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之秋》课堂实录

时间:2024-03-13 08:19:38 好文 我要投稿

【推荐】《三峡之秋》课堂实录

《三峡之秋》课堂实录1

  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后,回答。

【推荐】《三峡之秋》课堂实录

  生: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写的,写了三峡在中秋节这一天早晨、中午、下午和夜晚的景色。

  师:很好,你很会读书,不仅读得快,而且边读边想,抓住了文章的结构,大家如果都像他这样读书的话,你们也很棒的!

  师:既然是按时间顺序写的,我们就按时间顺序来学学吧!请大家细细地读一读写早晨的段落,想想这一段作者写了三峡的哪种事物,它有什么特点?你能感觉到什么?

  生自由读,然后汇报。

  生:读了这段话,我知道作者主要写了橘树和柚树。

  (对于学生的发言,只要正确,就肯定。然后再请学生汇报,不需要教师重复多遍这个问题。)

  生:我知道三峡早晨的橘树和柚树很美。你看太阳还没出来,露水闪耀白色的光,给橘树和柚树撒下一层洁白的霜,好漂亮。

  生:其实露水是变化的,开始像一层洁白的霜,后来太阳出来了,露水就消逝了。

  师:你读懂了橘树和柚树上的露水在发生变化,真能干!

  生:我从“橘树柚树闪烁着阳光,绿叶金实”感受到橘树和柚树真的很美。

  师:你们读了这段,有哪些想法?

  生:我感觉三峡秋天的早晨空气很“清新”。

  师:就像用筛子滤过似的,是吧?

  生:我从“明净”一词感觉到三峡的早晨很明朗干净。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有露水啊!

  师:哦,橘树和柚树的叶子是绿色的,果实是黄色的,现在被露水一洗,就……

  生:绿色的被洗得更绿,黄色的洗干净了,在阳光的照耀下,变成金色的了。

  师:所以课文中有词在描写这种景色,是哪个?

  生:明净

  生:绿叶金实

  生:明丽

  师:在这种环境下,你想干什么?

  生:我想唱歌。

  生:我想伸出手去接住一滴露水。

  生:我想抱着橘树柚树摇一摇,让露水洒在我的`身上。

  生:我想吹一曲竹笛。

  师:对呀,老师觉得三峡的早晨就像一曲笛子独奏,轻快明朗。你们听……

  播放笛子独奏《三峡情》

  师:你们知道该怎么读这段吗?带着自己的感受去读一读好吗?

  学生自读

  指名读,评读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早晨这一段,你们说说,我们刚才做了些什么?

  生:找到这段话主要描写了什么事物。

  生:了解这种事物的特点和变化。

  生:还要在文中去抓住重点词语去理解秋天的特点。

  生:我们刚才也带着自己的感受去读课文了。

  师:很好,大家学得很用心。那现在就带着这些要求去读读后面三个时间段,你喜欢哪个你就选择哪个去读。

  学习自学,然后汇报。在汇报的同时,把音乐素养与语文感悟充分融合,引导学生说出自己读完这段后的真实感受。以下是一些同学的发言。

  中午:

  生:我从“翻滚着、呼啸着”想到了龙。

  生:我感觉中午的三峡很热烈,就像一首雄浑的交响乐曲,豪迈,奔放。

  生:我想起了邓老师教过我们的《黄河大合唱》,“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

  下午:

  生:黄昏到了,一切静下来了,我觉得应该读得平静而轻缓,就像课文中那句“长江平静而轻缓地流淌……”

  生:刚才听他读这一段,我有一种感觉,我好像在听吹箫,那么轻,那么悠扬。

  生:我听过葫芦丝,也挺像这种味道的。

  生:我家有一盘萨克斯演奏曲,里面有首《回家》非常好听,黄昏到了,最能够想起家人,最怀念家乡。

  生:我想起了八册的时候邓老师教我们的那首《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师:你们能举一反三,这是学习语文的窍门,恭喜你们找到了这把钥匙。这段确实是有点舒缓而轻柔,但是有你们所说的这么多的离愁别绪吗?在课文中去看看!

