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国风·魏风·十亩之间

时间:2022-09-13 18:46:46 诗经 我要投稿

诗经·国风·魏风·十亩之间

  《魏风·十亩之间》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这是描写采桑人轻松愉快的劳动场景的诗,勾画出一派清新恬淡的田园风光和劳动场景,抒写了采桑女轻松愉快的劳动心情。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诗经·国风·魏风·十亩之间,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诗经·国风·魏风·十亩之间

  原文:

  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行与子还兮。

  十亩之外兮,桑者泄泄兮,行与子逝兮。

  注释:

  这是采桑者劳动将结束时呼伴同归的歌唱。古时西北地方种桑很普遍,和今时不同。

  1、十亩:《通释》:“古者民各受公田十亩,又庐舍二亩半,环庐舍种桑麻杂菜。……凡田十二亩半,诗但言十亩者,举成数耳。”

  2、桑者:采桑者。采桑的劳动通常由女子担任。

  3、闲闲:犹“宽闲”,紧张忙碌的反面。《集传》:“闲闲,往来者自得之貌。”

  4、行:且。《集传》:“行,犹将也。还,犹归也。”或在“行”字读断,作为动词,也可通。以上三句是说这个区域里采桑的人已经不紧张工作(将收工)了,我和你回去吧。

  5、泄泄(异yì):迟缓、疏散之貌。《毛传》:“泄泄,多人之貌。”

  6、逝:去。《集传》:“逝,往也。”这一章是说这区域以外的采桑者也都不再紧张。

  译文:

  十亩田间是桑园,采桑人儿真悠闲。走吧,与你把家还!

  十亩田外是桑林,采桑人儿笑盈盈。走啊,与你携手行!

  诗经故事:

  十四姐十四岁时,老爹就把她叫十四姐了。

  齐家的户大,到了十四姐这辈上,姑娘多,小子少,排来排去,在齐家门中为十四,小时叫个十四妞,也有叫老姑娘的,可到了十四妞十四岁时,后面又多了七八个小妞,十四妞就升成了十四姐,齐老爹第一个那样叫,全村人也都叫上了。

  有人说:穷家带娇女,还有人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说的都对,十四姐也是这样,娇也是娇了,齐老爹的心肝宝贝女,家也当了,很小就从家里的活学着做了个遍,到了十四岁一过,家里的那间蚕房就归了她去打理了。

  十四姐是个要强的姑娘,做起事来肯下力,养的蚕也比往年多了十几铺,所用的桑叶也就比以前多多了,这下,她清晨去采干露桑,这可要天不亮就去林中,下午还要去采一次夕照桑。

  虽说是累了点,可十四姐最喜欢干的活却就是采桑叶了,每一次去总有很多的伙伴一块行,说说笑笑就去了林中,太阳未出之前,桑林里就传出了姑娘们清脆的`银铃一般的歌声和笑声。

  齐老爹家的桑林有十多亩,养的蚕给王室里纳完税后,还能换回半年粮,十四姐听完老爹算好的账,干起活来也更用心了。

  蚕儿四眠后,要的桑叶就更多了,十四姐早上就要去桑林里五次,下午还要去三次,齐老爹有心去帮她忙,可田里的活也正忙,收夏播秋抢农时呢,人上了年纪也累的够呛,只好看着十四姐一个人去跑前跑后的张罗了。

  但十四姐忙是忙,可心里乐着呢,一是这年养的蚕特别好,特别顺,一没鼠虫害,二没怪病发,眼看着再有一眠就都上架了,村里的人都夸说十四姐是个能干妞,人好手好运气好,谁家要是娶了这样个好姑娘,那家事一定能兴旺;二呢,呵呵,有一个小伙子来帮十四姐的忙了,有姑娘回村中说看见了,说是邻村的子都郎,每天一大早就去了桑林中,帮十四姐把采好的桑挑到村头上呢。是这样吗?那十四姐笑的,粉红的小脸也像晚霞一个样。

  十亩之间,桑者闲闲兮,行与子还兮。

  十亩之外兮,桑者泄泄兮,行与子逝兮。

  鉴赏:

