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的语文教案

时间:2022-08-29 13:05:29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第一单元的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第一单元的语文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第一单元的语文教案

第一单元的语文教案1

  一、复习检查。

  1、卡片认读声母:bpmf,这些字母我们称它们什么?(声母)声母一般都站在音节的最前面。

  2、认读韵母卡片,这些字母我们称它们为什么?(单韵母)再人带调韵母,教师讲解:声调都标在韵母上面。

  3、复习带调音节bápábàmāmùbùmǒ等。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情境图,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图上有谁和谁?他们在干什么?孙悟空的表情怎样?哪吒心里会想些什么?

  2.读语境歌:悟空本领特别大,天兵天将都不怕,打败哪吒三太子,乐得悟空笑哈哈。

  【相机出示:detenele】师:我们今天要学的声母和这4个音节有关。

  三、借助表音表形图,学习字母音和形

  1.出示座钟笔筒图学习声母d,讨论:图上有什么和什么?出示声母d,问:这个字母和图中的哪部分有些像?

  (1)教师范读三遍。指名学生领读,齐读,指名读。

  (2)教学d的书写,问:d和我们学过的哪个字母有点像?

  (3)谁能想个顺口溜记住d?(座钟笔筒ddd

  (4)请小朋友看看书上d的写法。之后,师范写,生描红。

  2.出示模特图学习声母t,指名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

  (1)出示声母t。提示:它和模特的“特”的读音有点像。

  (2)教师范读t,让学生齐读,“开火车”读,指名读。

  (3)教学t的字形及写法。

  a.指名观察图画,说说怎样借助图画记忆。

  b.把t和f做比较。

  c.启发学生自编顺口溜,时装模特

  d.自学t的写法,提示:t有几笔?先写什么?后写什么?

  3.出示哪吒出关图,学习声母n,问:图上画的是谁在干什么?

  (1)出示“n”。提示:这个字母和哪吒的“哪”读音有些相像。

  (2)教师范读n,讲述发音方法。领读,齐读,指名读。

  (3)教学n的字形及书写。问:谁来说说你用什么办法记住n?

  【启发自编顺口溜:一个门洞nnn,半个m字nnn】

  (4)自学书写方法:观察,书笔顺,之后描红,临帖。

  4.教学声母l方法同上。

  作业,完成《习字册》抄写4个字母各一排

第一单元的语文教案2

  第一课时

  (完成一--四题)

  一、引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练习《复习七》的内容。(板书:复习七)

  二、练习第一题;照样子连一连,读一读。

  1.出示卡片,练习拼读

  zuōcàisōugāngēnqīn

  zhuōchāishōugānggēngqīng

  2.板书:

  捉zuōzhuō

  指名读“捉”,说说它是哪个音节拼出来的?(zhuō),老师将“捉”与zhuō用线连起来。

  3.读一读题目要求:照样子连一连,读一读。把这道题做在书上。

  4.订正。读一读。

  答案:

  捉zuō刚gān菜cài

  zhuōgāngchài

  跟gēn收sōu亲qīn

  gēngshōuqīng

  三、练习第二题: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1.板书:

  吹()

  欢()

  指名读一读这两个字,说说它们在字形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吹”和“欢”右边都是“欠”,“吹”的左边是口字旁,“欢”的左边是又字旁。)然后口头组词。

  2.用同样的方法练习另外两组形近字。

  “该”和“刻”,“该”的右边和“刻”的左边相同都是“亥”,“该”的左边是言字旁,“刻”的右边是立刀旁。

  口头组词:应该、立刻、刻苦。

  “外”和“处”这两个字都有“卜”,“外”的左边是“夕”,“处”的外边是“”。

  口头组词:外边、外面、外国;四处、到处、用处。

  3.把用熟字组成的词语写在书上的括号里。

  答案:

  吹(吹风)该(应该)外(外面)

  欢(欢快)刻(刻苦)处(到处)

  四、练习第三题:读一读,注意带点字的读音。

  1.指名读题,明确要求。

  2.指名读三个句子。

  我家只养了一只小鸡。

  林跃为什么能成为优秀运动员?

  奶奶望着窗外的大雨,心里很着急。

  说说带横线字的读音有什么不同。

  只zhǐ(只养了)为wèi(为什么)

  zhī一只小鸡wéi(成为)

  着zhē(望着)

  zháo(着急)

  (“只、为、着”是多音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有不同的读音。)

  五、练习第四题:选字填空,再读一读。

  1.板书:它、她、他

  说一说这三个字在用法上有什么不同。

  2.选字填空。选择合适的字填在书上的括号里。

  3.订正。读一读三个句子。

  答案:

  (她)是我奶奶,已经退休了。

  (他)是男声合唱团的。

  树上有一只小鸟。(它)的叫声真好听。

第一单元的语文教案3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作者描写了在家乡摇落桂花时的情景,表现了儿时生活的乐趣,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文章,发挥想象力,描述文中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浓浓思乡之情。

  3、理解“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一句话的意思,并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谈阅读感受。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品味“摇桂花”是教学的重点。

  难点:理解“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一句话的意思,并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谈阅读感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见过桂花吗?现在就和老师一起欣赏一下桂花吧。

  2、今天我们和琦君一起回忆一篇有关桂花的文章。

  3、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同学们,童年的幸福美好是最耐人寻味的记忆。课文一开始作者就写到:小时侯最喜欢桂花。那同学们去文中找找作者写了什么景什么事呢?

  2、自由朗读。

  3、交流汇报:作者写了桂花和摇桂花,(板书:桂花摇花)

  三、品味桂花香

  1、这篇文章中有一个字前后出现了八次,而且这个字也突出了桂花的特点,细心的同学发现了吗?

  2、交流汇报:香。

  3、画出文中所有带香的句子。

  4、出示句子。带着对桂花的喜爱来读一读吧。

  5、这些句子都写出了桂花香,可是写法却不相同,你发现了吗?

  6、交流写作手法。

  7、那么这些句子中有没有写香很妙的词语呢?你可以圈出来,点出来,或者在旁边写下你的感受,这种方法叫做批注,也是常用的读书方法。同学们现在就可以试一试。

  8、交流自己的体会。

  四、感受“摇花乐”。

  1、桂花的香,我喜欢,告诉你,其实呀,小时侯的我更喜欢“摇桂花”呢!请大家边读边划一划:从哪个词可以点出了“我”对摇桂花的期待?

  学生边读边圈画。{读书就要勤动笔,要在语言文字间留下自己的思考。}

  (1)“摇桂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看看提示语“缠着问”,你们平时有没有缠过大人做他们不愿让你们做的事情?(有)

  想想你是怎么缠的,来读读这句。指名读。

  ①你的语气里有缠!告诉你,丰富的表情能让你的朗读更有色彩!!

  ②你的表情里有缠!

  ③你的表情、语气里都有缠了!!

  (2)“就在这时………提前摇桂花。”现在摇桂花的机会终于来了,这下看你的行动喽!出示:“这下我可乐了……使劲地摇。”指名读

  ①乐的不够,再来!

  ②加把劲!

  ③没开足的桂花得使劲地摇才能摇下来呀!!再读。

  (真会读书!谁再来使劲地摇一摇,乐一乐!)

  (3)摇桂花是作者童年里最快乐的事情了!师读:“桂花纷纷……好香的雨呀!”

  ①如果此时你是那个桂花树下的孩子,你会怎么表达内心的快乐呢?

  (抱着树使劲摇;在树下跳舞;大声喊;变成小蜜蜂;捧在手心使劲闻……)

  ②此时此刻,满头满身桂花的我,心里装着满满的快乐!这段话中,作者除了用文字表达自己快乐的情感,细心的你能不能发现作者还用了什么方式来传达自己的快乐?(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除此之外,作者连用了三个叹号,可想而知,作者摇桂花时的心情是多么欣喜!这已经不能全部用语言来表达了。标点符号同样可以帮助我们表达感情。)

  ③让我们把作者三个叹号表达的快乐通过朗读体现出来:“桂花纷纷……好香的雨呀!”真美,从你们的朗读中看到了那落英缤纷的桂花雨,感受到了那童年时的乐!

  五、送桂花传乡情

  1、桂花丰收给作者一家带来的快乐,我们还要学会把快乐与他人分享。

  2、你想把桂花送给谁?演一演。

  秋天你给他们送去桂花,冬天他们会给你送来软软的,甜甜的桂花糕。这小小的桂花传递这浓浓的乡情。(整个村庄,是呀,全村的人!)

  生活中处处有桂花:平日里喝着桂花茶,冬天一起吃桂花糕;来客人时可以做桂花酒冻,夏天可以做桂花沙冰。真可以说:全年真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人们每时每刻都能享受着桂花带给他们的快乐。

  六、对比感悟思乡情

  1、后来,作者一家移居杭州,每次去赏桂花,总要给同样爱桂花的母亲捧上一大袋。

  出示:可是母亲常常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是外地的桂花不香吗?(不是)那么为什么就比不得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呢?(用心读读母亲这番意味深长的话语,想一想)(母亲对家乡院里的桂花是有感情的,所以会觉得故乡的桂花最香。在母亲眼里多了一份思乡情!)

  ※板书:思乡情

  2、让我们一起走进母亲的情感世界,一起满怀深情的读一读:可是……

  3、他乡的桂花再香,香不过家乡的桂花。他乡的山再秀,也秀不过家乡的山。想起家乡的桂花,其实就想起了自己的家乡!

