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2-09-10 08:37:33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模板汇编7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模板汇编7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朗读与细读相结合;

  2、篇章语义分析与自然常识讲解相结合;

  3、锻炼学生自由想象的能力;

  4、引导学生热爱自然、敬畏生命。

  教学重难点:

  对诗歌中炽热爱情的理解与祖国深情厚爱的联系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浪之歌)

  一、 课文导入

  简介诗人纪伯伦(1883~1931)。

  黎巴嫩诗人、散文作家、画家。生于黎巴嫩北部山乡卜舍里。12岁时随母去美国波士顿。两年后回到祖国,进贝鲁特希克玛(睿智)学校学习阿拉伯文、法文和绘画。学习期间,曾创办《真理》杂志,态度激进。1908年发表小说《叛逆的灵魂》,激怒当局,作品遭到查禁焚毁,本人被逐,再次前往美国。后去法国,在巴黎艺术学院学习绘画和雕塑,曾得到艺术大师罗丹的奖掖。1911年重返波士顿,次年迁往纽约长住,从事文学艺术创作活动,直至逝世。

  纪伯伦青年时代以创作小说为主,定居美国后逐渐转为以写散文诗为主。他的小说几乎都用阿拉伯文写成,有短篇小说集《草原新娘》(1905)、《叛逆的灵魂》和长篇小说《折断的翅膀》(1911)等。《折断的翅膀》写东方妇女的悲惨命运和她们与命运的苦斗,谴责贪婪、狡诈和屈从,歌颂自尊、意志和力量。他的小说以主人公充满哲学意味的独白、对话和叙述,特别是被压迫被损害者充满激情的倾诉取胜。他用阿拉伯文发表的作品还有散文《音乐短章》(1905),散文诗集《泪与笑》 (1913)、《暴风雨》(1920),诗集《行列圣歌》(1918),以及《珍闻与趣谈》(1923)、《与灵魂私语》(1927)等。

  他用英文写的第一部作品是散文集《疯人》(1918)。此后陆继发表散文诗集《先驱者》(1920)、《先知》 (1923)、《沙与沫》(1926)、《人之子耶稣》(1928)、《先知园》(1931)、《流浪者》等,以及诗剧《大地诸神》、《拉撒路和他的情人》等。《先知》被认为是他的代表作,作者以智者临别赠言的方式,论述了爱与美、生与死、婚姻与家庭、劳作与安乐、法律与自由、理智与热情、善恶与宗教等一系列人生和社会问题,充满比喻和哲理,具有东方色彩。纪伯伦并自绘充满浪漫情调和深刻寓意的插图。

语文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这是泰戈尔诗集《新月集》的两首散文诗。作者用平和的笔触,娓娓道来,像在诉说又似自语,描绘了小朋友美好、善良的内心世界。《对岸》中诗人通过“我”想象中的“对岸”,描绘了一片恬美神奇的乐土。《职业》是一篇叙事散文,它用儿童的眼光写出了“我”对生活中所遇到的几种职业的向往。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同学自读自悟,用心去感受,使同学自身发生共鸣,受到启发教育。

  2、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思路,体会内心独白手法所发生的效果。

  3、引导同学默读考虑,小组交流等方式,并结合自身的生活实际,大胆发言,发挥想象力来谈学完此文的感受。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同学默读考虑,小组交流等方式,并结合自身的生活实际,大胆发言,发挥想象力来谈学完此文的感受。

  教学思路:

  一、学习《对岸》。

  (一)初读课文,把文章读通顺。

  1、自读课文,把不懂的词语、内容画下来。

  2、在课堂上与老师、同学讨论交流。

  (二)再读课文,把文章读明白。

  1、同学采用多种方式读书,考虑:

  (1)散文可分为几局部?每局部主要写了什么?

  (2)小朋友为什么渴望到对岸去?设想一下,对岸情形如何呢?对岸在小朋友心目中是怎样的两幅画?

  (3)诗人如何描绘“我”想象中的对岸的美丽景色的呢?

  (4)读了诗歌,你有什么感受?

  2、同学讨论、交流。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试着朗读,说说你认为怎样才干读好这篇散文?

  二、学习《职业》。

  (一)初读课文,把文章读通顺。

  1、自读课文,把不懂的词语、内容画下来。

  2、在课堂上与老师、同学讨论交流。

  (二)再读课文,把文章读明白。

  1、同学自由读书,考虑:

  (1)“我”当时只是一名同学,为何有从事这几种职业的念头,并且“我”为什么只想从事这三种职业?

