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

时间:2021-01-17 15:01:32 老人与海 我要投稿

《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15篇

《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以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2、抓住重点语句,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如亲人般的感情。

  3、学习作者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这种真挚感情具体化、真实化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体会老人与海鸥亲人般的感情。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板书课题。

  1、多媒体播放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

  2、教师谈话:这是一首非常感人的歌曲。这首歌是根据生活中的一个真实的故事创作的:一个女孩为了救一只受伤的丹顶鹤,滑进了沼泽地,就再也没有上来。而那只被她救起的丹顶鹤,也因为再也见不到那个女孩,最终也抑郁而死。其实,和人一样,动物也有自己的爱憎、自己的智慧、自己的情怀。今天,老师将和大家一起继续学习《老人与海鸥》这篇课文,相信,在这个故事里,我们的心灵会再一次受到震撼。

  3、板书课题:老人与海鸥

  二、抓住重点语句,体会老人与海鸥亲人般的感情。

  (一)激发情感,提出问题。

  1、导语: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老师想问问大家,读了这篇文章以后,课文中的哪一幅画面让你最受感动?

  2、学生交流,用自己的话说。

  3、小结并过渡:是啊,海鸥在遗像边的那些举动真是太令人惊讶了,太令人意想不到了。为什么会发生这些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浏览课文的1~13自然段。

  (二)研读,感悟老人对海鸥的爱。

  1、学生浏览1~13自然段,整体感知海鸥与老人像亲人一样。(板书:像亲人)

  2、研读1~13自然段。

  ⑴导语:老人不是一般的爱海鸥,而是像对待亲人一样的爱海鸥,那么,从文中的哪些语句你可以感受到老人对海鸥那份亲人般的爱呢?请同学们再次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1~13自然段,边读边画出让你感受最深的语句,想一想,这句话为什么让你深受感动?

  ⑵学生自主阅读,圈画、批注。

  师提示学法:这种亲人般的爱,都是通过一个个细节表现出来的,所以我们要用发现的眼光,在课文中去寻找那一个个充满爱的细节,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流露出来的就是那亲人般的爱。

  ⑶交流

  师:同学们读书非常投入,非常专心,这是很好的阅读习惯。从文中的哪些语句中你体会到了老人对海鸥亲人般的爱?先读一读你所找到的语句,然后谈谈你读了这一段后的感受和体会,其他同学如果对同一段话有不同理解,可以补充。

  重点语段的引导。(教师随学生的交流随机引导)

《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认识课文的8个生字,能正确地读写并理解“塑料、饼干、节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

  3.品味感悟课文的优美语言,体会人与动物应该和谐相处,学习老人保护动物的高贵品质。

  4.在充分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感情,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

  教学重点:

  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涵其中的深厚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

  课前准备:

  1.收看关于动物方面的科普电视,尤其是关注海鸥。

  2、收集关于“海鸥老人”吴庆恒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大自然中有许多鸟,它们有的名字很好听,有的羽毛很漂亮,有的歌声很动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跟鸟有关,这种鸟叫海鸥。你了解海鸥吗?(是一种海鸟,喜欢在海边或湖边生活,喜欢吃鱼,成群结队在海面上飞行,场面很壮观。)

  2.师展示海鸥图片,这就是海鸥。

  3. 今天我们要学习是课文是 “老人和海鸥”的故事。板书课题,读一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学生通读全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出示词语:先来认识课文中的几个词语,相信你们一定能读准确。(指名读,自由读,齐读)

  3、谁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什么?

  (一位老人数十年如一日照顾海鸥,他去世后海鸥围者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不肯离去。)

  4、师:课文写了老人生前海鸥和老人去世后海鸥哀鸣两个场面。从哪儿到哪儿写老人生前喂海鸥的情景?

  三、再读课文,读思结合,学习1至13自然段

  (一)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第一部分,读到令你感动的地方划一划。

  (二)交流

  A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色的过时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连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

  甲:从三个“褪色”中我体会到老人生活并不富裕,但他还是坚持给海鸥送吃的。读句子。

  乙:老人把钱用来给海鸥买饼干丁,舍不得买新衣服。(你也读)

  师:是啊,老人有一颗善待海鸥的心。齐读。

  B朋友告诉我,这位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从城郊赶到翠湖,只为了给海鸥送餐,跟海鸥相伴。

  1、师:从“只为了”这个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甲:老人很爱海鸥。老人不是为了欣赏风景,也不是为了名利,只是为了照顾海鸥。(读句子)

  师:你觉得这样读行吗?”读好“只为了”(再指生读)

  乙:他的背驼了,天天步行二十余里去喂海鸥,一定很辛苦。

  (补充材料:老人每月三百零八元的退休工资有一半以上都用来给海鸥买吃的,为此,老人平时几乎舍不得花一分钱坐公交车)

  丙:我很惊异,老人对海鸥的爱这样深,这样无私。(读句子)

  2、.师: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简朴、勤俭,无私的爱,所以作者能够很容易从人群中找出那位老人。)一起读第2自然段。

  3、出示老人图片,介绍老人的情况。

  (吴庆恒,被昆明人称为“海鸥老人”。他生前孤身一人,每年冬天飞抵昆明的红嘴鸥是他唯一的寄托。老人天天徒步十多公里进城给它们喂食,和它们嬉戏,风雨无阻。10余年里,他节衣缩食,用微薄的退休金喂养着向他儿女一样的海鸥们)

  (三)再读读课文3-13自然段,你还从哪儿看出老人对海鸥的爱,边读边划一划。

  (四)交流

  C“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放在湖边的围拦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鸥群呼唤。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几下扫得干干净净。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师:这位同学划的是老人喂海鸥的片断,你也画了这部分的请举手。从这个片断中你读出了老人与其他人的哪些不同?