  七、总结课文

  1、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花是故乡浓。母亲难忘,我亦难忘。出示:☆每当……(师读)

  2、淡淡的一句话,却传递出了作者对故乡桂花深深的怀念。爱桂花其实就是爱故乡呀。愿那场美丽的桂花雨永远飘落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间。

第一单元的语文教案4

  课文前半部分写了两件事,细腻地表现了作者对小生灵真诚的、无微不至的爱。课文后半部分生动地记叙了小珍珠鸟与作者之间逐渐接近,直至熟睡在他的肩头,对作者真诚信赖的变化过程。这种人鸟之间的真情,深深感动了作者,于是作者于笔尖流泻出“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感受。我们也从中感悟到:无论是人与鸟,还是人与人之间,都需要真诚的信赖,信赖是创造美好境界的基础。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诵读和初步感知能力,好奇心重,想象力丰富。容易形成积极思维、合作交流的互动气氛。只要教师引导得当,学生对文章的兴趣完全可以培养起来。

  1.导入新课。从小动物引入,如哪些小朋友家里养了小动物?谁来说说你和家中的小动物是怎样相处的?老师给你们带来一只珍珠鸟。(让学生观察珍珠鸟)小小的珍珠鸟可爱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叫《珍珠鸟》。

  2.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体会作者和珍珠鸟之间的感情。

  3.学完全文,建议回读文前的“学习提示”,落实提示中提出的几个问题,以加深对课文重点句的理解和认同。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课生字词。

  2.默读课文,了解珍珠鸟的样子和特点,弄懂“我”是怎样逐渐得到珍珠鸟的信赖的。

  【过程与方法】

  读中感悟、体会,读中学习,继续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与珍珠鸟之间亲近、温馨的情感,领悟人和动物是完全能和谐相处的。

  重点

  体会作者对鸟的真诚、细腻的爱,感受珍珠鸟在“我”的照料和呵护下从害怕到亲近、到信赖的变化过程。

  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我”和珍珠鸟之间的情意。

  教师:准备生字、新词卡片,有关珍珠鸟的挂图和课件。

  学生 :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1课时

  一、图片引入,激发情趣

  1.课件出示人与动物朋友相处的图片,说说看了图片后的想法。

  2.引出课题:人和动物怎样才能亲密无间地相处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当代作家冯骥才的作品《珍珠鸟》,你一定会从中受到启发。

  二、初读课文,认字识词

  1.预习课文,扫清生字障碍。

  (1)默读课文,借助拼音或查字典,读准字音。

  (2)画出不懂的词语,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进行自主学习。

  (3)课文有多少个自然段?用序号标出来。

  (4)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自主学习,同桌共同讨论。

  3.集体交流。

  (1)订正字音。

  (2)理解词语。

  三、再读课文,直击信赖

  1.轻声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什么内容。读后指名交流。

  2.结合课文中的语句简单了解珍珠鸟是一种怎样的鸟。

  外形: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背后生出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

  个性:胆小,是一种怕人的鸟。

  3.作者通过自己和珍珠鸟交往的经历抒发了什么感悟?出示:“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四、赏析语句,感受信赖

  1.“信赖”是什么意思?课文中的信赖体现在哪儿?请你快速默读课文,画出有关语句。

  2、交流“雏鸟对作者的信赖”的有关语句:

  (1)出示:“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啄着书背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摇动,跟着逃到画框上去了。”

  师:你会用什么语气去读这段话?

  (2)出示:“它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我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它就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绕着我的笔尖蹦来蹦去,跳动的小红爪子在纸上发出嚓嚓的响声。”

  指名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带着感受读一读。

  (3)出示:“这样,它完全放心了,索性用那涂了蜡似的小红嘴,嗒嗒地啄着我颤动的笔尖。我用手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

  读到这里,你又体会到什么?

  (4)出示:“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惊跑它。待一会儿,扭头看,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银灰色的眼睑盖住眸子,小红爪子刚好被胸脯上长长的绒毛盖住。我轻轻抬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咂咂嘴,难道在做梦?”

  师:熟睡的小鸟会做什么甜蜜的梦呢?

  师:这便是鸟与人和谐相处的最美好的境界。(出示课文插图)如果要给这人与鸟相依相亲的画面取个名字,你会写什么?配着音乐轻轻地读课文。

  3.课文描写的仅仅是雏鸟对作者的信赖吗?当雏鸟在“我”的肩头熟睡时,想想笼子里的雏鸟父母会怎样对话。

  五、破茧寻源,剖析信赖

  1.为什么害怕人的珍珠鸟能与作者这样亲近,这样地信赖作者呢?让我们再读课文看看作者为珍珠鸟做了什么。

  2.学生交流“我”精心呵护、照料珍珠鸟的语句。

  (1)悉心照料:“我把鸟笼挂在窗前。那儿还有一大盆异常茂盛的法国吊兰。我便用吊兰长长的、串生着小绿叶的垂蔓蒙盖在鸟笼上。它们就像躲进深幽的丛林一样安全。”

  (2)尊重:“我很少扒开垂蔓瞧它们,它们便渐渐敢伸出小脑袋瞅瞅我。”

  “我呢,决不掀开叶片往里看,连添食加水时也不睁大好奇的眼睛去惊动它们。”

  (3)宽容:“我不管它。”

  “我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

  “我不动声色地写,默默享受着这小家伙亲近的情意。”

  (4)关爱:“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惊跑它。”

  “我轻轻抬一抬肩……”

  从作者的这些行动上,你又读懂了什么?对“信赖”又有了什么新的感受?

  六、升华主题,情感延伸

  1.师:从你们学习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你们对课文的理解。信赖是相互的,珍珠鸟如此信赖作者源于作者对它的关爱。读了课文,你们对“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是不是有了更深的理解?

  2.写几句话表达自己对“信赖”这个词语的理解或学文的体会。

  3.师总结。

  珍珠鸟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教学时,我以作者的感慨为突破口,引导学生在语言文字的品读中如剥笋般层层深入,感受信赖的真谛。一探“信赖”,以人与动物的照片投石问路,为文本学习揭开序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二点“信赖”,初读文本,感知大概内容,直接找到中心句,明确文本蕴涵的道理。三读“信赖”,品读作者形象生动的描写,由怕人到近人、亲人、爱人,它们的一颦一笑深深地印入作者及读者的脑海中,让我们感受人鸟和谐共处的美好境界,领略到小鸟对人的情感演变;四悟“信赖”,解读作者的行为与情感,追溯信赖的产生源于尊重与关爱。五说“信赖”,信赖并不是止步于人与鸟的相处中,学文至此,学生对信赖应该有更深广的认识,在世界的每一角落里,人与动物之间、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都有着这种和谐美好的境界。请学生用“信赖”说几句话,能感知学生真切的体验和实在的感受。

第一单元的语文教案5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阅读文章时,要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

  2、了解运用排比句的好处。

  3、明确分号的用法。

  4、认识路牌,知晓地名和人名的拼音拼写规则。

  5、背诵、积累古诗《过故人庄》。

  过程与方法:

  自学、交流、汇报、拓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诗中田园生活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

  了解运用排比句的好处;了解分号的用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我们这单元的训练点是什么?

  2、如何从文章的内容想开去。

  3、学生汇报:

  (1)阅读的时候,要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开去。

  (2)阅读的时候,还要能从课文的内容联想到更多。

  4、这样阅读有什么好处?

  不仅可以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可以活跃思想,激发创造力。

  设计意图:

  通过进一步学习,促使学生深入了解从文章内容想开去的作用,让学生能把这种方法运用到阅读中去。

  二、词句段运用。

  1、排比句例句。

  读一读,体会下面句子的特点,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1)什么样的句子是排比句?

  生述,师总结。排比句是把三个或三个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组成的句子。有时候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并列句子也可以称为排比句。

  (2)运用排比句有什么好处?请同学们读读下面的句子。

  运用排比句的好处。

  (3)好处:运用排比句写人,可将人物刻画细致;用排比句写景,可将景物描写得细致入微,能使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运用排比句说理,可将道理说得充分透彻;运用排比句抒情,可使节奏和谐,感情洋溢。

  (4)排比句的作用是读起来朗朗上口,有一股强大的气势,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设计意图:

  通过了解排比句的好处,让学生可以学以致用。

  2、使用分号的例句。

  读下面的句子,再说说分号的用法。

  (1)生读句子,说说分号的用法。

  (2)师讲解,分号是一种介于逗号和句号之间的标点符号。

  ①主要用以分隔存在一定关系(并列、转折、承接、因果等,通常以并列关系居多)的两个或多个分句;

  ②分号还可以用来分隔作为列举分项出现的并列短语,或是辞书中同一义项的不同释义。

  设计意图:

  了解分号的用法,对课文的理解、写作都有很大的帮助。

  3、你注意过路牌吗?我们可以借助拼音认识地名。

  (1)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些牌子上的地名吗?

  我们外出时可以借助路牌上的拼音认识地点。

  (2)用大写字母写写自己的名字。

  (3)地名下面的拼音要大写,而且由专名和通名构成的地名要分开写;人名的拼音拼写姓在前,名在后,分开写,姓和名的开头字母大写。

  设计意图:

  通过学习这一知识点,学生对路牌有了初步了解,便于今后出行;并且学习了人名和地名的拼写拼写规则。

  三、日积月累。

  唐诗《过故人庄》。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写朋友之间真挚友情的古诗——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2、作者简介。

  孟浩然(689年—740年),湖北襄阳人,唐代山水田园派代表诗人之一,与王维齐名,并称“王孟”,著有《孟浩然集》。孟浩然生活在盛唐开元年间,当时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政治清明,但诗人一生仕途困顿,基本上过着隐居生活,因此诗风平易清淡,有超妙之趣。

  3、“过故人庄”是什么意思?

  过,拜访;故人,老朋友。到村庄拜访老朋友。这首诗是诗人隐居在鹿门山,被一位朋友邀请到家中作客时,写下的诗。

  4、自由练习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5、小组翻译古诗,古诗译文。

  老朋友准备了丰盛的饭菜,邀请我到他的农家做客。

  翠绿的树林围绕着村落,苍青的山峦在城外横卧。

  推开窗户面对农场菜园,手举酒杯闲谈庄稼情况。

  等到九九重阳节到来时,我再到这里来观赏菊花。

  6、这首诗从接受邀请、赴宴、喝酒一直写到辞别,写出了朋友之间的真情,也表达了诗人旷达的胸襟。

  设计意图:

  学生自读,交流感悟朋友之间的真挚友情。

  【板书设计】

  语 文 园 地

  (一)交流平台:运用联想与想象将所读内容想开去。

  (二)词句段运用

  1、排比句:朗朗上口,有一股强大的力量,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2、分号:用以分隔存在一定关系的分句,或是词中同一义项的不同释义。

  3、路牌使用说明,汉语拼音规则。

  (三)日积月累

  《过故人庄》:写出了朋友之间的真挚友情,也表达了诗人旷达的胸襟。

第一单元的语文教案6

  教学目标:

  1. 品读《燕子》,通过课文中优美词句的理解,感受燕子的美,春光的美,体会春天给人们带来的愉快的心情和蓬勃向上的力量。

  2. 略读《古诗两首》,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春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3. 品读《荷花》,通过对课文学习的指导,使学生了解荷花、荷叶的样子和颜色,从中培养学生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

  4. 略读《珍珠泉》,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感受珍珠泉的美丽和可爱。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单元导读课

  一、出示“单元导读”(让学生明白这单元的主题)。

  二、课例展示:

  (一)、导入谈话

  同学们,大自然的景物多么迷人,有数不清的山峦,道不尽的江河。那一望无际的大草原,郁郁葱葱的森林,都展示着自己的壮丽与神奇,让我们一起阅读本组课文,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并在学习中留心观察家乡的景物,记下自己的感受和发现。

  (二)、感知课文

  1、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进课文,看看第一单元给我们介绍了哪些 景色?