  (2)读了散文,你有什么感受?

  (3)你长大了想从事什么职业?

  2、同学讨论、交流。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作业:

  1、熟读散文。

  和板书设计:对岸

  眷恋故土、热爱母亲

  职业

  你长大了想从事什么职业?

语文教案 篇3

  一、导入揭题

  1.出示黄叶:同学们请看,今早老师在上班的路上,玄武湖边捡了两片――黄叶,我为什么要悄悄珍藏这两片黄叶呢?因为在我的心目中,“黄叶”是秋天的象征,那么在你们的心目中,秋天是什么颜色的呢?(生各自发表自己的看法)

  2.你们眼中的秋天色彩斑斓,转眼间,有到秋天了。秋天是硕果累累、流光溢彩的季节,是成熟的季节,是收获的季节。让我们跟随诗人王宜振的脚步一起到大自然去感受明丽的秋天吧!(板书:秋天王宜振)

  3.简介王宜振:王宜振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是山东人,今年60岁了,和我们学校的王校长、卢校长、卢老、耿老崔老师(正好在听课)他们是同辈人。他主要创作儿童诗歌,也写童话和儿童故事等,是我们少年儿童的知心朋友。(指读名字,注意“振”的发音)

  二、初读课文

  4.请看(出示课件秋景图,《秋日私语》音乐响起),老师朗诵全诗。

  5.看了秋景,听了描写秋天的诗,你对秋天又有什么新的感受呢?(生自由发言)

  6.秋天是美丽的,秋天是迷人的,而诗人笔下的秋天更令人陶醉。你一定也很想读读这首诗吧?请同学们打开书到17页。

  注意听要求:(1)边读边标出小节数;(2)读准字音,圈出生字;(3)读顺句子,注意长句子中间的停顿。

  放声地朗读这首诗吧。(生自由读书,圈点)

  7.这么美的诗,我们要想读好,首先要读准(字词)。

  (1)出示词语:桂子、香气、苹果、红袄、葡萄、紫袍、(后面是书后3词语);

  (2)注意读音(这些读音和写法也要看仔细):脚印、柔韧、珍藏、红缨、嚷着。

  8.全诗共有几小节?想不想读给大家听听?(指名分节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好,看看他们字音读准了没有,语句读通顺了没有,听上去是不是很美?

  (指名读每一节,注意正音评析;重要的诗节,正音后全班齐读或男女生分读)

  9.这首诗写得这么美,你最喜欢哪些部分呢?把你最喜欢的地方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然后,再指名读,喜欢这部分的同学一起读)(老师注意引导每一节的熟读)

  10.我们读了自己最喜欢的诗节,跟着诗人走进秋天,看到了秋天,那么你能告诉大家这首诗主要写了秋天的哪些美丽的景色和丰收的景象呢?(板书:美景――红色笔)

  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做记号。(生自由读画)

  11.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老师顺势引导归类、板书:秋阳、秋风、秋色、秋实、秋香)

  12.风景如画的秋天,秋阳娇艳,秋风飒爽,秋实累累,秋色怡人,秋香飘溢(师指板书),让我们伴随《秋日私语》的优美乐曲,再次轻轻齐读这首诗。

  三、教师小结

  13.读到这里,你有哪些收获呢?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呢?(生自由说)

  下节课我们继续品读,继续欣赏。

  四、练习写字

  14.现在来看看这一课的生字,你认为哪些字读写时要特别当心的。

  15.老师范写“柔”、“肠”。(边写边将注意点,生跟着书空)

  16.学生完成书后2描红练习。

  五、板书设计

  4 秋天

  zhen

  王宜振

  美 景

  秋阳秋风秋色秋实秋香

语文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1、学会记事,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也可以写这件事使你明白了什么。

  2、通过事情表达童年的美好,旨在突出“趣”,选择自己印象最深的事,体现个性化。

  3、记事的内容具体,要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中心明确。教学准备 搜集小时候的老照片或珍藏的能引起童年趣事的有关物品。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出话题。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 同学们,大家都会唱《童年》这首歌吧!是的,我们每个人都有美好的童年,你看,那会飞的梦,那冬阳下的骆驼队,那一声“精彩”和“糟糕”……今天,老师让同学回忆一下童年那充满稚趣而又很有意思的事,用文字把它表达出来。

