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的民间传说故事

时间:2024-03-11 17:57:38 好文 我要投稿

经典的民间传说故事15篇(通用)

经典的民间传说故事1

  十二只蛋的故事

经典的民间传说故事15篇(通用)

  自从我带回来了那十二个蛋以后,我就想把这十二个蛋放在我家的'鸭巢里了,想让自家的鸭子去孵野鸭蛋,希望能孵出可爱的小野鸭。说干就干,我拿着十二个野鸭蛋轻手轻脚地来到了鸭?z边。我把自家的鸭子从巢里抱出巢,然后把十二个鸭蛋悄悄地放进了鸭巢里面,再把鸭子放进了鸭巢。只见那鸭子轻轻地坐在巢上开始孵蛋。时间一天天的过去了,可我还是...

经典的民间传说故事2

  张逢革是万州新田人,也是万州有名的才子,和授业恩师向成大一同进京应试,向成大名落孙山,张逢革却中了二甲头名,乡邻来祝贺他进士及第时,作为授业恩师,向成大又悲观,又高兴地来了,酒席上,一位佳宾一时忘记张逢革的老师向成大也在上八位喝酒,失言而出:“我今天出一上联请大家对,以示对张大人进士及第表示祝贺,大家听好,我的上联是:徒中师不中!”

  此联一出,全场马上静了下来,都把目光投向了向成大,张逢革怕恩师难堪,立刻站起来说:“我来对下联,大家听好喽,我对的下联是:人强命不强!”

  他话音一落,全场立即喧哗起来:

  “好!”

  “妙!”

  “有真才实学!”

  “绝对!”

  “是个才子!”

  “真不愧为进士出身!”……

  张逢革做到宰相位置时,皇帝恩准他带全副仪仗回乡省亲。目的是让他回乡光宗耀祖。可他却谁也不带,一个人素装出了京城。到达万州时,他发现山城车水马龙,官绅们坐的轿子堵塞了山城的大街小巷,他向一老头儿打听,才知是万州知府王显祖六十岁生日。他说:“你们知府大老爷的生日,您老为何不去喝杯喜酒?”

  老人说:“我们贫贱之人,只有出钱的份,哪有喝酒的份?官人的生日县大老爷要我们每户出了一两银子。哎!我家还是借的高利钱啦!可我们连进屋喝口水的资格都没有。”老人说着指了指那些车马说:“这些官绅才有资格进他厅堂喝酒呢!”

  张逢革说:“老人家!咱俩换一下衣服好吗?”

  老人看了看张逢革的衣服,又看了看自己的衣服,连连摇头:“使不得,使不得。”

  原来张逢革虽然是素装布衣,但衣服是新的。而老人的衣服不仅是自己织的粗布做的,而且又脏又破。

  张逢革说:“你如若不愿,我再给你加二两银子。”

  老人说:“你不是折杀我吗?我一身粗布烂衣,换你一身细麻新衣,还要你补银子。”

  “那您老就换给我吧!”

  张逢革和老人换了衣服出来,就直接朝王显祖的官衙走去。王显祖和张逢革是同科进士。虽同朝为官二十多年,但因志不同道不合,两人没有往来。在张逢革案子上有几本参王显祖的折子。张逢革认为证据不足没有向皇上报告。原本就想借这次省亲查查王显祖。没想到碰上了这么好的机会。

  府衙前车马排成了长队,一箱箱贺礼络绎不绝地抬进去,每收到一张礼单就有人高声唱喏:“云阳县令李大人黄金一百两,白银五千两,窖酒六十坛,白玉凤凰一双……”

  张逢革走到门口却被衙役拦住了,衙役骂道:“臭叫花子,走开。”

  张逢革说:“我是你家老爷最亲的人,你不让我进去,老叫花子让你的饭碗不保。”说完就向里冲,并大叫:“王显祖,我来给你祝寿,为什么不让我进屋?”

  王显祖正在堂屋和官绅们谈诗论文,听到叫喊抬起头,见是一个叫花子,他本想叫人轰出去,但一想今天是大喜日子,省内很多官员在座,便让人给张逢革在最后面安了个座位。其时,主宾正在欣赏一幅画工精巧的古画。画中一轮红日挂在山头,山腰的.树上有一只锦鸡张嘴鸣叫,树下有一白发老道,拿着拂尘指着锦鸡,山下有条小河,河上一小桥,桥头有一个人正试图将一匹不愿过桥的黄鬃马拉过桥去。画上既没作者落款,也没作画日期,更没补白。献画的人说:“这画是我家祖传之物,虽不知出自哪个名家,但它传了几百年,是无价之宝已没的说了,今天特献给王大人作贺礼,请笑纳。”

  王显祖乐得合不上嘴,说:“今天,在坐的大都是四川有名的才子,此画还没有补白,不妨请在坐的在此画上题首诗,也好让我的六十大寿与这画一起流芳千古。”

  在座的人都说:“好!”但,就是没人敢上去提。大家推来推去好半天,张逢革站起来说:“学兄六十大寿,我没送贺礼,就斗胆为此画题诗作贺礼吧!”

  在座的人一见,都说:“这里是什么地方?你一个穷要饭的也敢乱开口。”

  张逢革说:“那你们就上去题诗呀!”

  人们顿时都哑口无言了,王显祖一听此人称他为学兄,肯定也是读书人,便说:“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也许这位先生是位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怀才不遇的学者呢,那就请先生上来题诗吧!”

  张逢革走上前去,挽起袖子,提起笔一挥而就:旭日东升万树低,烈马不过小桥西,有道之人横山站,大骂锦鸡别乱啼!

  张逢革题诗时,人们都拥了上去,他写一句大家就念一句,当念到落款“己巳年春张逢革题”时,全场寂静无声。王显祖站起来想说什么,但身子摇晃了几下就倒了下去,从此就再也没有站起来了。

  选自《西江文艺》

经典的民间传说故事3

  南城县委接待处主任林一平被提拨为副县长,协助县长分管全县教育卫生等方面的工作。林一平这天下午下班后回到家中,将这一好消息告诉妻子李燕。

  李燕正惊讶于林一平这么早回家,自林一平任接待处主任后,每年除了一些节假日在家,其余时间很少见他下班后准时回家。当李燕明白怎么回事后,如释重负般地轻吁了口气,笑着说:“一平,这下好了,应酬的工作咱再也不用去做,你看你这几年里,有几天不是深更半夜醉着酒回来的?孩子都差点叫你酒鬼了,我都在担心,这样下去,你的身体该怎么办啊。”

  晚饭时,李燕特意多做了几个菜,还欢天喜地地拿出一瓶好酒,说要好好庆祝一番。

  吃饭间,李燕特地嘱咐道:“一平,你都任副县长了,以后在外应酬坐位子时可要注意自己的身份,否则,人家会笑话的。”

  林一平见妻子连这都为他想到了,感动得频频举杯,惹得孩子在一旁一个劲地鼓掌。

  几天后,南城县来了一个市里的检查组,由一副市长带队,主要是检查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情况。南城县自己制订了一个这样的规定,那就是不管是县委办还是县政府办亦或其他部门,如果来的客人是正处及以上的,一律要向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汇报,然后由接待处安排饮食和住宿,县里再安排相应的领导作陪。

  这次来了一个副市长,不仅接待处要好好安排,而且在家的县政府班子成员都要去作陪,林一平既是县政府班子成员,又是分管领导,当然要一同前往。

  检查组是下午来的,在听了县长汇报工作后,县政府在家四位班子成员拥着副市长一行到了城南宾馆就餐。

  新接待处主任杨诚然已在宾馆门口恭候。

  就座时,副市长理所当然地坐在了主席位上,座位按安排两边辐射,其他检查组成员分别坐在副市长的右边,南城县政府班子成员依次坐在副市长的左边,林一平待县长和常务副县长坐好后,按常规,副县长排位应该在县长助理之前,林一平正准备挨着常务副县长坐下,他的右边正站着县长助理尹月春。正在这时,县长扬了扬手,说道:“小林,还不马上给市长倒酒?尹县长,你还站在那干吗?快坐下!”

  林一平愣了一下,想说什么,但还是接过杨诚然主任手中的酒,给每位检查组的成员倒了起来,而这边,尹月春已挨着常务副县长坐了下来,林一平倒完一圈酒后,见状,只好挨着尹助理坐下,在席间,县长不是叫林一平给客人倒酒,就是续茶,林一平一扫往日机灵劲,机械地移动着脚步,惹得坐在他旁边的接待处杨主任坐也不是,站也不是。

  一顿饭好不容易结束了,回到家后,林一平连衣服也懒得脱,倒在床上,李燕忙上前问是怎么回事,林一平叹了口气,将晚上吃饭时的情况简单地说了一下。李燕安慰道:“你刚提拔不久,县长还没适应过来,以后这种状况会慢慢改变的。”

  林一平听后感觉很有道理,心里不觉舒服了一些。

  然后,林一平拿起手机,拔了杨诚然的号码,大声说:“杨主任,你以后可要机灵些,今晚的情况你都看在眼里了,可不能让领导低估你的能力。”

  杨诚然有些诚惶诚恐地应道:“那是,你是老主任,以后还请林县长多指教才是。”

  几句话说得林一平心里的气全消了。

  可是,接下来的`几次,状况并没有改变,只要县长在桌子上,他就是小林,倒茶斟酒之事都是他做,而且,他都是坐在尹助理的下位,市政府那边一般工作性的排位他也是在尹助理后面,这样一来,任由李燕怎么安慰,只要他一想到席间尹助理越来越坦然的表情,喉咙口就象堵了什么东西似的,无法释怀。

  这天,林一平找到县长汇报完工作后,顿了顿,还是将闷在心中的事说了出来。县长一听,愣了愣,不快地说:“小林,做什么事不都是为人民服务?如果你那么在意位子的话,那下次应酬时你坐我身边好了。”林一平见县长生气了,赶紧说声对不起,然后退了出来。

