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练习题

时间:2022-05-01 10:46:46 习题 我要投稿

高考练习题

高考练习题1

  文题呈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高考练习题

  这世界上有很多东西看得见,也有很多东西看不见。它们的关系很奇妙:花草树木看得见,春天看不见;水果蔬菜看得见,营养看不见;嫁妆婚礼看得见,爱情看不见;书信问候看得见,思念看不见;论文文凭看得见,水平看不见……

  这一段话,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与感受,请结合材料的内容与含意,自选角度,自拟题目,明确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文章,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

  作文涉及到事物的外在与内在、物质与精神、行为与情感、现象与本质等方面,现实性强,针对性明显。物质犹在,而精神缺失,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比如随着旅游业的兴盛、发展,各种仿古街道雨后春笋般冒出,然而只剩下虚化的外表和历史的外装,人们嗅不到任何历史文化的味道,只有弄弄的商业气息。

  这道作文题意在引导我们透过现象看清本质,不要被表面的眼花缭乱迷惑了双眼,不要被外在的纷杂世相蒙蔽了心灵,不要仅仅关注形式层面的东西而忽视了事物的内涵。另外题目中的省略号意在考生运用类比思维,打开思路,开阔视野。比如看得见的老屋,看不见的记忆;看得见的奖杯,看不见的努力,看得见的产品,看不见的匠人精神……所以考生可以从以下角度立意:

  ①正是因为很多东西看不见,所以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去感知。②看得见的东西受到重视,而看不见的东西被忽略,在这个功利浮躁的时代我们要守住一些精神和灵魂方面的东西,不要让它被时代的洪流所裹挟、所冲垮。③有些东西虽然看不见,但它一直在那儿,需要我们去坚持、去守护,比如良知,比如责任,比如梦想。④透过现象看本质,唯有一颗清明、纯粹的心灵才能看到真实、本质的东西。

  精选素材

  陈寅恪:没有学位的国学大师

  1925年,清华创办国学研究院。欲聘四位大师,以培养国学之栋梁。研究院聘请的第一位导师,乃中国近代美学开创者王国维。研究院聘请的第二位导师,乃近代中国思想启蒙者梁启超。研究院聘请的第三位导师,乃中国汉语语言学之父赵元任。第四位导师聘请谁呢?教授吴宓推荐:“陈寅恪可担此任。”校长曹云祥不知陈寅恪,便问梁启超:“陈寅恪是哪一国博士?”梁答:“他不是博士,也不是硕士。”曹又问:“他有没有着作?”梁答:“也没有着作。”曹说:“不是博士,又没着作,这就难了!”梁说:“我梁启超虽然着作等身,但所有着作加一起,不及陈先生三百字有价值。”曹云祥遂聘陈寅恪为第四位导师,这时陈寅恪才36岁。令师生们惊叹的是陈寅恪的博学,他在课堂上讲授的学问贯通中西,连清华的教授们也常来听。有人称他为“活字典”,也有人称他是“教授的教授”。

  看得见的创驰蓝天,看不见的匠人精神

  在这个时代,90%的车企不管出于排放还是迎合大众口味等关系,制造出的车型非涡轮即混动,顺沿着市场潮流,不断地向用户妥协,就连之前以NA为自豪的BMW,如今也走向了涡轮的道路。可是,在如今这个市场仍然有一位坚挺的“匠人”——马自达。

  马自达的技术宅们,在思考新一代马自达设计的发展方向时,认为应当回归到最初的信念:汽车不是单纯的工业产品,而是一件值得珍视的机器。这不是在宣扬“我为汽车狂”的观点,而是因为很少能有工业产品像汽车那样让人产生眷恋感和生命跃动感的缘故。因此,在汽车的生产和设计开发的过程中,应当继续挖掘汽车的魅力根源,并使这种魅力在马自达的设计中得到更好的展现。

  什么是匠人精神?“坚持自己的理想与信念,一生只专注做一件事,在追求完美的路上,享受过程带给自己的快乐”。在“随大流”的汽车行业坚持走出了自己独特的成功之路,这也是很多人偏爱马自达,偏爱这个有着匠人精神的执着车企的原因。

  适用角度:本真、坚守、良知、内在、精神

高考练习题2

  一、考点回顾:(近两年来中考、调考所涉及本考点试题)

  (20xx年元月)1.下面语句中加点的以与例句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例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A.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 B.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C.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D.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20xx年中考)2.下面语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D

  例句:休到,大破之

  A.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C.吾欲之南海 D.彼竭我盈,故克之

  (20xx年5月)3.下列句中加点的于与例句中的于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例句:请救于齐

  A. 广时知之,故自辞于大将军 B. 战于长勺 C. 皆以美于徐公 D.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20xx年4月)4.下列句中加点的以与例句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例句:以天下事为己任

  A. 俯身倾耳以请 B. 皆以美于徐公

  C. 必以分人 D.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20xx年元月)5.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D

  例句:山水之乐

  A. 受任于败军之际 B. 舜发于畎亩之中 C. 先天下之忧而忧 D. 子墨子九距之

  (20xx年中考)6.下列句中加点的以与例句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例句: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

  A.何以战 B.不以物喜

  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 D.以塞忠谏之路

  (20xx年5月)7.下列句中加点的为与例句中的为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例句:其射猛兽亦为所伤云

  A. 为宫室之美 B. 行拂乱其所为

  C.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D. 古之为军也

  (20xx年4月)8.下列句中加点的而与例句中的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

  A. 登轼而望之 B. 暮寝而思之

  C. 足肤皴裂而不知 D.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邪也

  10.C(表转折。A.表承接 B.表修饰 D.表并列)

  (20xx年元月)9.下列句子中加粗的之与人皆有之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属予作文以记之 B.醉翁之意不在酒 C.不效则治臣之罪 D.宋何罪之有

  10.A(例句:代词A.代词 B.助词 C.助词 D.宾语前置的标志)

  二、考点解说:

  (一)、文言文虚词的考察对象

  今年的考试大纲文言文虚词考察内容是6个,他们分别是而、其、为、以、于、之。

  (二)、文言文虚词的考察方式

  文言文虚词题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一般的考察方式是:从下面加点的虚词中选出与例句虚词用法相同/不相同的一项。

  (从六个虚词中选择一个进行考察,例句出自课外,选项句出自课内)

  三、考点应对策略:

  (一)、文言文虚词复习的要求

  1、紧扣课本,弄清文言虚词在课文中的用法。

  2、梳理课本,归纳文言虚词在初中阶段所出现的用法。

  (二)、文言文虚词的解题捷径

  下面我们将告诉同学们一些解答虚词题的小技巧,怎样在已经有一定虚词积累的基础上来做虚词题呢?

  1、原文代入法

  当你不理解一个虚词的含义的时候,你可以猜测、揣度,如何验证自己的猜测或原文提供的答案是否正确,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直接把这个含义放到原文当中去检验。

  如20xx年5月卷第9题的例句项为:请求于齐。

  将我们所学的于的几种用法代入,于应解释为向,以此代入选项,B、C、D不通,应选A。

  2、结构分析法

  我们知道古人行文常讲究对称,处于对应位置的词语往往在意义上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的特点。这一规则不仅仅适用于实词,也适用于虚词,同时有些虚词在句子结构的某一个特殊的位置,决定了这一虚词的常规用法。比如都在宾语前,可能就都是和宾语构成了介宾关系;在句首与其他词语关系不大,可能就是连词。

  如之,当它是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时,句子主语、谓语齐全,看例句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主语是吾妻,谓语是美(夸耀);

  3、语境推断法

  就是联系上下文,语句的整体意义实际上限制了某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因此考生也可根据具体的上下文来进行判断。

  如为字的用法,在作介词和作动词时,其具体语义要根据语境的不同进行解释。

  4、辨别标志法

  有些虚词是构成特殊文言句式的标志词,如能记住一些有代表性的特殊文言句式,可帮助你快速答题。如表被动的于、为、为所、为所等,表示宾语前置的之(如何陋之有)等。同时识记一些含有虚词的固定格式,如是以为以是的倒装,译为因为这;无以意为用来的;其之谓也(乎)也是一个固定格式,根据情况可译为大概(恐怕、难道)说的是吧(吗)。

  如20xx年5月卷例句其射猛兽亦为所伤云与C选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构成了为所的结构,故而为应解释成被。

  在分析文言虚词的具体含义的时候应该多方面考虑,可能要结合几种分析方法,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四、旧题新练:

  (一)、(20110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5题。

  赵普独相凡十年,刚毅果断,以天下事为己任。尝欲除某人为某官,帝不用;明日,复奏之,又不用;明日,更奏之。帝怒,裂其奏投诸地,普颜色自若。徐拾奏归,补缀,复奏如初。帝悟,卒可其奏。后果以称职闻。又有立功当迁官者,帝素嫌其人,不与。普力请与之,帝怒曰:朕不与迁官,将奈何?普曰: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刑赏者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也,岂得以喜怒专之!帝弗听,起,普随之。帝入宫,普立于宫门,良久不去,帝竟从其请。一日,大宴,雨骤至,良久不止。帝怒形于色,左右皆震恐,普因言:外间百姓正望雨,于大宴何损!不过沾湿供帐乐衣耳。百姓得雨,各欢喜作乐。适当其时乞令乐官就雨中奏技。帝大悦,终宴。普临机制变,能回帝意类此。

  (《续资治通鉴·宋纪七》)

  1、下列选项与例句中其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帝悟,卒可其奏。

  A.其如土石何? B.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C.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D.其李将军之谓也

  2、下列选项中于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帝怒形于色,左右皆震恐

  A.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B.胡不见我于王

  C.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D.征于色,发于声

  3、下列选项中的为字用法与例句中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尝欲除某人为某官

  A.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B.山峦为晴雪所洗

  C.臣以王吏之攻宋,为与此同类 D.广以卫尉为将军

  4、下列选项与例句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普力请与之

  A.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B.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C.公将鼓之 D.宋何罪之有?

