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相关资料

时间:2022-10-19 14:49:59 桃花源记 我要投稿

桃花源记相关资料

  《桃花源记》是一篇故事性很强的艺术作品,亦真亦幻,扑朔迷离,激励人们追求自由幸福的美好生活。小编带来的桃花源记相关资料。

桃花源记相关资料

  一、 字词部分

  重点字词:

  Xún jiā bīn huò kuàng yǎn qiān mò tiáo

  浔 阳 夹 岸 缤 纷 豁然开朗 平旷 屋舍俨然 阡 陌 黄发垂髫

  Yí yāo wǎn yì jì

  怡然自乐 要还家 邑人叹惋 诣太守 刘子骥

  成语部分:

  世外桃源:比喻理想中环境幽静、不受外界影响、生活安逸的地方。现用来比喻一种虚幻的超脱社会现实的安乐美好的境界。

  落英缤纷:形容落花纷纷飘落的美丽情景。

  豁然开朗:豁然:形容开阔;开朗:开阔明亮。从黑暗狭窄变得宽敞明亮。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

  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阡是指南北走向的田埂,简称“纵向”田埂;陌是指东西走向的田埂,简称“横向”田埂。

  黄发垂髫:黄发:老年人头发由白转黄;垂髫:古时单童子未冠者头发下垂。指老人与儿童。

  怡然自乐:怡然:喜悦的样子。形容高兴而满足。

  无人问津:问津:询问渡口。比喻没有人来探问、尝试或购买。

  古今异义词辨析:

  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多为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

  妻子(古义:(两个人)妻子和儿女;今义:(一个人)对男子的配偶的称呼,指妻子)

  绝境(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鲜美(古义:鲜艳而美丽;今义:味道好)

  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各种交通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不足(古义:不值得、不必;今义:不够) 注:今义也有不值得的意思,例如 :不足挂齿

  间隔(古义:隔绝,不通音信; 今义:两个地方分隔开)

  俨然(古义:整齐的样子; 今义:形容很像)

  缘(古义:沿着 ;今义:缘故,缘分)

  津(古义:渡口。问津指探访。 今义:口液)

  外人(古义:特指桃花源外的人;今义:局外人)

  仿佛(古义: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今义:似乎,好像)

  开朗(古义:地方开阔,光线充足;今义:乐观,畅快)

  志(古义:做标记;今义:志气)

  延(古义:请;今义:延伸,延长)

  一词多义

  寻:

  ①寻向所志(动词,寻找)

  ②寻病终(副词“不久”)

  舍: ①便舍船(舍(shě),动词,离开。) ②屋舍俨然(舍(shè),名词,“房屋”)

  中: ①中无杂树(“中间”) ②晋太元中(“年间”) ③其中往来种作(“里面”)

  志: ①处处志之(动词,“做记号”)②寻向所志(志,独字译为做标记。与所连用,译为:所做的标记。)

  之: ①忘路之远近(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可译为“的”)

  ②闻之,欣然规往(代词,“这件事”)

  ③处处志之(助词,补足音节,无意义)

  ④渔人甚异之(代词,"这种景况")

  为:①武陵人捕鱼为业(读wéi,动词,作为)②不足为外人道也(读wéi,介词,对,向)

  遂:①遂迷,不复得路(“最终”)

  ②遂与外人间隔(“于是”)

  向:①寻向所志(原来)

  ②眈眈相向(对着)

  得:①便得一山(得到,引申为看见)

  ②得其船(得到,引申为找到)

  闻:①鸡犬相闻(听见)

  ②闻有此人(听说)

  穷:①欲穷其林(形容词做动词,走到···尽头)

  ②穷冬烈风(深)

  ③所识穷乏者得我与(贫穷)

  属:①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②神情与苏、黄不属(类似)

  ③属(zhǔ)引凄异(连续)

  ④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咐)

  其(1)欲穷其林:这

  (2)其中往来种作:代词,代桃花源

  (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代词,代自己

  通假字

  “要”通“邀”,邀请

  “志”通“记”,做标记

  “具”通“俱”,完全,详尽。

  古汉语句式

  1)判断句

  例: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也”表判断。句意:南阳刘子骥是高尚的名士。)

  2)省略句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是“(村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渔人)所从来。(渔人)具答之。(村人)便要(渔人)还家,设酒杀鸡作食”的省略。句意:(村人)看见了渔人,都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回答(村人),于是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杀了鸡准备食物款待他。)

