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课堂实录

时间:2024-03-13 19:05:39 好文 我要投稿

《三峡》课堂实录

《三峡》课堂实录1

  师:上课。

《三峡》课堂实录

  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请看大屏幕,一起来读一下,三峡风光,读。

  (屏幕显示,生齐读)

  三峡风光,美不胜收,作者笔下的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令人不禁也想有一次三峡之旅。

  师:我们今天的三峡之旅就是品读《三峡》。

  (屏幕显示:郦道元《三峡》 执教:余映潮)

  师:看咱们今天的学习任务,四个任务。

  (屏幕显示:识字、朗读、听记、欣赏)

  师:谈到识字的问题,咱们也应有一些比一般的方法更有乐趣的识字方法。我不知道你们在预习这一课的时候,在认识《三峡》这一课字词的时候用了什么方法没有?哪位同学能告诉我呢?你是怎样认识《三峡》这篇课文的生字难词的?哪位同学来讲一下?

  生: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师:你怎样认识它的,用什么方法认识它的?

  生:这两个词写出了三峡的特点。

  师:现在不是分析句子,这个字你怎么认它?用什么方法没有?好,老师今天告诉你们一种特别的方法。让我们结合课文来“识字”。

  (屏幕显示:识字)

  师:看老师的建议。试一试趣味识字的方法。

  (屏幕显示,生读)带“山”旁的字和它们的意思,带“氵”旁的字和它们的意思。

  师:这就是结合课文来认字,找一找吧。带“山”旁的字,带“氵”旁的字,对比较难的,要把它们圈下来。

  (学生自读课文,认读生字)

  师:把老师圈的和你自己圈的对一下,一起读一读,我读标题,你们读下面内容。带“山”旁的字和它们的意思,读。

  (屏幕显示,生齐读)

  巴东三峡 峡:两山夹水的地方。

  重岩叠嶂 嶂:zhàng,高耸如屏障的山峰。

  岩:巨石凸起形成的山峰。

  绝怪柏 :yǎn,极高的山峰。

  清荣峻茂 峻:jùn,高而陡峭。

  师:注意“岩”字,这里指巨石凸起形成的山峰,一般说山上的大石头叫岩,这里指山峰。带“山”旁的字能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三峡景物方面的魅力,继续来:带“氵”旁的字和它们的意思,读。

  (屏幕显示,生齐读)

  沿溯阻绝 沿:顺流而下;溯:sù 逆流而上。

  素湍绿潭 湍:tuān,急流的水。

  悬泉瀑布 瀑:从河床陡坡或悬崖倾泻而下的水流。

  飞漱其间 漱:shù,冲荡。

  林寒涧肃 涧:此指峡谷。

  猿鸣三声泪沾裳 沾:浸湿。

  师:同学们读的是“猿鸣三声泪沾裳(shāng)”,“裳”这个字我建议大家读cháng,这个shāng字你们如果查新华字典,是没有这个音的。衣裳的“裳”读轻声,不读yīshāng。cháng是古人穿的一种裙子,古人的裙子和我们现在的裙子不一样,就用一块布在腰下面围一下,男女都穿这样的裙子。所以这个字读cháng,猿鸣三声泪沾裳(cháng)。好,带“氵”的字也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三峡景物方面的魅力。好,下面我们来读课文。

  (屏幕显示:朗读)

  (生朗读课文)

  师:好,我听了。朗读有什么要求?起码来讲要读出文章的音乐之美。《三峡》的语句是很漂亮的,我们要读出文言课文的味道。怎么读出文言文的味道呢?怎么使我们朗读具有音乐之美?老师教给你们三种方法:第一,要读好“领起”词的短暂拖音;第二,读出四字词语的节拍,你看,你们刚才四字词语的节拍没有读出来;第三,读好特别之处的顿音。节奏、拖音、节拍、顿音都是音乐术语,把这个问题处理好我们朗读就有音乐之美了。

  (屏幕显示)

  读好“领起”词的短暂拖音

  读好四字词语的节拍

  读好特别之处的顿音

  师:先看第一个提示:读好“领起”词的短暂拖音,这个拖音能读出来,文言文的味道就出来了。听一下。

  (屏幕显示)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

  至于/夏水襄陵

  或/王命急宣

  有时/朝发白帝

  虽/乘奔御风

  则/素湍绿潭

  每至/晴初霜旦

  故/渔者歌曰

  (生根据教师范读内容的停顿做笔记)

  师:好,一起来试一下,注意领起词的短暂拖音,读起来。

  (生齐读课文)

  师:这一次就有味道了,继续来,既要读好领起词的短暂拖音,又要读好四字词语的节拍,节拍主要就是二二节拍。你们听。

  (屏幕显示)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师:四个字两两一个节奏,你们再来朗读一遍。注意刚才领起词的拖音的长度还不够,如果稍微夸张一点,你就能感受到它的魅力了。这一遍朗读既要读好拖音,又要读好四个词语的节拍。读起来。

  (生齐读课文)

  师:这一遍味道也读出来了,继续来。读好特别之处的顿音,你们看: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清荣峻茂” 四个字要读开,顿一顿,为什么呢?因为写的是四种事物,水清,树荣,山峻,草茂。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最后一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情感要读出来,“泪―沾―裳”三个字之间要顿一下。好,我们把三、四段两段一起读一下。

  学生齐读课文三、四段。

  师:有点意味了,再把第四段来一遍。

  (生齐读第四段) 师:这个“泪沾裳”意味还没出来,再试。

  生读: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师:味道读出来了。好。我们的朗读训练就进行到这里,请注意朗读这篇课文的三种技巧。

  师:下面就动笔听记。

  (屏幕显示:听记)

  师:听什么,记什么?课文中所没有的注释的意思,边听边记。第一个字,“自三峡七百里中”的“自”:在,从,在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这个“自”是“如果”的意思,如果不是亭午夜分的时候。“至于夏水襄陵”,陵:丘陵,小山头,小山包。“或王命急宣”,或:偶或、有时。“虽乘奔御风”,虽:即使、纵然。御:驾着、驾驭。“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以”一般翻译为“认为”,不认为有这么快,不认为它快。我认为在这里最直接的意思是“如”,不如它快。不以疾也,不如它快。“良多趣味”,很多的趣味,确实有趣味。“林寒涧肃”,肃:寂静。“空谷传响”,响:指回声。

  (屏幕显示)(教师根据屏幕讲解,学生做笔记)

  自:在,从 自非:如果不是

  陵:丘陵 或:偶或

  虽:纵然,即使 御:驾着

  以:觉得,认为 良:甚,很;的确

  肃:寂静 响:指“回声”

  师:下面根据老师给大家介绍的课文中没有注释的字再加上课文注释先把第一段翻译一下,各自做各自的,开始说起来。

  (学生自读、翻译第一段)

  师:说完了看屏幕,看你说的和老师写的大致意思是不是一样,读一下:

  (屏幕显示,生齐读)

  在三峡七百里中,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没有一点中断的地方,层层叠叠的高峰,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如果不是在正午和半夜,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师:现在埋头读、译第二段,要说出声音来。

  (生自学翻译第二段)

  师:好,再看屏幕,读起来。

  (屏幕显示,生齐读)

  在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包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船只都被阻断。偶或皇上的命令要急速传达,有时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达到江陵。中间相距一千多里,即使骑着飞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师:继续读。

  生:(屏幕显示)在春、冬两个季节,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奇形怪状的柏树;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师:第四段又要埋头读起来。

  (生自学翻译第四段)

  师:好,看屏幕,读起来。

  生:(屏幕显示)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清凉山涧寂静。常有高处的猿猴在拉长声音鸣叫,连续不断,凄凉怪异。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渔歌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师:好啊,下面的任务就是解决第三段品读的问题。

  (屏幕显示:欣赏)

  师:怎么欣赏?老师指导:用精段品读的方法品味课文的美点。美点是什么呢?就是表达美好的那一个地方。看话题:我们一起来发现第三段文字的表达之美,就是品味它的表达之美在哪里。我们要每个字每一句地去分析。比如说有的字是不是写出了一种动态?有的字是不是写出了一种静态?有的字是不是表现了仰视?有的字是不是表现了俯视?有的是不是写白色?有的是不是写绿色?还有动静之美、色彩之美、高下之美、线条之美,很多很多的美,我们都可以去发现。好,开始在课文旁写上你的批语,欣赏这一段的一点之美,哪个地方你觉得它美把它记下来。

  (生读课文,做旁批)

  师:好,请把你的见解讲给你的同桌听一下。

  (师生交流)

  师:好,让我们一起欣赏你对课文的欣赏,哪位同学先来发言?

  生1:第三段主要写春天和冬天的景色,两处互为对比,写出春天是绿色的,冬天是白色的,写出了三峡的秀丽。

  师:秀美,秀丽。 但是,不是说春天是绿色的,冬天是白色的。这是总说春冬之时景物的特点。

  生2:第三段是景物描写,生动描写三峡风光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特点。

  师:你这是从总的方面来说的。我们说的是“美点”,哪一点写得好呢?

  生3:第三段写“素湍绿潭”,写白色的急流,绿色的潭水,写出了颜色之美。

  师:色彩之美出来了,白色的急流,绿色的深潭。除了颜色外,还有形态之美吧,湍是急流,潭是平静的水,四个字写得多美。

  生4:“悬泉瀑布,飞溯其间”,写出三峡的瀑布动态之美。

  师:“悬泉瀑布”,高处的瀑布飞流下来了,还有一个字再品味一下,“飞”字用得美不美?

  生4:美。

  师:怎么美呢?

  生4:写出它的快。

  师:写出了速度,还有力度。“悬泉瀑布,飞溯其间”,每一个字都值得品味。

  生5:“回清倒影”,回旋的清波倒映出影子,写出了它的静态之美。

  师:绿色的深潭倒映着景物的影子,是不是?这样很恰切。

  生6: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写出了树的怪异景象,还写瀑布很高,飞流直下。

  师:“悬泉瀑布”,写出了山的“高”,“飞漱其间”写出瀑布泻落的动态之美,还有一个“怪柏”的“怪”还可以欣赏。

  生7:“怪柏”的“怪”写出形态比较奇异。

  师:姿态之美,千姿百态而且形状怪异。我体会这个“怪”字,为什么说“绝多生怪柏”呢?为什么用“怪”字?我分析,“绝”是很高很高的山,很高很高的山上风速是很大的,在常年大风的吹袭之下,柏的形状一定很怪。因为不是很正常地生长,所以作者用了“怪”字。 生8:“清荣峻茂”四个字从四个方面写了三峡春冬之时的雄奇风光。

  师:语言非常地精炼。

  生9:回清倒影和悬泉瀑布,一个是回旋的清波,另一个是飞流直下的瀑布,这两个对比写出了线条的美。

  师:都是写水的,但有高下之分,有形态之分,有色彩之分,且作者写这两处景物,观察视角不同,一个往低处看,一个往高处看,八个字写出了这么丰富的角度。

  师:好,老师给大家小结一下,这一段文字我们怎么欣赏?

  首先看到的是层次美,美在层次的清晰。先点时令,“春冬之时”是总写时令。然后写江水, 然后写山岩,最后总说一句“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这其实是对前面景物的总说。总起――分写――总说,层次清晰,情景交融。

  美在景物的摄取。就像摄影师一样摄影景物的一角,有山,有水,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悬泉瀑布,飞漱其间”之中还有声音;“回清倒影”中“回清”这里面也有声音,这是暗写声音。

  美在视角的变化。从俯视的角度写的是素湍绿潭,从仰视的角度写了悬泉瀑布。

  美在线条的组合。这个线条需要我们去想象,回旋的清波,是圆的弧线;高山矗立,很峻峭,是直线。怪柏是奇异的曲线,飞瀑跌落是很漂亮的长长的弧线。

  美在景物的映衬。本来写潭水就够了,再写倒影,景物的层次就增加了;写山,写山顶就够了,山顶上还有怪柏;写山就够了,但山上还有瀑布。瀑布和山映衬,绝和怪柏映衬,倒影和绿潭映衬,这所有的景物都互相映衬。

  美在语言的秀丽。“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就很秀丽。

  美在语言的生动。“回清倒影”“飞漱”,还有“怪柏”,都很生动。

  美在语言的精练。特别“清”“荣”“峻”“茂”四个字给我们概括出了不同景物的美点。

  短短的一篇文章,就这么多美点让我们欣赏,让我们品析。

  师:现在我们还要完成一个任务,请大家看屏幕。

  (屏幕显示)

  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连绵的群山,……一个又一个画面,展示着三峡的奇美景象。

  师:“连绵的群山”后面,老师在这儿打了省略号,请你们将省略号变成五个字,连绵的群山,什么的什么,什么的什么,其实就是让你们把课文中写的三峡的景点用五个字表现出来。你们可以说“高耸的峭壁”,可以说“回旋的清波”,注意每个人说一处而且不和人家重复。

  (学生思考)

  师:好,现在请坐在中间的一组同学来说,每个同学说五个字出来,准备好了没有?

