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期中知识点

时间:2024-03-04 16:21:39 好文 我要投稿

语文期中知识点

  在我们的学习时代,说起知识点,应该没有人不熟悉吧?知识点有时候特指教科书上或考试的知识。掌握知识点有助于大家更好的学习。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期中知识点,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期中知识点

语文期中知识点1

  一、文学常识

  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著名小说家。16岁毕业于北京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8岁去陕北延安插队。21岁因病致瘫,转回北京。23岁起到北京某街道工厂做了7年的工人。后又患尿毒症,靠透析维持生命。28岁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以后陆续发表中、短篇小说,散文多篇,其散文《我与地坛》被公认为中国近50年来最优秀的散文之一。小说《老屋小记》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二、拼音

  tān huàn shì xiǔ qiáo cuì

  瘫 痪 侍弄 整宿 憔 悴

  shàn wān jué màn

  仿膳 豌豆 诀别 烂漫

  fù xù dāo

  翻来覆去 絮絮叨叨

  三、词语

  侍弄:经营照管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诀别:多指不再相见的分别

  絮絮叨叨:形容说话啰嗦,唠叨。

  喜出望外:遇到出乎意料的事情而特别高兴。

  四、段落划分

  第一部分(1):母亲忍受着病痛的'折磨,对“我”百般抚慰。

  第二部分(2—5):母亲准备带“我”去看菊花时,因病去世了。

  第三部分(6):妹妹推“我”去北海赏菊,表达了对母亲的怀念。

语文期中知识点2

  全文共9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2段),描写说书前书场的盛况。书场盛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观众多,到得早。“说书”十二点半钟以后才开始,可是“不过十点钟”,戏台前的“一百多张桌子”,“已经坐的满满的了”,以至“老残看了半天,无处落脚,只好袖子里送了看坐儿的二百个钱,才弄了一张短板凳,在人缝里坐下”;有的人甚至饿着肚子早早地赶来占个座位,使得戏园子里竟然有一二十个卖烧饼油条的。二是观众身份多样,代表性广。有“做生意”的,有“读书人”,还有许多官员以及他们的家人。三是气氛热烈。有人在进场,有人在找座,有人在打招呼,有人在说闲话,有人在叫卖叫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指向,即听白妞说书。

  第二部分(3—5段),描写琴师、黑妞的精彩表演和人们的反应。首先是琴师演奏三弦子,初不觉怎样,“只是到了后来,全用轮指,那抑扬顿挫,入耳动心,挑若有几十根弦,几百个指头,在那里弹似的”,很有特色。再是黑妞说书,从衣着打扮写到动作表情,进而描写黑妞的演唱清脆宛转,高低徐急,富于变化,既有“字字清脆,声声宛转”“或缓或急,忽高忽低”的直接描述,又有“新莺出谷,乳燕归巢”的生动比喻。然后是观众的议论,知情懂行的观众将黑妞和白妞进行比较,“他的好处人说得出,白妞的好处人说不出。他的好处人学得到,白妞的好处人学不到。”突出了白妞说书技艺的.高超,为白妞的出场作了铺垫。

  第三部分(6—8段),着力描绘白妞高超的说书技艺。这是课文的描写重点。第6段描写了白妞的衣着相貌、动作表情,特别用特定镜头描绘了白妞“那双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宝珠,如白水银里头养着两丸黑水银”,是那样清澈纯净,明亮润泽,美丽传神。第7段写白妞说书歌声的高亢,第8段写歌声的低回和变化。这两段描写白妞说书的全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声音初不甚大——声音越来越高,回环转折,雄浑高亢,字转悠扬——声音陡然一落,回旋激荡——声音悠远、细弱——声音扬起、诸声并发——突然收结。作者在描写白妞说书的节奏时,运用了很多贴切生动的比喻,使读者能借助实体形象来感受到声音的美,让人们体会到白妞技艺的高超。

  第四部分(9段),以观众的议论来点明白妞说书的艺术魅力。

语文期中知识点3

  无心却是动情时《初遇》

  娇羞妩娜暗香渡

  月移花影约重来

  《佳期》鉴赏:【端正好】【滚绣球】【叨叨令】

  品读思考:

