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开物》读后感

时间:2023-11-09 13:15:18 心得感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天工开物》读后感

  读完一本书以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天工开物》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天工开物》读后感

《天工开物》读后感1

  第一次了解到《天工开物》这一本书是在电视上,看了一个公益片《典籍的中国》里面就讲的这本书,她被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正是这几个字吸引了我的眼球,所以我在年前买了这本书,准备一睹工艺百科全书的真容。

  作者是宋应星,本书主要写了五大部分食、衣、住、行、用,这本书写了当时明代中华经典的科技。

  作品在第一张写了《乃粒》通过人们对水稻,麦子等新品种开发适宜的研究,分析了土壤,气候和培育方式,对于农作物品种生长变化的影响。同时,又根据蚕蛾杂交所出现的变异情形指出了人为的方式可以改变物种的特性。这也为农业新总的培育奠定了理论基础。

  International Women's Day

  我们要学习第一,重视见闻测验,不臆度侈谈。世间有的人聪明博学,受到大家的堆崇,但他们连枣花和梨花都分不清楚却猜测什么楚萍,连铸的模子都很少接触,却去侈谈什么是营鼎。第二、主张遵循规律做事,不盲干不投机取巧。比如说《乃粒.稻灾》塞古总和收藏古总要勤快,但不要盲干,否则会引起霉变而影响出芽率和抗病力。这都是作者在不断的观察和不断的学习。才得到的知识。第三、纵使创新发展,不因盾守旧。第四尊重广大劳动者赞美其酱心精神,重视观察不辞辛苦的'运用,科学的方法观察,记录,思考并查阅文献资料,加以考证,最终,在他的不断努力下,写成了《天工开物》。

  《天工开物》对于农业和工业的叙述我很敬佩,更让我惊讶是古人的智慧。古人在明代的时候已经认识到了发展规律,让我震惊,谁说古人的智慧比不上现代人?这不是更好的见证吗?

《天工开物》读后感2

  《天工开物》是一本充满智慧和灵感的书。书中,作者讲述了一系列具体的生活场景和人物,生动地展示了人应该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以及如何从自然中获得启发和启发。

  这就整体感受而言,我对作者的评价是非常高的。他的文笔简洁、清晰、富有想象力,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收获颇多。同时,他还表达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那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他认为人类应该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利用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个主题在当今社会也非常重要。

  这书中要点很多,内容引人入胜。例如,书中提到一种神奇的植物,可以用来治疗多种疾病。作者还描述了一种非常高效的农业耕作方法,可以减少水土流失和水土流失,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这些内容不仅在整个故事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对读者也有着深刻的启示。

  这通过读这本书,我意识到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我们不应该盲目破坏和利用自然,而应该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利用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同时,我们也应该从大自然中获取启发和灵感,探索新技术、新方法,提高我们的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

  这作为一名读者,我非常喜欢书中的`一些人物和情节。例如,勇敢而富有创造力的农民,通过不断尝试和实践,终于发现了新的耕作方法,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还有那位善良睿智的老太太,通过自己的经验和智慧,给书中的人物提供了很多指导和帮助。这些人物和情节让我感到非常温暖和感动。

  这总而言之,《天工造物》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不仅充满智慧和启迪,更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收获颇丰。我相信这本书将对我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

《天工开物》读后感3

  人类的生存依赖五谷,但是五谷的生长需要人类的种植,人类的发展需要科学技术。《天工开物》是我们祖先对于农业和工业技术等的总结,是存世最早的一部著作,也遥遥领先于同时代的世界它详细记述了有关农业物种培育和冶金工艺工艺等内容,同时还记述了有关工艺设备和组织生产等方面的研究经验。

  在农作物品种的培育方面,本书通过人们对水稻、麦子等新品种开发事例的研究,分析了土壤、气候和培育方法对于农作物品种生长变化的.影响,同时又根据蚕蛾杂交所出现的变异情形,指出了人为的方式可以改变物种的特性。这为农作物新种的培育奠定了理论基础。

  在冶金工艺方面,记述了锌的冶炼和锌铜合金的内容,这不仅在中国史上是首创,在世界科技发展史上也是率先提出的。而书中关于用锌金属代替炉甘石冶炼金属铜的方法,也是世界历史上采用该技术的首次记录,非常珍贵。

  书中关于各种工艺技术的记述比如水车的应用、灌钢技术、失蜡铸造、排除煤矿瓦斯技术和熔融技术等内容,都涉及许多物理学的力学和热力学等方面的知识。《天工开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

  《天工开物》对农业和工业的叙述让人敬佩,更让我惊讶的是古人的智慧。“土脉历时代而异,种性随水土而分”,这是蕴含哲学含义的,讲述了事物的变化,从土壤到农作物的品种和特性,将随水土的变迁而改变。古人能认识到这种发展规律,让我震惊,谁说古人的智慧比不过现代人?这不是很好的佐证吗?

【《天工开物》读后感】相关文章:

《天工开物·佳兵》08-24

天工开物上篇原文09-24

天工开物的作者是谁01-31

《天工开物·舟车》原文阅读08-24

天工开物·冶铸原文阅读08-24

《天工开物》二则译文的内容09-24

天工开物上篇·彰施原文及翻译09-24

《天工开物》读后感500字03-08

宋应星《天工开物》的序原文及翻译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