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的优美散文

时间:2022-05-16 10:13:59 散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关于孝的优美散文(精选20篇)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不可避免的会接触到散文吧?散文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哲理散文。那么问题来了,怎样才能完成一篇优秀的散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孝的优美散文(精选2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孝的优美散文(精选20篇)

  孝的优美散文 篇1

  “百善孝为先”。孝是给父母端上的一杯茶,孝是对父母的一句问候,孝是陪伴父母的每一刻。孝,其实就是生活中,我们为父母做的点点滴滴。孝乃为人之本。孝是子女对父母的一种善行和美德,是家庭中晚辈在处理与长辈的 关系时应该具有的道德品质和必须尊守的行为。

  从小,我们都是在父母的百般呵护下成长的。随着时间慢慢长大的我,为能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心里特别的开心;没次听奶奶夸我的按摩手法非常棒,力度拿捏的刚刚好,心里就特别的美啊!守礼仪、尊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由古至今都是如此。

  古时有汉文帝刘恒,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古人如此之爱父母,我们更应该孝敬父母。我们虽不能“恣蚊饱血”,但我们总能“扇枕温衾”;我们虽不能“鹿乳奉亲”、“卧冰求鲤”,但我们总能为父母端上一杯茶。

  有一首歌叫《常回家看看》。它“唱”出了父母心中流露出的寂寞之情。应该多陪陪父母,让父母感受到他们的儿女在身边,很安全。这是孝。因为这样的话,他们才会有安全感。每个老人家都像小孩一般,让家人疼爱、关心,不想孤单。

  要记住:常回家看看!父母需要你们的'陪伴。陪伴,可能只是短短的一段时间,但对父母也是珍贵的,那也是一种爱的表达,孝的表达!

  孝的优美散文 篇2

  一个人,善良不善良,首先得看他对他的父母好不好。如果一个对父母都不好的人,却常常高喊自己是个善良的人,中国人不会相信,外国人也不会相信,连鬼都不会相信。

  孝敬是晚辈对长辈发自内心的尊重和敬爱,是做作不出来的。另外,孝心的一个特性就是它的单向性。有人说,我对我的孩子很好,我可能是天底下最好的父亲,或者说我可能是天底下最好的母亲,即便这样,和孝心也是毫不相干的,甚至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对于下一代的好,对下一代的关爱,虽然你可以说你主观上是无私的,但是,客观上,不用辩解地和私利难以分开,毕竟对下一代的关心爱护是能够有回报的。

  由于孝心的单项性,也说明了孝心的毫无私利性。父母还不是太老的时候,对父母好,对父母充满孝心,也许还有说不清的目的性,因为那时候的孝心毕竟还可以得到父母的更好回报。其实那时候的孝心不能算是纯粹意义上的孝心。

  可是,如果父母已经是耄耋之年了,还能对父母悉心关怀,那才是真正的孝道。因为年迈的'父母——————特别是那些毫无收入的父母已经对他们毫无利益可言。

  这样看来,真正的孝心是绝对无私的。一个无私的人才能称为善良的人,或者说,善良的人必然无私。一个不孝的人,一个对于父母都不善良的人,对于别人,对于周围的人是不可能善良的,即便是表面的善良也是有深层私心杂念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孝心的定义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变,现在的时代离开那些吃不饱、穿不暖的年代已经很久很久了。孝心的最大表现是对于老人的精神关心,而决不是仅仅满足于父母的吃和穿。换一句话说,精神的孝敬已经显得越来越重要了,精神孝敬在孝心中的比例也越来越高了。比如给父母打个电话,多多看望父母,常常陪父母走一走,是当代孝敬最核心的问题和关键所在。有些人以为父母可以吃好穿好,就万事大吉,这其实是十分片面的,也许一天甚至一个小时的陪同比给父母吃山珍海味,穿绫罗绸缎还要重要几倍、十几倍。

  孝敬不孝敬,邻居看得见,亲人看得见,当然,善良不善良,旁人的心里也是明镜似的。百善孝为先,我们这个社会应该更加突出孝道这个根本。也许突出了孝道,小悦悦那样的事情就会少些,像那些肇事逃逸的事情也会少得多,尔虞我诈的事情会更少些,因为不管时代怎么变化,孝道始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根本,是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之所以兴旺发达的理由所在——————不孝道的人,何以为人,一个连人都算不上的行尸走肉,还怎么办得起事业?更不要说成就伟大的事业。

  大家都来喊一喊,“百善孝为先”。

  孝的优美散文 篇3

  前言: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弟 入则孝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佛曰:儿女与父母是有直接而密切缘分而来的,没有缘分,求儿女求不到的。古时二十四孝感动天,美名传颂至今,铭记心,怎敢忘。孝敬父母和长辈是我们每一个人应尽的义务,也是五千年中华民族的一种美德与传统。静夜,独坐,品一曲老歌《念亲恩》,亲切而心不能平。天地间,有一种爱最无私,博大深沉,却常常让人忽略,这就是来自父母的爱。人无论高低贵践,生命都是父母所给予。

  一轮明月悠悠云中走,匆匆几十春秋,念家中双亲已白头。岁月流逝,感恩父母,让我们怀着一颗热忱感恩之心对待父母,向他们尽孝!我们从哪里来?大家肯定都会说,是父母把我们带到世界上来的。是啊,父母用泪水与幸福的笑容迎接我们来到世间。但当我们来到世上的那一刻起,父母们却多父母身体因操劳已变得一年不如一年。感恩中,人生最是不能忘怀父母恩。

  父母历尽千辛万苦,尽责尽心养儿,呕心沥血,望子成龙,一生操持家庭,一心都为儿女们,把我们养长大不容易,看天下,最亲莫过天下父母亲,最美莫过天下父母心。一个有良知,有道德,说严重点!有人性的话,尊敬父母,孝敬父母,赡养老人,养老送终是我们的一种本份,一种孝心,一种义务,一份责任,是义不容辞,合情合理的。

  近来感触良多,一个父亲不远千里来到儿子家,不是享清福,而是给儿子带孩子。可却因无谓矛盾被身为公务员的儿子狠打,撕破衣服及咬伤,看着那老父在镜头前伤感落泪,我的心很痛也很气。所谓虎毒不食子,奈何朗朗乾坤下却生了只披着人皮的狼。退一万步,即使老人家生活中有什么过失,试问谁没有过错?更何况生恩养恩重于泰山,没父母哪有你的今天?请问这位公务员,你就不怕遭天谴吗?你就不怕你将来的儿子长大也会这样对你吗?所以,注定你的行为是要遭到万人谴责与唾骂的,是不值得原谅的。在公,你损坏了公务员形象,在私,你身为人子,未尽孝道居然打起老父,你确实猪狗不如!

  人之初,性本善。在当前这个人文进步,经济腾飞的社会里,老难养,老不养,道德的缺失与良知的泯灭,确实让人可恨可叹可气。身处这个充满竞争的年代,物质的富有往往成为衡量一个人财富的标志性指标,但物质的富有也未必能让你享用一生,而真正能够受用终生的,是父母给予的、一生都享用不尽的财富。人品,人德,人心,人性的修养与品性尤为重要。父母付出了毕生的精力和心血,最大的庆幸与幸福就是还有父母可孝顺,跟两个老人坐下聊聊天,问个安,吃顿饭,洗个脚,其实,父母要求的并不多,只要儿女们身体健康,事业有成,家庭美满,有空多陪陪他(她)聚聚就满足了。

  记得几个月前夏天,开车街道上,见一老妇人撑伞瘫坐路旁讨钱,观颜察色以及见她身上衣衫整洁,感觉不是一个乞丐,为何沦落到街头要钱,好奇心与同情心驱使我停车询问,等我拿了点钱给她后,我问为何天这么热要在路上讨钱,一听我真的气炸。老人家说她今年七十八岁,因儿子和媳妇经济条件有限,把她赶到老房子一个人住,生活起居饮食全无人照料,跟儿子要钱生活治病,总推托经济拮据有孩子要养,没钱给老人生活,无奈之下她只能顶着烈日,拖着驼了背的病体出来乞讨。说完老人泪从悲来,说了句:含辛茹苦把儿养大,成家立业,以为养儿防老,能养老送终,到头来我还不如养条狗。听此言,见此状,我买了些吃的东西交给老人,也再掏了些钱,劝她离去。望着她步履蹒跚艰难的背影,此景确实令人心酸感叹!忆古时,有二十四孝第十三章汉朝郭臣为母埋儿的故事,叹今朝,禽兽儿逼母路边乞讨枉为人子。可唾,可恨,可气之极。

  如今,为人父方知父母难,为人父母是甜蜜的,为人父母也是艰辛的,这个滋味只有过来人才知道。其实,人生最大的幸福莫过于上有双亲可孝敬,间有爱人情相悦,下有儿女绕膝行。简简单单一个团聚,一份亲情,一份和睦,一份融洽,是显得那么的珍贵。有句话说得好:老人如小孩。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我们不知道父母在爱我们,而且也不知道如何去爱父母。当人生如水一样冲涮了高原与平原,由小溪汇入江河、冲进大海的时候,我们知道了什么是胸怀,什么叫包容,什么是接纳,什么是保护,什么是照顾,什么是孝心。

  如果你还是啃老族,如果现在的你还在当单身寄生虫,或是已婚双料或多料寄生虫?请多留意自己的父母,请多关心和照看他们正在逐渐老化的'过程,别忘了花多点时间陪陪爸妈,多尽点孝心,让他们少操一份心,多省一份忧。我想,这是你应该做的,也一定能够做到做好。人的血液在无限的传递,爱的回复却显得稀奇。物质时代,我们把精神,金钱,感情不计成本的投给了孩子,却总是找借口没有时间看一眼年迈的高堂,尽管心存负疚,却总能给自己一个堂皇的理由!都在说忙和累,可是,我们为什么不再拿出给孩子一样的爱向自己的父母倾注?给父母一点对孩子一样的爱,也让我们的心再回眸的时候不全是空空的忏悔。当我们在用语言表达我们对父母爱的时候,其实我们不知道什么是爱。爱是沉重的,是需要责任,需要给予,需要的是无声的行动。爱,不要轻易说出口,因为在值得你付出爱的人面前,这样的表白是世界上最苍白,最没有内容的一句话。

  人生百态,社会聚焦,一个血淋淋,赤裸裸的现拍视频画面入眼,真是丧尽天良!吸毒儿因毒瘾发作,跑到父母维持生计的路边摊要钱,因家早被吸毒儿子掏空,根本没钱,没了人性的儿子恼休成怒,不管跪在地上苦苦哀求的老母如何劝说,操起菜刀把亲生母亲活活砍死,老父见状上前救命,奈何被丧心病狂的儿子按在路边水沟,连头都给活生生的砍了下来。一场毒祸!亲生儿如魔鬼般亲手砍死了亲生父母。场景触目惊心,不可思议!

