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2-05-29 09:32:50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关于小学语文教案锦集7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小学语文教案锦集7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用学过的方法理解“将信将疑”、“自信不疑”这两个词语的含义。

  2.读懂课文最后一小节,练习说话。

  3.与科常相联系,让学生了解有关花的命名方法。

  4.学习文中“我”对事物好奇,勇于探求的;培养学生求异思维,探究事物的兴趣。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页下载。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多媒体出示课题,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或课文中的词句来介绍一下打碗碗花。

  2.朗读全文。

  3.说说这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二.阅读重点语句,用学过的方法理解词语

  1.出示:

  (1)我将信将疑地看着外婆,她脸上的神色是严肃的,郑重其事的。

  (2)如果她再提起,我可以自信不疑地回答:“打碗碗花--不打碗!”

  2.用学过的方法重点理解“将信将疑”、“自信不疑”。

  复习理解词语的方法:查字典;联系已有的旧知识理解词的意思;联系上下文,围绕词语提几个问题,然后理解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将信将疑”

  (1)用已有知识理解“信”、“疑”。

  听记有关“将”的解释,理解“将”,整体理解词的意思。

  (2)联系上下文,提几个问题,理解“将信将疑”在文中的含义。

  相信什么?怀疑什么?为什么相信?为什么怀疑?找出课文中的有关语句,指导朗读。

  通过阅读上下文有关句子,帮助理解该词的含义。

  理解“自信不疑”

  学法同上。

  ;通过对这两个词的深入理解,我们读懂了小女孩怎样从将信将疑到自信不疑的过程,体现了她不轻信别人,敢于怀疑,非把事物弄明白不可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三.阅读课文最后一小节,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1.出示课文最后一小节。

  读一读,想一想,这两句话有几层意思?这时候,小女孩的心里是怎么想的?指导朗读这一节,读出语气。

  2.小组讨论:人们为什么给这么美丽可爱的花起了这样一个怪名字?

  小组合作;给打碗碗花取个好听的名字,并说明理由。

  3.交流。

  :我们读懂了课文,猜想了“打碗碗花”这个怪名字的由来,还动脑筋给它取了好多好听的名字,收获真不少。

  四.跨学科综合学习

  学生分组上,认识各种花卉,了解花卉的一些规律。

  五.说话练习

  模仿课文最后一小节(一问句一叹句),进行说话训练。

  说话内容:

  (1)老人们常把月食说成是“天狗吃月亮”(多媒体出示月食形成图和训练句式)

  (2)麦粒肿俗称偷针眼,有人说这是因为偷了别人的针才生这种病的。

  六.布置研究性长期作业和课后练习

  1.生活中,人们对一些现象有迷信说法和不合理的解释:

  (1)看到公鸡学母鸡叫不吉利;

  (2)突然打喷嚏,是有人在想你……

  像这一类的事情,到底是怎么回事,想不想像课文中的小女孩那样去弄明白呢?请你找个感兴趣的问题去调查研究,把过程和结论告诉大家。

  2.完成课后练习--4.把句子写具体。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复习重点

  1、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能正确理解,恰当运用。

  2、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及包含的道理。

  3、知道怎么样才能做学习的主人。

  4、背诵古今贤文及关于读书的名言。

  5、说话练习,推荐一本书。

  6、。语文书中的故事。

  复习过程:

  一、字词

  1、强调易错的字:耸、瞬、鉴、徘徊。

  2、多音字:

  为有、兴许、相差、着迷、

  二、课文:

  1、默写两首古诗,弄清诗句的意思。理解诗中含着的道理。在默写一首陆游、朱熹的诗。

  2、知识是,也是。问常常是,是,是。文中讲了伟大的天文学家的事例是要告诉我们。讲北宋大科学家的事例是要告诉我们,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勤学好问的名人有,名言有。

  3、大自然的文字是指,使你懂得了的知识。你还知道是大自然的文字。怎么样认识大自然的文字。谚语。

  4、煮书的意思是。怎么样煮书。

  5、背诵有关读书的名言,默写古今贤文。

  三、说话练习。

  你想向同学推荐这本书,作者是,主人翁是,主要内容是。推荐的原因是。

  四、。

  写语文书中的故事。重点指导学生扣住中心。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培养热爱科学、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2、能力目标

  ⑴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的写作方法。

  ⑵学习用列举数字、举例等方法来说明事物的特点。

  ⑶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3、知识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学习“垂直、捕获、宽敞、倾斜、适应、比较、胎生、哺乳动物”等词。

  二、教学重点

  学习并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难点

  了解鲸的进化过程。

  四、课前准备

  .搜集一些有关鲸的文字、图片或录象.

