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瑞文网!

古文观止读后感

时间:2023-03-14 09:30:06 古文观止读后感 我要投稿

古文观止读后感

  《古文观止》收自东周至明代的文章222篇,全书12卷,以收散文为主,兼取骈文。题名“观止”是指该书所选的都是名篇佳作。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古文观止读后感(精选2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古文观止读后感1

  偶尔听见老师说《古文观止》是本不错的书,我便缠着妈妈买了,但买回之后却大失所望,那一个个认不得的字,那一句句看不懂的文言古句,让我不知从何读起,更是让这本书一度被我所遗忘,直到某日,无意翻开这本蒙尘已久的书,细细品味一番,虽说依旧看不懂那深奥的文言文字,但那译文所讲述的一个个故事却是让我大感兴趣,特别是“曹刿论战”一文。

  在“曹刿论战”中,最吸引我的除了曹刿不费吹灰之力以少胜多战败齐国以外,便是他与鲁庄公的那番交谈,特别是在鲁庄公质问他:敌强我弱,兵力悬殊,我们可能胜利吗?的时候,曹刿并未直接回答,而是问鲁庄公,他所做之事是否会让百姓愿意为他打仗。他这一问,抓住了任何一个帝王都爱面子的特点,让鲁庄王不得不用各种事件来证明自己爱百姓,以至于百姓会真心诚意随其作战,而曹刿就是在这时取信于鲁庄公,让其相信自己是为国存亡而来觐见,从而获得出战的机会,在战时大放异彩。“曹刿论战”让我看到了一个机智而心思缜密的人,让我在敬佩他的同时也学会了很多。而除了曹刿论战,《古文观止》上一些我听闻已久的名篇也吸引着我。

  《陋室铭》是唐代名家刘禹锡的传世大作,也被收录进了《古文观止》中。这篇文章仅仅八十一个字,却写出了刘禹锡那洁身自好的高尚品质,就如周敦颐的《爱莲说》中的那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一样,那《陋室铭》中字句句间都流露着刘禹锡的不慕名利的高尚情怀,特是那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好像就是再向那些在他落魄时落井下石的人说着“我刘禹锡就算住在这里破旧的小茅屋之中,也不会放下尊严与你们这群人同流合污!”而这也让我在对刘禹锡的《陋室铭》大加赞扬时,也对面前抱着的这本我原本不太放在眼里的古文言文,书产生了极大地兴趣与好感,对于它的“身世”我也有了了解,他是从一对以教书为职的叔侄吴楚材与吴调侯编著的,虽然只是编著,但正因为有了这样一本书,才让我对古文产生了兴趣。

  《古文观止》中名篇众多,名句也众多,但我最爱的还是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中的“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这话语中透露着王羲之对世态炎凉,时间飞逝的感慨,让我也受益匪浅。

  《古文观止》,文有十二卷,卷卷引人入胜,拿起而不想放,读之而不想停,篇篇都是古人智慧之精华,句句都是做人的道理,每读其文,品其语之后,都会懂得很多,更让我明白了通往人生目标的路上只有坎坷,而越过坎坷的方法,除了多经历,还要多读书以明志,我看中了《古文观止》,不知您意下如何让?

  古文观止读后感2

  近日,将《古文观止》一书读了一遍,虽然有许多语句还不能了解其中的意思,特别是有不少的生僻字,要查字典,很麻烦,但仍然感到这本书读迟了。千真万确,读书不一定要看读了多少本,关键要看读的什么书,对这本书理解的程度如何,自己在读后有什么收获与借鉴

  说《古文观止》是一本好书,是因为它经过了数百年的历史的检验。《古文观止》编纂于康熙年间,至今数百年,文人墨客都以此书为圭臬,学习做人做事,学习文章写作,都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我读此书有三点好处:一是了解历史,特别是《国语》、《左传》、《史记》等篇目中的文章,是春秋战国、汉唐到元、明、清历史的很好记录。二是学习了对时、对事、对人的看法、做法,受益匪浅。宗臣的致刘一丈书使我知道了人要乐于安命,不作非份之求。君子要有自己的人格,因时而动,顺应潮流。三是如何写作文章,特别是宋以后的文章,更多地偏向于记事、记景,借以抒发情怀。是中国几千年的巅峰之作,宜再细加揣摩,必大有收获。

  将它放在床头,时常读之。

  古文观止读后感3

  我喜欢读书,尤其喜欢读有营养、有味道的书。那么,什么书有营养,什么书有味道呢?在我看来,书中的营养是指书中所包含的哲理,让读者在阅读后能够在思想上迈出一大步。书中的味道意味着作者的写作风格应该是独特的,而不是大众化的,可以带给读者独特的感觉。这样,所谓的“阅读”就是读者与作者之间的互动。

  即使浩瀚如烟海的书,这样的书也少之又少。但至少在我看来,《古文观止》是这样一本好书。

  我们可以分析一下。从纵向来看,它记录了从战国时期到清朝每一代文学大师的经典作品,如王勃的《滕王阁序》,刘禹锡的《陋室铭》,当阅读时,让我感觉我正驾驶着一艘小船,在历史长河荡漾。

  从横向上看,《古文观止》文章大都是散文,因为有很多散文,所以兼取了骈文。由此可见,本书的体裁风格是多样而独特的,如书、论、碑、记等。这确实是一本很好的纵横交合的选集。

  在阅读《古文观止》之前,我和几个读过它的朋友讨论过。一个朋友告诉我,现在的文坛主要是现代的,而发展了几千年的文言文越来越少,所以读《古文观止》并不有趣,既不懂也不有趣,只是浏览一番。后来,当我看书的时候,我也起了“同理心”,但随着逐渐深入阅读,我的心就像一条干涸的河流,涌出了一个小小的甘泉。当泉水逐渐注满滋养我的灵魂时,我恍然大悟:现代文和中古文都是文章,两者之间有什么不同?在中华民族的鼎盛时期,有许多原因交错其中,我们应该致敬,应该学习。

  另外,我想提出一个建议。如果你正在读《古文观止》,请慢慢读,慢慢品尝,就像喝茶一样,只有这样你才能尝到这杯热茶的香味。

  古文观止读后感4

  清人吴楚材、吴调侯选编的《古文观止》,被誉为自清代以来最美散文集。它选录自先秦到明朝末年的200余篇名篇佳作,荟萃了中华文化的方方面面。《古文观止》篇篇焕发奇光异彩,闪耀灼见真知,包含着很多的立身做人的人生哲理。

  一、自古英雄皆爱国。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所构成的伟大的民族精神。它体现了对国家和人民的一种深厚感情,与为国奉献、对国家尽责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财富。《古文观止》中有很多的爱国名言,读来催人奋进。如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寥寥数语,光华夺目,掷地有声。当然,古人的爱国往往与忠君结合在一起,但又都从忠君出发,体现出恤民的精神。如欧阳修在《五代史伶官传序》写下至理名言:忧劳能够兴国,逸豫能够亡身,提醒人君注重人事,与民休息。

  二、百善孝为先。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儒家思想认为忠孝是大德,是立家立国的根本,其他各种道德观念,如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都是围绕忠孝这一核心提出来的。《古文观止》中写孝道的资料很多。汉朝旧臣李密,因为要照顾自己卧病在床的祖母,不愿到朝廷为官,向当时的晋武帝写下了有名的《陈情表》。

  文章从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写起,说明自己与祖母刘氏相依为命的特殊感情,围绕想要尽孝的心意陈述不能应诏的苦衷。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两人,相依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文章叙述委婉,情真意切,今日读来仍然感受颇多。虽然父母在,不远行在交通和信息快速发展的今日已不再必要,但常回家看看仍然是长辈的期望,特别是在自己需要与孝亲敬老发生矛盾时,当代人是如何取舍的呢。

  三、为政在于得民。

  得民心者的天下,民贵君轻,这些思想和理念在《古文观止》中比比皆是,也是古代志士仁人的人生梦想。《左转·季梁谏追楚师》中写道: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这是在神权盛行时代可贵的民本思想。《古文观止》的文章,大都为文人墨客所撰。他们有的是幕僚,有的是官员,还有的是自由作家。幕僚们以文载道,表达自己的爱民思想,并进而进谏君主为政得民最为普遍。

  著名的如唐朝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提醒唐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载舟覆舟,所宜深慎。杜牧的《阿房宫赋》,借阿房宫之兴衰这一历史题材,极写秦始皇不惜民力的穷奢极欲,点名国家灭亡在于君主的失道病民,劝诫后人引以为戒。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六国也,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致万世而为君。欧阳修身为滁州刺史,与宾客畅饮山水之间,一醉方休,其乐无穷,从侧面反映了他治滁期间政治清明、人民安居乐业的社会面貌。他写的《醉翁亭记》详述之。对封建社会的黑暗,士大夫们也予以鞭挞。柳宗元的《捕蛇者说》,深刻地反映了当时吏治的黑暗,赋税的苛毒,表达了对处于水深火热中的民众的深切同情。熟知赋税之毒,有甚于是蛇者乎!