  重点句子翻译:

  (1)忽逢桃花林,桃花源夹(jia)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岸的两边有几百步。其中没有其他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

  (2)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渔人感到很惊奇。继续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3)土地平旷,屋舍(shè)俨(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这里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⑷阡(qiān)陌(mò)交通,鸡犬相闻。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之声可以互相听到。

  ⑸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zhuó),悉如外人。

  在那里人们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着打扮,完全都像桃花源外的世人。

  ⑹黄发垂髫(tiáo),并怡然自乐。

  老人和小孩,都安闲快乐。

  ⑺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yì)人来此绝境, 不复出焉,遂(suì)与外人间隔。

  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带领着自己的妻子儿女及乡邻们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了,于是就与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⑻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花源里的人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⑼此中人语(yù)云:“不足为(wèi)外人道也。”

  这里的人对渔人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⑽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渔人离开桃花源以后,找到了他的船,顺着从前的路回去,处处都做了标记。

  ⑾太守即遣(qiǎn)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太守立即派人跟随他前往,寻找以前做的标记,竟然迷了路,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⑿南阳刘子骥(jì),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南阳人刘子骥,是志向高洁的隐士,听说了这件事,高兴地计划前往。没有实现,不久就病死了。此后就再也没有人访求桃花源了。

  二、 文学常识

  1、 作者简介: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末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东晋浔阳柴桑人。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等。田园诗人的鼻祖。

  2、主要的作品:

  五柳先生传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读山海经》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故常在。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徒设在昔心,良晨讵可待!

  九日闲居(并序)

  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

  世短意常多,斯人乐久生。

  日月依辰至,举俗爱其名。

  露凄暄风息,气澈天象明。

  往燕无遗影,来雁有馀声。

  酒能祛百虑,菊解制颓龄。

  如何蓬庐士,空视时运倾!

  尘爵耻虚罍,寒华徒自荣。

  敛襟独闲谣,缅焉起深情。

  栖迟固多娱,淹留岂无成。

  3、陶渊明轶事:

  其一:“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

  陶渊明曾担任江州祭酒、彭泽令等小官职。彭泽县令,是他仕途生活中的最后一任官职。这在萧统的《陶渊明传》中叙述得最为详细。《传》中说他由于生活所迫,不得不去当彭泽令。他一到任,就令部下种糯米,糯米可以作酒。所以他说:“我常常酒醉,就心满意足了!”他的妻子坚持要种大米。于是,将二顷五十亩田种糯米,五十亩田种大米。

  到了年底,郡官派督邮来见他,县吏就叫他穿好衣冠迎接。他叹息说:“我岂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当天就解去官职,写了一篇《归去来辞》。

  其二:“葛巾漉酒”的故事。

  关于陶渊明喝酒的传说很多。如他每逢酒熟时,就取下头上的葛巾过滤酒,过滤完毕,仍把葛巾戴在头上。这就是“葛巾漉酒”的故事。

  其三:“陶公咏菊、白衣送酒”的故事。

  有一年重阳佳节,他(陶渊明)在家里东边的篱笆下正欣赏著菊花,弹琴唱歌时,突破间酒瘾大发,但遗憾的是家里没有准备酒过节,只好慢慢地走在菊花丛中,并摘了大把的菊花,坐在屋旁的篱笆旁惆怅。突然间抬头一看,看见一个身著白色衣服的人,带了酒来,一问之下才知道原来他是江州刺史王弘派来的送酒使者。原来朝廷屡次要徵召陶渊明作官,他都不答应,王弘想要结识他,曾多次给陶渊明送酒。这次陶渊明见酒大喜,立即打开酒坛,在花丛中畅饮,酒醉诗兴大发,吟出了《九月闲居》这一首名诗。而「陶公咏菊」、「白衣送酒」的故事,也成为后世文人喜好的典故了。

  三、重点问题探究:

  1、本文的线索:以渔人进出桃花源为线索。

  2、概括故事情节:渔人进入桃花源,访问桃花源,离开桃花源,再寻桃花源。

  3、第一段所写桃林有何特点?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特点:“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目的:开篇渲染神秘色彩,引人心弦,吸引读者,为下文渔人进入桃花源做铺垫。