  五、教学课时: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下面老师就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一天,太平洋地区举行了规模盛大的鱼类运动会。各式各样的鱼游到了指定的海峡,并顺利通过了赛场大门。当鲸到达赛场大门中时,却被虾将军挡在门外。鲸和虾将军发生了争吵,虾将军说出了不准鲸参赛的理由,鲸觉得很有道理,就游回去了。同学们,你知道为什么吗?相信学完了《鲸》这篇课文,你一定能找到答案。

  (二)交流有关“鲸”的资料。

  课前,老师请同学们通过读书、看报、上网等途径查阅有关“鲸”的资料,谁愿意把自己了解到的告诉大家?(出示课件后,生生交流)

  (三)指导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课文是怎样介绍鲸的,你们想知道吗?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朗读课文。老师给大家提几点读书的建议:

  课件出示要求:

  ⑴把生字的字音读准。

  ⑵遇到不理解的字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想一想。

  ⑶想一想自己读懂了哪些,把不懂的地方画下来。

  ⑷在四人小组里交流一下自己的收获或提出不懂的问题进行讨论。

  (学生自读自悟,分组学习)

  (四)学习第1自然段

  读了课文,你们说鲸大吗?那么鲸到底有多大呢?让我们一起再来看看课文吧。

  1、速读第1自然段,你从哪儿看出鲸很大,画出有关语句。

  2、指名汇报,大家补充,读出体会。

  ⑴和大象比,比大象大得多。(出示课件:与大象比较)

  ⑵大的有16万公斤重,小的有20xx公斤重。(出示课件)

  大的有16万公斤重,小的有20xx公斤重。从这两个数字我们体会到了鲸确实是太大了!这段话中还有描写鲸很大的数字吗?

  3、指读有表示鲸很大数字的句子。然后自己试着读一读,想想应该怎样读,才能表达出鲸的确很大。指读。(一头4万多公斤重的鲸,17米长,一条舌头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出示课件)

  4、你还能从哪儿看出鲸很大?把有关语句读一读。

  ⑴举起手摸不到上腭。⑵四人在嘴里看书,很宽敞。(出示课件)

  5、鲸真的很大!自由读第1自然段,读出自己的体会。

  (五)学习第2自然段

  师:鲸生活在海洋里,长得又像鱼,许多人都叫它鲸鱼。它是属于鱼类吗?

  1、自由读第2自然段,画出写鲸是怎样进化的语句。

  2、把你自己当作鲸给同组同学说一说你的进化过程。

  3、指名汇报,你是从哪儿了解到的,把这些读给大家听一听。(出示课件帮助体会)

  (六)学习第3自然段

  速读第3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指名说。(鲸分为两类:须鲸,没有牙齿;齿鲸,有锋利的牙齿。)

  (七)学习第4——7自然段

  师:鲸生活在海洋里,可它又不是鱼,真是太神奇了!它在生活习性方面又有什么特点呢?

  1、默读第4——7自然段,想想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鲸的生活习性。(吃食、呼吸、睡觉、生长)

  2、鲸分为两类,它们在生活习性上有什么不同吗?自由读第4、5自然段。用“~~~”画出须鲸的生活习性;用“——”画出齿鲸的生活习性。读一读,填好表后在小组内交流。

  3、鲸在睡觉和生长方面又有什么特点呢?哪位同学愿意把你读文后的体会说给大家听听?(请生回答)

  (八)创设情境,理解重点,学习写作方法。

  1、学完了课文,我们已经详细了解了鲸各方面的特点,收获实在不小。回头再想想刚才老师讲的那个故事,谁能说说虾将军不让鲸参加比赛的原因是什么吗?

