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2-07-30 14:59:19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模板汇编六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模板汇编六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生字新词,读准“腻”“咂”“蔓”等字音,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细腻地描写鸟儿外形和动作的有关语句。

  3、了解珍珠鸟对作者渐渐信赖的过程及围绕中心选材的特点,体会人和动物之间充满信赖的境界。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出示课题

  1、 师:本学期已经学过冯骥才写的一篇文章是——《捅马蜂窝》,今天我们一起再来学习他写的另一篇的文章《珍珠鸟》。

  2、出示课题后 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学习多音字:蔓 腻(在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先来学习这两个字)

  2、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描写珍珠鸟模样的句子,用直线划下来。

  交流后出示:瞧,多么像它的母亲: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生出珍珠似的白点: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谁来读一读)

  3、(出示珍珠鸟的图片)图片与文字内容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板书:雏儿)

  4、对照图片,改写珍珠鸟外貌。(那我们该如何介绍图片上的这只珍珠鸟呢?)

  5、(既然课题是珍珠鸟,那为什么课文写的是一只珍珠鸟的雏儿的模样呢?)请几个同学分小节读课文,其他同学想想课文写的是什么事:(板书:“我”)

  6、讨论:为什么作者要写小鸟的模样?(现在你知道作者为什么写的是一只珍珠鸟的雏儿的模样了吧!)

  7、小结:这是一篇记事散文,这节课,我们来一起研究小鸟怎样渐渐与我产生信赖?

  三、关注表达,品读语句

  1、学习第四小节。(我们先一起来学习第四小节,老师告诉大家:第4节可以分为3个部分,你们可以读读这个小节,看看有几句话,想想这几句话写了哪些内容,再把它分3个部分,并说出你这样分的依据。)

  (1)把第四小节分为三个部分,并交流分的依据。

  (2)预设依据一:胆子越来越大

  (3)预设依据二:距离逐渐接近

  (4)分三部分进行朗读。感受一下小鸟与“我”渐渐产生信赖的这个美好的过程。

  2、(小鸟除了喝喝我的茶,啄啄我的笔尖,还会干些什么呢?)

  出示填空:白天,它淘气地陪伴着我————————。

  3、学习第六小节。(顺着学生说的趴在肩上睡觉学习第六节)

  (1)自由读,想想这节写了什么事?概括地说。

  质疑。

  (2)预设问题一:为啥写小鸟在我肩上睡熟?体会作者紧紧围绕中心选材的特点。 (我们现在来换位思考一下,你小时候为什么喜欢趴在妈妈的身上睡觉呢?)

  (3)预设问题二:它睡得好熟哇!不停地咂嘴,大概在做梦呢!感悟课文中心。 (睡得好熟,说明什么呢?)

  (板书:信赖能创造美好的境界)

  (4)读句子: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 (改成陈述句来读读,那句好呀)

  (5)看看是很简单的这一节,其实它蕴含着作者选材的精妙之处呀。

  4、学习第二个问题:它怎么会信赖我的呢?读课文,找到相应的句子来说说原因。

  (1)出示: 我把这对珍珠鸟放在一个用竹条编成的笼子里。笼子里还有一卷干草,那是小鸟舒适而又温暖的巢。

  我把它挂在窗前,一盆吊兰的垂蔓蒙盖在鸟笼上,珍珠鸟就像躲进幽深的丛林一样安全。

  (2)读读这2句话,你体会出了什么?(随机板书:呵护、关心、爱护)

  (师:作家为珍珠鸟造了一个巢,那是一个怎么样的鸟巢呢?,你能通过这两句话概括出来这个鸟巢的特点吗?如果把这些词儿排序一下,最重要的是哪个词语呢?——安全)

  四、品读首尾,小结全文

  1、体会开头的精妙。(作者是多么喜爱珍珠鸟啊,文章一开头就写到:——) 比较: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

  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真好!