  二、明确范围,简要指导。

  1、指名读“作文内容”,思考这次作文给我们提了哪几点要求。

  2、拿出事先准备的老照片,围绕老照片或珍藏的有关引起童年回忆的物品的前前后后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呢?(可以同桌互相交流)

  3、教师简要提示。 ①要突出“趣”字。(要有稚趣,要有意思,要有发现,要有反思……)

  ②要根据我们农村的特点而展开。要说实话、真话、心里话,可以是钓龙虾,可以是玩泥巴,可以是帮父母干农活……

  三、范文引路,讨论写法。

  1、读范文《爸爸逗我玩》。

  2、教师出示讨论题目(先分组讨论,然后各组长汇报,师生共同评议、补充)。

  (1)文章给人的感觉真实吗?有意思吗?有趣吗?

  (2)范文中的语言、动作、神态及心里活动的描写怎样?那些地方值得你借鉴和学习?

  (3)“好笑”、“有意思”中蕴涵什么呢?你有体现你个性的有趣的事吗?如果有请马上写下来。

  四、快速习作,教师巡视。

  教师按以往快速作文的惯例,再次让学生明确写作的范围,并要求在40分钟内完成500字左右的文章

语文教案 篇5

  ⒀夫战,勇气也。

  ⒁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⒂彼竭我盈,故克之。

  ⒃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⒄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二、探究展示:

  1、课文可分几部分?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每部分的意思。

  第一段, 。 可分两层:

  第一层(从 开始 到“乃入见”) 。

  第二层(从“问:‘何以战?’”到段末)

  第二段, 。全段32字,以写鲁方之战术决策为主。

  第三段, 。可分两层:

  第一层(从 开始 到“故克之”)以“夫战,勇气也”为根据,提出要选择“彼竭我盈”的时机发动反攻的观点,回答了为什么等待“齐人三鼓”而后“鼓”的问题。

  第二层(从“夫大国”到段末)以“大国难测,惧有伏焉”为根据,提出作战中必须时刻注意判断敌方意图的观点,说明了他“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之后才认为可以追击的原因。一、预习导学

  【链接材料】——1. 走近作品:

  《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史记》和《汉书》都认为它是孔子的同代人鲁国史官左丘明而作。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终于鲁哀公十四年(前454年)。书中保存了大量古代史料,文字简练生动,尤其善于描写战争及复杂事件,又善于通过对话和行动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对后代散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左传》分年记事,没有篇名。

  【链接材料】——2. 长勺之战的背景:

  : 这一战事发生在鲁庄公十年(前684),是齐桓公即位后向鲁国发动的第二次战争。

  此前两年,齐桓公(公子小白)与其庶兄公子纠曾进行过激烈的争夺君位的斗争。当时篡君夺位的公孙无知(齐襄公堂弟)已被杀,齐国一时无君,因此避难于鲁国的公子纠和避难于莒国的公子小白都争相赶回齐国。鲁庄公支持公子纠主国,亲自率军护送公子纠返齐,并派管仲拦击、刺杀公子小白。然而鲁国的谋划没有成功,公子小白已出乎意料地抢先归齐,取得了君位。齐桓公即位后当即反击鲁军,两军交战于乾时(齐地),齐胜鲁败。乘兵胜之威,齐桓公胁迫鲁国杀掉了公子纠。齐桓公虽在其庶兄的血泊中巩固了权位。但对鲁国却一直怨恨难平,因此转年春便再次发兵攻鲁,进行军事报复和武力惩罚。本篇所记即是这次在鲁地长勺展开的战事。

  1、给下面的字注音:

  刿( )又何间焉( )鄙( ) 弗敢专也( )小惠未编( ) 小信未孚( )

  公与之乘( )长勺( )辙( )轼( )竭( ) 盈( ) 旗靡( )夫( )帛( )

  2、解释加横线的词的意思

  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弗敢加也,必以信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将鼓之 既克,公问其故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齐师伐我 又何间焉 何以战 衣食所安 弗敢专也,

  必以分人 牺牲玉帛 小大之狱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遂逐齐师 一鼓作气 再而衰彼竭盈

  3、古今异义

  ①又何间焉 ②肉食者鄙 ③牺牲玉帛

  ④忠之属也 ⑤可以一战 ⑥一鼓作气,再而衰

  ⑦伐 ⑧加 ⑨安

  4、重点句子翻译

  ①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②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③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④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⑤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⑥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⑦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⑧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⑨公与之乘,战与长勺。公将鼓之