  生:我觉得老人与海鸥很熟悉,只要老人撮嘴呼唤,海鸥就会立即飞来和老人做伴。

  师:非常熟悉,老人一呼,海鸥就马上应声而来。

  指名读第1、2句。

  师:老人的呼唤是一呼百应,联系上下文,老人的呼唤和一般人还有什么不同?

  生:“老沙、公主……”从海鸥的名字看出老人与海鸥很熟悉,还给它们取了名字,说明老人与海鸥相处了很长的时间。

  师:在老人的心中,海鸥就像他自己的子女;每一只海鸥都有自己的名字。还有谁再读这句话,读出你的体会。指名读。

  师:读到这儿,你还读出了什么不同?

  生:海鸥非常信任老人,因为你看,海鸥几下子就把饼干扫得干干净净。

  师生合作读前两句。

  生:放食物的方法也不同。他是顺着栏杆边走边放,而且是很小心的放,不是像一般的人一样随便扔。读第三句

  说说“有声有色”什么意思?声?色?(在这有声有色的乐谱里你仿佛听到了什么,又看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见这个驼了背老人在翠湖边,顺着栏杆放饼干丁的样子。

  生:我看到这一切好像是一首会动的音符。

  师:从你的谈话中老师仿佛看到了这画面。谁来读,把我们也带到美丽的翠湖边?

  师:多么动人的画面啊!老人的动作是那么的娴熟,与海鸥之间的配合是那么默契、那么和谐!海鸥有节奏地翻飞着雪白的翅膀,那场面,像一幅灵动的画,更像一首美妙的歌。一起来读这一段。

  D谈起海鸥,老人的眼睛立刻生动起来。

  1、“生动”在这里怎么理解?(精神,了解海鸥,谈起海鸥很精神的样子。

  2、都谈了什么?(海鸥重情意,心细)

  读老人的话前半句。“歇落了五次”你体会到什么?

  3、“生动”还有自豪的意思。读老人的话后半句。

  4、为什么说海鸥是吉祥鸟、幸福鸟?

  海鸥是人类的忠实朋友。对舰船来说,一旦在航行中遇到不测,沉船失事,海鸥会马上集成大群,在失事舰船上空大声吼叫,以引导救援舰船来援救。

  海鸥还是海上航行安全的“预报员”。因为海鸥爱在礁石附近飞鸣觅食,因此,航船可以安全地绕过海上暗礁。”。

  5、白鸥飞出带诗来?

  海鸥啄食后,飘举而飞,上下翔舞,洁白美丽的身影,充满诗意。所以说是“白鸥飞处带诗来

  6、师小结:老人那生动的眼睛无不在告诉我们:老人与海鸥像亲人一样。

  E老人望着高空盘旋的鸥群,眼睛里带着企盼。

  1、“企盼”是什么意思?(希望,盼望)

  这是一种多么热切的心情啊!

  2、指生读12段。

  3、师:老人的眼睛里流露出对海鸥的眷念,与海鸥朝夕相处的企盼。这是一位多么慈祥的老人啊!

  4、齐读。

  四、拓展:

  1、文中有很多令人感动的句子,抄一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2、生抄,交流,并说说为什么抄这句?

  3、总结下课: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老人爱海鸥的心,爱海鸥的情深深的印在我们脑海里,下节课我们接着学习。

《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3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

  2、在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真挚感情的同时,学习如何把这种感情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并进行语言积累。

  【重点难点】

  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涵其中的深厚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

  【课前准备】

  1、收看关于动物方面的科普电视,尤其是关注海鸥。

  2、收集关于“海鸥老人”吴庆恒的资料。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七单元导读,明确学习要求

  1、自由读。

  2、谈谈读后明白了些什么?

  (对于每一单元的导读是很有必要让学生了解的,他们会明确这一单元课文的主题是什么,也会运用其学习方法进行学习,这样,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目标都比较明确,有助于他们的自主学习。)

  二、导入新课

  和人一样,动物也有自己的爱憎、自己的情怀。在这一单元,我们将走进动物丰富的情感世界,去感受它们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学生通读全文,看看在预习的基础上还有哪些字词没弄懂的?

  2、小组交流,教师注意巡视,收集学生学习情况,以便进行指导。

  3、集体交流:小组内未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大家帮忙解决。

  4、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可引导学生把课文分作两部分:

  一段(1~13自然段):通过老人喂海鸥、呼唤海鸥的名字、与海鸥亲切地说话等事例表现了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

  二段:(14~19自然段)老人死后,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等悲壮画面,展示了海鸥对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

  四、再读课文,质疑

  1、学生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思考:课文中哪些地方,你特别感动?或者哪些地方你有疑问。在文中标注出来。

  2、小组交流。

  3、集体交流学生的疑问。教师注意收集、整理。

  五、作业: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导入

  这节课,让我们走进老人与海鸥的世界,去感受动物与人的真情。

  二、读思结合,学习1至13自然段

  1、从哪些地方你能体会到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感情,勾画出相关的语句,进行批注。

  2、集体交流:抓住重要段落,进行理解:

  ⑴ “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放在湖边的围拦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鸥群呼唤。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几下扫得干干净净。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老人的动作是那么娴熟,与海鸥之间的配合是那么默契、和谐。抓住“扫”字,说明作者把鸥群吃食物的样子写得生动传神。海鸥飞翔的美丽情景。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动人情景。)

  ⑵ “在海鸥的鸣叫声里,老人抑扬顿挫地唱着什么。侧耳细听,原来是亲呢得变了调的地方话──“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

  (通过朗读,我们可以感知老人对海鸥的亲呢,对海鸥的爱。)

  ⑶ “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退色的过时布衣……”从老人的外表描写,你能感受什么?