  2、作者为了让我们能详细地了解鲸的特点,在介绍鲸时采用了不少方法。你能说说哪些写作方法值得你学习吗?(生谈体会)

  (九)布置作业

  1、根据课文的介绍,画出鲸呼吸和睡觉时的样子。

  2、以“鲸的自述”为题,围绕某一方面的内容写一篇短文.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22鲸

  形态:大重长

  哺乳动物:形状像鱼

  特须鲸

  种类

  点齿鲸

  吃食

  生活习性呼吸

  睡觉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槐乡孩子采槐花劳动的`欢快。

  2.了解槐乡孩子采槐花的方法,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3.熟读自己喜欢的句子,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自己读懂课文的内容,培养自读能力,并使学生感受到劳动是快乐的既是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先学后教

  1.在草地上玩耍、去野外登山会获得许多的乐趣,但你有没有品尝过劳动的快乐?就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挣钱作学费,同样生活得快快乐乐。那他们的快乐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学习──《槐乡的孩子》(板书课题)。

  2.课件出示“我会读”,检查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

  二、合作交流,整体感知

  1.配乐、配图朗读,整体感知。

  2.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长句、一下子读不通顺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

  3.前后四位同学组成四人小组,每个成员在小组里朗读一遍课文,出现的问题互相帮助纠正,评选最佳选手。

  4.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披文入情,品读体验

  1.结合课文插图介绍槐树、槐花。

  槐树,落叶乔木,羽状复叶,花淡黄色,结荚果,圆筒形。花和果实可以制黄色染料。花、果实以及根上的皮都可以入中药。

  2.讨论:

  a.槐树什么时候开花?那花苞什么样的?文中又称槐花为什么?

  b.槐米有什么用处?

  c.课文哪部分介绍了槐米?

  读读相关的课文。

  3.出示重点段落并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槐乡的孩子,( )就和槐树结成了伴。槐乡的孩子( )槐树,( )海边的娃娃( )大海,山上的孩子( )石头。

  勤劳的槐乡的孩子是不会向爸爸妈妈伸手要钱的,他们上学的钱是用槐米( )来的。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体会槐乡孩子的勤劳懂事。板书:勤劳懂事

  4.八月份,天很热,这炎热的天气大家都经历过,谁能描述一下这种情景。

  描述后读句子,交流感受,体会槐乡孩子的吃苦耐劳。(出示重点段落美读:鸡热得耷拉着翅膀……知了(指导学生读出天气的炎热);槐乡的孩子不怕热……就已经爬到小山了。)使学生感受到:天气这么热,可孩子们却不怕热,上山采摘槐米。可见他们能够吃苦耐劳。板书:吃苦耐劳

  指名读,评价,再读。

  5.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了解槐乡孩子采槐花的方法,体会采摘槐米的快乐。(出示重点句、段来理解:1、男孩常常是爬到树上,用长长的钩刀一下又一下地削着槐米。2、一簇簇槐米落下来了……头一点一点的像觅食的小鸭子。)板书:以苦为乐

  6.学习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体会槐乡孩子们的快乐。师出示课件,练习用“槐乡孩子的篮子里满载着________________,满载着________________满载着________________”说话。

  7.你喜欢课文中哪些句子。用笔画出来,练习一下多读几遍,然后全班交流。

  指名交流朗读,并且说说自己朗读的句子写什么内容,自己为什么喜欢。

  四、总结拓展

  1. 快乐不只来自于休闲、享乐,没有劳动就没有收获,没有劳动就不能享受,同学们,让我们也像槐乡的孩子一样去品尝劳动的快乐吧!出示课件:配背景音乐欣赏诗歌《一片槐树叶》,愉悦学生的心智,陶冶学生的情操。

  2.通过课文的诵读,我们认识了槐树,认识了槐乡的孩子,那么你有些什么感受呢?

  五、作业超市:

  1.你平时进行了哪些劳动(或活动),它们给你带来了什么收获和快乐?

