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听课反思

时间:2024-03-14 20:10:38 好文 我要投稿

(荐)我的听课反思5篇

  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中,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反思自己,必须要让自己抽身出来看事件或者场景,看一段历程当中的自己。那么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我的听课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荐)我的听课反思5篇

我的听课反思1

  听完市东一小老师的这节课,感触很深。这节课题目是“我画农民画”,从题目上看,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进行农民画的创作。在这节课的设计上,教师可谓煞费苦心。一开始,教师用五个福娃的出场引出课题:小福娃们展出作品,请同学们来帮忙。贝贝拍了一组照片,同学们看看他们在干些什么?接着播放农民种庄稼和农村美景的照片。最初的感知环节设计的非常好,这样顺其自然的就把认知环节引出来:老师也用画笔描绘了几幅农村美景。这个时候,再次利用福娃,晶晶也给大家带来一个小问题,画面表现的和我们真实生活中的有什么不同?通过对比,学生很自然的找出不同,探究环节顺势引出。教师再次利用对比手法进行比较,欣赏欢欢带来的.两幅作品,哪一幅是添画,哪一幅是改画?迎迎为大家带来一组画,但没画完,看看这幅画还需要添点什么?学生思考回答,教师进行实物粘贴:辣椒、玉米、酒缸、花篮等,这种实物粘贴能引起学生的高度关注,激起他们的表现欲望。接着欣赏教师带来的学生作品,学生说出颜色、构图等不同形式的表现美。最后学生进行制作中间环节播放优美的音乐。展示环节,将学生的作品粘贴到KT板上,学生针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析,完成自评,师评。小结,教师对农民画的地方特色进行补充,同学可借助网络进行查阅。

  整节课的设计层层递进,从实物的感知到认知,再到探究环节,步步深入,让学生对课堂充满兴趣和创作的欲望。教师的语言很自然,很缓慢,声音甜美。用孩子们喜欢的福娃进行导入,抓住了孩子们的喜好。致使一节课孩子们都不会感到枯燥。导语的设计往往是引起孩子们注意的一个点,很好的抓住这个点,能提高课堂的效率。相比较我的课,这一点做的不够,也不全面。有时候不知上课前该和孩子们交流些什么,不知道怎样切入教学点,怎样很好的把课题引入。

  听完市东一小这位年轻老师的课,我才发现,美术中的课,其实是来源于生活的,只要我们善于思考,善于从生活中去寻找,那导语的设计,课题的引入就不再是个难题。

我的听课反思2

  听了李老师的《我的牙刷》这节课,李老师能恰当运用各种教学法,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全面有效地完成了这节课的教学。

  李老师充分运用了引导的教学方法。上课伊始,他就引导学生欣赏丰富的图片,从各个角度,不同类型、不同材质、不同色彩、不同功能等等方面了解种类多样的牙刷,同时欣赏教材当中学生所设计出的优秀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图片,使学生们不但可以用视觉感官去体验牙刷儿更多的种类和作用,还运用了触觉、嗅觉、听觉等等感官去全面的感受了牙刷的不同材料、不同质地、不同手感等全方面的信息。这使学生在设计前期有了充分的了解和感受,对学生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李老师在引导时能把握教学内容的浅显易懂,如教师的提问语言“小小牙刷分哪几部分?有哪些精彩的设计?同学们是怎么想的(探究别人的设计思路),又是怎么画的(探究画图方法)?”学生一听就明白,于是就能快速顺利地思考探究。最后由老师将学生的语言进行归纳,使学生对问题有总体的准确的认识,在教师归纳时,学生即明白自己所说的要点。