  (勤俭的老人,却无私地对海鸥的付出,这是源于老人对海鸥的爱。)

  3、再读1至13自然段,读出自己的体会和感受。指导朗读,感受老人对海鸥的爱。

  三、学习第二部分

  1、读14~19自然段,思考:安放老人遗像的地方发生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结合课文内容,跟同学讨论: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自主学习后汇报一下“意想不到的事情”。

  (海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海鸥纷纷落地,在老人遗像前站成两行,肃立不动,我们收遗像时,像炸了营似的扑过来。)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因为海鸥和人一样,也是有感情的,而且很丰富,他们和老人建立的深厚的感情,他们失去了一位好朋友,感到伤心、难过。)

  2、再读课文,在书的空白地方写出自己的体会和感受,然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最后在全班交流。

  ⑴ “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

  (抓“瞻仰”一词体会海鸥们对老人的敬仰、尊敬及把老人当作亲人。)

  ⑵ “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

  (抓“纷纷”“肃立不动”等词体会海鸥对老人的尊敬、爱戴。)

  ⑶ “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

  (为何用“扑”而不用“飞”?引导学生想像海鸥大声鸣叫似乎在说些什么?从“白色旋涡”体会海鸥对老人的不舍、悲痛,对老人的一片深情。)

  3、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海鸥对老人的感情。

  四、学到这里,你有什么感受?用一、两句话写一写

  (学生可就在书上写,然后集体交流。)

  五、拓展

  交流收集的有关海鸥老人吴庆恒的资料,深化对本单元主题的认识:人类爱护动物,动物回报以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所收集的资料,谈谈自己的看法,并就人类如何与大自然友好相处提出建议。

《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4

  【设计理念】

  本设计以人为本,以读为本,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在阅读体验中感悟文本,使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和同情等感受”。尝试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走进自主探究的境界,使学生感受人与动物的亲情,感悟大自然的和谐之美。

  【教学目标】

  1、认识课文的8个生字,能正确地读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品味感悟课文的优美语言,感受人与鸟的浓浓亲情。

  4、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他们的语感。

  5、在充分阅读课文的基础上,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感情,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

  有关挂图、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

  课前预习课文。搜集海鸥的图片资料。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你喜欢海鸥吗?您见过海鸥吗?谁能说说自己喜欢的海鸥是什么样的?

  2、请大家展示您搜集到海鸥的图片,用一句话赞美一下海鸥。

  3、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老人和海鸥”的故事。(板书课题,读一读。)

  设计意图:本环节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体验入手,可以激发学生的情趣。促进学生从心理上更加接近海鸥。老师用教态的亲和力、语言的感染力以及机智的引导和热情的鼓励,很快消除了师生之间的陌生感,迅速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与老师交流的勇气。

  二、引导质疑,指导自学

  1、说说你读了这个课题,会有什么问题?

  (学生预设问题可能有:老人是谁?老人与海鸥感情怎样好?海鸥是怎么样的?老人和海鸥之间有什么故事?课文叙述了一件什么事?)

  2、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阅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你认为这篇课文应该解决哪些问题?先自己默读思考,然后小组讨论 ,比一比哪一个小组问的好,答的好。

  (学生自学课文。)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书,促进学生个性化阅读。放手让学生自学,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获得初步的阅读体验。

  三、检查效果,整体感知

  1、刚才大家认真阅读了课文,并进行了讨论,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学习这篇课文应该解决哪些问题?

  (设想问题为:课文叙述了一件什么事?课文中老人在哪里?老人和海鸥之间有什么样的深厚情谊?课文是如何具体描述老人和海鸥的深厚情谊的?读一读您最感动的段落?)

  2、学生分节读书,教师正字正音。指导理解相关字词。

  3、讨论: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老人和海鸥之间的情谊的?

  总结板书:

  识老人→老人喂海鸥→老人谈海鸥→海鸥送老人→赞老人。

  4、你认为哪些段落写的好,多读几遍。仔细体会一下文章中的感情。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精读重点段落。)

  5、把您不理解的句子划出来。把你认为是重点的句子或段落划出来,我们一起来研究研究。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己读书,进一步从整体上告知课文内容。指导学生抓住重点段落精读,可以获得个性和的阅读体验。为下面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四、细读课文,重点感悟

  1、细细地读一读课文一二自然段,然后说一说老人有哪些特点?

  2、抓住描写老人外貌特点的句子读一读。说一说作者为什么能够很容易从人群中找出那位老人。

  3、老人从城郊来到翠湖是为了什么?

  4、你觉得这一位老人有什么特点?

  5、仔细阅读第三自然段,想一想老人是如何喂海鸥的?

  6、说一说你对“老人撮起嘴呼唤,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这句话的理解,你从这句话中看到了老人和海鸥之间有什么关系或感情。

  7、细细地品味一下“海鸥依着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这句话,说一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说一说你从这个句子中体会到了什么?