  5、下列选项与例句中以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例句:后果以称职闻

  A.士以此爱乐为用 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以塞忠谏之路也 D.以中有足乐者

  (二)、(20110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6题。

  齐使者如梁①,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重射②。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马有上、中、下辈。于是孙子谓田忌曰:君弟重射,臣能令君胜。田忌信然之,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及临质③,孙子曰: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既驰三辈毕,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千金。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

  其后魏伐赵,赵急,请救于齐。齐威王欲将孙膑,膑辞谢曰:刑余之人不可。于是乃以田忌为将,而孙子为师,居辎车④中,坐为计谋。田忌欲引兵之赵,孙子曰: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疲于内。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田忌从之。魏果去邯郸,与齐战于桂陵,大破梁军。

  (《史记·孙子吴越列传》)

  【注释】①梁:魏国都城大梁,下文梁军即为魏军。②驰逐重射:赛马打赌。驰逐,用马赛跑。重射,大赌,押重金赌输赢。③临质:临场比赛。④辎车:一种有帏盖的车子。

  1、下列选项与例句中之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刑余之人不可

  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B.盖追先帝之殊遇

  C.王之蔽甚矣 D.寡人虽亡国之余

  2、下列选项与例句中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A.杂然而前陈者 B.宋无罪而攻之

  C.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D.登轼而望之

  3、下列选项与例句中为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于是乃以田忌为将

  A.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B.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C.为楚造云梯之械 D.众议举宠为督

  4、下列选项与例句中其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其后魏伐赵,赵急,请救于齐。

  A.其后四岁,广以卫尉为将军 B.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C.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D.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5、下列选项与例句中于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

  A.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 B.苟全性命于乱世

  C.胡不见我于王 D.舜发于畎亩之中

  6、下列选项与例句中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

  A.三军以利用也 B.故临崩寄臣以大事

  C.属予作文以记之 D.受命以来,夙夜兴叹

高考练习题3

  1.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一文选自散文集 ( )

  A.《闲书》

  B.《往事》

  C.《龙·虎·狗》

  D.《故乡》

  2.巴金创作的长篇小说三部曲最著名的是 ( )

  A.《抗战三部曲》

  B.《爱情三部曲》

  C.《激流三部曲》

  D.《蚀三部曲》

  3.在先秦诸子中,文风以想象丰富、词藻瑰丽、汪洋恣肆而著称的是 ( )

  A.墨子

  B.庄子

  C.韩非子

  D.孟子

  4.下列各句中,“数”字作“计算”义解的是 ( )

  A.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

  B.必有数次乃至十数次之阻力

  C.成败之数,视此而已

  D.数罟不入湾池

  5.在《郑伯克段于鄢》中,大叔先“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后“又收贰为己邑,至于廪延”,这里表现出他性格的特征是 ( )

  A.愚昧无知

  B.工于心计

  C.贪婪狂妄

  D.阴险狠毒

  6.《论毅力》一文贯串始终的论证方法是 ( )

  A.演绎法

  B.类比法

  C.归纳法

  D.对比法

  7.“山不厌高,水不厌深”一句的作者是 ( )

  A.司马迁

  B.李白

  C.曹操

  D.陶渊明

  8.下列各句中,“则”表示转折关系,可以译为“却”的是 ( )

  A.兵强则士勇

  B.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殷

  C.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D.既来之,则安之

  9.在《宝玉挨打》中,说“明日酿到他弑君杀父,你们才不劝不成”这句话的人物是 ( )

  A.贾母

  B.王熙凤

  C.薛宝钗

  D.贾政

  10.下列哪位作家属唐宋八大家之一 ( )

  A.杜甫

  B.辛弃疾

  C.王安石

  D.李清照

高考练习题4

  ①我国污染末端处理技术即“深绿色技术”发展较早,技术水平也较高。而“浅绿色技术”即减少污染产生的清洁生产技术发展滞后。20世纪70年代以来,针对日益恶化的全球环境,世界各国通过不断增加投入,治理生产过程中所排放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以减小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但末端处理只能减轻部分环境污染,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全球环境恶化的趋势。原因很简单,一边治理,一边排放。在实践中,人们逐渐认识到,以末端处理为主的污染控制战略必须改变。于是,清洁生产的思想产生了。

  ②清洁生产其基本内涵是对产品和产品的生产过程采取预防的策略来减少污染的产生,概括地讲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采用清洁的能源,少废或无废的清洁生产过程,以及对环境无害的清洁产品。我国的环境保护治理工作是从处理“三废”开始的。20世纪70年代废水、废气、废渣是环境治理的重点。在废水处理、大气污染防治、工业废渣处理与利用等方面出现了许多成功的技术。

  ③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才引入清洁生产概念。清洁生产在我国推广至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体上我国的清洁生产技术的水平和推广程度都比较低。不少工厂企业至今仍沿用20世纪50—60年代的老工艺设备,工艺落后,设备陈旧,加上管理不善,布局不合理,物资利用率低,物耗、能耗、水耗很高,不仅造成资源严重浪费,而且还使生产成本增高,造成环境污染。在发展清洁生产方面我国还有很多工作要做。首先需要开展以清洁生产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宣传和培训,以改变单纯从生产的终端来考虑污染控制的传统观念;建立清洁生产技术指标体系和资源应用及排污总量控制指标,促进企业工业污染控制和企业技术进步;建立相应的资源运用和排污总量控制方法,促进企业应用清洁生产技术;研究清洁生产的合格评定与市场驱动机制,为清洁生产技术的发展与推广提供有利的市场环境;研究生命周期环境管理模式、产品生态设计技术和方法等。我国在“21世纪议程”中明确提出了开展清洁生产并为此制定了要实施的行动计划和措施,表明了我国政府执行清洁生产的决心。

  1.下列对清洁生产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清洁生产是对产品和产品生产过程采取预防的策略来减少污染的产生的生产。

  B.治理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以减小对环境的污染就是清洁生产。

  C.清洁生产的主要内容是采用清洁的能源,生产过程少废或无废,以及对环境无害的清洁产品。

  D.清洁生产即“浅绿色技术”,它是不同于“深绿色技术”的一种“生产技术”。

  2.对原文最后一段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清洁生产技术的水平和推广程度,相当于国外50—60年代的水平和状态。

  B.我国清洁生产落后的原因,是许多工厂企业至今仍用国外的一些落后设备。

  C.我国发展清洁生产最重要的任务是进行宣传和培训,更新传统观念。

  D.研究生命周期环境管理模式、产品设计技术和方法等,是提高我国的清洁生产术水平的重要环节。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通过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宣传和培训,我国清洁生产技术和推广程度,会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B.为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今后的一段时间,我国也不会放弃发展和推广“深绿色技术”。

  C.在废水处理、大气污染、工业废渣处理与利用等方面发明成功了许多技术,说明我国清洁生产技术有一定的基础。

  D.21世纪,我国绿色技术发展的重点是积极推行“浅绿色技术”即清洁生产技术。

高考练习题5

  1.世界上城镇人口最多的国家是( )

  A.中国

  B.美国

  C.德国

  D.日本

  答案:A

  2.下列民族与其喜爱的文化艺术或传统的体育活动相符合的是( )

  A.朝鲜族——跳手鼓舞

  B.傣族——跳板

  C.蒙古族——摔跤

  D.维吾尔族——孔雀舞

  答案:C

  3.黄河干流上将在防洪、减淤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水利枢纽工程是( )

  A.龙羊峡

  B.刘家峡

  C.小浪底

  D.三门峡

  答案:C

  4.下列图例符号与其所表示的矿产地搭配正确的一组是( )

  A. ■—鞍山

  B. ▲—大同

  C. ▄—德兴

  D. 〇—金昌

  答案:C

  5.《淮南子》中说:“桔生淮北为枳,其实味不同,水土异也。”说明桔柑适宜于( )

  A.肥沃的黑土

  B.酸性的红壤

  C.粉沙质的黄土

  D.盐碱地

  答案:B

  6.我国稀土矿储量居世界首位,主要矿区在( )

  A.金昌 B.白银

  C.白云鄂博 D.霍林河

  答案:C

  7.下列地理现象与其产生原因对应正确的有( )