  生1:飞流的瀑布。

  师:飞流的瀑布。“飞泻的瀑布”好一点。

  生2:白色的急流。

  师:嗯。

  生3:怪异的柏树。

  生4:回旋的清波。

  生5:秀丽的山峰。

  生6:清澈的流水。

  生7:碧绿的深潭。

  生8:倒悬的瀑布。

  生9:良多的趣味。

  师笑:“良多的趣味”它不是写景,它是总说。

  师:还有怪柏没说,还有其它的说法吗?

  师:我把大家的说法加上老师的说法形成一篇短文,我们一起欣赏,读起来。

  (屏幕显示,生齐读)

  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连绵的群山,雄伟的屏障,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美丽的倒影,苍翠的怪柏,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一个又一个画面,展示着三峡的奇美景象。

  师:大家是不是有了一次美好的三峡之旅?好吧,下课。

  生:老师再见。

  师:再见,谢谢大家!

  (实录整理:孙娄中学杨秀雯 王翠霞)

  评点:

  余老师这次的《三峡》教学尽脱前人窠臼,全是自家新意,别开生面,别有洞天。

  听余老师上课,就好比游览三峡一样,眼前全是未见之景,耳畔尽是未闻之声,美景不断,惊喜不断,绝无重复、熟悉的感觉,心中全是新鲜、新奇,只让人惊喜、赞叹不已。而他就是这次游程的导游。“路”由老师指引,“景”全在自己游览、欣赏、品味。

  识字环节是初中语文教学的应有之意,大部分老师在各种公开课中都是让学生读一读,或写一写,走马观花,匆匆而过,有这一环节即可,不敢逗留,其主要原因在于识字环节的设计太难出新意,而余老师的识字处理却奇兵突起,让人闻所未闻,见所未见。他充分抓住了本文带“山”字旁和“水”字旁的生字多的特点,让学生试一试趣味识字的方法,在文中找一找,圈一圈带“山”旁的字和它们的意思,带“氵”旁的字和它们的意思,因为所谓“峡”就是“两山夹水的地方”。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顿感新鲜好奇,好玩而又疑窦丛生,“这是要干什么?”待一静下心去看文字,发现果然带“山”字旁和“水”字旁的竟有这么多字,于是整个识字环节趣味倍增。

  朗读教学效果显著,教室中的每一个人(包括听课者)都深深领略到了此文教学中的朗读教学的过程之美。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由衷地敬佩余老师朗读指导之精妙,这种精妙表现在训练角度的出奇制胜,同样也是让人大开眼界。他抓住了古文朗读的关键所在:节奏、拖音、节拍和顿音,并针对本文特点分三步进行朗读指导:领起词的短暂拖音,四字词语的节拍,特别地方的顿音。如此循序渐进,使得学生的朗读渐入佳境。同时,余老师的朗读示范之美也对本环节的成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文章结尾,余老师读“泪―沾―裳―”三个字时一字一顿,一字一感慨,可谓一唱三叹,意境深远。

  《三峡》的语言并非明白如话,因此让学生理解文意应该是这篇文章的教学目标之一,进一步讲,离开了疏通文意,必将使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有雾里看花之感,导致整个课堂教学的失败。那么如何在较短的时间里既指导学生疏通了文意,又让学生的翻译古文的能力有了切实的提高呢?这颇需思量。 对于这个问题,余老师使用了简洁朴实的三个步骤就使得难题迎刃而解。

  首先,对于超出初中学生理解能力而书中又没有给注释的词语,余老师直接给了学生准确地解释,如“自非”“虽”等词语,即学生进行了“听记”。

  其次,学生在老师的要求下,结合注释独立地翻译文章,学生理解、翻译文言的能力得到了训练。

  最后,由屏幕展示准确的译文,使得学生能够明辨正误,纠正自己翻译得不太准确的地方,真正疏通文意。

  “听记”的细节设计别出心裁,使得学生疏通文意快捷有效。既提高了翻译古文的能力,又为下一个“欣赏”环节的顺利进行扫清了障碍。

  《三峡》乃美文,故“欣赏”环节至关重要。那么,文章共四段,欣赏哪一段呢?显然不能四面出击。于是余老师为学生圈定了精彩的第三段。然而欣赏文章的角度五花八门,对于缺乏自主欣赏能力的学生而言又应从哪个角度入手呢?我们请看余老师在“欣赏”环节的过渡语:

  “老师指导:用精段品读的方法品味课文的美点。美点是什么呢?就是美好的那一地方。看话题:我们一起来发现第三段文字的表达之美,就是品味它的表达之美在哪里。我们要每个字每一句地去分析。比如说有的字是不是写出了一种动态?有的字是不是写出了一种静态?有的字是不是表现了仰视?有的字是不是表现了俯视?有的是不是写白色?有的是不是写绿色?还有动静之美、色彩之美、高下之美、线条之美,很多很多的美,我们都可以去发现。好,开始在课文旁写上你的批语,欣赏这一段的一点之美,哪个地方你觉得它美把它记下来。”

  我想,这个自然而然随机生成的点拨对这个“欣赏”环节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讲一节课好比写一篇文章,课的结尾如何才能精彩起来呢?余老师的又一奇招是在课文教学收束时把《三峡》变成了一首散文诗。

  我想这样做的好处有三:

  首先,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一次优雅的训练。

  其次,本环节针对全文,弥补了“欣赏”环节没有着眼全篇之“不足”,有了本环节可谓点面结合。

  第三,让学生带着对三峡的无限憧憬和美的想象走出课堂。

  总之,在老师精心设计的丰富的活动之中,学生们的活动是充分的、丰富多彩的。学生进行了趣味盎然的识字,卓有成效的朗读,简单易行的翻译,精美独到的赏析。在这些活动中,学生的听课是陶醉的,朗读是充分的,思考是深入的,表达是优美的,受益是无穷的。

  可以说,本课例是余氏板块式教学的典范之作,是美文美教的经典,值得我们多角度去赏析、探讨、学习。

《三峡》课堂实录2

  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后,回答。

  生: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写的,写了三峡在中秋节这一天早晨、中午、下午和夜晚的景色。

  师:很好,你很会读书,不仅读得快,而且边读边想,抓住了文章的结构,大家如果都像他这样读书的话,你们也很棒的!

  师:既然是按时间顺序写的,我们就按时间顺序来学学吧!请大家细细地读一读写早晨的段落,想想这一段作者写了三峡的哪种事物,它有什么特点?你能感觉到什么?

  生自由读,然后汇报。

  生:读了这段话,我知道作者主要写了橘树和柚树。

  (对于学生的发言,只要正确,就肯定。然后再请学生汇报,不需要教师重复多遍这个问题。)

  生:我知道三峡早晨的橘树和柚树很美。你看太阳还没出来,露水闪耀白色的光,给橘树和柚树撒下一层洁白的霜,好漂亮。

  生:其实露水是变化的,开始像一层洁白的霜,后来太阳出来了,露水就消逝了。

  师:你读懂了橘树和柚树上的露水在发生变化,真能干!

  生:我从“橘树柚树闪烁着阳光,绿叶金实”感受到橘树和柚树真的很美。

  师:你们读了这段,有哪些想法?

  生:我感觉三峡秋天的早晨空气很“清新”。

  师:就像用筛子滤过似的,是吧?

  生:我从“明净”一词感觉到三峡的早晨很明朗干净。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有露水啊!

  师:哦,橘树和柚树的叶子是绿色的,果实是黄色的,现在被露水一洗,就……

  生:绿色的被洗得更绿,黄色的洗干净了,在阳光的照耀下,变成金色的了。

  师:所以课文中有词在描写这种景色,是哪个?

  生:明净

  生:绿叶金实

  生:明丽

  师:在这种环境下,你想干什么?

  生:我想唱歌。

  生:我想伸出手去接住一滴露水。

  生:我想抱着橘树柚树摇一摇,让露水洒在我的身上。

  生:我想吹一曲竹笛。

  师:对呀,老师觉得三峡的早晨就像一曲笛子独奏,轻快明朗。你们听……

  播放笛子独奏《三峡情》

  师:你们知道该怎么读这段吗?带着自己的感受去读一读好吗?

  学生自读

  指名读,评读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早晨这一段,你们说说,我们刚才做了些什么?

  生:找到这段话主要描写了什么事物。

  生:了解这种事物的特点和变化。

  生:还要在文中去抓住重点词语去理解秋天的特点。

  生:我们刚才也带着自己的感受去读课文了。

  师:很好,大家学得很用心。那现在就带着这些要求去读读后面三个时间段,你喜欢哪个你就选择哪个去读。

  学习自学,然后汇报。在汇报的同时,把音乐素养与语文感悟充分融合,引导学生说出自己读完这段后的真实感受。以下是一些同学的发言。

  中午:

  生:我从“翻滚着、呼啸着”想到了龙。

  生:我感觉中午的三峡很热烈,就像一首雄浑的交响乐曲,豪迈,奔放。

  生:我想起了邓老师教过我们的《黄河大合唱》,“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

  下午:

  生:黄昏到了,一切静下来了,我觉得应该读得平静而轻缓,就像课文中那句“长江平静而轻缓地流淌……”

  生:刚才听他读这一段,我有一种感觉,我好像在听吹箫,那么轻,那么悠扬。

  生:我听过葫芦丝,也挺像这种味道的。

  生:我家有一盘萨克斯演奏曲,里面有首《回家》非常好听,黄昏到了,最能够想起家人,最怀念家乡。

  生:我想起了八册的时候邓老师教我们的那首《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师:你们能举一反三,这是学习语文的窍门,恭喜你们找到了这把钥匙。这段确实是有点舒缓而轻柔,但是有你们所说的这么多的离愁别绪吗?在课文中去看看!

  生:老师你说得对,长江在黄昏时候像“一条明亮的`小溪”,读的时候应该稍微慢一点,但是还是要很快活的样子。

  夜:

  生:“长江像是眨着眼睛,沉沉欲睡。”我感觉到三峡到了夜里,是那么宁静,我好想抱着长江,给他唱首《摇篮曲》。(众笑)

  师:是啊,长江白天太累了,夜晚也该让他休息了。可是长江生命力又是那么活泼,它是不甘于平庸,不会把时间白白浪费的,你听,夜里,他醒了,望着渐渐升起的月亮,明亮的眼睛眨巴着,他想干什么呢?

  生:他想看他的妈妈还在不在。

  生:(指着前面那位同学说)他还想听他的妈妈给他唱摇篮曲。(众大笑)

  师:可是长江到了夜里是个很乖的孩子啊,他会像他妈妈哭闹吗?

  生:不会。

  生:他想让他的妈妈给他讲个故事。

  师:对呀,我们一起来当他的妈妈,给他讲个月亮的故事好吗?

  师:你看啊,秋天的三峡真的是多才多艺呵!既会吹笛子,还会吹箫,吹萨克斯,吹葫芦丝,演奏交响曲,还能和我们唱唱《摇篮曲》,讲讲故事;有时候他像个小孩,活泼可爱;有时候像个姑娘,温柔甜美;有时候像条龙,翻滚呼啸;有时候像首小夜曲,宁静轻柔。它能够随着时间不停地变换自己的身份,能够应付各种各样的变故,从容大方,变化自如,所以作者说三峡的秋天充满了……

  生:成熟的秋的气息。

  师:对,成熟的三峡的秋天。那总的说起来,这时候的秋天是个什么人呢?