  (预设答案:写出了海鸥的动态美、色彩美。)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子理解课文,获得个性化的阅读体验,使学生初步感知了老人和海鸥之间的真挚感情。使学生从理解与玩味中获得阅读的愉悦,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有体验地朗读课文,获取阅读体验,在充分理解词句的基础上,从而感悟文本的妙趣。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课文的新字词。

  2、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

  一、复习而导入,温故而知新

  1、复习生字词语。利用字词卡片,开火车读、组词、用词说话等。

  2、分段指读课文内容。回顾课文大意。

  3、说说课文的写作顺序和重点。

  设计意图:从巩固学习内容入手,实现自然过渡,导入新课。可以使学生的新旧知识达到自然迁移,顺利地导入新课的内容。

  二、研读谈鸟段,感悟人鸟

  1、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⑴ 老人为什么要给海鸥起名字?

  ⑵ 海鸥为什么能听懂老人的呼唤?

  ⑶ 独脚海鸥为什么能在老人手上吃食?

  ⑷ 一谈起海鸥老人的眼睛为什么立刻动起来?

  ⑸ 老人为什么说海鸥最讲情谊?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你体会到了什么?

  ⑹ 老人为什么说海鸥是吉祥鸟幸福鸟?你是如何理解“白鸥飞处带诗来”这句话的?

  2、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理解上述6个问题。可以研讨一两个问题,也可以研讨全部问题。

  3、集体交流,感悟老人和海鸥的情谊:

  ⑴ 老人给海鸥起名字,说明老人对海鸥有十分亲切的情谊,把海鸥当作自己的孩子来看待。

  ⑵ 海鸥能听懂老人的话,是因为老人来此呼唤的多了,给海鸥喂食的次数多了,海鸥已经把老人当作亲人来看待。所以,老人一呼唤,海鸥就会飞过来。

  ⑶ 独脚海鸥已经与老人建立了深厚的情谊,它知道老人是给它喂食的,不会伤害它。

  ⑷ 一谈起海鸥老人就兴奋,就高兴,就来神,所以他的眼睛立刻会动起来。这说明老人对海鸥已经产生了浓浓的情谊。

  ⑸ 海鸥向老人告别,连续五次落在老人的帽子上。从海鸥告别的一个细节可以看出来。海鸥对老人的依依不舍的心情。

  ⑹ 海鸥善解人意,可以预报天气,又是航标。因为海鸥爱在礁石附近飞鸣觅食,因此,航船可以安全地绕过海上暗礁。 海鸥啄食后,飘举而飞,上下翔舞,洁白美丽的身影,充满诗意。所以说是“白鸥飞处带诗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亲情来。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书,促进学生个性化阅读。指导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究,理解课文,使学生人人有机会与文本对话,在队和交流的过程中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

  三、品读送别段,感悟海鸥情

  1、过渡:海鸥善解人意,是人类的好朋友。海鸥把老人当朋友,老人把海鸥当亲人,海鸥已经和老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你还可以从哪里看出来?

  (引导学生探讨海鸥送别老人的内容。)

  2、意想不到的事是什么事?海鸥看到老人的照片,有什么表现?仔细读一读课文,读出海鸥的感情来。

  3、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飞、叫、站”研读课文,感悟海鸥情:

  ⑴ 海鸥看到照片,为什么翻飞盘旋,连鸣带叫,姿势跟平时不一样?此时此刻,如果你是一只海鸥,你会怎么想?

  (预设答案:海鸥通人性,可能是悲哀,也可能会感到吃惊,会有很多问题,会……)

  ⑵ 海鸥为什么会在老人遗像前肃立不动,站成两排?此时此刻,如果你是一直海鸥,你想对老人说一句什么话?

  (预设答案:海鸥在老人遗像前肃立不动,是告别,是守灵 ,是悲哀……可能会说:……)

  4、当我们不得不收起老人的遗像时,海鸥有什么表现?为什么会有这些表现?如果你变成了一直海鸥,此时你会怎么讲?

  (预设答案:依依不舍,不忍离开、恋恋不舍、怀念老人……可能会讲……)

  5、指导学生反复地、深情地地朗读这段话。

  设计意图:真正的课堂教学活动是心和心地交流,是生命和生命地对话。此环节的教学设计,不仅仅是停留在字、词、句、段、篇地教学上,停留在听、说、读、写能力培养的层次上,而是充分引导学生的个体生命在现实或特定环境中的感悟、体验和交流,让学生在回环往复的朗读中去意会、感悟、体验、产生同感,让学生尽可能的进入老人与海鸥那浩瀚无边的情感世界,去领略、品味老人和海鸥的情思,和作者最大限度地互相融合,达到人文合一的境界。

  四、拓展延伸练,体验升华情

  1、此时此刻,如果你就是那一群海鸥中的“独脚”、或是“灰头”、“老沙”、“红嘴”、“公主”……,你会怎样向老人说?

  (写一句自己心理最想说的话,然后大家交流。)

  2、如果那位老人此时会说话,他会说什么?(预设答案:老人可能会说:再见了海鸥,我的朋友;孩子们,人类是爱您们的;……)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意在引导学生在理解、感悟、积累和运用语言文字过程中,渗透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体会情感和人文价值,使语文课堂的“语文味”更浓些。引导学生超越文本,升华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悟,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主旨,引导学生从课文中体会到人与动物之间的美好的情意,让学生读懂作品,领悟真谛,通过超越文本的读书让学生变得智慧、变得美丽。

  五、总结话和谐,激发和谐情

  1、我们回头想一想,课文的作者是如何围绕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情谊写具体的,你认为课文中哪些地方写的好,谈谈自己的感受和启发。

  2、同学们,我们国家当前和今后的主要任务就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和谐社会。读了这一篇课文,想一想,你在创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能做一些什么贡献呢?