  四、寄情山水心地宽。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起伏跌宕。作为最美散文,《古文观止》写景寄情的文章很多,表达了作者们应对成功与失败,超然出尘的精神境界和人生态度。北宋的苏轼,才华横溢,可却仕途坎坷,在老年的时候,离妻别子,孤身被贬往黄州,在潦倒不堪之时,月夜泛舟于赤壁之上,写下了名篇《前赤壁赋》、《后赤壁赋》。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不禁,用之不竭,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明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也!在人生最悲凉孤寂的时候,苏轼寄情于山水,在微波粼粼的月色下体验人生,观照自然,旷达而洒脱。在物欲横流、精神荒芜的境况下,走向大自然,在山水间养神怡情、陶冶情操,也不失为安守精神家园、提升思想境界的方法。

  总之,《古文观止》200余篇,以时代为纲,作者为目,阅读方便,查看快捷。所有文章皆为语言精炼、短小精悍、便于传诵的佳作。文章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统一,篇篇脍炙人口、朗朗上口,篇篇说理明事、警醒来者。《古文观止》在它问世后的300多年里,成为最流行、最通俗、最广为人知、最有影响的古文选本,值得诸君放在案头,闲暇诵读,在美文中感悟人生,在美文中寻得智慧,从而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古文观止读后感5

  这个寒假很忙,为了小升初以及各个杯赛,一天里几乎都在学习。奥数、英语以及背和阅读古诗文成为了每天的日程。每天的课余时间会和同学出去打会儿篮球,用以保持身体素质。不过我还是会每天坚持阅读,在这寒假的尾声里,细细回想:我在这个寒假中读过的最有意义、给我感触最深的书当为《古文观止》了。

  我认为这是一本很好的书,它汲取了自先秦至明末各个朝代中的文坛精华之所在。每当我读到一片新的文章,我能感受到这篇古文所要传递的文明,以及那个时代的文字特点。总领全文,我能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层层传递。我从这本书中吸取了很多“营养”,了解到了我们国家那源远流长的文化是那么有魅力。读完这本书,我可能记不住那复杂的故事与语言,但我认为:它所要传递的精神层面的东西早已流淌在了我的血液之中。

  这本书中有很多文人大豪之充满真情实感、富有诗意的作品。像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这篇文章虽在苍凉感叹,却哀而不伤,具有无穷逸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那千古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悲、喜二意只为引出一字“忧”。这以圣贤忧国忧民的心地,不能不让人敬佩。此外,这本书中更不乏精忠报国,溢满一片赤子之心的佳作。诸葛亮的《前、后出师表》便是很好的代表。教之万世之为人臣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之言,通篇语言是为“至诚”。

  这本书,使我对古文有了更深的了解。阅读,是一个很好的事情,它会让我们更有智慧、见识更加广阔、也更有内涵,所以我会坚持阅读。

  古文观止读后感6

  正所谓浓缩的都是精华,《古文观止》就是这样的一本“精华”书籍,它收录的文章全都是古文中的精华。《古文观止》让我饱饱的享受了“文言大餐”,陶醉于文言文的韵味的同时,也让我对历史、文化、社会的发展有了更深的了解。读完这本书,我相信会它让你受益终身。

  作为中国古文选本之最的《古文观止》,最大的特点一、选文经典,二、时代性的编排、三、最为津津乐道的评注,我想这就是《古文观止》一直以来为人们喜爱的原因吧。我认为它被称为“历史上最高水准的文言文”一点都不为过。选文方面,着重选择汉朝之前的经典篇目,如《公羊传》、《国语》、《左传》等,它们总和达到了七十篇,占《古文观止》选文的三分之一之多。我认为这样的好处:一是让我们后人能够了解到中国散文的发源,二是让我们了解到秦汉时代文学的分量。所选的作品极具代表性,有司马迁的《史记》、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柳宗元的《捕蛇者说》、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苏轼的《前赤壁赋》等,无一不是大家之作,经典之作。所以收录的作品都是经济文化最鼎盛朝代时期的散文,也是最精华的部分。不管你是初学者还是学者,从中都能得到很大收获。在编目方面,《古文观止》也很有特色,抛弃传统的类型分类,而是采用以作者分类,朝代分类,可见编者的思路清晰,想更好呈现文章的'想法。我从这样的编排中,看到的是时代的发展脉络,看到的是大气磅礴的气势。最让我耳目一新还是书中的评注,让我了解古人对于古书的评价,如《醉翁亭记》中表现其骈散风格的“也”的评注,司马迁对屈原的“同心忧思”的评注,表现出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嗟叹。让我们从这些古文的评注中,了解评注者思想的同时,进一步感受到古文美。

  读《古文观止》可以了解历史、了解哲学、了解理学思想、了解人情世故、了解人文精神……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合,读《古文观止》也是我们了解古文的一种方法。所以我推荐《古文观止》这本极具影响力的书作为我们的枕边读物。

  古文观止读后感7

  余以三年光景,每日晨读,阅毕《古文观止》,虽非正业,却是入职学校以来最大收获,颇有些心得,请略陈陋见。

  古文观止,凡二百二十二篇,先秦至明末文章精选,古人蒙学课本,亦是古人为学入门读物,余在而立之年始读,为生平一大憾事,亦可见当代中国教育之偏颇。

  就其布局而言,各朝以先秦最多,来源以《左传》最多,个人以韩愈最多,取《左传》传承“春秋大义”的宗旨与韩愈“辟道攘佛”的功绩;这与清代学者抱残守缺、空空如也的卫道宗旨比较相符。苏东坡曾称誉韩愈“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若就“文以载道”论,韩文公逆谏人主,纠治世风,力挽唐代崇佛之狂澜,足可当之;但若就文字论,韩氏文章似未达这等境界,东坡先生的评价多有后人敬畏先贤的溢美之词。

  古今文章,凡入一流者,主题可大可小,但必是一气呵成,余音不绝,令吾辈后学读其书,想见其为人。《观止》所选文章,以单篇论,太史公的《报任少卿书》无疑是独步翰林,堪称天下第一,文章情真意切,沁人心扉,笔尖所及,气贯长虹;余每每读罢,未尝不为之折服、为之太息。至于陶渊明的《归去来辞》、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苏轼的《前赤壁赋》这四篇奇文,难分伯仲,全凭诸君喜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醉翁之意不在酒”、“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各有所取,无有高下。非谓“天下忧乐”就高人一等,人生际遇不同,不必苛求。

  《观止》一书优点许多,待诸君细品,其不足反倒不易察觉,而且不才以为,多为编者有意为之,读者需多加留意。编者吴氏叔侄似以“正统”士人自居,重儒家传统的“立德、立功,立言”,且以立德为本,因而不取赋一类追求辞藻华丽,言不及义的文章;对崇尚清谈之风的魏晋名士似也有异议,故几乎不取魏晋一代的文章;编者是清代学者,受彼时狭隘的汉宋门户之争影响颇深,故宋代理学一脉文章全不取,是《观止》大缺憾;另外,清代外族入主,这是一件以“士”自居的清代学者不能说的事情,所以元、清两代的文章都不取,乃至明末清初三杰的文章都不在其列。以上诸点,令“观止”黯然失色。

  历朝历代之文,以明代文章最差,宋濂文章多媚骨,阳明心学多偏锋,皆不足法,其余更不足论,其原因仍不得正解。个人以为,或许中华文明历经5000余年,至明代已垂垂老矣,国运不济,国势保守,文风英气不足,老态有余,全无汉唐气象。从学术的角度看,中国文明自“经重于史”的时代起,即自南宋起,文明的自我革新、自我反思的能力就日渐衰退。从武术的角度讲,有宋一代,重文轻武,血性渐失,手无缚鸡之力的白面书生自宋始,愈演愈烈,直至近代不能复兴。可悲可叹!