  李老师充分运用了启发式的教学原则。他能恰当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能从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安排教学,教学过程清晰。他启发学生从观察的图片说起,从手里的书本观察,先明白牙刷的结构,再看牙刷的精彩细节,了解牙刷的设计点,怎样一步步地表现。要点和过程都用板书形式加以明确,使学生一目了然,便于操作。在课的设计中李老师非常强调设计意识,既让学生树立了美的意识,如对于牙刷的色彩和样式的关注,又渗透了设计的科学性,如牙刷的尺寸,材料等,能够启发学生意识到设计应以人为本,如牙刷的结构要讲究舒适安全等。在启发学生讨论“你在刷牙时曾出现过什么问题?你是怎样解决的`?”问题时,学生讨论热烈,热情很高,他们的想象力被充分的激发了起来,说出了很多新颖的想法,从他们最后的设计作品里也能发现这一点。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李老师全面地完成了授课任务,达到了预期的效果。通过学习,学生了解了艺术设计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运用设计的理念,进行简单的设计,创造出富有创意的作品,在这节课的作设计中,很多孩子都能够从外型和功能上进行思考创作,尽管还有的细节不够严谨,但孩子们在设计过程中,却是真情实感的演绎。

我的听课反思3

  听了六中的三节英语公开课,受益匪浅,收获颇丰。且不谈左来胜老师那充满激情的开场白,并给全市英语教师示范了任务型教学的上课模式,也不说胡建英老师利用多媒体、卡片、收音机、小黑板等多种教具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我这里就谈谈郭小贞的课堂。

  初见郭老师觉得她文文弱弱的,开始上课时,两位学生流利的口语让在场的老师刮目相看,课后了解她们还不是班上最棒的,由此可见,平时老师对学生的基本功的训练是多么的扎实,不仅学生连我都要情不自禁给他们鼓掌、喝彩。

  这堂课为初三总复习课,郭老师没有因为是公开课而刻意做秀,整堂课结构严谨,层次清晰,环环紧扣,复习JuniorBook2Unit3——Unit4先从单词句型入手,让学生通过课前复习自己找出重点的短语,再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来,增大课的容量。其中郭老师的一个细微的动作让我很感动,一位学生因为近视她马上拿了一张椅子让他作到前排,可见在课堂中老师心里装着学生,这个学生也会因为老师的关心而更加努力,这是一种人文的精神。这么一个小动作,它却拉近了师生之间心灵的距离。接下来总结形容词副词的比较级,学生先总结构词规律,学生在回答了问题之后,郭老师总是用丰富的语言来表扬学生,如You’reagoodstudent.Wonderful,excellent,Great.Youdidagoodjob.——这些语言通过她那富有播音员气质的抑扬有致,韵味深长的语凋表达出来,很有感染力,由此我想到为师者的气质,素养在教学中也有着无声的影响力,在这点上我深感自己的`不足,平时上课的随意性很强,也不太注意自己的语言表达,在复习课上十分注意讲练结合,以练为主。所以这堂课给我很多的启示:

  一、一个成功的教师自身的素养是相当重要的。

  良好的教学基本功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其自身的素质尤为重要,首先准确、深刻、抑扬顿挫的语音语调,生动、形象、精练的讲解的、清晰、流畅、美观的书写是一个有力的诱导。初见郭老师的娇小形象在我心目中已经高大起来,难怪学生会喜欢上她的课,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这是一个教师的责任心的体现。今后努力的方向要朝着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的丰富教学经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二、一节成功的课堂离不开学生的配合。

  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一堂课成功的保证。著名的教育家夏丐尊说“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师没有情、爱,就成了无池之水,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郭老师的课,就是以亲切的教态以及真切的情意赢得学生的信赖,首先自己关心帮助每位学生,尊重他们的自尊心,适时给予鼓励,从而亲其师,信其道,整个课堂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中,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乐,学生并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积极主动的配合老师,完成对知识的自主学习,这正是新课改的理念要求。

  当然,在课堂教学中,必需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比如:复习比较级时,若是让学生造句,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培养,而今天的新课改理念就是关注学生的能力培养,这是让学生终身受益的需要。

我的听课反思4

  20xx年5月7日下午,我有幸到联中参加深圳龙华中学联校的教研活动,听了杨老师的语文教研课,受益匪浅!