  (交流讨论。)

  3、你的周围有小动物吗?你愿意与小动物交朋友吗?说一说你打算怎样与小动物交朋友。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教学设计意在使学生用心灵颂读,用心灵倾听,用心体验,用心灵表达,“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使学生们带着收获,带着思考,带着信心,走向新的课堂,开始新的探索。

  【板书设计】

  老人与海鸥

  识老人

  老人喂海鸥 情深深

  老人谈海鸥 情浓浓

  海鸥送老人 情切切

  赞老人

  设计意图:本板书设计图文并茂,彰显了行文思路,凸现了文章主旨,画龙点睛地浓缩了文章的内容。

  【特别建议】

  语文教学要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教学是一项复杂的活动,需要教师预先作出周密的安排。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但教师的指导只是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外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其学习的内因是不断产生的学习需要与自己原有的语文素养水平之间的矛盾。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要使阅读教学有效,教师必须随时洞察学生内因的动态生成,并努力创造条件促使内因向提高语文素养的方向转化。新的课程理念认为,阅读是读者与作者的对话,一种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对话。它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而且是一种高尚的精神生活,是读者生命活动的组成部分。而阅读教学则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不能完全依据预设的教学目标和教案进行教学,要善于从学生的质疑问难和独特体验中发现学生在知识、情感和心理上不断生成的需要,并对自己预设的教学作出富有创意的调整。教师的预设不可能是十全十美、滴水不漏的,它有时会同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产生一定的偏差。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要充分利用这种资源。课堂教学进程是预设和生成的辩证统一,只要有利于加深对阅读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就要调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不必去担心预设的进程“失控”。将预设和生成结合起来不仅是一种教育的科学,更是一种教育的艺术。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作出相应的变动。

《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5

  [教材分析]

  《老人与海鸥》一课讲述了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十多年前,老人在翠湖湖畔偶遇一群北方飞到昆明越冬的红嘴鸥。从此,老人与海鸥结下了不解之缘。每逢冬季来临,海鸥便成群结队地来到翠湖之畔,老人也像赶赴约会似的,每天到翠湖之畔去喂海鸥,风雨无阻。他视海鸥为儿女,给它们起名字,喂饼干,照顾伤病的海鸥。久而久之,海鸥与老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然而有一天,老人去世了。海鸥们在老人的遗像前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后又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儿女”,不忍离开自己的亲人。课文结构清楚,可分为两大部分,前半部分通过老人喂海鸥、呼唤海鸥的名字、与海鸥亲切地说话等事例表现了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后一部分则通过老人死后,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等悲壮画面,展示了海鸥对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

  课前交流:

  同学们,先让我们来看一组图片。请同学们在看的时候,思考:在这些图片中,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其实,动物和人一样也有着自己特有的爱憎与情感。今天,我们将一同走进一个真实的故事,去感受它们与人之间的真情。

  [设计意图]

  由于本篇文章意在让学生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和谐相处及动物对人的回报。所以在课前交流的这一环节中,我有意识到搜索了一些能够体现动物与动物、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画面,既让学生的心情在欢乐地氛围中得以放松,又让学生对这一课文学习主体有所认识,也为课堂中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作铺垫。而于这个环节所要体现的主要思想是:让学生的心情得以放松,让学生对于文本所要涉及的内容略有接触,至于大体所提到的:学生表达是否得当,描述是否具体的要求都是不高的,我们的目的,仅止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文的乐趣,当然在这个环节中,不失时机地训练学生说完整的话,那当然不也失为一种良好地语文学习习惯。

  课堂教学

  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

  1.直接导入,板书课题。

  2.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谁来说一说课文讲了老人与海鸥的什么事?在作者所写的这些事中,哪是让人意想不到的?(让学生结合着自己的预习收获来说一说)

  [设计意图]

  根据我对中高年级阅读教学策略的理解和五六年级学习能力实际的了解,我有目的把预习放在课前,让学生独立完成,在预习的时候,还要在小组内共同解决本课生字的认读、课文内容的预习。所以课堂之上,就不再引导着学生来学习生字,而只是从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上体现预习情况的检查。

  3.为什么会发生这样让人意想不到的事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用~~~~将相关语句划一划。

  [设计意图]

  本篇文章所在的单元内的训练重点就是继续训练学生快速地阅读课文,根据学生课前已经预习了课文内容再加之课文篇幅太长的实际情况,课堂上我安排学生快速浏览的环节,既体现对课文内容上的整体把握,又体现学生读书能力的一种限时训练,而不动笔墨不读书,更是应该成为高年级学生读书时应具有的良好习惯,鉴于学生的特点,这里是对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提供了一种借鉴,是让学生在读书的基础上思考,在思考的基础上用~~~~将相关语句划一划。

  二、研读深入,突破难点

  整体说一说:为什么会发生这样让人意想不到的事?

  学生说到哪,或读到相关句子时,让学生简短地说一说自己的读书体会,这种体会可以是浅显的,但必须是真实的。

  研究老人对海鸥的爱

  穿着:

  他穿的有什么不同?通过三个“褪色”你能感受到什么?老师告诉你们这身褪色的衣服还是老人4年前亲手缝制的,老人喂海鸥,连一件新衣服都舍不得买啊,谁来读?

  [设计意图]

  这个环节的处理可以是松动,可以根据课堂中的实际情况来调整时,必要时也可以让学生一读而过]

  步行送餐:

  (1)老人喂海鸥连公共汽车都舍不得坐啊,谁来读?(2—3生读)

  (2)老人为了喂海鸥,每天都来,是说当每天都来,是说当凛冽的寒风让人不敢出门的时候,老人还是——当漫天的飞雪掩盖了崎岖的山路时,老人仍然——

  (3)你怎么理解“只为了”?一个“赶”字,让你看到了什么?