  古文观止读后感8

  《古文观止》是本好书,是中华礼貌智慧的集现。我喜欢读,它在我心中总是闪烁着异样的光辉。自己读起此书时,背过的古文可是就寥寥数文。实在是好文众多,只得走马观花般学习皮毛,而在观止的选传中,犹独钟情于《战国策》李斯的谏逐客书与三国的诸葛亮的出师表。李斯敢写谏章批判秦王的做法是不对的,表现其的勇敢与智慧,文章结构紧凑,举例充分,论理十足,可谓是绝。诸葛孔明写《出师表》,表现他正直,为梦想奋斗的精神品格。下面我就选谏逐客书二段来品析。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2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向西,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夫物不产於秦,可宝者多;士不产於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仇,内自虚而外树怨於诸侯,求国之无危,不可得也。”

  李斯写谏逐客书时,正为秦王因韩国实施「疲秦计画」,而大怒。下令逐客。李斯也在范围之内,于是李斯将谏章呈给秦王,秦王看之,欣然撤销逐客令。试问;如果谏章不能打动秦王,那么秦王会不会以叛党的名义杀了他。答案是肯定的。从中也可看出李斯的胆量,从容,淡定,真学才识。从文中看,亦如此。第一段以“臣闻……”作为起始,一连串的因果实例摆出,环环相扣,层次明了,之后说明为何不赞成,否定秦王的决议。第二段“夫物。”,我犹以为重要,一针见血。突出中心。

  这是一篇不错的议论文,也让我对作者感到敬佩,也让我对自己感到愧疚。想想自己在生活学习中无法自立,也没有像作者那样有主见,遇事懦弱胆小。不能沉着应对,应对一些物质的事物,也不能够地应对。所以我立志学习作者的这种精神品格。而我也很庆幸读了这本让我很惬意,很享受,很有启发的书。

  没错,就是它—《古文观止》。

  古文观止读后感9

  之所以会阅读《古文观止》,说来也是机缘巧合。

  不久前收到班委的群发短信,知道了又是一学期一会的读后感时间,于是从群共享下载了书单直奔图书馆,凭直觉觉得标题不错,便借了这本1987年版的《古文观止》。简朴的封面上散落有缃色的斑斑点点,书页微微泛黄,这无一不昭示着它存在了好些年头,还未阅读,心底里已增添了几分好感。

  《古文观止》是清康熙年间的吴乘权和吴大职叔侄二人选编的一本古文读本,从先秦到明末,共12卷,222篇,以散文为主,间或穿插有骈文辞赋。康熙三十四年,二吴将书稿寄给已是两广总督的吴乘权的伯父吴兴祚,吴兴祚“批阅数过”后于当年五月端阳日付梓,这就是《古文观止》的初刻本。此后,《古文观止》又经过多次翻刻。87年版《古文观止》是安平秋点校的,他以1958年中华书局出版本为底本,用映雪堂原刻本复核,再用文富堂本、怀泾堂本、鸿文堂本参校过,甚至还参阅了相关史书、总集、别集所收古文。首页刊登安秋平的点校说明,此外还附有吴兴祚的序,吴乘权、吴大职二人合写的序和吴乘权的例言。

  《古文观止》里选录的篇目大多是耳熟能详琅琅上口的名篇佳作,其中有不少在中学和大学阶段的课本中出现过,每每读到,都会油然而生出一种亲切感。吴乘权和吴大职二人在篇中注有不少的字音、词义、典故,部分句子的释义和自己的评注,用小字与原文隔开。适当的即时注释,能够帮人更好地理解原文,又不至于只看释文而不去思索。由于没有应试压力,再加上注释和已有的古文基础,阅读《古文观止》,不仅能温习了学过的古文知识,充实自身的文学修养水平,也能在阅读的过程中窥见历史的片段。先秦时期,诸国混战、群雄并起,各 国国君为开拓疆土,发起各种正义的非正义的战争;能臣干吏或向君主勇谏,停止不义战争、拒绝向他国借道,或出使他国,以一己之力劝退一国之师。两汉之际,帝王下诏求贤,贤臣上表献策。魏晋南北朝,朝代更迭频繁,文人雅士退居一隅,纵情山水。唐宋大家,居庙堂之高则陈书上表忧国忧民,处江湖之远则归于自然携友同游……

  87年版的《古文观止》的最大特色在于二吴的评注,他们会在某些句子后面和全文借书处添加自己的观点看法,如《曹刿论战》中就有评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骂尽谋国偾事一流人,真千古笑柄”;《景帝令二千石修职诏》中评论:“一念奢侈,饥寒立至。起手数言,穷极原委。‘奸法与盗盗’一语,透尽千古利弊”,言有尽而意无穷,读来令人深思。

  《古文观止》作为我国古代散文的入门书,集中展现了我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与古代人民非凡的智慧。

  古文观止读后感10

  宋代学者赵与时在《宾退录》中说:读诸葛孔明《出师表》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也;读李密《陈情表》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也。《古文观止》收录了这两篇表文。

  表是古代臣子对君主有所陈请的一种文书。自古以来,以《出师表》与《陈情表》最为后人称道。文以厚德载物,以实情动人。这两篇表之所以铭传后世,很大原因就是这个“情”字。所谓以词达意,以语传情,两篇文中的“情”都是由语言表现出来的。二者均为上奏陈情的表,语言都是极为恭敬恳切。前者反复劝勉少主继承其父刘备的遗志,近贤人远小人,兴复汉室。陈述自己对蜀汉的忠诚和北取中原的坚定意志。后者则是向君主申述不能应诏赴任,请求辞官养母的文章,情词恳切委婉。历史的钟声回响,脚步依旧。荡气回肠的同时,又有一些人们无法忘怀的东西。

  中华万古,忠孝传家。忠和孝的观念,是中国人道德体系的两块基石。什么是忠?一般的理解是忠于国家,不出卖民族利益;什么是孝?一般的理解是孝顺双亲,不伤害父母感情。但这样的理解还不够深刻,忠和孝还有更广泛的含义:忠是担当,孝是责任。这个担当,不仅仅是对国家的担当,还包括对理想的担当、对情感的担当、对工作担当、对操守的担当;这个责任,不仅仅是对父母的责任,还有对长辈的责任、对家庭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

  可见,忠孝在本质上是统一的:忠是孝的放大,孝是忠的浓缩。正是忠孝在肩的家国担当,造就了中国人独一无二的忠孝情怀。这是祖先留下的优秀品质,已经深深镌刻进我们的魂魄。发扬光大忠孝品质,维护促进家国发展,是我们必须承担的使命。写到这里,掩卷沉思。我不禁想起著名作家王跃文在为我散文集《红岭晨钟》作序时写到的话:能为文学者,其人须有文学之血与骨。作家既须有菩萨之悲,亦须有金刚之怒。拍案与愤怒、呼啸与呐喊都是作家的胆气。我想“腹有诗书气自华”所指也许正是如此吧。

  古文观止读后感11

  细细地品味了《古文观止》里的几篇喜爱的散文,我才真正地感到了散文的精妙,而书的两位编者的点评,也特别独到,恰如其分。尤其是作法的评析,特别精细,怪不得我国古代书塾常把此书作为启蒙的必读经典书。我在不少作家的自传里看到这种现象,每当提到小学时自己最喜欢的书,他们都提到了《古文观止》,这难道是巧合吗?从另一个角度看,经典的散文在引导作家创作、形成语感方面,作用是相当大的。古人有这种说法:文选半,秀才烂。《古文观止》的确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散文精选集,其中编选的有历史散文,抒情小品,篇篇都堪称典范之作。

  从入选散文的年代来看,每个朝代都有几篇作品入选,甚至有的朝代入选十几篇。我们可以看到我国古代散文的繁荣景象。我国现当代不少散文名家深受古典散文的影响,我最敬佩的散文家朱自清就是其中一位。朱自清的散文深得明代散文名家归有光的精髓。在叙事散文方面,归有光最善于捕捉日常生活中的小细节,表现人间人伦真情,唤起无数读者对往事的美好的回忆,特别是《项脊轩志》中回忆祖母几句关爱孙儿的话,读来催人泪下。许多貌似琐碎的小事,一一经作者深情的回忆,一经作者艺术之笔的提炼,特别动人。我认为,朱自清的叙事散文《背影》中父亲不厌其烦的照顾,苦口婆心的叮嘱,过铁道买橘子的笨拙,无一不受到归有光笔法影响。朱自清洗尽了铅华,一切归于朴素、自然,让人读来,一股清新之气扑面而来,有一种如坐春风,如沐春雨的感觉。

  归有光在散文创作中的用词也十分讲究,特别爱用叠词叠字,声情并茂,这可能是受古典诗词影响。而这一点在朱自清的写景散文中表现得尤为突出。《绿》《春》《荷塘月色》等名篇中,朱自清大量运用叠词叠字,音节和谐优美,大量运用西式洋的描写短句,节奏明快,读来朗朗上口。让人感到用白话也能写出优美精妙的散文。

  归有光的山水游记也有自己的特色,起承转合的笔法娴熟之至,亦精炼,亦畅达。朴素之语中见喜爱之情、愉悦之感。我看朱自清的《欧游杂记》也颇受影响。而朱自清在句式安排上又进行了新的探索,把死气沉沉的“有”字句,“是”字句化为简洁明快的短句,活灵活现,生机勃勃,为后来的散文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朱自清不愧为一代散文大家。