  2.回顾自己在学校或家里参加某项劳动的经过再把它写下来。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王、助”等14个生字,会写“王、从”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在读中领悟小英雄的行为,表达出对小英雄的崇敬之情。

  3、学习王二小机智勇敢的好品质,体会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体会王二小的机智勇敢,从而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难点:通过听、讲故事、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

  1、收集到的小英雄图片

  2、生字卡片

  3、课件或录音机、挂图、《歌唱二小放牛郎》歌曲磁带。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读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正确书写“王、边、讲”三个字。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教学准备:收集到的小英雄图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切入举偶

  1、谈话:说说你今年多大了?有一首歌是唱一个12岁的小英雄的,他只比你们大四五岁,想听这首歌吗?听后说说你知道了什么。(听过这首歌的学生一定会说出歌名,有的同学还能简单地讲出王二小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王二小的故事。(板书课题)

  2、展示:将你收集到的小英雄图片展示给大家,用简短的话介绍他们的事迹。你们想知道小英雄王二小的故事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对话平台

  (一)听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点击课件或出示文中插图,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听后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自读(尝试读文,扫清字词障碍,熟悉课文内容。)

  边读边画出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用你自己喜欢的符号作上标记。

  (二)识字(检查自学情况,利用插图巩固生字。)

  1、汇报你在课前是怎么自学生字的。

  2、拿出自制的生字卡片在组内汇报:你在哪里见过这些字,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3、用插图引出生字、认识生字。

  出示图一:王二小在干什么?(认识生字“助”、“哨”)

  出示图二:敌人在干什么?(认识生字“敌”、“荡”)

  出示图三:王二小怎么做的?(认识生字“顺”)

  补充图四:结果怎样?(认识生字“突”、“枪”、“杀害”、“英雄”、“冲”、“部”)

  4、采蘑菇游戏:小白兔去森林里采蘑菇,可是蘑菇的后面藏着生字和生词,小白兔学习不认真,不认识这些字,你能帮小白兔把蘑菇采回家吗?

  (三)朗读(合作练读,共同进步。)

  1、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检查字音是否准确。

  (引导学生正确评价他人,实事求是地指出他人的不足,虚心接受他人的评价,从而学会评价。)

  2、找一找。找出与四幅图相对应的课文段落,读一读。指出不理解的地方。

  (让学生大胆地质疑,培养学生敢想敢问的好习惯。)

  3、画一画。在段落中画出直接写图意的句子,读一读。

  (四)练习(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照样子说一说:

  (1)王二小把敌人带进了埋伏圈。敌人被王二小带进了埋伏圈。

  (2)敌人把王二小杀害了。王二小被_____。

  (3)敌人被八路军消灭了。八路军把_____。

  (五)写字(交流写字方法,注意写字姿势的指导)

  1、出示要写的字“王、边、进”,指导认读。

  2、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说这三个字怎样写好看。

  3、重点指导走之旁的写法(教师示范,学生书空)

  4、指导学生描红,提示学生注意笔顺。

  5、展示学生作品,写得好的奖励一颗小星星贴在成长记录册上。

  (融书写、观察、评价于一体,提高学生识字能力。)

  (六)课堂作业:写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生字词。

  2、通过多种形式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

  3、学唱《歌唱二小放牛郎》

  4、正确书写“从、这、道”三个字。

  教学重点:正确书写“从、这、道”三个字。

  教学难点:通过多种形式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歌唱二小放牛郎》歌曲磁带、生字卡。

  教学过程

  一、对话平台

  (一)导入(复现字词,加强巩固。)

  上节课的生字宝宝又到我们班做客了,你还认识他们吗?

  1、开火车读生字新词。

  2、小小擂台赛:男女生各找一名学生比赛认读生字,其它同学做评委,看谁能当上小擂主。

  (二)读文(多种形式练读,体会王二小的机智勇敢)

  1、指名读第一段。(用一边……一边……练习说话)

  2、自由练读第二段。想象:敌人会怎么“叫”他带路?(引导想像当时的情景)

  3、男女生比赛读第三自然段。理解“顺从”,表演:王二小是怎样“顺从”的?为什么要“装”?