  有些记忆不堪回首,有些现状却难以改变,面对有些富二代靠着父母辛苦打下的江山任意挥霍,摆阔,攀比。到底是溺爱过度还是从小教育的缺失?从小优越的条件造成了对生活对父母的无限依赖,而且随着计划生育夫妻只生一个的现状造成了把孩子视为稀世珍宝,把孩子们都培养成温室里的花。以前父母省吃俭用养育孩子的思想在如今变了质,在孩子未有自立能力和创业能力的时候过度呵护和无限满足,为了无谓的溺爱与脸面,令到如今孩子的生活抗风险能力和尊老爱幼的思想变得堕落与缺失。想想后怕,一代传一代,一代不如一代,小至家庭,大至民族命运全交在下一代手里,国家兴亡,教育有责。父母的爱是无私的,但对孩子也要教育有方,从小教育孩子该从人心,人性,人德,人义,孝道,为人,做人培养起。中国五千年文化道德百善孝为先的传统不能忘,养儿容易教儿难,可怜天下父母心,望子成龙人人想,莫到头来一场空。话说回来,如今社会压力和生活压力的繁重,很多家庭确实存在独身子女赡养老人难的问题,这就要靠社会制度对老人们老有所依,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问题给予加速完善与发展。

  最后谨以简摘《百善孝》与全天下儿女们共勉:人生五伦孝为先,自古孝是百行原。为人子女应孝顺,不孝之人罪滔天。父母恩情深似海,人生莫忘报亲恩。世上惟有孝字大,孝顺父母为一端。天地重孝孝当先,孝敬父母如敬天。亲由我孝寿由天,生前能孝方为孝,死后尽孝枉徒然。百行万善孝为先,当知孝字是根源。

  孝的优美散文 篇4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日啖荔枝三百棵,不辞长作岭南人”。这些年,每到荔枝红艳艳的六月,品尝着荔枝的鲜美的时候,总能想起这些优美的诗句来,也往往能想起童年的一些事来。

  童年的我们的那一代人,要吃到荔枝,并不像现在的孩子那么容易,想吃荔枝,就得在荔枝成熟的日子里,每天起得早早的,飞快的跑到荔枝树下,捡些熟透了或虫咬了从树上掉下来的荔枝。有时也怕黑,因此,我们老是盼望着刮台风!台风来了,把树枝都吹断了,荔枝自然的就都掉下来了。我们呼唤台风的时候,荔枝树的主人家的人都会骂!

  还有另一种方式可以吃到荔枝,就是等树主人摘荔枝的时候,去树下捡偶尔掉下来的荔枝。等树主把荔枝摘了,我们就爬到树上去搜那些没被树主发现而留下的`荔枝。不过,爬上树和偷人家的荔枝,都是会挨父亲、母亲爷爷等长辈骂或打的!因为,长辈们都担心孩子们从树上掉下来。而偷,那是最不能宽恕的,因为当时的人的思想就是纯得容不下偷的行为!

  捡荔枝回来了,洗好了,每个孩子都会把最好的荔枝留给父母或爷爷奶奶,自己吃些烂的或虫驻过的,然后就悄悄的去学校了。记得有一次,我瞒着大人爬上树去摘余留的荔枝,摘了一个大的,心里就想着,这个留给爷爷,那个留给爸爸……然而,从树上下来,一摸裤袋,才发现原来裤袋烂了个洞,只剩下一棵荔枝,那些都掉了,被其他小朋友捡去了,到现在都懊悔不已!白忙了不要紧,主要是没有剩有大的好的给父母!

  这些年,到荔枝熟了,往往买很多回来吃,因为母亲和儿子都喜欢吃。儿子要吃荔枝,母亲或他们的那些叔叔们就给他们买,他们自然就没有了我们当年要吃到荔枝时的艰辛。不过,值得欣慰的是,每次吃荔枝的时候,他们都懂得挑大的给他们奶奶,还说留下这些大的给远在厦门的爸爸妈妈!荔枝,在我们的家庭里,它们就成了孝心传递的使者。儿时的我们,现在四、六岁的两个儿子,不用人教,在内心里都懂得孝顺,这也是荔枝带就的一种美吧!

  今年的荔枝又红了!我们想儿子了,儿子们也想我们了!

  孝的优美散文 篇5

  先说孝道,这里的道就是道理,这里的理就是天理。父母从小到大,含辛茹苦,养育之恩深似海,有恩不报,天理难容。赡养老人不能以父母不自觉的偏爱,生活坎坷的失误及无奈而弱化。更不能以自身的贫寒而拒绝,否则就是大逆不道,无道便是逆子。我们见过许多的家庭纠纷,都是源于利益和财产得到的多寡来界定自己的赡养义务和责任。而且大都振振有词,谁谁谁得了多少,谁谁谁怎么样,我又如何,不赡养似乎理所当然。错,不赡养就是不道。父母有养育你的责任,同时你就有了赡养的义务,义务和责任都是道,都要遵守,而没有任何附加条件。法律的调整和解释那是政治层面的事,和中华民族的悠久传统形成的考道无关,与财产的划分、收益的多少无关,只与孝道有关。

  再说孝敬,这里突出的是一个敬字。君为臣纲,父为子纲,也许盲从了一点,但是点出了孝敬的`核心内容。大不敬不行,小敬也不行,大敬为上。虽不能一家之主,独断专行,底线也应为父为父,子为子,切不可犯上作乱,没大没小。你官升三品,才高五斗,腰缠万贯,在父辈的面前也要毕恭毕敬,就算父母穷困潦倒,百病缠身,官司缠身晚辈也要敬之十分。决不能,一朝飞黄腾达,春风得意,就看不起曾经含辛茹苦的母亲,看不起劳苦背驼的老父。父母就是父母,成亲时都要三拜高堂,就是彰显一个敬字,娶了媳妇忘了娘的事不能干,干了遭世人耻笑。

  三说孝顺,只有顺了才称为孝。这和简单,父母高兴,心情舒畅,延年益寿,整天笑容满面,身体健康,家庭和睦,生活不就追求这个吗?有时子女们抱怨,我们这没少尽孝,大房子让他们住着,好吃的买着,钱让他们花着,就是不落好。那是你不会来事,为什么有的子女也没多少钱,也没给父母多少物质享受,老人就高兴,就说他好,因为人家孝顺了,顺着老人的心气来,讨老人的欢心。也许你买了一个大蛋糕,老人不屑一顾,别人买了一支花,老人乐得合不拢嘴。你领老人去了趟海南,回来就喊累,别人搀着老人小区遛了一圈,老人逢人就讲,这孩子孝顺。看着是亏了,其实也不亏,一顺百孝,这还得学学。

  最后是孝心,从心里孝才是真孝。好多时候看不出子女心里是怎么想的,有的孝只有心里孝才能做到,否则光作表面文章给外人看,华而不实,关键时候就要掉链子了。常有人设问这么一个两难的话题,婆婆和媳妇掉河里了你先救谁?怎么回答,救谁也不好使!这就考验你的孝心了,说不说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你的心里先救谁?有了这个孝心,才能在父母最需要你的时候及时的出现,倾尽全力,倾其所有,否则,神马都是浮云!父母的爱是大爱,没有任何虚假的爱,一如既往的爱,全身心的爱。为了子女,可以含辛茹苦,任劳任怨,甚至割肝割肾。我们呢?只有用心的尽孝,才是大孝。

  我们年小时,父母就是榜样,就是靠山,就是强者。宠着我们,教育着我们,扶着我们一步步的走向成熟。当我们已经足够强大时,却发现父母老了,由强者变成了弱者,由关怀者变成了被关怀者,当我登上人生的高峰时,他们却开始驼着背往回走了。这时的他们需要我们的关爱,需要我们尽孝。

  尽孝不仅需要明事理,懂尊敬,顺其意,行爱心,更需要和父辈的沟通,需要我们的智慧,否则,你也许能做好,却不能做的更好。我的一个邻居在旁人的眼中谈不到多孝,甚至有点不懂事,净给老人找麻烦。本来住的不是太远,却每天把电动车骑到母亲的小院里存着,来来去去的一天折腾好几回。没办法,老人只好起个大早,买了早点等儿子。儿子呢,吃饱了,喝足了才去上班,下班后又把车推过来,然后走上十几分钟再回家。其实我们这里就有存车处,莫非就是为了省那么几个存车费不成。

  可是不管邻居怎么说,老人挺高兴,受累起早的就是愿意,每天可以看到儿子,一早一晚的说说话,不高兴才怪呢?这就是智慧,老人早起了,身体得到锻炼,买早点也能多接触社会,多少长点见识吧,何乐而不为呢!儿子也知道,每天的瞎折腾不但不轻松,反而更麻烦,为了老人高兴,自己就高兴,两个高兴加一块,能说不孝吗。