  古文观止读后感12

  《古文观止》的文章简直是宝,寒假没钱到处转,但也不能让寒假没内容啊,有钱的勿笑,哈哈,这就是我穷命的下场,但志向不同,舍与留是矛盾的,志于此肯定就会失于彼,人生总有些事需要有人做,静心学习古之经典也是一种时尚,更是修身的好时机,再不济的光阴用知识来武装自己,这个假期买了十本经典书籍,这次买的都是以前都买过的,不同版本,重复是为了提高利用率,真正的深入学习。

  还是老规矩,先看整本书内容摘要,再看作者简介与写作背景和写作特色,再精阅读一两篇,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写读后感,可以熟读精思,这精与泛的阅读习惯一定要养成。

  这次主要看了《龙门鞭影》,懂得了它是一本励志的四言短句,上下对偶,主讲人物典故,在了解内容的故事之后,起到了解史事,并学习为人处事的道理,提高个人修养,在熟悉之后,通过熟读精背了解典故,拓展知识,更为后来更详细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提供敲门砖,走进一扇大门,打开一个世界!这里面的知识典故庞大,必须长期坚持学习。

  再就是《古文观止》的阅读,买了两本,一本简单的,一本更全面的,简单的有更浅白的注释便于理解、复杂的是原文,了解最真的古文学知识,精读了《曹刿论战》、《宫之奇谏假道》、《心术》,但都还没写感悟,光理解熟悉都花了时间,想法多多,老祖宗留下的智慧真是宝贝,一篇我至少可以感悟出上万言,并且特别适用现代社会的竞争,《曹刿论战》的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可以从正反两面去了解这一策略,人的精力有限,抓住最有力的先机,正面一鼓作气,奋力直追,一气呵成,达到目标;反面,三而竭,制敌时不要在气势旺时上,忍一下,等一下。

  《心术》就更不用说了,干货满满,几个凡字道尽了治心的真谛,无论是战争、考试、经商、冶学,心为本,控心才能更有利,自己慢慢去体会吧!

  《鬼谷子》中更是智慧多多,捭阖第一将现在万言鸡汤打败,一言万言也说不完这聪明的先哲们,各种类型的版本皆来自于这,鼻主哇!随手沾来都是经典学说;三思而行、开合自如、刚柔并济、审时度势、各有所长,是不是很熟悉这些套式的鸡汤,大多出这来自战国时期的老古董;著名的思想家、谋略家、兵家,纵横家的鼻祖。

  读经典的好处就是越读越熟,我们不可能成为古代的智者,但至少可以成为更好的自己,学习经典是长期的自我修养的过程,是潜移默化的影响,是自觉自愿的行为,利用点滴时间还你一个宽阔的世界!

  当然,经典难读,更晦涩难懂,更孤独无用,但是真正领悟进去,会胜出你交的上千万人,它们是你人生经验的引导者,是智慧启迪的开发者,是生活经验的总结者,是人生故事的讲述者,是万千世界的规律总结人,是你与古人对话的指导者,是改正错误的鞭醒者,擅读书是一种福气,与经典的相遇是缘分中最美的风景,听、读、看、写,一个个跳动的汉字就是曾经活跃的心灵,穿越时空给你教导,指引我们前进,有效度过一生!

  古文观止读后感13

  初次了解到这本书是缘于儿子的语文老师,她让学生暑假读《古文观止》说有利于学习好文言文。于是将《古文观止》看一遍下来。看这本书的初衷是帮助儿子提高文言文的水平,可看过后才知道我收获的不止是这些。

  这是本书是一本古老而有深度的书籍。《古文观止》的编选者为清代吴楚材、吴调侯,他俩是叔侄关系。据记载,吴楚材天性孝友,潜心力学,尤好读经史,于寻常讲贯之外,别有会心。他们二人才气过人,而他们想这些都是得益于之前祖先留下的古文读物,从而就想把这些文字发扬光大,书名取为观止,意在力图选编达到尽善尽美,无以超越。我粗略的数了一下初中教材从中共选了12篇文章,高中教材共选了16篇,而且新课改又加大了文言文篇幅。从春秋到明末两千年之间都有作品入选,且大多数都是非常优美的文章。这部书既重视文章的思想内容,又重视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的锤炼,把说理、记叙、抒情、写景熔为一炉,搜集了许多名篇。从一个教师的眼光出发,我读此书的感想如下:

  一、亲情传孝道

  本书记载孝道的较少,但李密的《陈情表》使人深受感动觉得自己不够孝顺。李密写《陈情表》本是推辞、拒绝入朝为官,但他情真意切的话语,使晋武帝明白其心志,不仅不被治罪,还受到皇恩沐浴。“乌鸟私情,愿乞终养”的孝心,本是人之常情,但“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的赤诚又另人同情。这种言论,我将其概括为“感恩”。作为一个教师,我深知感恩教育十分重要,也经常对学生开展感恩教育活动。而观我自身,实在是做得不够:父母年迈,却不在身边。他们有病痛时,我却不能侍其汤药。父母的养育之恩是每一个人一生都难以报答的。因此,工作再忙、离家再远,我们都当常回家看看。

  二、忠义弘美德

  《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的“居安思危、载舟覆舟、思江海下百川、虚心纳下、无因喜以谬赏、无因怒而滥刑、知足”、自谦自制、“慎始而敬终、”三思适度的思想使人受益匪浅。这些浓缩而有提醒意义的言论像一面镜子,使唐太宗从中照出了自身的不足,从而创造了贞观之治。

  我以教师的眼光来看,也觉得很有意义。“无因喜以谬赏、无因怒而滥刑。”提醒着我们在学校与学生交往中,教师处理任何问题都要三思而后行、客观公正。然而,人非圣贤,难免不被自身的情绪所影响。因此,我们要学会宽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文中的“知足以自戒”也是我们每个教师教学过程中的警示牌。知足常乐,学会淡泊。面对众多行业的各种诱惑,我们教师依旧坚守岗位,不动摇,不跳槽,仍能乐教,并终身从教。这也是一种品格。所谓“慎始而敬终”不过如此。魏征是幸运的,他的谏言创造了贞观之治,为天下百姓开创了一个盛世。而另一个忧国忧民的谋臣当推孔明了。他身逢乱世,却能以一人之智慧救蜀、治蜀,保一方平安。他忧国忧民,最终积劳成疾,郁郁而终。他所著的《出师表》使人倍感其爱国之心,赤胆之情。其以一人之心力,欲挡天下一统之大势,虽如螳臂当车,却忠勇可嘉。

  相对而言,范仲淹的,《岳阳搂记》,那种彷徨与愁闷,爱国与国人,更深入人心。那千古绝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却从未忘记自己的职责。因此,我认为范仲淹是一个淡泊名利,忧国忧民的优秀政治家。

  三、解惑伴传道

  作为教师,要读的相关内容首当其冲是〈〈师说〉〉。“传道、受业、解惑”是我们教师站在讲台上每天必备的基本工作。然而,“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言论使人难以接受。其实,我们的知识不断老化,不加以学习,就会不如弟子。我们该怎样面对这一尴尬局面呢?

  首先不要抹杀孩子的天性孩子的天性好动、好玩。作为教师,我们不能时时要求他们循规蹈矩,应允许他们犯错,并给予他们改错的机会。使他们的个性自由发展。作为家长,也要尽量使孩子有自由空间。不要自做主张,就给孩子报了一个又一个培训、辅导班。应问问孩子,你们是否愿意学。由于老师、家长喜欢听话的孩子,因此,孩子们在大人面前很听话,却隐藏了自己的真实性格。谁也不知道他们性格上有哪些缺陷,需要怎样引导。正如我们喜欢的盆景,永远只禁锢在盆中,永远也离不开园丁的悉心照料。这样的孩子到社会上,经不起折腾。不能承受打击和失败。对孩子的学习、生活过于干涉,只会适得其反。即“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其次孩子需要什么作为家长,你了解自己的孩子吗?作为教师,你了解学生吗?他们需要什么?我们惟恐子女(学生)才能一般,不能出人头地,更怕他们有陋习。因此,我们要求他们向指定的模式发展。其结果只会使他们失去自己的个性,变得千篇一律。就像时下的青年整容一样,美是美了,却千人一面,失去了本来的真。我们对子女(学生)的教育很难做到理性。这就是“爱之太殷,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的教育胡同。孩子门需要什么?不过是一点自由而已。我们常常抱怨没有“千里马”,其实千里马常有,只是我们没有伯乐的眼光罢了。