  2、小结:孩子们读书都非常的认真,也很仔细,我们一起来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景物。

  (三)认读课文生字词

  1、认读课文1-4课生字,并要求学生思考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加一加,减一减??),相机引入“语文园地一”的“读读背背”,说说发现了什么。

  2、出示课文1-4课生词,学生认读,相机引入“语文园地一”的“我的发现”(解决单元的反义词)

  第二课时 品读《燕子》和《古诗两首》

  一、品读《燕子》

  (一)回忆有关春天的古诗、名句

  师:在这万物复苏,阳光明媚的春天里,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赞颂春天的诗句。

  2.配乐读诗句和朱自清《春》节选。

  这种写法是多么奇特啊!

  (二)朗读、记诵描写春天的语段。

  1.出示语段,学生自由读。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段文字,也是描写春天的,自己轻声读一读。

  出示:阳春三月,下了几阵蒙蒙的细雨,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舒展开黄绿眉眼的柔柳。青的草,绿的叶,各种色彩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

  2.通过教师范读,指导朗读长句。

  师范读:“阳春三月,下了几阵蒙蒙的细雨,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舒展开黄绿眉眼的柔柳。”这句话是长句,读的时候要注意有换气的地方。 学生个别读,交流读。

  3.借助图片,记诵语段。

  男女生分别读这段话。

  师:文章要多读,多读就能把美好的语言印在脑海里。来,让我们试着背一背。

  出示春天的图画,师借助图画上的景物引导学生背诵这一段话。

  4.通过理解词语“赶集”,再次记诵。

  师:作者说红的花,绿的草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引读时凸显“赶集”一词)集就是集会,包括庙会、灯会、集市等。(随机出示相关的图片) 看看图片,联系文章内容,想到了什么,同桌交流。

  师再次引读描写春天热闹场景的这段文字。

  (三)梳理作家不同的写作角度,引出作者和课题。

  1.出示诗句,引出课题。

  师:春天是具有生命力的,古往今来,有很多作家用优美的语言来描写春天,有的作者抓住了春天的风来描写,贺知章的《咏柳》中“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有的抓住了春天的花朵来描写,朱熹的《春日》中,“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还有的抓住春天的江水来描写,像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中,“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而我国现代散文家郑振铎(出示相片)却抓住了——燕子(板书:燕子)来描写春天。他觉得(出示文字:“伶俐可爱的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了,加入这百花争艳的盛会,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趣。”学生读。) 板书:添趣。

  2.引背描写春天的语段。

  师:这是怎样的百花争艳的盛会呢?引背“阳春三月~春天。”

  (四)学习作者对燕子的描写。

  1.朗读1、3、4小节,理清脉络。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燕子》一文中的第二小节,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其余三小节,品味一下燕子是怎样为春天增添生趣的?请三位同学分别朗读这3节,请你边听边想,作者郑振铎是从哪几方面来描写燕子的? 分别请三名学生读一读。

  师归纳:从外形、飞行时和飞倦了三个方面来描写。

  板书:外形飞行飞倦

第一单元的语文教案7

  第一单元单元分析

  本组课文以”走遍千山万水”为主题。它虽然是选取有关山水景物的文章来组织单元,但实际上暗含着围绕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来编排,比如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除此以外,还要了解排比句式并学习运用,体会优美语句表情达意的作用。这一组课文语言优美,易于朗读背诵,在诵读中体会山水景物之美。

  《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望洞庭》、以及《忆江南》都是名家写大好河山的,画面感强,有拓展的空间。

  《独坐敬亭山》中“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既写眼前之景,又抒发了孤独之感: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寂寥的长空有一片白云,却也不肯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厌弃诗人远离而去。”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寂”的境界;在飘忽的白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平静。这两句诗中”动”中有”静”。无论是”静”与”动”,都烘托了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寂寞。这种生动形象的写法,暗示了诗人在敬亭山游览静观之久,表现出他”独坐”时孤寂的情景,也为下联”相看两不厌”作了铺垫。

  《桂林山水》这是一篇情景交融的游记,教学时既要让学生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还要让学生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使情和景的自然结合贯穿教学的始终。课始,可通过情景渲染导入课文,如通过图片录像、教师的导语,唤起学生阅读的愿望,接着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如,教师范读、指名分段朗读,引读、看画面配音朗读,对课文作整体的感知,奠定情感基调。

  《七月的天山》中的天山是我国西北边疆的一条大山脉,连绵几千里,横亘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之间,把广阔的新疆分为南北两半。天山终年积雪,盛夏,戈壁滩上虽然炎暑逼人,但一进入天山,便凉爽宜人,则是另一番天地了。作者用抒情的笔调,浓墨重彩描绘了天山夏天的奇异风光。这里的夏天有着秋天般的凉爽,春天般的魅力。作者正是抓住了天山的地方特色,写出了独具丰韵的天山之夏。

  教学时,我们需要点拨的是,作者是如何把天山之夏的景色具体、形象地描绘出来的。着重品味作者丰富的想象,确切的比喻和恰如其分的形容等。品味时,可先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并说出自己的感受。然后,对他们的发言作评价,对独到的见解加以肯定和鼓励,不够到位的则加以点拨,引导他们再次回文探究。

  教学目标

  1.认识”亭”字,了解诗句的意思。

  2.体会诗人的情感,背诵古诗。

  教学重难点

  品味诗句,体会诗人的情感。

  课前准备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基本程序批注

  一.复习导入

  1.我们以前学过哪些李白的诗句,谁来背一背?

  2.介绍本诗的写作背景,导入新课。

  3.师板书课题,指导”亭”的写法,下面是”丁”,不是”子”。

  4.指名读题,说说从这个题目,你了解了什么?

  二.初读本首诗,感知孤独

  指名读诗,说说有什么感受?(要求读正确、流利,并且有诗的节奏)

  三.探究诗意,理解孤独

  1.复习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

  首先把诗读正确流利,再借助注释,或字典理解诗意,最后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2.生借助注释,字典要求理解字义,再同桌互相学习,逐句理解诗意。

  3.生汇报学习情况。

  4.从同学们的汇报中,我们可以感觉到此时的李白是一种什么感受?

  (板书:孤独),也就是只有李白一个人,诗中从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来。

  请同学们一句句的读,再把这些词语画下来。

  5.逐句理解

  (1)”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从”飞尽、独去”体会孤独。(板书:飞尽、独去)

  (2)师:是啊,天空中看不到一只鸟,也听不见一声鸟鸣,连一片云都没有,这该是一座怎样的山呀?(沉静、死气沉沉)让我们带着这种感觉来读这一句诗。

  (3)”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从”只有””相看”体会孤独。(板书:只有、相看)

  指名说说对这一诗句的理解。

  (4)师:此时只有李白和敬亭山,你看着我,我看着你,怎么也看不厌,多么孤独啊!让我们带着这种感觉读读这句诗。

  6.结合写作背景,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四.读写结合,体验孤独

  1.假如你是李白,就这么久久地坐着,静静地看着敬亭山,此时你回对敬亭山说些什么?面对孤独的李白,假如你是敬亭山,你又会对李白说什么呢?

  生练笔,把想说的话写在书上留白处。

  2.师生交流。

  板书设计:

  飞尽、独去

  孤独寂寞

  只有、相看

  教学反思:

  课题望洞庭

  课型精读课文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

  3、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并能写出本课题《望洞的美景。有谁知道洞庭湖的?

  4、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来介绍洞庭湖的一诗所描绘的景色。

  5、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难点:

  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

  课前准备

  洞庭湖风光的多媒体课件(也可用投影片代替)、配套朗读磁带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基本程序批注

  一、导入揭题

  1、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今天,想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

  2、多媒体出示洞庭湖的画面。

  3、师送一组词,卡片出示:波光粼粼、银光闪闪、水平如镜、水天一色、迷迷蒙蒙、朦朦胧胧、宁静和谐。

  4、引出课题

  师: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写下了许多描写洞庭的美诗佳句。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诗人刘禹锡来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了这样一幅美景,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颂的佳作。听,他正在吟诵呢!

  多媒体出示诗和配乐朗诵。

  二、精读会意

  1、自读全诗,明确要求。

  读准字音,读不准的生字看生字表,读通诗句。

  2、检查自学效果,正音:洞dòng、潭tán、螺luó、磨mó

  3、再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哪些字或那些词,来说一说。

  (一)教学”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相:相互。和:和谐、协调。湖光:湖水的光。

  秋月:可以看出时间是秋天的晚上。

  这句诗的意思是: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两者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

  潭面:是指洞庭湖面。未:没有。磨:磨拭。镜未磨:指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理解这句诗意:

  湖上一点风也没有,湖面朦朦胧胧,就像一面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诗中把什么比作什么?

  谁能美美地把这两句诗读好?(给生配乐)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二)教学”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遥望:远望。点题,可以看出诗人离洞庭湖有一段距离,所以诗的题目是《望洞庭》。

  山水色:山就是指君山,这句诗的意思是远远望去,洞庭湖和君山的颜色,就像”白银盘里一青螺”。

  出示实物:白银盘和一个青螺:你看到了什么?与画中的景象比一比,象吗?诗人把月夜下洞庭的山水变成了一个精美绝伦的工艺品。

  这句诗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把(君山)比作(青螺)。

  请生读好这两句诗。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闭上眼睛,听配乐朗诵,你能想象出这样的景色吗?用上一两个形容词说一说。

  学生发挥想象,自由描述。

  三、总结。

  同学们,洞庭湖是我国的名胜,观光旅游的人很多,你们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到湖南的岳阳市边上去看一看洞庭湖,玩一玩君山,登一登岳阳楼,好好地领略一下祖国的锦绣风光。

  四、指导写字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忆生字。

  2、范写”潭、螺”,指出书写要点。

  3、学生完成习字册。

  五、作业。

  1、用钢笔完成习字册。

  2、抄写书后第三项词语两遍。

  3、想象《望洞庭》所描绘的景色,用几句话写下来。

  教学反思:

  课题忆江南课型精读课文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词这种文学样式。

  2.有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3.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

  4.感悟这首词的魅力所在,具备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

  2.有感情朗读。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

  课前准备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基本程序批注

  一、创设意境,释题入情

  1、导入:诵读有关赞江南的诗文佳句。

  2、揭题: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篇与”春”有关的文章–《忆江南》。

  (1)简介诗人”白居易”。

  (2)了解”江南”:江南就是长江以南的部分地区,包括江苏南部、上海、浙江、江西、安徽等地区,当然,我们台州也属于江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回味一下咱们江南的迷人风光吧!