  (把“真好”独立成句,与结尾的哪个内容相呼应了呢?)

  2、朗读升华情感。

  出示:看着这可爱的小家伙,我不由自主地发出了一声呼唤: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

  2、 小结全文。(你感受到了作家所描述的美好的境界了吗?冯骥才老爷爷不愧为是个大作家,他舍大鸟,选小鸟,逐渐拉近与它的距离,使它的胆子越来越大,这样就能告诉我们:信赖,就能产生美好的境界。)

  板书:10、珍珠鸟(雏儿) “我”

  胆子越来越大呵护

  距离逐渐拉近信赖 ,能产生美好的境界 关心

  趴在肩上睡着了 爱护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材简析

  《一群光头男孩》是本单元的首篇精读课文。这是一个真实而又感人的故事,讲述了一群男孩儿为了使得脑瘤的布莱恩不成为学校里唯一的光头男孩儿,纷纷剪去了自己的头发,体现了同学间真挚的情感,让我们看清了美与丑的真正内涵。

  设计理念

  从课题入手,引导学生整体感知全文。从课文的语言文字出发,引导学生充分读书,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想象,充分挖掘课文中语言文字背后的内涵,循序渐进地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升华,使语言文字的听、说、读、写训练有文可依,切实地促进学生朗读能力和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发展。

  教学目标

  1.体会美不只表现在外表上,心灵的美才是真正的美。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本课“印、镇、恩”等9个生字,学会偏旁“身”和“亠”,会写“药、治、漂”等12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1.体会美不只表现在外表上,心灵的美才是真正的美。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创设情景,质疑导入

  1.比较图片,引出课题。

  (1)出示两幅图片:“一个光头男孩儿”和“一群光头男孩儿”。

  两幅图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预设:①第1幅只有一个光头,第2幅有许多个光头。

  ②第2幅有一群光头。

  ③光头都很吓人。

  ④头都很丑陋。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一群、一个、丑。

  (2)理解“一群”的意思并运用这个数量词说话。

  (3)教师板书课题,学生书空课题。强调“头”和“孩”的最后一笔是“、”。

  2.齐读课题,引发质疑。

  (1)齐读课题,强调并练习“孩儿”的儿化音读法。

  (2)读了课题后你最想知道什么?

  预设:①一个光头已经很丑,为什么会出现一群光头?

  ②他们为什么要变成光头?

  ③他们是怎样变成光头的?

  他们为什么会变成光头男孩儿?正是本文的主要内容,让我们通过读文来了解。

  (课堂教学从整体入手,提炼出最能反映文本主线的两幅极富视觉震撼的图片,激发学生在自觉观察和比较中快速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

  3.边读边想:布莱恩和同学们为什么会变成光头男孩儿?

  预设:①布莱恩生病了,做了化疗,头发是掉光的。

  ②为了不想让布莱恩成为学校里唯一的光头男孩儿,同学们就剃光了头陪他。

  ③同学们怕布莱恩难过就让父母帮自己剃了光头。

  ④同学们想让布莱恩回学校上学不感到自卑,所以都剃了光头。

  把布莱恩和同学们为什么会变成光头男孩儿的原因完整地说出来,这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了。

  根据学生回答锁定关键动词“掉”“剃”并板书。

  (通过3次有梯度的读文,引领学生在读正确,读流利的基础上整理出文章的主要内容,为实现有感情朗读夯实基础,为更好的感悟文本作好铺垫。)

  三、细致研读,深化认知

  (一)体会布莱恩的难过。

  1.自由读第1自然段。

  出示并指导朗读:“由于进行药物化疗,他漂亮的金发全部掉光了。”

  读的时候要强调哪个词?读出布莱恩金发的“漂亮”。

  看到这么多漂亮的金发你的心情怎样呢?(预设:高兴、愉快、喜悦、兴奋……)

  2.当布莱恩美丽的金发全部掉光,曾经的快乐、愉悦还会有吗?当布莱恩顶着一个丑陋的光头,他能承受得了吗?他的心情已经糟糕到什么程度,看第2自然段,把你找到的词句读一读?

