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瑞文网!

老师采风心得体会

时间:2023-10-30 16:48:55 老师采风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老师采风心得体会

  采风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集中实践教学重要内容。其目的是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能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从静止的课堂走向自然空间,为后续课程积累丰富素材,促使学生专业能力不断提高。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老师采风心得体会(精选12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老师采风心得体会1

  为期九天的云南采风之旅终于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我们共同走过的每一条路,跳过的每一段舞,见过的每一个人,去过的每一个地方,感受到的每一次内心深处的自由与远方…一切的一切使我学会了太多也感触了太多。在山头,在街道,在学校,在艺人身旁。每一次通透极致的体验感无时无刻不让我常常回望,这一路,我们究竟看过了多少的山海,听过了多少的风声,拥抱了多少大千世界中我曾无法触及到的大美不言。

  永远记得在垤施村,那一晚,我同“阿奶”坐在那里,她拉起我的手真切地对我讲“你们呐要好好学,慢慢学,去用心去努力,不要辜负我们已然所拥有的身边美好的一切”。对老艺人们来讲,扎根于她们本体的本民族文化是一种信仰,也是真正可以被称之为的艺术。是与之生命相生相息,融汇在血液里流淌,鲜活而恒久。而我们要如何真正“慢”下来去学好传统文化艺术,如何去帮助这些文化真正得以发扬走向世界,我想,这便是成为未来的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艺术工作者路上的必修课,也决定时态演变下,我们自身对传统对于真实且有力量的艺术价值的创造趋向。有些星星或许很难被所有人看见,但它们永远会在属于自己的那片天空熠熠生辉,因为它们本就是璀璨而明亮的存在。就像人虽生来平凡,但我们平凡地一定不那么简单。老艺人们也好,艺术本身也好,其实我们每个人皆是如此。

  无论过往或是将来,这一段旅程都会是我人生旅途中为之怦然心动,永远热泪盈眶的一幕。

  老师采风心得体会2

  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民族精神和力量。这份责任越来越厚重,坚定心中的信念。使中华民族文化之精神与当代社会相协调,和生活相接轨。超越时空,跨越国界,激活人们的内在世界,感知生命的力量,指引“真”“善”“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其内涵丰富。

  本次调研采风振奋人心,久久不能平复,洗涤心灵,从灵魂深处唤醒感知生命的能力,情感共鸣,爱的表达,达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理念都在民族文化中散发魅力,更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不竭动力。

  老师采风心得体会3

  过去先人们精神、智慧、文化的积累与沉淀,在代际繁衍之间被有意识或无意识地继承、传扬、增拓、消匿,于是有了我们今天称之为“遗产”的财富。

  在此次采风之行中,身体性与在场性作为非遗文化的活态物质载体,当地传承人们通过身体在场的具身展演、人与人之间的切身互动、生活经验与环境的相互建构,在我们彼此之间进行着文化传承。与此同时,当我们深入当地中小学考察时,发现他们正以自身地域优势和舞蹈资源,通过传承人进校园、课间操文化、舞台创作等践行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时,反观自我,作为未来教育工作者,面对新时代要求,如何在一个完全不同于民俗空间的文化场域践行传统舞蹈的文化整体认知和深度表达,提出了更多要求与思考。此行短暂而充实,我相信,深耕田野的目的不仅是采风与学习,更多的是承担起传承民族舞蹈文化的担当与责任,将过去送给未来!