  A.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经纬度位置影响

  B.青藏地区气候寒冷——海陆位置影响

  C.塔里木盆地沙漠广布——风力侵蚀作用

  D.藏绵羊和牦牛——特殊高寒环境的产物

  答案:D

  8.关于埃及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长绒棉是居首位的出口物资

  B.大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位于撒哈拉沙漠中部

  C.苏伊士港位于苏伊土运河南端

  D.旅游业产值已超过工农业总产值

  答案:C

  9.关于美国重要工业中心休斯敦的正确叙述是( )

  A.位于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最早的北部地区

  B.是美国大西洋沿岸的著名海港

  C.气候属温带大陆性气候

  D.是美国重要的石油、宇航工业中心

  答案:D

  10.从种族构成上看,拉丁美洲主要是( )

  A.白色人种

  B.黄色人种

  C.黑色人种

  D.混血人种

  答案:D

  11.关于澳大利亚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面积居世界第6位,人口只有1600万,地广人稀

  B.第27届奥运会2000年9月在其首都悉尼举办

  C.特有动物有袋鼠、鸭嘴兽、鸵鸟

  D.其煤、铁、石油等矿产丰富,被称为“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答案:A

  12.我国科学考察队去南极考察选在11月出发,12月抵达南极洲,主要原因是( )

  A.冰雪已经大量消融

  B.正是“夏季”,处于极昼时期

  C.正是极夜时期,风雪较小

  D.正是“冬季”,处于昼短夜长的时期

  答案:B

  13.当北京是5月1日5点时,全球是4月30日的地方( )

  A.多于一半

  B.少于一半

  C.恰好一半

  D.没有这种地方

  答案:A

  14.若黄赤交角为22°26′,则( )

  A.1月北半球热带、温带地区昼长与夜长的比值增大

  B.有极夜现象的范围增加

  C.纬度66°34′地区的极昼增长

  D.热带范围扩大

  答案:A

  15.某地区近地面气温是32℃,这里对流层的厚度为16.8㎞。按一般规律,此时该地对流层顶的气温应是( )

  A.-100.8℃ B.-68.8℃

  C.-132.8℃ D.-42.8℃

  答案:B

  16.暖流经过的海区,海洋表面等温线( )

  A.向高纬弯曲 B.向低纬弯曲

  C.向南弯曲 D.向北弯曲

  答案:A

  17.实际划分东西两半球的界线是( )

  A.任意两条相对的经线所组成的经圈

  B. 0°经线和180°经线所组成的经圈

  C.西经20°和东经160°两经线所组成的经圈

  D.东经20°和西经160°两经线所组成的经圈

  答案:C

  18.当地震发生时,位于震中的人们会感到( )

  A.只有左右摇晃

  B.只有上下颠簸

  C.先颠簸后摇晃

  D.先摇晃后颠簸

  答案:C

  19.我国太阳能、地热能、水能都丰富的地区是( )

  A.西藏 B.内蒙古

  C.山西 D.新疆

  答案:A

  20.既是世界上主要粮食出口国,又是草场资源丰富的国家是( )

  A.法国 B.俄罗斯

  C.阿根廷 D.新西兰

  答案:C

高考练习题6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下面试题。(10分)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不相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1.这首词的题是“记梦”,词人在梦中梦到了什么?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2.用词写悼亡,是苏轼的首创。结合这首悼亡词的内容,概述作者运用什么艺术手法表情达意的?

  答:

  参考答案:

  1.词人梦见自己回到了故乡,妻子正像当年一样,凭窗梳妆,夫妻相见,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惟有相顾垂泪。这表现了词人对亡妻的深切怀念之情。

  2.①层层递进。第一句“两茫茫”是纲。以下层层推进,虽茫茫而难忘。进而千里相隔,无法对话。进而相逢也不相识。三层推进,把别恨提到无法再高的境地。

  ②虚实结合。上阙写实,下阙从虚处设想,写梦中相逢,惊喜忧痛之情,万语千言无法表达,只有相顾泪流不止。接着写梦醒痛定思痛,令人柔肠寸断。

高考练习题7

  ①每年“世界读书日”前后,“阅读”都会成为一个热门话题。近年来,“阅读”领域内的一些新变化,如迅速流行开来的“浅阅读”现象,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②所谓“浅阅读”,是指一种浅层次的,以简单轻松、实用性甚至娱乐性为最高追求的阅读形式。“浅阅读”的出现与社会竞争加剧,人们工作、学习节奏快,压力大有关;同时也与信息爆炸带来的多样选择有关。近年来,网络阅读、手机阅读并存的多元化阅读方式,带来了铺天盖地的资讯。这在拓展人们知识面的同时,也使得以快餐式、跳跃性、碎片化为特征的“浅阅读”取代了“深阅读”。

  ③对于这一现象,一些专家认为不必视同洪水猛兽。著名文化批评家王晓渔说:“30年前,大家都读‘走向未来’丛书,都读李泽厚的书,而发展到后来,特别是近10年,阅读的分野出现了。‘浅阅读’时代最大的进步,就是选择的自由。有人喜欢读通俗小说,有人热衷励志类、财经类的书籍,也有人青睐哲学、文史类的书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阅读喜好,于是阅读也就呈现出了多样性。”

  ④然而,面对“浅阅读”迅猛的攻城掠地,“深阅读”越来越式微,许多专家还是感到忧虑。事实上,近年来,世界各国学者都意识到“浅阅读”带来的负面影响,开始强调传统式“深阅读”,如西方一些学者倡议“关掉一周电视”,反对阅读“浅表化”、“快餐化”,呼吁“深阅读”、“深呼吸”等。

  ⑤“‘浅阅读’这种阅读态度导致了阅读的工具性质,加深了整个社会的浮躁。”上海大学社会学教授邓志伟认为,思想使人进步,思考又往往是沉重的。那些读来显得沉重的文字,往往能够使人更好地了解社会,激发起读者的感悟和思考。不能仅仅因为“浅阅读”的轻松、愉快,而放弃学习积累的机会。

  ⑥“无论现代人多么功利,总得给攸关心灵的阅读留出空间。”接受采访时,著名文学评论家雷达这样说,他很怀念这样的自己:“在书店的一角斜倚着,默默地读着,不觉天已黄昏;在图书馆坐了一整天,闭馆的电铃声响了,周围的人都走了,我满足地伸了个懒腰;午睡时看书,书掉到地上了,我也沉沉睡去……”(摘自20xx年《半月谈》,有改动)

  1.阅读全文,给文章拟一个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段⑤中划线句的论证方法是__________,作用_________________。

  3.你赞成文中哪种阅读方式?谈谈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文段⑥中,评论家雷达谈到了读书时投入忘我的经历,请把你的阅读经历写出来,与我们一起分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示例1:“浅阅读”时代呼唤“深阅读”。

  示例2:“浅阅读”与“深阅读”。

  2.示例:道理论证,论证“深阅读”的重要性,增强文章说服力。

  3.示例1:赞成“浅阅读”,因为它使人有选择的自由,使人轻松愉快。

  示例2:赞成“深阅读”,因为它能够使人更好地了解社会,激发起读者的感悟和思考,更好地学习积累。

  4.示例:我在读《红楼梦》的时候,为黛玉的香消玉殒伤心落泪;为晴雯的不屈风骨拍手叫好;为迎春的胆小懦弱愤怒不已……感到书中的这些人物不再是陌生人,而是生命中陪我一路前行的朋友。

高考练习题8

  1.公民享有的姓名权的内容不包括()

  A.命名权

  B.姓名使用权

  C.姓名变动权

  D.姓名转让权

  答案:D

  2.下列选项中,受《著作权法》保护的是()

  A.计算机软件

  B.时事新闻

  C.法律、法规

  D.历法、数表

  答案:A

  3.下列商品中,必须申请商标注册的是()

  A.拖拉机

  B.酒类

  c.烟草制品

  D.计算机

  答案:C

  4.江某死亡后,遗产已经分割。甲按遗嘱继承5万元现金,乙按遗赠分得字画一幅(价值8万元),丙和丁按法定继承分得住房一套(价值40万元)。经查,江某生前尚欠戊债务6万元。欠戊的债应由()

  A.甲、乙、丙、丁偿还

  B.甲、丙、丁偿还

  C.乙偿还

  D.丙、丁偿还

  答案:D

  5.赵某与申某签订遗赠扶养协议,后赵某又立有遗嘱,该遗嘱内容与遗赠扶养协议相抵触。现赵某去世,对赵某的遗产应按()

  A.法定继承处理

  B.遗嘱继承处理

  C.遗赠扶养协议处理

  D.遗嘱继承和遗赠扶养协议处理

  答案:C

  6.薛青在病床弥留之际立下口头遗嘱,其财产分别由儿子和女儿继承。薛青立口头遗嘱时,在场人员有儿子、女儿、儿媳和医生、护士。依照法律规定,下列人员中,能够作为口头遗嘱见证人的是()

  A.儿子

  B.女儿

  C.儿媳

  D.医生、护士

  答案:D

  7.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的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是()

