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试卷

时间:2023-05-19 10:30:54 阅读理解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试卷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试卷,做试卷的意义在于,可以检验学习效果,找出自己的差距,提高增强自信心。一份好的试卷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试卷,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试卷

  一、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小白鹅

  我爱小白鹅!

  我家的小白鹅可漂亮哩,红红的小嘴巴又扁又宽,微微向上翘起;高高的额上凸起一个淡黄色的小包包;一双圆溜溜的小眼睛镶嵌在脑袋两侧,总爱东瞧瞧西望望;一身雪白的衣裳,在明媚的阳光的照耀下,还闪闪发光哩;两只翅膀像两把大扇子,一扇起来,“呼呼”作响。一双扁扁的小脚,支撑着肥胖的身子,没事的时候,摇摇摆摆踱着方步。

  小白鹅生气的时候挺可爱,它摇起大翅膀,瞪起双眼,伸长脖子怪叫,连跑带飞狠狠地向你扑来,看那架势,非拧你几口不可。可是,只要你拍拍手、跺跺脚就能把它吓住了。

  小白鹅戏水最有意思,它像小帆船似的浮在碧绿的河面上,一双橘红色的小脚掌轻轻地拨着水。顿时,一圈圈粼粼的波纹徐徐地向外扩散。你瞧,它玩得多开心呀。有时它伸长脖颈对天歌唱;有时它把脖子伸入水中觅食,“嘟、嘟、嘟……”水面上泛起一串串晶莹的小泡泡;有时它一边游一边甩头摆尾,向后背洒水,还时不时地翻跟头哩!

  小白鹅吃饱了,玩够了,到中午就回家生下一个沉甸甸、热乎乎的大鹅蛋,足有三四个鸡蛋那么重。奶奶收鹅蛋的时候,总是笑眯眯地说:“瞧,小白鹅多能干!”

  1.照样子,写词语。

  又扁又宽又____又____又____又____

  圆溜溜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摇摇摆摆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把第三自然段中描写小白鹅生气时的动作的词写下来:______________。

  3.“我”爱小白鹅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

  4.文章第二自然段先总写小白鹅很漂亮,然后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具体介绍。

  5.本文对小白鹅进行了生动的描写,写小白鹅样子的时候采用了_________法,分别从小白鹅的嘴巴、眼睛等方面进行观察描写。写小白鹅习性的时候,采用了__________法,写了它生气、戏水、下蛋的情景。(实验观察连续观察长期观察重点观察)二、快乐阅读。

  观潮(节选)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_______________,有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外阅读。

  抬起头来做人

  那一年,那个小男孩,不过八九岁。一天,他拿着一张筹款卡回家,认真地对妈妈说:“学校要筹款,每个学生都要叫人捐钱。”对小孩子来说,直接想到的“人”,就是自己的家长。

  小男孩的妈妈拿出5块钱,交给他,然后在筹款卡上签名。小男孩静静地看着妈妈签名,想说什么,却没开口。妈妈注意到了,问他:“怎么啦?”小男孩低着头说:“昨天,同学们把筹款卡交给老师时,捐的都是10块,50块。”

  小男孩就读的是当地著名的“贵族学校”,校门外,每天都有小轿车等候放学的学生。小男孩的班级是排在全年级最前面的。班上的同学,不是家里捐献较多,就是成绩较好。当然,小男孩不属于前者。

  那一天,小男孩说,不是想和同学比多,也不是自卑。他一向都认真对待老师交代的功课,这一次,也想把自己的“功课”做好。况且,学校还举行班级筹款比赛,他的班已领先了,他不想拖累整班。

  妈妈把小男孩的头托起来说:“不要低头,要知道,你同学的家庭背景非富则贵。我们必须量力而为,我们所捐的5块钱,其实比他们的500块还要多。你是学生,只要以自己的品学,尽力为校争光,就是对学校最大的贡献了。”

  第二天,小男孩抬起头,从座位上走出来,把筹款卡交给老师,当老师在班上宣读每位同学的筹款成绩时,小男孩还是抬起头来。自此以后,小男孩在达官贵人、富贾豪绅的面前,一直抬起头来做人。

  妈妈说的那一番话,深深地刻在小男孩心里。那是生平第一次,他面临由金钱来估量人的“成绩”的无言教育。非常幸运,就在这第一次,他学习到“捐”的意义,以对别人所不能“捐”到的、自己独一无二的价值。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量力而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男孩把捐款当作“功课”,他希望把这一门“功课”做好,你认为他这样想对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妈妈说:“我们所捐的5块钱,其实比他们的500块还要多。”这是为什么呢?你赞同妈妈的话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二天,当老师在班上宣读每位同学的筹款成绩时,小男孩还是抬起头来。小男孩为什么能做到不自卑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学校举行捐款献爱心活动,你认为是多捐好呢,还是不在于多少,只要尽力就行呢?谈谈你的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外阅读。