  生:布莱恩难过极了。

  生:布莱恩特别自卑,他不愿意去上学。

  生:布莱恩厌恶自己的光头,连最好的朋友也不愿意见。

  你能“难过”地读一读第2自然段吗?

  (1)自由练习读。

  (2)指名读。对在关键词上放重音的学生,语气较沉重的学生,语速放慢的学生给予表扬,做到读中指导,以评促读,使朗读在于有层次,达到预期的朗读效果。

  (3)竞赛读,比比谁是最难过的布莱恩。

  (4)教师机动读:学生朗读效果不佳时教师可范读,群情振奋时教师可参与到赛读中。

  (因为学生生活中几乎没有机会接触这样的病人,所以要想使学生理解布莱恩的内心世界,必须以读为主,读中感悟,读中理解。为了读出实效,用漂亮的金发掉光后变成丑陋的光头形成强烈的心里落差,使学生产生难过的心理体验,此时抓住时机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以布莱恩的身份,在不同形式的朗读训练中,在相机的评价指导中,渗透朗读技巧,不断提升个性化的理解,真正实现读有所感,以读促讲。)

  (二)体会同学们的关爱。

  1.你能“着急”地读一读吗?出示:“同学们都很着急”。

  2.同学们不光是干着急,而是用实际行动来帮助布莱恩。同学们都做了什么?同学们把自己变丑的目的是什么?请你读一读3、4自然段。

  生:同学们都剃了光头。

  生:同学们把自己变丑的目的是让布莱恩不再是学校里唯一的光头男孩儿。

  3.想象说。

  (1)布莱恩不再是学校里唯一的光头男孩儿,布莱恩就不会,就会。

  预设:①布莱恩就不会不愿意上学,就会主动上学。

  ②布莱恩就不会整天躲在家里,就会出来玩。

  ③布莱恩就不会连最好的朋友也不见,就会欢迎好朋友来家里做客。

  (2)正因为同学们从心里替布莱恩着想,所以当学校里多一个光头男孩儿,又多了一个光头男孩儿时,同学们会说。

  预设:①我也要剃光头发,跟布莱恩作伴儿。

  ②我也要剃光头发,让布莱恩不再孤独。

  ③我也要剃光头发,让布莱恩知道我没有嫌弃他。

  ④我也要剃光头发,让布莱恩知道我对他还像从前一样。

  正因为有这么多充满爱心的同学让布莱恩知道:他们依然爱着布莱恩,他们期待布莱恩回到他们中间……因此让我们激动而坚定的读(出示并齐读)“第三天,学校里出现了一群光头男孩儿。”

  (3)如果这样的事就发生在你们身边,你会想出别的办法使布莱恩高兴起来,恢复自信吗?

  (充分挖掘语言文字背后的因素,在合理想象的同时,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即凸显了语文的工具性也升华了语文的人文性,在二者和谐统一的进程中,更好地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促进学生的良性发展。)

  (三)体会布莱恩和同学们的高兴与激动。

  1.大家都发自内心的用实际行动关爱着布莱恩,此时的布莱恩还难过吗?自由读第5自然段。

  2.带着高兴的语气读一读。

  3.当布莱恩透过窗户看到一群光头男孩儿喊着他的名字时,他会激动地说什么?

  预设:①谢谢你们!我爱你们!

  ②我再也不会把自己关起来了!