  生:成熟的人。

  生:中年人。

  师:因为,这一天,正是……

  生:中秋。

  师:用比较坦然、欣赏的语调去读一读第一自然段。

  师:学了这课,你最想做什么?

  生:我想画三峡的秋天。

  生:我想用竖笛吹一首曲子。

  生:我想唱《三峡情》。

  生:我想唱《长江之歌》。

  师:呵,你知道得还真不少,我这儿准备了一首《长江之歌》,大家一起来听听。

  课堂在“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你从远古走来,巨浪荡涤着尘埃;你向未来奔去,涛声回荡在天外,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歌声中结束。

《三峡》课堂实录3

  一、谈话启发,导入新课

  再过几天就是国庆节了。七天的长假,相信很多同学早已迫不及待地做好了走出家门到外面旅游的准备。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旅游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见识。今天我们就先来一次精神上的旅游,跟随北魏著名的地理学家郦道元一起游一游1500年前的三峡,欣赏一下长江三峡的`优美风光。(出示画面)(板书)请同学们把课本翻到第191页。

  二、板书课题,简介作家作品

  首先,让我们共同走近文章的作者和出处。哪位同学自告奋勇为大家介绍一下作者和作品?可以参考课下注释,其他同学注意用笔圈画出要点。(生读)

  老师再补充一点,(出示画面)齐读。

  郦道元,北魏著名地理学家,“自幼好学,历览群书”。著有《水经注》

  《水经注》不仅是一部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的地理著作,而且也是一部颇具特色的山水游记和民俗风情录。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好,接下来,让我们共同走进三峡。(出示画面)

  在著名作家余秋雨先生眼中,三峡是中国最值得游览的地方。那么,三峡美在什么地方呢?下面让我们来听听文章的朗诵,注意听准字音,圈点勾画。(播放课文朗读)

  如此美文,我想大家更愿意自己读一读。下面我们来请一位同学为大家朗读一遍,其他同学认真听,评点一下读得优点和不足。(举手、推荐或点名朗读)

  师生点评订正。

  (出示画面)请同学们参照课下注释,自由地大声朗读课文,把不懂的地方勾画出来。

  小组交流,质疑释疑,疏通文意。(巡视指导:要求将有争议地方记下来交班内讨论)

  组织班内交流:你有什么困惑或收获?(生生问答,教师明确,板书重要的文言词语)

  (出示画面)现在大家对文章大意已经有所了解,来,我们一起把课文再读一遍。这一遍读要注意读准字音、读清句读。(生齐读课文)

  同学们读得字音准,句读清,不错。我相信随着大家对课文理解程度的加深,逐步感悟到三峡之美时,朗读得会更好。

  那么,在作者笔下,三峡的美丽神奇的景象主要体现在哪两方面呢?

  (学生回答。预设:山和水)(板书)

  四、品读课文,赏析美景

  不错,峡者,两山夹水之地也。山水最能表现峡的特点。作者正是抓住山和水来为我们介绍三峡的。(出示画面)

《三峡》课堂实录4

  一、导入。

  1、利用三峡风光导入。

  师板书:“三峡”,(让生读一遍)问:同学们,对于三峡,你知道些什么?(生答)

  (师出示课件:三峡风光)师解说:这就是神奇的长江三峡,它长190多公里,它包括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三峡这雄伟壮丽、险峻的风光像一条迷人的画廊,深深地吸引着人们。同学们,这画面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生答后)师:是啊,三峡不但美丽,而且还孕育了许多的优秀儿女,他们有的虽然离开了家乡,(板书:情)但他们的情却永远留在了三峡,留在了家乡。万州诗人湛明明、湛泉中就写下了这首优美的诗。(生读一遍:《三峡情》)

  2、过渡。

  师:从题目上看,这首诗围绕哪一个字在写?(生答:情)师:那是怎样的情呢?让我们在下面的学习中去感受吧!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尽量做到字字读准,句句读通。

  三、检查生字词。

  师:同学们,会读了吗?那好,我们来会会这几个生字朋友。

  师出示生字词

  1、指名读;

  2、齐读;

  3、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地记住生字;

  4、抽生说“篙”和“驾”用什么方法记住;(师在学生介绍后,说:这种方法好,很多字都可以用这种加一加的方法)

  5、师出示“痴”在字典中的三种解释:(1)不聪明;(2)极度迷恋某种事物;(3)呆。

  师:你觉得诗中的痴是什么意思?

  6、“巫”的笔顺。

  四、再读课文,读准字音。

  1、师:同学们做到了字字读准,能否句句读通呢?老师来检查一下,谁愿意给大家读读?(师抽4个人后再读)(师要及时给学生纠正读错的地方,如:喊一声号子/驾船行)

  2、同学们,我们一起读课文,看看诗人想表达他的什么感情。

  五、熟读课文,理解感悟。

  1、师:通过刚才的朗读,你知道这首诗表达的是诗人什么感情吗?(生答:思乡情,师板书:思乡情)

  师:请同学们看看课文,哪些句子直接写了诗人的思乡情?(生答:“牵动儿女思乡情”“恰似儿女思乡情”)师:是什么牵动着他的思乡情呢?(生答:三峡的雨和三峡的云,如果生答不出,教师就引导生读第二和第四节)

  2、生读第二和第四小节。

  3、师:为什么这雨和云就能牵动他的思乡情?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诗人分别把雨和云比作了什么?从中你感受到了雨和云的什么特点呢?(生答)

  (师这儿要根据学生回答情况,灵活处理)同学们,这景美吗?(生答:美),我相信你们读得更美,谁来给大家读读出示课件(指导朗读)

  4、师:我明白了,原来让诗人思念三峡的原因是这里的景,(生答:太美了。师板书:风景美)难怪诗人说这景是如(生答:梦)的景。

  5、同学们,难道诗人就只因为如梦的'美景就如此地思念三峡吗?(生答:不是)

  师:那还有什么让诗人恋恋不忘的呢?(如果生答不出,师就这样提示:你能找出诗人儿时生活的句子读读吗?)抽读、齐读

  6、师:从刚才的朗读中,你知道儿时的诗人都做了些什么吗?

  生答:赶羊群、驾船行

  师:赶羊群、驾船行,这可都是我们小孩子喜欢做的事呀,你能联系诗句想像“赶羊群、驾船行”的美丽画面吗,并且用自己的话说说吗?

  生口述,师点拨“云里走”。(如果学生想象得好,就让他们继续想象儿时的诗人还做了些什么)

  7、师:你们想象可真丰富,那从刚才的画面中,你感受到了诗人儿时怎样的生活?

  师:是的,诗人儿时的生活多么悠闲、自在、多么快乐、令人难忘呀!谁来读读?(师出示以这样图片作背景的文字)

  8、哦,我明白了,诗人思念三峡的另一个原因是他特别地留恋儿时美好的(生答:生活),师板书:生活美

  9、师指着板书说:同学们,这如诗如画的美景让诗人思念家乡,这儿时快乐自在的生活更让他眷恋家乡。可现在,诗人却远在他乡,他想念儿时的生活吗?你从诗中的什么地方可以看出?

  抽生读:“几时再……驾船行”

  师:这是两个什么句?谁来读读?齐读(指导朗读)

  师:从你们的朗读中,我好像看到了一位老人,身在异地他乡,日夜望着家乡的方向,想回而不能,急切的思乡之情催人泪下。难怪诗人说道,这情是如(生答:痴)的情。师板书:如痴的

  师:你从“痴”体会到什么?

  六、歌曲欣赏。

  师:三峡雨,如丝如玉,三峡云,如锦如银,这优美的诗歌,曾打动着多少三峡游子之心,给它谱上曲之后,便成了一首家喻户晓的民歌,想欣赏吗?

  七、激情朗诵。

  同学们,诗歌优美,歌声感人,让我们在优美的旋律声中,好好品诵这首诗吧!会背的最好背。

  八、课堂延伸

  师:读得多投入呀!同学们,我们的学校,我们的家都从旧城迁到了新城,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生答)师:是的,就是因为三峡电站的修建,让三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想知道今天的三峡都发生了哪些变化吗?(师出示相关的图片,并介绍:这就是气势雄伟的三峡大坝,是它,让高峡出平湖;这就是浩浩荡荡的三峡移民大军,他们为了三峡工程建设,舍小家,为国家,举家外迁;这位双手抱婴儿的父亲,他深情的回望着,我们感受到了他的依依不舍之情,感受到了所有的三峡移民都和诗人一样,都有着(指着板书,师:如痴的思乡情,都有着浓浓的(生读:三峡情));是的,有了他们,才有了今天更加美丽富饶的三峡!)

  师:是呀,三峡的变化太大了,它让那些三峡游子更加思念,让那些为支持三峡工程而移居他乡的三峡移民更加留念。同学们,让我们带着他们的无限思乡之情读:(师引要低)

  三峡雨 三峡云 细如丝 柔如锦 牵动儿女思乡情

  三峡雨 三峡云 洁如玉 白如银 恰似儿女思乡情

  九、课外作业

  师:这美丽的三峡,古往今来,不知得到了多少人的赞美,请同学们课外去收集有关描写或赞美三峡的文章吧。

《三峡》课堂实录5

  教师:上课!

  班长:起立

  教师:同学们好!

  学生:老师好!

  教师:同学们,在中国广大的土地上有许多美不胜收的景色,其中,三峡像一颗瑰丽的明珠熠熠地闪烁着光芒。三峡美景,无限风光。三峡,以她独特的自然景观,丰厚的历史沉淀,成为长江文明的华彩乐章。今天,让我们一起走入这个神奇的世界,共同领略这无与伦比的自然美景。

  这是一篇文言文,我们已经预习了这篇课文,了解了作家,扫清了文字障碍,在此基础上,思考一下,我们还应重点掌握哪些知识呢?

  学生1:这是一篇写景的文言文,有许多优美的语句,所以我认为应该能够流利的诵读这篇文章。

  (教师出示目标1)

  学生2:能够通过一些优美的语句感受出作者内心的思想感情,比如说对三峡美丽的自然风光的热爱、赞美之情。

  (教师出示目标2)

  学生3:学习文言文首先应该先明白写了什么,所以我认为第一要做的是能够准确流利地翻译全文。

  (教师出示目标3)

  教师:同学们总结得不错,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篇文章我们应该掌握的内容。

  (教师用幻灯片的方式出示本文的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疏通文意,理解文章内容。

  2、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3、领悟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美。

  教师:有了目标,老师就要引领同学们进入这个神奇的世界,让我们一起朗读课文,从课文中领略三峡的美。

  首先老师来朗读这篇课文,请同学们小声地和老师一起来读,注意划出拿不准的字词,我们一起来订正。

  (教师配乐朗读,学生跟读。)

  教师:这篇文章文质兼美,通过朗读可以细细品味其中的韵味。请同学们看一看有没有仍然感到困惑的字音,(稍作停顿,环视全场),如果没有,就请同学们和着音乐自由地朗读这篇课文。

  (学生配乐自由朗读。)

  教师:同学们读得不错,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大声朗读这篇课文。

  (学生配乐齐读)

  教师:通过朗读,老师可以感受到同学们对文章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相信在我们疏通了文意进一步理解文章内容后,朗读会更加精彩。

  教师:下面请一位同学为我们朗读一下课文的第一、二自然段,在朗读请请同学们想想在朗读这两段文字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学生1:要读准字音,该停顿的地方要做适当停顿

  学生2:这是一篇写景的文言散文,在朗读时要用一种舒缓的语气,要读出文言文的意思来

  学生3:我认为不能只用语气,就是刚才那位同学说的舒缓的语气,因为第二段写的是水流的很快的意思,在读的时候要用一种急促激昂的语气。

  教师:同学们讲的很好,在朗读文言文的时候注意了读准字音,恰当停顿,而且还能够根据文意将自己的感情渗透在其中,读出文言文的韵味。我相信同学们注意了这些问题后朗读水平一定会有很大的提高的。下面哪一位同学愿意为我们朗读一下第一、二自然段,展示一下他的朗读的风采。

  (学生举手,和着音乐朗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教师:读得的确不错,请同学们想一想这两段写了什么内容?