  炊烟

  ①在我看来,走进乡村最触动人心的莫过于那随处可见的炊烟。我钟爱炊烟,一如我钟爱这朴实的乡村生活。

  ②我是一个习惯于早起的人,可是乡村的炊烟比我更早醒来,温柔地升起在这宁静而祥和的村庄上。

  ③乡村的生活是极有规律的,就如这炊烟,一天便能三次见它升起。

  ④早晨,天色往往最清淡,这时的炊烟在我看来是最彻底的。在清淡的天空下,伴着清凉的晨风,你会看见炊烟婀娜的身姿,看见它缓缓地升起,然后渐渐地淡去。我想,这样的炊烟是最惬意的。

  ⑤一到中午,阳光逐渐变得霸道。这个时候你若想看见炊烟,非得仔细才行。乡村里的炊烟不比城里的那么张扬,它总是丝丝缕缕,却让人打心眼儿里喜欢。这时的炊烟应该是最随意的。

  ⑥而到了黄昏,炊烟的升起总会让人有很多的感慨。如果你出门在外,或是外出劳作了一整天,看见乡间四起的炊烟,心中涌起的应该是一种温暖的感觉,抑或是一种归心似箭的急切。傍晚的炊烟,总是被人们赋予了很多很多。暮色四起的时候,乡间昏黄的灯光从不同的窗户里透出,伴着徐徐升起的炊烟,的确是有一种独特的韵味。我想,这时的炊烟才是最纯粹的吧。

  1.本文是按照________顺序来描写炊烟的。清晨的炊烟是________的,中午的炊烟是________的,黄昏的炊烟是________的。

  2.短文的第⑤自然段采用的写作手法是( )。

  A.夸张

  B.照应

  C.对比

  3.“乡村的炊烟比我更早醒来,温柔地升起在这宁静而祥和的村庄上。”这句话中的“________”一词,写出了乡村的炊烟不张扬的特点。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方法,写出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热爱之情。

  4.说说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课外阅读。

  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现了一位神通广大的女神,名叫女娲。有一天,女娲行走在这片莽(mǎnɡ)莽榛(zhēn)榛的原野上,看着周围的景象,感到非常孤独。她觉得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儿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蓬勃起来才好。

  添一点儿什么呢?

  走啊走啊,她走得有些疲倦了,偶然在一个水池旁边蹲下来。澄澈的池水照出了她的面容和身影:她笑,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笑;她假装生气,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生气。她忽然灵机一动,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单单没有像自己一样的生物,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一样的生物加入到世间呢?

  想着想着,她就顺手从池边掘起一团黄泥,掺和了水,在手里揉着,捏着,捏成了一个娃娃模样的小东西。

  她把这个小东西放到地面上。说也奇怪,这个泥捏的小家伙,刚一接触地面,就活了起来,并且开口就喊:“妈妈!”接着一阵兴高采烈的跳跃和欢呼,表达他获得生命的快乐。

  女娲看着她亲手创造的这个聪明美丽的生物,又听见“妈妈”的喊声,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

  她给她心爱的孩子取了一个名字,叫做“人”。

  1.给下面的多音字选择正确答案。

  掺和(huo he)和好(huó hé)和面(huó hé)...

  模样(mó mú)模仿(mó mú)劳模(mó mú)...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澄澈

  兴高采烈:

  灵机一动:

  3.照样子写词语。

  跳跃(两个字都是近义词) 各种各样(ABAC样式的词语) 4.文段中画“ ”的句子写得十分生动,这里运用了 描写方法写出了女娲的性格,文句写池水的作用是 ,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

  。

  5.“兴高采烈”“眉开眼笑”这些词语渲染了___________的气氛,表现的思想感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女娲造人前后,其心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试从文中找出两个体现其心情变化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女娲看着她亲手创造的这个聪明美丽的生物,又听见‘妈妈’的喊声,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通过这个句子可看出女娲具有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爬山虎的脚()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一把,使它紧()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1.叶圣陶表达的是多么准确生动呀!请你选择合适的动词填入文中的括号里(贴巴拉触)。这些动词清楚地写出爬山虎 。

  2.画“____”句子中“一脚一脚”能不能换成“一步一步”?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叶圣陶把“爬山虎的脚”比作了“蛟龙的爪子”,这样写的好处是()

  A.这里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爬山虎的脚”和“蛟龙的爪子”都是弯曲而尖细的,有相似点。

  B.因为爬山虎是向上爬的,所以作者想象成一条蛟龙,“爬山虎的脚”就比作成了“蛟龙的爪子”。

  4.读了选段,你认为观察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爱书如命的人

  在鲁迅的全部生活中,书籍占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他被人称为"爱书如命"的人。

  幼年时期的鲁迅,随着识字渐渐多起来,就开始攒钱买书。过年时,大人给了他"押岁钱",他总舍不得随便花零花,一点一点攒起来买书看。成年以后,鲁迅阅读的范围更加广泛了,他对于买不到的稀有的好书,就新自动手,一笔一画地把它抄下来。显然,抄书使他得益匪浅。鲁迅的记忆力那么好,读过的书能够经久不忘,这与他抄书的爱好是密切相关的。在鲁迅博物馆里,陈列着一盒修书的工具,鲁迅就是用这些极其平常的东西进行修书,使得他的书历久常新,没有一册书里有污损,也没有一册书是破散的。