  此外,书中的历史典故、唐宋八大家的写景散文,这些文章,千百年来流传至今,依然脍炙人口,可见它的生命力是何等的旺盛啊!希望有更多的人去了解它阅读它。

  利的好官。官大小都一样可以为国为民,何必一定要身居相位呢?我们教师也一样,虽只有一方三尺讲台,却也足以使我们传递智慧、施展才华,体现自身的价值。

  古文观止读后感14

  《古文观止》。其实一开始,我对古文是厌恶的,这种厌恶来自另一本书,它叫做《五年高考,三年模拟》。原先以为高考以后,我就永远和这些艰涩的文字说再见了,没想到,阴差阳错,我成了一个语文老师,今天在此和大家一起分享一点自己对这本书的体会。

  《古文观止》清代吴楚材、吴调侯编选。清朝康熙年间选编的一部供学塾使用的文学读本。二吴均是浙江绍兴人,长期设馆授徒,此书是为学生编的教材。而这本由两位乡村教师选编的“教材”300年来流传极广、影响极大,在诸多古文选本中独树一帜,鲁迅先生评价《古文观止》时认为它和南朝太子萧统组织文人共同编选《昭明文选》一样,“在文学上的影响,两者都一样的不可轻视”。

  《古文观止》,二百二十二篇古文,不能和大家一一分享,简单的谈一点自己的收获。

  作为教师,要读的相关内容首当其冲是《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让我知道了教师站在三尺讲台上每日必备的基本工作。韩愈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言论一开始使我难以接受。但是逐渐的发现,我们的知识会不断老化,不加以学习,就会不如弟子。我们该怎样面对这一尴尬?这就激励我要不断的学习。

  同时我也觉得,当学生出难题“考考你”时,我们要放宽心,即使请教于学生,也不是什么可耻的事,无知才是我们所要禁忌的。不要觉得自己是大人,面子上过意不去。要知道:“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古文观止读后感15

  在我国灿烂丰富的文化遗产中,散文有着同诗歌一样悠久的历史。上起先秦,下迄清末,无数杰出的散文家都以其绚丽多彩的散文著作反映着社会的方方面面,这些兼具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的优秀散文,被历代的许多学者重视、研究乃至最后编撰成册。《古文观止》历经三百年的沧桑,从浩如烟海的选本中脱颖而出,其声誉更是远播海外。

  《古文观止》共选取从先秦至明末的短小精悍的佳作共二百二十二篇。其得名于《左传》中《季札观周乐》,吴国公子季札在鲁国观赏反映虞舜盛德的舞蹈时,情不自禁地感慨道:"观止矣,若有它乐,吾不敢请已。"季札认为这组乐舞已经达到了舞蹈的最高境界,其他的就没有观赏的必要了。而吴楚材、吴调侯两位编者也认为他们所选的古文均为上乘之作,故取名为"观止"。

  回溯到先秦至明朝的历史时空,从欣赏温馨祥和的世外桃源"黄发垂髫,其怡然自乐"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暮秋胜景;从聆听急雨、密雪敲击竹瓦所生的清绝之音到"其色惨淡,烟霏云敛;从感叹"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到"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的人生体验……读《古文观止》让我感受古人智慧的力量,体验穿越时空的对话,步入一段又一段愉快的古典文化之旅。

  《陈情表》中的李密,一亡国贱俘,家境清贫,没有俸禄,生活艰苦。但他敢于逆龙鳞,拒征召,实属不易。他之所以敢如此行事,就是因为含辛茹苦抚育他成人的祖母,如今卧病在床,无人伺候。“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正是因为他能够把亲情看得至高无上,以对祖母的孝心来显示对君王的忠心,因此,他也能够让标榜“以孝治天下”的皇帝深深地感动,从而“辞不就职”。

  曾经我会为文言文里生僻字词,复杂语法而困扰着。直到遇到了《古文观止》,一开始原文晦涩难懂没有耐心读下去,但借助翻译坚持下去。读完以后,文言文对我似就不那么可怕了。慢慢发现,文言文不是祖宗留下来的"考试噩梦" ,而是一个寄托着许多文化瑰宝的载体,那些纷繁复杂的语法只是这朵玫瑰茎上的刺。那些文字里有分分合合的朝代更迭,有洁身自好的知识分子情怀,有性情中人对国的一片赤子之心,有春去花下飘落的几句人生感慨。过去的我,渐渐被语文的魅力折服。原本不擅长语文的我不知不觉间喜欢上语文,其实,不仅仅是语文这门学科,更是它所传承的中华传统文化。古文中的美景佳人,闲情轶事,读来怎不令人神往。穿越时空去感受另一个时代,理解另一个人的悲欢,怎不令人快哉?

  所幸遇到《古文观止》,让我青春和语文的交集不再等同于考卷上鲜红的数字。

  读一本好书,让我们获得前人的感受,让我们来一次跨越千年的旅行,读一本经典好书吧!

  古文观止读后感16

  燥热的盛夏,温上一壶香茗,捧读《古文观止》,茗香微动间,试看文坛众生,轻叩古人闲远之意境,自有那清凉一隅。一语观止,道尽了这本收录了上起先秦下至明末中国历代文言文散文典范之作的奇书,其见证中国古文学优秀作品之灿如星辰及其波澜壮阔的发展史。翻读着一篇篇美文,也翻出了一张张鲜活的面容,他们携着礼义仁智信忠孝勇信步向我们而来。

  《古文观止》中的文章,总共可是两百余篇。但正是这两百多篇文章却洋洋洒洒留下了几千年的历史轨迹,概述了百朝更替的盛衰兴亡,记录了众多贤哲的襟怀抱负。我们读书读人,就要读气动山河的文章,要读有伟大抱负的英雄。我钟爱流芳百世的名篇,但更痴想和这些伟丈夫走得更近些,想领略他们的胸襟和气度,想从中探知为什么在往事逾千年的今日每当我们读起这些篇章的时候心弦总是跟着他们的思想而抖动。我读这本书,如同跨入了中国古籍文化的绝美殿堂,触目所见,所有作品,都焕发着奇光异彩,闪耀着真知灼见,叫人爱不释手,越读越感到意蕴无穷。它们给予我们以启发,诉说着千古流传的真理。我非常喜爱一些名篇,例如,李密的《陈情表》、王勃的《滕王阁序》、魏征的《该大宗十思疏》和方孝孺的《深虑论》等等。这些名篇中不仅仅包含了许多哲理,对我们的人生更是有很大的启发。

  “出师未捷身先死”的诸葛亮,完美诠释了“士为知己者死”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于是就有了气吞山河,感人至深的《前后出师表》。从三顾毛庐,对刘备知遇之恩的由衷感激,进而心怀天下;白帝托孤,尽管幼主毫无治世之才,却并无半分取代之意;到因阿斗之掣肘,虽六出祁山亦无功而返,然为社稷计仍忠贞不改初心;上谏后主以情动人循循善诱,殚精竭虑以攻为守,为兴蜀汉步步为营。先生每每出师皆抱必死之心,身前身后一如心系朝堂,想先生文韬武略,智盖三国,倘不以小忠大义计,只受托于人便忠至死,此番忠义,可鉴日月!

  归去来兮如陶渊明,《桃花源记》里,他诗意纷呈地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个清新美丽﹑一派祥和的世外桃源。在黑暗腐败的东晋末朝,当能否为官一任从而造福百姓,可以施展政治抱负,只看你的家世背景时,我们这位可爱的只上任了81天便辞去官职的彭泽令,他选择遵从内心,从此闲云野鹤栖身田园,躬身耕作自得其乐。无论知己良朋,还是农人樵夫,都能成其座上宾﹑酒中客,那份随和亲民如他最钟爱的大自然般朴素珍贵。因了他的高尚情操,他所推崇的回归田园诗意人生,即使在千年以后,依然成为人们心中向往不已并孜孜以求的梦中乌托邦!

  自古来高官厚禄本就难拒,若说真心请辞第一人,恐非李密所属,一章《陈情表》,字字泣诉,行行沛然。出生穷困﹑命途多舛﹑潦倒不堪,若以常理论,君主赐官怕是要感恩戴德了。偏是李密,三番五次以奉亲请辞,最后还写了感天动地的请辞奏章,连皇帝也对他无话可说,无咎可追,谁说自古忠孝难两全,怕只是未到情深处吧!当读到“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而报刘之日短也”时,总能为其孝心潸然泪下,感动不已。他的再三辞诏,固也有为前朝守节之志,然言由心生,若无乌鸟反哺之孝心,又岂能作出如此感人之大作呢!