  学生:写了三峡的山和水。

  教师:能否再确切地说出是什么时候的水?

  学生:夏季的江水

  教师:让我们一起来参照书下的注释看一看这两段具体写了什么内容?

  (教师结合书下注释逐句翻译这两段内容,为学生做示范)

  教师:刚才我们将第一、二自然段进行了翻译,同学们思考一下,在这两段中还有哪些词语的解释有疑问,提出来,我们一起解答。

  学生:“嶂”解释为“屏障”还是“峭壁”?

  教师:在古汉语中,“嶂”意为“直立像屏障的山峰,高险的山”,所以可以解释为“峭壁”。

  教师:如果没有其他问题,请同学们注意一下,这两段中我们应该强调一下这几个词的意义。

  (教师板书“阙”“曦”“奔”)

  教师:“阙”,这是一个通假字,学习通假字,我们的原则是通哪一个字就发哪一个字的音,解释这个字的意义。“曦”,这个字原意是“日光”,在这里解释为“太阳”,它的词义发生了变化,所以应着重指出。“奔”,“奔”原来的“奔跑”的意思,在这里解释为飞奔的马,词性由原来的动词变成了名词,这种词类活用的现象在文言文中比较普遍,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教师:疏通了这两段文字,想同学们想一想朗读这两段文字应带有怎样的感情?(稍作停顿)我们再一起来大声朗读这两段文字。

  (学生和着音乐朗读第一、二两段。)

  教师:疏通了文意,同学们的朗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下面请同学们自己来翻译课文的第三、四两段。翻译文言文我们要掌握一定的方法。请同学们一起来看大屏幕。

  (教师出示自学文言文要求:)

  教师出示自学文言文要求:

  读一读

  想一想

  看一看

  议一议

  说一说

  评一评

  教师:翻译文言文时,我们要做到“读一读这篇课文,想一想其中的.意思,看一看书下的注释,议一议你认为的难点,说一说自己的理解,评一评他人的翻译”,好,按照要求,同学们试着翻译一下三、四两段,有问题,可以四人小组讨论解决。

  (学生按照要求自学第三、四段内容。教师巡视,对学生自学时出现的问题进行点拨。)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个推选出一位同学,依次完成第三、四段的翻译。)

  教师::刚才我们将第三、四自然段进行了翻译,同学们思考一下,在这两段中你认为哪些词语应我们应做为一个重要的词语来理解?

  学生1:在这两段中出现了两个“清”字,根据书下的注释,它们的解释也不相同,“回清倒影”中的“清”是”清波”的意思,是名词;“清荣峻茂”中的“清”是“水清”的意思,是个动词,它们的区别很明显。

  教师:这个同学说得很好,这也是古汉语中常见的一词多义,其中“回清倒影”中的“清”原来是形容词,在这里用做名词,这是古汉语中常见的词类的活用的现象,

  学生2:我认为“绝”这个字也很重要,全文共出现了3次,“沿溯阻绝”的“绝”,“绝多生怪柏”的“绝”,“哀转久绝”的“绝”,这三个“绝”的含义是不同的,理解这三个“绝”字的含义,这三个句子也就很容易理解了。

  老师:你能不能辨析一下这三个“绝”字的含义?

  学生2:可以。第一个“绝”是“断绝”的意思;第二个“绝”是“极”的意思;第三个“绝”是“消失”的意思。

  教师:很好,正如这个同学所说的,理解了这三个“绝”的含义,与它们相关的三个句子也就很容易理解了。

  学生3:“属引”二字也值得引起我们的注意,“属”在文章中是“连接”的意思,让我想起《核舟记》里的“神情与苏黄不属”的“属”,它的解释为“相似、类似”的意思,“引”解释为“延长”,在《陈太丘与友期》中,有一句“下车引之”,这句中的“引”是“拉”的意思,我们应该能准确地辨析这些词的含义。

  教师:同学们说得很好,学习文言文,我们要注意积累文言词语,注意各种语言现象,这样就能提高我们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文言文。

  教师点评:同学们对这篇文章理解不错,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再朗读一下这篇文章,相信同学们会有更出色的表现。

  (学生随着音乐,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师:三峡美景已经深深印入了我们心中,现在让我们一起思考:

  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的自然景观的?

  2、这些景观具有怎样的特点?找出能够表现出这种特点的语句。

  学生1:这篇文章抓住山和水来描写三峡的自然景观的

  学生2:山写出了高峻、连绵;水突出了湍急

  学生3:对水的描写是分季节来写的,夏天的水是湍急的,春冬季节的水是清澈的

  教师:同学总结得很好,这说明大家对文章理解得很好,请同学们谈谈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

  学生4:”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可以看出山的连绵

  学生5:”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写出了山的高大险峻

  学生6:”或王命急宣……不以疾也”通过一个事例,写出了夏水的湍急.

  学生7:”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清荣峻茂”这些词语强调了春天和冬天的水的清澈

  (在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教师出示一组图片,有关三峡山水风光,让学生有更直观的感觉.)

  教师:在这篇文章中,作者郦道元先写了三峡的整体风貌,然后抓住三峡最有特点的时间—夏天、冬天,晴初霜旦,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三峡的奇异景象,被描绘地淋漓尽致,写出了三峡独特的美----奔放美、清悠美和凄婉美。

  古往今来,描写三峡壮美景色的诗篇很多,让我们一起来背一首描写三峡景物的诗《早发白帝城》,思考一下,这首诗中哪些语句和《三峡》中的描写是一致的?

  学生:“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轻舟已过万重山”与课文中的“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相对应;“两岸猿声啼不住”与课文中“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哀转久绝”相对应。

  教师:理解得很好,其实描写三峡的作品还有许多,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教师出示投影,)

  高江急峡雷霆斗,古木苍藤日月昏。

  ——杜甫《白帝》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徊。

  ——杜甫《登高》

  (学生齐读这两句诗,体会其中的感情)

  同学们,在这堂课上,我们感受了美、领略了美,我们还应学会讴歌美、赞颂美,课后,我们做一个开心小练笔:根据你对这篇文章的感受和你搜集到的有关三峡的资料,写一篇《我心中的三峡》,或者根据你学到的郦道元描写三峡美景的手法,写一篇《青岛秋色》。

《三峡》课堂实录6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部分段落。

  2、读懂课文,边读边领略三峡秋天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对三峡之秋的赞美之情,并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3、体会作者细致入微地观察自然、观察生活的方法。

  4、学会本课生字。

  教学重难点:

  在读中想象三峡之秋的美景,学习按照时间顺序观察与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

  三峡风光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课件播放)长江,养育了炎黄子孙,以其神奇的造化之功,在奔腾东流的沿途,造就了华夏大地上的惊世杰作——长江三峡。那里群山耸立,雄奇壮美,就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同学们想去那看看吗?下面让我们先来欣赏一段三峡风光。

  (解说词:长江三峡是长江上最神奇、最壮观的一段峡谷。它西起四川奉节的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的南津关,全长204公里。长江三峡是由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组成的。瞿塘峡,山势雄伟险峻,是最险的峡谷;而巫峡则幽深秀丽,峡中多雾。古人在那里留下了“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千古绝唱。西陵峡,滩多水急,是最长的峡。)

  同学们,三峡美吗?的确,三峡一年四季风景如画,而三峡的秋天更是别有一番景象。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去感受三峡秋天那独有的气息。(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

  师:课前同学们都读课文了,能做到正确、流利读文的请举手。

  生:纷纷举手。

  师:好,请大家将课文再自由地读一遍,若能在正确、流利的基础上,再带上些感情就更好了,开始吧!

  生:自由读课文,读得很流利。

  师:读了课文,你都知道了什么或发现了什么?(从文章内容、写作顺序、修辞方法、表达感情等多方面引导学生来谈,并适时板书出写作顺序:早晨、中午、黄昏、夜晚)

  生:课文是按时间顺序描写的。

  生:有早晨、中午、下午、夜。

  师:你真会读书!课文就是按时间顺序,描写了三峡秋天早晨、中午、下午到夜的景色。

  三、细读品悟:

  师:三峡已经是秋天了,漫山遍野散发出一种清香,你知道这香是从何而来吗?这段描写体现了三峡秋天的什么特点?

  生:三峡秋天的特点是成熟。

  师:从橘柚树的哪些变化中,知道三峡的秋天来了?

  生:叶子绿得发黑,累累的果实由青变黄,散发着一种清香。

  师:作者正是抓住了橘柚树的变化,让我们知道:三峡已经是——秋天了。

  师:(出示带点的词语)读的时候,抓住这些词语,就很容易读出三峡秋天的成熟的特点了。(自由读、指名读)

  师:三峡秋天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成熟,作者按时间的顺序,向我们展示了三峡秋天一天之内不同时段的美,下面我们就具体看看作者都抓住了哪些特点来展示它的美的。

  生:自由读下面的部分,试用“我喜欢三峡秋天的(),因为()。”的句式说话。

  师:学习“早晨”一段请同学们自由朗读三峡早晨的段落,想一想哪些景物可以体现三峡早晨的美?(课件欣赏)

  生:我觉得早晨的露水给三峡带来了美。太阳没出来时,它闪耀着,仿佛满山的橘柚树上撒了一层白霜;太阳出来了,它就消逝了。

  生:老师我想补充:这句话作者还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我想经过露水的洗礼,橘柚树的叶子一定更绿了,果实更黄了。

  生:橘柚树闪烁着阳光,绿叶金实,我很喜欢。

  师:在这种环境下,你想做什么?

  生:我想到三峡感受一下秋天的凉爽。

  生:我想摘个柚子,品尝品尝。

  师:是啊,三峡真令人向往!你能用一个词概括三峡早晨的特点吗?

  生:明丽。

  师:(板书:早晨——明丽)

  师:谁想把你感受到的美,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闭上眼睛静静聆听,看看你的眼前会出现怎样的一幅画面?

  生:我仿佛置身于峡谷,感受到一股凉风。

  师:学习“中午”段:谁来读读三峡中午的景色?

  生:读文

  师:谁愿意把你的感受和大家一起分享?

  生:我感到中午的三峡充满了热烈的气息。

  生:我觉得这句话写得很美,“中午……奔腾流去”作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

  生:“像金鳞巨蟒”应该是比喻句。我想中午的长江被阳光照射,看上去应该是金色的,还很活跃。(课件欣赏)

  师:谁能把你感受到的.热烈读出来?

  生:读文,互相评价。男生齐读。

  师:学习“下午”段:刚刚我们还沉浸在三峡中午热烈的气氛中,此时太阳渐渐西斜,已经是下午了。请同学们默读下午的这部分,想想下午的三峡有什么变化?

  生:下午的三峡跟中午不同,下午的三峡很平静。“长江平静而轻缓”比作了“一条明亮的小溪”。

  生:“下午,……特别迟。”从这句话中我知道雾是青色透明的,给三峡带来一种朦胧美。

  师:学习“三峡之夜”:

  师:黄昏就这样平静地走过,我们都在渴盼着夜的来临,因为这一天正是中秋。夜终于来了,同学们,此时你手中有一台照相机,你会把镜头对准哪里的景色呢?