  老师采风心得体会4

  本次采风之旅,补充了我全面的文化知识体系,特别是学习、调查、实践能力与方法的建构,受益匪浅。

  第一,以“人人皆舞”精神厚植文化传播过程。在采风过程中,我观察到,从小孩童到年过花甲的老人亦或是学校的文化课老师,人人都会跳舞,这使我联想到“戴爱莲”先生的理念,从他们身上,我真正感受到了人人可舞、人人能舞、人人皆舞”的精神,这也是我们每一个民间舞人都应当学习和拥有的信念。不论中国民族民间舞存在并发展于哪个维度的时空之中都离不开这种“情”。第二,以“身体教育”形式承载“文化教育”内涵。弥勒市的西三镇小学将彝族阿细跳月改编成课间操,用非遗舞蹈进校园的形式贯彻美育教育。可邑小镇讲村落进行旅游区开发,也在潜移默化中增加普及度与受众群体。使我认识到,面对当前经济现代化发展的传承困境,首先要持有文化整体观,将民俗的艺术性与艺术的民俗性合而为一;其次要将民俗艺术还原到原生民间生活之中,回到民俗传承的社会群体,尤其是传承人群及其背后的普通受众,以及二者之间的艺术联动;最后,不能忽视现代语境下民俗艺术的新型传承与传播。

  在全球化、现代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文化生态正发生着巨大变化,如何挖掘保护地方文化瑰宝,值得我们深思。作为一名民间舞系的研究生,我们更应当沉下心来做学问和吸收,对优秀传统文化深怀敬畏之心,并尝试付出努力和实践,让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民间舞蹈文化。

  老师采风心得体会5

  通过这次采风使产生一些反思,我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我们用许多物质的方式去保护它。此次在阿哲彝族采风时,我们参观了当地的省级文化馆,里面含有大量的图画、碑文,记载阿哲彝族的历史、人文,甚至还有成套的书籍出版,这就为后世研究人员提供了现实依据,奠定了许多的研究基础。究其原因是由于当地的“毕摩”能够习得彝文,能够记录历史。反观垤施村,正是由于对于文字认知的缺失,口口相传的形式在传播中难免会有许多遗漏,每当我们提及到乐作舞的历史相关问题,当地人只能给予比较模糊概念性的回答,这就使得再往后的研究难以回溯,若不加以其它方式的保护,或许这些文化在某个时刻就会真正的在历史的长河里销声匿迹。所以我们当下在进行非遗保护时,要注重非遗的整体性保护,梳理出一系列可观可感的物质材料,而不只是简单的学习民族的舞蹈套路。

  作为一名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我也时刻要警惕实践与理论的同步,在实践的同时一定不能忽视对理论的总结,如此才能够在研究的道路上有迹可循,时刻反思。

  老师采风心得体会6

  本次采风,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就是“原生”,这些源自生活的舞蹈带着最淳朴真挚的情感,映射着一个地区悠久的历史文化。不甚听懂地方语言的我们与可爱可敬的艺人们手拉着手,以“非语言性”的舞蹈沟通对话着,彼时的感动实在不能用文字表达。在此简言我的两点认识:

  首先,作为一个族群文化的身体映纳,传统舞蹈在当代也有其独特的社会功能。这样的社会功能可能是对古老历史的延续,也可能是当代的新生。前者例如哈尼族乐作舞,艺人采访时表示乐作舞在古时丧葬时会跳,现如今也一直保留着这个古老的实用功能。后者例如在阿细祭火时,古老的传统仪式中,游客络绎不绝,仪式已经赋予了当代的旅游与商业色彩。传统是流动的,这样从生活性、实用性向文化性、精神性的转变,亦是传统之“变”的体现。其次,对于非遗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在此次采风中我也看到了多方的蓄力。有积极适应时代的传播举措,例如采访红河县文旅局局长时,他向我们介绍了以漫画的形式向小学生普及乐作舞的相关书籍;有通过构筑空间实现非遗传播传承的。例如阿哲文化的生态村、可邑小镇的旅游村等,通过构筑空间为传统文化提供储存条件。

  九天的采风,我们驶过颠簸的路,攀过深竣的山,见识到民间的力量,领略到云南的热烈。张张笑颜犹在眼前,深深感动萦绕心间。在此对一路帮助的老师、同学们深表感谢,也希望有机会能再来红河、弥勒,畅快饮酒,一同起舞!