  4、同桌互读四、五段,体会这两段应该用怎样的速度读。(边想象边读)

  (三)感悟(创造性复述课文,感悟英雄的品格)

  假如你是王二小,你能想象出王二小当时的语言行动和内心活动吗?

  (四)讨论(升华情感,激发对小英雄的崇敬之情)

  为什么说王二小是英雄呢?

  (五)0选读(自主选读,加深品味。)

  1、找出文中使你感动的地方读一读。(组内练读)

  2、以《歌唱二小放牛郎》的乐曲为伴音(参见相关链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六)扩展(延伸课外,引导创新,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1、把你收集到的小英雄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2、学唱《歌唱二小放牛郎》。

  二、写字

  学习“从、这、道”三个字,教师指导,学生练写,随时发现问题随时指导。

  总结(启发谈话,理解升华。)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哪些想法?(可从两方面引导学生:一是向王二小学习,学习他的什么品质;二是你有哪些感想。)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汉语拼音正确认读本课10个生字:“伶、俐、扬、普、刚、骄、傲、谦、虚、迪”。正确书写并记忆“伶、俐、扬、骄、傲、迪”。

  2、积累6个词语和2个句子。

  3、正确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最后一节。

  4、通过教学让学生懂得谦虚是一个人的美德,即使取得了成就也不应该骄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课题,读题。

  2、质疑。

  二、听录音感知课文。

  1、边听边思考:萧伯纳是谁?他和小女孩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2、学生交流:板书:有名 聪明伶俐

  3、理解词语,激发兴趣。

  (1)还可以怎么介绍萧伯纳?(引导用别的词语替代“有名”)

  (2)你认为我班哪位同学聪明伶俐?用一件事说明。

  三、自读,了解课文。

  1、学生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思考:受到什么教育?

  2、指名读课文,板书读错的字词,纠正;读生字,范写“幽”并书空。

  3、齐读课文,交流:得到什么教育?

  (1)学生交流。

  (2)指导朗读课文最后一节,说说:读懂得什么?(无论是谁都不应该骄傲;萧伯纳认为自己曾经骄傲过;说这些话时萧伯纳很谦虚。)

  4、讨论:读了课文,你认为萧伯纳骄傲吗?

  四、细读,理解课文。

  1、找到写临别情景的内容(第2——4节),分角色读一读。

  2、体会

  (1)哪句话写小女孩批评萧伯纳有点骄傲?(“您怎么会说自己了不起呢?”;特意用“普普通通”说自己。)

  (2)小女孩从哪儿看出萧伯纳骄傲?(说自己“世界闻名”;)指导朗读萧伯纳的第一句话。

  (3)听了女孩的话,萧伯纳愣住了。说明什么?(“自以为是”是骄傲的意思。)朗读,体会惭愧。

  3、知道朗读第2——4节。再分角色读。

  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节。

  六、复习巩固。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学要求

  ⒈正确认读本课十一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十一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积累优美语言。

  ⒊品读重点语句,谈谈自己的体会,感悟槐乡孩子自立、自强的形象。

  ⒋结合课文语段,想象作者描绘的画面,体会画面的美,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劳动的情感。

  教学重点

  1.通过朗读课文,感受槐乡的风土人情及槐乡孩子勤劳淳朴、吃苦耐劳的品格。

  2.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精妙,品析语言的魅力。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布置预习:1熟读课文。2、自学生字新词3、了解槐树、槐花。

  第一课时

  一分钟竞赛(一分钟记忆)

  山山洼洼噼噼啪啪摇摇晃晃匆匆忙忙犹犹豫豫

  甜丝丝香喷喷白茫茫绿油油美滋滋清凌凌

  一、导入新课

  槐林飘香

  一湖月夜渚流光,万树琼花浮暗香。心醉不知归去路,欲把草畔做寝床。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槐乡,走进生活在那里的天真可爱的孩子们。

  二、初读课文

  1.教师朗读,学生边听边想象画面。

  2.当我们沉醉于这如诗如画的槐乡风情中,此刻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让学生说出听后的整体感受。

  3.槐乡独特的风土人情令人陶醉,相信读了课文你们一定会被槐乡那独特的风情所吸引.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