  生:静读课文,画下印象深刻的句子。

  生:我发现这句还是拟人句。“眨着眼睛”、“沉沉欲睡”,就像一个人要睡着了。

  师:谁来读读这段话,读出夜的宁静来。

  生:读文,互相评价。女生齐读。

  师:当一轮明月渐渐升高,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谁来读读第6自然段。

  生:读文。

  师:在这段,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三峡的月亮出现的很迟很迟,它就像个淘气的孩子,不知道什么时候就突然出现,感到很神秘。

  生:作者把月亮比作一块巨大的、磨平的、发亮的云母石,让我感到月亮又大又亮。

  师:月亮是夜的使者,给你无限向往,谁能读出月的神秘?(重点体会夜的宁静与神秘)

  师:(课件播放)欣赏三峡夜的宁静与神秘

  四、拓展延伸:

  师:你知道作者为什么能把三峡的秋天写得如此美吗?(感悟写法)

  师:作者按时间的顺序,让我们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到了三峡之秋一天之内不同时段的美,倘若把这种美读出来,更会让人难以忘怀。你们愿意把这一幅幅流动的美留在课堂上吗?(配乐读文)

  五、快乐作业:

  滚滚长江水,悠悠三峡情,再多的言语也诉说不完我们对三峡的热爱。课后请同学们完成以下作业:

  1、搜集、阅读描写三峡的文章、图片,以“奇丽的三峡”为题,制作一期手抄

  报。

  2、仿照文章的写法,写一篇《______之秋》。

  板书设计:

  三峡之秋

  (成熟)

  早晨——明丽

  中午——热烈

  黄昏——平静

  夜晚——宁静、神秘

  评析:

  这是一篇写景散文,按照时间顺序记叙了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不同特点。导入新课时,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三峡,认识三峡,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第二步,让学生说说自己通过预习得到的收获。深入学习阶段,要求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思考并讨论;课文是如何具体地写三峡一天中的美景的?把你喜欢的句段找出来,读一读,在欣赏三峡的美丽风光,让学生加以体会。

  通过多种方式的读,去引导学生感悟、分析、品味文章的意境,去感悟作者要抒发的热爱祖国山河,热爱伟大祖国母亲的炽热之情。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主动与同学合作交流,去体会文章中的景物美、文字美、情感美,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与文本、与作者产生心灵的碰撞,自然而然地产生对大自然,对祖国山河,对伟大祖国的无比热爱之情。

  教材是例子,借助教材打开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正是语文教学的目的。“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是新课标所大力提倡的。《三峡之秋》一文有着如诗般的语言,引导学生背诵积累、模仿写,这样把读写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将从本课中积累到的语言作一次梳理,表达出自己独特的思考与感受。

《三峡》课堂实录7

  师:上课!同学们好,请坐。这节课我们先来欣赏一些优美的图片。(播放三峡风景的幻灯片)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生:三峡。

  师:对了,这里就是三峡,能结合课前预习说说你对三峡有哪些了解吗? 生一:长江三峡位于中国重庆市和湖北省境内的长江干流上,西起重庆市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关,全长192公里,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除了著名的长江三峡外,全国各地多条河流上都有名为三峡的景点。

  生二:长江三峡,地灵人杰。这里是中国古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著名的大溪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闪耀着奇光异彩;这里,孕育了中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和千古名女王昭君;青山碧水,曾留下李白、白居易、刘禹锡、范成大、欧阳修、苏轼、陆游等诗圣文豪的足迹,留下了许多千古传颂的诗章;大峡深谷,曾是三国古战场,是无数英雄豪杰驰骋用武之地;这里还有许多著名的名胜古迹,白帝城、黄陵庙、南津关……它们同这里的山水风光交相辉映,名扬四海。

  生三:瞿塘峡西起白帝城,东到大溪镇。这是峡谷入口处,两面隔江对峙的绝壁,组成了一道天造地设的大门,这就是夔门。夔门自古以来就有“天下雄”的美称。瞿塘峡虽然只有短短的8公里,但两岸的风景名胜却非常的多。西陵峡西起香溪口,东至南津关,全长76公里,她是以宜昌市的西陵山而得名的。西陵峡呢,有三个之最。首先她是三峡中最长的一个峡。其次,她是自然风光最为优美的一个峡。巫峡又名大峡,以幽深秀丽著称。整个峡区奇峰突兀,怪石嶙峋,峭壁屏列,绵延不断,是三峡中最可观的一段。巫峡峡

  长谷深,奇峰嵯峨连绵,烟云氤氲缭绕,景色清幽之极,宛如一条迂回曲折的美不胜收的画廊,充满诗情书意。

  师:自古以来,有无数的文人墨客写下了不少关于三峡的诗文,这节课就让我们来学习作家方纪的《三峡之秋》。(板书课题)

  师:齐读课题。三峡之秋,再读。“之”是什么意思?

  生:我认为是“的”的意思。

  师:对了,三峡之秋就是三峡的秋天,在作者的眼中三峡的秋天是怎样的呢?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去感受一下作者笔下的三峡之秋。

  (生自由读课文)

  师:谁愿意说说,作者眼中三峡的秋天是怎样的?

  生:我觉得是美丽的。

  师:(板书“美”)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美?

  生:一种成熟的美。

  师:你从哪儿找到成熟这个词的?

  生: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师:是的,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就概括了三峡秋天总的特点:成熟美,那三峡秋天的这种成熟美又是通过哪些景物体现出来的呢?我们一齐来读读第一段。

  (生齐读课文第一段)

  师:重点描写了哪种景物,都写了它们的什么?

  生:重点写了橘柚树,写了橘柚树的叶子和果实。

  师:那绿得发黑的叶子,那由青变黄的果实都散发出秋天的成熟的气息。那三峡秋天的这种成熟美又是按照怎样的顺序体现出来的呢?请同学们再来浏

  览全文,并画出相关词语。

  生: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时间词有早晨、中午、黄昏和夜晚。

  师:三峡秋天的早晨有什么特点?自由读一读并画出相关语句。

  生:我觉得三峡的秋天是明丽的。我从“透明的露水露水闪耀着“这句话感受到了一种明亮和美丽。

  生:我从“橘柚树上闪烁着阳光,绿叶金实“感受到了。闪烁着阳光,特别明亮,而绿色的叶子,金色的果实当中感受到特别美丽。

  师:橘柚树上透明的露水,闪烁的阳光,绿色的叶子,金色的果实,正好构成了一幅明亮的三峡晨景,能通过你的朗读体现出来吗?

  (生齐读第二自然段)

  师:早晨的三峡是明丽的,其它时段的三峡又具有怎样的特点呢?现在请你默读课文的3~5自然段,并画出相关语句。

  (生默读课文,画出相关语句)

  生:中午的三峡是热烈的。我从“群峰披上金甲,阳光在水面上跳跃,长江也变得热烈了,像一条金鳞巨蟒,翻滚着,呼啸着,奔腾流去”感受到长江的热烈。这时的长江很有气势,波滔翻滚。

  师:在其它两个时段也有对长江的描写,你能找到吗?

  生:长江平静而轻缓地流淌,变得有如一条明亮的小溪。

  生:长江像是眨着眼睛沉沉欲睡。

  师:自由读读这三句话,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生:前两句运用了比喻,后一句是拟人。

  师:表现的景物的特点一样吗?

  生:不一样,第一句表现了长江中午的热烈,第二句表现了长江黄昏的平静,

  第三句表现了夜晚长江的宁静。

  师:同样是写长江,由于作者巧用修辞手法就表现出景物不同的特点。那么长江的这些特点,中午的热烈、黄昏的平静、夜晚的宁静能通过你的朗读体现出来吗?先自己练读。

  师:谁能读出长江中午的热烈?

  (生读第一句)

  师:他在读的时候注意了语速和重音,听起来就特别有感情了,还有谁想读读?

  (生读这三句话)

  师: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长江中午的热烈!齐读第一句话。把你们的这种感情送入到课文的第三自然段中,让我们来感受一个三峡中午的热烈。 师:在其它两个时段中还描写了哪些景物?

  生:还描写了雾。

  师:雾给你一种什么感觉?

  生:朦朦胧胧的感觉。

  师:还有哪些景物?

  生:岸边的渔火,江心的灯标。还有过路的驳船。

  师:驳船的汽笛响起,岂不是打破了夜的宁静?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 生:更突出了夜的宁静。

  师:这种写法叫做以静衬动。你瞧,那岸边的'渔火,江心的灯标多像长江朦胧的睡眼呀!能读出这种静谧的感觉吗?

  (生齐读第5段)

  师:这一夜正是中秋之夜,这样的夜晚有一样景色不得不提,那就是——月

  亮。现在请你听老师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边听边想在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生:我仿佛看到了一轮皎洁的月亮正从天边升起。

  生:我仿佛看到了一座雾蒙蒙的山上挂了一轮圆圆的月亮。

  生:我仿佛看到了一轮明亮的月亮,月亮里的嫦娥仙子正在翩翩起舞。

  师:同学们可真有想像力,这么美的月色你想用一个什么样的词来形容呢? 生:皎洁、美丽、神奇、神秘、陶醉-------

  师:把你们的感受融入到你们的读书声中,齐读“这时--------------又像一匹匹素锦,从山上挂起。”

  师:课文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诗一般的画面,营造了诗一般的意境,真是文中有画,画中有文呀!都说三峡是“百里峡江诗万首”,老师在读这篇文章的时候也情不自禁地写下了一首小诗,齐读:

  三峡的秋天是迷人的,绿叶金实,硕果累累,散发着成熟的气息。

  师:你眼中三峡的秋天是怎样的,请你也动笔来写一写,要抓住某一时段三峡的特点,选择具体的景物展开来写,下节课我们再来交流。

《三峡》课堂实录8

  长江三峡是一篇的传统的篇目,有一段时间销声匿迹,如今卷土重来,正可谓种桃道士何处去,前度刘郎今又来。

  师先出示长江三峡的图片,这三组图片是本人从网上经细心挑选,重新组合而成,极具实战功能。

  师:这些图片都是大自然的杰作,是外国人来到中国后,最想旅游的地方之一?WHERE?(生笑)假如有朝一日,老师拥有一艘豪华油轮比如泰坦尼克,邀请大家去三峡旅游,高兴吧?(当然高兴)

  师:旅游完毕后,需要写一则游记。你会从哪些角度来组织材料。

  生:按照时间顺序,第一天,第二天,依次写,在一天内,可以再按时间顺序写。

  生:可以按照空间顺序写,到哪个景点写一些景物,抓住景物的特征。

  师:时间和空间交织是写游记的常规写法,长江三峡也是用时空交织的手法来组织材料的。我们把相关的语句找出来。(生依次找出时空的词语,此问较容易,无非是让学生熟悉课文而已)

  师:请同学们确定这三组图片的名称。从书本中找证据,对号入座,切忌张冠李戴。比较谁的证据充实有效)(生热烈的找证据,讨论)

  生:第一张图片是衢塘峡,而不是巫峡。图片中的山崖很高,高入云霄,课文中说前边两面悬崖绝壁,江水壁转,很符合。

  生:杜甫的诗歌说,白帝高为三峡镇,瞿塘险过百牢关。也说明瞿塘峡的雄伟,

  生:你望过去,两面巨崖,倒影如画。中间一道闪光的道路,和图片一模一样。

  师:对,写瞿塘峡的时候,作者有目的的从不同的角度来描绘,——

  生:从视觉,比如一派灰蒙蒙的轮廓,像横着一条金带,

  生:从听觉写,比如你可以想象雷霆万钧,涛如雷鸣,只听的哗啦拉的水声,写出了水的气势和浩大。

  师:除了从形状、声音外,还有吗?

  生:从色彩来描绘。

  师:东坡先生的赤壁怀古的中有这样的句子,乱石穿空,惊涛怕岸,

  生:卷气千碓雪,江山如画。

  师:这也是从形状,声音,颜色来写,长江三峡中是怎样描绘色彩的?(学生寻找)

  生:乌沉沉的云雾,蓝天,浮着金色的浮云

  生:白云像银片,忽然出现一团红雾,还有绛紫色的山峰。

  生:红宝石的色彩,碧绿如翡翠,等等。

  师:这样不厌其烦的写色彩有什么作用?

  生:写出了瞿塘峡的美丽和色彩斑斓。

  生:也写出峡中的变幻无穷。

  师:所以作者说,想进入一个神话境界。好,说一说瞿塘峡像什么

  生:瞿塘峡峡像一道闸口。

  师:你认为这个比喻的妙处在哪里。

  生:因为瞿塘峡是三峡的开始,所以像个闸口,形状像,更写出了雄伟的气势,闸口是很雄伟的。

  师:从形状的角度来描绘,我们来看第二组图片是——

  生:巫峡

  师:何以见得?