  老师采风心得体会7

  云南采风之旅,我们历时九天,途经八个市、县、村寨,从文化的观察者到参与者再到传承者,每一次的深入学习、每一晚的把酒言欢,震撼我的不再是简简单单的乐作舞、阿细跳月,更多的是这里纯粹的民风、真诚的人以及他们那颗炙热的想要传承文化的心。九天旅程,我从这里的音乐舞蹈文化中感受到了彝族、哈尼族人民对于天地与生命的敬畏之心,也从他们尚圆、尚火的仪式中见证了其生命循环的历程。

  在这种大文化观下,我看到了人们迫切保护文化的心,亦在历史前进的车轮中感受到他们对于文化变迁的无力之感。在垤施村的三天两晚,阿爷不止一次对我说:“我已经把文化带到你们身边,我希望你们一定要努力发扬、传承下去!”或许是在我们身上看到了保护与传承的希望,每一次的身体学习、访谈记录,阿爷阿奶们总是倾囊相授,不厌其烦地讲述着乐作舞的每一个细节。他们给予的情感是热烈的,寄予的希望亦是厚重的……第一次亲历采风,我发现用眼睛观察、用心来感受,远比文字资料上获取的`知识更真实生动。我会永远记得老艺人们与孩子们灿烂质朴的笑容,会记得那一首首嘹亮热情的祝酒歌,会记得临行前阿奶的拥抱、叮嘱与泪花。采风之旅或许转瞬即逝,但其带给我的震撼、力量与责任却延绵不绝、难以忘怀……

  老师采风心得体会8

  通过了这次的采风学习让我看到了老艺人们对中华民族传统舞蹈的热爱,也体会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宝贵。九天的时间里,是完全浸透在中华民族的宝库中,我感到无比的充实,同时也是一个洗涤心灵和拓宽视角的过程,使我不断的探索和学习。

  从中发现只有真正理解了所跳民族,才能真正呈现好它的风采。舞蹈是以情打动人,发自内心真诚的跳舞是可以共情、共感的,而不是所谓的技术技巧。通过这些天的“真看真听真感受”,觉得这么贴近他们的生活也是为了让我们更好的去融入,更好的让我们从内心深处真的理解。

  艺术来源于生活,舞蹈也是一样。在学习乐作舞的时候,会发现民间的东西并没有那么简单,是自由中又有一定的套路在里面,且万变不离其宗。所以民族的智慧不能消失,希望活态传承一直存在。但由于民间舞自娱性和自发性的特点,还有生存的压力和社会的进步,导致了越来越没有人愿意去传承和发展宝贵的民族文化。我们现在在舞蹈专业的最高学府接受着最好的教育,老师们不断探索新的领域,我们则是跟着老师的步伐走,通过对民间舞的活态传承来使民间舞生生不息。希望以后的舞蹈生涯中我们也能保持对传统民族的不断探索,永葆对中国民族民间舞的热爱!

  老师采风心得体会9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为期九天的云南采风在收获、思考与反思中拉下帷幕,可以说是受益匪浅,感触良多。

  其一,中国人民共同的优秀品质“温良”。这一路所遇见的人与事都让我感受到了无尽的善意与温暖。在阿哲与阿细支系的学习中普老师与石老师倾囊相授,热情解惑,让我们看到了地方文化传播者的热爱与担当。正是有他们的存在我们才能有机会去学习与体验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其二,蓝天白云下劳作人民的“智慧”。从“乐作舞”到“阿细跳月”,舞动的背后更是凝练着千百年劳作人民的智慧精髓;艺术门类亦是多元融合,舞蹈与音乐、歌唱绵密交织,相辅相成,共谱属于本民族的华章。

  其三,质朴和谐的天然之“美”。在现代化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中我们被无形的裹挟着,本此采风使我对“美”有了不同的认知与体验。那种民族之美、淳朴之美、天然之美使我更加认识到传承的意义,体悟到民间舞蹈的魅力。

  用双脚丈量每一片土地,用心去寻找我们的舞蹈文化之根是作为民间舞人永恒的使命与责任。本次采风使我对我们的舞蹈文化不再仅是“纸上谈兵”的认识,为我日后的学习与研究都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在此衷心感谢北京舞蹈学院民族民间舞蹈传承基地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感谢所有老师的带领、指导与照顾,心怀感恩。