  不觉翻篇到了北宋,《前赤壁赋》就这样牢牢占据了我的眼睛,苏子与客泛舟游过我的脑海。空灵飘渺的江面,载着那一叶扁舟,欢声笑语中因乌台诗案被贬谪的阴霾已然散尽。是啊,世间万物皆有变与不变之两面,若变就算是天地之大也无法更改,若不变,渺小如我亦能终我之初,那万物又有何可羡慕的呢?万物各有其主,若不是你该得的,一丝一毫也莫强求,只是造物主又何其慷慨,将无穷的清风明月让你我尽情享用,徜徉其间其乐更无穷。逆境磨难又怎样,坎坷多舛当如何,起起落落我自一笑置之。从此开荒置种,亲事农桑,与渔樵杂处,为醉人推骂,渐喜于不为人识;更欢于笋鲜鱼香,于清苦处悉心研制注定会流芳百世的东坡肉鱼。即使在他被贬到更远更荒凉之地,也总能苦中作乐去发现廉美的食材将之改造成美食,诸如荔枝、羊脊骨、牡蛎,并跟儿子逗乐“无令中朝士大夫告知,恐争谋南徙,以分此味。”天真烂漫状,令人捧腹!

  再来看《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高调做人更高调做事的范仲淹,《邹忌讽齐王纳谏》,玉树临风位高权重的邹忌,由小事领悟治国大道,以其有才有度之君子风范向齐王巧妙地进谏忠言,为齐国扬风正气,终助其繁荣昌盛;《师说》中桃李满天下的韩愈,仍不断学习叹“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是向学之人心中的一盏明灯;《陋室铭》,简陋的居室内,装满了刘禹锡的安贫乐道与洁身自好,何陋之有啊……通读全篇,当我费尽周章方解其一句,千年前的三尺蒙童已然是倒背如流,纵观全书,流芳百世的名篇里,历代伟人丈夫几尽跃然纸上。我钦配这些伟丈夫,多数皆遭过常人所不能承受之难,然虽万难,既定初心便矢志不改,终为后世万人留下经天纬地之大文章,气吞山河之大气象。艺术与苦难是一对好兄弟,他们比肩奔跑,历经时间的沉淀与打磨,愈显其璀璨夺目,他们是不刺目之光芒,光照万丈;他们拥不张扬之力量,力透千古。

  一部《古文观止》,浮光掠影般向我们呈现了一幅中国历代社会斑斓多姿的画卷,摊开一个个形形色色的故事、灵活丰满的人物,似乎每个人总能从中找到那个与自己相似却又飘渺的影子。相似于我们的本真如此一致,飘渺在身处这个巨大的名利场,那被不断激起的漩涡深藏着永无止境的欲望,并将不断吞噬迷失着芸芸众生。或许我们可以,学古人焚香试茶,听雨浅读,剪一段清明时光,撷一缕云淡风轻,放下纷繁困扰,找一找最初的自己。

  无论漫步无论独处,慢一些,再慢一些,生活本该如此!

  古文观止读后感17

  《古文观止》一书,是文人吴楚才、吴调侯爷孙两人在清朝康熙34年间,收集了由先秦到明末两千多年的优秀作品而著成。此书不仅包括了史传、论说文,还有见闻札记、山水游记、杂文小品和其他的应用文。另外,少量的骈文和韵文也被选入其中。大体上可以反映出中华古文的绚丽多姿以及百读不厌的文学风采。

  这本书不但有收藏的价值,更重要的是有供人们阅读欣赏的潜质。每篇文章的寓意之深厚,令人读后回味无穷,耳聪目明,茅塞顿开。它不但教你如何做事,更重要的是如何做人。可以说篇篇都是做人做事的警示录,不愧堪称为“观止”。它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高深莫测,读后给人以宽博的想象空间。这些文章,千百年来流传至今,依然脍炙人口,可见它的生命力是何等的旺盛啊!

  我在通读时,对其中大家熟知的:《左传》中的《曹刿论战》,《国策》中的《鲁仲连不帝秦》,李斯的《谏逐客书》,司马迁的《报任安书》,贾谊的《过秦论》、《治安策》,诸葛亮的《出师表》,陶渊明的《归去来兮》、《桃花源记》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等人的文章,颇有偏爱。读后,深有感触,我认为这些文章,不仅是历史上公认的佳作,今天看来也是古文中的精华。

  古文观止读后感18

  《古文观止》没有《论语》中的君子小人观的对比,也没有《诗经》中的烂漫与自由,也非《离骚》的华丽与哀怨,更无唐诗、宋词的豪迈,更非《庄子》的遥遥与洒脱,有这么一本书,它就是除去一切浮华,彰显古人智慧的《古文观止》。

  《古文观止》这本书的哲理,有小有大。小到修身养性,大到治国平天下,无所不含。《爱莲说》的“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岳阳楼记》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仅学古文,更学为人处事之道,立身明辨之礼。这本书告诉我们,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应该树立什么样的目标;告诉我们在碰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应该如何对待自己,如何对待别人;告诉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古老的智慧、做人的道理、隽永的成语。

  我偏爱其中的一些文章,如《三峡》、《马说》、《陋室铭》、《小石潭记》、《岳阳楼记》……每日熟读并背诵一段是我的习惯,假期我还会把我喜欢的文章誊写成作品,既练字又可复习背诵,深刻理解其中含义。当朗朗上口时,倍感自信与自豪。

  感谢《古文观止》这本书给我带来的快乐与收获。

  古文观止读后感19

  作为人类精神和灵魂的结晶,书籍在社会进步中的作用是无与伦比的,歌德曾说:“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这一点也不假,《古文观止》就是这样一本好书。

  《古文观止》这本书是由清初山阴人吴楚材和吴调侯俩叔侄编著的。所选之文上起先秦,下至明末,大体反映了先秦到明末散文发展的大致轮廓。我读这本书就如同跨入了中国古籍文化巍峨的殿堂,触目所见,多篇作品,都焕发着奇光异彩,闪耀着灼见真知,叫人一读就难舍难分,越读越感到意蕴无穷。其中最让我身受感触的还属韩愈所著的《师说》一文。感觉字字入理,句句动情。

  《师说》中的一段话这样写到:“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大意是说古代求学的人一定都有自己的老师。老师是用来传授真理、讲习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知识和道理,谁能没有疑惑呢?有了疑难而不向老师学习、请教,那些疑难就始终无法解决了……最后说到真理和知识所在的地方,就是老师所在的地方。

  读完这段文字,我立刻联想到了自己的平时的学习。我以前偶尔会有一些问题不太懂,而又不敢去问老师或不好意思向同学请教,怕老师会说我上课没认真听讲而责备我;怕同学们因为我成绩好竟然有不明白的问题而取笑我。现在,我终于明白该怎么做了。以后我有不明白的地方一定要去请教别人,正如文中所说“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方面,我们向别人请教,并没有什么可以感到羞耻的地方。

  读完《古文观止》这本书,确实令人受益匪浅啊!希望同学们都去读读这部国学经典名著。

  古文观止读后感20

  鲁迅先生曾说过:“选本所显示的,往往并非作者的特色,倒是读的眼光”。《古文观止》便是一部优秀的书本。

  《古文观止》的编选目的是“正蒙养而裨后学”,即给青少年的我们提供一个学习文言散文的入门读物。孙洙在《唐诗三百首》的序言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我们如果读了《古文观止》中的此文章,一定会受益匪浅。《古文观止》的选文是比较全面而又有重点的。从春秋到明末两千年之间都有作品入选,且大多数都是非常优美的文章。这部书既重视文章的思想内容,又重视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的锤炼,把说理、记叙、抒情、写景熔为一炉,搜集了许多名篇。

  《古文观止》吸取了前代选家之成果,其作品大都是比较优秀的,全书表现出两个方面的特色,这部书对一部作品与一位作家选择了可以代表其思想和艺术风格的篇章。它宣扬了当时具有时代进步意义的民主思想,以及反对重神轻民,反对当时一些流治者的荒淫残暴,昏庸无道。在这部书,它择取的有唐宋八大家之散文,是具有独特物思想与艺术风格的,其中,韩文气势磅礴,曲折自如,善于发不平之呜,又善于在论说中插入对人情世态的典型刻画;柳文能突破儒家的某些思想的禁区,充满了对黑暗现实的揭露,和对人民的同情,他的山水游记在写景中寄托着忧愤,意境幽深,语言精粹。欧文善于跌宕唱叹,一往情深,风神疏淡自然,语言流畅清新:三苏父子都善于纵横议论,特别是苏东坡的散文,思想活跃,立论新奇,境界开旷,前人有“韩潮苏海”的赞誉,语言也很清丽,像行云流水,流转自如,往往在散文中创造出诗意盎然的新界;曾恐之散文,立论平实,笔力沉着,论述如层层剥笋,在明清两代影响极大;王安石散文则以见解深刻著称,表现出了一个杰出政治家眼光。在从《古文观止》收集的《左传》文章中,描写出了战场场面和记叙外交政治家辞会,都是婉转曲折的文章。则第二特色就是对同一作品的不同体裁或不同作品的同一体裁从不同角度着眼在其书中,选文大多不是应酬之作,而是各具特色,情义并茂的作品。如李斯的《谏逐客书》,路温舒的《戒兄子严敦书》等。