  生:因为这组图片中的云雾特别多,整张图片烟雾腾腾,而巫峡的云雾是他的鲜明特征,好象有句诗,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下面浓雾滚涌上来,云蒸霞蔚,颇为壮观。看起来很有动感。

  生:阳光和云雾交织在一起,真实神妙莫测。也是巫峡的特征。

  生:图片上有美女峰,

  师:你啊,一见美女就发疯,其实不是美女,而是神女峰,由男生读读神女峰吧,好吧,巫峡像什么?,

  生:像画廊,

  师:注意前面的形容词。

  生: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

  师:你参观过画展吗。两者有何相似点?

  生:就像苏州园林一样,曲曲折折,意味无穷。

  师:书上有几则比喻句写巫峡,别有意味的,读一读。

  生:突然是深灰色的岩石。。。。探索、突然是绿茸茸的草坂,像一直充满幽情的歌。

  师:如何理解惊叹号和乐曲。

  生:是说高空楼下的石头像惊叹号,

  生:也写出了进入江心的石头的令人惊叹的,人的惊讶之情。

  师:巫峡中湿气蒸郁不散,容易成云致雾,云雾千姿万态,有的似飞马走龙,有的擦地蠕动,有的像瀑布一样垂挂绝壁,有时又聚成滔滔云纱,在阳光的照耀下,形成巫峡佛光,因而古人留下了“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千古绝唱。这一段峡谷是“一条迂回曲折的山水画廊”。巫峡的特征就是秀美。那第三组图片是——

  生;西陵峡。

  师:这下地球人全知道。说说图片的一些特征。

  生:西陵峡是巨浪滚滚,到处是怒涛。

  生:文中说江水至此边的特别凶恶,处处是急流,处处是险滩。

  生:那么西陵像什么?

  生:像飘带,

  师:太温柔了。

  生:象盘山公路,

  师:没抓住特征。

  生:像鬼门关,书上也是这样说,这样才写出他的凶险的特征,

  师:这才对头,在西陵峡上航行是小心翼翼,文中也有着这样的表达。(生找出朗读)

  师:我们这节课通过图片文字的对照,初步的明白了三峡的特征。 长江三峡以其奇山秀水,展现出自然界鬼斧神工的魔力。西陵峡滩多险峻;巫峡幽深秀丽;瞿塘峡雄伟壮观。寥寥数语,概括描写了三峡的景色。好,我们第一课时就到此结束。

  第二课时

  师:请同学们写出三峡的名称,从西到东。(两个学生上台板演)

  师:依次是瞿塘峡,巫峡,西陵峡。谁告诉我三峡的总长度?(学生开始乱猜,这只是调节一下气氛而已,不期望学生答对)

  师:(出示投影)全长193公里,其中峡谷段90公里。瞿塘峡亦称夔峡,西起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至巫山县的大溪镇,全长8公里,以其雄伟壮观著称。巫峡自巫山县城东的大宁河口起,到湖北省巴东县的官渡口止,全长46公里,以幽深秀丽擅奇天下。巫峡分东西两段,西段由金盔银甲峡、箭穿峡组成,东段由铁棺峡、门扇峡组成。西陵峡西自宜昌市秭归县的香溪口,东到宜昌城头的南津关,全长66公里。由庙南宽谷把它分割成东西两段峡谷,依次为兵书宝剑峡、牛肝马肺峡、崆岭峡、灯影峡、黄猫峡等,峡内多险滩急流。哦,我的解说水平过关吧。

  师:现在如果要浏览三峡,你会选择哪种交通工具?

  生:我可以选择轮船,

  生;我弄一个竹伐。慢慢的漂流。

  师:电影《闪闪的红星》有,小小竹排江中流,巍巍青山两岸走。就跟你一样。

  生:我选择飞机。这样省时,且有总体的感觉。

  师:书上提到的交通工具是——

  生:一艘船,叫江津号

  师:这是一艘很大的轮船,我们有些同学中有晕车的,也有同学要晕机的,我是要晕船的。为什么文中有几次提到这艘船?怎样写的?

  生:江津号启碇续航,第一次提到,

  师:还有吗?

  生:江津号紧贴山脚,进入下口,还有江津号急流稳度,穿过了巫峡,

  师:哦,你对江津号这三字情有独钟,你是专门找这个标记的,

  师:江津号用劲全副尽力,江津号抛锚停泊,

  师:终于抛锚了,停泊了,当然,有好些地方用船来代替江津号(生能快速的找出有关的词句)

  师:在江津号上,作者这一天的总体的感觉是——(生讨论确立答案)

  生:我像在一支雄伟而瑰丽的交响乐中飞翔。

  师:这是一句很特殊的句子。特殊在哪里?

  生:用了比喻手法,也写出了景物的特征,是文章的总起句。

  师:,表达很准确,景物的关键字是——

  生:雄伟而瑰丽。

  师:雄伟和瑰丽是怎样在文中体现的??

  生:雄伟体现在两边的悬崖绝壁,两面巨崖,倒影如墨,

  生:江水莽莽苍苍,浩浩荡荡,就是雄伟。

  生;写激流,还有险滩,都写了雄伟,这些都是大自然的威力。

  师:瑰丽体现在——

  生:云霞尤其是巫山的云霞和浓雾。也有些花花草草。(生找出一些典型句子品味)

  师:这些都是瑰丽的景物,当然还有,为了扣住瑰丽的特点,有意识的插入了一些

  生:神话和传说。

  师:我们上虞也有许多神话和传说。

  生:比如梁祝和孝女曹娥

  师:这样也可以说明我们上虞是有丰富的人文积淀的.,抹上一丝美丽的色调。

  文中的传说和神话有哪些?

  生:神女峰的来历,爱国诗人屈原

  生:还有王昭君,

  师:神女峰的故事,渗透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生:她依然不顾晨昏,在那里等待,有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生:对人民的同情就是对祖国的热爱,有爱国思想。

  师:当代女诗人舒婷曾留下这样的诗句: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忧伤

  人间天上,代代相传

  但是,心

  真能变成石头吗

  为眺望远天的杳鹤

  错过无数次春江月明。这首诗象一支忧伤而又悠扬的调子,能洗涤人的心灵,激发人的顿悟,正是瑰丽的体现。

  师:我们发现选择的人物其实有讲究的,

  生:屈原,昭君,杜甫有共同点的——

  生:都是爱国的比如屈原是我国的第一位爱国诗人,最后投江而亡

  生:王昭君为了两国的和平,远嫁荒凉的草原,一个弱女子的牺牲换来了民族的和解。很了不起。

  生:杜甫也是有名的爱国诗人,

  师:民谣和古诗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丰富了读者的知识,把读者带进了神妙奇幻的境界,给读者提供了趣味盎然的史实,使神奇秀丽的三峡更充满诗情画意,更加增添美感,同时使行文更富于起伏变化。

  师:为什么多次要写到这艘船,并且说在我在飞翔。你如何理解飞翔的词语。

  生:飞翔是写出了三峡的水流湍急,流速快,船在飞翔

  师:李白有首诗。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生: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

  生:是作者的思想在飞翔。写出了他的激动的心田,我心飞翔嘛。

  师:那么这艘船有特殊的意义了。——

  生:这艘船象征着中国社会之船,文章的写作时间是1980年,正是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的时候,中国这条改革航船正在启动,

  生:文中多次提到这艘船行驶在崇山峻岭,可能与中国变革时遇到的困难有关。

  生:长江三峡中急流澎湃,江浪汹涌,有千万个旋涡,也暗示中国前进中艰难险阻。

  师:这样看来,似乎大家对当时的改革很担忧,甚至有失望。我们的船要不要急流勇进呢

  生:要

  生:多次写到江津号急流稳度,穿过了巫峡,摇摆着前进,尤其在穿越西陵峡的时候,江津号好象用尽全力,战斗着前进。这是改革者的风采。

  生:比如最后一段,船只像箭一样迅速飞下,巨浪被船头批开,旋卷着浪花在一起,写出我们的气魄和胆量。我们不怕。

  师:人生应该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生:插入了一段领航人的感悟。(集体朗读“长江航船很多的领航人都出生在这儿,每只船要想度过青滩,都得请这儿的人引领过去)

  生:这里的船可以看作是改革之船,也可以看作是生活之船,人只有通过努力,才能克服艰难险阻。一条大海里航行的航船,经过了无数颠簸,最后到达了成功的港口。然而这时,我们发现,因为坚持不懈地奔向未来,狂风暴雨、暗礁险滩在船的身上刻遍了伤口。就是这样一艘带伤的船,因为伤痕累累,才更见出成功的价值。

  师:太精彩了,妙隅绘壮图,巧譬抒豪情。刘白羽作为一位军旅作家,怀着对祖国民族热爱之情,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真挚情感,使作品充溢着诗一般火势的激情。他用满含情感的语句,摹山状水,绘云画雾,在我们面前展现出一条逼真的山水画廊,而在写景抒情的过程中,又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哲理,那就是自然是伟大的,而人更伟大。我们如果展开想象的翅膀,就会看到,作者所乘的“江津号”在滚滚的江水之上,巍巍群山之中,破浪前进,百折不回,长江是险恶的,但人类能够战而胜之,这不正是人类的伟大力量的明证么?课文的第8自然段结尾,作者又用点睛之笔,揭示了革命就要冲破险阻,百折不挠的哲理。 集体朗读(出示三峡中抒情段落我一个人走到甲板上,这时江风猎猎,上下前后,一片黑森森的,而无数道强烈的探照灯光,从船顶上射向江面,天空江上一片云雾迷蒙,电光闪闪,风声水声,不但使人深深体会到‘高江急峡雷霆斗”的赫赫声势,而且你觉得你自己和大自然是那样贴近,就像整个宇宙,都罗列在你胸中。水天,风雾,浑然融为一体,好像不是一只船,而是你自己在和江流搏斗而前。‘曙光就在前面,我们应当努力’。这时一种庄严而又美好的情感充溢我的心灵,我觉得这是我所经历的大时代突然一下集中地体现在这奔腾的长江之上。是的,我们的全部生活不就是这样战斗、航进、穿过黑夜走向黎明的吗?”)(课堂上响起了琅琅读书声)

《三峡》课堂实录9

  师:上课!

  同学们,大自然是一个能工巧匠,它真称得上是鬼斧神工,造就了无数熠熠生辉的名山大川,装扮着中华大地。你们能说出几处景点吗?

  生:有梁金山公园,立园。

  生:有泰山,北京故宫,万里长城。

  生:有黄河,长江……

  (学生踊跃发言)

  师:哗,看来大家知道的真不少啊!的确,处处美景让人流连忘返,也引得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文人墨客为之倾倒,为之歌唱,为我们写下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游记散文。今天,

  我们就随着北魏时期的郦道元一起走进三峡。

  (板书课题及作者:三峡郦道元)

  师:(出示《三峡》的风光图片)刚才课间大家已经欣赏过这几幅图片,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生:三峡。

  师:对。它就是位于我国最长河流──长江之上的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它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这些图片中有什么?

  生:有山、水、树。

  生:还有猿猴。

  师:大家观察得很仔细。这些美丽风光在郦道元的笔下又怎样呢?让我们一起通过课文的学习来感受一下吧!

  (出示学习目标,明确重点、难点)

  师:现在老师为大家范读一遍,请同学们看屏幕,注意好停顿节奏。(范读,整体感知课文。)

  师:下面请同学们结合注释自由细读课文,同桌互相监读,把握好节奏,不读错字、漏字。

  (学生朗读气氛热烈,赞扬!)

  师:好,现在请四位同学分别朗读文章的四个段落,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学生朗读,串译,点评。)

  师:同学们都读得很好,也基本理解了课文内容。我们还须注意一些字词的意思。(出示投影,给学生看一分钟)

  师:同学们,《三峡》全文仅一百五十余字,它是如何描绘三峡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具体分析课文内容。

  课文第一段写了三峡的什么景物?

