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创意设计

时间:2022-05-26 23:53:05 记承天寺夜游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记承天寺夜游》创意设计

  引导语:下文是一篇关于《记承天寺夜游》创意设计,欢迎大家阅读!

  《记承天寺夜游》创意设计

  只要你思考,总会有所收获,甚至会有灵感的闪现。教学也是如此。

  晨读课,教室里书声琅琅。我边巡视边思考:马上要参加市里举办的语文优课比赛了,怎样让创新走进语文课堂?怎样让语文课堂既体现出“语文味”又不落窠臼呢?

  我选定的教学内容是苏教版新课标本八年级上册教材《记承天寺夜游》一课。因为古文是我的最爱,苏轼又是我的情结。这篇文章虽然短小,但是真正让学生读懂读透还是有难度的。是按文言文常规教法:介绍作者,解释字词,翻译句子?(这是我所深恶痛绝的。)还是采用其他方法?

  我在教室里踱着步,突然,一个学生吸引了我的目光,别的学生都在专心致志地读着书,只有他趴在桌子上,用笔在书上起劲地画着什么。我轻轻地走到他的身边,正想敲敲他,看他投入的样子又忍住了,我倒想看他到底画了什么。半天,他才抬起头来,看见我他不好意思地笑了。我问他画什么,他说在读到“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时,就想把诗句的内容画下来。画下来!把内容画下来!好主意。我感觉自己像伽利略发现摆的定律一样,仿佛遭到电光的袭击,内心欣喜无比。《记承天寺夜游》这一课,我不也能让学生把内容“画”下来吗?

  照着这样的思路,我把《记承天寺夜游》一课教学设计为这样:以一幅画贯穿全文,课文内容的阅读与理解全交给学生自己解决。如何来检查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呢?我让学生根据文章内容在纸上勾勒一幅画,这是检查学生是否读通了文章内容。如果有学生说画面上有“水草”、“积水”的都是对内容理解不正确的。要及时给予纠正。再让学生给自己的画作命名,这实际里是训练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有的学生画名为“夜游图”,有的命名为“夜游承天寺仙境图”,有的命名为“赏月图”等等,都是很好的。

  文章精练优美的语言如何来欣赏呢?我让学生为自己的画作题词,题词的内容是选取文章的语句,并且要说说自己选取此句的原因。很多学生选取了“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作为题词内容。这一句也是文章写景的佳句,我就此引导学生欣赏此句写景的妙处,反复阅读,并当场把此句背诵下来。

  通过这三步的设计,学生对文章的内容已经有了很好的理解,但还有一个难点没有攻破,那就是理解苏轼此时特殊的心境。到这个时候,我再介绍苏轼被贬黄州的经历,学生理解苏轼的心境,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课后,每位学生手里都有了一幅不错的画作,有画名,有题词,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有的学生还在背面写上劝慰苏轼或模仿苏轼口吻劝慰张怀民的话。

  一节课源于一个灵感,一个学生给我的灵感。这堂课既让学生动手动脑,又让学生觉得趣味盎然——文言文还可以这样来学。

  [知识拓展]

  记承天寺夜游 / 记承天夜游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原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译),(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照在门上,(于是我就)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注释

  选自<<东坡志林>>。此文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承天寺,在今湖北黄冈市南。

  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元丰,宋神宗年号。当者被贬黄州已经四年。

  解:把系着的腰带解开。

  欲:想要,准备。

  月色:月光。

  入:照入,映入。

  户:堂屋的门;单扇的门。

  起:起身。

  欣然:高兴、愉快的样子。欣,高兴,愉快。然,……的样子。

  行:出行。

  念无与为乐者: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念,想到。 无与为乐者,没有可以共同交谈(游乐或赏月)的人。者:……的人。

  遂:于是,就。

  至:到。

  寻:寻找。

  张怀民:作者的朋友。名梦得,字怀民,清河(今河北清河)人。元丰六年贬谪到黄州,寄居承天寺。

  亦:也。

  寝:睡,卧。

  相与步于中庭:(我们)一同在庭院中散步,相与,共同,一同。步,散步。于:在。中庭,庭院里。

  空明:清澈透明。

  藻荇:泛指生长在水中的绿色植物。藻,藻类植物。荇,荇菜。这里借指月色下的竹柏影。

  交横(héng):交错纵横。

  盖:承接上文,解释原因,表示肯定,相当于‘大概’,这里解释为‘原来是’。

  也:句末语气词,表判断。(盖……也:原来是。)

  为:动词。做。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是很少有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但,只(是)仅仅。

  闲人:闲散的人。这里是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苏轼这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里是一个有职无权的官,所以他十分清闲,自称“闲人”。首先“闲人”指具有情趣雅致,能欣赏美景的人。其次“闲人”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的苦闷心境。

  耳:语气词,“罢了”。

  思想感情

  《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作者“解衣欲睡”的时候,“月色入户”,于是“欣然起行”,月光难得,不免让人欣喜。可是没有人和自己共同赏月,只好去找同样被贬的张怀民,这里面有多少贬低的悲凉与人生的感慨呀!两人漫步中庭,又是悠闲的。自比“闲人”,则所有意味尽含其中。对澄澈透明的美妙的月色作了生动 形象的描绘,透露出作者在贬低中虽感慨幽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表达了作者对月光的爱慕 抒发了作者自解、自矜、自嘲,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与欣赏,和用与“闲人”相对的“忙人”(朝廷官员小人)的鄙夷与讽刺。

【《记承天寺夜游》创意设计】相关文章:

记承天寺夜游 / 记承天夜游原文翻译及赏析04-29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11-27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06-11

记承天寺夜游内容09-06

记承天寺夜游结构09-16

记承天寺夜游评析10-14

记承天寺夜游的心境11-01

记承天寺夜游作文01-30

记承天寺夜游的翻译09-21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