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教你成为优秀的教师

时间:2020-11-10 12:47:00 韩愈 我要投稿

韩愈教你成为优秀的教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句至理名言虽隔千年,却仍然流传甚广,且知名度还相当高。这句话是韩愈在《师说》中所说,可见,韩愈不仅仅是伟大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还有着自己独到的“教师观”。

韩愈教你成为优秀的教师

  韩愈不仅是伟大的文学家和政治家,而且也是位伟大的教育家。韩愈在参与政治的过程中深刻认识到教育问题的重要性,他终其一生都在努力思索人才问题,并积极投身教育事业,其教育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他在教育实践中投入了大量的心血,对教育事业的发展与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韩愈所留下来的教育论著比较系统地论述了人才与教育问题的各个方面,其中许多都是具有建设性的观点。这些观点对于我们当前教师个人素质的培养及教学理念的更新都有积极意义。

  一、善待人才

  教育目的主要是培养人才,教育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人才的培养。综合相关材料,我们发现人才这个概念在韩愈那里有多方面内容,包括

  (1)政治才能:如韩泰之治漳州与柳宗元之治柳州都受到韩愈的热情称赞,可见政治才能作为人才的基本素质备受其推崇。

  (2)博学能文:韩愈所赞赏的众多人物都是具备渊博知识和文学创作能力的才俊。

  (3)尤重德行:韩愈非常重视人的道德修养,在其眼中德行才是人才最重要最基本的要素。

  综上,我们可以归结为德行与艺业两个方面。

  韩愈深知人才对于封建统治的重要性,因而他希望统治阶级能很好地培养和选拔人才,从而使人才能更好地为封建统治服务。韩愈所追求的人才理想是“士得其所”。在《马说》中,他用识马的道理来表明识别人才的重要。他认为天下有贤士,四海之内定有其秀,关键在于“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正是由于统治者不识才、不惜才,才致使大量的人才的被埋没。这是其基于自己“四举于礼部乃一得,三选于吏部卒无成”的切身体会。这一建议在当今仍具有现实意义。他认为人才应有别于常人,而受到特别的优待与赏识。只有优待与善待人才,给人才以应有的理解与尊重,人才才能够为我所用。这一点对于我们今天学校在培养、选拔、任用优秀教师时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教师问题

  韩愈在教育史上最突出的贡献是他关于“师道”的论述。在其众多的著作中,《师说》一文被世人公认为是韩愈最重要的教育理论著作。其中蕴含的思想构成了韩愈教育思想的精髓。《师说》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篇比较全面地从理论上论述“师道”的文章,其历史影响极其深远。它的思想意义更在于它继承并发展了前人关于师道的观点,为我国教育思想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比较进步的见解。《师说》是我国古代教育史中非常珍贵的一份教育文献与遗产,其中精湛的思想一直影响着此后历代教育工作者。

  《师说》中所论述的观点大体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存在的必要性

  《师说》由“人非生而知之者”出发,肯定“学者必有师”的论点,这一思想的提出是很具现实意义的,它对当时“耻学于师”的社会风气进行了有力批判。当代社会中不尊重老师的现象频发,这是值得我们学校、学生、家长和整个社会深思的。

  (二)教师的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

  《师说》中开宗明义第一句话就是“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在我国教育史上,这是第一次完整地对教师的职责进行的论述。它从韩愈作《师说》起至今一直在启示着教师忠实地履行自己的天职。韩愈所说的“传道”当然指的是传“儒家”之道,传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授业”在当时是指讲古文六艺之类的儒家经典,受到文化知识方面的教育。“解惑”则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解答学生在“道”与“业”两方面的疑问。他认为上述三项任务是紧密相联的,但“传道”是教师的首要任务,是目的,是方向,“授业”、“解惑”是进行“传道”的过程和手段。三项职责有轻有重,有先有后,因而应有主有次、前后有序地来进行,决不能本末倒置。“传道”、“授业”、“解惑”这三项任务随着历史的发展已被人们赋予了新的内涵。韩愈把“传道”放在“授业”与“解惑”之前的思想,在今天则被理解为把德育放在智育、美育之前。这一思想不仅在当时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在当今也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价值。他着重强调了德育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这种把德育放在其他教育之前的思想有助于改变许多教师忽视德育而仅仅注重智育这一教育现状,有利于教育的良性发展。他的这一思想中还包含了寓德育于智育之中、德育通过智育来进行的思想。它有助于教师明确自己的职责和首要任务,从而使其在教学中能做到有的放矢。

  (三)师生之间应建立合理的师生关系

  他认为“道”是师生关系联系的纽带和中介,能否为师应用“道”来衡量。人不分贵贱与长少,只要有“传道”“授业”的本领,就具备了做教师的条件。这种以“道”为师、“学无常师”的主张在当时对打破士大夫妄自尊大的心理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关键在于“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弟子之间可以“相师”,这有利于确立合理的师生关系。他不把师生关系看成是绝对的,而认为师生关系是相对的,是可以随时间的变化而相互转化的。孔子“三人行必有吾师”“就有道而正焉”是韩愈“学无常师”的思想渊源。这种精辟的论断是具有穿透历史的震撼力,能够经久而不衰。《师说》这篇文章正是由于具有了这种精辟的论断才使其能够大放异彩,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韩愈在阐述教师问题时,认识到了“道与师”、“道与业”、“师与生”之间既矛盾又统一的关系,含有朴素的唯物辩证法的因素。提出了教师既应忠于理想、传播真理、又要学有专长、认真授业;既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又要求学生以能者为师,提倡教学相长。这些卓越的见解,不但丰富了我国古代教育理论,而且对当今教师正确理解职责、政治与业务、教书育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均具有启发意义。