  好在县长并没为此为难林一平,只是在应酬时还是维持原样,林一平心里越来越堵得慌。后来他打听到尹助理是县长的远房亲戚而自己的提拔却是县委书记在上面帮他说了许多好话时,一切豁然开朗了!他不好去为难书记,最后他想出了一个办法,那就是经常下基层。这样一来,他躲开了那些让他不愉快的场面,另外,在基层,他终于体会到了受人尊敬的感觉,而且,他还能尽快了解分管工作的情况。林一平利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将全县几十个乡镇卫生院及教委办通通跑了一遍,并写出一篇很有力度的调研文章,那就是客观分析了当前农村教育卫生形势,并提出了许多合理化建议。这文章受到了市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

  不久后,市长到南城县调研,点名要会会这个林一平,爱才如命的市长亲切地拍着林一平的肩膀叫他好好干。吃饭时,市长还特意将林一平拉到自己的身边坐下。

  林一平望了望坐在自己下位的县长,顿时,泪如泉涌。

经典的民间传说故事4

  四月的朝阳已失却了冬日的苍白,柔和的阳光从遥远的山顶上照射过来,像一双大手,抚摸着黄土塬上的草木,草木似乎心有灵犀一点通,吐出小芽,一派生机像暗流,汹涌在小山村。

  刘家湾就是朝阳照射的`一个小山村,这天早晨,老刘老婆起来得很早,站在院中,伸了个懒腰,出了一口长气,心里念念有词,也许是祷告上天的怜悯,让她了断藏在心中的夙愿。

  她从墙角拿起一把只有三十几根光杆竹子扎成的扫帚,从上院一扫帚紧挨一扫帚地往下扫,尘土散发着浓浓的干土味,把老刘老婆罩住了,但老刘老婆生怕漏下一扫帚,把院扫不干净,会坏了儿子的终身大事,到那时后悔一辈子也无济于事,她仔细地扫着。

  她扫完院,又出去把门前面的一条路也认真的扫起来,在她的印象中,这条路只有谁家的孩子相亲的时候才有人打扫。她也清楚地记得,自己相亲时这条路就扫得很干净,干净的路让她心里就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欢,但愿今天这个女孩也能像她一样,喜欢这条路,喜欢这个家,更喜欢她家的孩子。

  她扫完路后,进了堂屋,看见老刘还在睡觉,生气地絮叨起来:"你快点起来,把你自己收拾一下,人家一看你,谁还有心思把女子嫁给你的儿子。"

  老刘自信的说:"过去我是没有钱,现在我有钱了,还怕没有媳妇。"

  老刘不知天高地厚的话着实让老婆很生气,老婆气愤愤地说:"你的那两个钱谁稀罕,你还不起来,如果人家来了,我看你怎么收场?"

经典的民间传说故事5

  城关完小就要举办运动会了,五年(2)班登记参赛的项目,有跳高、跳远、短跑和跳绳。

  有一天,丁老师看到学校旁边有家小卖部出售一种尼龙绳。这绳子两头还有一个活动的小握手,取下小握手,将两根或几根接在一起,又能用作双人跳或多人跳。要是往双杠上一系,还可以打秋千。制造商给它取了个好听的名字,叫“快乐绳”。这跳绳也便宜,一根只需一块钱。丁老师就布置全班每人都买一根。

  几天之后,丁老师亲自检查同学们买快乐绳的情况,结果发现除了一人之外,全班每人一根,这个没买快乐绳的同学叫柳丝。

  柳丝是去年从外地转学来城关完小的。她瘦瘦的身材,大大的眼睛,长得清纯可爱。这孩子学习成绩优秀,每门功课都是全班一二名。她成绩虽然拔尖,可纪律上有点散漫,有时上课还打瞌睡,平时不大爱说话,个性显得有些孤僻。这次丁老师来查问买快乐绳情况,发现她没买,就批评她说:“全校的跳绳比赛就快到了,现在你连根跳绳也没有。练打靶,没有枪行吗?记住,明天去买根快乐绳,不就是少吃一支冰淇淋吗?”柳丝挨了批评,低着头没有说一句话。

  又过了几天,丁老师来检查跳绳训练情况。轮到小柳丝试跳时,令丁老师没有想到的是,她的动作僵硬,试跳成绩全班倒数第一。再一问,原来她连根跳绳也没有。丁老师火气往上直冒,马上严厉地批评道:“柳丝,你怎么这样不听话呢?买快乐绳虽是一件小事,但它是体育锻炼的需要!你为什么偏偏不买?你现在就回答老师这个问题!”

  柳丝低着头,两手不住地搓着衣角。

  “你说话呀!”丁老师大声地催促着。

  “我,我,我家里有绳子——”隔了片刻,柳丝用很低很低的声音,在喉咙里挤出了这么一句。

  丁老师的火气并没有消,她声音不高,但语气很重地说道:“有绳子那你为什么不带在身边抽空练一练?有绳子,那再买一根专用的不是更好吗?买快乐绳,全班都照办了,只有你一人例外。你以为自己成绩好,就可以不参加体育活动,就可以不要集体观念,就可以翘尾巴了,是不是?”柳丝被老师这一训,顿时眼里溢满了泪水,但她强忍着没让泪水流下来。丁老师见柳丝这副模样,心一软,就没有再说什么了。

  第二天,学校放假,丁老师吃过早饭就出了门。她要去办两件事:一是上柳丝家做一次家访,二是上街买台电扇,夏天快到了,家里降温需要它。

  柳丝家住在县城的拐子冲,位于城南一个小山凹里,那一带房子都比较陈旧。柳丝家是两间小民房,比周围的房子更矮更旧。丁老师到了门前一看,柳丝不在家,大门上了锁。正想找人打听情况,住在对门的孙大妈走了过来。大妈听说丁老师是柳丝的班主任,特意上门家访,就热情地把丁老师让到家里,又端凳又倒茶地忙乎起来。并主动介绍说,柳丝清早就锁门出去了,有事她可以帮忙转告。

  丁老师落座后,就开门见山地说明了来意,特别提到学校马上要举办运动会,柳丝始终不肯买快乐绳的事。丁老师说:“柳丝说她家里有快乐绳,我今天来就是要看看她家有根什么样的快乐绳?”

  说到快乐绳,孙大妈心里“咯噔”了一下,心情立即变得沉重起来,苦笑着说:“丁老师,您可能还不了解柳丝的家庭情况吧?她是个苦命的孩子呀,她家哪来的`快乐绳呢,要说伤心绳倒有一根。”

  “伤心绳?”丁老师吃了一惊,“大妈,这是怎么一回事?”

  孙大妈给丁老师茶杯添了点水,然后端条凳子坐到对面,含着热泪讲述了柳丝的不幸家境。

  柳丝的爸爸是下岗工人,一年前因突发脑血栓,引起中风偏瘫,年纪轻轻就卧床不起。因缺钱治疗,病情日益恶化,到后来竟连语言功能也丧失了,成了一个不能说话的哑巴。为了给爸爸治病,家里卖掉了房子。在一贫如洗的困境下,妈妈竟抛下了他们父女俩去了他乡。后来还是好心的姑妈为他们买了现在的两间小屋,他们父女才有了一处安身之地。从这以后,一个年仅10岁的孩子,就用她稚嫩的肩膀,挑起了繁重的家务担子。

  孙大妈含着泪水告诉丁老师,柳丝每天要做的是大人都难以承受的事啊。每天天刚亮,柳丝眼睛一睁,就赶快起床做饭,自己吃完早饭,又给爸爸喂饭、喂药;中午回来,书包一放,又忙着洗菜烧火,服侍爸爸吃喝;晚上除了烧水做饭之外,还要洗衣熬药。每天要到很晚才能坐到灯下做作业。

  除了要操劳家务和服侍爸爸之外,为了生计,小柳丝还要上菜市场去捡别人丢弃的黄菜叶,上街头巷尾去捡一些空瓶、纸盒之类的废弃物,换回一些零钱。有一回,她去菜市场捡黄菜叶时,菜贩子说他丢了一把菜,硬说是她偷的。倔强的她与菜贩子争辩了几句,不料那蛮横的菜贩子竟狠狠地打了她一拳,她的额头顿时肿起了一个大包。大妈还告诉丁老师:小柳丝还是个非常懂事的孩子,前不久的一天是她爸爸生日,她用捡破烂得来的9角钱,买了三个鸡蛋,又在孙大妈家里讨了一把面条,特意给爸爸做了一碗热腾腾的鸡蛋面。做好鸡蛋面后,又在爸爸床头贴了一张小纸条,纸条上端端正正地写着七个小字:“祝爸爸生日快乐!”爸爸看看面前的鸡蛋面,再望望壁上的小纸条,顿时鼻子一酸,泪如泉涌。

  说到这里,大妈停了片刻,又起身对丁老师说:“老师,我有柳丝家的钥匙,带您去看一样东西。”说着,就去打开了柳丝家的门,把丁老师领了进去。

  丁老师进屋一看,房间里放着一大一小两张床,大床上躺着个人,那是柳丝爸爸。床头拖下一根绳子,大妈指着那绳子说道:“刚才我不是说柳丝家里有根伤心绳吗?那就是。”

  “伤心绳?”丁老师有点莫明其妙。

  大妈见丁老师一时迷惑不解,马上解释说:“小柳丝人小瞌睡重,深夜醒不了,清早起不来。她就想了个办法,找来根绳子,睡觉前,一头拴在爸爸床头,一头系在自己的脚腕上,清早醒不来,就叫爸爸拽动绳子,把自己叫醒。夜里爸爸要服药,要喝水,也用绳子拉醒她。”

  “是这么回事!”听完介绍,丁老师又是一阵心酸。她手摸伤心绳,心绪如潮涌。到现在丁老师才明白了小柳丝不肯买快乐绳的原因,因为她日子过得实在太苦了啊!