  生:写山。

  生:写岩,嶂。

  生:写曦月。

  师:主要写了什么?

  生:(齐答)山。

  师:对,那三峡的山有何特点呢?是怎么体现出来的?

  生:写了山的高大,从“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可知。

  师:三峡的山还有什么特点?

  生:我认为还写了山的连绵,文中写到“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师:很好。我们注意“略”字,它用得好吗?

  生:好,“略”字准确地突出了山的高低起伏,连绵不断。

  师:(出示三峡的山景)归纳两位同学的意见,第一段写出山多山高的特点,这是三峡的地貌特征。

  山多山高

  (板书:地貌特征两岸连山)

  重岩叠嶂

  作者写岩、嶂,写曦月,都是为了突出山的`这一特点。正是由于他能抓住特点描写景物,注重字词的锤炼,所以才能传神地刻画出三峡的地貌特征。

  师:那么,作者接下来又写了三峡的什么?

  生:三峡的水

  师:是什么季节的?

  生:(齐答)夏季。

  (板书:夏)

  师:三峡夏季的水有什么特点?怎么体现出来的?

  生:水流湍急。我是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一句看出来的。

  (板书:水流湍急)

  师:既然是“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怎么还会有“朝发白帝,

  暮到江陵”的情况呢?

  这不矛盾吗?

  生:不矛盾。文中写到“或有王命急宣”。封建社会,帝王的命令高于一切,谁也不敢违抗,即使冒着生命危险,也要冒险行船。

  师:这句话也流露了作者对百姓的同情,它与唐代诗人李白所写的诗中描写的情景一样,你们记得那诗句吗?

  生:(安静思考片刻)“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师:很好。三峡的夏水如此壮观,

  那春冬季节又有何特色呢?(板书:春冬)让我们来看看作者描绘了春冬哪些景色?请大家速读第三段,找出相关的词语。

  生:描绘了素湍、绿潭、悬乐、瀑布

  生:还有高山、怪柏

  师:(出示春冬美景图片)看来三峡春冬的景色真是美不胜收,作者仅用只言片语就勾画出来了。

  师: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可以用文中哪句话概括三峡春冬景色的特点呢?

  生:(齐答)清荣峻茂。

  (板书:清荣峻茂)

  师:第2、3段写了夏、春、冬三季的三峡,文中是否还写到三峡之秋?

  生:(齐答)有,在第4段。

  师:你们从哪些词知道的?

  生:“霜”字点出这时是秋天。

  师:对。三峡的秋天又别有一番怎样的景致呢?

  生:寒冷、寂静。

  生:还有凄凉。

  师:大家讲得很好。在文章结尾,作者又引用了渔歌,有何作用?

  生:(讨论后作答)它进一步渲染了三峡秋的凄凉。

  师:归纳起来,这段写出了三峡的秋天的凄清肃杀,即林寒涧肃。

  (板书:秋凄清肃杀)

  师:好,同学们我们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共同赏析了三峡,你们觉得三峡美不美?

  生:(齐答)美!

  师:你们喜欢吗?想去三峡吗?

  生:(纷纷回答)喜欢!想去!

  师:其实,不只是你们这样,许许多多的人都是如此。我们从文章内容也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三峡的热爱,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投影出示练习,学生思考回答。)

  生:《三峡》一文先总写了三峡地貌,再抓住景物的特征,写了三峡四季的秀美风光,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壮美河山的无限热爱的思都感情。

  师:我们学完这篇文章,应学会抓住特征描写景物,注重字词的锤炼。

  师:三峡秀丽的景色确实让人心驰神往。现在的三峡是怎样的呢?谁可以来谈一谈?

  生:那里正进行三峡水利工程建设。

  师:对,那里正建设着一个举世瞩目的工程──三峡水利工程。它将充分开发利用长江的水资源造福人类。

  (出示投影)

  在《水调歌头·游泳》中写道:“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这是对三峡的高度赞美。三峡过去是我们的骄傲,今天它仍是我们中国人的自豪。作为中学生的我们,作为祖国未来的栋梁,我们更应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为社会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相信,三峡的明天会更美好,祖国明天会更美好。

  最后,大家带着感情高声朗读课文,再次领略三峡的秀美风光,品味作者精美的语言,试着把这篇优美的古代散文背下来。

  (在诵读声中,下课铃响。)

  师:同学们,三峡的风光的确美如画,我们的家乡开平也让人留恋,请你们展开你想像的翅膀,用你手中的笔为家乡描绘一幅灿烂的画卷,尽情地抒写你对家乡的祝福和赞美。

  师:下课!

《三峡》课堂实录10

  上课!

  师:在波澜壮阔、一泻千里的长江上,有一处无比壮美的景观,它仿佛是一串串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我们的母亲河上,它就是闻名世界的长江——

  生:三峡。

  师:好,先请同学们欣赏三峡的壮美风光。请大家看屏幕。(CAI显示三峡风光)

  师:人们都说,三峡美,三峡奇。那它美在哪里,有奇在何处呢?这节课我们就跟随北魏的郦道元,一起去领略三峡的魅力!(板书课题、作者)

  师:下面老师先了解一下同学们已掌握的情况。先请大家齐读一遍课文。

  师:同学们读得不错。声音洪亮,字音、停顿掌握得也不错。请大家看屏幕,来做两个题。哪位同学来说说下面几句话的含义?(CAI显示练习)

  师:对他们的答案,同学们有不同看法吗?

  师:看来大家对语句含义理解得不错。这是学习文言文很重要的一步。好下面我们来看看文章的内容。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景的?

  生:先写三峡的山,然后写三峡夏、春冬和秋季的景色。

  师:既然写四季的景色,那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写?

  生:夏天的水气势宏大,汹涌澎湃,最能体现三峡的特色,所以先写。春冬的水相似,所以一起写。秋天的水很凄凉,所以最后写。

  师:的确,郦道元写文章正是为了突出三峡的特点。那这篇文章到底突出了三峡的什么特征呢?请同学们分别来说一说。

  生:三峡的山非常高。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还有“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不到正午看不见太阳,不到午夜看不到月亮,说明山非常高。

  生:三峡的山多,而且连绵。从“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可以看出来。

  生:三峡夏天的水湍急,流速快。从“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可以看出来。

  生:三峡的秋天十分凄凉。从“猿鸣三声泪沾裳”可以看出来。

  生:三峡的春冬水是清澈的,树是茂盛的,山是险峻的。

  师:郦道元抓住特征,仅仅用155个字,就为我们展现三峡无穷无尽的美景。这篇《三峡》被称为我国山水游记的先导,被誉为千古美文!今天我们就要反复朗读,来品味它的美,最后要有感情地背诵它。(板书:美读)

  师:要想品味文字之美,就必须学会运用想象,领略文中美景。做到“目中有景”。(板书:目中有景)

  师:下面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文中描绘的景色,准备用“三峡的 美”说一句简单的话。

  (生读,老师巡视)

  师:三峡美景无限,老师先来说两句。三峡的水美。三峡的秋色美。哪位同学来说说?

  生:三峡的山美。

  生:三峡的春冬美。

  生:三峡的瀑布美。

  生:三峡的树美,花美,高山美,歌声美。

  师:现在我们的脑海里有一点模糊的影象了,怎么让这影象更清楚一些呢?我们接着刚才的那句话再说一段话,来具体描述一下三峡的景色。

  师:老师先来做个示范。(CAI显示文字)

  师:三峡的春冬美。你看,雪白的急流,回荡着粼粼的清波;碧绿的深潭,晃动着秀美的倒影。还有那绝壁上的怪柏,苍劲嶙峋;还有那 “悬泉瀑布”,水声阵阵,细沫飘洒,让人心驰神往。

  师:请同学们自己准备一下,先在组里说说。

  (生交流,师巡视)

  师:哪位同学来说说?

  生:三峡的山美。你看:它们高耸入云,连绵不绝,隐天蔽日。

  生:三峡的夏天美。你看:湍急的水流,阻绝了上行下行的船只,从白帝城到江陵,1200余里,一天就到达了。

  生:三峡的春冬美。你看:水流湍急如白练,潭水碧绿如翡翠。怪柏、小草欣欣向荣,悬泉瀑布飞流直下。

  生:三峡的秋天美。你看:高处有哀啭的猿鸣,江上有凄婉的吟唱,让人动情。

  师:三峡美景让人赏心悦目。请同学们带着对美景的想象,出声朗读课文。

  师:写景是为了抒情,这篇文章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呢?

  生:表达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师:那在写山、水、四季的时候,文中表达的感情一样吗?

  生:写山突出了高峻。给人一种恐怖的感觉。

  师:让人油然而生敬畏之情。

  生:写春冬之景,表现了宁静的感觉。

  师:作者认为春冬的景色如何?

  生:“良多趣味”。

  师:是很欣赏的。那三峡夏天的水给人什么感受?

  生:多。汹涌澎湃。

  师:在这样的江水中航行有什么感觉?

  生:爽。

  师:记得《三国演义》的主题歌吗?第一句是什么?

  生:“滚滚长江东逝水”。

  师:在长江的滚滚洪涛中,如果驾一叶扁舟,有什么感觉?

  生:无以自主。随流飘荡。

  生:恐惧。

  师:夏天的三峡水大流急,这时船只是不能通行的。为什么还会有“朝发白帝,暮到江陵”的说法?

  生:那是因为有皇帝的命令必须传达。

  师:一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不但写出了水流之急,也暗示了过去公文传递的艰辛、危险与无奈。唐代诗人李白也曾写过一首诗,表现三峡的水,题目是——

  生:《早发白帝城》。

  师:我们一起来背一背。

  生:“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师:这首诗所表达的感情与课文一样吗?

  生:不一样。这首诗所表达的心情是愉快的。

  生:李白的心情与传递公文的人不一样。

  师:李白是在游览祖国山川,心情轻松愉快,所以即使听到猿猴的`啼叫也觉得是在为自己的行程伴奏。这和课文中引用的“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所表达的感情一样吗?

  生:不一样。课文中是一种凄凉的感情。

  师:为什么会不一样呢?

  生:因为人们的心情不同吧。

  师:是啊。心境不同,时令不同,人的感受就不同。秋天,万木凋零,林寒涧肃,已让人感到阵阵寒气,再加上凄苦的猿鸣,怎能不让艰辛劳作的渔人落泪呢?

  师:下面请同学们带着对课文的理解,把课文读给旁边的同学听。

  (生互读)

  师:同学们读得都很投入。不过,要想感动别人必须先感动自己。读的时候,一定要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投入自己的真实情感,用心体会山的高峻,水的湍急,春冬的静谧,秋的凄凉,就是要做到“心中有情”。(板书:心中有情)

  师:这样美美地读,大家一定会有更新的体验。请大家反复朗读课文,争取背过。

  (生读课文)

  师:文言文不同于现代文,读的时候要舒缓一些。老师先来给同学们示范着背一下。

  (CAI显示三峡的图片,播放优美的音乐。师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师:下面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理解齐背课文。

  (生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三峡》课堂实录11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师:长江风光,三峡最美,然而,我国最早介绍水系的地理著作《水经》中关于三峡的只有十五个字:“又东过巫县南,盐水从县东南流注之。”意思是长江之水向东流过巫县南边,盐水从县东南流注入其中。北魏地理学家郦道远以为这样过于简单,特地“践跻此境”,也就是实地考察,写成《三峡》一文(板书课题)。

  二、听读美文

  师:让我们先来观其美景,听其美读。(CAL播放配乐视频朗读)

  师:“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读起来真是豪情满怀,回肠荡气啊!请同学们自己也试着读读《三峡》,碰到难认的字作一记号。

  生自由读,边读边标出难认的字。

  师:哪些字比较难认?