  [端正好][滚绣球]

  找出最具艺术表现力的词句,分析莺莺的情感。

  [端正好]

  ﹡碧云天,

  ﹡黄花地,

  ﹡西风紧,

  ﹡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范仲淹《苏幕遮》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滚绣球]

  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

  为 伊 消 得 人 憔 悴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王昌龄《闺怨》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

  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朝天子]

  暖溶溶的玉醅,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泪。眼面前茶饭怕不待要吃,恨塞满愁肠胃。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一个这壁,一个那壁,一递一声长吁气。[耍孩儿]

  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伯劳东去燕西飞,未登程先问归期。虽然眼底人千里,且尽生前酒一杯。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收尾]

  四围山色中,

  一鞭残照里。

  遍人间烦恼填胸臆,

  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品一品:王实甫笔下的愁

  1.李煜《虞美人》: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秦观《江城子》:

  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3.李清照《武陵春》: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新杂剧,旧传奇,

  《西厢记》天下夺魁。

  贾仲明续编《录鬼簿》

  文艺母亲所产生出来的女孩儿,总要以《西厢》为最完美,最绝世的了。《西厢》是超过时空的艺术品,有永恒而且普遍的生命。 郭沫若

  王实甫就活在他的《西厢》里

  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

语文期中知识点4

  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xiáo河匀称chèn惟妙惟肖xiào

  点拨:注意多音字“称”的读音,“肖”不要误读成xiao.

  2.解释下列词语。

  (1)匀称:均匀,比例和谐。

  (2)古朴:朴素而有古代风格。

  (3)惟妙惟肖:形容雕刻得十分精妙逼真。

  (4)巧妙绝伦:(方法或技术等)灵巧高明,独一无二。

  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语文期中知识点5

  1.字词

  惊惶(huáng):惊慌,恐惧。

  苛(kē)捐杂税:指当时反动政府强迫老百姓上缴的各种税费。

  缴(jiǎo):①交纳,交付,缴公粮。②迫使交出:缴了敌人的械。

  攀谈:本文是找些话题与他人交谈的意思。

  酣(hān)然入梦:甜美、畅快地入睡。

  蜷(quán):弯曲。

  呜咽(yè):本文中形容凄切的水声。

  2.内容结构

  老山界,是红军翻越的“第一座难走的山”。本文按时间顺序记叙了一天半内所发生的事情。从结构上看,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点题,概括介绍老山界。一开头就点出“30里高”,表明老山界山势高峻,暗示翻越艰难。

  第二部分(第2-32段),叙述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这是课文的主体,按时间顺序和地点的变化又可以分为四层。

  第1层(第2一ll段),从当天下午写到天黑之际,从山沟写到山脚,记叙“我们”同瑶民的攀谈交往,表现红军纪律的严明和瑶民对红军的支持帮助。

  第2层(第12—22段),从天黑以后写到黎明之前,从山脚下写到半山腰,记叙陡山峭壁的高、险和红军在雷公岩前露宿,表现登山的艰苦和红军的乐观精神。

  第3层(第23—30段),从次日黎明写到下午两点多钟,从雷公岩写到老山界山顶,记叙山路的崎岖难走和红军的坚强意志,点明红军翻山长征是为了北上抗日。

  第4层(第31—32段),在山顶休息以后,从山顶写到山下,记述了红军下山的情景,表达了胜利到达营地的喜悦。

  第三部分(第33段),指出老山界是红军长征中所走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

  初一语文的学习方法

  1、注重日常积累:语文考验的是自己肚中的墨水,若是自己没有一定知识累积的话,语文成绩自然不高。所以想要提升语文成绩,平时更应该注重诗词好句的积累。

  2、学会理解文章:通过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明确课文的内在逻辑,把结构层级作为记忆线索,形成知识网络,更能方便记忆。

