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比孝更高的山散文

时间:2020-07-21 09:53:22 散文 我要投稿

没有比孝更高的山散文

  平时,我们是最好的“朋友”,“朋友”到可以无话不谈甚至交换感情隐私的程度,但在一些关键时刻,他又会以古礼把我推到父亲的角色里,让我体会为人父的尊严和幸福。

没有比孝更高的山散文

  知道我喜欢吃榴莲,他会不时买一个,自己却只尝一口,然后就再不动勺子,凭你怎么动员。“对我来说,觉得吃一口和很多口是一样的,都是那个味道,后面的都是重复。”不由惭愧,还不如儿子,就是喜欢重复,喜欢重复那个味儿。

  在享受上不喜欢重复,在孝行上却永不满足,这就是儿子。

  近几年,每逢寒假,他都会接爷爷奶奶到城里,也只有他能把爷爷接来。换了我,父亲总是一概拒绝。儿子不但能把二老接了来,而且留得住。2011年寒假接来,一直住到隔年夏至才送回去,长达半年时间,算是破天荒了。期间,父亲数次嚷着要回老家,都被他成功留住了。正好大四最后一学期,他就索性回来陪爷爷奶奶。为了让爷爷安心,他动了许多脑筋,想了许多办法。首先是严密监理着每一顿饭菜。每半个月给爷爷洗一次澡,每两天洗一次脚。抱着爷爷奶奶的脚剪指甲时,那种细致和耐心使我这个做儿子的惭愧。知道我分身无术,他就每天拿出一定时间,陪爷爷奶奶说话,有时爷爷奶奶已经躺下了,他就上床躺在他们中间,和他们聊天,往往大半晚上。为了解除爷爷奶奶的终极焦虑,他不停地在网上寻找相关视频,下载下来让他们看。这也为留住爷爷起了很大作用,父亲不再时时嚷着回老家,而是每天准时坐到电视机前,让孙子给他播放下一集。我们欣喜地看到,半年下来,二老变得更加乐观、安详、喜悦,可以坦然面对归属话题。

  我这些年之所以能够坚定地推广“安详生活”,有一个重要的力量就是儿子的支持。才知道人生最大的幸福来自后代对你价值观的认同。

  上大学后,儿子通过学习西方文化,接触外国人、外国公司,更加认同我的观点,成为一个最坚定的安详理念支持者,并为此放弃出国、到外企工作等计划,决定回家给我做秘书。

  早在大二第一学期,他就写了长达万字的《让全世界人民都来学汉语》,《文学报》更名发了一个整版。在把东西方文化作了对比后,他说:“世界上至今没有一种语言可能代表汉语来描述出这种文化。汉语的魅力,是中华经典文化五千年的魅力,它所代表的智慧,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智慧。中华经典文化可以说是本世纪地球上仅存不多的文化宝库,而汉语,正是这座宝库大门的钥匙。”之后,他对中国经典文化的热爱与日俱增,到了大三,甚至到了非文言文不读的程度,说读白话文淡如白水。他说,这才真正体会到什么是爱国之情了,一个人在没有爱上自己的传统文化之前说爱国,肯定是言不由衷。

  为此,大学期间,特别是后两年,他想方设法帮我,只要他能承担的,都主动承担了。

  大三暑假,更换了已经老得不能再用的洗衣机、电饭锅、微波炉、淋浴器等。换洗衣机、淋浴器时,我正在楼上睡午觉,他都没有叫我帮忙,待我下楼时,一切都已做好。看到他累得满头大汗,我心里一阵自责,这本该是我的活儿,现在却让他来做。再看,还给卫生间安了换气扇,装了毛巾架等。说来惭愧,住进这个屋子已经七年了,这些基本设备我都没有顾上置办。对此,从未听到他埋怨,不想现在他竟自己动手了,而且摆出一种永远自己动手的样子,这从他在网上买了一套电钻等工具可以看出来。