  生:老师你说得对,长江在黄昏时候像“一条明亮的小溪”,读的时候应该稍微慢一点,但是还是要很快活的样子。

  夜:

  生:“长江像是眨着眼睛,沉沉欲睡。”我感觉到三峡到了夜里,是那么宁静,我好想抱着长江,给他唱首《摇篮曲》。(众笑)

  师:是啊,长江白天太累了,夜晚也该让他休息了。可是长江生命力又是那么活泼,它是不甘于平庸,不会把时间白白浪费的,你听,夜里,他醒了,望着渐渐升起的月亮,明亮的眼睛眨巴着,他想干什么呢?

  生:他想看他的妈妈还在不在。

  生:(指着前面那位同学说)他还想听他的妈妈给他唱摇篮曲。(众大笑)

  师:可是长江到了夜里是个很乖的孩子啊,他会像他妈妈哭闹吗?

  生:不会。

  生:他想让他的妈妈给他讲个故事。

  师:对呀,我们一起来当他的妈妈,给他讲个月亮的故事好吗?

  师:你看啊,秋天的三峡真的是多才多艺呵!既会吹笛子,还会吹箫,吹萨克斯,吹葫芦丝,演奏交响曲,还能和我们唱唱《摇篮曲》,讲讲故事;有时候他像个小孩,活泼可爱;有时候像个姑娘,温柔甜美;有时候像条龙,翻滚呼啸;有时候像首小夜曲,宁静轻柔。它能够随着时间不停地变换自己的身份,能够应付各种各样的变故,从容大方,变化自如,所以作者说三峡的秋天充满了……

  生:成熟的秋的气息。

  师:对,成熟的三峡的秋天。那总的说起来,这时候的秋天是个什么人呢?

  生:成熟的人。

  生:中年人。

  师:因为,这一天,正是……

  生:中秋。

  师:用比较坦然、欣赏的语调去读一读第一自然段。

  师:学了这课,你最想做什么?

  生:我想画三峡的秋天。

  生:我想用竖笛吹一首曲子。

  生:我想唱《三峡情》。

  生:我想唱《长江之歌》。

  师:呵,你知道得还真不少,我这儿准备了一首《长江之歌》,大家一起来听听。

  课堂在“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你从远古走来,巨浪荡涤着尘埃;你向未来奔去,涛声回荡在天外,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歌声中结束。

《三峡之秋》课堂实录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部分段落。

  2、读懂课文,边读边领略三峡秋天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对三峡之秋的赞美之情,并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3、体会作者细致入微地观察自然、观察生活的方法。

  4、学会本课生字。

  教学重难点:

  在读中想象三峡之秋的美景,学习按照时间顺序观察与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

  三峡风光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课件播放)长江,养育了炎黄子孙,以其神奇的造化之功,在奔腾东流的沿途,造就了华夏大地上的惊世杰作——长江三峡。那里群山耸立,雄奇壮美,就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同学们想去那看看吗?下面让我们先来欣赏一段三峡风光。

  (解说词:长江三峡是长江上最神奇、最壮观的一段峡谷。它西起四川奉节的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的南津关,全长204公里。长江三峡是由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组成的。瞿塘峡,山势雄伟险峻,是最险的峡谷;而巫峡则幽深秀丽,峡中多雾。古人在那里留下了“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千古绝唱。西陵峡,滩多水急,是最长的峡。)

  同学们,三峡美吗?的确,三峡一年四季风景如画,而三峡的秋天更是别有一番景象。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去感受三峡秋天那独有的气息。(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

  师:课前同学们都读课文了,能做到正确、流利读文的请举手。

  生:纷纷举手。

  师:好,请大家将课文再自由地读一遍,若能在正确、流利的基础上,再带上些感情就更好了,开始吧!

  生:自由读课文,读得很流利。

  师:读了课文,你都知道了什么或发现了什么?(从文章内容、写作顺序、修辞方法、表达感情等多方面引导学生来谈,并适时板书出写作顺序:早晨、中午、黄昏、夜晚)

  生:课文是按时间顺序描写的。

  生:有早晨、中午、下午、夜。

  师:你真会读书!课文就是按时间顺序,描写了三峡秋天早晨、中午、下午到夜的景色。

  三、细读品悟:

  师:三峡已经是秋天了,漫山遍野散发出一种清香,你知道这香是从何而来吗?这段描写体现了三峡秋天的什么特点?

  生:三峡秋天的特点是成熟。

  师:从橘柚树的哪些变化中,知道三峡的秋天来了?