  3、学会观察周围:写作是源于生活的,最打动人的往往是细节之处。所以平时要多观察生活,写作时多做细节描写,才能真正为作文进行润色,让老师能眼前一亮。

  初一语文的学习技巧

  首先要培养浓厚的兴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这也就说明了学习一定要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有兴趣去学习,是学好的根本,学习语文也一样。只要有了学习语文的兴趣,才会发觉其中的乐趣,发现了学习的乐趣,才有助于我们去持之以恒地学习语文,没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根本学不好语文。有的同学认为语文很无聊,要背记的东西太多,所以根本不想去学,成绩当然也就上不去,所以,兴趣对学习来说是很重要的`。

  其次,学习语文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不可一蹴而就,只有长期的积累才能使语文学得更好。积累也就需要大量地阅读与背诵,当我们空闲的时候,读一读好的书籍或文章不仅能丰富知识,还能陶冶你的性情。不过,不能只是读,还要思考,我们应准备一个记录与摘抄的本子,在阅读的过程中将遇到的好的句子抄下来,并不时地看看,让它们变为自己的东西,当遇到疑点难点时,也要记下来,与旁人讨论,听取别人的看法。这样才会有所长进,水平才会提高。

语文期中知识点6

  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匍匐púfú揣chuāi在怀里衰shuāi老

  淹没mò(点拨:注意多音宇“揣”“没”的读音。)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jūgōng)鞠躬肃(mù)穆

  3.解释下列词语。

  (1)名副其实: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

  (2)精疲力竭:形容非常疲劳,一点力气也没有。

语文期中知识点7

  一、通假字

  1、才美不外见:见同现,显现。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同饲,喂养。

  3、食之不能尽其材:材同才,才能。

  4、其真无马邪:邪同耶,吗。

  5、板印书籍:板同版,雕版。

  6、若止印三二本:止同只,只,仅。

  6、已后典籍皆为板本:已同以,以后。

  7、舟首尾约八分有奇:有同又,表示零数。

  8、诎右臂支船:诎同屈,弯曲。

  9、左手倚一衡木:衡同横,跟竖相对。

  10、盖简桃核修长者为之:简同拣,挑选。

  11、满坐寂然:坐同座,座位。

  12、四支僵劲:支同肢,肢体。

  13、同舍生皆被绮绣:被同披,穿。

  14、与之论辨:辨同辩,辩论。

  15、裁如星点:裁同才,仅仅。

  二、古今异义字

  1、一食或尽粟一石或:古义为有时今义为或者

  2、无丝竹之乱耳丝竹:古义为管弦乐器,文中指奏乐的声音;今义为丝绸和竹子

  3、无案牍之劳形形::古义为身体今义为形状、样子

  4、孔子云云::古义为说今义为云彩

  5、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冒:古义为蒙、盖今义为冒出

  6、药稍熔药:文中指松脂、蜡和纸灰今义为治病的药品

  7、有布衣毕升布衣:古义为平民今义为衣服的一种

  8、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曾:古义为尚今义为曾经

  9、其两膝相比者比:古义为挨着今义为比较

  10、高可二黍许许:古义为左右、上下、光景今义为答应或表猜测

  11、尝贻余核舟一尝:古义为曾经今义为尝试

  12、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但:古义为只今义为转折连词

  13、微闻有鼠作作索索闻:古义为听今义为用鼻子嗅

  14、虽人有百手虽:古义为即使今义为虽然

  15、两股战战股:古义为腿今义为臀部

  16、几欲先走走:古义为跑今义为行走

  17、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假: 古义为借今义为与真相对

  是;古义为这今义为判断动词

  18、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趋:古义为奔向今义为趋向

  19、不敢出一言以复复:古义为辩解今义为又、重复

  20、主人日再食再:古义为两次今义为又一次

  三、词类活用

  1、策之不以其道(名词作动词,鞭打)

  2、用讫再火令药熔(名词作动词,用火烤)

  3、会宾客大宴(名词作动词,举行宴会)

  4、妇抚儿乳(名词作动词,喂奶)

  5、苔痕上阶绿(名词作动词,长到,蔓上)

  6、不能名其一处也(名词作动词,说出)

  7、有仙则名(名词作动词,出名)

  8、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名词作动词,穿着緼袍敝衣)

  9、腰白玉之环(名词作动词,挂在腰间)

  10、主人日再食(名词作状语,每天)