  A.过错责任原则

  B.公平责任原则

  C.无过错责任原则

  D.过错推定责任原则

  答案:C

  8.某超市保安员甲怀疑王某偷盗超市化妆品,遂对其进行搜身。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本案的侵权行为人是甲

  B.本案的侵权行为人是超市

  C.本案的侵权行为人是超市和甲

  D.因未给王某造成财产损失,故不构成侵权

  答案:B

  9.甲、丙因琐事将乙打成重伤。乙花去医药费3万元。乙向法院起诉,要求甲、丙赔偿损失。在案件审理中,甲因车祸死亡,其未留有遗产,但有一个儿子。乙的损失()

  A.应根据甲、丙的过错程度由甲的儿子和丙分担

  B.应由丙全部承担

  C.应由甲的儿子全部承担

  D.应由甲的儿子和丙平均分担

  答案:B

  10.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建材买卖合同。约定如果一方违约,应向对方支付l万元违约金。由于乙公司未能按时供货,使甲公司延误工期,造成经济损失10万元。则乙公司应向甲公司赔偿()

  A.1万元

  B.5.5万元

  C.10万元

  D.11万元

  答案:C

高考练习题9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9-20题。

  春 日

  汪 藻

  一春略无十日晴,处处浮云将雨行。

  野田春水碧于镜,人影渡傍鸥不惊。

  桃花嫣然出篱笑,似开未开最有情。

  茅茨烟暝客衣湿,破梦午鸡啼一声。

  【注】茅茨:茅草屋顶。烟暝:烟雨迷蒙。

  19、这首诗写了一个多雨的“春日”,作者是用哪些典型景物来表现的?(4分)

  正确答案:浮云带雨,田水如镜,客衣沾湿。

  解析:此题重点问的是多雨的“春日” 的典型景物,它的题眼是“多雨”,就要找到与之有关的句子,我们找到的句子是:“处处浮云将雨行”,“野田春水碧于镜”和“茅茨烟暝客衣湿”,然后概括写出来即为答案。

  20、诗的第三联在写景上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描绘了怎样的情景?(5分)

  正确答案:拟人 写出了篱边桃花将开未开的情态

  解析:诗的第三联写篱笆外探头伸出了将开未开的桃花,看上去是如此嫣然含情。是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桃花写的具有了人的动感。只要答出这点即可。

高考练习题10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18分)

  梦碎雅典

  杨明马小林

  奥蒂又输了,这次依然输给了坏运气。

  这位37岁的牙买加老将具备夺取世界百米冠军的实力已达17年之久,运气却从来没有降临到她的头上。当奥蒂闪着泪花走出第六届世界田径锦标赛赛场时,她追求了一生的梦想化作一场噩梦。

  奥蒂已经赢得过20多枚世界大赛银牌和铜牌,参加过5届世界锦标赛,但还从来没有赢得过一次百米冠军。没有任何一个田径选手的付出比奥蒂更多,没有任何一个女子田径短跑选手能在37岁的“高龄”依然在世界赛场上奔跑,也没有任何一个世界名将遭遇到比奥蒂更多的莫明其妙的不幸。

  这次大赛前,她以10秒96的成绩排名今年世界第三。奥运会冠军德弗斯和世界冠军托伦斯的缺席,给了奥蒂一次绝好,也是最后一次竞争世界短跑女皇的机会。

  经过三轮出色的表现,奥蒂最终站到决赛起跑线前,观众送给她的掌声和欢呼声超过了所有其他选手。她太珍惜这次机会了,这是她人生最关键的一次搏击,就像剑手要毕其全部功力于一击。

  奥蒂蹲下了,全场静默着。发令员举起手臂。反常的两声枪响预示着有人抢跑。所有人跑出后都停了下来,只有奥蒂没有听出是犯规的枪声。这对于比赛经验最丰富的奥蒂来说,似乎是不可思议。

  起跑通常不好的奥蒂这次飞身领先,她像旋风般地掠过跑道,人们惊呆了。孤独的奥蒂一人奔跑在赛场上,转瞬之间,她已经跑过80米!

  在全场观众的惊呼声中奥蒂停了下来。她意识到发生了什么。此时,全场再次静默得反常。在这片静默中,面无表情的奥蒂转身在跑道上慢慢地一步、一步地走着……

  人们想起在1993年的世界锦标赛百米决赛中,奥蒂和美国的德弗斯同时撞线,成绩虽然都是10秒82,但金牌却被莫明其妙地判给了对方。站在银牌领奖台上的奥蒂的那双泪眼给世界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在1996年奥运会的百米决赛上,历史居然惊人地类似,奥蒂又是在同样的情况下输给了德弗斯。

  去年底,疲惫的奥蒂终于决定退役,捧着20多枚在世界大赛上夺得的银牌和铜牌,心怀不甘的奥蒂宣布自己将转做时装设计师。当时,世界上所有的田径爱好者都将深深的敬意送给这位不是世界百米冠军的“女皇”。

  奥蒂沉重地走着,一步一个坎,一步一个艰辛。那条百米跑道浓缩了她20多年的运动生涯,全场观众以静默表示着他们深深的同情。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奥蒂没有发脾气,没有沮丧,她的脸上现出坚毅的表情。

  她再一次蹲下,再一次使出毕生力量去拼搏,但结局是大家可以预料的(仅获第七名)。

  奥蒂以永不服输的精神感动着观众。她的世界百米冠军梦虽然没有实现,但在世人心中,奥蒂何尝不英雄!《海外版》(19970805六版)

  19.文章开头两段属于新闻文体基本构成中的哪个部分?请结合本文分析其作用。(4分)

  20.文章用较长篇幅介绍了奥蒂参加比赛的背景材料,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21.怎样理解“在这片静默之中,奥蒂转身,面无表情地朝起点慢慢地一步一步走着……”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5分)

  22.作者在文章结尾说:“她的世界百米冠军梦虽然没有实现,但在世人心中,奥蒂人口学不英雄!”请结合奥林匹克精神,谈谈你的认识。(5分)

高考练习题11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11—14题。

  早就听说那是一条极累人的路,但劳累对于1979年的我们都还不太在意,摆脱劫难不久,对承受辛苦的自信心还有充分的贮留。

  话虽这么说,这条路也实在是够折腾人的了。一次次的上山,又一次次的下山,山又高,路又窄,气力似乎已经耗尽,后来完全是麻木的抬腿放腿,抬腿放腿。山峰无穷尽的一个个排列过去,内心已无数次的产生了此行的后悔,终于连后悔的力气也没有了,只得在默不做声中磕磕绊绊的行进。就在这种情况下,我突然对古代文人产生了深切的认同。是的,凡是他们之中的杰出人物,总不会以轻浮的态度来面对天地造化,他们不相信人类已经可以盛气凌人得来君临山水。因此他们总是以极度的虔诚,极度的劳累把自己的生命与山水熔铸在一起。读他们的山水诗常常可以感到一种生命脉流的搏动。在走向三叠泉的竭尽全部精力的漫漫山道上,我终于产生了熔铸感,生命差不多已交付给这座山了,一切就由着它看着办吧。

  不知何时,惊人的景象和声响已出现在眼前。从高及云端的山顶上,一幅巨大的银帘奔涌而下,气势之雄,恰似长江黄河倒挂。但是,猛地一下,它撞到了半山的巨岩,轰然震耳,溅水成雾。它怒吼一声,更加狂暴的冲下来,没想到半道上又撞到了第二道石嶂。它再也压抑不住,狂呼乱跳一阵,拼将老命再度冲下,这时它已成了一支浩浩荡荡的亡命徒的队伍,决意要与山崖作一次最后的冲杀。它挟带着雷霆窜下去了,下面,是深不可测的峡谷,究竟冲杀得如何,看不见了,它的最后归宿如何,无人知晓,但它绝对不会消亡,因为我们已经看到,哪怕接二连三的阻遏它,撞击它,它都没有吐出一声呜咽,只有怒吼,只有咆哮。

  我们这些人的身心全都震撼了。急雨般的飞水喷在我们身上,谁也没有逃开,反都抬起头来仰望,没有感叹,没有议论,默默地站立着,袒示着湿淋淋的生命。终于,我找到了一种对应,一种在现代已经很少的对应。

  记得宋代哲学家朱熹很想一睹三叠泉风采而不得,曾在一封信中写道:闻五老峰下新泉三叠,颇为奇胜,计此生无由得至其下。他请两位画家把它画下,带给他看,看到画幅时他不断摩挲,声声慨叹。这位年迈的哲学家也许已从画幅中看出了一点远超一般山水奇景的东西,否则何来声声慨叹但我敢说,没有身临其境,再有悟性的哲人也揣想不出一个生命意义上的它。

  在古代,把三叠泉真正看仔细又记仔细了的还是那位不知疲倦的旅行家徐霞客,可惜他太忙碌,到哪儿都难于静定,不能要求他产生太深的感悟。

  我不知道在不断开发庐山的过程中会不会有一天能开通到达三叠泉的汽车路或吊山索道,能构筑起可以像徐霞客那样观察这个神奇瀑布全貌的现代观景台,但毫无疑问,到了那时,我们今天好不容易找到的感悟和对应也将失去。文章憎命达,文人似乎注定与苦旅连在一起。