  (3)播放江南春景图,用词赞江南。

  师:是啊,江南山清水秀,景色宜人。这里小桥流水,河湖交错,水网纵横;古镇小城,田园村舍,古典园林,如诗如画;啼莺流转、柳绿花红,令人心旷神怡。这就是我们引以为自豪的水乡──(江南)。

  3、师生交流诗人创作的背景(课前查阅的资料):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曾在苏杭为官,江南的旖旎风光给他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回到洛阳多年以后,他对江南依然魂牵梦绕,六十七岁那年,写下了一组绝唱–《忆江南》。

  4、播放古筝曲,教师范读。

  5、介绍”词”与”词牌名”。

  二、探究诗意,以知促情

  1、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顺、流畅。

  2、指正读音(注意”谙”这个生字,读准字音,区别与”音”的发音)

  3、齐读

第一单元的语文教案8

  教学要求

  复习学过的同偏旁的字;区别形近字;能正确拼读音节,写出词语;巩固要求会认的了;会用“常常”口头造句;能正确流利地朗读短文;会按先左后右的笔顺规则写字。

  课前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点击放大

  第一课时

  (完成一——六题)

  一、引入新课(这节课我们练习《复习三》的内容。板书:复习三)

  二、练习第一题:写出带有下面偏旁的字

  1.指名读题目,讲清要求。

  2.出示小黑板(上面写着“言字旁、绞丝旁、女字旁、口字旁”这四种偏旁),指名说出这四种偏旁的名称。

  3.写出带有“言字旁、绞丝旁、女字旁、口字旁”这四种偏旁的字。(指名一人写在小黑板上,其他人写在书上。)

  提示:想一想这些偏旁跟什么有关呢?一边想一边写,“言字旁”、“绞丝旁”每个偏旁写三个字;“女”“口”每个偏旁写两个字。

  4.订正小黑板上的字,并读一读。

  答案:

  言字旁——许、识、让、说、话。

  绞丝旁——经、绿、红、细。

  女——妈、好。

  口——叶、听、叫、吹、响。

  三、练习第二题:读一读,比一比

  1.出示小黑板:

  日——目羊——样本——木

  王——玉石——右向——响

  指名读一读。

  2.说一说每组后面的字与前面的字相比,在字形上有什么不同。(“目”比“日”多一横;“玉”比“王”多一个点;“本”比“木”多一横;“样”比“羊”多个木字旁。“响”比“向”多个口字旁;“右”的撇出头,“石”的撇不出头。)

  3.指名口头组词,区别字义。

  四、练习第三题:

  1.读一读题目。

  2.先自己小声拼读音节,再指名读音节。

  3.看拼音写词语。

  4.订正。

  五、练习第四题:读一记

  1.出示小黑板,自己练习小声读。

  红旗英雄集体白鸽燕子

  帮助结实勇敢杀害静悄悄

  2.指名认读,要读正确。

  六、练习第五题:看图说句子,用上“常常”这个词

  1.读一读题目,讲清题目要求。

  2.说一说“常常”是什么意思?和“天天”的意思一样吗?

  3.观察第一幅图。

  先给两个小朋友起名字。(小明和小刚)

  说说他们在干什么?(小明和小刚给小树浇水。)

  用上“常常”这个词,这句话怎样说?(小明和小刚常常给小树浇水。)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小明和小刚经常给小树浇水,不是只浇一两次。)

  4.观察第二幅图。

  先给图中的小女孩起个名字。(小兰)

  说说小兰在干什么?(小兰帮妈妈洗碗。)

  用上“常常”这个词,这句话怎样说?(小兰常常帮妈妈洗碗。)

  “小兰帮妈妈洗碗”和“小兰常常帮妈妈洗碗”这两句话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七、练习第六题:读一读

  1.自己小声练习读。(提示: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拼拼上面的音节。读的时候遇到标点符号要停顿。)

  2.指名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第二课时

  按先左后右的笔顺规则写字。

  一、引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练习写字。下面我们先来认认几个字。

  二、指导写字

  1.出示卡片:打、快、很、轻、路、领,指名认读。

  这几个字都是左右两部分组成的。按什么笔顺规则来写呢?(这一问不必回答)

  2.老师在田字格小黑板上逐个写这六个字。要求学生仔细观察。

  提问:左右两部分组成的字,按什么笔顺规则写呢?(按先左后右的笔顺规则写。)

  3.指导写“打”。

  (1)观察范字。

  看看左右两部分一样宽吗?(左窄右宽)

  再看看左右两部分一样高吗?(左高右矮)

  接下来看一看每一笔写在田字格的什么位置上。

  (2)老师示范。

  先写左边的提手旁,提醒第三笔是“提”。再写左边的“丁”。“丁”的横写在右半格横中线上边一点,竖钩的收笔处与提手旁的下端在同一水平线上。

  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描两下,临写四个。

  4.“快、很、轻、路、领”这五个字的指导方法、练习步骤与指导“打”字基本相同。要求学生先观察好左右两部分所占的比例,再看看左右两部分是否一样高,最后看清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按先左后右的笔顺规则练习写字。每个字描两个,临写四个。

第一单元的语文教案9

  教学目的:

  1、灵活运用所学过的识字方法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挣、洗、恢、复、恩、散、喂等字,还有认读7个生字。

  2、体会汉字音、形、义三位一体的特点,能遵循汉字的书写原则把字写得正确、比较端正。

  3、学生在不断的应用中积累并运用词语,丰富语言,激发写话兴趣。

  教学重点:灵活的运用识字方法学会8个生字,认读7个字,放手让学生自主识字,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解决生字。

  教学难点:“散、喂、复等字的字形的记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都喜欢小动物吧?你们知道吗,有很多很多小动物他们都很通人性,就是你对它好,他也一样会报答你。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这样的小动物——小海豹。请大家打开书第8课(幸运的小海豹)

  二、初读课文

  1、请你自己认真读课文,不认识的字看音节,把字读正确,做到不丢字、不多字。(生自己读课文)

  2、出示生字卡片:你们读了一边课文认识这些藏在课文中的生字宝宝了吗?抽卡片读一读。

  3、请你们再读一遍课文,找到你们刚刚读过的生字宝宝,并且用铅笔圈出来。

  4、课文中还有一些词语宝宝呢,你能读准他们的名字吗?出示词语。

  海滨感谢挣扎恢复喂养依依不舍救起

  你们读的真准!哪个词语你还不理解?(大家讨论词语的意思)

  你把他们放到课文中你还认识他们?快试一试。

  5、练习正确朗读。

  分自然段读课文,纠正字音,正确读课文。

  6、读完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指名回答)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生练习读并扩词。

  2、生结合笔顺各自学生字,分析字形。

  3、交流记字方法。

  指导学生用熟字加偏旁或熟字换偏旁记忆字形。你还有什么好的记忆方法介绍给大家。

  争——挣灰——恢舌——舍因——恩先——洗

  重点:喂,让学生都说一说右下的笔画,不能多一笔“撇”

  复,中间的“日”不能写成“目”

  散,左边让学生说一说笔画,左下是个变形的“月”

  4、指导生字书写:

  (1)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生自己描写一个字熟悉笔顺和间架结构。

  (2)说说在写的过程中那一笔不好写,自己独立写一个。教师引导观察,修改。

  (3)重点范写:喂、散。观察后每个字再写两个。

  5、生写字,师巡视指导。

  四、巩固练习:

  1、读(卡片)生字词语。

  2、读词抄写。

  五、作业:抄写生字并查字典一字组多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继续在理解课文中学习两个生字“依、舍”,并且联系上下文理解“依依不舍”“幸运”等词语。

  2、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许多动物通人性,懂得保护动物。

  3、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能够简要叙述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学习两个生字“依、舍”,并且联系上下文理解“依依不舍”“幸运”等词语。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许多动物通人性,懂得保护动物。

  教学难点: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能够简要叙述这个故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再次读一读认读字词。

  海滨感谢挣扎恢复喂养依依不舍救起

  2、拿出课堂听写本,听写词语。

  挣扎洗手恢复恩人喂食散开幸运

  3、请你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幸运”什么意思?

  导入:出示课题:幸运的小海豹大家齐读课题,为什么说是幸运的小海豹呢?认真读一读课文你就会找到最正确的答案。

  二、理解课文内容

  1、请你认真的读课文,想为什么说是幸运的小海豹?画下来,读一读。

  2、小组里说一说

  3、个别发言。个别读一读,用你的语气来表达。

  4、海豹伤好后,丽沙把它放回大海,小海豹恋恋不舍。一年后,小海豹居然回到了丽沙的住处,见到丽沙小海豹如何表现?请你读读有关的句子。

  5、再此,出示:依依不舍谁给大家读一读,然后齐读。这个词语中有两个我们要学习的生字,你能自己用的方法记住他们吗?

  观察这个词语:依依不舍有什么特点?(前两个字一样,后两个字不一样)以后我们还会学到很多这样的词语如(洋洋得意、欣欣向荣……)

  6、出示最后一句话,“见到丽莎,它抬起前肢,啪啪啪的拍打,嘴里愉快地叫着,好像在感谢救命恩人……”你如果现在就是那只幸运的小海豹,你会对你的救命恩人丽莎说些什么?