  我有个亲戚更会来事,他是不缺钱的,甚至说还很有富裕,他却每到周六周日的开车去市场卖鞋。什么鞋啊,老娘做的老虎鞋,一双一双的,布料都是踅来的下脚料,做工也谈不到有多好,更没有申请“非遗”的水平,赚不了多少钱,不过,至少不赔钱,玩的就是手工。我不说了吗,人家不为钱,也没什么成本,卖多少钱都是挣的。

  他老娘快八十了,也没收入,就是从做姑娘时起就有手巧的美名,老虎鞋做的十里八乡的首屈一指。得,这就行了,闲着也没事,做起来看吧。这娘俩一商量,买卖也就开张了,一个做,一个卖,挣得是银子,图的是乐子。原来要是带老娘去旅游,就她那个财迷劲,自己又不挣钱才舍不得呢。现在花自己挣的钱,走吧,玩去呗,那才叫硬气。

  所以,孝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智慧,一门学问。为了我们的父母快快乐乐的欢度晚年,动动脑子,想方设法的给老人精神上的安慰。这需要用心去做,带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做,持之以恒。这样,还会发生子女之间为了哪怕是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反目,惹得老人心脏病发作的不孝之事吗。不要等到老人去世了,才吹拉弹唱的瞎折腾,哭天抹泪的做样子,私下里却为了遗产的分割暗暗较劲了。有意思吗?这让后辈们看出点毛病来,等你老的时候来个照方抓药,后悔也晚了!

  这就是,孝道、孝敬、孝顺,孝心,最后再讲点智慧,这孝也就到了极致了,你就是孝子!

  孝的优美散文 篇6

  一小餐馆里,简桌上吃饭的农工,难得摆上瓶酒,点几道家常,且谈且聊,一时的满足,加酒之功力,可谓飘飘欲仙了,且又有电视播着,热歌劲舞的,似有路过天堂之感觉。央视一档节目,叫什么《小不点,大能耐》,其一的梁蓉小姑娘,她孝侍病母,且临危不惧,助亲有方,感动得主持人泪光点点,咽语低沉,居然让央视也敢说个中的苦难、无奈,但归根结底的结底与一切的不公都迁怒于她逃离的父亲,而把“孝心、爱心”捧得滚烫,于是她的父亲遭到一番谴责!在坐佳宾多也潸然地流泪、悲咽地感慨着,末了,竟唱“望望头上天外天”,以示鼓舞。难能可贵!台下现场,眼皮软的己哭的稀里哗啦,擦泪不止,唏嘘声在电视机前都能听清。回看餐馆,也有唏嘘者,更有流着泪吃面的,也难能可贵!忽然,一三十大几的男士,蓬头垢面衣着破旧,称其为士,其实是高抬了。见他目盯荧屏,嘴角急抽几下,便呜呜的号了起来,突然的撕心裂肺,满屋人都为之惊愕,望着他涕泪如雨,望着他欲言又止。不过,识趣的他,还是迅速地离开了。人是走了,可疑问却留给了在场的人,难道他是小女孩不负责任的父亲,因逃离而愧疚才失声?或他的家境与梁蓉家极似,触景生情?或……?不得而知。但这哭,还是让人同情了,还是冲淡了梁蓉的孝心,也显露出对现实的失望。

  爱恨情仇是泪点的源,煽情生悲又使大多的人都不能免疫,遭糕的是会被传染,多少都能落下几颗泪珠。不过,这泪珠中有多少真情,有几分演绎,只有哭的人自己知道。不管如何,这悲哭中的真情终至是珍贵。而乡村新兴起的“哭灵”,说白了,是给钱才哭的丧葬产业,即使嚎天动地,也不过是一场哭的演绎,可乡下人最易见哭兴悲,居然又推动了此方需求。

  去年,村里的唯一的包工头的母亲仙逝了,因之于有钱,丧事自然不同寻常,一则要章显其孝,二则需要热闹、排场,以示自己的不凡与卓越。人有了钱,身份也见高涨,应酬自然比一般人多,母亲丧事上,哭丧也自然无遐,于是请了专业人士代哭,以举已哀,以示已孝。

  低沉的哀乐,藏青的拱门,白的挽联、白的'幡,似乎整村都为之哀痛了。只是,一旁的热舞劲歌别扭的让人不解,大概是与时俱进受潮流的逼拶,或附近的丧事都如此,或本地称的“喜丧”的缘故吧,至于为哪一条而如此,不得而知,真是“于今为烈”的“悲喜交加”。

  出殡那天,亲朋、友人、邻居自不必说,是要来的,也是必须要来的,民工是可来或可不来的,然而也来了,村乡官吏也来了几员悼念致哀,真是给面子。村妇野老听说哀主请了人“哭灵”,也喜形于色,忙着凑热闹,当看客,一时间,僻村若市,车堵路塞,不可不谓场面之宏大。

  哭灵的是一女子,素衣白衫,且跪且行,于灵前行三叩九拜,含泪悲吟亡人生平之恩德,凄婉浅唱断肠之哀歌“……大门挂岁纸,二门挂白幡,妈妈归天去,儿女跪地上……”声泪俱下的演绎,让观者无不动容,泪目不睁,让哀主在窃喜之余也明加封赏,可谓情利双收。诚然,伊的哭声不假,眼泪也是真的,高潮处,泪水竟如断线的珠子,劈哩叭啦的往下直掉,难能可贵,至于溶入了自已多少真情,代表了哀主多少孝心就不好说了!

  梁蓉命运是不济的,孝心的确帮了妈妈,却没改变她苦难的无奈。如今上了央视,于是,人们感慨一番,流了一遍泪,被誉为孝心少年,随即为现实社会所标榜了,危机也将转为安逸。而僻村之富人,他的孝心行为,按规矩说能顺理成章,如出于真情就无法恭维了,还将受人诟病。古人的“哭竹”“卧冰”,“尝秽”与“埋儿”的故事,今天看来,至少是迷信的、谎谬的或不足取的,但那曾是以孝治国的标榜,如同今天宣讲孝心人物异曲同功。而僻村富人的作为是无论如何也不会被追捧的!而这一切的有悖于伦常的孝心,在将来会渐渐淡去,渐渐的淡去,渐渐地湮灭。

  孝的优美散文 篇7

  自古中国人崇尚百善孝为先,好一个孝字,说起来容易,可要是做起来岂能是一个难字可以形容的!也不是一个难字可以概括的,要不然也不会有“床前百日无孝子”之说了。《红楼梦》里的《好了歌》不是也一针见血地告诫大家:“世上都说神仙好,唯有儿女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心儿女谁见了”。可当今社会,就在我们农场,就在我们身边,孝心儿女却比比皆是。

  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长寿老人也越来越多,同时各种各样的怪毛病也向老人们袭来,常见的是老年人中风,有的老人倒床几年甚至十几年,吃喝拉撒不能自理,就连翻身的能力也没有。而老年痴呆,不但生活不能自理,还要时刻小心老人走失,照顾这样的病人要多么大的毅力,要付出多么大的艰辛是常人无法想象的。

  一、没有一句抱怨的儿子

  笔者的老邻居刘老师两老几乎是同时倒下,他们家住没有电梯的四楼,儿子媳妇为了照顾方便,为了常推老人出来晒晒太阳,找到一处离家不远的一处小平房,每天忙着喂父母亲吃饭,为父母擦洗,照顾父母大小便。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儿子陈忠几乎没睡过一个囫囵觉,特别是寒冬腊月,北风呼号,大雪纷飞,牛皮凌让人举步维艰,可儿子还没有睡下,父亲电话里一声召唤,儿子披衣下床,从四楼一路小跑,父亲要翻身母亲要方便,二老要吃药喝水。这一轮刚料理完儿子上床还没有焐热被窝,下一轮又开始了,一晚上如此这般来来回回好几次,儿子根本无法入睡,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终于有一天儿子也熬倒了,儿子突然从颈椎以下没有知觉。这对于一个家庭来说真是灭顶之灾,而且还不敢要二老知道,只说儿子有事要出去几天,好在通过治疗儿子慢慢恢复了。整整五个春秋,父亲走了,剩下母亲一人,这时的母亲就是一个老小孩,只要儿子一个人照顾,女儿媳妇都不让插手,就连那内衣裤也只能儿子洗,白天的三餐要按照她的习惯,半上午半下午单独为她弄吃的,而且一顿饭下来最快也要一个多小时,每天天不黑儿子就开始陪着母亲,刘老师本来就是一个很磨叽很磨叽的人,吃饭,洗澡,上厕所,一切操持完毕,最早也到晚上12点多了,就这样刘老师一躺就是整整十三个春秋,最要命的是今年春节前夕,刘老师病情突然加重,不但不能翻身,就连语言能力也消失了,这时的病人情绪非常不好,脾气坏极了,白天晚上儿子不能离开半步,就是儿子上厕所离开一会,母亲也会大发脾气,坐在椅子上陪伴妈妈两三个月,就没有沾沾床的边,白天不能上班,晚上不能睡觉,就是铁打的身体也难以承受,何况儿子身体本来就不好,儿子腰椎出问题,坐下难以起来,妹妹陈红实在是心疼哥哥,怕哥哥又一次倒下,好说歹说接走了她老人家,儿子陈忠才可以暂时有了调息的机会。

  十三年如一日,谁也没有听到过半句抱怨,常常有人问起陈忠:“老天,这日子你是怎么熬的啊?”他就是浅浅的一笑,“唉,习惯了。”好一个习惯了!这一声“习惯了”包含了一个孝心儿子对父母全心的爱,也体现了一个孝子对父母无私的回报,同时也是对那些不孝之子无声的鞭笞,为如何赡养老人树立了榜样!