  ⑩齐师败绩。公将驰之

  ⑾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⑿既克,公问其故

语文教案 篇6

  学习目标:

  1.学习抓住特征,突出重点进行说明的方法。

  2.学习准确而富有文学性的语言。

  3.了解凡尔赛宫的建筑特色,艺术风格及其政治文化中心,旅游胜地的地位。

  学习重点:学习抓住特征,突出重点进行说明的方法。

  学习难点:学习说明文准确而富有文学性的语言。

  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小黑板或。

  时安排:一课时。

  设计思路:

  讲解这篇课文时,应首先引导学生熟悉课文内容,明确文中重点写了凡尔赛宫的布局、陈设如何,建筑时间、建筑特色和艺术风格是什么。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抓住特征进行说明的,再进一步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有关这些问题,可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基础上完成。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凡尔赛宫,是世界驰名的法国王宫,被誉为“人类艺术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我们虽不能一睹风采,大饱眼福。但我们可以跟随吉祖英的笔迹,去欣赏、想像凡尔赛宫的美妙。(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

  (一)整体阅读,感知课文。

  1.同学们,我们在学前两篇说明文时,请你们以导游的身份向大家讲解建筑物,今天我们继续用这种学习方法来赏读《凡尔赛宫》。

  凡尔赛宫是美的殿堂,更是一座艺术的宝库。老师这儿有几张介绍凡尔赛宫的图片,请同学们欣赏后自由朗读课文。朗读时划出自己认为要掌握的词语,然后根据课文内容,选择一组图片,向老师和同学们解说凡尔赛宫。

  2.词语练习:完成练习册(同桌互问)

  (二)课文学习

  3.同学们我们已经大致了解了课文的内容,接下来让我们走近凡尔赛宫。

  生一:介绍1.2:

  同学们,在我们面前的是驰名世界的被称为人类明珠的法国凡尔赛宫,它座落在……建于路易十四年代,至今约有290年的历史。全宫占地111万平方米,宫殿建筑气势磅礴,布局严密、协调。正宫……;看!宫顶……;宫殿外壁上端……如果想看到凡尔宫更美丽的景致,就请跟随下一位导游一起走进凡尔赛宫。

  师问:走进凡尔赛宫之前,我们先看一下刚才这位导游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板书:方位、艺术价值

  外部:建筑时间、面积、特色)

  4.师:凡尔赛宫里面的景致怎样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宫内,请下一位导游为我们介绍。

  生二,介绍3。

  同学们,现在我们来到了凡尔赛宫的内部,这里有大殿小厅500多间,处处金碧辉煌,豪华非凡。这里的装饰以雕刻、巨幅油画及挂毯为主,已有17、18世纪造型超绝工艺精湛的家具。这里还陈放着来自……。现在我们来到了由皇家大画家……的镜廊。这是凡尔赛宫内的一大名胜。它全长……400多块镜片组成。我们一块儿看镜廊拱形天花板。板上是……。我们漫步在……仿佛……。凡尔赛宫内部的陈设和装潢那么富有艺术魅力,其实它的外部点缀景物也充满着艺术魅力,不信请随下一位导游进入法兰西式大花园。

  师问1:这位导游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内部陈设和装璜富于艺术魅力)(板书:内部:陈设

  装潢(镜廊)

  师问2:作者在介绍内部陈设和装潢时为什么特别提到中国古代的瓷器?

  师问3:作者向我们说明镜廊时,列举了许多数字,这些数字给你什么感觉?

  5.接下来让我们继续观赏宫前风格独特的法兰西式大花园,有请下一位导游带我们去游览。

  师问:请同学们注意这位导游是按什么顺序向我们介绍的?

  生三4:

  同学们,我们现在来到了正宫前面的法兰西式大花园。这座花园风格独特。园内……。站在这儿极目远眺,可以看到玉带似的人工河上波光粼粼……。近处……。

  师问:这位导游是按什么顺序向我们介绍的.?