  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新词的读音。遇到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一些词语要想像当时的情景、联系生活实际去理解,如暮霭、草垛等。

  三.品读欣赏

  1、按自然段指名朗读,教师相机纠正读音。

  (如“酿”读niàng,不要读成liàng;“塑料”的“塑”读sù,不要读成suò。)

  2、你最喜欢槐乡的那个季节?把你喜欢的部分读给大家听,并联系课文说说理由。

  学生交流,教师适时评价。

  (1)请喜欢五月槐乡的孩子谈体会:

  (槐乡的五月令人兴奋,让人陶醉,处处浸润着槐乡特有的风情。)

  (2)喜欢八月槐乡的同学谈体会:

  (槐乡的八月,给孩子们带来繁忙与收获,浸透着孩子们吃苦耐劳的精神。)

  3、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喜欢的段落。

  4、小结:槐花飘香的五月,是孩子们满意的季节,他们幸福快乐;繁忙的八月,孕育了孩子们勤劳善良、自立自强的品格。

  5、说说心里话:你想做槐乡的孩子吗?为什么?小组讨论,指名回答,畅所欲言。

  四、布置作业。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

  一分钟竞赛(一分钟记忆)

  热情好客 勤劳淳朴 风土人情 令人兴奋 让人陶醉 潇洒豪放 吃苦耐劳 自力更生

  孕育 勤劳 善良 自强 自立 馥郁 如雪的颜色 多姿的形态 飘溢的香味 笔笔融情

  一、检查复习,导入新课。

  ⒈指名背诵你喜欢的段落。

  ⒉上节课,我们欣赏了槐乡的美景,感受了槐乡孩子的幸福快乐。这节课,我们一齐来体会作者优美质朴的语言。

  二、品读佳词妙句,领悟作者用词的准确。

  找出你认为写得好的词语,多读几遍,想一想作者这样写得好处。

  以下是要求学生重点领悟的:

  ⑴叠词的广泛运用,使文章读起来琅琅上口。如:槐豆豆、香喷喷、山山洼洼、摇摇晃晃、一缕缕炊烟、香香的花粉。找出文中的叠词,读一读。

  ⑵比喻、拟人修辞方法的运用,使文章的描写更生动形象。“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的挂满枝头,近看如新疆姑娘披散在肩头的小辮儿。”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槐花的润泽精美以及槐花的俏皮和充满灵气。那美丽的样子,真使人见人爱。“老槐树心疼的伸出手臂为他们遮住露水,并轻轻的哼着谁也听不懂的歌。”槐乡人培育了槐树,槐树庇护着槐乡的儿女,如父母疼爱着自己的儿女。多么温馨的画面啊!

  找出文中的其他比喻句、拟人句,读一读,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⑶侧面烘托的描写。如“嗡嗡嗡,小蜜蜂飞来了,采走了香香的花粉,酿出了甜甜的蜜。噼噼啪啪,孩子们跑来了,篮子挎走了白生生的槐米。”作者从侧面写出了槐花的香,这是槐花的馨香引来了蜜蜂,引来了孩子。“鸡儿热的耷拉着翅膀,像塌了架的草垛;狗儿热的吐出舌头,躲在树荫下直喘粗气;蝉儿热的不知如何是好,到处扯着嗓子乱叫。”这几句对动物的描写,道尽了八月的炎热,更衬托出槐乡孩子勤劳勇敢、吃苦耐劳的品格。

  三、学习生字。

  1、自读生字,想一想,在字形方面,你要提醒大家什么?你有没有最好的方法记住它?

  2、用生字组词扩展对字义的理解。

  四、布置作业:摘抄好词佳句

【关于小学语文教案锦集7篇】相关文章:

关于小学语文教案锦集8篇05-23

关于小学语文教案模板锦集9篇05-23

【热门】小学语文教案锦集6篇05-25

【精华】小学语文教案锦集10篇05-23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锦集6篇05-21

【实用】小学语文教案锦集6篇05-17

【热门】小学语文教案锦集5篇05-09

关于语文教案模板锦集7篇05-22

关于语文教案模板锦集5篇05-20

关于语文教案模板锦集6篇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