  二、我母亲绝对不能上养老院

  张秀丽的婆婆在笔者心中是个通情达理而且干练的老人。可还不到七十岁竟然什么也不知道了,身边的人也不认识了,不要说自理,还常常作出让人啼笑皆非的事儿。在她还知道回家的时候,常常胡乱买东西,儿子媳妇给的零花钱买完后又到处借钱,所以她们还要常常帮母亲还债,同时还要忍受不道德人的敲诈,因为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借了这些人的钱。儿子不忍心母亲一个人吃饭,但是妈妈竟然用筷子把所有菜搅个底朝天,她老人家特别不愿意洗澡,还把衣服一天中换下一堆,儿媳秀丽为婆婆洗一次澡就是一次大拼搏,她老人家不但不停地大喊大叫,还疯狂地打闹,每次洗澡盆不知道要打翻多少次,媳妇浑身也被婆婆揪得青一块、紫一块,而且旧疤没好又添新伤。就这样年复年,日复日,本来身体壮实的儿媳秀丽,现在可算苗条有余,她的朋友调侃说她,这比减肥有效果。儿子媳妇本来工作就忙,家里外面忙得不可开交,还担心老母走失,只有请人照顾,可是没有哪个保姆能忍受她老人家逮谁骂谁,儿媳的娘家母亲因为心疼女儿,帮他们操持菜园,可婆婆逮住老亲家不依不饶,破口大骂,娘家妈妈也是一大把年纪,气得老泪横流,可又无可奈何。秀丽的老公是两弟兄,本来老母亲是分给另一个弟兄的,老母在秀丽他们身边已经生活习惯,她老人家还有点明白的时候,就说过不愿意去。所以至今儿随母愿,他们还是自己亲自照顾,无怨无悔。曾经有人建议,你们这样怎么受的了,什么时候是个头,不如把老人家送到养老院。可是儿子一听非常难过,斩钉截铁地说:“那不行,那就是让我妈妈早死,绝对不能去,这苦我们自己受。”养老院再好也比不上自己儿子媳妇照顾得周到,母亲只有在自己身边做儿子的才放心!

  “养老院不能去,这苦我们自己受。”这朴实无华的话语,是真情的流露,是感恩情怀最好的理解和诠释,它承载一个儿子对母亲满满的疼,体现一个儿子对母亲沉甸甸的爱!

  三、他们领养我就是为这一天

  笔者的老表,是笔者老姨妈领养的女儿,老姨妈一辈子没有生育,领养了表姐刘远菊,领养时表姐已经十多岁,没有上过什么学,来了就是姨妈的小帮手,长大后招女婿在家,二老长寿,活到近九十,可有十多年是二老相对躺在床上度过的,一个床上躺着两个不能自理的老人,每天一个个洗澡,一个个喂饭,这个翻身,那个小便,马不停蹄,车轴转,几千个日日夜夜。

  老姨妈是个脾气很怪的老人,十分不好伺候,饭菜必须单独为二老做,首先要达到老人爱吃又咬得动、易消化的标准,吃鱼的时候鱼刺要为他们慢慢剔去,稍不留神姨妈吃到一个小刺,那就是表姐犯了大错,姨妈不但大发脾气,弄不好就绝食,来个几天不吃饭。有一次姨妈突然要吃汤圆,可当时正是抢插的农忙季节,表姐实在忙不过来,晚一天才为姨妈磨汤圆,煮熟出锅慢慢摊凉,吃每一个都先用自己的嘴试试,吹吹才送到姨妈嘴里,可是不小心有一个稍大的汤圆没有凉透烫了姨妈,这下不得了啦,姨妈什么话伤人就说什么,而最使表姐伤心的就是那句:“到底不是自己亲生的孩子。”表姐为这句话偷偷哭了多少次。姨妈每天的大便不能排出,表姐要用手一点一点慢慢小心翼翼抠出。老人的房间尽管他们打理的很勤便,还常常推出来晒晒太阳,这么多年来,两老人虽说没生过褥疮,可老人自身发出的那种体气味道也够人受的,没有这样经历的人难以想象老人房间的那种刺鼻的怪味,无论你怎么收拾,怎么清除,都难以去掉,这种气味可不是谁都可忍受的,当时表姐两人也不年轻了,六十多岁还要照顾八、九十岁的卧床老人,那种艰辛不言而喻,知情的人无不为之感动,表姐总是说:“他们养我不就是为了这一天吗?只要我能管的好,我就不会放弃。”

  “他们养我不就是为了这一天!”为了这一天,他们付出了十几年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一个领养的女儿,一个招来的女婿,为了养父母可以说是鞠躬尽瘁,试问亲生儿女又有几人能做得这么好呢?

  四、层出不穷的故事

  如今孝道已被淡化,没有几个人还知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没有几个人还理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古老的“鹿乳奉亲、卧冰求鲤”的故事已是鲜为人知,可我们身边感人故事却层出不穷;笔者的同事余明慧已经退休一年多,用她的话说,一辈子没有过二人世界,从结婚那天起,一直陪伴在公婆身边,他们本来有一套很漂亮的的私房,可是不忍心父母孤零零的单住,处理了自己的房子搬到父母身边,现代人谁都喜欢过自己的二人世界,谁也不愿意忍受老父母的罗里吧嗦,可他们不但一切生活习惯以父母为主,就是看电视也在客厅陪着父母,而且电视节目的选择权永远是婆婆的。她老公是个很潇洒的人,公婆还能自理的时候,老公常常和朋友聚聚玩玩,可公公坐轮椅十几年,老公没有敢晚回来一回,婆婆年事已高,也一度中风,他们就把床搬到客厅沙发上,白天忙上班,晚上忙病人,老公本来帅气的模样如今看上去比同龄人老上好多,那满头白发满脸沧桑记载着他那十几年艰辛与磨难。说起来这一切不惊天不动地,可那细微中的.真情,那平凡中的伟大,几个做儿女的能比!

  都说女儿是父母的小棉袄,可到了实处儿子一点也不逊色。邻居小赵母亲股骨头摔伤,八十岁的老母做手术时三个儿子媳妇无微不至,至今手术已经做了两三年,老人已经可以自理,可儿子们还是不放心,他们天天有空就陪伴母亲,而且老大天天跑去为母亲烧火做饭。老母生日那天儿子媳妇孙子也让老人浪漫浪漫,那满桌的佳肴,大大的蛋糕,儿孙们庆生的歌声,老人合不拢嘴的满脸笑容,勾画出一副子孝、媳贤、孙乖、老来乐的动人画面。

  王明红的老父是位老机务工人,今年九十有四岁,不但不能自理,头脑也不清醒,儿子先他而去,只有大女儿和小女在农场,小女王明红还没有退休,照顾老人的重担就落在大女儿身上,年近七十的大女儿老公已经不在,每天床上床下搬动老人就是一项大工程,何况老人吃喝拉撒要人侍弄,特别老人大小便不受控,一眼看不见老人就用手抓起大便到处撒。大姐不停地洗衣服床被,院子里嗮的像万国旗,天气好的时候还好点,要是阴雨绵绵,或者寒冬腊月,晾晒是个十分头痛的问题,而且手常常泡冰冷刺骨的水里,那份罪又怎么受得了,实在难过大姐只有到小妹面前诉诉苦,可活还是照样干,苦还是一个人吃,即使伺候老人再难,老人有点头疼脑热,两姊妹也不敢丝毫怠慢,连忙送到医院细心照料,从没有因为老人太麻烦放弃过。这样的日子已经好几年,如今还不知道那天是个头。

  一分场袁立衬的老父亲早过古稀之年,可家中还有一个百岁老母,一个中风多年的老妻,儿子打工常年不在家,小闺女工作又忙,照顾老母,伺候老妻他老人家从早到晚脚不沾地,袁立衬的老父从原来的十指不沾阳春水,到家里家外一切家务从头学,真是难为他老人家了。而且他那老母虽然年过一百,可吃东西一点不愿马虎,老儿子天天想着花样弄吃的,老人还是一百个不满意。笔者有一天问起他老人家,老人摇摇头一声叹息,那一声深深长叹,是一个古稀老人无数心酸岁月的倾诉,是一种对过往生活无可奈何的折射!

  这样的故事太多,笔者无法一一道来。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孝敬父母是人性使然,可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有些人与这个传统美德擦肩而过,渐行渐远。近年来国家十分重视中华民族美德教育,“百善孝为先”的标语随处可见,我们农场与时俱进,在社会大气候的影响下,在农场党委的倡导下,孝敬父母蔚然成风,大家以孝敬父母为荣,以不敬老人为耻,人们不比金钱多丰厚,不比权利多了得,“只将孝心与君比,愿做泰山不做尘!”

  孝的优美散文 篇8

  1995年,我怀着对美好婚姻的憧憬成家了。和众多刚步入婚姻的人不同的是,我自打结婚开始就和妻子以及她的奶奶生活在一起。在我自己家里,我是老小,从记事起都处在被家人呵护的环境里,现在既要工作,又要照顾奶奶,一时间手忙脚乱。好在我和妻子一直很默契,心里达成共识:一定要照顾好奶奶的晚年生活!

