字斜钩上没有一撇。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的教案06-15

小学语文《语文天地一》教案06-2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八》教案03-28

小学语文《语文天地一》教案08-25

小学语文园地教案07-31

小学语文秋游教案07-30

小学语文《瀑布》教案06-25

小学语文《草原》教案12-20

小学语文坐井观天教案09-06

小学语文《假如》教案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