  丁老师的心潮仍在起伏难平时,孙大妈又指着小床上放着的一把旧芭蕉扇说道:“天渐渐热了,小屋里通风不好,爸爸身上生了疮,小柳丝又用这把扇子给爸爸扇凉风!”

  说话间,门“吱呀”响了一声,柳丝回来了,手里提着一只方便袋,一看就知道从外面拾破烂回来。她见丁老师来了,眼睛一亮,连声说道:“丁老师,您怎么来了?”

  丁老师上前一把将她搂进了怀里,激动地说:“柳丝呀,你真是个顽强的孩子啊!你受了那么多的苦,为什么不跟老师和同学们吐露半句呢?”柳丝看到老师眼里噙着泪水,装着很平静的样子说:“老师,您别难过,我这不是过得很好吗?”这一说,丁老师反而更伤心了:“柳丝呀,你过的是什么日子,老师全知道了。都怪老师不好,到现在才知道这件事。昨天,我还说了一些不该说的话,请你原谅老师的粗鲁!”说完,丁老师突然像想起了什么,说了句“我出去有点事就回来”,立即转身出了大门。

  过了一会,丁老师拿来一只新闹钟和一台新电扇,一进门就说:“柳丝,这两样东西是你急需用的,快收下吧!”

  “不,不!我有这绳子和扇子。”小柳丝一时慌得有点手足无措了。丁老师马上严肃起来,嗔怪道:“送这两样东西是老师的一点心意,你要不收,老师可要生气了。”

  柳丝见推辞不了,感激得嘴角微微抽动着,想说点什么,可一句话也没有说出来,唯有大颗热泪滚滚而下。

  丁老师在柳丝家没有多呆,告别之后,马上匆匆离开了拐子冲。一路上,她在思考着,为了给这个不幸的孩子提供一些帮助,减轻她的一点痛苦,自己作为班主任,应该还要做些什么……

经典的民间传说故事6

  从前,有一个老娘和一个儿子,住在渤海滩上,靠打鱼过日子。儿子是个很勤恳的小伙子,天天除了下海打鱼以外,每逢月夜还到海边去拾蚌捡蟹。

  有一天夜里,海面上风平浪静,圆圆的大月亮升起来,照得大海蓝光闪闪,照得海滩银白雪亮,小伙子推开家门,提个鱼篓,又去海边拾蚌捡蟹了。

  小伙子正朝海边走着,忽见远处有一团白光,像朵白莲花,游游荡荡、游游荡荡地直朝这里漂来。这是什么呢?小伙子很纳闷,见旁边有个土堆子,他忙趴在后边悄悄地看着,白莲花越漂越近,越近越大,一会工夫就漂到这里来了。小伙子借着月光看得很清楚:不是白莲花,是个大闺女,闺女俊眉秀脸,穿着白袄白裙,挎着一个花篮,她一边走,一边闪动着大眼睛东张西望,好像在寻找什么。小伙子不由地心里说:这是谁家的俊闺女呀?怎么深更半夜地赶路哇?东张西望地找什么呢?他想问问她,她要是迷了路,好替她寻路;她要是有什么难处,好帮她一把。可是他又一想:我是年轻轻的小伙子,她是年轻轻的.大闺女。深更半夜里答话不方便,不如先躲在这里看着吧,她要真有什么难处,再去帮她也不晚,小伙子仍是不声不响地看着,这时候,闺女好像找到了要找的什么了-前边有一片坑坑洼洼,直朝那里走去。她笑嘻嘻地来到坑洼跟前,伸手朝花篮里一抓,又扬手轻轻一撒,只见一片白闪闪的银花纷纷朝坑洼里飘落,她在清亮亮的月光里,沿着坑洼轻轻走动,抓一把,撒一把,撒得银花漫空飞舞,闺女在月光下笑嘻嘻地撒着银花,手不停脚不闲,直到天快亮了才住了手,这时候,只见她挎着花篮,慢慢走去,越走越远,越远越小,一会工夫就看不见了。小伙子看得出了神,早就忘了拾蚌捡蟹,呆呆看了一夜,闺女走后,他急忙来到坑洼里一看,坑洼底上沉着一层白花花的银粒,小伙子不由地说:“哎呀,闺女撒下这么多的玉沙呀!”他抓起一把来看看:说是像雪吧,又很硬;说是像白面吧,又成颗成粒;说是像玉沙吧,用手一捻又能碎--这不是真正的玉沙,到底是什么呢?他猜不透,就装了一篓子玉沙,拿回家去了。

  小伙子来到家,忙一边告诉老娘夜里遇到的事情,一边让老娘看玉沙,老娘听了很惊喜,看了半天也闹不清这玉沙到底是什么,因为那时候还不兴吃盐,所以不知道这玉沙就是盐,老娘想:这玉沙是不是能吃呢?她就捡了一粒一尝,玉沙沾湿就化,有咸滋滋的味儿。在煮鱼的时候,老娘就撒上一些玉沙,结果非常好吃,老娘对小伙子说:“这玉沙是宝贝哟!那个闺女准是仙女呀!”

  “我猜也是。”

  “这玉沙多好吃呀!可别惊动了仙女,盼她日往后多来撒些玉沙吧!”

  “妈说得对。”

  “那些坑洼里还有多少玉沙呀?咱们把它扫回来吧咱们吃着好吃,大伙准也爱吃,快让大伙也来尝尝玉沙吧!”

  “坑洼里还有好些个玉沙呢!我看不如告诉大伙去那里扫,这不更省事吗?”

  “对对对,你就快去告诉大伙扫玉沙吧!”

  小伙子立刻去告诉大伙,又领着大伙到坑洼里来扫玉沙,大伙把玉沙扫回去,都说很好吃,都说这娘俩给大伙找到了好宝贝,对娘俩很感激。娘俩给大伙做了好事,心里很快乐,从此,小伙子就不断在夜里去看望那个仙女,仙女隔些日子主来撒一回玉沙,只是没有准时候有时候他就能看见她来撒玉沙,有时候他来了她却没来,有时候他没来第二天坑洼里已经撒下了玉沙。别管怎样吧,反正小伙子一见有玉沙了,就急忙告诉大伙来扫。

  可是这件事后来让一个商人知道了只知道大伙都喜欢吃玉沙,只知道玉沙是小伙子告诉大伙去扫的,可不知道玉沙是从哪里来的。商人心里暗暗盘算:大伙都爱吃玉沙,我要是闹清了玉沙的来路,把玉沙都弄到手,再高高的价儿卖给大伙,就能发财致富了!商人忙赶到海边来找小伙子,在海边一直转游到天黑,才见小伙子打鱼回来,商人急忙拦住小伙子说:“小伙子,我想问你点事。”

经典的民间传说故事7

  话说三百六十行,盗匪也有分工,有“刚活”“软活”之分:拦路抢劫、占山为王这叫“刚活”;坑蒙拐骗偷叫“软活”,“摸金人”就是“软活”中的一种。

  摸金人专门绑架孩子,清末年间,冀北古镇老鸦庄接二连三发生了几起大户人家孩子被盗的案件,苦主应绑匪要求东拼西凑,付了几乎倾家荡产的大笔赎金后,孩子才侥幸归来。一时间,镇里的商贾富户人人自危,惶惶不可终日。

  老鸦庄首屈一指的杨大户,三房夫人下饺子似的一连生下八个带把的,第九胎才是个千金,一家人爱得像得了无价之宝,取了个小名叫妞妞。这妞妞刚满五岁,站在地上,仿佛开了一朵小花。杨家生怕有个闪失,有心加强戒备,看着府里的下人哪个都难当重任,就决定请镖局的趟子手来看护妞妞。

  杨大户找的是老鸦庄排名第一的窦氏镖局,这家镖局自称是直隶河间府好汉窦尔敦的后人,以窦家闻名的气功、轻功和护手双钩见长。到了约好的镖师上工这天,杨府门前来了位少妇,管家正疑惑这是哪家女眷,来人点名要见老爷太太,见面后自称是窦氏镖局派来的。

  没承想对方派来个女流之辈,杨大户和大太太有些失望,但看少妇一身短打、飒爽英姿,显然是个练家子,也就忍着没说什么。再仔细一瞧,少妇屁股后头还跟着个六七岁的男娃。杨大户心想:啥时候保镖也讲究买一送一了?这是来护镖的还是来哄孩子的?

  少妇说男娃叫宝宝,她把妞妞和宝宝拉到一块儿,蹲下身子,贴在男娃的耳边嘀咕了几句,起身就要走。男娃舍不得少妇,本能地往少妇怀里拱。少妇抱起他安慰了几句,竟一个人扭头走了。

  杨大户一家人傻了眼,这才明白过来:合着面前这个丁点儿大的男娃才是镖局派来保护妞妞的?这是唱的哪一出啊?