  奶奶年龄大了,吃饭的口味比较清淡、松软。每天下班后,我都要一边料理家务,一边要顾及到奶奶的饮食习惯,做两样饭菜。那时,奶奶爱干净,我就帮她洗衣服、剪指甲,带她理发。她怕寂寞,我就每天抽出一小时时间,搬个板凳坐在她旁边,听她讲那些过去的事情。有时,我的思想也会开小差,因为每天都在重复着同样的故事。但是,我要让她知道,我永远是她最忠实的.听众。我的工作属于四班三运转,平时妻子工作很繁忙,一有时间我就会带着奶奶出去多晒晒太阳,到处走走转转。奶奶对很多新鲜的事物都充满了兴趣,我都会不厌烦地给她解释。

  记得奶奶有一次不知道从哪里拿到的肯德基的宣传广告,看到她孩子一样眼馋的目光,我立马搀扶着她一同去吃肯德基,肯德基的小姑娘小伙子们都用惊异的目光望着她,仿佛看到了外星人。看到奶奶爱吃,我就经常带她去。

  孩子慢慢长大了,我的父母却在悄悄变老。2002年,父亲去世了,母亲精神受到沉重打击,很快冠心病复发。在医院经过康复性治疗后,回到家里基本离不开人照顾。照顾老人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妈妈上了岁数,而且多种疾病缠身,由于并发症的原因,特别不爱与人沟通,烦躁、抑郁、情绪波动很大,在别人看来微不足道的事都会引起她的不满,给家人发脾气。每当这个时候,妻子就会劝我不要和妈妈计较,多理解她。小乌鸦都知道父母年老不能外出捕食时,将食物口对口地喂养年迈的父母,何况我们有思想的人呢!妻子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老人把儿女养大不容易,我们儿女应该尽孝心,让老人健康和幸福!”

  这五年来,除了单位和家,医院是我最常去,出入最频繁的场所。母亲多次病情复发和骨折入院,已完全离不开人照顾,我就给她喂饭、喂水、喂奶。为让母亲干干净净的不生褥疮,我给母亲翻身、拍背,妻子给母亲擦身体、按摩。现在,这些工作我已经轻轻松松完成,不在话下了。多年待候老人,我得到了妻子的最大支持,她不仅给予我精神上的鼓励,还身体力行,手把手地教我如何去做。虽然生活一波三折,妻子不离不弃、守护相助、患难与共,我特别感谢她。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心中有孝,心存感恩。孝心——不一定非得是那种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它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爱。只要孝心永驻,让孝老爱老成为不灭的长明灯,就能使家庭和谐美满,使我们的传统文化永续流传!

  孝的优美散文 篇9

  孝是什么,孝是农历新年的晚上,无论多远,都星驰电掣、紧赶慢赶、赶着回家,与父母团圆。

  孝是什么,孝是儿媳为婆婆戴在手腕上的银镯子,孝是儿媳为婆婆添置的新衣裳,孝是婆婆穿在脚上的软皮鞋,走起路来,一摇一摆,风韵十分。

  孝是什么,孝是儿子儿媳回家,爹娘可以放下手上的活:我们老啦,你们来吧!孝是远道而来的儿媳换下短裙,褪去丝袜,脱下高跟鞋,戴上围裙,穿上棉裤,做起家庭主妇,围在锅台洗碗、炒菜、做饭,端到桌上,请老人尊享。

  孝是什么,孝是年夜里,爹娘端坐炕头上,看儿子擀皮,儿媳包饺子,孙子刷手机,一家人和和美美、欢聚一堂。

  孝是什么,孝是女儿为了回婆家过年,撇下在年夜里过生日的父亲,通过电话,一句暖暖的“生日快乐”,潸然泪下。

  孝是什么,孝是岳父岳母有事,女婿主动担当,每周陪岳父外诊他乡,再忙再累都自己扛。

  孝是什么,孝是女儿软软的手,为父母捶背揉肩,任手上泛起老茧,每日里按摩脚掌,敲打脊梁,只为了回家能喊一声“爹,娘!”

  孝是什么,姥爷说:孝是你们吃地瓜,给我一块饼子;孝是你们吃饼子,给我一口馒头!奶奶说:孝是你爸喝稀汤,留在碗底的大米粒!孝是儿媳端上的一碗咸汤、一碗面条、一碗水饺!

  孝是什么,孝是儿女牵挂的'心,无论多远都在家中扎根!孝是儿女的挂肚牵肠,孝是父母脸上洋溢的煦煦暖阳!孝是发自内心情感的流淌,不是挂在脸上刻意的伪装。

  孝是一首歌,传承你我;孝是中华美德,流进血液,浩浩荡荡,永不停歇!

  孝的优美散文 篇10

  孝不但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一个人的道德基石。前人有一副对联说得好:万恶淫为首,论迹不论心,论心天下无好人;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迹,论迹贫家无孝子。孝心是百善之先,不孝之人,必无善心。与这种不善之人交往,须处处时时事事小心。

  我曾经遇到这样一件事:一天上午,我到一个村庄办公事,进村途中,遇到一位曾在该村委工作过的、我比较熟悉的一个人,因为此人能说会道、八面玲珑,给我的印象比较好。他告诉我,因为生意缺少本钱,想回村里挪借一些,以解燃眉之急,我想凭他的能说会道,借一万块钱应该不成问题。与他道别后,我就办自己工作上的事情去了。

  我办的事情很顺利。几近中午,我在村庄中心大街上再次遇上了此公,只见他双眉紧蹙,满面愁容,紧低着头,没精打采地蹒跚在街上,我几乎走到他的对面,他都没有看到我,直到我主动与他打了一个招呼,他才如梦初醒般地回过神来。看脸色就知道他的事情办得很不顺利,但我还是以乐观的口吻问了他一句:“怎么样,钱借齐了吧。”“嗳,他×的,才借了一千多。”他答道,言语中透着深深的失望。我简单地安慰了几句便离开了。

  在往回走的路上,我一直感到很奇怪,这个村的老百姓比较富裕,这个人的为人我感觉应该还是了解的,在与他多次工作接触中,每次都是彬彬有礼、谦逊有加,在村委工作期间,他分管的一直都是为群众办好事的工作,没听说他得罪过谁,这样一个人,连区区万元钱都借不到,真是奇怪了。到了村委办公室,我便把自己心中疑惑提出来,更让我疑惑的是,我连着问了两遍“为什么”,办公室的五、六个人,都顾左右而言他,居然没有一个回应我,直到后来,一位中年朋友把我拽到僻静处,才悄悄告诉我个中原因。原来,此公虽然在平时表现得像个十足的谦谦君子,但对自己的父母却十分的不孝,不但不赡养自己的父母,还多次辱骂,甚至有一次动手打了自己的父亲。“他也向我借过钱,我没借,一个连父母之恩都能忘记的人,我怎么敢借钱给他。”这位朋友最后说。听了他的话,我恍然大悟:是啊,一个连父母的养育之恩都能忘记的人,别人的.滴水之恩他又怎能记得!

  古人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只有爱父母的人,才能推己及人,去爱他人,爱社会,爱国家,也才能与他人和谐相处。缺乏孝心,其实反映的是一个人道德的缺失,没有孝心的人,不管他如何彬彬有礼,也无法掩盖他在品德上的缺陷,做人上的虚伪,在日常交往中人们必然会对这种人处处防范,敬而远之。谁又愿意与一个无德之人深交呢!

  孝的优美散文 篇11

  根据2007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谢延信的真实事迹改编的20集电视连续剧《好人谢延信》,是一曲孝的赞歌,谢延信是孝的楷模。

  谢延信的原名叫刘延信,他和本村的谢兰娥青梅竹马,相互爱慕。在他们准备结婚时却遭到兰娥父亲刘兆玉的激烈反对。原来谢兆玉只有兰娥一个女儿和一个傻儿子彦妞,他要求刘延信如果与兰娥结婚,他一定要改姓谢。可是刘延信的父亲坚决反对,于是两家形成了僵局。后来经过村里的长辈庆爷爷的.说合,采取了一个折中的办法,即兰娥和延信结婚后,如果生男孩就姓谢,生女孩就姓刘。对此谢兆玉仍不满意,他一气之下回到自己工作的矿上。延信和兰娥结婚后,夫妻恩爱,两家和睦相处,生活还算平静。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一年后兰娥生下女儿却得了产后风,40天便离开了人世。兰娥在临终时恳求延信一定要抚养女儿、一辈子照顾她的父母和傻弟弟,延信答应了兰娥的要求,这时她才合上了眼睛。

  兰娥死后,延信不忘亡妻的嘱托,把岳母冯季花和傻内弟彦妞接到家中照顾。5年后在矿上工作的岳父突患脑中风,生命垂危。延信带着岳母、彦妞和5岁的女儿变英来到矿上照顾岳父。可是谢兆玉对延信的到来非常反感,并且时时刁难延信,处处找他的麻烦。但是延信毫不在意,他仍然精心照顾岳父,无微不至的关怀岳母和傻内弟。延信没有工作,家中生活非常困难,为了照顾延信家的困难,矿领导决定由延信顶替岳父当矿工,但是刘延信必须改姓谢。从此刘延信改叫谢延信。改姓后延信跪在谢兆玉的面前叫了声“爸爸”,这时谢兆玉老泪纵横,泣不成声,他说:“我知足了,我终于有了儿子了,这是老天让我有了一个天底下最好的儿子!”