  鲁迅读过的书浩如烟海。他购置的书,仅据《鲁迅日记》上的"书帐"统计,从1912年到1936年,就有9000多册。他收藏的书,总是捆扎保存得井井有条。鲁迅一生清贫,最大的财产就是他的这些宝贵的藏书了。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1)平常:近义词( ) 反义词( )

  (2)清贫:近义词( ) 反义词( )

  (3)破散:近义词( ) 反义词( )

  (4)爱好:近义词( ) 反义词( )

  2.据意写词(词语在文章中找)。

  (1)形容(读过的书)很多。( )

  (2)经过了很长时间也不会忘记。( )

  (3)得到的收益很大。 ( )

  (4)经过了很长时间还是新的。 ( )

  (5)形容非常有条理。 ( )

  3.照要求填空。

  (1)这篇文章的中心句是: 这句话的意思是: (2)写出短文中相互照应的句子: (3)抄书使鲁迅"得益匪浅",具体表现在: ;鲁迅的书"历久常新"。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第二节,用"︱"给这节文字分层,再分别写出层意

  层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爱书吗?读了这篇短文,你最想和鲁迅先生说些什么?想一想,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课内阅读。

  观潮(节选)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洁洁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1.从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填空。

  (1)没有风浪,水面很平静,比喻平静无事。(_______)

  (2)几件事情或多方面不分先后地一齐前进或同时进行。(________)

  2.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大潮的________和__________。

  3.短文按照时间顺序,__________的描写了大潮来时的情景,远看是__________,近看是__________;再近是__________

  4.想一想,还可以用哪些四字词来形容大潮来时的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有些人

  有些人,他们的姓氏我已遗忘,他们的脸却常常浮现——像晴空,在整个雨季中我们不见它,却清晰地记得它。

  那一年,我读小学二年级,有一个女老师——我连她的脸都记不起来了,但好像觉得她是很美的(有哪一个小学生心目中的老师不美呢?),也恍惚记得她身上那片不太鲜丽的蓝。她教过我们些什么,我完全没有印象,但永远记得某个下午的作文课,一位同学举手问她“挖”字该怎么写,她想了一下,说:“这个字我不会写,你们谁会?”

  我兴奋地站起来,跑到黑板前写下了那个字。那天,放学的时候,当同学们齐声向她说“再见”的时候,她向全班同学说:“我真高兴,今天多学会了一个字,我要谢谢这位同学。”

  我立刻快乐得有如肋下生翅一般——我生平似乎再没有出现那么自的时刻。

  那以后,我遇见无数学者,他们威严而高黄,似乎无所不知。但他们教给我的,远不及那个女老师多。她的谦逊,她对人不吝惜的称赞,使我忽然间长大了。

  她不会写字,那又何妨?她已挖掘出一个小女孩心中宝贵的自信。

  有一次,我到一家米店去。

  “你明天能把米送到我们的营地吗?

  “能”那个胖女人说。

  “我已经把钱给你了,可是如果你们不送,”我不放心地说,“我们又有

  什么证据呢?”

  “啊!”她惊叫了一声,眼睛睁得圆圆的,仿佛听见一件骇人听闻的罪案,“做这种事,我们是不敢的。

  她说“不敢”两字的时候,那种敬畏的神情使我肃然,她所敬畏的是什么呢?是尊贵古老的卖米行业?还是“举头三尺有神明”?

  她的脸,十年后的今天,如果再遇到,我未必能辨认,但我每次遇见那些为所欲为的人,就会想起她一为什么其他的人竟无所畏惧呢!

  1.“有些人”指的是谁?他们为什么让“我”难忘?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关于短文,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我”对女老师印象深刻是因为她连“挖”字都不会写。

  B.“我”很快乐和自豪是因为同学不会写的字“我”会写。

  C.“我”刚开始对米店的胖女人不信任,担心她收了钱不会送米。

  D.米店的胖女人不敢把米送到陌生人的营地里。

  3.对画线的部分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女老师很不起眼,没有其他学者威严高贵。

  B.女老师教给“我”的知识比其他学者教给“我”的知识多。

  C.其他学者成严高贵,无所不知,让“我”感到很崇拜。

  D.老师以谦逊和美激发了“我”的自信,“我”很感激。

  4.画“﹏﹏﹏”的句子是对人物的什么描写?体现了人物什么样的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轻轻的一声叮咛

  出差在外,在一农家借宿一夜,天亮时又踏上一段新路。一阵积水响,老大娘追出来,拿着一把她女儿的小花伞:“带上……”看她那慈祥的目光,(霎、刹)时,我像是听见了母亲的叮咛。

  路上果然下了大雨,许多人在树下躲雨,我撑开那把伞,照旧走着,一种说不清却感人至深的温暖和情感洋溢在我的周围。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试卷】相关文章:

试卷阅读理解11-19

四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试卷03-28

语文版一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试卷05-09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05-16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阅读理解试卷05-08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的技巧12-12

语文阅读理解04-17

《安静的阅读》语文阅读理解03-19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阅读与理解试卷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