  7、复述全文。你喜欢这篇课文吗?你能完整地把这个故事说给大家听吗?要求:不能背诵课文,而是可以用自己的话来说。教师县师范复述。

  8、反问:现在你明白小海豹为什么是幸运的了吧?请你说一说

  三、拓展延伸

  除了这只幸运的小海豹通人性,通过课下的调查,你来说说还有那些故事也讲述了小动物是非常通人性的。大家讲一讲,师讲:善人救一灵猴,灵猴救一村的故事

  四、作业:

  1、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然后再读一读。

  2、一字组多词,然后记住词语

第一单元的语文教案10

  教材分析:

  大自然的景物多么迷人,燕子呓呢,柳树发芽,荷花绽放,泉水丁冬流淌。本组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为专题,选编了《燕子》《古诗两首》《荷花》《珍珠泉》四篇课文,一个语文园地。前三篇为精读课文,后一篇为略读课文。四篇课文多角度地展现了大自然的美:有的描绘了春天燕子从南方飞来;有的描绘了二月的柳丝和万紫千红的春日;有的描写了夏日池塘荷花绽放;还有的描写了家乡的珍珠般的泉水。我们可以从这些绿柳飞燕、鸟语花香、潺潺流水中,感受春天的来临,倾听大自然的声音,欣赏大自然的美景,从而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本单元的导语提示了观察家乡的景物,并记下自己的感受和发现,是为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和“习作”作准备。本单元的其他内容和活动,都是围绕大自然景物专题安排的。课后的资料袋介绍了我国的自然奇观——神奇的泉。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和“习作”,是说、写自己观察和发现的家乡美好景物。“宽带网”安排了了解和搜集作家笔下的有关大自然景物的精彩描写。学习本组课文,要反复诵读,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体会课文中的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还可以从课文中了解作者观察的方法,积累文中优美的句段。通过说、写及课外了解、搜集的活动,扩大对大自然景物的了解,感受家乡和大自然景物的美好。

  教学目标:

  1、识记本单元教材中的生字新词,达到人人会人会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课文或段落。

  3、理解课文内容,抓重点语段感受家乡和大自然景物的美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4、学会按一定的顺序、抓住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抓重点语段感受家乡和大自然景物的美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学会按一定的顺序、抓住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

  教学时间安排:本单元预计需用12——13课时

  1 燕子

  教学目标:

  1、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光彩夺目的春天的景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学会按一定的顺序、抓住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

  3、学会本科生字、新词,运用图文集合的方法,抓住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段,体会燕子的可爱和生机勃勃的春天的景色。

  教学难点: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感知课文内容,研读课文1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人新课

  同学们,当春回大地,万象更新的时候,是谁从遥远的南方飞来,为春光增添了生机?(燕子)谁见过燕子?它是什么样子的?燕子是一种美丽可爱的小鸟,它在田野里、在小河边、在村子里飞翔,打扮着春天。你想进一步了解它吗?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描写燕子的。(板书课题:l燕子)

  二、快乐自学,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读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把课文读通顺。

  2、默读课文:(l)标出自然段序号,想想每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2)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句。

  3、汇报交流自读情况。

  (1)说说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2)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三、激励导学,深入探究。

  1、细读课文,思考并勾画理解: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描写燕子的,表现了燕子怎样的特点?

  2、小组内讨论交流,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记下来,待全班交流时共同解决。

  3、全班交流,合作解疑。

  (1)议答: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描写燕子的?

  (课文是从燕子的外形、燕子为春光增添生机、燕子的飞行、燕子的停歇四个方面来描写燕子的。)

  (2)在议答燕子每个方面的特点时,可让学生谈一谈你最喜欢燕子哪个方面的特点,并说出喜欢的理由,学生提到哪个方面的特点教师就引导学生议答理解相应的段落。

  4、汇报交流对第1自然段的理解

  (1)“我非常喜欢小燕子的外形,因为它长着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看起来是那么活泼可爱”。

  (2)“凑”是什么意思?(几个方面合起来。)

  (3)教师提供媒体演示,帮助学生体会燕子的外形特点及理解“凑”字的意思:点击电脑,通过电视屏幕显示小燕子外形图。(边叙述边演示)“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使图中燕子浑身乌黑的羽毛闪动。)“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使翅膀闪动。)“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尾巴闪动。)这几个部分合起来就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一个“凑”字使顿显生动,可爱的小燕子的形象便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4)指导感情朗读:谁能把小燕子活泼可爱的样子读出来?

  (5)背诵第1自然段。

  四、总结本节课内容。

  五、轻松练测。

  1、巩固生字词语。

  2、试着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研读课文2、3、4自然段。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指读第1自然段,思考:这个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什么?

  二、激励导学,探究内容。

  (一)探究第2自然段

  1、默读思考:课文抓住了哪些景物特征来表现春天的?边读边勾画有关词语。

  2、理解“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光彩夺目”“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

  3、学生交流,相机理解“赶集”和“聚拢”这两个词。

  4、指导感情朗读。

  (二)探究第3自然段

  1、自由读,思考这段是从哪个方面来描写燕子的?(飞行),燕子飞行时有什么特点?

  着重理解“掠”、“沾”这两个动词。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可让学生将课本翻开,将其想像成燕子的一对翅膀,将桌面想像成湖面,模拟燕子飞行。学生根据课文中的描述和插图,唤起头脑中有关鸟儿飞行的记忆表象,仔细揣摩,互相纠正。正确的做法应是:轻轻扇两下“双翼”,然后展开,快速均匀地向前滑行,再将书的一端点一下桌面。这样学生就深刻地理解了“掠”字的含义。

  2、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和描写燕子飞行的?(上→下)

  3、指导感情朗读

  (三)探究第4自然段

  1、自由读,边读边画出你最喜欢的词、句子。

  2、交流,重点赏析“几痕”、“五线谱”等词。

  (1)辨析“几痕”和“几根”。

  (2)教师在黑板上画两组线,帮助学生理解。

  (“几痕”写出了电线很高很远,看上去淡淡的,隐隐约约的。)

  (3)体会为什么说“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

  (4)教师在两组线上再分别添上几笔:

  (教师利用板画进行巧妙的点拨,胜似讲解,因讲解难说清楚。)

  (5)理解“春天的赞歌”,课文最后一句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赞美春天充满生机,表达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学了本课,你有何感受?

  (爱护鸟——人类的朋友,保护大自然……)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3、拓展延伸,自由创造

  (1)、大家都特别喜欢燕子,尤其是学了本课后,每个同学心中都有自己可爱的燕子的形象,你能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来表现你心中的燕子吗?可以画一画、写一写、捏一捏、刻一刻、拍一拍(拍摄)……下周我们举行一次“燕子”展览会。

  (2)、“光彩夺目的春天”是怎样的景象?想一想,然后写成一篇短文。

  (以上两题自主选择一题完成)

  四、轻松练测。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把你喜欢的句子摘抄下来。

  3、我会看拼音写词语。(见教材中)

  4、默读语段回答问题。

  “在微风中,在阳光中,……那小圆晕就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燕子》第三节)

  (1)默读这一节,看看有几句话,每句话写的什么,这节总起来写的什么?

  (2)划出描写燕子飞行姿态、动作的词,想想燕子飞行有哪些特点?

  (3)作者是按怎样的观察顺序写这节的?

  板书设计:

  羽毛

  外形 翅膀

  尾巴

  赞 热

  燕子 飞回 增添生机 美 爱

  春 大

  姿态优美 天 自

  飞行 速度快 然

  心情高兴

  停歇 电线—曲谱

  燕子—音符

  2、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7个全字,能正确读写“碧玉、妆成,裁出、剪刀、万紫千红”等词语。

  2、背诵两首诗。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大体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记背诗句是重难点。

  教学准备:收集两首古诗的有关资料;背诵春天的古诗。

  教学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咏柳》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春天的故事

  一、背诵古诗,导入新课

  师:春天是一幅多姿多彩的图画,许多诗人通过诗歌来赞美它,谁来背背有关春天的诗歌?(指名背通)/今天我们还要随着古代诗人贺知章和朱喜一起走进迷人曲春天,看着他们分别赞美了春天的什么?

  二、快乐自学

  要求:

  1、把诗歌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咏、绦",

  2、指名读诗,提醒读准“绦”“妆”“裁”

  3、根据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

  4、小组交流;互相释疑,讨论难点。

  三、激励导学,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1、指名读诗句,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2、全班交流,相机点拨:

  (1)“碧玉妆成一树高"这句里把什么比作什么?(柳树的枝叶比作碧玉)

  (2)“绿丝绦”指什么?为什么说柳技是“绿丝绦”?(想象体会柳技的绵长和柔软)

  (3)说说自己对“不知细叶谁裁出”的理解和体会(体会柳叶的小巧整齐,体全大自然的伟大神奇)

  (4)“二月春风似剪刀”又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这么比喻?

  3、结合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1)自己练习读,边读边想象。

  (2)指名读,师生评议。

  (3)以读代讲,师生合作:老师朗读散文,学生用恰当的诗句来对答。

  师:你看那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扮的一样,真是青翠欲滴啊!那垂挂下来的万千柳条,柔软绵长,随风摇曳,多像绿绿的丝带!

  生: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师:再看那小巧的新长出来的柳叶,细细尖尖的,整整齐齐的,是谁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啊!

  生: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四、总结本节课内容:本节课学会了什么?

  五、轻松练测:背诵古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春日》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古诗

  一、复习导入

  指名背诵《咏柳》,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二、快乐自学,自读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诗歌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泗、滨”。

  2、指名读诗,提醒读准“胜”“泗”“滨”

  3、根据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

  4、小组交流:互相释疑,讨论难点。

  三、激励导学,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1、指名读诗旬,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2、全班交流,相机点拨:

  (1)作者到泗水边寻找春天,他看到了什么?能想象都有什么“焕然一新”吗?(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积累具体感知“无边光景一时新”)

  (2)“万紫千红”是说春天的什么?能具体说说吗?(借助图画形象感知花儿的缤纷色彩,春天的美丽景象)

  3、结合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1)自己练习读,边读边想象。

  (2)指名读,师生评议。

  (3)以读代讲,师生合作:老师朗读散文,学生用恰当的诗旬来对答。

  师: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予,我信步到泗水河边寻找春色,啊,放眼望去,一切都焕然一新了,全没了冬日的苍白和萧瑟。

  生:胜日寻芳渐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师:人们寻常中都知道有春风,但要是真正认识它,只有在见到万紫千红的景象以后。你看,春风徐来,各种景象焕然一新,到处万紫千红,百花争艳,有了春风,才有这无边的美景。

  生: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四、用一句话总结本节课内容。

  五、背诵古诗。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复习旧知;指导书写生字;交流古诗。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背诵古诗。

  一、复习导入:

  指名背诵《春日》,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二、快乐自学:识字写字

  1、出示生字认读:咏、碧、妆、裁、剪、滨、紫

  2、出主识记字形,集体交流:

  提醒:咏,用口吟诵,与口有关,故口字旁;泗、滨,与河水有关,左边是三点水旁;绦,与丝织有关、左边是绞丝旁。裁,与衣服有关,里面是衣字:剪,用刀来剪,下面是刀字;妆,梳妆,女人常梳妆,右边是女字旁。

  3、先描写观察重点笔画,再集体交流:

  “裁”是半包围结构,里面“衣”字的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滨”字第七笔是一笔撇,不是两笔;“紫”字的下面“糸”不要丢掉一点。

  4、书写练习。

  三、拓展阅读: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互相交流,背诵。

  四、轻松练测:

  1、背诵古诗给家人听,默写古诗。

  2、看拼音写词语(见教材中)

  3、比一比,再组词。

  咏 泳 妆 装 裁 栽 紫 柴 剪 箭

  4、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1)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2)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板书设计: 2、古诗两首

  咏柳 春日

  绿丝绦 万紫千红

  3 荷 花

  教学目标:

  1.会认3个生宇,会写出12个生宇。能正确读写“荷花、挨挨挤挤、莲蓬、饱胀、仿佛、衣裳、翩翩起舞、舞蹈、晴蜓、随风飘动”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优美语言。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教学重难点:感受荷花美丽的姿态,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培养对大自然美的体验是教学的重点。理解“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等语句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感知课文内容,学习课文1——3自然段。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描写春天的好词语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1.今天老师要出一个谜语考考大家,咱们比一比,看谁最聪明!“美丽小姑娘,立在水中央,身穿白衣衫,绿裙水上漾。”打一植物(荷花)

  2.今天咱们就一起去荷塘着荷花。(板书课题)

  二、快乐自学,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

  2.出示生词,指读,正音:

  荷花、挨挨挤挤、莲蓬、饱胀、仿拂、衣裳、翩翩起舞、舞蹈、晴蜒、随风飘动

  3.读了课文,你最想说的是什么?(感知课文内容)

  三、激励导学,研读课文,体会感情

  学习第一、二、三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思考:在这三段中,你最喜欢哪一句?