  (空间顺序:远——近)

  (三) 1.问:除此之外,作者还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1.(板书:历史轶事) 指名朗读

  问:作者为什么要插入这段历史轶事呢?(讨论)

  (归纳:点到趣味性即可)

  2.文中的6、7介绍什么?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齐读6—7

  (板书:今昔地位 举例子 作比较)

  三、研读课文,学习抓住特征,突出重点进行说明的方法。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板书,思考:作者从哪些方面说明凡尔赛宫是人类艺术宝

  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

  [分析]:无论是对凡尔赛宫的建筑本身,还是对其内部陈设和装潢,以及外部的大花园,课文都能抓住艺术价值高这一特征进行说明。与艺术价值无关的内容一律略去。这样对凡尔赛宫的说明从总体突出了重点。从局部来说,也同样注意了这一点。例如,在介绍凡尔赛宫的内部陈设和装潢艺术时,重点介绍了镜廊,让读者以斑窥豹。因为它是“凡尔赛宫内的一大名胜”,两位建造者赫赫有名,镜廊本身的构成有特色,镜廊天花板上的巨幅油画气势横溢,富有艺术价值。这种“抓住特征,突出重点进行说明的方法”,我们在平时的写作中要学会使用。

  2.下面我们通过练习来进一步深入探究这种写法。(结合说明方法)

  (1)第一段交代了凡尔赛宫的 ,并用了 说明方法突出说明了凡尔赛宫的艺术价值。

  (2)第二段交代了凡尔赛宫修建和竣工的时间,接着用了 的方法说明 ,从中可以看出凡尔赛宫分为 和 两大部分。

  (3)说明凡尔赛宫的宫殿建筑,布局严密、协调的具体内容是 。

  (4)第三段用了 和 和说明方法,这一段具体说明了凡尔赛宫的 。

  (5)法兰西式大花园“风格独特”具体体现在哪些地方?主要运用什么说明方法?

  四、课外语文活动(创造性阅读)

  圆明园是我国清朝一座著名的园林,有“万园之园”的美誉,如今却已剩下断壁残垣。面对残破的圆明园旧址,对照金壁辉煌的凡尔赛宫,你有何感受?

  面对这一切,每一个炎黄子孙都会思绪万千!请你拿起手中的笔,将心中的那份不平静写出来吧!

  为中华之辉煌而读书!

  板书设计:

  凡 尔 赛 宫

  吉 祖 英

  说明文

  1.方位 艺术价值 (特征) (打比方)

  2. 外部:时间、面积、建筑特色 (列数字)

  抓具 (空间顺序)

  3. 内部:陈设 (列数字 举例子)

  装潢(镜廊)主体 特说

  4.宫前大花园:风格独特(远------近)(摹状貌)征明

  5.历史轶事

  6—7. 历史和现今的重要地位 (举例子 作比较)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并能翻译浅易的句子。

  2、体会作者塑造的周公胸怀博大、深沉果断、为国家利益辛劳毕生、鞠躬尽瘁的高岸君子形象,司马迁对周公那种深厚的景仰之情。

  3、学习对比手法的运用。

  一、导入新课并介绍文题、背景。

  1、鲁,始建国于公元前十一世纪,其辖地在今山东省西南部,都城在曲阜。公元前256年为楚所灭。

  2、周公,姬旦,亦称叔旦。以其曾祖太王所居周地为采邑,故称周公。周公是我国政治史、文化史上的一个极为重要的人物。他帮助周武王开创了周王朝八百年的基业,从而也把我国的第一个文明社会形式推向了巅峰,为我国民族融合、政治统一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他所制定的“礼乐行政”,对我国民族文化传统的形式,也具有开山的意义,至今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之中,仍涓涓流淌着西周时代那种重伦理、轻逸乐、好俭朴、乐献身的君子风度和集体精神。

  3、世家,《史记》体例之一,主要记述世袭封国的诸侯的事迹。

  4、《鲁周公世家》是《史记》三十世家中的第三篇,全文详细地记述了西周开国重臣周公的生平事迹,并择要记载了鲁国经历三十四代君主、历时千余年的历史发展过程。课文节选部分主要记述了周公幼年时代的笃仁纯孝和代理国政时的忍辱负重。