  11、我突然对古代文人产生了深切的认同一句中的深切的认同指的是(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根据文意,概括三叠泉的特点(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我找到了一种对应,一种现代已经很少的对应,这里的对应可以理解为(8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作者为什么说文人似乎注定要与苦旅练在一起 (根据文意自己的话回答)(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4分)以极度的虔诚,极度的劳累把自己的生命与山水熔铸在一起(意思相近即可)

  12,(6分)气势磅礴,势不可挡,不屈不挠(意思对即可)

  13,(7分)人不能以轻浮的态度来面对天地造化,要敬重大自然,融入大自然。若答成人也应该像三叠泉那样遇到接二连三的阻遏,撞击,绝不呜咽,只有怒吼,咆哮也算对。(意思对即可)

  14,(6分)因为只有经过艰难的人生旅程,才能感受到自然的真谛和生命的意义,也才能创作出有价值的作品。(意思对即可)

高考练习题12

  从1939年陕甘宁边区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规定5月4日为中国青年节起,每年的5月4日我国都会举办各式各样的活动来纪念青年节。五四青年节是为了纪念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更是为了纪念在这场运动中发挥重要先锋作用的青年群体。如今的青年群体虽生活在和平安逸的年代,但应谨记先辈们的努力与付出,更应该承担起国家建设的重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作为新时代青年人,纵然时代环境改变,品格却应与五四时期青年才俊一脉相承,少点浮躁,多点儿承担,承担起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

  青年应该无畏。勇气是承担责任的重要部分,没有勇气的人难以担当重任。五四运动时期的青年,无所畏惧,面对国家利益被出卖的局面,毅然与北洋政府、帝国主义抗衡,这是怎样的勇气啊!当代青年人面对安逸的环境,很多已经没有了勇气,在家靠父母,无所事事。青年人的勇气,是面对不平之事仗义执言,是面对不公之事直抒胸臆,以五四青年节为出发点,唤醒青年人的勇气,这是国家发展的持续动力。

  青年应该友爱。友爱和团结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凝聚力,团结友爱应从青年人做起。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社会始终存在不团结的现象,这导致西方国家、日本,对我们国家不断地侵略,就是抗日战争到了最危急的时刻,仍有许多人出卖国家、背叛同胞,这导致我国在新中国建立之前,一直处于分裂状态,人民颠沛流离。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军民一心团结起来驱逐外侮、打倒反动派,才建立了新中国,中国人民才真正“站起来”了。如今,中国正在高速发展的时期,更需要中国人民尤其是青年人,团结一心,为中国发展做出努力。友爱的前提是有爱,青年人的心中该是充满“爱”的,对父母、对家庭、对职业、对国家,青年人心中有爱,国家就能更好地发展。

  最重要的是,青年应有担当。周总理自青年时期起就有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担当,当代青年人也该树立远大志向,自觉担负起建设国家的重担。

  青年人承担起国家的希望,国家的发展就有了光明;青年人承担起国家的未来,就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高考练习题13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20xx郑州一模)“单就宗教而言,周人还有一点与殷人大不同,祖先的世界与神的世界逐渐分离,成为两个范畴的问题。”这集中体现于西周实行的( )

  A.世袭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井田制

  解析:C 殷人指商朝人,商朝以神权巩固王权,特别重视“神的世界”,周人实行宗法制,强调尊宗敬祖,特别重视“祖先的世界”。

  2.(20xx深圳一模)王国维说:“兄弟之亲本不如父子,而兄之尊又不如父,故兄弟间常不免有争位之事”“夫舍弟而传子者,所以息争也”。请判断他是在论述下列哪一制度的由来( )

  A.以举荐贤能为核心的禅让制

  B.以嫡长子继承为核心的宗法制

  C.“兄终弟及”的王位继承制

  D.以同姓亲族为主体的分封制

  解析:B 从材料信息看,王国维认为,兄弟之间的血缘没有父子近,所以,兄弟之间不免有“争位之事”,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多把位置传给儿子,而不是兄弟。由此判断,这是关于宗法制的描述,故选B项。

  3.(20xx深圳调研)新版电视剧《红楼梦》中有“宝玉抢读贾环四不象灯谜”的场景。贾宝玉和贾环(宝玉之弟,为贾政的妾室所生)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但在剧中两人的地位却有天壤之别。从传统观念上看,导致两人地位悬殊的主要原因是( )

  A.分封制的形成 B.个人素质的差异

  C.宗法制的影响 D.封建家长的喜好

  解析:C 贾宝玉地位高是因为是正房所生,是嫡长子,贾环地位低是因为是妾室所生,是庶子。这些特点符合宗法制的内容。

  4.“在这样的时代……(国)王只是诸多政治实体的共主,或者说是联盟领袖。”这一政治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实行了宗法制度 B.采取了分封制度

  C.实行了郡县制 D.推行了郡国并行制

  解析:B 从关键信息“政治实体的共主”可知选择B项,分封制下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C、D两项都不正确。宗法制是关于权力的继承与分配,没有规定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5.社会流动是指不同阶层出身者可以因为后天因素而转换成另一个阶层。据此分析,春秋战国的历史变动应为“社会流动增大”。出现这一变动的主要原因是( )

  A.小农经济形成 B.分封制逐渐瓦解

  C.监察制度建立 D.王位世袭制遭到破坏

  解析:B 春秋战国之前,出身决定了人的命运,“社会流动性”很小。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逐渐瓦解,贵族等级制被打破,普通民众可以通过学识、战功或者经济地位的提高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因此,正确的答案为B。

  6.陈胡公妫满系舜帝之子商均的32世孙。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建周,把他封于陈,侯爵,并将长女太姬嫁给他。对此,以下解读不正确的是( )

  A.西周初年曾经分封过异姓贵族

  B.周统治者通过政治联姻巩固统治

  C.陈胡公在封国内居于大宗地位

  D.陈胡公可按照自己的喜好选择继承人

  解析:D 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陈胡公只能选择嫡长子为继承人,故D项不正确。

  7.史家指出,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传承,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该时期指的是( )

  A.商周时期 B.秦汉时期

  C.魏晋时期 D.隋唐时期

  解析:B 秦的统一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基础;秦朝确立的****主义中央集权制,为中国封建社会两千多年政治体制奠定了基础;汉代中国确立儒家思想为统治思想。

  8.“昔者五帝地方千里其外侯服、夷服,诸侯或朝或否,天子不能制。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材料中实现“法令由一统”的政治制度是( )

  A.禅让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解析:D 由材料“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可以推断出应该是与秦始皇有关,而秦朝统一之后,全面推行郡县制。故正确答案为D。

  9.(20xx南京调研)程天相说道:中国历史五千多年以来,所有改朝换代、革命成功,或是王朝的建立者,没有一位是状元出身的,甚至于有的还是落第秀才。请问:这是不是一个科举制度的笑话?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原因是( )

  A.考试内容单调乏味

  B.考生知识局限

  C.选用人才文化素养低

  D.选用人才主要为统治者服务

  解析:D 材料反映的是改朝换代者、革命成功者,或是王朝的建立者都不是通过科举制选拔出的,说明科举制度选用人才主要为统治者服务。

  10.(20xx福建师大附中模拟)据《文选》记载:“中朝,内朝也。汉代大司马、侍中、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关于“内朝”和“外朝”的理解错误的是( )

  A.以丞相为首的“外朝”,逐渐退居到执行职务的地位

  B.“内朝”“外朝”之分始于汉武帝时期

  C.“内朝”“外朝”使管理国家的实权逐渐由相府向宫廷转移,解决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D.“内朝”由侍从皇帝的近臣构成,参与决策国家政务

  解析:C 据所学知识可知,“中朝”由皇帝左右的亲信近臣构成,在宫廷之内对重要政事做出决策,外朝逐渐退居到执行职务的地位,A、D两项是正确的理解;B项符合史实;君权和相权的矛盾直到明朝时期,随着丞相的废除才得以解决,C项理解不正确,符合题意。

  11.“他们接受更多的后备人员进入官僚体制,并为那些适合在政府的某个职位上的'人提供丰厚的薪金。他们甚至安置文职官员来监管军队。”宋朝统治者的上述做法( )

  A.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B.减轻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C.加强了中央集权 D.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解析:C 宋朝通过分化军事权力来加强对军队的控制,这一做法加强了中央集权但降低了行政效率和军队的战斗力,增加了政府的财政负担,因此,正确答案为C。

  12.(20xx福州模拟)《晋书·段灼传》中记载:“今台阁选举,涂塞耳目;九品访人,惟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下列言论与材料内容相呼应的是( )

  A.“大人世及以为礼”

  B.“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C.“不察廉,不胜任也,当免”

  D.“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

  解析:B 通过分析题干中的材料可知,材料内容反映的是九品中正制。A项反映的是世袭制,不符合题意;B项是九品中正制产生的影响,符合题意; C项反映的是察举制,不符合题意;D项反映的是科举制,不符合题意。