  (4)10多年了,老人一直这样,说明老人已经把海鸥当成了——

  (5)是啊,10多年了,老人已经和海鸥结下了亲人的般的感情,让我们一起读:

  [设计意图]

  这虽然是短短的一个句子,却是10年来,老人对海鸥深情热爱的一种体现,在处理这个句子时,想本着以读为本的理念,让学生通过自读知晓课文的内容,通过重点词句把握句子内涵,通过情境诵读再现当时场面。

  喂海鸥:

  (1)同样是给海鸥送餐,老人和游人有哪些不同呢?请大家放开声读读下面两段的文字。

  (2)老人是怎样喂海鸥的?和游人相比有哪些不同呢?

  (3)11年来,老人一直这样用心的喂着海鸥,所以每当老人很小心地放下饼干丁,撮起嘴向鸥群呼唤,立刻便有——立刻说明什么?还说明什么?体会着再读。

  (4)这就是由尊重和信赖所谱成的。听,海鸥已经向老人飞来了,在这有声有色的乐曲中,你听到了什么?又能看到了什么?老师想问问:假如你就是飞翔鸥群中的一员,翠湖湖畔的游人那么多,你们为什么不飞向他们,只向老人飞来呢?

  [设计意图]

  老人喂海鸥是本课中的一个细节描写,为了让学生从这个细节中体会老人对海鸥的爱,主要采用让学生对比老人与游人的不同及个别重点词语的体会来实现,而其中角色的转换:假如你就是飞翔鸥群中的一员,翠湖湖畔的游人那么多,你们为什么不飞向他们,只向老人飞来呢?更是让学生体会到了老人对海鸥的好。这种好,恰恰又通过学生不同时段的朗读得以流露。

  谈海鸥:

  (1)10多年了,老人就是这样精心地喂着海鸥,和别人谈起海鸥时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合作着读一读10—12段。

  (2)你从老人企盼的眼神中又读出了什么?你还从这一部分的其他文字中,读出了什么?(特别是老人的语言)

  [设计意图]

  老人对海鸥的爱无所不在,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声呼唤无不体现,这3个自然段的处理,则是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引领学生感受到老人对海鸥们那所不在的爱。

  海鸥的告别:

  2.十多年了,几千个日子,一到冬天,老人每天都来。可是有一天老人却没来,第二天,老人还是没有来,直到第三天的时候,老人才步履蹒跚地拖着病体来了。在喂海鸥的时候,他再也不能象以前那样边走边放,而是坐在了地上,身子弯成了弓形。这3天,老人只吃了一碗面,觉得好点了,就赶着来看海鸥了。没想到这一看就成了永别……从此,翠湖湖畔再也看不到这位衣着简朴、与海鸥相依相伴的老人……当海鸥们知道这一切后,是怎么做的呢?让学生结合着读书体会自由说。

  (1)此时此刻海鸥的叫声与姿态与往常大不一样,说明他们已经发现-----也就是说老人也与往常相比也大不一样,谁来说一说,他到底哪不一样?老人再也不能(……)再也不能(……)

  一个深爱自己的老人去世了,这是件多么让人伤心的事啊,谁来读(多读)

  (2)一想到老人再也不能给自己喂食了,他们急速扇动翅膀---一想到老人再也不能呼唤自己的名字,再也不能亲昵地与自己说话了,他们急速扇动翅膀---过了一会儿,海鸥们---过了一会儿海鸥们---

  海鸥发现了老人的离去,但他们永远也不会知道,老人仅仅是因为想省下更多的钱来喂他们而被小小的感冒夺去了生命;他们更不会知道,在老人临终的床头还放着一包掰好的饼干丁,只可惜老人再也无法将他们送到翠湖边,这是一位多么让人怀念的老人呀,难怪海鸥们会这样,谁还想读-----

  (3)海鸥们就这样在老人的遗像站着,站着,久久不动……但当我们不得不去收起当我们不得不去收起遗像的时候,海鸥们却(接读)一个扑字,让你看到海鸥们是那么想__________是那么想__________……

  多么感人的场面啊,让我们合作着再读…

  (4)老人走了,可翠湖湖畔的海鸥们却在老人的遗像前久久不愿离去。老人对海鸥的爱在海鸥身上也得到了一种体现。老人走了,你觉得他带不走的是什么?

  [设计意图]

  课文的14—16自然段是课文情感升华的地方,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在处理这一部分时,老师想着把学生带入既定的情境,通过学生自己的品读和感悟,感受海鸥身上所体现的灵性和对老人的深情。

  三、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如今,昆明市民为了纪念这位衣着简朴、爱鸥情深的老人,在翠湖湖畔筑了一座铜像,这也是第一座平民塑像。想一想,这铜像的塑立,是希望什么?

  [设计意图]

  一篇课文的出现,是想让学生学什么?明白什么是一定的。可是这种知识的获取却又是不定的,这个环节的处理就是想着学生通过这一平民塑像的塑立自己获取思想教育点。

《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6

  五年级语文下册《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会写字,6个会认字及9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理解课文具体的语言文字,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感情,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和动物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3、背诵课文最后四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

  教学难点:揣摩作者是如何将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的。

  教学准备:自制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通过老舍先生的笔触感受到了猫的可爱;因为冯骥才先生的精心呵护,怕人的珍珠鸟与他能和谐相处;即将葬身大海的人们居然能被海豚挽救了生命……这些发生在人与动物之间的一幕幕,让我们为之动容。和人一样,动物也有自己的爱憎、自己的情怀。在这一单元,我们将走进动物丰富的情感世界,去感受它们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一篇发生在人与鸟之间真实的故事。引出课题并板书。(教师适时强调“鸥”字的笔顺笔画)