  生:叶子绿得发黑,累累的果实由青变黄,散发着一种清香。

  师:作者正是抓住了橘柚树的变化,让我们知道:三峡已经是——秋天了。

  师:(出示带点的词语)读的时候,抓住这些词语,就很容易读出三峡秋天的成熟的特点了。(自由读、指名读)

  师:三峡秋天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成熟,作者按时间的顺序,向我们展示了三峡秋天一天之内不同时段的美,下面我们就具体看看作者都抓住了哪些特点来展示它的美的。

  生:自由读下面的部分,试用“我喜欢三峡秋天的(),因为()。”的句式说话。

  师:学习“早晨”一段请同学们自由朗读三峡早晨的段落,想一想哪些景物可以体现三峡早晨的美?(课件欣赏)

  生:我觉得早晨的露水给三峡带来了美。太阳没出来时,它闪耀着,仿佛满山的橘柚树上撒了一层白霜;太阳出来了,它就消逝了。

  生:老师我想补充:这句话作者还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我想经过露水的洗礼,橘柚树的叶子一定更绿了,果实更黄了。

  生:橘柚树闪烁着阳光,绿叶金实,我很喜欢。

  师:在这种环境下,你想做什么?

  生:我想到三峡感受一下秋天的凉爽。

  生:我想摘个柚子,品尝品尝。

  师:是啊,三峡真令人向往!你能用一个词概括三峡早晨的'特点吗?

  生:明丽。

  师:(板书:早晨——明丽)

  师:谁想把你感受到的美,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闭上眼睛静静聆听,看看你的眼前会出现怎样的一幅画面?

  生:我仿佛置身于峡谷,感受到一股凉风。

  师:学习“中午”段:谁来读读三峡中午的景色?

  生:读文

  师:谁愿意把你的感受和大家一起分享?

  生:我感到中午的三峡充满了热烈的气息。

  生:我觉得这句话写得很美,“中午……奔腾流去”作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

  生:“像金鳞巨蟒”应该是比喻句。我想中午的长江被阳光照射,看上去应该是金色的,还很活跃。(课件欣赏)

  师:谁能把你感受到的热烈读出来?

  生:读文,互相评价。男生齐读。

  师:学习“下午”段:刚刚我们还沉浸在三峡中午热烈的气氛中,此时太阳渐渐西斜,已经是下午了。请同学们默读下午的这部分,想想下午的三峡有什么变化?

  生:下午的三峡跟中午不同,下午的三峡很平静。“长江平静而轻缓”比作了“一条明亮的小溪”。

  生:“下午,……特别迟。”从这句话中我知道雾是青色透明的,给三峡带来一种朦胧美。

  师:学习“三峡之夜”:

  师:黄昏就这样平静地走过,我们都在渴盼着夜的来临,因为这一天正是中秋。夜终于来了,同学们,此时你手中有一台照相机,你会把镜头对准哪里的景色呢?

  生:静读课文,画下印象深刻的句子。

  生:我发现这句还是拟人句。“眨着眼睛”、“沉沉欲睡”,就像一个人要睡着了。

  师:谁来读读这段话,读出夜的宁静来。

  生:读文,互相评价。女生齐读。

  师:当一轮明月渐渐升高,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谁来读读第6自然段。

  生:读文。

  师:在这段,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三峡的月亮出现的很迟很迟,它就像个淘气的孩子,不知道什么时候就突然出现,感到很神秘。

  生:作者把月亮比作一块巨大的、磨平的、发亮的云母石,让我感到月亮又大又亮。

  师:月亮是夜的使者,给你无限向往,谁能读出月的神秘?(重点体会夜的宁静与神秘)

  师:(课件播放)欣赏三峡夜的宁静与神秘

  四、拓展延伸:

  师:你知道作者为什么能把三峡的秋天写得如此美吗?(感悟写法)

  师:作者按时间的顺序,让我们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到了三峡之秋一天之内不同时段的美,倘若把这种美读出来,更会让人难以忘怀。你们愿意把这一幅幅流动的美留在课堂上吗?(配乐读文)

  五、快乐作业:

  滚滚长江水,悠悠三峡情,再多的言语也诉说不完我们对三峡的热爱。课后请同学们完成以下作业:

  1、搜集、阅读描写三峡的文章、图片,以“奇丽的三峡”为题,制作一期手抄

  报。

  2、仿照文章的写法,写一篇《______之秋》。

  板书设计:

  三峡之秋

  (成熟)