  生:阙,曦,襄,溯, *,漱。(师一一指正其读音)

  师:联系词语来认识它们会更好,请看老师事先找好的(CAL显示):

  略无阙(quē)处 不见曦(xī)月 夏水襄(xiàng)陵 沿溯(sù)阻绝 乘奔(bēn)御风 绝*(yǎn)怪柏 飞漱(shù)其间 清荣峻(jùn)茂 属(zh)引凄异

  (生读)

  师:有没有发现此文语言上的一大特点?

  生:有很多四字短语。

  师:是呀,这些四字短语读的时候,一般用二二节拍,比如:两岸/连山,略无/阙处。现在我们把下面的四字短语读一读。(CAL显)

  重岩/叠嶂 隐天/蔽日 亭午/夜分 不见/曦月 夏水/襄陵 沿溯/阻绝 素湍/绿潭 回清/倒影 悬泉/瀑布 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 良多/趣味

  生读

  师:要读好此文,除了要读好节拍外,还有两个要注意的.地方,一是读好领起词的拖音,二是读好特殊地方的顿音。比如“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一句中,要在 “至于”后有短暂拖音,以示领起。大家找找看,文中还有哪些领起词呢?

  生: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

  或/王命急宣

  有时/朝发白帝

  虽/乘奔御风

  则/素湍绿潭

  每至/晴初霜旦

  故/渔者歌曰

  师:哪些地方要有顿音呢?比如“清—荣—峻—茂”,水清,树荣,山峻,草茂,四样事物。再比如“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这里的“泪—沾—裳”一字一顿,愁肠寸断。

  三、情读美文

  师:扫除了拦路虎,掌握了朗读技巧,现在请同学们再来读读《三峡》,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生自由读。

  师:正确,流利,有感情,“有感情”是朗读的最高境界。现在,老师关心的是,你从文中读出怎样的感情来了?

  生:我从第一段里读出一种豪迈之情。连绵的群山,一片壮阔、阳刚,还隐天蔽日,多么雄奇啊!

  师:是的,面对巍峨的山峦,总会有豪情油然而生。你认为这段中,哪些词应刻重读?

  生:七百里,连,略无,重,叠,隐,蔽,自非,不见。

  师:请你读一读这一段话,让我们也感染一番豪情。

  生读。

  师:这段中,“略无”一词,“一点儿也没有”,极言山之连绵,可比用“俱无”一词有气势多了。好,请继续发表想法。

  生:第二段中写到夏天水位上涨,漫上山陵,连上行下行的船只都被阻断,也就是说航道不通,我想到电视上看到的关于洪灾的新闻画面,感到凶险。而如果有王命急宣的话,那船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船速飞快,既惊险刺激,又惊惧不已。

  师:惊惧不已,水涨得那么大,水流又那么急!请你读出一种惊险感。

  生读。

  师:建议读的语速可以快一点,因为水急呀!好,继续——

  生:我从第三段中读出的是一种愉悦的感觉,一种生机盎然的感觉,文中直接有一句话叫“良多趣味”。这里有素湍,有绿潭,有怪柏,有悬泉,有瀑布,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师:请读——

  生读。

  师: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处身其间,身心和悦。

  生:第四段有点伤感,因为这里写到霜旦,深秋季节,树林和溪涧里一片寒意和肃杀,耳边还有猿的哀鸣。

  师:请读一读。

  生读。

  师:泪—沾—裳,哀伤之情。

  师:通过几位同学的感情朗读,咱们发现,三峡一文虽是写景之作,但其中蕴含的情感却是波澜起伏,豪迈——惊惧——和悦——凄婉。看来,此文“水”很深呐!

  师:今天这堂课上到这儿,请同学们课后完成课后练习第三题,解释加点字;第四题,翻译课文中间两段,体会语言特点。

《三峡》课堂实录12

  《三峡》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北魏地理学家郦道远写的《三峡》。

  一、整体感知课文。

  1、首先,请同学们跟着老师来读一遍课文。(老师领读,学生跟读;注意节奏和停顿。)

  2、请同学们按照自己的节奏大声的朗读课文三遍。

  3、请两位学生读课文。(有读错的地方师生一起纠正)

  4、全班同学齐读课文。

  二、疏通理解课文。

  第一段:

  1、学生齐读第一段。

  2、第一段重点写山。“两岸连山,略无阙处”突出群山连绵不断的特点。“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突出山势的险拔,

  3、学生齐读第一段,想象群山连绵、高耸如云的三峡美景。

  第二段:

  1、学生齐读第二段。

  2、、第二段写夏季三峡的`情景。“夏水襄陵,沿溯阻绝。”突出大水猛涨。“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以船行之快突出江流湍急的特点。

  3、学生齐读课文第二段,想象江水浩荡、日行千里的画面,感受其奔放美。

  第三段

  1、学生齐读课文第三段。

  2、第三段写三峡春冬之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是说在春冬两个季节,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波光粼粼,景物重重,一派秀丽的风光。“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是说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山静、泉飞、柏怪、水奇,构成一幅挺拔超脱的画面。“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无穷。用极为精炼的四个字状写四种景物,总结全段。

  3、学生齐读第三段,想象三峡的秀美、挺拔,感受其清幽美。

  第四段

  1、学生齐读第四段。

  2、第四段写三峡秋景。“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是说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寒冷寂静的景象。“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是说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连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写秋峡以代表性事物——猿来表现,山猿哀鸣,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猿鸣三声泪沾裳!”“三声”极言鸣声之少,“泪沾裳”极言泪水之多。从侧面表达了三峡秋天在猿声中越发显得凄凉和悲哀,更增强了表现力。

  3、学生齐读第四段,感受三峡秋天的凄婉美。

  三、全班学生齐读课文。

  四、比较阅读:《早发白帝城》和《三峡》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明确:《早发白帝城》和《三峡》都描写了三峡的风光,前者是诗,后者是游记散文。文章第二段与这首诗的一、二、四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速度极快。文章第四段与诗的第三句相对应,都是写连续不断的猿啼;文章第一段则和诗中的“万重山”相应。

  五、板书:

  山:连绵不断 隐天蔽日 (高峻美)

  夏:夏水襄陵 乘奔御风 (奔放美)

  水 春冬:素湍绿潭 悬泉瀑布 清荣峻茂(清幽美)

  秋:林寒涧肃 高猿长啸 (凄婉美)

  六、一课一练。

  1、填空。

  (1)《三峡》选自 ,作者 。

  (2)文中写春冬之时山水草木秀丽的句子是 。

  (3)对水流急、流速快,描写得最生动的语句是 。

  二、解释。

  自三峡七百里中( )

  自非亭午夜分( )

  略无阙处( )

  不见曦月( )

  夏水襄陵( )

  沿溯阻绝( )( )( )

  林寒涧肃( )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 )( )

  良多趣味( )

  属引凄异,( )

  桑竹之属( )

  空谷传响( )

  3、译句。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3、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三峡》课堂实录1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畅地朗读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3、学习古人叙事抒情的方法。

  4、积累文言词汇,体会课文运用语言的特点。

  【教学重点】

  见目标1、4。

  【教学难点】

  见目标2、3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明确任务。

  第二课时:反馈效果。

  【教学内容及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别有风味(在激情中确定教学对象。)

  在粗读课文后,提问:“假如你的好友要穿越时空隧道,浏览当年的三峡,你打算给些忠告或建议?”(要求:发言必须以课文为依据。)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群情激昂,纷纷研读课文,片刻后发言。

  (略)

  (课堂气氛会很活跃,师生在和谐宽松的气氛中愉快地学习,仔细想想学生的回答的确都是以课文为依据的,没有半点脱离课文。经历了这样一次探究后,相信学生会对课文内容更熟悉,对课文内涵的理解更深。只不过创设了“朋友游览三峡”这样一个情境,而境界全新,既能让人感到新奇快乐,又实在有用。)

  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1、在学生协商中选择教学内容:

  师:大家已经学过一些古文了。那么,我想请教大家,怎么学,语文才好?教 教我有效的学语文(这时指古文)的方法,好吗?

  (生笑。)

  师:笑,可能是默认,那么《三峡》一文,我们主要学习什么东西呢?

  (生先答,师可适当点拨,补充。)

  (略)

  (学生互相补充,纠正、完善、归纳)

  (让学生在小组内协商,确定学习内容,能够多克服选择不当的缺点。)这是“生生互动”,是真正的“互动”学习。

  2、在教师暗示中选择学习方法:

  师:面对以上任务,是不是都采用相同的学习方法呢?

  生(不合):不是,各有各的方法。

  师:大家能具体说说吗?

  (略)

  (教师正反问的形式,暗示学生选择的指南。教师有意识地问“先独立,后合作”的学习方法,以便穿刺合作的前提,以便突出合作学习的前提是独立学习。)

  3、在个性爱好中选择学习过程:

  师:好,大家思考一下,要完成上述任务,你会怎样安排学习过程呢?

  学生从自身实际出发,谈学习方法。各抒己见。

  师:看来,有点争执不下。大家就各自选择喜欢的学习过程吧!

  (从新课程尊重个性的教育理念出发,在学习过程和选择中,教师应注重学生个体的自由选择,教师让学生各自选择秘书的学习过程,似乎没给急诊一个结果,而这恰恰是对学生学生个性的尊重,对课堂民主的张扬,此时不仅要看过程,更要看结坚果,无论哪种学习过程,都必须完成上述任务。)

  4、在从操作中选择课堂学习:

  师:同学们,怎样才能衡量我们的学习结果呢?

  生1:让老师评判。

  师(或生2):让老师当堂评判,全班同学的学习情况,恐怕时间上来不及又难以操作,大家,能不能想一个变通的方法。

  生3:分四个组,进行比赛。

  师:不仅比赛,还要进行课堂练习,是老师出题好呢,不是你们出题好?

  生4:自己出题好,(如说老师出题好,则加以引导,让学生自己出题。

  师:你们自己出题?来得及吗?知道出什么啊!

  生5:我们一人出一道题,出好后由组长收齐放到讲台上。然后依次来拈题,当场解答。出题的同学进行评判。

  师:那么,老师干什么呢?

  生(合):老师监督。

  师:哦!你们的意思是说,每人出一两道考题,让别人抽签答题。答题的人当场回答,并在班上朗读答案,命题的同学当场评题,当场亮分。

  生(合):对。

  师:那么,课后练习呢?是不是与过去一样,由老师解决?

  生6:我看,还是我们自己解决,不懂,再问也不迟。这样,既不浪费时间,又能检查自己的学习情况,一举两得,何乐不为呢?

  ……

  (有教学就有评价,有学习就有检测。采用这种“超市式检测”,让学生既当老师,又当学生。当老师的`,有意选择相关内容出题;当学生的,随机抽签。这样,“生生互动”与“合作学习”达到了新的层次。尽管这样做,课堂上可能有些混乱,但是学生趣味浓、兴致高、学得活、效果好。)

  5、在学习需求中选择教师行为:

  师:你们学习,你们出题、答题,我干什么呀?

  生(合):你就当我们比赛的主持人吧!

  师:比赛主持人?

  生1:我们分四个大组展示“读课文”、“译课文”、“品句子”、“析思路特点”的学习成果。老师当比赛主持人,和我们一起评判学习的结果,看一看哪一组做得最好。

  生2:老师,还要完成一个重要任务。

  师:什么任务?可别太难喔!

  生3:当我们有疑难时,你要为我们解答疑难。

  师:看来,我可一点也不轻松,要当主持人,要当评委,还要当你们的帮手。不过,既然大家这样信任我,我一定努力做到,争取不让你们失望。

  生(合):好哇!

  ……

  (在课堂教学中,是教师做主,还是学生做主?超市式课堂主要是学生做主。教师的教学行为也由学生选择就是一个重要标志。超市式课型把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转化为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请老师讲解这方面的知识,解决了学生不能主动提出问题的教学难题,同时,教师应进行适当调整。)

【《三峡》课堂实录】相关文章:

《三峡之秋》课堂实录03-13

【推荐】《三峡之秋》课堂实录03-13

[荐]《三峡之秋》课堂实录03-13

《三峡》04-14

散步课堂实录12-18

《背影》课堂实录03-03

《背影》课堂实录【精选】03-03

“浮力”课堂实录03-04

《吆喝》课堂实录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