  杨老师上了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一课,非常成功!不管是重点的引导,还是难点的突破,都处理得得心应手,水到渠成,并将学习权交给学生,真正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现结合平时自己的课堂教学,谈谈我听完这节课后的心得。

  一、善用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信心

  杨老师的课堂,学习气氛非常好,跟自己平时的死气沉沉的课堂气氛相比,感觉非常惭愧,因为一节课中学生的学习状态,完全是由老师调动的,学生回答问题的信心和勇气,也是老师给予的。杨老师很善于运用激励的语言,如“杨老师的课堂,同学们不能做听众”“要参与,我希望认识那些勇敢的同学”、“随便说,没关系,也许你说得比老师想的更完美。”“我们要参与到学习中,享受学习过程。”“展示我们七(2)班的风采,我们是最棒的!”“别对自己要求太高,很累,只要有一点的体会就好。”“这两位同学的表现太好了,下课后老师一定让你们给老师签名,让老师记住你!”“能提问题的同学真棒,但能解决别人提出的问题的同学更棒!”……像这些鼓励的语言,贯穿整节课,杨老师从不吝于将赞美的语言送给勇敢发言的同学,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气氛也很好,师生互动愉悦,教学重难点迎刃而解。

  二、善用激情,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

  诗歌是抒情言志的,诗歌的教学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诗情,进而理解诗人的情感。杨老师的这节课就做到了这点!她带着饱满的热情进入课堂,舍得“情感投入”,以浓郁炽热之情去熔炼学生之心,最后,诗人的爱国热情与老师、学生甚至听课老师产生共鸣。整节课,杨老师的声调抑扬顿挫,表情丰富,特别是她大胆地范读了诗歌,虽然读音不是很标准,但是感情把握得非常好,非常有感染力。读完,全体学生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正因为老师的激情感染,学生也都富含感情地去读,用心地去体会,进入诗歌的意境,感受艾青那深沉的爱国之情。

  三、善用引导,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

  在课堂上,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老师只能起到引导的作用。杨老师在这节课中,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又不是让学生放任自流,学生的学习思路、学习动态完全在她的掌握之中,这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她十分善于引导,把学生的思维引导至正常的学习轨道。这节课,从作者的简介、新诗的介绍、写作背景的简介到诗歌的内容、意象、感情、写法的理解,杨老师都能设置成一个个比较容易理解、容易回答的问题,让全体学生都能把握。例如,教学意象这一概念,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有难度,杨老师就把问题设置成这样:“这只鸟歌唱祖国,那么它歌唱祖国大地上的哪些东西呢?”这样的问题,既浅显,有能解决诗歌意象这一难点,收到非常好的效果,几乎全班同学都能回答。

  总之,语文教学像是一潭绿水,只有我们不断地学习、探索,保证有“源头活水来”,才能“清如许”!学习是为了发展,借鉴是为了创新,只有不断探索、改进教学形式,语文教学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我的听课反思5

  《我的舞台》是六年级上册的一篇略读课文,作者叙述了“我”在艺术和生说上的成长故事。反映了在艺术和生活上的舞台上,勇气和力量让人走向成功的道理。同时,作者还含蓄地阐述了老师做人,认真研习的道理。文本的一大特点是作者以乐观的人生态度, 轻松的笔调描写了小时候在不同的舞台上成长的经历。让血色还能够体会在艺术之路上人们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以及练就的勇气和毅力,同时也感受我国戏剧艺术的魅力。

  有幸聆听了张克老师在开放日执教了这篇文章,简单地来说说自己的所得。

  一、抓重点,以读感悟。

  张老师抓住了文章的结尾句“我在舞台上慢慢长大,舞台如意炉火,练就了了我无比的勇气和毅力”,设计了让学生找找文章中的句子,做批注写感受,引导学生体会重点句子“六岁的小女孩柔弱的'身体成了黑脸大汉中的一块生面团,翻过来”这句话写得非常传神生动。张老师引导学生发现句子中的动词,品读感悟,读出作者的艰辛。

  二、围绕中心,长文短教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篇幅较长。张老师以表格的形式,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概括填表,快速厘清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把长长的文章,浓缩在几件事情上。

  三、结合文本,练笔拓展。

  “我在舞台上慢慢长大,舞台如一炉火,练就了我无比的勇气和毅力。”

  “ 我的舞台慢慢长大,舞台如......”

  紧抓文本的重点句,进行拓展练笔。

【我的听课反思】相关文章:

我的听课反思03-14

我的听课反思【热】03-14

教研听课反思08-14

语文听课反思03-09

听课后反思03-13

《小青蛙》听课反思07-17

去年的树听课反思03-04

认识厘米听课反思03-10

关于语文听课反思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