  二、出示提纲,自主预习。

  1、我来读读课文,努力做到正确流利。

  2、我能正确读写本课10个生字和这些词语。

  褪色 塑料 节奏吉祥 饼干 急速 乐谱 亲昵 啄食 滇池 企盼

  旋涡应声而来翻飞盘旋瞻仰遗容相依相随抑扬顿挫

  3、概括文章主要写的两个场景:_________和_________。最令我感动的是 —————————— 。

  4、搜集资料:(1)海鸥老人吴庆恒。(2)海鸥的生活习性。

  三、检查预习生字、新词的读音情况。

  (1)同桌互读,相互订正。

  (2)指名读,强调:

  旋(xuán)涡塑(sù)料袋模(mú)样扇(shān)动 炸了营似(shì)的

  (3)齐读加强记忆。

  2、指名说说哪些字在写法上要注意的地方。如:俯、歇、瞻

  3、理解新词的意思。如:

  抑扬顿挫——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亲昵——十分亲密。

  四、在预习的基础上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一遍,注意将本课的生字和新词读准确。

  2、请你快速默读课文,想想从课文中你都读懂了哪些内容?之后,同桌两人相互简单交流一下。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3、认真默读课文,想想文章围绕着课题主要写了什么事?同时理清文章的结构。

  4、从哪些地方你能体会到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感情,勾画出相关的语句,进行批注。

  五、引导学生学习第1至13自然段,通过课文中具体的描写初步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感情。

  1、默读老人精心呵护海鸥的部分,想一想老人和海鸥之间有着怎样的感情,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体会到的,做一做简要批注。

  2、根据学生汇报进行交流、点拨,重点学习以下内容:

  (1)喂海鸥:抓住描写老人动作的“放、退、撮”,描写海鸥的“应声而来、扫”,感受老人喂海鸥的动作娴熟,他们之间那种默契的配合。联系上下文想象重点句描写的画面,感受到作者的比喻是恰当、形象的。(老人的动作是那么娴熟,与海鸥之间的配合是那么默契、和谐。抓住“扫”字,说明作者把鸥群吃食物的样子写得生动传神。海鸥飞翔的美丽情景。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动人情景。)

  练习朗读。(出示课件)边读边想象翠湖边这道美丽的风景,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这份真挚的感情。鼓励学生把这句话背诵下来。

  (2)唤海鸥:

  ①学生可用自己的话简单介绍这部分内容,说说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读,我们可以感知老人对海鸥的亲呢,对海鸥的爱。)

  ②指名朗读4至9自然段。

  ③三个人为一小组,分角色练习朗读这部分,老师在行间中听听哪组最能表现出老人与海鸥之间的这份亲昵之情。

  (3)谈海鸥:

  ①学生谈感受,教师小结:说起海鸥,内向的老人滔滔不绝。十多年了,每逢冬天,老人都到翠湖边喂海鸥,风雨无阻。老人和海鸥就像是?(勤俭的老人,却无私地对海鸥的付出,这是源于老人对海鸥的爱。)(亲人一样,板书)

  ②齐读第13自然段。

  六、达标测评:

  1、看拼音写汉字

  sù pǔ yì cuò xiē jí

  ( )料 ( )写 ( )扬顿( ) ( )息 ( )祥

  2、按课文内容填空,并说说你从所填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

  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 ),飞成一篇( )。

  我体会到 ( )。

  板书设计 : 9、老人与海鸥

  喂食 说话

  老人 —————————————→ 海鸥

  亲人一样

  第二课时

  一、齐读课题,引入新课。

  二、回顾课文主要内容:

  浏览课文,回忆课文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真实而感人的故事?出示课件(老人喂海鸥的图片、海鸥送别老人的图片配乐)引导学生说出课文两部分的主要内容。

  过渡:这样的情景完全出乎人们的意料,难怪作者说:()的事情发生了。学生填写。(意想不到)能换个词语吗?(出乎意料、出人意外、始料未及等)

  三、合作探究,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指名朗读,整体感受海鸥对待老人具有怎样的情感?

  2、进行二次默读,边读边批画: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海鸥对老人的深厚感情的?一会儿将自己体会到的准备和同学们进行交流。

  3、师生共同交流:选取最令你感动的一组镜头,和同学们交流自己体会到的。

  (1)镜头一:海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

  ①为什么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平时海鸥会以高兴的语调欢迎老人,见到老人是无比快乐的。而此时老人不见了,只剩下遗像,海鸥惊恐、疑惑更感到悲伤。)

  ②师生对读“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2)镜头二:海鸥纷纷落地,在老人遗像前站成两排。

  ①海鸥为什么要这么做?(为老人守灵,与老人做最后的告别,已经把老人当成了自己的亲人。)

  ②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3)镜头三:收起遗像时,海鸥向遗像扑来。

  结合课文内容,跟同学讨论: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①它们为什么要扑来?(海鸥不舍得老人离去,希望老人留下来,永远和它们在一起,哪怕只是老人的一张像也好。)

  ②请你结合文章所描写的相关语句,想象一下当时的场景,如果你当时在场,在这白色旋涡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为何用“扑”而不用“飞”?引导学生想像海鸥大声鸣叫似乎在说些什么?从“白色旋涡”体会海鸥对老人的不舍、悲痛,对老人的一片深情。)(海鸥与老人的感情太深了。)

  ③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评读。

  四、回归整体,升华情感:

  这一组组镜头,让我们深受感动,让我们为之感概。我们不禁要问:海鸥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异常举动呢?你能联系课文中相关的语句谈一谈吗?默读全文思考。

  五、小结全文:

  多么诚挚的语言,多么动人的情感,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故事感动了很多很多的人,后来,人们在翠湖公园里建立了一个雕塑(出示PPT),师解说:老人依旧满脸慈祥的笑容,周围,海鸥翩然翻飞,多么和谐的场面!同学们,这就是那位老人,让我们用最神圣的队礼向这位平凡而又伟大的老人表达出少先队员们最崇高的敬意!