  相处了几天,杨家人发现,窦家宝宝竟是个哑巴!不过,他和妞妞倒是很投缘,两人到后花园里玩了几趟,妞妞就黏上了他。两个小家伙不知道背地里干些啥,手里老拿着树棍,一有大人经过,小手就往背后藏,似乎在遮掩着什么。

  杨大户坐不住了,他给女儿雇的是保镖,又不是玩伴,就派管家到窦氏镖局理论。窦家回话说,换人可以,但他们派出的是最合适的人选,坚持换人的话,万一出了什么差错,镖局概不负责。杨大户听了,不由得犹豫不决,事情就这么一天天拖着。

  这天,两个丫环陪着妞妞和宝宝在门口的石狮子边玩耍,听到卖酸梅汤的吆喝声,妞妞要喝,丫环就买来酸梅汤,四个人坐到对面的凉亭里喝起来。她们不知道,卖酸梅汤的大嫂是盗匪男扮女装的。妞妞和两个丫环喝了酸梅汤,相继睡倒。盗匪按捺住狂喜,等待着小男孩步她们的后尘,不料宝宝一直没有困意,黑漆漆的圆眼珠子瞅得盗匪心里发毛。原来宝宝虽小,毕竟是镖局里混淘的,打记事起就懂得不能吃来历不明的食物,他把自己那份酸梅汤悄悄倒掉了。盗匪等了半天,最后只能放弃这次行动,拔腿溜了。这盗匪完全没想到宝宝是个哑巴,否则早下手了。

  丫环醒来后吓出一身冷汗,知道着了坏人的道,怕主人怪罪,就隐瞒了这件事。

  盗匪们一计不成,又生一计。过了几日,这天傍晚,杨家人正在后花园赏花闲谈,忽然听到“啊啊”的急促叫声,管家辨出声音来自三太太住的西院,道声不好,忙带着下人赶过去。只见妞妞被串在一根绳子上,拉到半空,宝宝两只手拽着她的一双小脚丫,两只脚也脱离了地面,嘴里呼喊着:“坏人抢人,坏人抢人……”嗓门大得震得空气似乎都在颤抖。

  一丈多高的院墙上隐约有个人头,看见人来,闪了一下,不见了,绳子也丢了,宝宝摔了个屁股蹲,妞妞顺势栽到宝宝身上。

  这盗匪的第二计,是两人搭伙,用绳索拴一个特殊的套,墙脚下立个人梯,另一个人站在他头顶上,把绳套像套马杆似的套到墙内小孩的腰上,再拉水桶般拉上来。宝宝和妞妞在墙角下玩得正好,发现不对时妞妞已经被吊到了墙腰。宝宝一个旱地拔葱,跃起够到了妞妞的两只脚。盗匪没想到小孩还有这一手,躲在墙外拽不动,正准备站到墙上方便使劲,大人们已经赶来了。

  其实,即便盗匪站上墙去也无济于事,宝宝是窦掌门的孙儿,天生神力,又练过童子功,只要盗匪缓一下,让他够上妞妞腰间的绳索,那就跟挂了个千斤坠似的,盗匪别想再挪动分毫。

  杨大户惊魂略定,派人去衙门报案。接着,杨家人从宝宝断断续续的讲述中得知,其实,宝宝不是哑巴,他天生嗓门奇大,有一次他母亲正在清点要押送的货品,他突然闯进去“嗷”的叫了一嗓子,吓得母亲失手打碎了名贵瓷器,为此赔了客户一大笔钱,他也被臭揍了一顿。打那以后,他得了一种怪病,想说话也发不出声音,家人带着他四处求医问药,都没见效。没想到刚才情急之下,居然恢复了正常。

  宝宝两次救了妞妞,杨大户十分感激,可他还有个担心:盗匪还没落网,他们两次失手,只怕不会就此罢休。

  这天,杨大户带着宝宝到窦氏镖局登门致谢,和窦掌门说了心中的忧虑。窦掌门叹了口气说,其实他把宝宝派到杨家,正是使了个诱敌深入的.障眼法。镖局在杨家附近悄悄安排了一组观察哨,昼夜不停地蹲守,就等着盗匪往坑里跳。怎料人算不如天算,案发时蹲守的人犯了困,等府里的动静把他们惊醒,只瞧见盗匪逃跑的背影,追了十几里路也没追上……

  这时,宝宝突然拉了拉爷爷窦掌门的衣角,示意爷爷低下身子,然后凑在他耳边嘀咕了几句。窦掌门听罢,突然哈哈大笑,对杨大户说:“真是天助我也,看来盗匪落网有望了!”

  杨大户很纳闷,盗匪擅长化装,藏身之地又不明,所有线索都已断了,怎么还能落网呢?窦掌门却唤来手下的众镖师,让大家立刻去本城的各药局蹲守。见杨大户一头雾水,窦掌门笑着说出了原委。

  原来,当时盗匪松了绳套,宝宝落地时摔痛了屁股,气恼之下,他大喝一声,抓起地上放着的一个盒子,手腕一抬,施展弹指神通的技法,把盒子隔墙扔出。

  虽然宝宝的功力只达到入门水平,但也能做到震碎盒子,让里面的东西撒出。盒子扔出后,宝宝听到外面“啊”的一声惨叫,想必撒出来的物体落到了盗匪头上,随即,脚步声跑远了。

  盒子里装着什么呢?那里面装满了两个娃娃抓来的蝎子、蜈蚣、毛毛虫……宝宝刚入杨府时就是靠捉虫子斗架赢得了妞妞的好感,之后两人更是乐此不疲,每天都捉着玩,这是他们共同的小秘密……

  果然,三天后,有个左眼肿成馒头的男子哼哼呀呀地来到一家药局就诊,男子眼睛是被蝎子刺伤的。蹲守在药局的镖师和捕快现身查问,伤者正是流窜作案的盗匪之一,顺藤摸瓜,很快把他的其余四个同伙都抓了起来。

  宝宝的任务圆满完成,此后,他还是经常呆在杨府,杨家人注意到,宝宝不光会玩,性格中也有文静的一面,喜欢拽着妞妞到哥哥们读书的学堂边上听私塾先生讲课。妞妞对读书有了兴趣,人也比过去规矩了不少。杨家索性聘请宝宝做了陪读,窦家也希望出一个文武双全的下一代,当然没意见啦!

经典的民间传说故事8

  明朝嘉靖年间,宾州镇出了个神童,名叫蒙大赉,他自小读书过目不忘,出口成章,尤其是诗联,他自是来者不拒,对答如流。当地名人墨客,没有一个人的才情能比得上他,后来大家送他一个“才子”的称号。

  蒙大赉长大之后,凭借自己的文采入朝为官。他虽为文官,却文武兼备,谋事有绩,戍边有功,屡次加官晋爵,颇受皇上重用。

  话说恰逢皇后十月怀胎,谁知腹痛三日,就是不见小孩儿降生。这可把皇上急坏了,御医也是束手无策,想不出解决的办法来。不得已,皇帝只得下旨召国师入宫为皇后占卜。国师掐指一算,不由得皱起了眉头,皇帝急忙问缘由。国师一躬到地,回答说:“陛下,恕臣直言,皇后迟迟不产太子,是因为没有文曲星从门前走过。”皇上忙问:“那文曲星何在?”国师答:“近在眼前,文曲星已下凡,如今就在朝为官。”皇上一听,乐了,既已是臣下,那干脆下旨召齐文武百官,让他们一一走过皇后门前就是了。话说当时蒙大赉前一晚吃坏了东西,正闹肚子,文武百官都站成排等着,唯独他跑去茅房拉肚子了。所有的官员都从皇后门前走过,仍不见小孩儿降生。正奇怪,蒙大赉突然慌慌张张跑过来,当他一走到皇后门口,就听皇后房里有小孩儿呱呱坠地的哭声。顿时,龙颜大悦,皇帝一高兴,当即就拜蒙大赉为“国舅”,自此更是加以重用。

  蒙大赉被封为国舅以后,自然与皇后以兄妹相称。皇后感激蒙大赉的恩情,因为有他自己才能母子平安,所以就把蒙大赉当成了自己的亲哥哥一样看待,平日里兄妹两个人亲密无间,举止也像家人那样随便,谈笑风生。这样一来,就有人嫉妒蒙大赉,说他与皇后举止轻浮,尽是流言飞语。这话传到皇帝的耳朵里,皇帝也非常怀疑,但苦无证据,也只好作罢。

  太子稍稍长大一点,会走路说话了,蒙大赉常常抱太子到自己的住所玩耍。有一次,他在蒙大赉的房里看见床上有一把美丽的纸扇,非常喜欢,就偷偷把扇子藏在衣服里带回了皇宫。小孩子心性,一会儿不新鲜了就不喜欢了,玩够了随手就把扇子扔在了皇后的床上。碰巧这时,皇帝来皇后宫中,一眼就看见皇后床上有一把蒙大赉常用的纸扇,顿时怒火中烧,立即派人暗中调查蒙大赉与皇后的事。那些妒忌蒙大赉的人,便幸灾乐祸、添油加醋地编造是非。皇上半信半疑,便下令文武百官聚于殿堂,装作公议大事,顺便提及官员功过。最后,皇上故意给每个官员发一个柑子,以示慰藉,唯独蒙大赉得到的是一个被剥了皮的柑子。那些大放谗言的人趁机说蒙大赉犯了剥皮之罪。蒙大赉犹如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索性打好行李,弃官而去,临走前他在自家墙上写了一联:

  水清石自现

  鹤飞鸟知音

  蒙大赉弃官而去后,皇上知道了,便亲自来到蒙大赉家查看。突然,皇帝看见墙上有一副对联,看完之后恍然大悟,潸然泪下,后悔自己做了委屈良臣的蠢事……自此,皇帝下旨让人永不再提有关蒙大赉的事。

  蒙大赉离开京城之后,改名换姓,隐居在江南一个缙绅家当了一名私塾老师。这个东家在当地很有名望,开设有大馆小馆,匿名隐姓的.蒙大赉自愿当一名小馆老师。落难所迫,他衣着粗俗,平日里沉默寡言,所以大馆小馆的老师们都瞧不起他,经常欺负他,甚至想找法子把他赶走。

  这一天,一名大馆的老师找到了借口,说蒙大赉不自量力,狂妄自大,胆敢修改大馆学生的文章,说蒙大赉有意拆他们的台,于是硬要蒙大赉同他们比试对联,若是比不过,就马上滚蛋。蒙大赉本不想招惹是非,但是那些人实在是欺人太甚,他一时气不过便答应奉陪到底。在众目睽睽之下,大馆老师看着蒙大赉,琢磨出一道上联:

  竹笋尖尖,乌鸦偏来尖峰企

  蒙大赉随口答道:

  荒茅利利,黄峰专照利边行

  大馆老师不甘示弱,接着又出一联;

  东启明西长庚南箕北斗谁是摘星子

  蒙大赉想也没多想,答道:

  春牡丹夏芍药秋菊冬梅我为探花郎

  双方如此斗了几个回合,把大馆老师累得是气喘吁吁,而蒙大赉则对答如流,毫不费力。最后,大馆老师实在是想不出什么好上联了,只得灰溜溜地走了,再不敢来欺负蒙大赉了。

  过了几个月,东家举办寿宴,地方上大小官员、文武举人都请了来。蒙大赉心里想:东家瞧不起我,这里的老师也盛气凌人,这里不是久留之地,我趁此机会给他们点儿颜色看看。

  寿宴那天,正当宾客驾临时,蒙大赉悄悄将皇帝赐给他的那双太师靴搁放在东家大院的门口。那些官员学士、文武举人见了此靴,肃然起敬,立即在那双靴前跪下。其余众人莫名其妙,有的惊讶,有的议论,场面顿时混乱起来。这时,只见一个穿着朝服、头戴乌纱的人从小馆里走出来,走到那双靴子前,坐在地上,拿起那双靴就穿上了。等他穿好靴子,那些下跪的人们才起身。其中有一个客人一眼就认出那个穿靴的人,正是当朝国舅蒙大赉,连忙上前拜见,惊喜交加地说:“原来国舅隐居在此,如今皇上派钦差四处探听,召国舅你回朝呢。”

  蒙大赉说:“皇上不能再见到我喽!让他到阎罗殿去找我吧。”说罢,独自回到小馆学堂去了。东家缙绅得知国舅隐居本府,惊恐万状,马上跑到蒙大赉面前跪拜,叩求恕罪,说:“卑职有目不识泰山,罪该万死!万望国舅海涵!”蒙大赉出口成联说:

  龙游浅水遭虾虐

  虎下平原被犬欺

  缙绅立即派人专程报京。皇帝得知国舅隐居江南,当即御驾亲临,火速来到蒙大赉隐居的地方。可惜迟到了一步——蒙大赉在皇帝到达之前的凌晨吞金自尽了。皇帝只见到了蒙大赉的尸体,自然是追悔莫及。为了给蒙大赉恢复名誉,皇帝下令厚葬蒙大赉。

  祭奠蒙大赉完毕,皇上金口下圣旨:要把蒙大赉的灵柩抬回宾州安葬。一路逢山过山,逢水过水,抬杠在哪里断,就在哪里安葬。说来蒙大赉还有点福气,万里送灵柩,跨越万水千山,回到迢迢万里外的故乡,那台杠早不断晚不断,正好在宾州芦圩西北角的小坡上应声折断了,于是就在哪里挖冢垒坟,安葬了蒙大赉。

  现在,蒙大赉的陵墓仍在,每年清明节的时候,蒙姓的后代子孙还为其挂纸扫墓,以示纪念。

经典的民间传说故事9

  清朝同治年间,某地有一吴姓的官人,资财甚厚。他想长保富贵,于是有名的堪舆师(风水先生),四出寻找坟茔吉穴。因为吴大官人要求甚高,若非大富大贵的吉穴,便毫不考虑,所以其先人逝世三年,而遗骸停在寺院中,尚未入土安葬。

  当时,有一自称神算子的堪舆名师,听到消息后,便登门毛遂自荐。果然,他给吴大官人找到一块风水甚佳的阴宅,名曰“牛眠地”。在他的指引下,吴大官人便把先人的遗骸葬于该处。岂料葬后不久,吴大官人的妻子及弟弟先后死亡。吴大官人大惊,心想:可能因误葬墓地而有此祸。究竟是否是坟茔引起的祸患,始终未能证实,故此不知如何处置,心急如焚。他又不惜钱财聘来很多堪舆师,无奈皆是平庸之辈,未能说出其所以然来。

  吴大官人正在彷徨不知所措之际,忽然听到街坊父老传言,有一云游四方的老僧,精于风水之道。这老僧在数月前来到本地,在荒芜的废庵住宿。这所废庵,距离吴家新建的墓穴不远。老僧夜宿其间,并不烧火煮饭,也未燃灯照明。街坊眼见老僧一连数月,均是如此,觉得蹊跷,有人便好奇地询问老僧,为何不烧火、点灯?老僧回答说,这主要是因为他刻意磨练自己,来补赎以前的罪过。他说自幼学习堪舆学,精通风水之道,年轻时,时常替人选吉穴,改变他人命运,使人因而得以转祸为福。但他深知泄露天机太多,必遭天谴,所以便从此弃绝风水,剃发出家修行,不沾人间烟火,亦不烧火点灯。

  这事传扬开来,人人称奇。吴大官人闻知老僧精通风水之道,大喜,立即前往废庵拜访。交谈片刻,觉得老僧对堪舆学确有精湛研究,便直截了当地说明来意,请老僧前往替他看看墓地,是否有差错,以致家中接连发生凶祸。老僧坚持不肯,因为当年剃度时,他曾在佛前许愿,发誓今生不再为人看坟墓茔地。后来他经不起吴大官人的苦苦哀求,便答应传召他的入室弟子碧空前来,代他效劳。据老僧说,碧空尽得他的衣钵真传,早已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吴大官人闻言大喜,不断催促老僧传唤弟子碧空前来。

  老僧摇头苦笑说,碧空云游四方,常常数年不知踪迹,现今不知身在何方。故此我只得闭关入定,用法术飞往各地寻找,若是有缘,或可遇见,否则便无能为力了!

  于是老僧准备闭关三天,吩咐吴大官人在这期间,绝对不允许外人干扰,以免影响法术,失灵。吴大官人当然唯唯听命。

  在老僧闭关期间,禅房内生息全无,似乎空无一人。到了第三日,突然听到禅房内传出轻微咳嗽声,心知老僧已返,于是打开房门,见老僧在房中打坐一如平时。吴大官人见此情景,钦佩老僧精通异术,为之折服不已。

  据老僧说,他已在南海的白杨岛,觅得其徒碧空,碧空答应前来效劳,但可惜他刚巧有要事在身,必须三日后才能到来。

  三日后,吴大官人依期前往废庵拜访老僧,一入门,即发觉另有一僧人在禅房中闭目打坐。该僧身长如玉,发眉均已半白,飘然有神仙之姿。吴大官人心想,此人必是碧空,赶忙上前揖拜。交谈之中,吴大官人觉得碧空谈吐不凡,精通术数,心想遇到得道真人,大感快慰。

  吴大官人万分诚恳地邀请碧空前往穴地勘察,碧空不语,首先以目注视吴大官人,上下打量一番后,再问他的生辰八字,细心推算一番,然后才点头称可,陪同他前往,相看墓地。

  碧空在墓穴周围勘察一番后,不禁连声叹息说:“平庸之辈的堪舆师误人非浅啊!”吴大官人在旁神魂不安,连忙追问到底为何?

  碧空指着墓穴地说:“庸碌的堪舆师技艺不精,竟然替你选了这块火穴安葬。这火穴在外表,看不出任何异状,但地层下面却是烈火炎炎。葬后数年,棺木骸骨便会被烧得灰飞烟灭,到那时,你的整个家庭男女老少便会死得一干二净。”吴大官人被吓得不禁倒吸了一口冷气。

  照碧空推算,下葬到今已有一段日子,棺木的头部恐遭地下烈火烧焦了!自此以后,便会牵及整副棺木,到时便难以施救了。

  吴大官人听后,全身冰冷,仿如凉水浇头,双腿发软,倒身跪在地上,向碧空乞求免祸的方法。碧空说这事甚难办,但看过吴大官人的相格及推算过他的生辰八字,知道他不应是断绝子嗣的人。况且他一片诚心,便姑且为其免灾消难,为他迁葬先人骸骨,以化解这灭门之祸。但可惜自己有要事在身,要为寺院化缘募捐,不得稍有羁留,必须前往京师化缘募捐完成后,方能返回为吴大官人效劳。

  吴大官人得知碧空的所谓要事,原来只是化缘募捐,不禁如释重负,慨然答应奉一千五百两白银,捐给寺院。如此一来,碧空便不用长途跋涉去京城化缘募捐,更可留在当地,立即为他寻觅坟墓吉穴,及时迁葬。

  事情商议决定后,碧空再次到墓地周围,细心勘察一番,然后用肯定的语气说,这块坟茔地,风水甚佳,只可惜庸碌的堪舆师不懂点穴奥妙,差之毫厘便谬之千里,以致误葬在绝子绝孙的火穴中。

  碧空认真推算后,低声跟吴大官人说:“在这穴以南五十步,有一株特别茂盛的连枝草,可命人从草中心往下挖掘,若发现其下有一棵灵芝,即证明此为‘野鹤冲云’之地,葬后必然大富大贵。”吴大官人闻言大喜,忙问何时适宜迁葬。碧空认为三日后的壬日或癸日,迁葬最为适宜。

  三日后,吴大官人与碧空带领仆从,前往穴地。墓穴打开后,赫然发觉棺木的`头部果然已变得黑如焦炭。众人哑然,面面相觑,啧啧称奇。

  然后,众人又在墓穴以南五十步找到连枝草,向下小心挖掘。果然,在离地面约五寸左右,发现了一棵灵芝。吴大官人目睹一切,知道已获吉穴,欣喜万分,频向碧空拜谢。

  迁葬完毕后,老僧及碧空师徒二人便匆匆整理行装离去,再次云游四方。吴大官人把一千五百两白银银票包封好,交与碧空作为修寺经费。

  二僧离去后第二天,有人入庵投宿,无意中发觉禅房中有一堆新的泥土,室内的屋地像是遭人挖掘过。心里起疑,于是往下挖掘,挖着挖着,下面便露出了宽阔的洞穴。洞穴旁边有一小孔洞,孔洞内藏着管道,不知通往何处?那人心知有异,连忙召集街坊众人前来观看。

  吴大官人闻讯赶来。大家仔细观察一番后,发现禅房地下洞穴中的管道竟然直通他家先人坟墓棺椁底下,管道孔洞正对棺椁头部。吴大官人如梦方醒,原来是两个僧人设下的骗局,诈骗他的钱财!