  ③我以后要天天跟你们在一起!……

  让我们带着这份无比的激动,高兴地齐读这一段。

  4.现在你还还觉得这群光头男孩儿丑吗?(板书:美)丑的可以变成美的,难过的可以变成快乐的,到底是什么东西有这么神奇的力量呢?(板书:爱)

  5.让我们怀揣一颗爱心,在《爱的奉献》中再次体会这份激动,这份高兴。

  教师和学生配乐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通过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的朗读指导,使学生不断增强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不断提升自我鉴赏的能力,在层次分明的朗读中,在一次比一次更强烈的听觉冲击下,心灵受到震撼,情感得到升华。)

  四、拓展延伸,读写结合

  发挥想象,写写布莱恩和同学们在今后的日子里会发生什么感人的事儿。

  第2课时

  一、考察会认字

  1.把生字做成心形卡片,开心火车读并扩词。

  2.同学互读互评。

  3.指名读,读得完全正确全班跟读。

  4.评价:获得爱心超过20颗的同学,评为一级识字大王。

  (考虑到识字的趣味性,将每个会认的字都放在一颗红色心形的背景中,设计争夺爱心的游戏情景既结合了本课的实际,又能激发学生识字的积极性。以读句收尾,目的是回归到语言环境中,让识字与具体的语言环境相结合。)

  二、学习新偏旁部首,指导写字

  1.方法。

  一看:引导学生观察字形,说说写字时应该注意什么。

  二写:先跟老师一起书空,再自己练写3遍。

  三回顾:写完后,整体确认自己的笔画和结构书写是否正确。

  2.重点指导“躲、亮、丑”的书写。

  筛选典型字、易错字重点指导,学习偏旁“身”“亠”。

  “躲”:左右结构。“身”作为偏旁时,最后一笔撇不出头。左边写的要比右边窄一些。“朵”上的“几”没有钩。

  “亮”:上下结构。第1笔的“点”要在竖中线上起笔,口下面的秃宝盖要写得稍宽。

  “丑”:要注意笔顺,第2笔是竖。

  (目的是使学生在书写过程中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三、实践活动

  《一群光头男孩儿》是发生在美国的一个真实的故事,我们在课后搜集相关的资料,了解更多感人的故事,让爱继续传递,让心更加温暖……

  板书设计

  17一群光头男孩儿

  掉光一个—→剃光一群

  难过—→高兴

  丑—→美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径”“霜”,理解词语“石径、坐、霜叶、红于”等词的意思。

  2、理解诗的意思,认识秋天红叶的静美,体会诗人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感情。

  3、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力,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4、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教学重点】

  理解诗的意思,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力。训练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使学生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力,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谈话释题

  1、同学们,在祖国语言宝库中,老师对古诗特别钟情,因为古诗特别的美。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古诗《山行》。这首诗是晚唐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杜牧所写。杜牧的诗歌和散文都写得很好,创作态度非常严谨。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分析、总结,把自己认为不满意的烧掉。1000多篇诗文流传下来的只有450篇。这首诗是他写景的代表作。

  2、释“行”,质疑。

  (作者在什么季节游览山间?看到了那些景物?抒发了什么情感?)

  二、默读古诗

  1、根据课后的解释,以及联系上下文,理解“远上、石径、斜、坐、霜叶、红于”等词的意思。

  2、结合插图想一想: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的景物?这些景物是怎样的?

  3、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

  三、理解诗句

  1、读第一、二行:

  诗人在山路上看到了什么?在理解“远上、石径、斜”等词的基础上说出:一条石头小路弯弯曲曲地伸向远处的深秋的高山上,那白云生长飘动的地方,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

  2、读第三、四行:

  (1) 说说“坐、霜叶、红于”的意思,指名说说三、四行诗句的意思。

  (2)幻灯出示未添色的枫林图,让生说出作者停下车来观赏的原因,然后指名为这枫叶添上颜色,成为美丽的秋色图。

  四、指导朗读

  1、导语激情

  课件展示“满山枫叶”、“作者下车”、“观看枫叶”的画面。枫叶如此红艳,真叫人心旷神怡,我还要坐车登山,让帷幕遮住我的视线,真是太扫兴了,还不如快快下车,大饱眼福。看到满山的'枫叶,我的血液往上涌,我的心在颤动,这经霜打过的红叶比二月的鲜花更耀眼。

  2、表情朗读:(个体读、群体读、配乐读。)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五、背诵默写

  1、说说这是什么季节的景色,从哪儿看出?