  13.(20xx年山东文综,11)自秦汉至宋元,中国政治制度变革的总体趋势是( )

  A.地方政府的自主性逐渐被削弱

  B.国家行政权逐渐转移到君主手中

  C.宰相逐渐退出权力中心

  D.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逐渐被打破

  解析:A 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阐释阶段特征的能力。秦汉至宋元,****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的最主要矛盾表现为中央和地方的矛盾,经过秦汉、宋元等王朝的努力,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的权力不断削弱,A项正确;B项表述错误,宋元之前的君主集权是指的“决策权”而不是行政权,行政权仍然掌握在丞相手中;这一时期,丞相的权力逐渐削弱,但其并没有退出权力中心,C项错误;秦朝建立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后,就已经打破了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D项错误。

  14.(20xx衡阳联考)钱穆说:“论中国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秦前,乃封建贵族社会。东汉以下,士族门第兴起。魏晋南北朝至于隋唐,皆属门第社会,可称为是古代变相的贵族社会。宋以下,始是纯粹的平民社会。”导致宋代发生该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

  A.科举制的实行

  B.士族的衰落,庶族地主的兴起

  C.文化教育的发展

  D.早期民主思想的兴起

  解析:D 这里的平民社会是指庶族地主进入政治权力的中心,B项是这一现象的根源,A、C两项都是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D项是明清时期出现的。故选D项。

  15.(20xx昆明检测)宋代王谠在《唐语林·文学》中写道:“中正,乡曲之表也。藻别人物,知其乡中贤愚出处。”这里的“中正”是( )

  A.人名 B.官职 C.地名 D.制度

  解析:B 由材料可知中正负责识别地方的人才,是九品中正制中的重要官吏,故选择B项。

  16.(20xx湖南六校联考)宋、明以来中国历史存在大量“官无封建,吏有封建”的政治现象,有史料载,胥吏们“父以传子,兄以传弟,钱粮出入,尽归掌握”。对这一现象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说明了宗法制分封制的长期存在

  B.实际是****主义中央集权发展的结果

  C.导致国家组织能力被严重地削弱

  D.使得国家财政税收改革往往阻力巨大

  解析:A 古代官吏分离,官以科举出身擅长经史辞章,财税经济司法方面却难有所长,只能委之于吏。政府为加强中央集权,常升迁、调防官员,但吏却不升迁、无调防。地方财税、经济、司法都操纵在吏的手中,吏往往成为最大的地方势力和利益集团,一旦国家面向财政税收进行改革,就会触及“吏”的根本利益,遭遇巨大阻力。这一状态下的国家组织也很松散,难以形成强大合力,国家组织能力被削弱,B、C、D三项正确。此现象不能反映分封制作为一种制度的实际存在,A项不正确。

  17.“聪明才智人士为了从这一条窄窄缝隙进入政府,不得不把全部生命消磨在《九经》的九本儒书之中,再也没有精力谋革命了。”材料主要反映了科举制度的实行有利于( )

  A.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B.扩大统治阶级基础

  C.提高官员文化素质 D.稳定社会统治秩序

  解析:D 本题考查学生对科举制影响的掌握。从材料信息“不得不把全部生命消磨在《九经》的九本儒书之中,再也没有精力谋革命了”,说明科举制使知识分子忙于求取功名,这有利于社会的稳定,D项正确。A、B、C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18.16世纪末,西班牙人门多萨在《中华大帝国史》中写道:“皇帝极想成为他的帝国及其臣民的主人,国家如此之大,省份又如此之多,因此没有皇帝和内阁的同意,巡抚、总督和法官不准处死任何人。”材料主要反映了( )

  A.元朝统治的疆域十分辽阔

  B.明朝****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

  C.明朝皇帝和官员依法办事

  D.清朝皇权****的进一步加强

  解析:B “皇帝和内阁”信息表明材料反映的是与明朝有关的现象,可排除A、D两项,由****主义独断性特征可排除C项,答案为B。

  19.(20xx东莞调研)有人说:“夫以无权之官,而欲强做有权之事,则势固必败;以有权之事,而必责于无权之官,其望更难酬,此从来阁臣之所以无完名也。”这里的“阁臣”是指( )

  A.秦朝的三公 B.唐代三省长官

  C.明代大学士 D.清朝军机大臣

  解析:C “无权之官”“做有权之事”说明此时的“阁臣”不是中央的正式国家机构的官吏,符合这一条件的是明代的大学士和清朝的军机大臣,但称为“阁臣”的是明代的大学士。

  20.(20xx淄博一模)史载:嘉庆十年,有个叫何元琅的御史,给皇帝上了一个《请酌改军机处名目》的奏折,理由是“军机处承办一切事务,与兵部之专司戍政者不同……似应更改名目,以纪偃(停止)武之隆。”此事反映了军机处( )

  A.与兵部的职能相互重叠

  B.已演变为一个综合政务机构

  C.其地位特殊引起朝臣不满

  D.已成为国家最高军事机关

  解析:B 材料指出军机处更名的理由是“军机处承办一切事务,与兵部之专司戍政者不同”,说明军机处已演变为一个综合政务机构。A项说法与材料不符,C、D两项材料没有体现。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其中21题25分,22题15分,共4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代科举取士,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大抵众科之目,进士尤为贵,其得人亦最为盛焉。”

  唐代明经、进士两科的考试内容

  初试 二试 三试 明经 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孝经》《论语》《尔雅》,每经帖十条 口答诸经

  大义十条 答时务

  策三道 进士 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尔雅》,每经帖十条 作诗、赋、文各一篇 作时务

  策五道 ——陈茂同《中国历代选官制度》

  材料二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北宋汪洙编的《神童诗》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宋真宗《励学篇》

  材料三 古往今来科举考试一再起死回生的历史说明: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人情社会,人情与关系在社会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防止人情的泛滥,使社会不至于陷入无序的状态,中国人发明了考试,以考试作为维护社会公平和社会秩序的调节阀。悠久的科举历史与普遍的考试现实一再雄辩地证明,考试选才具有恒久的价值。

  ——刘海峰《科举学导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科举取士考查士人的哪几方面能力?(6分)

  (2)据材料二分析,到了宋朝,在科举制影响下,产生了怎样的社会风气和社会观念?对于这些观念,你怎样评价?(8分)

  (3)材料三中“中国就是一个人情社会”的历史根源是什么?材料三中认为“一再起死回生”的原因是什么?(6分)

  (4)根据材料一、二、三说明科举制的影响。(5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第(1)问从表格材料看,初试要求的是对经典的熟练掌握,二试考查的是写作能力,三试中的时务策显然是要求考生能够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的现实问题。第(2)问从材料二的两则诗词可以看出当时重视读书的风气,对其评价可从正反两方面分析。第(3)问理解“人情”的含义,从材料内容“为了防止人情的泛滥……中国人发明了考试”可见这里的人情指的是血缘亲情,因为考试是一种较为公平的选拔方式。第(4)问可结合三则材料归纳科举制的影响,可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归纳。

  答案:(1)熟练掌握经典的能力;文学能力;对时事的分析解决能力。(6分)

  (2)风气:重视读书和教育,重视文化。观念:读书高贵,读书是进身之阶,读书可以改变命运。

  评价:一方面有利于教育文化事业发展;另一方面读书讲究实用、功利主义,产生读死书,死读书现象。(8分)

  (3)宗法制。科举制具有公平、公正,调节社会秩序的特点。(6分)

  (4)科举制有利于选拔有才能的官吏,提高官员素质;科举制促进文化、教育事业发展;科举制具有公平性,有利于调节社会秩序;科举制也有局限性。(5分)

  22.有人说,丞相这一制度的开局是个喜剧,而结尾却是一个悲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汉的丞相陈平有过总结:“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遂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也。”

  材料二 诸葛忆兵教授在《宋代宰辅制度研究》中指出:宰辅在古代政治体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主导作用,中国古代宰辅制度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

  材料三 《汉书》卷七十傅常郑甘陈段传第四十:“于是中朝左将军辛庆忌、右将军廉褒、光禄勋师丹、太中大夫谷永孟康曰:‘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朱元璋统一中国后,为建立中央集权的体制,以胡惟庸案为借口废除了丞相,设殿阁大学士,作为皇帝的咨询机构,这就是内阁的雏形。

  (1)据材料一说明古代宰相的职责。(3分)

  (2)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三个阶段的变化依次是什么?你认为宰相制度从第一阶段到第二阶段演变的内在推动力是什么?为什么?(7分)

  (3)材料三中前后两史实有何主要异同?(5分)

  解析:本题考查丞相制度的发展演变历程。第(1)问“材料一”是答题依据和答案来源;“说明”是答题方式,要求在理解引句的同时扼要指出;“职责”是中心词。第(2)问第一小问“据所学知识”考查知识的再现;第二小问中心词是“演变”“推动力”;第三小问对“原因”的归纳取决于对“推动力”的归纳是否准确。第(3)问解答关键是据材料信息弄清比较的是哪两个史实;“异同”包括“相同”与“不同”;比较时一要结合材料中的具体做法归纳,二要从历史概念和结论的归类上分析。