  大四最后一学期,他在孝敬爷爷奶奶、背诵《论语》等经典的间隙,抽空网上购物,给客厅买了一个书架和衣架,给厨房买了一个菜架,自己看着图纸组装。还把家里所有电源换成分项的,不用妈妈每次都要拔插头,保证安全。那几天,门铃只要一响,他就下楼搬东西,然后拆箱,看着图纸组装,汗流浃背的。那是我最忙的一段时间,其间,我都没有认真看过他是如何组装的,当然就没有给他搭一手。他还给我的卧室床头买了一盏十分温馨的仿古灯笼形布艺彩绘罩式台灯,换下了我直接插在墙壁插座上的牛头灯。旁边配了一个小电扇,把遥控器放在我的枕头边,让我暑期舒服一些,因为阁楼暑期就是一个火炉。同时配了一个自动加湿器……让人躺在床上,有种重换天地的感觉。

  一天下班回来,看见儿子映在一团橘黄色的光芒里。定睛,原来是他在往新书架上摆书,已经快摆完了,那是他给我网购的中华书局版的全本全译全注经典系列,摆了整整一书架。我说,郭大山同志,你想开书店啊。他有些得意地说,是啊,您老以后基本不必再买书了。说着,拉上窗帘,把刚刚安好的落地灯摁亮,柔和的灯光打在书架上,再加上妻摆在书柜顶端的吊兰,让客厅一角一下子温馨起来,有意境起来。接着,他拉过来一个简式靠椅,让我坐上去,又从书架抽出一本书给我,说,您老今后就坐在这里看书,一边晒太阳,一边看,把这些书齐齐看一遍,再出去讲安详,就是另一种感觉了。

  除此之外,儿子还主动承担了对堂弟表弟表妹的教育工作,写给他们的励志信,估计也有上万字。2011年,二堂弟终于考上大学,他包揽了大人应该做的一切工作,从填志愿,到装扮,到送行。堂弟考取的学校远在长春,中间要换车,他不放心,就一直送到学校,办好住宿,并购置好生活用品后,才回京上课。

  我这些年不揣浅陋,到全国讲安详,一个重要的动力就是儿子,因为他时时处处身体力行,让我讲起来非常有底气。

  儿子平时非常节约,但在帮助别人上却十分大方。2011年暑假的一个晚上,他给妈妈认错。妈妈问什么错。他说前年他其实借给同学某某了一万元。妈妈问那另外五千元哪里来的。他说是他上大学时爷爷、奶奶、伯伯、舅舅、姨姨和几位叔叔阿姨给的,他瞒了我们数目。2010年的一天,他打来电话说,同学某某家的房子很危险,急需改造,让我们支持五千元。妻就给打过去五千元,不想他还把自己的五千元私房钱打过去了。听妻讲完,我既震惊又惭愧,儿子拿出他的私房钱,相当于我拿出所有家底。近年来我也做一些小公益,但要我拿出全部家底,扪心自问,还真做不到。2012年春节,他又给妈妈说,借给同学的那一万元,咱们就不要了吧,一万元对我们不算少,但没有也能过得去,可对那同学来说,却是一个大数字。这次我就不单单是惭愧了,而是觉得有一种力量拽着我的衣领,硬是把我带到一个开阔地带……就让妻告诉儿子,我们不但同意他的意见,而且欣赏他的做法。

  2012年春,儿子在一小学实习讲《论语》和《西游记》,结束时,又给我出了一道考题,问我能不能给他的每位学生送一本我的《〈弟子规〉到底说什么》。我问一共多少人。他说大概五百人,如果算上另外一位实习老师的,大约八百人。我想了想,这等于把这本书的稿费全部捐赠了,心里多少有些不忍,但表面上还是十分痛快地答应了。他鼓励我说,老爸这次表现不错啊,有些真放下的样子了。真是羞愧。在儿子的鞭策下,我把刚刚出版的散文集《守岁》、随笔集《寻找安详》修订版的首印版税全部折合成书,捐了出去,包括第三次重印长篇小说《农历》,直捐到出版社无书可供,真正体会到了一点放下的感觉。但我深知,离真正的放下,还远着呢。

  平时,我们是最好的“朋友”,“朋友”到可以无话不谈甚至交换感情隐私的程度,但在一些关键时刻,他又会以古礼把我推到父亲的角色里,让我体会为人父的尊严和幸福。高考完的一天晚上,我都迷迷糊糊地睡着了,听到一个声音,爸,洗个脚再睡吧。睁眼一看,床前站着儿子,笑呵呵地,地上果然有一盆洗脚水。起来把双脚伸进盆里,心里有一种无法言说的幸福。第二天早上,他又为我做好了早点,让我用后再去上班。儿子的这一频道切换让我一时有些手足无措,甚至不适。那是一种需要狠劲才能消化的幸福,不同于以往“最好的朋友”带来的那种惬意和开心。随之而来的身心感受真是无比特别,工作起来特别有劲头,一下班就急切地回家。贪恋他听到我的脚步声提前把门打开探出头来的那种感觉,贪恋他从我的手里一边接过包一边跟我说话的那种感觉,贪恋刚一坐定他就剥一个香蕉递过来的那种感觉……