  早晨——明丽

  中午——热烈

  黄昏——平静

  夜晚——宁静、神秘

  评析:

  这是一篇写景散文,按照时间顺序记叙了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不同特点。导入新课时,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三峡,认识三峡,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第二步,让学生说说自己通过预习得到的收获。深入学习阶段,要求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思考并讨论;课文是如何具体地写三峡一天中的美景的?把你喜欢的句段找出来,读一读,在欣赏三峡的美丽风光,让学生加以体会。

  通过多种方式的读,去引导学生感悟、分析、品味文章的意境,去感悟作者要抒发的热爱祖国山河,热爱伟大祖国母亲的炽热之情。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主动与同学合作交流,去体会文章中的景物美、文字美、情感美,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与文本、与作者产生心灵的碰撞,自然而然地产生对大自然,对祖国山河,对伟大祖国的无比热爱之情。

  教材是例子,借助教材打开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正是语文教学的目的。“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是新课标所大力提倡的。《三峡之秋》一文有着如诗般的语言,引导学生背诵积累、模仿写,这样把读写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将从本课中积累到的语言作一次梳理,表达出自己独特的思考与感受。

《三峡之秋》课堂实录3

  师:上课!同学们好,请坐。这节课我们先来欣赏一些优美的图片。(播放三峡风景的幻灯片)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生:三峡。

  师:对了,这里就是三峡,能结合课前预习说说你对三峡有哪些了解吗? 生一:长江三峡位于中国重庆市和湖北省境内的长江干流上,西起重庆市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关,全长192公里,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除了著名的长江三峡外,全国各地多条河流上都有名为三峡的景点。

  生二:长江三峡,地灵人杰。这里是中国古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著名的大溪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闪耀着奇光异彩;这里,孕育了中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和千古名女王昭君;青山碧水,曾留下李白、白居易、刘禹锡、范成大、欧阳修、苏轼、陆游等诗圣文豪的足迹,留下了许多千古传颂的诗章;大峡深谷,曾是三国古战场,是无数英雄豪杰驰骋用武之地;这里还有许多著名的名胜古迹,白帝城、黄陵庙、南津关……它们同这里的山水风光交相辉映,名扬四海。

  生三:瞿塘峡西起白帝城,东到大溪镇。这是峡谷入口处,两面隔江对峙的绝壁,组成了一道天造地设的大门,这就是夔门。夔门自古以来就有“天下雄”的美称。瞿塘峡虽然只有短短的8公里,但两岸的风景名胜却非常的多。西陵峡西起香溪口,东至南津关,全长76公里,她是以宜昌市的西陵山而得名的。西陵峡呢,有三个之最。首先她是三峡中最长的一个峡。其次,她是自然风光最为优美的一个峡。巫峡又名大峡,以幽深秀丽著称。整个峡区奇峰突兀,怪石嶙峋,峭壁屏列,绵延不断,是三峡中最可观的一段。巫峡峡

  长谷深,奇峰嵯峨连绵,烟云氤氲缭绕,景色清幽之极,宛如一条迂回曲折的美不胜收的画廊,充满诗情书意。

  师:自古以来,有无数的文人墨客写下了不少关于三峡的诗文,这节课就让我们来学习作家方纪的《三峡之秋》。(板书课题)

  师:齐读课题。三峡之秋,再读。“之”是什么意思?

  生:我认为是“的”的意思。

  师:对了,三峡之秋就是三峡的秋天,在作者的眼中三峡的秋天是怎样的呢?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去感受一下作者笔下的三峡之秋。

  (生自由读课文)

  师:谁愿意说说,作者眼中三峡的秋天是怎样的?

  生:我觉得是美丽的。

  师:(板书“美”)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美?

  生:一种成熟的美。

  师:你从哪儿找到成熟这个词的?

  生: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师:是的,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就概括了三峡秋天总的特点:成熟美,那三峡秋天的这种成熟美又是通过哪些景物体现出来的呢?我们一齐来读读第一段。

  (生齐读课文第一段)

  师:重点描写了哪种景物,都写了它们的什么?