  答案:(1)宰相本为掌握政权的大官的泛称,后来用以指历代辅助皇帝、统领群僚、总揽政务的最高行政长官。(或者答为: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承君主旨意总理全国政务的人)(3分)

  (2)变化:三公制——三省制——内阁制。(2分)

  推动力: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冲突。(1分)

  原因:相权与皇权是一对既统一又冲突的矛盾。国家政权的正常运作要求在皇帝的****之下宰相有效地行使职权,而宰相权力的扩大又必然削弱皇权。皇帝既依赖宰相治理国家,又对宰相存有疑忌之心,不时地采取各种措施限制相权,把剥夺回来的种种中央行政大权交给自己身边的亲信。于是,相权就逐步转移,“三公制”因此也逐渐演变为“三省制”。(4分)

  (3)相同:都改任亲信或身份低微的人辅佐皇帝;都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冲突;都反映了随着皇权的不断加强,中枢权力机构的组成不断发生变化。(3分)

  不同:汉武帝采取措施将丞相排除出中枢决策的核心;明太祖则废除了丞相。(2分)

高考练习题14

  极易混淆的形近字大致可分为五种情况:一是读音相同相近;二是字形相似;三是意义混淆;四是不明典故,如墨守成规误为默守成规,不知道墨指战国时的墨翟,黄粱美梦误为黄梁美梦,不知道黄粱指的是做饭的小米;五是忽视语文法规,如重叠误为重迭,天翻地覆误为天翻地复。

  高考形近字专项训练题

  【例1】(20xx·天津卷)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文身 诡谲 流金铄石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B. 桥礅 碑贴 原物壁还 家有敝帚,享之千金

  C. 简练 宽宥 犯而不校 万壑争流,千崖竞秀

  D. 更迭 歆享 濯污扬清 明枪易躲,暗剑难防

  解题指导:本题主要考查形近字的辨析。形近字往往由于形旁的改变而造成意义的改变,我们除了在平时应注意归纳整理常见形旁的含义以外,在解答此类题目时可采用同义相比的方法判别错别字,即采用结合词语本身含义进行同类词语联想来判明错别字。对于成语中的错别字,汉语中很多成语都是由古汉语中的神话传说、寓言故事或典故演化而来的,因此,辨析字形时,如果了解一些熟语的来源及相关的传说,那是有很大的帮助的。如班门弄斧,它来源于在鲁班门前摆弄斧子这一传说,所以其中的班不能误写成搬等。

  解析:B碑贴 同字帖,应为帖;原物壁还结合完璧归赵理解,应为玉璧的璧字;C 犯而不较,意思为受到别人的触犯或无礼也不计较。犯:触犯;较:计较;D暗剑难防,结合词语本身含义,联系放冷箭,所以剑错误。

  答案:A

  【例2】(20xx·湖北卷)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鸿鹄之志 如愿以偿 以偏概全 归纳演译

  B. 冥思苦想 自行其事 风姿潇洒 烟波浩荡

  C. 气喘吁吁 相辅相成 匪夷所思 安分守己

  D. 蛊惑人心 一愁莫展 鼎力相助 面容安详

  解题指导:本题考查形近字和同音字中的错别字。我们除了根据以义为纲,据义别形的原则对汉字进行辨析以外,我们还可以根据相关汉字所在词语中的词性,来判断字形的正误。如各行其是,其中的是为意动用法,有认为正确之意,不能写成事。再如纷至沓来,其中的纷与沓都是形容词,分别修饰动词至、来,由此,写成纷至踏来则是错误的。另外,由于汉语中很多成语在结构上是并列关系,也就是说相应位置上的语素意义相同、相应或相反,于是,我们就可以根据这一特点来辨析字形的正误了。如名门望族,名、望意思相同,都指有名望的家族,因而不能写成名门旺族。再如沽名钓誉,写成沽明钓誉便错了,因为明和誉在此没有关系,应该是名、誉。

  解析:A项中归纳演译的译应为绎,意思是抽出或理出事物的头绪;B项中自行其事的事应为是,是的意思是对的,词意应为做自己认为对的事;D项中的一愁莫展的愁应为筹,意思是筹谋。

  答案:C

  1. (20xx·重庆卷)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朝廷 调济 贸然行事 瞑顽不化

  B. 惦量 修炼 生灵涂炭 不假思索

  C. 斑斓 法码 如法炮制 严惩不贷

  D. 松弛 困扰 歪门邪道 砰然心动

  解析:A调剂,冥顽;B掂量;C砝码;D怦然。答案:A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梦魇 春风和煦 不可或缺 有志者事竞成

  B. 置喙 如日中天 轻歌曼舞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C. 忤逆 毛骨耸然 拭目以待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D. 什物 荆棘丛生 天随人愿 工欲善其是,必先利其器

  解析:A项中有志者事竞成的竞有误,应写作竟,属形近致误。竟意为终究,有志者事竟成意为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事情终究会成功。 C项中毛骨耸然的耸有误,应写作悚,属同音致误。悚意为害怕,毛骨悚然形容很害怕的样子。D项中善其是应为善其事。答案;B

  3.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隐秘 黯然失色 独挡一面 化干戈为玉帛

  B. 涵养 合盘托出 惺惺相惜 反其道而行之

  C. 鼓噪 出神入化 难辞其咎 不登大雅之堂

  D. 膨涨 抑扬顿挫 不绝如缕 如坠五里雾中

  解析:A挡当;B合和;D涨胀。答案:C

  4. 下列各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精粹 精络 精疲力竭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B. 赠予 授予 与人口实 同甘共苦,祸福与共

  C. 即将 立即 若即若离 一言即出,驷马难追

  D. 挥毫 毫发 毫无二 致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解析:A精络经络;B与人口实予人口实;C一言即出一言既出。答案;D

  5.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浸渍 高潮叠起 肤浅 人才倍出

  B. 弘扬 相应成趣 拓宽 辽阔无垠

  C. 庇护 立椎之地 格局 跋山涉水

  D. 忧郁 仓皇失措 蕴含 满腔热忱

  解析:A叠迭,倍辈;B应映;C椎锥。答案; D

  6. 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存亡绝续 韬光养晦 鬼域伎俩 直截了当

  B. 兰心慧质 怵目惊心 若即若离 山青水秀

  C. 不肖子孙 貌和神离 面授机宜 优哉游哉

  D. 言听计从 精兵减政 老羞成怒 委曲求全

  解析:B慧蕙,青清;A域蜮;C和合;D减简。答案: B

  7. 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立意 标新立异 分外 应得份额

  B. 生色 声色俱厉 安详 规模宏大

  C. 坚韧 坚忍不拔 按照 安装设备

  D. 清净 耳根清静 钢笔 刚愎自用

  解析:D耳根清静耳根清净。答案: D

  8.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渎职 苦心孤意 矫揉造作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B. 文采 偃旗息鼓 各行其是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C. 缉私 钟灵毓秀 虎视眈眈 天网灰灰,疏而不漏

  D. 闲遐 察言观色 绵里藏针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解析:A意诣;C灰灰恢恢;D遐暇。答案: B

  9.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提纲 融洽 拭目以待 通货膨涨

  B. 赋予 迁就 宏伟报负 弥天大谎

  C. 振幅 贡献 墨守成规 英雄辈出

  D. 予备 通牒 寻物启事 演绎归纳

  解析: A涨胀;B报抱;D予预。答案: C

  10.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戳穿 力挽狂澜 暖昧 食不果腹

  B. 震撼 按步就班 喧嚣 响彻云霄

  C. 深奥 死不瞑目 气慨雍容 华贵

  D. 凋蔽 哗众取宠 辍学 愤世嫉俗

  解析:B步部;C慨概;D蔽敝。答案: A

高考练习题15

  [美]爱布怀特

  ①大概在一九〇四年的夏天,父亲在缅因州的某湖上租了一间露营小屋,带了我们去消磨整个八月。假期过得很愉快。自此之后,我们中无人不认为世上再没有比缅因州这个湖更好的去处了。一年年夏季我们都回到这里来总是从八月一日起,逗留一个月时光。就在几星期前,强烈的想望驱使我去买了一对钓鲈鱼的钩子,一只能旋转的盛鱼饵器,启程回到我们经常去的那个湖上,预备在那儿垂钓一个星期,再去看看那些梦魂萦绕的老地方。我决定把我的孩子带了去,因为他从来没有让水没过鼻梁。

  ②在去湖边的路上。我缅想时光的流逝会如何毁损这个独特的神圣的地方险阻的海角和潺潺的小溪,落日掩映中的群山,露营小屋和小屋后面的小路。我缅想那条容易辨认的沥青路,以及那些已显荒凉的其它景色。我对于那些清晨的记忆是最清楚的,彼时湖上清凉,水波不兴,木屋的卧室里可以嗅到圆木的香味,这些味道和从纱门透进来的树林的潮味混为一气。木屋里的间隔板很薄。由于我总是第一个起身,轻轻穿戴以免惊醒了别人。偷偷溜出小屋去到清爽的气氛中,驾起一只小划子,沿着湖岸上一长列松林的荫影航行。我记得自己十分小心不让划桨在船舷上碰撞,惟恐打搅了湖上大教堂的宁静。湖岸上处处点缀着零星小屋,这里是一片耕地,湖岸四周树林密布。有些小屋为邻近的农人所有,你可以住在湖边而到农家去就餐,湖面很宽广,湖水平静,没有什么风涛,有些去处看来是无穷遥远和原始的。 沥青路就离湖岸不到半英里。