  魏国地处北方,“其地陋隘而民贫俗俭”(朱熹语)。然而,华夏先民是勤劳而乐观的,《魏风·十亩之间)即勾画出一派清新恬淡的田园风光,抒写了采桑女轻松愉快的劳动心情。

  夕阳西下,暮色欲上,牛羊归栏,炊烟渐起。夕阳斜晖,通过碧绿的桑叶照进一片宽大的桑园。忙碌了一天的采桑女,准备回家了。顿时,桑园里响起一片呼伴唤友的声音。人渐渐走远了,她们的说笑声和歌声却仿佛仍袅袅不绝地在桑园里回旋。这就是《十亩之间》展现的一幅桑园晚归图。

  以轻松的旋律,表达愉悦的心情,这是《十亩之间》最鲜明的审美特点。首先,这与语气词的恰当运用有关。全诗六句,重章复唱。每句后面都用了语气词“兮”字,这就很自然地拖长了语调,表现出一种舒缓而轻松的心情。其次,更主要的是它与诗境表现的内容相关。诗章表现的是劳动结束后,姑娘们呼伴唤友相偕回家时的情景。因此,这“兮”字里,包含了紧张的劳动结束后轻松而舒缓的喘息;也包含了面对一天的劳动成果满意而愉快的感叹。诗句与诗境、语调与心情,达到了完美的统一。所谓动乎天机,不费雕刻。至此,读者自然联想起《周南·芣苢》,它也主要写劳动的场景和感受。但由于它刻画的劳动场景不同,诗歌的旋律节奏和审美情调也不同。《芣苢》写的是一群女子采摘车前子的劳动过程,它通过采摘动作的不断变化和收获成果的迅速增加,表现了姑娘们娴熟的采摘技能和欢快的劳动心情。在结构上,四字一句,隔句缀一“之”字,短促而有力,从而使全诗的节奏明快而紧凑。《十亩之间》与《芣苢》,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并成为《诗经》中在艺术风格上最具可比性的两首劳动歌谣。前人评《十亩之间》“雅淡似陶”(陈继揆《读风臆补》)。陶渊明《归园田居》确写道:“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但前者充满了姑娘的轻松欢乐,后者则蕴含着陶公的闲适超然;前者明快,后者沉郁,貌似而神异。

  对《十亩之间》诗旨的阐释,除《毛诗序》政治附会性的“刺时”说之外,尚有苏辙的“偕友归隐” 说和与之相近的方玉润的“夫妇偕隐”说。其实,这是隐然有“归隐”意识的读者,有感于诗中描绘的田园风光,而生发的创造性想像,不是基于诗歌文本的客观阐释。此外,今人尚有主“情诗恋歌”说的,即把“行与子还”、“行与子逝”,解释为姑娘招呼自己的情侣一同走。这则是由于“子”字意义的含混而造成的阐释的歧解。细味全诗,诗章展示的是一幅采桑女呼伴同归的桑园晚归图。

  名家点评

  宋代朱熹《诗集传》:“政乱国危,贤者不乐仕于其朝,而思与其友归于农圃。故其辞如此。”

  清末陈继揆《读风臆补》:“雅淡似陶。”

  创作背景

  关于《魏风·十亩之间》的意旨与背景,历来有多种观点。《毛诗序》云:“《十亩之间》,刺时也。言其国削小,民无所居焉。”除《毛诗序》的“刺时”说外,还有苏辙的“偕友归隐”说和与之相近的方玉润的“夫妇偕隐”说,另外还有人主张“情诗恋歌”说,即把“行与子还”“行与子逝”,解释为姑娘招呼自己的情侣一同走。而今人多解此诗为描写采桑女偕伴而归时的诗歌。

【诗经·国风·魏风·十亩之间】相关文章:

诗经·国风·魏风·硕鼠11-24

诗经《国风·魏风·十亩之间》原文赏析09-18

诗经·国风·魏风·葛屦11-24

诗经·国风·魏风·汾沮洳11-24

诗经·国风·魏风·陟岵11-24

诗经·国风·魏风·伐檀11-24

诗经《国风·魏风·硕鼠》原文赏析09-18

诗经·国风·魏风·园有桃11-24

国风·魏风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