  4、桃花源给你怎样的印象?结合句子具体分析。

  印象:美丽,神奇,幸福等等

  分析:自然环境优美:

  ⑴桃林美:“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⑵桃花源自然环境优美:“土地平旷,屋舍(shè)俨(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qiān)陌(mò)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zhuó),悉如外人。黄发垂髫(tiáo),并怡然自乐。”

  ⑶桃花源人生活美:“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便要(yāo)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没有战乱,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丰衣足食,富足安宁,民风淳朴,热情好客。

  神奇:

  ⑴桃林奇:中无杂树

  ⑵洞口奇: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⑶桃园奇: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5、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初极狭”“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用两句故事形容武陵人的这种“奇遇”: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6、作者从那几个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了描写?活动,穿戴,心情。

  7、“此人一一为 (wèi)具言所闻,皆叹惋”,渔人说了什么?桃源人为什么“皆叹惋”?

  渔人说的应该是秦末以来的历史,人民的痛苦。

  “叹惋”是“惊叹,叹息”的意思,桃花源人为外面的世界如此动荡不堪,为外面的人民一直过着痛苦不堪的生活而叹惋。那是对外边人们的同情与怜悯。

  8、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什么?

  对桃花源的生活满足,不希望外人来打扰他们的生活,也为下文再寻找桃花源而不得埋下伏笔。

  9、渔人既然“处处志之”,但又“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前后是否矛盾?作者这样写的用意何在?

  不矛盾,用意为:作者这样写是使人觉得桃花源诗歌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地方,暗示了桃花源是虚构的,是作者寄语的理想圣地,可遇而不可求。

  10、作者在这篇文章里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这个理想在当时的条件下能不能变成现实?今天我们应当怎样看待这样的理想?

  ⑴社会理想:作者虚构了这一理想社会表现了作者对没有剥削,没有战争,人人生活平等,富足安宁的美好社会的向往与追求,也反映出人们对现实的不满与反抗。寄托了作者的一种美好的政治理想。

  ⑵不能变成现实:在当时的条件下是无法实现的,因为当时的社会是黑暗的,腐朽的,充满尔虞我诈的,要像摆脱这种现实是不可能的,所以只能是一种空想。

  ⑶今天我们怎样看待这样的理想:带有一定程度的复古倾向,在阶级社会中也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11、作者为什么开头结尾写得简略,中间写得详细?

  明确:文章的详略安排都是由文章所表达的中心来决定的。本文的作者主要是通过桃花源的生活情状来表现他的社会理想。反映广大人民向往安定、幸福生活愿望的。所以中间部分要详写。开头和结尾只跟故事的传奇性质有关,所以写得简单。

  译文:

  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以捕鱼为职业。有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走,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树紧靠着溪流两岸生长,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艳美丽,落花纷纷。渔人很惊异这种美景。再往前走,想走完那片桃林。

  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紧接着就看见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里面好像有光亮。渔人就离开小船,从洞口进去。开始洞口很窄,仅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的景物)。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那里面的人们来来往往耕田劳作,男女的穿戴完全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悠闲愉快,自得其乐。

  桃源中人看见渔人,竟大吃一惊,问渔人从哪里来。(渔人)详尽地回答了他。他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菜。村子里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前代祖先为了躲避秦朝时候的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没有再出去过,于是和桃花源以外的世人隔绝了。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这渔人一个一个地为他们详细说出自己知道的情况,那些人听罢都感叹惋惜。其他的人各自又邀请渔人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梅酒和饭菜来招待。渔人在这里停留了几天,告辞离去。这里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情况不不值得对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说啊。”

  渔人已经出来,找到了他的船,就沿着旧路回去,一路上处处作了标记。回到(武陵)郡里,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这些情况。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前去,寻找先前做的标记,竟然迷失了(方向),而不能再次找到(通往桃花源的)那条路了。

  南阳人刘子骥,是个高尚的名士,听到这件事,高高兴兴地计划前往。没有实现,不久因病而终。后来就再没有问路探访(桃花源)的人了。

【桃花源记相关资料】相关文章:

《桃花源记》相关资料09-19

与桃花源记相关的成语11-07

桃花源记相关成语11-04

桃花源记 相关练习08-23

《桃花源记》的相关练习09-16

桃花源记相关练习09-15

桃花源记的相关练习09-15

《桃花源记》相关练习11-30

《桃花源记》阅读相关练习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