  ③我和我的孩子回到这里,住进一间离农舍不远的小屋,就进入我所稔熟的夏季了,我感觉它与旧日了无差异 。次晨一早躺在床上,听到孩子悄悄地溜出小屋,沿着湖岸去找一条小船。我开始产生他就是小时我的幻觉,由于换了位置,我也就成了我的父亲。这一感觉久久不散,在我们留居湖边的时候,不断显现出来。这并不是全新的感情,但是在这种场景里越来越强烈。我好似生活在两个并存的世界里。在一些简单的行动中,在我拿起鱼饵盒子或是放下一只餐叉,或者我在谈到另外的事情时,突然发现这不是我自己在说话.而是我的父亲在说话或是摆弄他的手势。

  ④次晨我们去钓鱼。我感到鱼饵盒子里的蚯蚓同样披着一层苔藓,看到蜻蜓落在我钓竿上,在水面几英寸处飞翔,蜻蜓的到来使我毫无疑问地相信一切事物都如昨日一般。水上的涟漪如旧,在我们停船垂钓时,水波拍击着我们的船舷有如窃窃私语,而这只船也就像是昔日的划子,一如过去那样漆着绿色,折断的船骨还在旧处,舱底更有陈年的水迹和碎屑。我看看我的孩子,他正默默地注视着蜻蜓,而这就如我的手替他拿着钓竿,我的眼睛在注视一样。我们钓到了两尾鲈鱼,把鱼从船边提出水面时不用什么抄网,只须在鱼头后部打上一拳。

  ⑤ 午餐前当我们再回到这里来游泳时,不过这时却已刮起一阵微风。这地方看来完全是使人入迷的海湖。这个湖你可以离开几个钟点,听凭湖里风云多变,而再次回来时,仍能见到它平静如故,这正是湖水的经常可靠之处。在水浅的地方,如水浸透的黑色枝枝杈杈,陈旧又光滑,在清晰起伏的沙底上成丛摇晃,而蛤贝的爬行踪迹也历历可见。一群小鱼游了过去,游鱼的影子分外触目清晰。沿着湖岸宿营的人在游泳,其中一个有洁癖,手里拿着一块肥皂。多少年来总有这样的人拿着一块肥皂,年份的界限也跟着模糊了。

  ⑥上岸后到农家去吃饭,穿过丰饶的满是尘土的田野,橡胶鞋脚下踩着的只是条两股车辙的道路,而中间那股过去布满牛马蹄印和薄薄粪土的路不见了。小路上长满了各种绿色植物和野草,有一刹那 我深深怀念那要可供选择的中间道。小路蜿蜒在阳光下,引我们走过网球场。球网的长绳放松着,球网在干燥的午间松驰下垂。日中的大地热气蒸腾,既饥渴又空荡。农家进餐时有两道点心,一日紫黑浆果做的馅饼,另一种是苹果馅饼。女侍还是过去的普通农家女,仿佛没有时间间隔,给人一种幕布落下的幻象:女侍依旧是十五岁,只是秀发刚洗过。

  ⑦夏天啊夏天,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生命的印痕难以磨灭。那永远不会失去光泽的湖,那树林永远不能摧毁,那牧场上香蕨木和红松永远散发着芬芳。对我说来,往昔的那些夏日是无穷宝贵而永远值得怀念的,那里有欢乐、恬静和美满。

  ⑧我们一如我儿时地过了整整一星期的露营生活。白天鲈鱼上钩,阳光照耀大地;晚上我们躺在闷热的卧室里,小屋外微风吹拂。湖上的汽船像非洲乌班基人嘴唇那样有着圆圆的船尾,她在月夜里又是怎样平静航行;当青年们弹着曼陀铃姑娘们跟着唱歌时,我们则吃着撒着糖未的多福饼;而在这到处发亮的水上夜晚,乐声传来又多么甜蜜!每天早上红松鼠一定在小屋顶上嬉戏。早饭过后,我们到商店去,切陈设如旧瓶里装着鲦鱼,塞子和钓鱼的旋转器混在牛顿牌无花果和皮姆牌口香糖中间,它们被宿营的孩子们移动得杂乱无章。我们在山间小溪探索,悄悄地,乌龟在太阳曝晒的圆木间爬行,一直钻到松散的土地下,我们则躺在小镇的码头上,用虫子喂食游乐自如的鲈鱼。

  ⑨有天下午雷雨来临,又重演了出我儿时所畏惧的闹剧。一切都显得那么熟稔,首先感到透不过气来,接着是闷热,小屋四周的大气好像凝滞了。天际垂下古怪的黑色,生命好像夹在一卷布里。接着来了一阵风,那些停泊的船突然向湖外漂去,还有那作为警告的隆隆声。以后铜鼓响了,接着是小鼓,然后是低音鼓和铙钹,再以后乌云里露出一道闪光、霹雳跟着响了。诸神在山间咧嘴而笑,舔着他们的腮帮子。之后是一片安静,雨丝打在平静的湖面上沙沙做声。宿营人带着欢笑跑出小屋,平静地在雨中游泳;孩子们愉快地尖叫着在雨里嬉戏。新鲜的感觉用强大的不可摧毁的力量,把几代人连接在一起。

  ⑩我的孩子又穿上那条冰凉的游泳裤,扣上泡涨了的腰带

  (选自《外国散文经典100篇》,冯亦代译,有删改)

  11.请简析第②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

  12.作者为什么感觉这个夏季与旧日了无差异?请结合③至⑥段内容概括原因。(6分)

  13.请解释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6分)

  (1)夏天啊夏天.无论是过去的还是现在的,生命的印痕都难以磨灭!

  (2)新鲜的感觉用强大的不可摧毁的力量,把几代人连接在一起.

  14.本文在描写整整一星期湖边露营生活过程中,时时闪现着对往昔生活的迫忆。这种今昔交织一体的构思方式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结合文本内容加以探究。(8分)

  参考答案

  11.(4分)①承接上文我决定带着孩子重回缅因州湖的内容;②呼应并具体描写1904年夏的湖上美景和露营生活;③为下文描写我和孩子过快乐的露营生活作铺垫(或:引起下文);④表达我对缅因州湖美丽景色和童年生活的怀念。(4分,答对一点得1分)

  12.(6分)①孩子像童年时的我,而我像自己的父亲;②蜻蜓像过去一样落在钓竿上;③垂钓的划子和过去无异;④洁癖者手拿肥皂游泳与过去无异;⑤女侍像过去十五岁的普通农家女。(6分,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二点得3分,答对三点得4分,答对四点给满分)

  13.(6分)

  (1)①湖边和湖上的生命在美好的夏天里永远生机勃发;②美好的夏日生活无比宝贵且永远值得怀念。(3分,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两点得3分)

  (2)①湖上雷雨以其罕见骇人的气势震慑并吸引着大人和小孩;②湖上雷雨让大人和小孩尽情欢乐从而使代沟暂时消失。(3分,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两点得3分)

  14.(8分)

  ①彰显生生不息的主题。缅因州湖风光依旧,孩子如同当年的我,我变成了当年的父亲。一如当年的父亲,我今日也带着孩子划船、垂钓、游泳、品尝农家美食、逛商店、游山林、听夜乐、经雷雨。这些无不传达出生生不息、循环往复的哲理意识。

  ②情感表达更加丰富。今昔湖边的露营生活穿越时空而互补再现,这既便于表达对童年生活和亲情父爱的追思怀念,又便于抒发故地重游和亲近自然的喜悦之情,真可谓一举两得,从而使文章情感意蕴更加丰富,收到耐人寻味效果。

  ③结构更加集中紧凑。今昔湖边露营生活双线交织,描写今日就等于追忆了往昔,追忆往昔就等于描写了今日,这样既可节省笔墨,又可让读者对今昔露营生活获得具体感知,从而避免了内容的无谓重复,收到结构集中紧凑功效。

  ④达到互相衬托的效果。往昔父亲带我来到湖边过露营生活,今天我带孩子来到湖边过露营生活;往昔我喜欢在早晨独自到湖上划船,今天孩子也喜欢在早晨独自到湖上划船;往昔我和父亲来到湖上垂钓看蜻蜓,今天我和孩子来到湖上垂钓看蜻蜓。诸如此类的描写皆达到今昔互衬的艺术效果。

  (8分,答对一点得4分,效果说明2分,具体阐释2分,答对两点即可得全分)

【高考练习题】相关文章:

小升初练习题05-31

《太阳》练习题09-07

《所见》练习题04-30

《老王》练习题04-30

汉字拼音练习题04-30

语文练习题试题08-11

小升初天天练习题05-31

华清宫练习题05-31

融资租赁练习题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