  此书影响广泛。鲁迅说:“评选本子,影响于后来文章力量是不小的”。正是这书的作用。

  古文观止读后感21

  五年前,在一次朋友的聚会上,偶然遇到了一个长者,所谓长者,不是因为他的年龄有多大,而是他的言谈话语中,无处不透着智慧、道理,出于对此人的崇拜,问其为何知识如此渊博,他只告诉我要好好读读《古文观止》这本书,于是很快到新华书店购得此书,并认真地读了此书。

  《古文观止》是清人吴楚材,吴调侯叔侄两人为当时的学子编选的一部古文教材,它是一部囊括从东周到明末、集百家经典于一身,同时永远不会落后于时代、绝不会因为政治风云变幻而失去价值的文集。 《古文观止》,按照时间顺序分为:先秦文、汉文、六朝文、唐文、宋文以及明文其中以散文为主,间有骈俪文辞赋。都是历朝历代最富盛名的文章,作者以“观止”两字为题,可以看出书中所收录的文章的尽善尽美,是典范之作。如王勃的《滕王阁序》,李斯的《谏逐客书》,诸葛亮的两篇《出师表》,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等等都是千古名文。

  我读这本书,如同跨入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绚丽宫殿,触目所见,多篇作品,都焕发着奇光异彩,闪耀着灼见真知,叫人一读就爱不释手,但它毕竟是文言文,我总是得一点一点慢慢地阅读,虽然这本书中的每一篇文章内容都不算长,但却都值得我认真琢磨其中的人生哲理,好在我买的这个版本中既有题解,又有译文和评析,理解起来容易多了,这也使我越读越爱读,虽然年龄大了,记忆力不是很好,不能把其中的篇目都背诵下来,但其中的一些名篇也是我特别钟爱的,例如,李密的《陈情表》,王勃的《腾王阁序》,刘禹锡的《陋室铭》等等还是背下来了。这让我能更深领悟到其中的哲理,时常静坐时想起,时时受益。 就拿《陋室铭》为例,《陋室铭》中刘禹锡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隐逸情趣让我十分欣赏,虽然文章短小却写出了应有的人生态度。好的居住条件固然是必要的,社会也当给人们以这方面的关怀。但一个人的成就,并不是由居室状况决定的,而是由其心胸和志向决定的。所以,处陋室就怨天尤人、自暴自弃绝对于事无补,也完全不必。须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里的“惟吾德馨”,似有自己标榜之嫌,但从他这里,却可以让我们悟到,只要一个人有志向,有追求,有德行,那么不管处于怎样一种情形,都可以欣然怡然。“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等这些的名句更是让我熟记于心。

  古文观止读后感22

  泱泱中华五千年文明,流传至今的文诗词不计其数。但现代人的快节奏,让很多人喜欢上了鸡汤文、快餐文,或者偶尔背背古诗词,对古朴悠远的散文等则敬而远之了。我也属于此列。书架上买的《史记》、《资治通鉴》等基本还是原包装。大抵看书也跟吃肉一样,需要一个过程,直接上大块头的,会让人有逆反心理,所以选择了《古文观止》看看。

  《古文观止》是清人吴楚材、吴调侯叔侄于康熙年间选定的古代散文选本。鲁迅先生评价此书时认为它和《昭明文选》一样,“在文学上的影响,两者都一样的不可轻视”。题名“观止”是指该书所选的都是名篇佳作,是人们所能读到的尽善尽美的至文了。我购买的是中华书局的上下两册版本,里面加有作者的评述和近代的白话文翻译,如果要学习古文,那这本作为入门书还是相当推荐。

  书里收录了东周至明代的文章222篇,全书12卷,以收散文为主,兼取骈文。每一本文集,收录的篇幅中肯定夹杂了作者的想法,因此也不能说里面篇篇俱是最佳,比如李觏的《袁州州学记》等,而且也不可能一网扫尽全部佳文,但总体来说,入选篇文基本上网罗了古代散文的上乘之作。按照时间排序,入选最多的为周、汉和唐宋时期的文章,魏晋和南北朝甚少,元代一篇也没。《左传》、《战国策》、《史记》及唐宋八大家等是入选最多的。

  因为都是选文,加之古文年代越久远越晦涩,考虑从易到难会更简单点,我选择了从近代的先看。三月开始看,断断续续的到4月才全部看完。字里行间,能品味古人的高风亮节,忠、信、仁、义、孝一脉相承。看到屈原、贾谊空怀万字平戎策,却怀才不遇郁郁而死,不禁俯首而叹;翻到诸葛孔明殚精竭虑鞠躬尽瘁,出师未捷身先死,李陵以五千之众,对十万之军,寡不敌众被俘,苟活于戎狄之间,让人长叹不已;王羲之于兰亭茂林修竹间,集众贤流觞曲水,五柳先生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常欣然忘食,艳羡之意油然而生;一介书生王勃,在滕王阁上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文通武达的范仲淹,登上岳阳楼,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令人心旷神怡之;自然也少不了“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的六一居士,也有泛舟赤壁赏“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的东坡居士,师徒俩宠辱不惊令人钦佩。

  看完本书,没有了看原文初始时的晦涩艰难,其实文言文也没有那么繁琐,关键还是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从书中,多学学古人之长处,想想现在生活条件之美好,不断修文、修德、修身养性,努力为国、为家、为民服务。

  古文观止读后感23

  在这个寒假里,我阅读了由曾帆主编的《古文观止》,全书分为7卷:周文、周秦文、汉文、六朝唐文、唐宋文、宋文、明文。收录了共166篇文章。这本书中所选的文章,上至先秦、下至明末,反映了先秦至明末,古文发展的大致轮廓和主要面孔。其中我最喜欢的两篇是唐代诗人柳宗元写的《捕蛇者说》和北宋诗人范仲淹写的《岳阳楼记》。

  《捕蛇者说》,是柳宗元被传颂不衰的著名篇章之一。本文通过捕蛇者蒋氏对其祖孙三代为免交赋税而甘愿冒着死亡威胁捕捉毒蛇的自述,反映了中唐时代我国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以衬托、对比的写法尖锐、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压迫和剥削,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反映了当时“苛政猛于虎”的社会现实。阅读完了《捕蛇者说》,我看到了当时人们因为各种苛政杂税被压得喘不过气的悲惨命运,我为我能生活在现在这样一个幸福的社会而感到幸运。

  《岳阳楼记》以作记为由,书写了范仲淹个人的济世情怀与政治抱负。全诗立意高远,构思巧妙,实为千古名作。其中流传千古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更是表达了范仲淹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他一心想要为国家和民族分担忧愁。文章环境描写之多,大部分是以景喻人,表达了范仲淹强烈的爱国品质,以及他想要报国的精神。

  书中的文章皆语言精炼、短小精悍、便于诵读,特别适合作为古文学习的入门读物。经过阅读这本书,我也掌握了一些文言文翻译技巧,逐渐的对文言文产生了兴趣。

  古文观止读后感24

  在这个充满意外的寒假里,我接触了一本古文书,名字叫做《古文观止》。

  刚开始的时候,我是与父亲一起看的,有些句子我父亲也不懂,我们还是看着译文才理解文章的意思,到现在我能独自看懂几句了,这也是一个小小的进步吧!

  《古文观止》这本书里面有分先秦、秦汉、六朝、唐朝、宋朝和明朝几个部分。

  而我最喜欢唐朝的一篇文章,名叫《杂说四》,他是韩愈写的,主要说的是这样的:

  世界上有伯乐,有了这样的人之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很常见,但是伯乐却不常见,而这里是指有伯乐才能认出千里马,其他人都不行。正因如此,有些千立马就混在了普通的马中,而普通人根本就认不出来,所以这些千里马吃的是普通马的份量,而千里马每天都跑很远,就这样,千里马天天吃不饱,天天都要跑很远,最后他只能死在马厩中。

  本文是采用的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出人们对千里马的无知,正因为人们的无知,千里马才死在了马厩中。这便是读书少、观察不仔细引发的悲剧。

  看《古文观止》这这样的书可以明显感受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还可以看到古代诗人是怎么写文章的。在这本书里,一个字就可以有许多种意思。

  《古文观止》里有许多个古文小故事,我觉得很有意思,每当我翻开这本书的时候,就觉得别有一番风味,每看一遍就好像是在看一本新书一样。

  古文观止读后感25

  作为人类精神和灵魂的结晶,书籍在社会进步中是无与伦比的。歌德曾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这一点也不假,《古文观止》就是这样一本好书。