  11、妇手拍儿声(名词作状语,用手)

  12、手自笔录(名词作状语,动手、用笔)

  13、只辱于奴隶人之手(形容词作动词,辱没)

  14、一食或尽粟一石(形容词作动词,吃尽)

  15、无丝竹之乱耳(形容词作动词,使乱)

  16、无案牍之劳形(形容词作动词,使劳累)

  17、有龙则灵(形容词作动词,成为灵验的'水)

  18、京中有善口技者(形容词作动词,擅长)

  19、食之不能尽其材(使动用法,使尽)

  20、是可谓善学者矣(形容词作动词,擅长)

  21、遥闻深巷中犬吠(形容词作状语,远远地)

  四、一词多义

  策之不以其道(策:用鞭子打,动词)

  执策而临之(策:鞭子,名词)

  一食或尽粟一石(食:吃,动词)

  食之不能尽其材(食:喂养,动词)

  马之千里者(之:不译,定语前置的标志)

  只辱于奴隶人之手(之:的,助词)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之,凑足音节,无义)

  执策而临之(之:它的,代词)

  无丝竹之乱耳(之: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义,助词)

  何陋之有?(之:宾语前置的标志,无义)

  策之不以其道(其:它,代词)

  其真无马邪(其:难道,副词)

  安求其能千里也?(能:能够,能愿动词)

  虽有千里之能(能:能力,名词)

  持就火炀之(就:靠近,动词)

  瞬息可就(就:完成,动词)

  每字为一印(印:字印,名词)

  其印自落(印:字印,名词)

  其印为予群从所得(印:印刷工具,名词)

  欲印(印:印刷,动词)

  唐人尚未盛为之(为:做,动词)

  满铁范为一板(为:成为,动词)

  不以木为之者(为:刻制、制作,动词)

  又为活板(为:发明,动词)

  其印为予群从所得(为:被,介词)

  已后典籍皆为板本(为:是,动词)

  不以木为之者(以:用、拿,介词)

  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以:用来,连词)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以:把,介词)

  以中有足乐者(以:因为,介词)

  计日以还(以:相当而,连词)

  高可二黍许(可:大约)

  珠可历历数也(可:可以)

  通计一舟(一:全,整个)

  为念珠个一(一:一件)

  妇抚儿乳(乳:喂奶,动词)

  儿含乳啼(乳:奶头,名词)

  以为妙绝(妙:善、好,形容词)

  众妙毕备(妙:妙处,好处,名词)

  以为妙绝(绝:断、消失,动词)

  群响毕绝(绝:极,副词)

  不能指其一端(指:指出,动词)

  手有百指(指:指头、手指,名词)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患:担心,动词)

  无冻馁之患矣(患:忧患,名词)

  援疑质理(质:询问,动词)

  非天质之卑(质:智力、天资,名词)

  益慕圣贤之道(道:学说,名词)

  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道:谈、讲,动词)

  策之不以其道(道:方法,名词)

  色愈恭,礼愈至(至:周到,形容词)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至:到,动词)

语文期中知识点8

  1.课文主要写了在三种不同场合听到的民歌演唱,演唱的方式和内容都不相同。想一想,与你通过电视或其他途径听过的演唱会、音乐会相比,云南的歌会有哪些特色,作者为什么会对云南的歌会感兴趣。

  云南的歌会纯朴、自然、热烈、带有浓郁的地方风情,使人更能随歌融入到美丽的自然、热烈的生活之中。

  2.下面两段人物描写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1.这种年轻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性情开朗活泼,劳动手脚勤快,生长得一张黑中透红枣子脸,满口白白的糯米牙,穿了身毛蓝布衣裤,腰间围个钉满小银片扣花葱绿布围裙,脚下穿双云南乡下特有的.绣花透孔鞋,油光光辫发盘在头上。

  2.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沈从文《边城》)

  第一个片断侧重描写人物外貌,语言质朴、直白、热烈。

  第二个片断侧重刻画人物性格、气质、与环境的和谐,语言清新、优雅。

  3.课文第四段,用许多笔墨描写由呈贡进城时一路的景色,写“开满杂花的小山坡”,“各种山鸟呼朋引伴”,还有戴胜鸟和云雀的歌唱。这些内容和“赶马女孩子的歌唱”有什么关系?你觉得作者写这些有什么用意?