  交流重点句:

  (出示: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着作一大幅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1)在这一句中,作者把荷花池比作一幅画。这是一幅极富色彩且让人赏心悦目的画儿,你来找一找,荷花池都有哪些色彩?(绿、白、嫩黄……色彩丰富)(朗读)

  (2)荷花池的美景是由一株株荷花组成的,你来看看作者都描写了荷花的那些姿态?(注意与插图的联系,把具体形象和文字训练统一起来)(朗读)

  (3)荷花的姿态是不是只有这几种;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朗读)

  (4)你能想象出荷花有哪些姿态吗?作者为什么只描写了这几种?

  (5)你认为,这这句话中,哪个字用的好?为什么?(活)这一个字,写出了作者欣赏荷花的感受,在他的字里行间处处都可以找到荷花的“活”。你来找找看。(朗读)

  挨挨挤挤:挨挨挤挤是什么意思?同桌表演表演。

  冒:同桌合作,用手势来表现

  露士:重点讲出小莲蓬的可爱和莲蓬是在化瓣中包襄着的科学道理。

  饱胀:用手势来表现

  (6)这幅画呀,色彩多、姿态多还得是活的,这么好的画儿是谁画的呀?(大自然)那大自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7)有感情朗读前三个自然段。

  师:这节课,我们寻着清香到了美丽的荷花池。它就像一大幅(活的画)。这幅画的作者(大自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我们再来一起读一读这三个自然段,体会体会荷花的美。

  四、小结本节课内容。

  五、轻松练测: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识记生字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研读课文4、5自然段,总结全文。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好词语。

  一、复习导入

  1.认读本节课出现的新词语。

  2.齐读课文1、2、3自然段。

  二、激励导学:研读课文第4、5自然段,体会感情。

  1.师范读课文第四、五自然段,听着人家的朗诵,好像看到了美丽的荷花池,我忽然觉得……

  2.看到了这美丽的荷花池,你想到了什么?

  3.自由读课文,当作者陶醉在这种美的境界中的时候,他眼前出现了怎样奇特的景色?

  4.如果,体也变成了一朵荷花,想象一下,会有哪些动物来告诉你什么?

  5.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联想呢?

  6.齐读第四、五自然段,体会荷花的美。

  三、学习写作方法

  1.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板书:闻到清香──看到──想到──回到现实)

  2.作者用什么方法把这篇写得这么美?

  (小结:富有感情、充满想象是构成好的写景文重的重要内容)

  四、回到整体,小结全课

  1.这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美丽的荷花,大家都被这美景陶醉了,我们再来感受一下花的美……(齐读课文)

  2.下课之后,把课文读熟,把你喜欢的句子摘抄下来。

  五、轻松练测。

  1、看拼音写词语(见教材中)

  2、想一想,填一填。

  ( )的荷花 ( )的衣裳 ( )的清香

  快乐地( ) 静静地( ) 悄悄地( )

  一( )荷花 一( )蜻蜓 一( )清香 一( )花瓣 一( )微风

  3、按要求写句子。

  (1)我被这一池荷花陶醉了。 改成把字句:

  (2)雪花轻轻地飘落下来。改成比喻句:

  板书: 3、荷花

  闻到清香──看到──想到──回到现实

  4、珍珠泉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熟读课文。

  2.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感受珍珠泉的美丽和可爱。

  3.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感受珍珠泉的美丽和可爱。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描写景物的词语。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一定见到过泉水吗?谁能说说泉水有哪些特点?(清澈、水流细、从山上流下),这节课老师带领大家来领略一下珍珠泉的美景。作者描述的泉水是什么样的?

  二、快乐自学,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

  2、谈谈:作者描述的泉水是什么样的?分别从哪几方面描写的?

  三、激励导学: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1、读第二段,思考这段主要讲什么?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

  2、读第二段。

  (1)你认为这段中哪句话写得好?把它画下来,多读几遍,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这些句子为什么写得好?好在哪儿?

  (2)泉水有什么特点?(绿、深、清),从哪句子中可以看出来?这句话是什么句式?(排比)。

  (3)是泉水是如何往外冒的?“扑哧一笑”这是把泉水当作什么来写的?(人)。

  (4)讨论:这泉水为什么叫“珍珠泉”?

  第4自然段的这句话在这段话中起什么作用?(总结,概括)。

  3、读第三段

  讨论:这段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最后一句话“我泼洒了多少珍珠啊!”是什么意思?

  四、总结、扩展

  这篇文笔细腻,语句生动、优美,使美丽的“珍珠泉”展现在我们眼前,那么作者为什么能把家乡的泉水写得如此之美呢?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爱”,对泉水,对家乡深深的爱。同学们,你们爱自己的家乡吗?(自由畅谈)

  五、轻松练测:

  1、选取你最喜爱的一处景物,按一定顺序把它写下来,一定要把自己的情融于美景之中。

  2、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一( )青苔 一( )眼泉 一( )金光 一( )珍珠

  ( )的树叶 ( )的水泡 ( )的光斑

  3、照样子写词语。

  一束束: 弯弯曲曲: 越升越高:

  4、读课文填空。

  这篇课文主要描写了珍珠泉 、 、 等特点,它之所以叫珍珠泉,是因为 。

  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1、以家乡景物为内容进行口语交际,要讲清景物的特点,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

  2、写出家乡景物的特点,并展开丰富的想象。

  3、能自己发现一些词语的特点,积累由意思相反的单音节词组成的词语。

  4、积累量词和成语。会正确使用一些量词。

  5、学习在阅读中积累语言,随时记录。

  教学重难:训练口语表达能力和习作能力。

  课时安排:四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口语交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小朋友,我门祖国历来以风景优美著称,有一碧千里的草原,有金浪翻腾的沙漠,又有多少名山大川,吸引着无数的中外游客。我们的家乡在祖国版图上,虽然只占一点点地方,但是也有许多迷人的地方。让我们互相交流,共同赞美自己的家乡吧:

  二、明确说与听的要求:

  1、讲清你介绍的这处风景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点,要表达出对家乡的热爱。如有小朋友提问,应耐心解答他们的提问。

  2、认真听别人讲,可以补充,可以提问题。

  三、小组同学互相介绍,并评出介绍得最清楚最动人的同学

  四、全班交流,其他人点评或提问。

  五、布置在生活中的交际。

  请父母或其他长辈介绍一处家乡景物。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习作指导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景物的词语

  一、、激发兴趣,导入主题

  师:同学们,上节课通过你们的介绍,我发现,我们的家乡是个非常可爱的地方!你们的介绍,让更多的人了解了我们的家乡。要知道,我国多少风景区在最初是名不见经传的,说不定因为你们的介绍,会使我们的家乡成为著名的风景区呢!这次习作就请小朋友们介绍自己家乡的景物。

  二、明确习作要求

  1、写一些家乡的景物。

  2、介绍的时候,要注意把景物特点写清楚,如能写上自己的想象或关于家乡景物美妙的传说,就更吸引人了!

  3、如果对其他地方的景物特别感兴趣,也可以写。

  三、自主收集材料

  1、想象准备重点写家乡什么地方的景物,按照什么样的顺序写,带着怎样的情感来写等等。

  2、分小组交流:按顺序将自己想写的内容说给小组同学听。

  3、指名班内交流,教师和学生相互评议或补充。

  4、教师指导学生列写作提纲:以《家乡的小河》为例

  (一)总括家乡的美丽。

  (二)具体些家乡的景物,可从“春夏秋冬”四季去写。

  (三)总写自己的感受。

  提示:可用上一些好词语好句子。如: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等等,修饰的内容,使内容变得更生动,更形象,更充实。

  四、自主习作

  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了解全班习作的情况。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习作评讲

  教学过程:

  一、指名读习作,师生评议。

  可选2—4篇各具特点的习作,扣写得比铰清楚的,想象较丰富的,并加上传说的,或者存在带有共性的缺点。

  评价标谁:语言是否通顺明白、是否写出了景物的特点、是否有自己的想象

  二、修改习作

  三、老师范读优秀习作。

  四、宽带网

  1、自读教材中的导语。

  2、读自己搜集的描写大自然的,勾画出精彩片断。

  3、抄写在采蜜本上。

  4、鼓励学生经常做摘录,养成好习惯。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古诗名句。

  一、我的发现

  1、出示课本里的词语。

  2、学生自己读词语,想想你发现了什么

  3、交流:每个词中两个字的意悬是相反的。

  4、说一说,还发现哪些词有这个特点?引导学生发现更多类似的词语。

  大小 多少 东西 来往

  二、日积月累

  1、我会填

  (1)自己尝试填一填

  (2)指名说说是怎样填的,并说几句含有这些词语的句子。

  如:一(身)羽毛。

  句子: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

  2、读读背背

  (1)自由读成语

  (2)指名读,读准生字的音。认读生字:姹、紫、嫣、缤、郁、旭、皓、崇、峻、悬、峭

  (3)引导发现:看看每一行成语有什么特点?