  两个僧人事先度量出吴大官人埋葬先人的棺椁之处,然后选择离坟墓只有数十步的废庵借宿,秘密在禅房内向地下挖一个土穴,从土穴中又挖一条通向墓穴的孔洞。然后两个僧人在土穴中烧火,使烟气通过孔洞直达棺椁头部。时间一长,烟火熏黑了棺椁的头部。大家眼见棺椁下葬后,一直深埋在地下,竟然被烧得焦黑,当然惊讶,对二僧的话深信不疑;所谓的墓穴中挖出灵芝,原是山间柞树丛中的野生蘑菇。二僧事先将蘑菇掩埋在该处,借此迷惑吴大官人。

经典的民间传说故事10

  有个外乡人,投奔到一处依山傍水的地方混碗饭吃,在一个商号里谋到个站栏柜的差事。这家商号的大掌柜的住在河的南岸,二掌柜的住在河的北岸。两个人别看不是一家人,那脾气禀性可像一母所生一样,两人对下边人都挺恶道,非打即骂,两人又都好听人讲古,赶上阴天下雨没有买主,他俩也不体恤站栏柜的人,硬逼这些天南海北雇来的人轮班儿讲古给他俩听。这天,又下雨了,这个外乡人刚被两掌柜的撸了一顿,又被圈住给他俩讲古,他不忍这口气,就讲了一个〈朱砂人〉的故事。

  有这么个拦河湾,湾里潜伏着一个朱砂人,朱砂有了人的体形、人的灵气,自然就是稀世珍宝,价值连城了,这个朱砂人被一个专门寻找宝物的南方人发现了,他就暗中观察朱砂人的一举一动,琢磨着怎样把这个宝物弄到手里。

  天长日久,南方人发现这朱砂人在水中定居,也经常到陆地上来买个东西啥的,还发现经常和朱砂人有交往的,是一个长相五大三粗的卖熟牛肉的人,这人每天都到镇上去卖熟牛肉,每当他路过拦河湾时,那朱砂人必定要在拦河湾上边儿的松树林里等他,必定要买一块熟牛肉,年年月月,刮风下雨,从不耽误,那南方人把这事看在眼里,就想借助卖熟牛肉的来杀死朱砂人,就开始和这卖熟牛肉的套近乎,先是把家搬到卖熟牛肉的家边儿上去,接着就变着法儿和这卖熟牛肉的交朋友,两人是越处越亲密,最后成了莫逆之交。

  这天,南方人边和卖熟牛肉的.喝酒,边问:“你这么风里来雨里去的,一天能挣多少钱?”

  卖熟牛肉的说:“哪能挣多少钱,勉强凑合生活呗!”

  南方人说:“不能挣多少钱,何必吃这份苦呢,开个买卖多省心呀!”

  卖熟牛肉的说:“我哪有那么大的本钱呢?”

  南方人说:“我有办法叫你发一笔大财,只要你肯为我去干件事儿。”

  卖熟牛肉的说:“你叫我干什么事吧?”

  南方人说:“我叫你去杀个人。”

  卖熟牛肉的说:“杀人的事儿我可不干,我得了钱还能怎的,最终还不得吃官司去。”

  南方人说:“决不叫你吃官司就是了。你一刀把他砍死之后,你就走你的,后步的事全由我兜着,啥都不用你管,你爱哪去哪去,你若愿意,我这就给你一万两银子,事成之后,我再给你两万两银票,而后各走各的道,谁也不牵扯谁,你看如何?”他这是双关语,意思是说,砍死之后你发现是宝,也别眼热,你是我用大价钱雇的。

  卖熟牛肉的一听能得这么多银子,就见钱眼开了,便把这事应承下来,问:“你叫我杀谁,一定是你的仇人吧?”

  南方人说:“你啥都不必打听,他还兴许不是人呢!你只管杀完一走就是了。”他怕这宝让卖熟牛肉的得去,自然不能把事说破。

经典的民间传说故事11

  张民今年二十三岁,给别人打工,开挖掘机。这天,一家物流集团在乡下征了一片地,要在上面盖库房,找到张民的老板,要他给平整土地,老板就派张民去了。

  这个地方很荒芜,抛个石头也打不着个人,再加上土地平整之后,建筑公司的人才会进场,所以平日在这里干活的只有张民一个人。

  这天,张民正在干活,忽然间他感觉挖掘机颠簸了一下,接着整台机器都朝左边歪去,张民不知道出了什么事,透过挖掘机的窗户朝下边一看,却见挖掘机的左边出现了一个大坑,机器的左边履带陷进了里边,张民加足油门往前边冲去,挖掘机力大无穷,很快就从大坑中走了出来。

  张民下了机器,查看那个大坑,却见那原来是一座古人的墓葬,挖掘机数吨的重量压在上边,把坟墓的青砖墓室压塌了,露出了里边刷着红漆的棺材。

  张民的心狂跳起来,心说这里边会不会有什么陪葬的宝贝呢?他看看四下无人,就上了挖掘机,用挖掘机的大铲将整座墓室铲开,然后轻易地打开了棺材的棺盖。

  这时风云突变,原本晴朗的天空忽然间乌云密布,天黑得就像是深夜。张民拿了一个手电筒,一个箭步跳下挖掘机,打开手电筒朝棺材里边一看,就被里边的情景惊呆了─棺材里边是一具女尸,她穿着清代女人的服装,尸身并没有腐烂,面色白皙,肌肉丰满,柳叶弯眉,樱桃小嘴,长得十分漂亮,她紧闭双眼,就像睡着了一般。

  张民看着这么漂亮的女子,不由得怦然心动,他颤抖着双手,想摸一下那女尸的脸。这时,天上乌云散去,天空忽然放晴,刺眼的太阳光照耀着大地,也照在了那女尸的脸上,可怕的事情发生了,阳光下,那尸体肤色很快就变黑了,饱满的皮肤也迅速瘪了下去,可以说在眨眼之间,那女尸就变成一具黑色的骷髅,那模样别提多人了,张民吓得大叫一声,下意识地跳出了墓坑。

  阳光照耀着墓坑,一阵光泽晃花了张民的眼睛,原来那女尸耳朵上带着一对硕大的蓝宝石耳坠。我的天,这能换不少钱呢!张民赶紧跳下墓坑,用颤抖的手,撕下了那对耳坠,他又检查了女尸的身上,并从她身上摘下了一副金项链,还有一只镶嵌着红宝石的戒指。

  除了这些,女尸身上再无值钱的东西。

  张民怕被人发现,赶紧开着挖掘机将墓坑填埋,又在上边轧了数圈,把这里平整如初,丝毫看不出有过墓葬了。

  张民带着宝贝回到家,找了个隐蔽的地方藏了起来,等待合适的机会出手。

  后来,张民谈了一个女朋友,她叫王丽,在一家商场当售货员。她浓浓的眉毛,大大的.丹凤眼,皮肤略黑,个头有一米七,身材苗条性感,像极了张民的偶像吉克隽逸,所以他很快就掉进爱河,不能自拔。而王丽好像也对张民很有好感,两个人经常去饭店吃饭,去公园散步。

  可最近几天,张民却发现王丽对自己的态度冷了下来,不光不和自己吃饭散步了,还经常挂断自己的电话。张民心生疑惑,就跟踪了王丽,发现有一个男人经常到商场接王丽下班,王丽看到他,就一副心花怒放的样子,亲热地挽着他的手,一起钻进附近的一辆奥迪车里边。

  张民气坏了,一次他堵住王丽,质问她为什么那么无情,王丽指着自己的耳朵,脖子,冷笑道:“人家是富二代,刚和我认识几天,就给我买十五克的金耳环,二十克的金项链,你给我买了什么?”王丽提起这些,张民一下子想起了前些日子自己在古墓中的所得,他脱口而出:“这些,我也有,而且还大还贵重!”王丽挑衅地说:“你有?你要是能拿出来,我就和他断,和你好!”

  张民把王丽叫到自己家,关闭房门后,就从隐秘处取出了那些首饰,他编了个瞎话,说:“我祖上是大财主,这些都是他们留下来的!”王丽一看,眼睛就亮了起来,一把抓过来,喃喃地说:“好别致的耳环呀,好精美的项链呀!”张民说:“我帮你戴上吧,一定很美!”

  王丽拉着张民,来到卧室,因为卧室里有一面镜子。张民笨手笨脚地给王丽戴上这些首饰,王丽对着镜子,左照照,右照照,觉得美极了,她心花怒放,回过头就亲了张民一口。张民顿时觉得血脉贲张,顺势一把将王丽按在床上,两个人激吻起来。

  此时是下午五点多钟,天上乌云翻滚,天黑得像是深夜。张民心里动了一下,想起了那天挖掘墓穴的情景,他停住动作,抬起头来。

  咔嚓一声,一个雷狂炸开来,接着又是一道闪电,它的强光照在了王丽的脸上,忽然间,张民发现身下的王丽变了模样,她穿着清代女人的服装,面色白皙,肌肉丰满,柳叶弯眉,樱桃小嘴……天哪,这不是古墓里的那具女尸吗?