  去上大学那天,表哥表姐来送行,他拉了行李箱都要出门了,却掉转身,把我和妻叫到卧室,关上门,让我们并排坐在床上。我说,干吗啊?寻思间,他已经跪在地上,说,爸,妈,儿子给你们磕个头。起身磕第二个时,眼里已经含满泪水。送走儿子,我回到电脑前,想写一段文字,但好长时间,却不知写什么。

  儿子用三叩首表达了他想表达的,我却无法用文字表达我想表达的。但我分明听到心里有一个声音在说,从今天开始,做一个好父亲。

  儿子的成长几乎没有让我们操心。很小的时候,都可以放心地让他一个人呆在家里。上小学一年级时,他就能帮妈妈做饭,常常妈妈还未回来,他就把面和好饧在盆里,单等妈妈来擀。二三年级时,他已经能把饭做熟等着妈妈。有一次,舅舅来家里,等妈妈从单位回来,他都用炒面片招待过了。

  儿子曾画过一组图画,是他的成长史。除了在北京上大学,事实上也是我的迁徙史,从乡下,到县城,到地区,再到首府,外加两次进修,可谓一路辗转。每次观看,我都十分愧疚,这除了给妻平添了许多风尘和辛劳,也给儿子增加了许多新挑战,要不断适应新环境,建立新秩序。但他并未以此为怨,反而心存感恩,画面上写满了不同阶段关心帮助他的`人,有老师同学,有亲朋好友,并用粗笔标注了几位决定我命运转折的关键性人物。后来的一天,当我从妻口里听到儿子之所以用心记住我讲的每件事并不断向她求证像是要准备为我传记时,泪水就不由打湿了我的双眼,他本已自觉承担了超过他年龄段的一切,还时时处处想着成就我们,这该需要一种怎样的心力。

  在儿子身上,我真切地体会到了什么是“顺”。小时候,对于我们的唠叨,儿子常常是一种“小人不计大人过”的样子;有时妻生气,冲在他面前,他也笑脸相迎,不顶撞,不辩解,不争论,只是那么笑笑,然后趴在桌上做作业,或者倒在床上看书,妻的火力就那样哑在枪膛里,有气没力地扯几下后火,自动熄灭。

  近几年,儿子几乎没有了脾气,对我和妻几乎百依百顺。我们约定六点起床,但他有时晚上忍不住要看书,睡晚了,早上就起不来。我进去在大腿上掐一下,他呀呀叫一声,换个身,乐呵呵地,说,马上马上,五分钟。五分钟后,再掐一下,他又换个身,乐呵呵地,说,马上马上,五分钟。再五分钟后,我的手就要过去时,他就忽地坐起来,眯缝着双眼,冲我傻笑。小时候,他睡懒觉时,我这样掐他,他会不高兴,有时还发脾气。现在,我的手再重,也激不起他一丝情绪。如果不监督,他就坐在马桶上看书,我进去把书夺掉,他嘿嘿笑一下,盯着我看,让你觉得他之所以要在马桶上看书,就是为了让你夺掉,而让你夺掉,就是为了报你一个乐呵呵的笑。

  不知是孝顺给了儿子开心,还是开心给了儿子孝顺,大四这年,儿子的开心饱满得到处洋溢。吃饭时,往往我们一碗都吃完了,他还盯着奶奶笑呵呵地傻看,吃一口,盯着奶奶看一会儿,吃一口,盯着奶奶看一会儿,看得奶奶都不会吃了。奶奶嚷着要回老家。他问为什么。奶奶说,你们这里把人坐朽了。他就嘿嘿一笑,然后按着奶奶的双肩,推着奶奶在地上转圈儿。奶奶就咯咯咯地笑。他说,看能把你坐朽吗。之后,一有空儿,就推着奶奶在地上转圈儿,祖孙俩的笑声花瓣儿一样落满一屋。