  生活中,像老人一样爱护动物的人还有很多,有你,有我,有大家,我们现在来听一首歌:《丹顶鹤的故事》,希望我们每个人都来关爱动物,都和动物和平共处吧!

  六、检测反馈

  指出下面各句分别属于哪种描写方式。

  1.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色的过时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连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

  2.老人望着高空盘旋的鸥群,眼睛里带着企盼。

  3.在海鸥的鸣叫声里,老人抑扬顿挫地唱着什么。

  4.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

  1.__________2.__________3.__________4.__________

  板书设计: 9、老人与海鸥

  翻飞盘旋 瞻仰遗容

  深厚感情

  教学反思:

  我清晰的记得当我第一次读完《老人与海鸥》时,我的双眼湿润了,这篇文章令我感动,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感情。怎样才能让学生也有同样的感受呢?我想让学生自主阅读,反复、仔细地品读,边读边画出最让自己感动的语句是最好的办法,因此教学本课时我大胆放手,先让学生自主习,然后学生在组内汇报,最后全班交流,学生们能抓住课文描写的两个场景体会到老人与海鸥的深厚情谊,进而体会到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保护动物人人有责的道理。

《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会写字,6个会认字及9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理解课文具体的语言文字,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感情,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和动物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3、背诵课文最后四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

  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

  【教学难点】

  揣摩作者是如何将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的。

  【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会写字,6个会认字及9个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第一部分,体会老人对海鸥的喜爱呵护之情。

  3、通过联系上下文,想象句子所描绘的画面,感受到老人与海鸥之间的默契。

  〖教学重点

  体会老人对海鸥的喜爱呵护之情。

  〖教学难点

  想象句子所描绘的画面,感受到老人与海鸥之间的默契。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通过老舍先生的笔触感受到了猫的可爱;因为冯骥才先生的精心呵护,怕人的珍珠鸟与他能和谐相处;即将葬身大海的人们居然能被海豚挽救了生命……这些发生在人与动物之间的一幕幕,让我们为之动容。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一篇发生在人与鸟之间真实的故事。引出课题并板书。

  (教师适时强调“鸥”字的笔顺笔画。)

  二、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1、检查预习生字、新词的读音情况:

  ⑴ 同桌互读,相互订正。

  ⑵ 指名读,强调:

  旋(xuán)涡 塑(sù)料袋 模(mú)样 扇(shān)动 炸了营似(shì)的

  ⑶ 齐读加强记忆。

  2、指名说说哪些字在写法上要注意的地方。如:俯、歇、瞻。

  3、理解新词的意思。如:

  抑扬顿挫──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亲昵──十分亲密。

  三、在预习的基础上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一遍,注意将本课的生字和新词读准确。

  2、请你快速默读课文,想想从课文中你都读懂了哪些内容?之后,同桌两人相互简单交流一下。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学生可能会质疑:为什么会发生“意想不到的事情”?教师可以先设下悬念。)

  3、认真默读课文,想想文章围绕着课题主要写了什么事?同时理清文章的结构。

  (老人十几年如一日喂养海鸥,与海鸥结下了深厚感情;老人去世后,海鸥送别老人,不忍离去。)

  四、引导学生学习第1至13自然段

  通过课文中具体的描写初步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感情。

  1、默读老人精心呵护海鸥的部分,想一想老人和海鸥之间有着怎样的感情,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体会到的,做一做简要批注。

  2、根据学生汇报进行交流、点拨,重点学习以下内容:

  ⑴ 喂海鸥:

  抓住描写老人动作的“放、退、撮”,描写海鸥的“应声而来、扫”,感受老人喂海鸥的动作娴熟,他们之间那种默契的配合。联系上下文想象重点句描写的画面,感受到作者的比喻是恰当、形象的。

  练习朗读。(出示课件)边读边想象翠湖边这道美丽的风景,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这份真挚的感情。鼓励学生把这句话背诵下来。

  ⑵ 唤海鸥:

  ① 学生可用自己的话简单介绍这部分内容,说说自己的感受。

  ② 指名朗读4至9自然段。

  ③ 三个人为一小组,分角色练习朗读这部分,老师在行间中听听哪组最能表现出老人与海鸥之间的这份亲昵之情。

  ⑶ 谈海鸥:

  ① 学生谈感受,教师小结:

  说起海鸥,内向的老人滔滔不绝。十多年了,每逢冬天,老人都到翠湖边喂海鸥,风雨无阻。老人和海鸥就像是?(亲人一样,板书。)

  ② 齐读第13自然段。

  五、结合板书小结课文第一部分内容

  六、布置作业

  1、继续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新词。

语文教案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

【《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15篇】相关文章:

1.《老人与海》教学设计(15篇)

2.辛弃疾——《水调歌头·盟鸥》

3.范仲淹《驯鸥咏》

4.《老人与海》教学设计(合集15篇)

5.《老人与海》教学设计(集锦15篇)

6.《老人与海》教学设计(通用15篇)

7.《老人与海》教学设计合集15篇

8.《老人与海》教学设计通用15篇

9.《老人与海》教学设计精选1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