  又一个闪电亮起,强光下,张民看到她的肤色忽然变黑,饱满的皮肤也迅速瘪了下去,可以说在眨眼之间,那女尸就变成一具黑色的骷髅……

  张民大叫一声,向后蹿得老远,王丽,不,那具骷髅站了起来,朝他逼过来……张民胸口一痛,接着就倒在地上。

  天色忽然放晴,一缕阳光透过窗户照进屋里,也照在王丽的身上,此时,她正俯身摇晃着张民:“张民,你醒醒,你怎么了?”可惜张民再也听不到她的声音。

经典的民间传说故事12

  神垕东南大刘山中,有个地方叫吕沟,相传这是吕洞宾修道的地方。

  从前,吕沟绿草茵茵,松青柏翠,风景喜人。在吕洞宾居住的土洞不远,长着一棵牡丹花。每逢立春花开,那盘子般大的花朵,红艳艳的,迎风点头。花儿清香,十里八村都能闻到。吕洞宾喜爱牡丹的姿色,清晨傍晚常到花前观赏。如果花下有野草,他就细心地把野草拔去。如果天气旱了,他就从远处担来泉水浇灌。在他的精心料理下,牡丹一年比一年长得好,花儿一年比一年开得鲜艳。

  天长日久,牡丹得道成仙,修成了人形,成了一个绝世美貌的少女。离牡丹不远,有一棵千年老竹也成了精。这竹精贪恋牡丹美貌,生了邪念,每逢夜深人静,他就变成了一个浪荡公子去向牡丹求爱,常用恶言秽语调戏牡丹。这牡丹心比玉白,比冰清,痛恨竹精无耻下流,拒绝它的要求。那竹精见牡丹不肯上钩,想起平日吕洞宾常给牡丹拔草浇水,认为牡丹是恋上了吕洞宾,心里暗暗恨起吕洞宾来。

  有天早上,吕洞宾又去给牡丹浇水。竹精变成一个书生来到花前,和吕洞宾相见,说:"这牡丹花多好啊?"吕洞宾随口答道:"是呀!贫道喜爱牡丹就是因为她美丽动人,清香芬芳。"竹精听见吕洞宾说出"喜牡丹"三个字,就到处传扬,说吕洞宾下流无耻,是个骚仙,自己说自己戏牡丹......

  牡丹痛恨竹精狠毒,血口喷人。她想:吕洞宾根本不知我已修成仙道,对我没有一点坏心,却遭受这样的不白之冤。

  在吕洞宾又去浇水时,她变成了一位少女。吕油宾见牡丹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姑娘又惊又喜,忙说:"仙姑得道,可喜可贺。"

  牡丹笑了笑,施了一礼,说:"谢谢道兄平日照顾,可你知不知近日有一些闲言碎语?"吕洞宾说:"贫道不出深山,不入人世,不知有些啥闲话?"牡丹把竹精多次调戏自己、散布恶言秽语对吕洞宾说了一遍。吕洞宾一听竹精不但说自己坏话,还想玷污贞洁的.牡丹仙子,心中大怒,拔剑来到老竹跟前,一下把老竹砍为几截。

  吕洞宾斩了竹精,感到人言可畏,此地不可久留,就告辞牡丹,四方云游去了。

  吕洞宾走了,但是吕洞宾戏牡丹的故事却流传在人间,无法收回。其实是"吕洞宾喜牡丹",并不是"吕洞宾戏牡丹"。

经典的民间传说故事13

  韩愈与民间传说

  师:人才是第一生产力能否发现,重视人才已经成为一个国家能否强盛的重要标志。当今社会是知识经济时代,尤其需要不同领域的诸多人才。今天我们就学一篇有关人才问题的文章《马说》,作者是韩愈。昨天要求同学们预习了,谁能介绍一下作者?

  (板书:马说韩愈)

  生: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唐朝散文家、诗人,箸有《昌黎先生集》,本文是韩愈写的《杂说》的第四篇。

  师:谁还能补充?

  生:他是唐宋八大家之首,他非常有才华,可他的仕途却起伏不定,他一开始并没有受到朝庭重用,他曾三次上书要相要求提拔,没有消息后,他在长安考试求官,一共求了10年,最后怀着怨恨离开了长安。

  师:刘思佳叙述比路详细,他听说的作者的经历也是本书的写作背景,它的体裁是说。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写法灵活,讲究文采,为了更好地体会这篇文章,现在请大家把书打开,谁能朗读一下,朗读时注意读音、停顿、语调、我找三名同学,每人朗读一段。

  生:读课文(热情高涨)。

  师:谁能指出哪些字音读错了?有没有停顿错误的地方?

  生:食马者的食应读si,无马邪中的邪是通假字,应读ye。

  生: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是不是应该这样读: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师:对。

  师:这篇课文是针对伯乐和千里马的故事发表的议论,作者表达了什么观点呢?结合课下注解,翻译课文,找出你不理解的词和句子。

  生:老师: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和

  不外见怎么翻译?

  师:谁能帮他解决这个问题?

  生:第一句翻译成: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千里马的本领来喂养它。第二句翻译成:它的才能和美好的品质,就表现不出来了。

  师:翻译得非常好。

  这篇文章中有几个一词多译的词,谁能找出来?

  生:食在文中有吃和喂养的意思,策在文中可解释为驱使和马鞭子。

  师:谁还能补充?(无人回答)注意虽,第一段中故虽有名马中解释为即使,第二段虽有千里之能的虽解释为虽然,其课下注解,注意解释,文中有五个通假字,要掌握(板书)。

  师:了解了课文内容,我们分析课文,文章开篇引用了伯乐和千里马的故事,作者提出了什么观点?

  生: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师:伯乐和千里马有什么关系呢?

  生:没有伯乐,千里马就不会被发现,它们之间是因果关系。

  师:可以这样说,千里马依赖于伯乐的发现,伯乐对千里马有决定作用,没有了伯乐,千里马就不能被发现,反而连普通的马都不如,受尽了屈辱,不以千里称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生:对千里马的同情。

  生:对千里马都没有受到重用悲惨死去的惋惜。

  师:这两名同学说的很对,那造成千里马悲惨遭遇的原因是什么呢?

  生:伯乐太少了,没有机会被发现。

  师:联系一下文章写作背景,作者用意并不只是写伯乐和千里马的.故事,谁能说说:他们分别比喻谁?

  生:千里马比喻人才,伯乐比喻善于识别人才的人。

  师:如果说对千里马遭遇的同情表现了作者怀才不遇,穷愁落寂的情怀,愤则是对封建统治现状的无情鞭挞,看第二段,千里马食量很大,食马者却只给它普通马吃的数量,是它们有意虐待千里马吗?

  生:(齐答)不是。

  师:那是什么原因?

  生:喂马的人不知道千里马食量那么大,他们不会喂养。

  师:那说明他们是什么样的人?

  生:无知、愚蠢。

  师:分析到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造成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生:马夫的无知。

  师:对,看这段最后一句安求其能千里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生:对马夫的愤怒。

  师:回答得很好,我们既然体会到了作者感情的变化,朗读时就要读出感情来,我们齐读这一段,仔细体会(板书)。

  生:齐读第二段。

  师:面对食马者的无知,作者在谴责之余又是通过什么手法提示了食马者怎样的本质呢?看第三段,开始就提示了食马者与千里马的矛盾,从哪方面写的?

  生:从驱使马,喂马,和马的沟通三方面写的。

  师:概括得很好,写千里马抓住了哪个字?表现了马什么心理?

  生:抓住了鸣字,我觉得马心里悲伤才鸣叫。

  生:马叫是因为马夫不懂喂养,它表示抗议。

  师:两名同学说得有一定道理,千里马英雄无用武之地,反而又受毒打,马的嘶鸣是对强权的抗争,对知音的呼唤,是作者志不得申的不平之鸣。

  师:对食马者的近乎漫画式的细节描写中,食马者摆出一副求贤若渴的姿态,其不知眼前就是一匹匹被他们快折磨死的千里马。从这幅漫画式的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食马者什么样的本质?

  生:愚蠢、虚伪。

  师:对还有狂妄专横。结尾一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态度?

  生:对食马者的本质进行了揭露,作者讽刺了食马者。

  师:结尾一句也点明了文章的主旨,是文章的主旨句。谁能总结一下全文中心。

  生:文章借千里马被埋没的故事,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慨。

  生:它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遇昧狂妄无知,对他们不识人才,摧残人才的行为进行了讽刺。

  师:两名同学概括得很好,两个人的观点合在一起就全面了,本文在写法上运用了什么写法?

  生:比喻。

  师:比喻是修辞,文章运用了托物寓意手法,文章就伯乐和千里马的故事谈论的是人才问题,作者认为千里马只有靠伯乐的慧眼才能被发现,这种观点在今天看起来是否正确?

  生:我认为人才的发现不能只靠伯乐,更应该学会推销自己,要毛遂自荐。

  师:这名同学很有主动意识,这种精神我们要大力提倡,宋朝张载说的好:贤才出国家昌人才已成为一种无价的资源,经济的竞争,发展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面对重视人才的社会,怎样才能成为当今的人才呢?