  2、说说你看到这些景物的感受。

  3、小结:这首诗正像大家所说的,尽管是秋天,但作者突出了枫叶的红艳,表现了秋天的无限生机,秋景的清秀迷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写得非常形象。请大家把这生动的诗文结合优美的图画,插上想象的翅膀,写成一篇文章。

  六、读写结合

  1、反复吟诵诗歌。

  2、自己命题。

  3、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抓住景物的色和形发挥想象,注意文章的开头、结尾和过渡。

  七、布置作业

  1、根据上述要求完成作文一篇。

  2、课外阅读杜牧的其他几首诗:《过清华宫》、《江南春》、《赤壁》等。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一、教材分析:

  《车的世界》是一年级下册第9单元的教学内容。本单元是一个开放单元,和别的单元不同之处在于:这个单元没有主体课文,只有一幅印刷精美的图:马路上车来车往,交通繁忙。图下面是图内车辆的名称。这无疑给任课教师留下了很大的空间。教师此时不能局限于只在课堂内讲授,必须开放课堂,把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社会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观察生活,去收集资料,学会在生活中学习。

  二、学生分析:

  一年级学生虽然年龄较小,但是他们的求知欲非常强烈,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非常专注;个个喜欢动手操作,乐于把自己的想法、做法及自己知道的事情告诉别人;对生活有了一定的观察能力,能自觉、主动地获取信息。课前,我把自己收集的有关车的图片、模型拿给孩子们看。还没等我开口,孩子们已争先恐后地告诉我,他在什么地方看到过车的图片,他家也有某种车的模型,能不能带到学校来。看到孩子们反响这么强烈,我非常高兴,便鼓励他们去收集车的资料,为上课做好准备,结果有的带来了书籍,有的带来了图片、模型,还有不少同学自己动手画,动笔写,非常认真。

  三、设计理念:

  本节课中,我力图改变传统的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综合、多元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主动、合作、探究中愉快地学习。课前,我让孩子们去观察各种车辆,了解各种车辆的用途,收集有关车的图片、模型等资料。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进行交流,介绍自己收集的车的名称、用途,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之后,同桌合作记车名,比一比,看谁记得又快又准。最后小组合作进行贴车名比赛。课后,让孩子们把收集到的资料以小组为单位布置展台,每小组出一位讲解员为参观者讲解,满足学生表现欲望。

  四、教学目标:

  1.认识各种车辆名称。

  2.大致了解各种车的用途。

  3.知道交通安全的重要性。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什么内容吗?(车的世界)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二)讨论交流(以小组为单位介绍自己知道的车的名称及用途)

  师:课前,老师让同学们观察车辆,了解各种车辆的名称、用途,收集车辆图片、模型,今天同学们都带来了自己收集的资料,你们愿意把介绍给大家吗?

  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介绍自己收集的车的名称、特点及用途。

  师:(课件:出示课本中的图)今天,我也带来了一些车,你能说出他们的名称吗?

  生:观察图画,说出自己认识的车辆的名称、特点及用途。(根据学生回答,点击对应车辆图标,出示车辆名称)

  师:你们谁还见过其他什么车?能给同学们介绍一下吗?