  第一行:多用于写花草树木的

  第二行:写日月的

  第三行:描写山的

  (4)多种形式的朗读

  (5)背诵

  三、轻松练测。

  1、找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动( ) 得( )吞( ) 详( ) 攻( )

  进( ) 始( ) 呼( ) 是( ) 爱( )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首歌曲 一阵微风 一对羽毛 一池清泉 一对翅膀

  一道金光 一幅画面 一串珍珠 一阵清香

  3、积累下面的词语。

  群芳吐艳 姹紫嫣红 落英缤纷 郁郁葱葱 喷薄欲出 旭日东升

  夕阳西下 皓月当空 崇山峻岭 悬崖峭壁 层峦叠翠 苍翠欲滴

第一单元的语文教案11

  【训练重点】

  1.提高对感受与思考生活的认识,增强感受与思考生活的自觉意识,高一册第一单元作文同步训练设计。

  2.掌握感受与思考生活的方法。

  3.表达(写作)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与思考。

  【表达训练】

  板块一

  题目:回忆自己生活中感受最深的一件事、一个人物、一个场面或一个镜头,讲给同学听。

  要求:按照口语表达的要求,运用口语表达的`一般技巧。

  活动:按小组,组员轮流讲演;每小组推荐一至二名表达较好的,进行全班讲演。

  指导:作文是精神产品,反映着作者的思想和感情。因此,任何一篇佳作,都具有独创性。这独创性,可以反映在题材的发掘和思想认识的深刻上,也可以反映在构思、手法和语言的新颖上,但基础则是作者在生活中有自己的独特感受和发现。有了独特的感受和发现,才可能有深刻的思想、新颖的构思、鲜活的形象。所以,有自己的感受和发现,是作文的开始。可以说,没有对生活的真实的感受,就不可能写出个性化的作文。因此,我们要提高对感受与思考生活的认识,增强感受与思考生活的意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写出个性鲜明的作文。

  训练感受能力,首先要解决的是感受什么的问题。许多学生都会觉得生活是那样平淡无奇,没有什么值得可感受可写作的素材。其实,生活中什么都可以成为感受的对象。一个自然的景象,一件实物(如建筑物、实用东西等),一件细微的小事,一个小小的微笑,一丝淡淡的思绪,生活中人们的一句话(哪怕是只言片语),一个细节,一幅图画(包括新旧照片等),一篇文章或文中的一段话、一个句子、一个词语,一个历史人物,一个历史事件,这些都能引起无限遐想,引发某种感受,成为感受对象,甚至成为写作的契机和切入点。并不一定非要什么重大事件、重要人物、精彩场面、奇妙情景才能引发感受,成为感受的关注点,高中三年级语文教案《高一册第一单元作文同步训练设计》。无数写作实践表明,能给人深刻感受的事物往往很平凡,甚至微不足道。关键是要做生活的有心人,随时留意周围的人和事及其带来的种种感受和发现。一位腿部受伤的同学,只能用一只脚走路,教室、寝室都在七楼,就这样每天来来往往,可很少有人去留意,似乎司空见惯,与己无关。但有一位同学注意到了,感受到了这位同学身上表现出来的毅力和精神,在周记中讴歌了这位同学,说出了自己的感受和受到的启发、教育。这就是感受。

  当然,生活中的感受对象不同,感受的重点和方法也就不同。一般来说,感受对象大致可分为这几类:自然景观、实物、人事、图画、内心世界等。例如对自然景观的感受,重要的是要以审美的态度、审美的目光去感知,在情感的催化下引起审美联想和想象,从而达到对感受对象美的感受和领悟。对实物的感受,则要以科学的态度、现实的目光去感知对象,它需要运用分析、综合、比较、分类等方法去把握对象的特征,并探究对象的因果联系,从而认识这一事物是什么而不是什么,其原因又是什么,由此引发对现实生活的感悟。

  这里还要强调一点的是,观察与感受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观察着眼于外界的客观存在,以获取外界信息为主要目的;而感受是由外界事物的影响而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它以观察为前提,是对观察所得深化为内心情感上的体验,是一种内心细腻、微妙的情绪和感情的波动。但两者都要以人的感官作为必要的生理条件。

  课外练习:

  1.生活是一本书,一本丰富多彩、酸甜苦辣样样俱全的大书。那里藏有挖之不尽、取之不竭的宝藏。请你仔细回忆你生活中感受最深的一幕,把它记录下来。题目自拟,文体、字数不限。

  在文末附录上你为什么要选择这段材料?它哪一点打动了你?从中你悟到了一点什么人生哲理?通过这个练习,你对感受生活又有了哪些新的体会和认识?

  2.许多同学觉得生活很平淡,“三点一线”,没有什么可感受可写作的素材。其实,在我们的校园生活中,同学的一句话、一个眼神,老师的衣着变化,天气的阴晴冷暖变化,课文中的一个精彩词句或插图,等等,都可能引发你的无限感受。关键是你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养成细致了解和认识生活的习惯,培养感受和思考生活的意识。请你就课文中的某一幅插图作仔细的观察,用说明的方法写一段文字,客观地把它介绍给读者;然后,仔细回忆一下你在观察中获得了哪些认识和情感体验,感悟到了一点什么,用文字把它记录下来。

  完成后,请认真比较两文,看看有何异同。请你用理性的文字把这些看法和认识记下来。不必面面俱到,只谈你自己独到的看法。

第一单元的语文教案12

  教材分析:

  古文《浙江潮》中作者用散文的形式,绘声绘色的描写了这一壮美雄奇的景象。现代散文《观潮》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来过后的景象,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在更深刻的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雄奇的景象的同时,对古今语言的异同产生感性认识,感悟到祖国语言的魅力,增强语感和对祖国语言的由衷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雄奇的景象,对古今语言的异同产生认识。

  教学构想:

  先学习《观潮》,现代文比较容易理解,按潮来之前、之时、之后的顺序去理解大潮的壮观,然后再学习《浙江潮》,通过对比阅读,感受古文虽然简洁,但仍能体现大潮的壮观,并知道古文与现代文的语言、内容结构上的不同。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内容,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雄奇。

  学生学习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壮观

  1.谈话,板题。

  2.理解“观”的意思,引出“天下奇观”。

  3.导入3、4自然段。

  4.出示学习目标。(目标教学法)

  二、观看录像,感受壮观。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感受这一天下奇观。

  三、小组合作,感悟壮观

  1.谈话激发学习兴趣。

  2.合作学习提示:

  a.你喜欢文中的那一句,为什么?你能把你喜欢的这句话读的让你们组内的同学也喜欢上它吗?

  b.你在学习中有什么问题,你们小组是怎样帮助你解决的?

  c.通过小组合作,你都学懂了些什么?

  3.组建合作小组

  4.组内合作学习(感悟发现法)

  5.反馈合作成果,构建全体读书感悟氛围。

  6.引导小组感悟。

  a.朗读文中描述大潮的句子;

  b.课件展示描述的情景;

  c.引导发现大潮雄伟壮观(想象和实践表演);

  d.感情朗读。(引导发现法)

  四、听听读读,发现作者观潮顺序

  1.范读课文,听后练习。刚才大家很有感情地朗读了这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不过,把“观潮”的顺序给打乱了。其实,作者写得可有顺序了。下面,我们就先来做一个听的练习。

  听老师读这段话(出示)看谁本事大,能听清作者是用哪些词语把这四处的描写给连接起来的。待会儿,请你把听到的词语写下来。

  师读生听: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大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2.感悟发现:作者是按从远到进顺序来描写潮水的;抓住了大潮的声音和大潮的变化描述出了大潮的雄伟壮观。

  3.齐读课文,感受壮观。

  五、思路引导,背诵壮观

  1.出示思路提示句子

  2.出示音乐、画面,激发背诵兴趣

  3.评价:背诵得多有感情啊!我们仿佛站在钱塘江畔,和作者一起感受到潮水越来越近,声音(越来越响),浪头(越来越高),气势(越来越大)。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天下奇观)!我们为之自豪,为之(骄傲)!

  六、创设情境,运用语句

  1.积累词汇

  今天,我们学习的两个自然段里,词语非常丰富,你们想不想把它们积累起来?听老师说词语的意思,看谁的反应快,老师语音刚落,就能很快地站起来说出哪个词语表达了这个意思。(人声鼎沸、山崩地裂……)

  2.运用词汇

  看得出,同学们在阅读课文的时候,还挺注意词语的积累,不过,会不会用了呢?咱们来自我检验一下,我这儿有一段话,可是不完整,你们能不能在括号中用上今天学到的词语,使这段话表达得清楚通顺呢?

  师出示一段话:

  今天,我去海宁观潮。潮来之前,江面上()。可潮来时,却一浪一浪(),一浪一浪()。湖水声犹如(),海堤上尽管(),但竟听不出他们在说些什么。渐渐的,潮过去了,消失在()的地方。(学生分四人一小组讨论,然后选派一代表报告)3.师生共同评价

  七、总结

  板书设计:

  观潮

  闷雷滚动出白线

  潮头怒吼贯江面

  山崩地裂城墙现

  钱塘奇观天下传

  作业设计:

  预习《浙江潮》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浙江潮》,并与观潮作一比较,体会它们的不同。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观潮》,大家领略了钱江大潮的壮观。这节课,我们来读读古人眼中的大潮——《浙江潮》。

  介绍作者周密。

  二、学习新课

  1、师范读古文,学生听后说说与现代文的不同。生试读《浙江潮》,并指名读。

  2、学生小组学习

  (1)共同学习古文中对大潮的描写。

  (2)找出描写大潮样子和声音的句子。提出不懂的问题。

  3、全班交流:

  样子: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进,则玉成雪岭,际天而来

  声音: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4、学生谈这几句的感受,并有感情的朗读。

  5、找出《观潮》中与之相对应的句子,读读并说明古文与现代文的不同。

  读古文时,要符合古文的语言习惯,虽然其语言干练短小,但也要把大潮的气势读出来。

  6、因此,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

  理解这句话的意思,进一步感受大潮的雄奇壮观。

  7、比较《观潮》与《浙江潮》在内容结构上的异同

  《浙江潮》只写了潮来之时的景象,对其声音、样子都作了描写;《观潮》对其声音、样子也都作了描写,但它不仅写了潮来之时的景象,还对潮来之前、之后的景象作了略写,恰恰更衬托出大潮的壮观。

  8、再读课文,感受古文与现代文的不同,感受大潮的壮观。

  三、总结

  学习了两篇课文,我们领略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我们的祖国还有更多的美景等待我们去饱览,让我们用最美的语言来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吧!

  板书设计:

  浙江潮

  样子:仅如银线玉城雪岭

  天下之伟观也

  声音:大如雷霆震撼激射

  作业设计:

第一单元的语文教案1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故事。

  2.在品读语言文字中感受故事的神奇,体会夸父追求光明的决心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3.积累文中的优美词语。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上课,老师给大家带来几张精彩的图片,大家想看吗?边看边猜猜每张图片讲了哪个故事?