  老师采风心得体会10

  九天的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采风,摆脱了城市的喧嚣,真真切切的感受了最淳朴的民族风情,看到老一辈艺术家眼里对艺术的渴望,对传承的期待,让我感受到身上背负着如磐石般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让我更加迫切的想将非遗舞蹈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真正做到“走进来,带出去”冲动不能是一时兴起,情怀与热爱是要用一辈子来延续的。

  我们到红河,来学习知识时,看到那里的彝族阿公阿婆,背着沉重的篓筐爬上万里高山,他们吹着笛子拉着三弦,为我们加油,李阿胖老师不厌其烦地将他们的舞蹈将他们的文化传授,一遍一遍的舞动,孜孜不倦地讲解,语言,我们可能不想通,但是他会通过舞蹈动作,让我们清晰明了,内心不禁泛起层层波澜。

  我们学习彝族阿哲舞蹈时,普老师孜孜不倦地为我们讲解他们的文化,绘声绘色,他对本民族文化的重视程度远远超出我们想象。他想把那儿最好的东西都留给我们,让我们把他们的文化带到世界带到各地,去发扬传承.

  此次采风中,我学习到了很多知识,也学习到了如何与人交流,但自身还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在采风过程中中我发现,细节决定成败,老师们抓住的舞蹈细微极致的点致的点,往往至关重要。在为人处事与人沟通方面,老师总能很好地与艺人进行接地气的聊天,再通过聊天中的内容去挖掘文化。我会进一步的完善自己,改正自己的不足,在学习中进步,在进步中变化,努力将我们的文化发扬!

  老师采风心得体会11

  在我多次的采风经历中,这次云南的采风是最接地气的一次,在垤施“乐作舞”传承人家中吃、住、学,耳濡目染的融入到他们的生活中。

  近距离的与艺人交谈、学习,感受到他们的淳朴、真诚、热情,愿意把自己所知所会毫无保留的告诉我们。垤施乐作舞的音乐是独具特色的,七种不同的乐器演奏出多声部的音乐,配合演唱和舞蹈,把歌舞乐完美的融合为一体。七种乐器是:竹笛、巴乌、二胡、三弦、四弦、草杆、树叶。基本上每个艺人都会其中的几种乐器,有些七种乐器都会,并且还有一些自己会制作并演奏,吹奏、弹拨、拉弦,不同种类的乐器都能掌握的如此流畅自如,韵味十足,感叹这些艺人的伟大,对他们感到非常敬佩。从出发前的资料文献阅读,到采风中的实地观看访谈记录,结束行程后的总结整理,使我对“乐作舞”产生了浓厚的感情,被它优美的音乐所陶醉。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把如此好的音乐更好的进行传播和留存。

  老师采风心得体会12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作为教育学院的民间舞教师,非常感谢北京舞蹈学院民族民间舞蹈传承基地提供的此次采风学习机会,带领我们深扎到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红河县、弥勒市的7个村县,进行为期9天的采风学习。既开阔了自身的学术视野,提升了专业素养,更丰富了我的生活阅历。

  在此次采风学舞的过程中,我看见了云南红土高原上真实鲜活的老百姓;感受到了中国民族民间舞“脚踩大地,头顶蓝天”的那份真挚情感;体悟到了中国民族民间舞表演与教学“以情带动”的真谛。与此同时,更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中国民间舞蹈文化的丰厚与多元。

  在未来的教学与研究中,我将带着这份对中国民族舞蹈文化的热忱,扎根于民族舞蹈文化沃土,探索“文化浸润、情感培育、身体训练”三位一体的舞蹈教学内容与方法。

【老师采风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采风心得体会范例11-29

采风的作文09-14

外出采风报告01-11

校园采风散文08-22

采风总结范文06-22

采风记作文07-25

难忘的采风作文07-26

河南采风-寻根01-28

快乐的采风作文05-21

采风英语作文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