  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为了一声承诺、为了至爱,数十年如一日精心照顾瘫痪在床的岳父、体弱多病的岳母和傻内弟,他的事迹感动中国,他成了孝的楷模。

  君子之道“忠孝”二字。忠于国家,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根本。“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百行孝为先”,而谢延信能将孝道加以延伸,他不但孝敬父母,而且对岳父岳母的孝敬有口皆碑。他答应妻子“一辈子要照顾岳父岳母和傻内弟”,他“言必信,行必果”,忍辱负重,不辞辛苦,从不让他人“言谢”。谢延信接了岳父的班以后,勤奋工作,忠于职守,在矿难发生的紧急关头,他不顾个人安危冒险救了全组工友,他可谓做到了“忠孝”两全。我看电视剧《好人谢延信》,心灵震撼,浮想联翩。我大学毕业后,长期在外地工作,平时只是给父母寄些钱物以表孝心,无暇在父母跟前尽孝。20多年来是我的老伴“代我”在家行孝,算是给我一点安慰。我来华北油田工作后,本打算接父母来油田颐养天年,不幸父母过早地离开人世,成了我终生的遗憾。

  孝敬父母是人类历史发展的自然规律。今日之儿女,就是未来的父母,你孝敬父母,儿女将来也会孝敬你,孝像接力棒一样一代一代地传下去。让我们永远铭记:“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孝的优美散文 篇12

  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是为孝也。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意思是说:在父母活着的时候,好好孝敬他们;在父母死后,以礼制厚葬,之后每年都要去祭奠,这就是孝了。古往今来,世人大多是按照圣人之言来行孝的。

  但是,还是句话是这样说的: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如果父母在世的时候,不好好尽孝,去世之后为时已晚,再怎么祭奠父母都看不到了。可如今的人们,又有多少是因为父母的离去,才会真正明白亲人的`重要。

  我国的孝文化源远流长,古代有王祥卧冰求鲤,也有吴猛为了不让蚊子叮咬入睡的父亲,每晚赤身坐在父亲床前让蚊虫叮咬。古代的孝传到今天,已经淡化了许多。现在有些孩子娇生惯养,不尊敬父母,甚至还打骂爷爷奶奶。严重缺少孝心教育,孝文化也亟待传承。

  那么,孝文化要如何传承呢?要从孩子做起!据专家研究,孩子在儿童时期是品格形成的敏感期。所以,想让孝文化传承下去,就要从娃娃抓起。

  父母要以身作则。对自己的父母要孝顺,要陪伴照顾,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只有在充满爱的环境下长大,孩子才会明白孝道的重要性,亲情的重要性。

  孝,不是以前,而是现在;传承,不靠成人,而靠孩子。让儿童传承孝道,让孝文化发扬光大。

  孝的优美散文 篇13

  我国目前流行的殡葬文化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最近参加一长辈亲戚的葬礼,结束了葬礼我病了半个月,五天下来,守灵,这仪式那仪式,没白没黑的折腾为了体现“孝”。各地的殡葬文化形式不一样,据说湖南五十去世的`守灵三天,六七十去世的守灵六天,八、九十去世的守灵九天,守灵的花样方式繁多,据说九天下来花费十万的算少的,真是劳民伤财的文化。

  当然文化来源于传承,封建社会的孝文化是政治利用的文化,据说父亲去世在墓地吃住五年为大孝,可以提拔为官。不管做多大的官就是宰相就是国家副主席,父亲去世也要辞职回家守孝,是辞职不是请假。很多例子这里不说了。

  关于孝,百善孝为先,善待每一个长辈:父亲、母亲、公公、婆婆、岳父、岳母。人世间最难报的就是父母恩。孝顺是文化这是正文化,尊老爱幼,对父母忠孝这是大德,动物都如此何况人。但孝在人活着时之为而是真孝,人死如灯灭,人已经故去什么也不知道了,作为殡葬是活着的人做的事,死者感受不到了,于死者故土就结束了。反复折腾几天甚至十几天于孝该人有关吗?所以这种殡葬文化纯属于假孝。

  在物质和精神日益文明的今天,有些落后庸俗虚伪的传统文化必须改正甚至摈弃!

  孝的优美散文 篇14

  对于“孝”提起笔我足足十余分钟不知从何写起,确切的讲是不敢下笔。六年前父亲于寒夜之中撒手人寰,自此后我与小妹和妈妈相依为命。

  六年来妈妈的母亲、父亲也相继离开,我清楚的看着这一切的发生却无能为力;留不住一丝的暖情,能留下的也是一些仅有的片段,也只能用一生去思念。

  丈夫突然的去世,高龄的父母又相继病逝,一个女人是如何去承受这这一切?她能承受的起吗?

  能,完全能!因为她还有自己的孩子。

  由姥姥、姥爷的离开,我从父辈的身上真真切切的看到了“家”的概念:老人走了,属于他们的那个家也就散了,再也找不回来了;从父亲的'离开也深沉的感受到了“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无奈。

  文章写到这里,觉得自己确实有必要谈一些“孝”的概念性的东西,写给勤苦养育儿女的祖辈、父辈,写给当下任劳任怨的贤孝儿女,更写给自己、写给五年、十年、二十年……后的自己。

  这里我们先谈谈“首孝悌”,为什么是“孝悌”为“首”?

  《论语》中有这样一句话:“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孝悌”仁之本与,而“仁”又是做人的根本,“孝”也就是做人的根本的根本。

  《三字经》中也有这样的语句:“首孝悌,次见闻。”

  《弟子规》也有此类语句:“首孝悌,次谨信。”

  千百年来,对“孝”的倡导从未间歇,以前没有,现在、未来也不会停止;而且“孝”永远是首位的。

  作为孩子,若没有父母的精心养护,何以成“人”?又怎么能够立足于社会?没有父母,自然也就不会有我们,所以“孝”必然是首位的。

  “孝”为首说清楚了,我们再来谈谈“如何‘孝’?”

  感性的讲,就是对父母的爱;理性的分析:既有对父母的赡养,也有对父母的敬与顺。

  至于“赡养”《论语》中有这样一句话:“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大致意思就是:“至于狗马都能够得到饲养;若不存心严肃地孝顺父母,那养活爹娘和饲养狗马有什么区别呢?”因而,“孝”不仅仅是赡养老人,还有“敬与顺”!

  如何“敬与顺”?夫子同样给了我们指导:“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直白的讲就是不给父母脸色看,也就是“色难”!

  孝者,敬而养,养不失敬,颐养天年。

  若只养不敬,久而久之也许连养都不养了;能做到“敬与顺”,自然不会不赡养父母。

  因而,孝——先从和父母好好说话开始。

  孝的优美散文 篇15

  随着经济的发展,时代的进步,身为中国当代的大学生的我们,对今后中国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故应该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和责任。除了不断的创新与创造,同时,大学生也应传承过往中国的历史文化,接受古与今的文化熏陶。而且作为大学生,我们应博览群书,传承文明,努力在知识海洋里充实自我、完善自我;为社会实践打造坚实的思想道德基础和科学文化基础,推动社会的发展。

  汉字和史书典籍是我们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接受传统经典文化的洗礼,是我们青年学生的必修课。在中华民族的博大书库里,我品读了中国经典书籍《二十四孝》以传承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优秀文化,并借此来“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为早日实现中国梦,贡献出一份力量。

  中国经典名著——《二十四孝》,出自元代学者郭居敬,其内容主要讲述了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的故事,作者将这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编辑成书,“序而诗之,用训童蒙”,成为了古代中国脍炙人口、经久不衰的作品之一,并且使之成为古代中国宣扬与传承孝道的重要教科书。孝是我们古代中国的重要伦理思想之一,对维系社会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如今,孝道仍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我们的民族所生生不息的精神纽扣。其实它的真正意义比我们平时所想的还要博大精深得多。其中,显而易见的孝的意义,是指孝顺之心、孝敬之心,但是,在我们品读《二十四孝》这本典籍时,不难发现,孝,仍包涵着更为广阔的意思,里面有仁爱之心,细腻之心,宽容之心,博爱之心等等。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流传着这样的古话“百善孝为先”、“夫孝,德之本也”,由此可见,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对我们每个人来说是极为重要的。“孝”,经过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积淀,汇聚成了一条浩浩汤汤的长河,流淌在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心上。《二十四孝》这本名著收录了虞舜、周、汉、魏、晋唐、宋时期的孝子故事,此书的开篇的第一个故事就是上古部落时期的虞舜,书上的标题就是“孝感动天”,讲述虞舜即使是对待对自己狠下毒手的继母和父亲、弟弟,都仍然尽心侍奉双亲,对弟弟慈爱教诲。虞舜的孝行感动了天地,帝尧知道他的孝行后更是对他赞赏不已,对他委以重任,并且把他的两个女儿都嫁给虞舜。后来,在舜位登天子后,他仍对他的父母恭敬、孝顺。虞舜,这位传奇先祖,用他那非凡的一生,推开了孝的大门。之后,一代代先人更是用孝做基石,不断的铺垫起走向繁荣富强的道路。如今,作为祖国未来栋梁的青年大学生,我们也应负起我们的责任,延续前人的美好品德,继续前进。

  对于这本经典读物,里面的孝子故事的行为可能有些已经违背现代法律,例如王祥卧冰、郭巨埋儿等等。但是我们品读这本典籍并不是效仿古代孝子的`所作所为来践行孝道,而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通过品读《二十四孝》来学习二十四个孝子的孝道精神以及孝这一美德,传承和宣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深化青年学生对感恩父母长辈、感恩他人的认识,践行于生活中,促进个人、家庭、社会、民族的和谐。极为重要的是,“孝”应与时代并驾齐驱,不应脱节于时代。在中国梦的时代里,应赋予孝道文化新的时代特色与意义,让“孝”也拥有中国梦,发挥“孝”对推动中国梦的实现的作用,让“孝”也在中华振兴的道路上尽情地挥毫洒墨,书写壮丽的篇章。

  孝与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的基本要素,是我们品德升华的基础,是以孝敬为本的孝道文化的基本元素。孝是感恩的前提与基础,是人内在的品质,而感恩是孝的体现,是人外在的品行。孝和感恩作为一种校园文化,在我们的大学府邸里自由的飞翔,穿梭在每一位学子的周围,教育我们做人感恩,感恩父母长辈,感恩祖国社会,感恩老师学校,感恩他人。孝与感恩是二者相互相成,敦促每代学子立己树人,成就最好的自己。

  孝的优美散文 篇16

  古人讲孝道,并没有说孝是孝顺。至于后人觉得孝顺就是顺从,更是荒谬。

  《孝经》谏诤章第十五曾子曰:“若夫慈爱恭敬,安亲扬名,则闻命矣。敢问子从父之令,可谓孝乎?”子曰:“是何言与!是何言与!”