  2.在我们悠久灿烂的文化历史长河中,神话故事是一朵美丽的浪花。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凭借丰富、大胆的想象,创造出了这一个个瑰丽、多彩、优美的神话故事。这节课,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一篇非常有趣的神话故事。

  板书课题:夸父追日。

  (指名读,齐读)

  3.释题:追日(追赶太阳)让生质疑:为什么追?怎么追?追到了没有?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学生自由读文章。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用波浪线把能解答三个问题的有关语句画下来。

  2.交流画好的句子。(顺便检查画的是否准确,读得是否准确、通顺。随即指导读词“虞渊”“瀚海”“渭河”“颓然”)

  为什么追?——每天夜里,……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为什么?)

  怎么追?——于是夸父拿着手杖……夸父就追到了

  追到了没有?——第三节、第四节有关语句。

  3.能不能用自己简单的话来连起来回答这三个问题?(指导概括主要内容)

  三、品读第一段,感受夸父追日的强大精神之柱

  1.夸父为什么要去追赶太阳,他心里是怎么想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一段,划出句子。

  2.交流:

  课件出示:“每天夜里,太阳躲到哪里去了呢?我不喜欢黑暗,我喜欢光明!我要去追赶太阳,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

  (1)指名读。

  (2)引读:

  师:是呀,夸父对光明是那么的渴望,当夜幕降临,夸父看到西沉的太阳,他心想──

  生:我不喜欢黑暗,我喜欢光明,我要去追赶太阳,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

  师: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四周一片漆黑,夸父久久不能入睡,他心想──

  生:我不喜欢黑暗,我喜欢光明,我要去追赶太阳,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

  (3)同学们,来吧!让我们一起读出夸父的心声,呼出他对光明的渴望?

  生齐读:“我不喜欢……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

  (4)读着这样一段文字,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夸父?

  课件出示:我看到了一个( )的夸父。

  (勇敢向往光明)

  四、品读第2~5段

  过渡:是呀,在字里行间,我们不禁被夸父追求光明的信念感动了,更被这些神奇的文字深深地吸引着,让我们再次随着这些神奇的语言文字走进故事2~5节。

  1.默读2~5节,边读边思考夸父还神在哪里,又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划出有关句子。

  2.交流句子一:

  课件出示:“夸父拿着手杖,提起长腿,迈开大步,像风似的奔跑,向着西斜的太阳追去,一眨眼就跑了两千里。”

  (1)指名读,夸父“神”在哪里?

  (跑步速度快)

  (2)抓“一眨眼”“像风似的奔跑”体会夸父速度快:

  爸爸的汽车在告诉公路上行驶,如果以每小时100公里来计算,两千公里得开多少小时。(20小时)

  整整要开20小时,可是夸父一眨眼就跑完了,真神啊!把这份感受读出来吧。

  (3)还有哪里看出夸父跑得快。

  (像风似的奔跑)

  (4)此时,所有的感受只在一个“读”,来,一起读出夸父跑步的速度。

  (5)创设情境:

  夸父,你为什么跑得这么快,这么急?

  预设:因为太阳就要落山了。

  3.是呀,因为夸父心中始终记着这样一个目标:

  课件再次出示:我不喜欢黑暗,我喜欢光明,我要追赶太阳,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

  (生齐读)

  4.不知不觉中,一个“神”已深深印在我们心头,夸父还“神”在哪里?

  “夸父伏下身子,去喝黄河、渭河里的水。咕嘟咕嘟,霎时间两条大河都给喝干了,可是还没止住口渴。”

  (1)指名读,夸父“神”在哪里?

  (2)拓展黄河、渭河资料,抓关键词“霎时间”体会夸父之渴。

  (3)指导读。

  5.是呀,他实在是太渴,太累了,他不顾疲惫去追赶太阳,那是因为他心中始终有一个目标支撑着他。

  读到这里,你又看到了一个( )的夸父。

  6.夸父还“神”哪里:

  出示:“他还没到大泽,就像一座大山颓然倒了下来,大地和山河都因为他的倒下而发出巨响。这时,太阳正在虞渊落下去,把最后几缕金色的光辉塞在夸父的脸上。夸父遗憾地看着西沉的太阳,长叹一声,便把手杖奋力向前一抛,闭上眼睛长眠了。”

  (1)指名读,夸父遗憾什么?

  (没有追到太阳、没有把光明留住)

  (2)他心不甘呀,他把自己的遗憾、对光明的渴望都化作这最后的奋力“一抛”上,这一抛,都抛出了什么?

  (这一抛,抛出了一大片枝叶茂密、鲜果累累的桃林。这一抛,还抛出了鲜美的桃子。)

  (3)引导:孩子们,传说夸父是古代部落的一个首领,这个部落特别奇怪。一年中只有两个月,天上是有太阳,其余的十个月,人们只能生活在黑暗之中。所以夸父是那么想把太阳留住。那么这一抛,夸父还想抛出什么?

  (根据生回答板书:希望、光明……)

  (4)指名读。

  (5)难怪大地和山河在为他的倒下而发出巨响,连太阳也把最后几缕金色的光辉送给这位追求光明的勇士。让我们带着满心的敬意读读夸父的最后一瞬间。

  (齐读)

  (6)读着读着,你觉得这一抛还抛出了什么?

  读到这里,你又看到了一个( )的夸父。

  7.练笔升华:夸父,我想对你说……

  写一两句话,佩服夸父的决心及毅力、还有做事不半途而废的精神;永远秉持着有恒心、有毅力,不畏艰难的精神;追求光和热,契而不舍;“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生命不息,追赶不止;学习上也应该有夸父不断追赶的精神,使自己不断进步。

  五、拓展延伸:

  1.《夸父追日》这则神话故事出自我国的一部古典名著——《海外北经》,想学看看这本书中是如何写这个故事的吗?

  出示: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读一读,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说说古文的意思。

  2.以晋代诗人陶渊明称赞夸父的古诗作结:

  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竟走。余迹寄邓林,功竟在身后

第一单元的语文教案1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认识“姓、氏、李、张、古、吴、赵、钱、孙、周、王、官”12个生字;认识弓字旁、金字旁。

  3、会写“姓、什、么、双、国、王、方”7个生字,知道笔画顺序,会组词。

  教学重难点

  1、采用多种方法诵读《姓氏歌》,正确、规范姓氏读法。

  2、了解姓氏。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1、自己先读一读课文,不认识的字读一读拼音。

  2、老师教读,男生读、女生读,全班齐读。

  3、说一说班上的同学还有哪些姓氏?女兆姚、西早覃、口十叶、尸出屈、龙共龚、山隹崔、言午许、黄色的黄、符号的符、田地的田、国王的王、方向的向、队伍的伍??

  4、做课本上的问答游戏。

  二、熟读词语、认识生字、会写生字。

  1、板书词语:“姓氏、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古月胡、上官、双方、国王、什么”。(加粗字体是书本上要求必须认识的字)

  2、老师教读,请学生上台来教读。

  3、老师随机抽取几个字指一指,认识会读的同学站起来大

  声读出来。看谁反应最快。

  4、根据笔顺歌自己想一想笔画顺序是怎样的?请四个同学

  上台来,把“姓、什、么、双、方、国、王”七个字的笔顺

  写在黑板上,其余同学就在书本上,把这四个字按照笔顺写

  在田字格中。

  (笔顺歌: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先

  中间,后两边;先外后里再封口。)

  5、说一说“张”“钱”“徐”“国”都是什么偏旁呢?弓

  字旁、金字旁、双人旁、国字框。

  6、把黑板上的词语一起来读一遍,会读了的就擦掉,较难

  的词语就留在黑板上,可以多读两遍。

  7、全班一起齐读课文。

  三、课堂练习。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木子——( )弓长——( )古月——

  ( )

  口天——( )子小——( )言午——

  ( )

  2、根据笔画顺序,写出下列字的笔顺。

  姓: ,共( )画;

  什: ,共( )画;国: ,共( )画;方: ,共( )画;

  3、将下列字与正确的拼音连起来。

  姓氏古吴赵钱官

  4、给下列字注音。

  ( )( )( )( )( )

  张周官王姓

  5、齐读课文,背诵课文。

  四、家庭作业。

  1、用下列字组词,再用组的词造一个句子:姓、什、国、

  双、方。

  2、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姓氏歌

  木子李 姓 什 么 双 国 王 方

  弓长张

  古月胡…………

第一单元的语文教案15

  教学要求

  复习学过的同偏旁的字;能正确搭配词语;巩固要求会认的字;正确使用句号和问号;能根据图意写句子;能正确朗读儿歌;能按笔顺规则写字。

  课前准备

  放大图或投影片(第六题的两幅图)小黑板。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完成一--四题)

  一、引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练习《复习八》的内容。(板书:复习八)

  二、练习第一题:写出带有下面偏旁的字。

  1.指名读题目,并说说要求。(要求:把学过的带有“亻、扌、又、土”四种偏旁的字写出来。)

  2.出示小黑板(上面写有这四种偏旁)指名说出这四种偏旁的名称。

  在我们学过的字中哪些字带有这些偏旁呢,想一想,看谁说得多。

  亻-们什他你作件做化保位住伯。

  扌-把捉护打拉扒找拍拨挑。

  又-观欢双鸡难

  土-地城块坏埋。

  3.写出带有上述偏旁的字,各写三个。(指名一人写在小黑板上,其他人写在书上。)

  4.订正,并读一读,写得又对又多的应予以鼓励。

  三、练习第二题: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再读一读。

  1.指名读题目。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写在书上)

  3.指名读一读。(老师多指名一些同学读,发现搭配不当的给予指导、纠正。)

  答案:

  美丽的(荷花)送(雨衣)

  鲜艳的(红领巾)挑(水)

  奇怪的(叫声)捉(虫)

  四、练习第三题:照样子连一连,读一读。

  1.出示小黑板:

  小兔小鱼

  白鹤白菜

  壁虎竹叶

  大熊猫虫子

  指名读一读左边的四个词,再读一读右边的四个词。

  2.提问:小兔爱吃什么?(小兔爱吃白菜。)

  老师将“小兔”、“吃”、“白菜”三个词用线连起来。

  3.读一读题目的要求,照上面的样子在书上连线。

  提示:想一想白鹤、壁虎、大熊猫都爱吃什么,再连线。

  4.订正。指名读一读。

  (可用不同的彩色粉笔连线,以示区别。)

  五、练习第四题:读一读

  1.出示小黑板(黑板上有要读的词语),学生自己练读。

  2.指名认读,要求读得正确。

【第一单元的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第一单元的语文教案07-22

语文第一单元复习教案11-26

语文第一单元复习课教案07-23

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复习教案06-04

语文第一单元单元计划11-04

关于语文第一单元的作文教案06-13

高教版中职语文的第一单元教案06-15

小学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08-20

第一单元教案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