  生:重点写了橘柚树,写了橘柚树的叶子和果实。

  师:那绿得发黑的叶子,那由青变黄的果实都散发出秋天的成熟的气息。那三峡秋天的这种成熟美又是按照怎样的顺序体现出来的呢?请同学们再来浏

  览全文,并画出相关词语。

  生: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时间词有早晨、中午、黄昏和夜晚。

  师:三峡秋天的早晨有什么特点?自由读一读并画出相关语句。

  生:我觉得三峡的秋天是明丽的。我从“透明的露水露水闪耀着“这句话感受到了一种明亮和美丽。

  生:我从“橘柚树上闪烁着阳光,绿叶金实“感受到了。闪烁着阳光,特别明亮,而绿色的叶子,金色的果实当中感受到特别美丽。

  师:橘柚树上透明的露水,闪烁的阳光,绿色的叶子,金色的果实,正好构成了一幅明亮的三峡晨景,能通过你的朗读体现出来吗?

  (生齐读第二自然段)

  师:早晨的三峡是明丽的,其它时段的三峡又具有怎样的特点呢?现在请你默读课文的`3~5自然段,并画出相关语句。

  (生默读课文,画出相关语句)

  生:中午的三峡是热烈的。我从“群峰披上金甲,阳光在水面上跳跃,长江也变得热烈了,像一条金鳞巨蟒,翻滚着,呼啸着,奔腾流去”感受到长江的热烈。这时的长江很有气势,波滔翻滚。

  师:在其它两个时段也有对长江的描写,你能找到吗?

  生:长江平静而轻缓地流淌,变得有如一条明亮的小溪。

  生:长江像是眨着眼睛沉沉欲睡。

  师:自由读读这三句话,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生:前两句运用了比喻,后一句是拟人。

  师:表现的景物的特点一样吗?

  生:不一样,第一句表现了长江中午的热烈,第二句表现了长江黄昏的平静,

  第三句表现了夜晚长江的宁静。

  师:同样是写长江,由于作者巧用修辞手法就表现出景物不同的特点。那么长江的这些特点,中午的热烈、黄昏的平静、夜晚的宁静能通过你的朗读体现出来吗?先自己练读。

  师:谁能读出长江中午的热烈?

  (生读第一句)

  师:他在读的时候注意了语速和重音,听起来就特别有感情了,还有谁想读读?

  (生读这三句话)

  师: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长江中午的热烈!齐读第一句话。把你们的这种感情送入到课文的第三自然段中,让我们来感受一个三峡中午的热烈。 师:在其它两个时段中还描写了哪些景物?

  生:还描写了雾。

  师:雾给你一种什么感觉?

  生:朦朦胧胧的感觉。

  师:还有哪些景物?

  生:岸边的渔火,江心的灯标。还有过路的驳船。

  师:驳船的汽笛响起,岂不是打破了夜的宁静?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 生:更突出了夜的宁静。

  师:这种写法叫做以静衬动。你瞧,那岸边的渔火,江心的灯标多像长江朦胧的睡眼呀!能读出这种静谧的感觉吗?

  (生齐读第5段)

  师:这一夜正是中秋之夜,这样的夜晚有一样景色不得不提,那就是——月

  亮。现在请你听老师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边听边想在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生:我仿佛看到了一轮皎洁的月亮正从天边升起。

  生:我仿佛看到了一座雾蒙蒙的山上挂了一轮圆圆的月亮。

  生:我仿佛看到了一轮明亮的月亮,月亮里的嫦娥仙子正在翩翩起舞。

  师:同学们可真有想像力,这么美的月色你想用一个什么样的词来形容呢? 生:皎洁、美丽、神奇、神秘、陶醉-------

  师:把你们的感受融入到你们的读书声中,齐读“这时--------------又像一匹匹素锦,从山上挂起。”

  师:课文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诗一般的画面,营造了诗一般的意境,真是文中有画,画中有文呀!都说三峡是“百里峡江诗万首”,老师在读这篇文章的时候也情不自禁地写下了一首小诗,齐读:

  三峡的秋天是迷人的,绿叶金实,硕果累累,散发着成熟的气息。

  师:你眼中三峡的秋天是怎样的,请你也动笔来写一写,要抓住某一时段三峡的特点,选择具体的景物展开来写,下节课我们再来交流。

【《三峡之秋》课堂实录】相关文章:

《三峡之秋》课堂实录03-13

迷人之秋作文08-23

南国之秋作文08-14

金色之秋作文08-10

多情之秋作文09-27

乡之秋作文09-13

成都之秋作文11-16

田园之秋作文11-30

家乡之秋作文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