  故事出自于曾参和孔子的对话。曾参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曾子杀彘中的曾子。曾参问孔子说,子女顺从父母就可以称之为“孝”吗?孔子连说了两句,你这是什么话,这是什么话!如果父母有不义的地方,作为子女不能及时劝阻反而一味顺从从而陷亲不义,怎么能叫做“孝”呢!

  还有一句话谬传至今,便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原文出自于《孟子·离娄上》:孟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这句话的意思是,不孝有三件事,最大的不孝是不守作为后代的职责,舜作为子女在没有告知父母的情况下就结婚了,这就犯了“无后”的错误,但是舜的品行天下皆知,并且尧作为圣人明君要将女儿嫁给舜的事情也是天下皆知,这不告而娶就和告了没什么区别。现在常把这句话理解成了没有后代就是最大的不孝,于是好端端的孝道变成了告诉我们要生儿育女,实在是滑天下之大稽。

  后来汉代赵岐写了《十三经注》阐述了他个人对于孟子这段话的理解:“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穷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翻译成现代文:一味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劝说,使他们陷入不义之中,这是第一种不孝,即最大的不孝;家境贫穷,父母年老,自己却不去当官吃俸禄来供养父母,这是第二种不孝;不娶妻生子,断绝后代,这是第三种不孝 。

  最大的不孝是什么?阿意曲从,陷亲不义!有人就要问了,这么多年一直说的孝顺孝顺竟然不是说的要顺?当然,其实孝敬更为合适。作为子女,最重要的是要尊敬父母,而不是顺从父母。当然,父母作为长辈,有着更加丰富的阅历和生活经验,我们需要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但并不是全盘接受,当我们发现错误,必须及时指出,这是作为子女的职责,也是孝的基本要求。

  真正意义上的孝是父慈子孝,其实这是两方面。父母长辈慈祥和蔼,子女谦恭孝敬。所谓的“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只是建立了严格的封建等级观念,方便君王统治天下而已。于是父母不履行自己的'义务,把自己当成了皇帝,遇到子女反对的时候用一句“真是君不君臣不臣”作为标杆,并将子女的行为称之为“不孝”。然而,父母除了生养子女之外,教育子女才是最大的责任,子女作为独立的个体,有着赡养父母的职责,却没有完全顺从的义务。父不父子不子也谈不上孝了。

  不孝可以一一列举,而真正的孝却难以言表,因为孝其实是一颗心。

  关心父母的身体,努力工作赡养父母,常与父母沟通,使父母心情愉悦,发现父母的错误及时指出,数不胜数。最重要的是时刻用真心和爱心了解关怀父母,而不是为了所谓的孝义孝道去做事。当然,我们需要考虑一下长辈的颜面,不要公然反驳,但不代表顺从。

  孝作为美德,同样是不应该有标准的,讲究的是真情实意。而有人说的孝就是孝顺,一味顺从父母,其实是大不孝啊。

  孝的优美散文 篇17

  清明节到了,赶回老家,陪着侄子给大哥上坟。

  我不大情愿过清明节,每次当你面对悲伤的坟茔和冰冷的碑刻,生硬地提示你逝去生命的脆弱和活着生命的煎熬。本来已经历了很长时间有点淡化了的情愫,又在这个日子里被重新残酷地抽剥出来,心中的疤痕还是被活生生地撕开了。我宁愿相信生命有轮回,也不愿意相信生命消逝而无影无踪,那就可以聊以慰籍仍然活在世上的情感。

  每每到了这个时刻,我心情更是沉重起来。大哥正值壮年,意外离世,留下年幼的侄子,一幕凄凉。原先大哥一直守护侄子,自然孩子成为他生命中理所当然的存在,所以他突然离去时孩子成了我们唯一寄托思念的所在。就算现在,我也恍然觉得他并不是永远不会回来的,因为人世间有他的兄弟姐妹,有他的父母,还有他的儿子,这都是未完的担当,应续的责任,不应这样潦草而去。况且侄子尚在幼小,不谙世事。

  侄子似乎也有所明白,我们也很少在他面前提及关于他爸爸的事儿。清明节,父母非要执意去墓地看儿子一眼,我不想他们再伤心,给大哥扫墓的事宜独自包揽下来,父母身心也相当疲惫了,也不再坚持。可父母坚持让我带上侄子,我嫌他小,懂得什么,父母却有他们的道理,他爸的墓就该他自己祭奠,别人是替代不了的,人就要从小懂得孝道。

  回了老家,从亲戚家借了一把铁锹,带着纸钱和祭品,和侄子往村里的公墓走去。孩子还是毕竟小,不谙世事,一路如踏青一般,自顾浏览路旁的景致,自然这些是城里少见的。我也不好多说些什么,不想让孩子受点委屈而感到自己的异样。离大哥的坟茔越近,我的心就不知被什么东西收紧起来,伤感起来。

  大哥老实木讷,与世无争,对父母孝顺,对弟弟妹妹疼爱有加,他的意外离世使整个家庭深受打击,父母在几天内鬓发斑驳,我和妹妹也每每流泪。每次上坟,母亲总是认认真真地准备上几样大哥爱吃的饭菜,仔仔细细地剪好纸钱,嘴里还不停的念叨着,儿啊,多吃一点,省得挨饿,多花钱,不够的话托梦给娘说……每每这时,侄儿便在旁边停止了嬉闹,若有所思看着奶奶。

  到了大哥坟前,那抔黄土赫然涌进眼帘,心立刻被揪得紧紧的,浑浊的泪水便冲眶而出。此时最难以理解的`,也是最不愿想相信的,一个大活人怎么就一下子变成了一堆黄土?我伫立良久,努力调整着自己的情绪,侄子也安静下来了,也严肃起来。

  我开始给大哥修葺坟墓,先用手一下一下把坟头上杂草拔干净,再用铁锹把坟前祭台周边上杂草清除干净,然后用铁锹挖来几抷新土添在坟上,砸紧拍实,大哥的坟墓便焕然一新。侄子在旁边认真地看着,轻声地问我为什么要这样做,我说,春天来了,要换衣服了,换了衣服人才精神。侄子若有所悟,稚嫩的小手抢过了铁锹,学着我的样子,吃力而又有板有眼地干起来。我也不阻拦,孩子经历了这场风雨,成熟了,知道感恩了,有孝心了。

  我俯下身,把供品摆上,叫侄子跪下,上香,然后点燃纸钱。我边烧纸钱,边叨念着母亲在耳边重复了无数遍的那几句话,也许大哥在天之灵会随了家人的心愿和嘱托,不再像在世时舍不得吃喝。也许是我的心痛感染了侄子,此时也把头深深地埋下了。

  烧完纸,我叫小侄给自己爸爸磕头,侄子非常听话,端端正正磕了三头。等孩子起身时,蓦然发现,两行晶莹的泪珠挂在脸颊上。孩子小小年龄有孝心了,心中油然一片慰藉。

  仅仅一次上坟,侄子就懂得了些许的事情,知道孝了,知道用心去孝!

  孝的优美散文 篇18

  孝心如诗!孝心如歌!孝心至美!孝比天大!

  子曰:“孝,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也。",“百善孝为先”,更是古往今来人们所推崇的大孝经典。“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与生命交接处的链条。“孝”,既是传统美德,又是做人的良知和道义。

  “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小生灵尚有报恩的义举,何况我们文明的人类?孟宗寒冬哭竹,陈毅为母洗尿裤,田世国捐肾救母…… ,一个个可歌可泣的大孝典范,述说着一个个泣鬼神,动天地的大孝故事!

  何谓“孝”? “孝”是常年在外的子女“常回家看看”的那份心意;“孝”是回到家进门就甜甜的喊的那声“妈”; “孝”是“久病床前有孝子”的精心侍候;“孝”是饭前抢着为父母洗碗、盛饭、搬凳,饭后替父母洗洗刷刷。“孝”就是美德;“孝”就是理解;“孝”就是付出;“孝”就是要忍受委屈;“孝”就是那颗“寸草心”,对“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能够“报得三春晖”的回报!

  揭开古今大孝的历史篇章,每一页都闪烁着耀眼的光辉!包拯出任江西建昌知县时,因父母年迈不愿随其去往他乡,他马上辞去官职,回家照顾父母,待几年后父母辞世,包拯方才重入仕途;晋代王祥“卧冰求鲤”传为佳话;东汉时的九龄童小黄香幼小丧母,父亲多病,寒冷的冬夜,他先钻进冰冷的被窝为父“温席”;汉文帝为母亲亲尝汤药,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终成一代贤明君王;孔子的得意弟子子路,早年家里贫穷,常常自己以野菜充饥,却“百里负米”,回家侍奉双亲;春秋时期的郯子,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治疗。他便披着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出鹿乳,以供双亲医眼疾;……

  人生在世,若不行孝,徒留终身遗憾和悔恨。然而,年长年幼的子女们,能有多少人记得父母的生日?长期离家的子女们,你一年能主动给父母打几次电话?所有成人后的'子女们,你把多少促膝谈心唠家常的时间留给了父母?

  我们应该扪心自问:有没有想过,每当你还不愿意在朦胧中睁开睡意惺忪的双眼时,我们的父母在做些什么?每当我们手里握着手机或在电视机前欢声笑语时,我们的父母又在做些什么?每当我们跟父母无理取闹时,可又曾想起过父母的无奈,叹息,悔恨与悲伤?