  生:向大家介绍图上没有的车的名称及其特点。(有图片、模型的可展示给大家看)

  师:真是一个车的世界!你想知道最早的汽车是什么样吗?(课件:讲述汽车的故事)

  (三)巩固练习(加深对文字的印象)

  师:同学们知道的车可真多呀!你们认识它们的名字吗?(课件:出示十种车的名称)

  生:读出车辆名称。

  师:现在,我们来做一个贴车名的游戏,比一比,看哪组贴的又快又准。

  小组活动:贴车名。

  (四)总结全课(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

  师:街上的车那么多,我们在街上行走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生:过马路要走人行横道。红灯停,绿灯行。不在马路上玩耍、打闹。

  师:老师这里有一首儿歌,我们一起来看看。(课件:出示儿歌)

  生:拍手读儿歌:安全第一我知道:“嘀嘀嘀,汽车叫,汽车来了我让道。过马路,东西瞧,走路要走人行道。玩耍不上马路跑,安全第一我知道。”

  六、自我点评:

  本节课,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比较满意:

  1.对教材的合理开发、运用。这是一个开放单元,为了体现开放性,我把课堂教学与学生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课前让孩子们去收集车的资料,在收集资料时,使他们广学生字;上课时,大家在一起进行资料交流,学生兴趣浓厚,积极性高,发言积极,这正是口语训练的良好机会。另外,我把“汽车的故事”做成课件,做为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延伸,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体现了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时,我始终告诫自己,要摆正教师和学生的位置,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中,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去讨论、去交流,在互相交流中学习知识,练习语言。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认识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肯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明白朋友的第三个含义:互相景仰,惺惺相惜。

  教学重点:

  在故事中感悟朋友的第三个含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2.自学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在你的眼中山和海是什么样的?今天我们来听听《山和海的书信》,看看它们是如何成为朋友的?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学生自由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

  2.借助拼音读生字。

  3.教师检查:重点指导“翠、挠、晶”。

  三、再读课文,梳理课文。

  思考:你觉得山眼中的海是怎样的?海眼里的山又是怎样的?

  四、布置作业:

  1.读课文。

  2.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在课文中感悟朋友的含义。

  教学重点:

  感悟山和海之间的相互景仰。

  教学过程:

  一、读课文,重点感知。

  (1)读山给海的信,了解山眼里的海。

  思考:

  1.在山的眼里海是什么样子的呢?

  从文中摘录4个词语概括。

  2.作者采用拟人的手法描写海,如果不用拟人的手法,你知道应该怎样描写海吗?试着以“晴空万里”那个词为例,描述一下大海的景色。

  (天气晴朗,大海是温柔的,十分平静。海面上几乎看不到波浪。海的上方是深蓝色的天空,一望无垠,漂着朵朵白云。)

  3.山还从哪些途径了解到海的哪些特点?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海给山的信,了解海眼里的山。学习方法同上。

  (3)海和山的书信中,你觉得他们会成为好朋友吗?为什么?

  二、读课文,感悟道理。

  学生扮演山和海进行对话。

  思考:你觉得这个故事中感悟到作为朋友双方应该怎样做才能成为真正的朋友呢?

  学生回答,师提炼。

  a)他们经常相互关注对方。

  b)它们都对对方互相抱有好感。

  c)他们都有和对方成为好朋友的冤枉。

  三、整体回顾,升华情感。

  男女分别表演山和海的对话。

  四、布置作业

  1.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抄写文中又没的词句品一品。

  板书: 山和海的书信

  山眼中的海 海眼中的山

  文雅安静 青春翠绿 像……青年

  平易亲切 巍然屹立 像……勇士

  变化多端 千变万化 像……魔法师

  令人喜爱 穿上 像……武士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三、教学准备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2、学习新课

  a、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b、学习生字词

  c、想想课文讲的是件什么事

  d、小组讨论、交流。

  e、教师相机辅导,理清课文脉络

  3、指导感情朗读,入情入境

  4、小结,拓展延伸

  5、布置作业

  五、板书设计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的教案08-06

小学语文《语文天地一》教案09-27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八》教案03-28

小学语文《匆匆》教案10-29

小学语文《翠鸟》教案10-24

小学语文《插秧》教案10-24

小学语文荷花教案10-26

小学语文《坐井观天》教案10-26

小学语文《春潮》教案10-04

小学语文《伙伴》教案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