  平时想跟我说话,到书房来,看见我写东西,就什么都不说,轻轻带上门,出去。有时实在想说,就在书柜悄悄取一本书,坐在地板上看,直到我告一段落。还没等我把文档存完,就开始说了。往往有许多让你意想不到的悟处,关于生命,关于人生,关于灵魂……大学期间,差不多每天都要来电话,有时我忙,往往会十分残忍地说,今天就说到这里,明天再说。也没觉得他有多少失落,说,那就明天再说。第二天仍然会按时打过来,每件事都讲得津津有味。有人说,只有恋人之间才有说不完的话,而我体会到的却是父子之间。

  虽然我是他的父亲,但在不少方面,他是我的老师。有时甚至觉得我和妻是他的孩子,什么都要他操心,都要他料理。

  上高中时,正是韩剧流行,为了控制妈妈看电视,他把天线给锁了,直到他高考完,才取出来,为此,我们养成了晚上读书的习惯,已经好多年没有看过电视剧了。

  一度时间,我的写作有些背离方向,他就提醒我,钱这个东西,只不过是银行账户上的一串数字,说有就有,说无就无,手头宽余了日子可以过舒适一些,不宽余了日子可以过清淡一些,不必为了挣稿费降低写作格调,说得我心里一震。为此,他的生活会更加节俭。一次,我在北京出差,正好遇到他放假,他就邀请我一起坐火车回,但是已经买不上票,我就让他退掉火车票,和我同坐飞机回,他说什么都不干,说,等我啥时能挣来飞机票的钱再坐飞机。和他一起出门,没有赶急的事,你就别想打的,要么坐公交,要么步行。

  有一年,我的人生进入低谷,有种扛不过去的感觉,儿子几乎每天都打电话来,给我打气,说,天地太广阔了,一定要把心量放大,当你的心量大到可以把小气候忽略不计时,大境界就到来了。还说,当外界还能影响你的心情时,说明你还没有找到本质,还在现象世界,平时多想一下孔老夫子的“朝闻道,夕死可矣”,你就能超然了。按他说的去做,还真有效果。

  2010年冬,父亲病了,我们回家探望,晚上哥安排我单独睡一屋,因为我的瞌睡轻,怕人惊动。不想儿子悄悄跟过来说,你应该和我爷爷睡。我说,你爷爷打鼾。他说,那也没关系,听爷爷打一晚上鼾也挺好,不然将来您老会后悔的。

  觉得有道理,遂去父母身边睡。果然睡不着,但听着父亲平添了许多老态的鼾声,就更加佩服儿子。大三开学,儿子和妻带母亲去了一趟北京,把该看的地方都看了,包括他的校园、宿舍,从照片上,可以看到母亲有多开心。但对父亲,此生就永远没有可能了,因为父亲已经八十七岁高龄,已经没有能力出远门了,于我,这个账,就永远欠下了。

  说实话,我和妻都算孝敬老人,但是要把父母吃剩的饭菜吃掉,一直没做到。但有一天,看着儿子一点嫌弃没有地把爷爷吃剩的饭菜吃掉,我们就不得不改。一天,当我首次把父亲吃剩的菜接过去吃完时,我从父亲的目光里看到了从前一直没有看到的欣慰,我也确确实实地感受到,只有不嫌弃老人时,才算真正迈进孝道的门槛。

  此后的一天,为了阻止我接一个书稿,他给我说,生命的意义在于不断提高灵魂的等级,而不是老在一个平面上重复。更是让我惭愧。没错,这部书稿确实是一次重复。当晚,我就给对方写了长信,致歉解除了草签的协议,决定从儿子希望的层面上,开始新的人生。

  曾有朋友问我,怎么老是那么知足。我说,儿子已经把我的心装满,又有何求?

  也有朋友问我,怎么听不到你的抱怨?我说,儿子已经给过我一次天堂,又何怨?

【没有比孝更高的山散文】相关文章:

山的美丽散文12-05

其实你没那么重要散文02-28

含有比喻的寓言故事08-27

巍峨壮观的香炉山散文欣赏03-01

鲁迅《二十四孝图》经典散文05-27

刘长卿风雪芙蓉山抒情散文06-28

爸爸 您是那座山为题目的散文03-03

描写孝的段落09-26

山那边,留下一片会议散文02-24

千古峄山话奇石散文欣赏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