  二、范读课文。

  1、注意字词读音、断句,扫除字词障碍。

  2、整体感知全文内容。

  三、给加横线的词正音并释词。

  笃(dǔ)仁 钺(yuè) 召(shào)公 名奭(shì) 缪(bù)卜 归(kuì) 开籥(yuè) 金縢(téng)匮(guì) 有瘳(chōu) 箕(jī)子 践阼(zuò) 弗辟(bì) 蚤(zǎo)终 祉(zhǐ)福 鸱(chī)鸮(xiāo) 倍依(yǐ) 竆竆(qióng) 揃(jiǎn)其蚤(zhǎo) 谮(zèn) 严(yǎn) 奸(gān)神命 飨(xiǎng)国 鳏(guān)寡 诞淫厥佚(yì) 昃(zè)不暇食 百姓说(yuè) 将没(mò) 肸(bì) 伤牯(g)ù 寇攘(rǎng) 歭(zhì)尔刍茭 糗(xiǔ)粮 濞(bì)立

  四、对照注释、译文,自由朗读课文。

  五、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1-12段)详细记述鲁国公的主要事迹。分六层。

  第一层(1段)辅助武王,伐纣灭殷。(笃仁纯孝)

  第二层(2段)牺牲个人,质代王死。(义无反顾)

  第三层(3段)临危受命,代理国政。(忍辱负重)

  第四层(4-6段)平定叛乱,营建洛邑(坚决果断)

  第五层(7-10段)还政代王,制礼作乐。(胸怀博大)

  第六层(11-12段)周公作为,感动成王。

  第二部分(13-15段)交代鲁国公后世君臣无道,与周公的品德形成强烈对比。

  六、研习课文。

  (一)研习第一部分第一层(1段)。

  1、对照注释、译文,落实重点文言字词句。

  ……者(助词,表停顿),……也(表判断) 笃仁(忠厚仁爱) 于(介词,表比较) 及(等到) 辅翼(佑助,辅弼) 用事主持朝廷政事) 把(手持) 以(连词,表目的) 夹((站)在左右) 告周之罪于天下(介宾短语后置) 戚(父母兄弟等直系亲属,现指旁系亲属) 虚(区域)

  2、朗读并小结。

  (二)研习第一部分第二层(2段)。

  1、对照注释、译文,落实重点文言字词句。

  克(攻克,战胜) 集(通“辑”,安定) 不豫(天子不舒服,不能处理政务) 乃(副词,于是,就) 缪(通“穆”,虔诚) 戚(形-使动用法,使……感动) 以为(把……作为,今指认为) 北面(名-状语,面朝北方) 戴璧秉圭(头上顶着玉璧,手中秉持玉圭) 阻(遭到困厄) 负子(诸侯病) 以(用)旦代王 乃命于帝庭敷佑(介宾短语后置) 用(因而) 定(使……安定) 无坠(不丧失) 葆(通“宝”,宝贵) 尔之(取独)许我 归(同“馈”,奉送) 以(目的连词,用来)俟尔命 屏(藏而不给) 发书(翻开占兆书,今指发放书本) 信(确实,果然) 王其(语气副词,表肯定)无害 维长终是图(宾语前置句) 藏(省略“以”)其策(省略“于”)金縢匮中(省略句) 瘳(病痊愈)

  2、朗读并小结。

  (三)研习第一部分第三层(3段)。

  1、对照注释、译文,落实重点文言字词句。

  既(已经)崩(天子之死) 强葆(同“襁褓”) 畔(通“叛”,背叛) 践阼(登上帝位,临时代行政) 流言(散布流言,今指没有根据的话) 不利于(对)成王(介宾短语后置句) 所以(表结果,……的原因) 辟(通“避”) 蚤(同“早”) 卒(始终) 沐(洗头,今指洗澡) 哺(口中所含的食物,今是动词“哺育”) 子之鲁,慎无以(介词,因,凭借)国骄人

  2、朗读并小结。

  (四)研习第一部分第四层(4-6段)。

  1、对照注释、译文,落实重点文言字词句。

  率淮夷而(连词,表承接)反 诰(一种文体,用于告戒或勉励) 宁(形-动,平定) 宗(名-意动用法,以……为宗主) 祉福(福瑞) 集(安定) 为(写作)诗 训(责备) 国(名-动,建都)(省略“于”)之