  生:我觉得应该努力学习,用知识武装自己。

  生:要适应社会的发展,把握机遇,抓住现在。

  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好,希望你们用实际行动播洒理想的种子,成为当前社会的人才。让我们以充满的感情朗读全文,再一次感受一下文章的魅力吧。

  生:齐读(完)。

  师:今天的作业做习题二、三,

  下课。

  板书:

  马说

  韩愈

  一、提出问题(论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

  二、分析问题: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

  不被发现

  痛惜

  不会喂养

  愤慨

  不能使用

  三、解决问题:不知马(愚妄、专横、无知)。

  嘲讽

经典的民间传说故事14

  古玩收藏界有行话,一称捡漏,一称打眼。捡漏是指很便宜的价格淘到很值钱的东西。打眼则是看东西时走了眼,用很贵的价格买了低价的古玩或赝品。钱超刚学收藏时,就开始担心自己会不会打眼。他是个初级古玩发烧友,对瓷器情有独钟。书看了不少,古玩市场也常去溜达,还是觉得没摸着门道。有人出主意说,古玩这一行最好拜个师傅,只凭自己摸索,哼!打眼没商量。于是钱超就托人给介绍师傅,一来二去,还真找到一个!介绍人说,这位王老先生研究陶瓷几十年了,水平很高,藏品很多,至于人家愿不愿做这个师傅,就看你们的缘分啦。

  于是,挑个好日子,钱超就拜师去了。这老先生是个退休教师,老伴早去世了,儿子也不在身边。老人精神矍铄,听明钱超的来意后,神情却有些寡淡,只说了句:“互相探讨吧。”就不提拜师这茬了。钱超充分利用王老师身边无亲人的境况,以实际行动打动他。一周后,钱超便在周末带着一堆礼品上了王老师的门。

  一打照面,钱超吓了一大跳,不过几天,老先生几乎判若两人,苍老消瘦,精气神没了,人仿佛一下子矮了很多。钱超试探着问:“师傅,您生病了?”王老师有气无力地摇摇头,说了句:“别叫师傅。”钱超看看屋里,桌子上、地板上都落了薄薄一层灰了,东西也挺凌乱,于是放下手里的东西就开始打扫,又去买菜、做饭,王老师制止了几次后,看没用,也就任他去了。

  吃完饭,王老师发话了:“小钱,你看我这身体状况,你还是另寻名师吧。”钱超在心里嘀咕了句:

  “我得找得着啊。”师傅不敢再叫了,只喊“王老师”,随便聊了几句,就告辞了。

  自此,钱超就成了王老师家的常客,时间一长他倒从心底真疼惜起这老人来了。老人冷峻的外表下有颗孤独的心,于是,他不再和老人谈陶瓷,甚至不再涉及古玩,只把单位或网上看来的新鲜事讲给老人听,只要能让老人开心,他就挺满足的。

  一晃数月,这天,钱超正给老人讲笑话,老人突然说:“要不,咱们去古玩市场遛遛?”钱超高兴得差点儿蹦起来,忙说:“好好!”

  不管怎么说,从此,王老师开始给钱超传道授业解惑了,原来那些模棱两可的东西经过这么一点拨,立马顺溜了挺多,古玩市场就是他们的实践课堂。但让钱超失望的是,听王老师的说法,这里除了几件不大入眼的民窑是外,那些所谓的明清花、宋哥窑全是假货,难道就没一件真品吗?听完他的疑问,王老师长长地叹了口气:“传世的瓷器能有多少?尤其是精品,像青花啊,汝窑啊,数都数得过来,古玩市场,本来就鱼龙混杂,咱看到的这些仿得都有破绽,有些高仿品,简直是……”

  钱超渴望近距离接触真品,他热切的目光就盯在了王老师的收藏柜上。他早就听说了,那里都是老人这么多年来淘到的精品,可是当他鼓足勇气直接说了,人家就装没听见,把话题岔开了。

  这天一早,钱超就去了古玩市场,看到有个老头儿,蹲在地上,面前放个旧巴巴的'瓶子,逢人就说儿子病了,正等钱做手术,所以把传家宝拿来卖。钱超笑了,这么老旧的骗局还有人玩?他不在意地蹲下,拿起了瓷瓶,细看之下却立即心跳加快,这瓶怎么看都是典型的康熙梅瓶!一问价,一万五,还价?不卖!他赶紧打的士把王老师给叫来了,掌眼这事,还得靠师傅。

  王老师捧着梅瓶足足看了十几分钟,眼神里悲喜交替,让钱超的心也随之上窜下跳,周同的人越聚越多,有人对王老师有微词了:“不买也别不放手啊,让别人也瞧瞧。”已经是秋天了,王老师的脸上却沁出了汗珠,他似乎在忍受着极大的痛苦,最后,终于对钱超点了点头。钱超心领神会,拼命按捺住激动之情,说声“我要了”,便带着卖主到银行取钱交货。

  钱超捡漏的消息长了翅膀般在市坊间流传,懂行的人自然知道,这梅瓶的市价得上十万。钱超非常感激王老师,隔天就拎着几大包礼物上门“谢师”。却从邻居那儿知道,王老师住院了。

  心急火燎跑到医院,王老师的儿子已经在那儿了,一听钱超是跟父亲学古玩的,他从鼻子里冷冷地“哼”了一声:“又一个!”

  钱超差点儿气蒙了:这人什么素质啊?再看看王老师,泪水从紧闭的眼中慢慢渗了出来,他顾不得生气,走过去握住老人的手,询问病情,王老师吃力地睁开了眼睛:“小钱,前几天你买的那个梅瓶,我很喜欢,你能不能……割爱?”

  钱超呆了,他怎么也没想到王老师居然说出这番话来。王老师又说:“我给你两万块。”钱超还没回过神来,王老师的儿子怒吼一声,摔门而去。

  钱超最终还是把梅瓶转给王老师了,但他的心也伤了,他想不明白这个老人怎么这么贪,已经有那么多收藏了还要来夺人所爱,所以,把梅瓶交给王老师后他就没再照面。

  这天正上着班时,手机响了,是公证处,说王予翰的公证遗嘱已生效,其中涉及到钱超先生,请到场云云。钱超傻了,遗嘱生效?那么王老师岂不是已经……

  王老师果然已去世,他在遗嘱中将房子和其他财产留给了儿子,却将所有收藏的瓷器赠给了钱超!沉浸在悲伤中的钱超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所有的瓷器,那不是价值连城吗?他有些语无伦次:“我不要,不能要。”王老师的儿子冷笑道:“一堆破烂假货,你就收着吧。”接着,公证员交给钱超一封信。

  王老师在信中说:“小钱,我不肯当你的师傅,最初是孤高作祟,后来则是自觉不配呀。第二次见面时,我刚遭重创,那些我一直引以为豪的宝贝经权威鉴定竟然全是高仿品!为了它们,我冷落了家人,儿子也与我反目……那段时间要不是你常来,我就垮掉了。所以,我教你,但从不让你看柜子里的东西,那是我的耻辱,也是我努力掩盖的真相。我打了一辈子的跟,对自己的眼光已经没有信心了,怕又买件打眼货,坑了你,这才厚着脸皮买过来。当你看到这封信时,耻辱对我已经没有杀伤力了,所以,把那些瓷器都给你,当作反面教材吧……看瓷,我不是行家,做人,我却没有打过眼,要说有愧的话,那就是对我的家人。所以,小钱,你记住,古玩有值,亲情无价!”

  半个月后,钱超从北京归来,来到王老师的墓前,他捧出梅瓶:“师傅,您老人家没打眼!专家们说这确确实实是件大开门的好东西!”然后,他拨通了王老师儿子的电话……

经典的民间传说故事15

  王大妈住在两层半的小楼里,生活很是舒适。只是,这座房子里平时只有她一个人。老伴已经走了好几年了,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可是都在外面工作,很少回家。没办法,她只能在院子里,养了几只鸡和一只狗。

  她很喜欢这只狗,还给它起了个名字叫“黑黑”,没事的时候喜欢和黑黑说说话。

  可是这天下午,她发现黑黑死了。嘴里吐了白沫,好像就是村里常说的那种药狗的。

  她很伤心,她都禁不住流泪了,她多想找个人聊聊,说一说此刻心里的难过,甚至是悲伤。

  她打电话给做生意的大儿子,还没等她说话,大儿子那边急急地问:“妈,有什么事啊?”她戚戚地说:“儿子啊,咱家的狗被药死了、、、、、”还没等到她流出泪来,那边大儿子急急地说:“妈,我正忙着谈生意呢!还以为是什么大事,不就是一只狗吗?等有时间我给你买条藏獒回家啊。妈,挂了啊,谈生意呢,忙着呢!”

  她打电话给当科长的小儿子,小儿子压低声音说:“妈,我正开会呢,啥事啊?要是没急事我先挂了,等晚上给你打回去啊!”

  她打电话给当老师的女儿,女儿挂了,没接。过一会,一条短信发过来:上课呢,有事给我发短信吧。

  找谁聊聊天呢?看着空旷的院子,王大妈决定出去找个人聊聊。

  走出大门,看到老刘头走过来,她赶紧告诉他:“老刘啊,我家的狗死了。”老刘漠然地看她一眼,“哦”了一声,接着走开了。她很生气,怎么这样呢?

  转过身,去敲邻居张大婶的门。

  “大妹子,你说说,我们家的黑黑被药死了!”看到张大婶,王大妈似乎找到了一个好伙伴,急急地开了口。她多想接着告诉她,黑黑是一只多么好的狗啊,发现黑黑死了之后,她现在一直很悲伤。

  可是没等她再说下去,张大婶淡淡地说:“不就一只狗吗,明天再去买一只不就得了。”她一下子哑口无言了,似乎有堵看不到的墙堵在了面前,她一下也不想呆了,转身走出来。

  大街上,有人匆匆走过,却没有人注意到她哀戚的脸。天也是灰惨惨的`,阳光温吞吞的,没有一点活力。就连街两边的树也无精打采地戳在那里,了无生机。

  她低头叹一声,走进家里。家里的那几只鸡正在鸡网里啄食。她走过去,那几只鸡抬头看着她,满眼的关切。她很感动,满怀感激地走过去,蹲下身,对着它们深情地倾诉起来:“你们知道吗?黑黑死了、、、、、、是被坏人药死的、、、、、黑黑多好啊,多懂事啊、、、、、晚上有人走过家门,它都会叫几声、、、、、它死了,死得好惨啊、、、、、、以后再也没有人陪着我聊天了、、、、、”

【经典的民间传说故事】相关文章:

经典的民间传说故事03-11

(优秀)经典的民间传说故事15篇03-11

兄弟的民间传说09-12

民间传说作文07-27

老人与狗的民间传说09-06

县令抬轿民间传说09-06

龙图腾的民间传说09-06

寡妇墙头的民间传说09-06

失传的秘方民间传说09-06

鸳鸯鞋垫的民间传说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