  父母们沧桑的脸上流逝着岁月的痕迹,斑白的头发映刻着风霜的洗礼,枯黄粗糙的双手写满了生活的艰辛,佝偻的脊背无言的诉说着人生的劳累!父母们“不为己身苦,常怀儿女忧”,因此,我们没有丝毫理由不对父母、老人尽孝心。当然,“孝”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长辈,还须“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在全社会传承尊老敬老的美德,弘扬淳朴的孝道民风。

  让我们常念父母比天高,比海深的生养之恩,把如诗,如歌,至美的大孝献给伟大的父母吧!

  孝的优美散文 篇19

  他是某局的局长。最近组织上正在找他谈话。

  前不久,生活在乡下老家的母亲去世了。他办完丧事,急急地要赶回单位。

  临别时,他对父亲说,过几天就回来看您。他迅速开了车门,上了车,他怕父亲看见,在眼眶里打转的泪水掉下来。

  他明白,留在乡下的父亲,将是漫长、孤独、寂寞的日子。

  祭日“五七”到了,恰逢星期六。他带上妻子和儿子,早早地赶回了乡下老家。

  给母亲烧了香纸,放了鞭炮,他没流泪。回到老家,看到父亲憔悴的面容,他悄悄地哭了。

  只个把月,父亲苍老了许多。头发白了,脸小了,凸起的肚子平了,后背也明显地驼了。父亲表面上和孙子亲热,从眼神中却能看出忧伤的影子。

  他每次回家,总爱吃母亲做的两掺酸菜面。他吩咐妻子做饭,可是那案板上、锅台上的卫生不堪目睹。两掺面像是受了潮,一疙瘩一疙瘩的,仔细一看,面里有好多虫絮。他找来母亲留下的面箩,叫妻子把两掺面重新箩筛了一遍。那些留在箩里的幼虫,裹在面团里,不停地蠕动。他揭开浆水缸时,一股酸臭味冲得眼睛直流水,缸面上漂着白白的一层沫,缸沿上已长满了一堆一堆的幼蛆。

  他把屋内屋外齐齐地看了个遍。眉毛皱成一疙瘩,一言不发。

  一群鸡欢蹦乱跳,父亲是勤快人,牲口饿不了。一只山羊倒也喂得膘肥体壮,很乖,在坎边啃青草。那只花猫和父亲形影不离,前跟后撵。

  门前的几分菜园子被父亲摆弄得郁都葱葱,畦垅整齐,沟渠分明,豇豆一绺,茄子几行。他知道,父亲是庄稼把式,这不稀奇。

  他目睹这些绿色,久久沉思,咋都高兴不起来。眼前总是晃着父亲那孤独、劳碌的身影。

  他鼻子一酸,泪水像决堤的湖,刷刷地涌。他心里明白,父亲整天就是跟牲口和土地打交道,几天说不上一句话,唯独能打发时间的就是电视。

  回到城里,父亲的生活起居,成了他的心病。父亲是闲不住的人,接到城里肯定待不住。前年接二老进过城,三天没黑,父亲就偷偷地跑回了老家。父亲说,没活干,急得慌。

  没几天,他给父亲打了个电话,叫把老家的牲口处理掉,在局里给找了份工作,月工资800元。老父亲听了,很高兴。只要有活干,还能挣钱养活自己,又能和孩子们在一起,是好事情。

  他给父亲安排的工作很简单,就是每天打扫机关院子里的卫生,修剪绿化带里的花草和树木。

  他把父亲平时舍不得穿的衣服翻出来,风趣地说,在局里别给儿子丢脸。父亲是明白人,在机关里,不比乡下那么随便,举止都要文明,穿戴虽不过于讲究,却要整洁。

  他知道父亲有轻度哮喘,他硬让把烟给戒了,父亲再也不咳嗽,也不吐痰了。不几天,父亲年轻了许多,腹部微微凸起,走起路来,直直地精神。有人说和他像兄弟俩。

  他知道父亲是敬业的人,不用使唤,每天早晨八点前就把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下午五点后再扫一遍,每次约个把小时就搞定了。中午给绿化带拔草,松土,浇水,这些活,都是父亲拿手的。有些技术不大懂,他帮忙找材料,查百度,还亲自和父亲一起,边学习,边实践。

  他看见父亲把机关院子整理得整齐清洁,总能给人以清新的感觉。那冬青被剪得有棱有角,就像理发店里刚刚理过的.平头。父亲时不时地还哼上几句花鼓。他望着父亲的背影,也偷偷地乐。

  星期六,儿子回来了,他让父亲给孙子讲老家的故事,爷孙俩其乐融融。

  一月过去了,他对父亲说,你的工资我给你代领了,父亲有些激动,手有些颤抖。父亲接过工资,对他说,我只拿400元,其余你给保管着,这些足够用了。

  然而,世上就没有一帆风顺的事。有人举报,说他用手中权力随便扩招编外人员。把六十多岁的老父亲安排在局里搞环卫。

  他对组织上派来的同志说,这个事情千万要保密,工资是从自家腰包里掏的,这事可不能让父亲知道了,否则,老大人又要跑回老家了。

  孝的优美散文 篇20

  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你雨中的花折伞有人给你打,你爱吃的三鲜馅有人给你包,你委屈的泪花有人给你擦。每当唱起这首歌的时候,我们都会想到自己的母亲。还有小时候,我常坐在父亲的肩头,父亲是儿登天的梯,父亲是儿拉车的牛,忘不了粗茶淡饭,也忘不了千里叮嘱。

  再唱起这首歌,就会情不自禁的想起了父亲,这两首歌都是我爱唱的,在我父母活着的时候,我就在他们面前给他们唱,有时父母一听到我给他们唱这歌时,心里就开心的不得了。特别我到外地上学,离开父母整整三年,在这时我最想念的是他们,因为我知道他们把我抚养成人不易,又加之父母都在农村,还在风里雨里为我们操劳辛苦,这时父母是我最大的挂念,那时我几乎月月给家里写信,每次写信的时候都首先问父母的身体怎样,家里现在怎样,妹妹回信也都依依给我答复,都写父母身体都很好。

  可是,这都是安慰我的话,其实我在家的时候,我母亲就咳血,她身体不好,还在坚持操持着这个家。所以母亲是我最大的挂念,妹妹虽然那样说,我也不信,就用自己节省下来的钱,给父母买一些蜂王浆给寄回去,虽然这不算什么,这是儿子对父母的一片心意。每次寄回去的蜂王浆,我母亲都喝了,妹妹写信都告诉我了,我的心里才有一丝安慰。在家里的时候,我心疼母亲的身体,就帮着母亲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计,现在离开了他们的身边,我怎能不惦记他们呐?就在我每次放假回到家里时,就象有好多干不完的活帮助他们干,那时尽量把活都干完了,好让父母亲多休息休息,可是那活始终是干不完的,我只能又忍痛割爱离开父母,回到学校上学去。

  三年,整整三年离开了他们的身边,他们也是同样想念我的,每次回来和走时,都给父母亲闪了一下,都还站在村口望,我离去的背影。三年毕业后,我又走上工作岗位,离开他们到遥远的城市七台河工作,这和我们家千里之摇,我只能用好好工作来报答他们对我的养育之恩,在我成家后,我没有忘记他们,把他们接到我们身边,我为他们尽孝,一直到他们临终。在我给他们守灵时,我没有哭,我在他们的灵前,给他们唱父亲母亲这首歌,我不知道那晚我都唱了多少遍,但我爱唱,因为这歌声才代表我此刻的心情。

  就象最后,我的嫂子挖口我说:人家在守灵时都哭,而老四连眼泪都没掉,这是什么样子。其不知,我的心里是多么的苦,谁能知道,谁能理解,此时只有我自己知道。可他们在灵前哭得黑天摸地的,那就是孝心了吗?在父母活着的时候,他们又做了些什么,在死后又这样假惺惺的哭,我真不理解。就象俗话说得好:活着不孝,死了烂叫。也许就是这个道理吧?父母养活我们不易,但又有谁又能做到这一点呢?我做到了,因为我爱我的父母亲,我爱他们给了我这副身板,我爱他们给了我刻苦坚强的.决心,是他们才有我的今天。

  我的父母亲已经过世十多年了,今天写起他们,我又有些感伤,回想起那时的点点滴滴我的心又一次震颤。就在昨日我早晨上班,在我们小区里的垃圾箱前,我看到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柱着一根拐杖,另一条腿不好使,在吃力的拉着捡到的垃圾,一走一挪,那吃力的样子,就不言而喻了。我看到了好心疼,就帮着他把垃圾送到他们家搂下,我此时想,他们的儿女又都在干啥,又怎么想的呢?听人家说,他们的儿女都还是当官的呢?而他的父亲还这样的为了生活,这样的劳作。

  这不是个反差吗?真是可伶天下父母心呐?难道他们的良心就能过得下去吗?我真的不理解。在我们的小区里,不凡有许多这样的例子,真是让人心痛。现在的年轻人,都怎么的了,根本不理解父母的苦楚,一味追求自己的幸福,把父母都抛到九霄云外去了。有许多老人和我埋怨,他们如何在家里受气,又如何现在的年轻人不理解,就象孩子不是她们生的,往父母那里一放,自己去逍遥快活去了,这样的人都大有人在,什么孝心对他们就是一纸空文,只要他们幸福就行了。

  今天我写了这些,只是我的一点看法,我不知道看法如何,但我知道孝字为先的道理,希望大家借鉴,孝心父母是自己的义务,也是自己的良心。你说是吧?

【孝的优美散文】相关文章:

初中优美散文03-13

初识的优美散文12-07

优美的散文09-15

散文优美段落04-14

优美英语散文12-07

优美散文《秋雨》12-03

张爱玲优美散文及赏析12-06

优美散文朗诵稿02-24

关于优美散文作文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