  2、朗读并小结。

  (五)研习第一部分第五层(7-10段)。

  1、对照注释、译文,落实重点文言字词句。

  治(处理政务,管理国家) 倍(背向着)依(同“扆”,户牖之间的屏风) 竆竆(恭敬谨慎的样子) 揃(剪断)其蚤(同“爪”,指甲) 奸(干犯,冒犯) 瘳(痊愈) 用事(当政,临朝) 谮(说坏话诬陷别人) 反(同“返”,召回,迎回,使……返回) 亡(使……毁败,使……灭亡) 严(同“俨”,庄重的样子) 自度(以法度自律) 荒宁(荒废事业,自图逸乐) 飨国(拥有国家。飨,同“享”,享有) 小人(中性词,地位低下的劳动者,今为贬义词) 密靖(使……安定) 鳏寡(孤独的人) 诞(放荡)淫(过分,无节制)厥(其)佚(同“逸”,安乐) 诛(讨伐) 昃(太阳偏西) 以(目的连词,用来)诫成王 官政(官职制度)未次序(还未安排得系统合理) 百姓(西周时对贵族阶级的总称,今指人民)说(通“悦”,欢悦)

  2、朗读并小结。

  (六)研习第一部分第六层(11-12段)。

  1、对照注释、译文,落实重点文言字词句。

  没(通“殁”,死) 以(用来)明 让(谦让) 于(在)毕(邑名) 臣(名-意动用法,以……为臣)周公 大木尽拔(被动句) 朝服(名-动,穿好朝服) 自以为功(即“质”,人质) 缪(同“穆”,虔诚的)卜(占卜) 勤劳(为……而辛勤劳苦) 彰(使……彰显) 筑之(培土并夯坚实,课本注释有误) 孰(通“熟”,丰收) 褒(嘉奖,褒奖)

  2、朗读并小结。

  (七)研习第二部分(13-15段)

  1、对照注释、译文,落实重点文言字词句。

  报政(汇报施政方面情况) 兴反(兴兵造反) 发之于肸(古邑名) 陈(准备) 风(走失) 越逐(擅离岗位去追赶) 寇攘(劫掠偷盗) 三郊三隧(鲁国西、南、北三方的近郊远郊之人) 歭(储备) 擢(人名) 濞(人名)

  2、朗读并小结。

  七、默读课文,讨论问题。

  1、周公旦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他在历史上建立了怎样的功绩?

  明确:是一个“立德立功立言”的道德楷模,胸怀博大、深沉果断、为国家利益辛劳毕生、鞠躬尽瘁的伟岸君子形象。主要功绩有:⑴辅助武王剪灭殷商;⑵质代王死临危摄政;⑶平定叛乱营建洛邑;⑷还政成王制礼作乐。

  2、周公对后世的影响是什么?

  明确:⑴胸怀博大、深沉果断、为国家利益辛劳毕生、鞠躬尽瘁的伟岸君子形象,千百年来感动着后世的有识之士,成为后世为政者的典范。⑵他的所作所为直接影响了数百年后孔孟儒家学说的形成奠定了我国“文明礼仪”之邦的思想文化基础。

  3、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司马迁对鲁周公的崇敬敬仰之情?

  明确:作者正是饱含着激情来塑造周公形象的,详尽赅赡地叙述了周公的一生:幼年时代的笃仁纯孝,平定管蔡分裂叛乱时坚定果断,牺牲个人时的义无反顾,代理国政时的忍辱负重……作者用与主人公性格相一致的深沉有力的语言,娓娓到来,为我们树立了一个胸怀博大、深沉果断、为国家利益辛劳毕生、鞠躬尽瘁的伟岸君子形象,从字里行间透露出司马迁对周公的崇敬景仰之情。

  八、分析本文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来揭露那些腐朽没落的统治者的丑恶本质的?

  明确:

  1、用周公的品德与后世无道君臣进行对比。

  2、用鲁国的所谓“洙泗礼仪之帮”的高雅招牌与鲁国后期统治者凶残、猥琐进行对比。通过对比,从而尖锐深刻地揭露了某些统治者斤斤于揖让之节的表面形式,而行刺极尽其荒淫之欲诛杀之能的极度虚伪行径,表现出作者敏锐的观察判断能力和高度现实主义精神。

  九、布置作业。

  1、按类整理全文的文言现象。

  2、思考:曹操在其《短歌行》一诗的结尾使用了本文记载的周公“一饭三吐哺”的典故:“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请问曹操以周公为典范,表达了怎样的愿望?

  明确:曹操用周公“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的典故,是以周公之比,以周公礼贤下士的精神自励,表达了曹操急于招纳贤才、建功立业的心情。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6-12

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10-03

语文园地的语文教案08-22

语文《语文园地四》教案08-06

语文下册语文园地教案02-26

语文园地语文教案11-10

语文《秋游》教案06-22

语文影子教案07-16

语文《春笋》教案06-21

《语文乐园》教案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