  三、教学经验

  韩愈不仅自己勤奋求学,而且亲自参加教育实践活动,招收并教育过很多学生。所以,在自学和教学方面均有相当丰富的经验和卓越的见解。

  (一)关于学习方面的经验

  韩愈不止一次地来强调学习的重要性。韩愈给我们提供了如下的学习经验:

  1、业精于勤

  关于学生如何“进学”的问题,韩愈在《进学解》中提出的第一句名言就是:“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这是他治学多年宝贵经验的结晶,也是他对先人治学经验的`总结。意思是说学业的精进在于勤奋刻苦,学业的荒废在于嬉戏游乐;为人行事的成功在于深思熟虑,而败毁在于因循苟且。在这里,他要求学生在业务方面要“精”,在德行方面在“成”,而达到精和成的惟一方法,就是“勤”和“思”;反之,如果嬉游终日,不勤奋用功,那么学业就会荒废;如果随随便便,不认真思考,那么德行就会毁堕。“诗书勤乃有,不勤腹空空。”这些虽然都是极平凡的道理,但是它却揭示出学习的客观规律。同时他还叙述了他自己为学之勤已达到“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的地步。韩愈用最明确、形象、精炼的语言把这一学习经验固定下来。这对后世人们的学习和思想修养起了极为有益的影响,甚至变成了人们的座右铭。自古以来,凡是在学业上有成就的人都离不开这两条宝贵的经验。韩愈自身的成功不正说明了这一经验的价值。他之所以能在文学方面有极其高深的造诣,恰恰就是依靠这两条经验。

  2、博而求精

  韩愈在教学实践中领悟到博与精的辨证关系。博与精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没有博,也就没有精;没有精,博就是一种大杂烩。韩愈一方面强调“贪多务得,细大不涓”。另一方面又要求讲究精约,提出“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勾其玄”。

  韩愈还提出学习要讲究系统性。他反对“学虽勤而不由其统,言虽多不要其中”的学习方法。所谓“不由其统”,就是不由系统方面着手,只是掌握一些支离破碎的知识,不能形成知识系统。严格来说,这样的知识是没有用的,也是很容易忘记的。所谓“不要其中”是指不能抓住问题的关键所在,而仅仅去关注一些细枝末节及一些无关痛痒之处。进而提出要“勾其玄”、“提其要”的学习方法即要注重学习的系统性。

  3、尊重独创

  韩愈认为师古圣贤人,要师其意不师其辞。以古人为师不必拘泥于章句文辞,而是要学习古人文章中的思想、方法。如果只知道背诵、模仿古圣贤人的陈词滥调,那么到头来只不过是一个剽贼罢了即所谓“降而不能乃剽贼”。他赞成吸取前人的优秀成果,但反对沿袭剽窃。他不屑于“踵长途之促促,窥陈编以盗窃”的行为。他认为那种谨小慎微地追随世俗和没有创见地抄袭一些陈年书籍是没有出息的。他主张万事要有自己的真知灼见,能“抒言立意,自成一家心语”,从而达到“闳其中而肆其外”的境界。他十分欣赏有创造性和有个人见解的人,“能者非他,能自树立,不因循者是也”。韩愈自身就是其教育经验的实践者。韩愈的文章能造语生新,风格独具,自成一家,就得益于其能很好地把学习与独创结合起来。

  (二)关于教学的经验

  1、重视因材施教

  这一观点是建立在人的能力、特点是不相同的,因而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具体加以对待。他以工匠使用木材为例来说明了这一观点。最重要的是他还进一步把因材施教与因才使用紧密地结合起来。这一教学经验至今仍为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普遍认同,并被他们进一步运用于实际的教学中。

  2、教学方法的生动活泼

  韩愈在教学方法上注重生动活泼。他说“讲评孜孜,以磨诸生,恐不完美,游以恢笑啸歌,使皆醉义忘归。”教学是一种感情艺术,因而教学语言的生动性与教学的严肃性并不是对立的。教学的生动性并不影响教学内容的思想性,这是他多年教学经验得出的精辟的论断。试想一个对教育对学生漠不关心的人,他是不可能去想如何使课堂活跃起来这一类问题的。他能实现教学活动生动活泼、不拘俗套的原因正是在于他能“抗颜为师”、“以师自任”及对教育事业充满了深厚感情。

  3、写作教学上的创见

  在写作教学上,韩愈也是十分有见地的。他从“文以载道”观点出发,主张“以道弘文”。他认为文是手段,道是目的,文是形式,道是内容,文是为道服务的。他认为“道盛则气盛,气盛则文昌,文以贯道,文以明道,文以载道”。他还认为写文章要奇雄简约,浩浩荡荡,形成一种势不可挡之势。因而他的文章能自成体系,形成所谓“韩文”派,对后世的文学发展影响深远。

  总之,韩愈的教育思想流传至今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学习、认真的研讨与大胆的借鉴。现代教育是指以培养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现代人为宗旨的教育。它的目标已凸显出素质教育、通才教育、创造教育、个性教育等特征。这同时也就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此,我们将如何应对?我们只有大胆地借鉴古今中外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才能应对现代教育的新挑战。韩愈的教育思想中有许多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是与现代教育目标相契合的,因此我们研究其教育思想的目的就在于要找出这些契合之处,使韩愈的教学思想能为我所用,为现代教育服务。

【韩愈教你成为优秀的教师】相关文章:

韩愈师说中的教师观01-21

读韩愈了解关于韩愈的文章11-19

《韩愈短文两篇》优秀教案08-04

韩愈的文章11-15

韩愈座右铭10-15

韩愈名句11-20

解读韩愈11-19

师说韩愈02-07

韩愈的古文主张08-25

关于韩愈的名言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