  《古文观止》这部书是清初康熙年间吴楚材、吴调侯两叔侄编选评注的。它自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付印问世以来,流传城乡,雅俗共赏,影响非常广泛。它的文章,总共不过200余篇,但却从某一侧面或一件事上,留下了几千年的历史轨迹,上起东周、下至明末概述了百朝更替的盛衰兴亡,记录了众多贤哲的襟怀抱负。我读这本书,如同跨入了中国古籍文化峋巍峨殿堂,触目所见,多篇作品,都焕发着奇光异彩,闪耀着灼见真知,叫人一读就难舍难分,越读越感到意蕴无穷。

  《古文观止》里我最喜欢的文章是李密的《陈情表》,字字入理,句句动情。一个父亲早丧,母亲改嫁的顽童,一个体弱多病的老妪。李密此时被举孝廉,家里的老祖母已经是年逾九旬,犹是风中之烛,摇摇欲坠。树欲静而风不止,恩欲报但亲不在,最为人生憾事。儒风自汉武一朝已经吹拂了几百年, “百善孝为先”的思想早已经在知识分子心中生根,更何况乌鸦尚能反哺。可以想象李密接到晋武帝任命的当天晚上一定是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从他早时任职蜀汉以及在祖母去世服期满后出仕的表现来看,李密不是一个隐者,但如果此时弃老祖母而去又于情何以堪?于心何以忍?另一方面,当时实行的是九品中正制,其中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举孝廉,让道德上的优者来管理国家。如果欣然赴命的话,是孝还是不孝?于理何以问?治国平天下是每一个知识分子的理想,几千年后的今天我们不能断定当时李密的心情和想法,但一点可以肯定:李密是一个克己的光辉典范。

  卷一周文中的《子鱼论战》它讲述了宋襄公不听司马子鱼的劝告,使得自己的军队全军覆没。我们在生活也是如此,要多听取别人的建议,然后在自己做决定。《古文观止》中的文言文虽然难读,但是自身蕴含这丰富的文学色彩。是我们所有学生的必须品。

  由于时间有限我只是读了一遍《古文观止》,我深深的了解这对于我远远不够,所以我还会更细更慢的咀嚼这部作品,让自己能体会到文言之美,开卷有益古人诚不欺。《古文观止》,智慧的光芒!

  古文观止读后感26

  在鼓楼区古文班学习时,高林生老先生向我们每位学员推荐了《古文观止》这本书。暑假终于到了,我也终于可以细细地读一读这本书了。

  《古文观止》不像《论语》记述孔子的言行,不像《老子》记录老子的文章,也不像《菜根谭》是对人生的领悟。这本书是自清代以来最为流行的古代散文选本之一,是清人吴楚材、吴调侯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选定的。《古文观止》选材上起《左传》、《国语》,下止明代刘伯温、归有光,所选222篇文章皆为千古名作,历来为学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学习古文的经典书、必备书。美者皆集,缺者无不备,讹者无不正,集古文之成者也,观止矣,也就是说只要学习这222篇古文,其他的古书都可以不看了。

  这本书中我们熟悉的文章很多,如《郑伯克段于鄢》、《曹刿论战》诸葛亮的《出师表》、王勃的《滕王阁序》、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等等。看起来耳熟能详,其中的道理发人深省。选篇能包罗历代古文的精华,又能用注释扫除诵读、理解古文的拦路石,评论又能说透文章做法之妙。

  王勃的《腾王阁序》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也同成千古绝唱,但风格却不同台。王勃才华横溢,唐初四杰之首,“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名句传诵至今。且年少得志,14岁就被表为官。总觉得一个人太早的成功要伴随一些苦果。当王勃在腾王阁上高呤“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时候又不知道有多少同僚因才生嫉。王勃的两次获罪大致都与他才情傲物,文人相轻有关。后一次获罪还连累到他老父被贬到南荒做县令,27岁的王勃在去探望他父亲的途是溺水身亡。他的陨落和他的升起一样迅速,实在是令人心痛。本文原题为《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全文运思谋篇,都紧扣这个题目。全文共分四段,第1段历叙洪都雄伟的地势、珍异的物产、杰出的人才以及尊贵的宾客,紧扣题中“洪府”二字来写;第2段展示的是一幅流光溢彩的滕王阁秋景图,近观远眺,都是浓墨重彩,写出了滕王阁壮美而又秀丽的景色,紧扣题目“秋日”、“登滕王阁”六字来写;第3段由对宴会的描写转而引出人生的感慨,紧扣题目中“饯”字来写;最后一段自叙遭际,表示当此临别之际,既遇知音,自当赋诗作文,以此留念,这是紧扣题中“别”、“序”二字来写。由此看来,全文层次井然,脉络清晰;由地及人,由人及景,由景及情,可谓丝丝入扣,层层扣题。范仲淹青少年贫苦,在日食两餐冷粥的困境中坚持刻苦攻读,甚至五年未尝解衣就枕,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庆历新政改革的主持者。而他写《岳阳楼记》的时候已经被贬出京,庆历新政宣告失败,正是人生失意的时候。然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优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丝毫不见潦倒之义,反而光华夺目,掷地有声,矍烁古今。虽寥寥不过数十字,竟胜似万卷诗书,那种心胸,那种情怀令无数英雄浠嘘不已。

  这本书中篇篇经典,事事蕴含着真理,给后人以很好的启发和警示。

  古文观止读后感27

  这个月我看了古文观止这本书,有着深奥的道理,使我甚至有点看不懂虽然有译文翻译但我只用书下的解释来破解原文,有时侯看一片需要20分钟那时我看得头都大了,真得想放弃了,但每当我灰心丧气的时侯,妈妈总会送我四个字: 聊胜于无 ,因此我坚持在看这本书。

  古文观止这本书运用了许多文焉文,讲述了殷商时期和西周时期的历史故事。文中运用了许多 《论语》《老子》《孟子》《墨子》……来生动得描古代故事。其中叔向贺贫令我映像十分深刻,使我终身难忘,文章讲述了韩宣子家境十分贫困,叔向知道了他的心思,却向他祝贺这令韩宣子疑惑不解。叔向举了栾武子等人的例子。语重心长地告诉他凡事只要能传播美德,遵纪守法各诸侯也能归顺于你。

  的确在生活中的贫穷并不代表你的品德贫穷,只要你对别人好,别人也会对你有益处的也能交到许多朋友,俗话说得好,心灵美才是真正的美。如果你很有钱但贪得无厌,违法乱纪,放利聚财,为所欲为,人家也不会理你,说不定还会讨厌你,不喜欢和你做朋友。我有一个叔叔,因为住在乡下,那个村很贫穷,盖得都是毛草房,每次下倾盆大雨的时候,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但他们有乐观的心态,白天大伙都去干活了,干得满头大汉也不觉得累,因为有了付出也就有了回报, 由于多年的操劳手背粗糙得像老松树皮,裂开了一道道口子,手心上磨出了几个厚厚的老茧现在他们都改上了三层小楼。我被他们的行动感动了。

  心灵美,才能创造家的幸福。

  古文观止读后感28

  《古文观止》按照时间顺序分成:先秦文、汉文、六朝文、唐文、宋文以及明文,其以散文为主。《古文观止》收录的每一篇文章都是每朝每代最富盛名的文章,例如我们所熟知的《陈情表》、《出师表》、《滕王阁序》等。书中的每一篇古文都不算长,但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值得我们反复思考,仔细琢磨其中的道理。爱国,百善孝为先,民贵君轻,寄情山水陶冶情操等等,都是《古文观止》篇篇文章中的真知灼见。刘禹锡的《陋室铭》写出了一种淡泊名利,志趣高洁的高尚品质,这让我们后人赞叹连连,也激励着我们。一个人的成就并不完全等于他金钱的多少,住处的好坏,而是由他的志趣和品德成就的,“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描写了一个渔人打鱼的时候偶然进入了一个与世隔绝的桃花源,这里一片祥和宁静,富足的景象。桃花源里的百姓与世无争,不过问世间事事。桃花源里自由美好的生活,是作者是每个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也许是人们对现实生活有诸多不满才会更渴望桃花源真的存在吧,但这终是梦一场……

  《古文观止》中还有很多流传千百年仍被人们所熟知的文章,它的思想深度,文学造诣都高,值得我们后人阅读,分析。《古文观止》中的文章都多少表达了作者的无奈,而这些无奈又何尝不在困扰着我们,经历了千百年人们的烦恼或者问题是亘古不变的,借助前人的经历和思考解决我们自己的问题,消除我们的愁。我希望有更多的人可以阅读这本书,体会它的魅力,它所蕴含的价值是不菲的珍宝。

【古文观止读后感】相关文章:

古文观止08-27

古文观止原文翻译06-11

古文观止原文及翻译11-20

《古文观止》的读书笔记03-01

古文观止读书笔记02-01

《古文观止》的读书笔记08-08

古文观止读书笔记09-16

《古文观止》主要内容11-07

《古文观止》的主要内容11-18

《古文观止》读后感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