  “赶马女孩的歌唱”是这一段的主脑。但是作者并没有直奔主题来写这些内容。首先,这是一种写实:云南确实有着如此美丽的风光,也有如此动人的赶马女孩,作者此时所做的只是据实而录──他一笔一笔慢慢描绘,为读者画出了一幅充满自然情趣的山野风光,然后再自然而然地写到“赶马女孩的歌唱”。其次,为“赶马女孩的歌唱”创设了一个动人的场境。山花烂漫,山鸟齐唱,这又是何等的生机活泼,而生活在其间的“女孩”日日领略,潜移默化,在性格气质上早已渐染了如此美好的自然真趣。地灵人杰,诚哉斯言。第三,山鸟或悠扬或质朴的鸣唱,与“赶马女孩的歌唱”交相应和,互为辉映,交织成一片动人的山野田园交响曲。

  总之,这些内容既是对“赶马女孩的歌唱”的真实写照,又是对主脑的铺垫,还是一种烘托映衬。

  4.外收集一些民歌、民谣,分小组进行交流,看看哪些属于“见景生情、即物起兴”,哪些属于“用提问方法,等待对方解答”,哪些属于“唱其他故事,贯穿古今,引经据典”的。有兴趣的同学,不妨选一两首唱一唱,说一说。(略)

语文期中知识点9

  一、易错生字

  1、平舌音:岁

  2、前鼻音:尽(特别容易读错)

  3、翘舌音:烧

  4、“”:第一画是短横,不是平撇!(“厂”容易写错的孩子这个字就很容易错)

  二、形近字区别

  欢-------吹荣-------带岁-------多

  三、反义词

  枯------荣

  四、三级跳

  草小草

  雨后,嫩绿的小草挂着晶莹的.水珠正朝我们点头呢!

  草草地

  我们在软绵绵的草地上尽情地玩耍。

  草草原

  一群群骏马在辽阔的草原上奔驰。

语文期中知识点10

  一只(青蛙) 一个(孩子)

  一块(手表) 一把(刀)

  一条(小河) 一盘(水果)

  一双(筷子)一份(报纸)

  一句(话)一(片)回声

  一 (列) 火车 一(台)电脑

  一(束)鲜花 一(场)比赛

  一(圈)波纹 一(张)桌子

  一(颗)石子 一(把)伞

  一(座)小岛 一(粒)种子

  一(面)红旗 一(朵)浪花

  一 (首) 歌曲 一 (叶) 扁舟

  一(颗)珍珠 一(颗)星星

  一(个)脚印 一(块)草坪

  一(块)木板 一(块)石头

  一(条)小河 一(条)道路

  一 (道) 风光 一(道)闪电

  一(头)牛 一(匹)马

  一(阵)风 一(件)衣服

  一 (轮) 圆月 一(张)纸

  一(双)手 一(座)桥

  一(盆)水 一 (节) 车厢

  一(根)藤 一(口)缸

  一(户)人家 一(枝)笔

  一(位)老人 一(串)葡萄

  一(道)彩虹 一(头)驴

  一则(日记) 一袋( 面粉 )

语文期中知识点11

  一、会认200个字(P158~160),会写300个字(P161~164)

  二、易混淆的字:

  1、耍要些此钓钩峰逢纪记倍培访坊娇骄内纳境镜坚竖爪瓜蓝篮捡拣状壮鱼渔退腿抢创俩两予矛

  2、语文园地:

  P32形近字

  P16形声字去偏旁识字

  P64同音字、形近字和音近字

  P82加偏旁识字

  3、带"月(肉)"旁的字P65形旁表义"扌女氵讠木忄竹衤"P114

  三、查字典:

  1、音序查字法

  2、部首查字法

语文期中知识点12

  对于初中同学,每天学习的知识都在不断更新,知识就需要不断地归纳总结,为大家总结了人教版初二语文期中考试知识点,一定要仔细阅读哦!

  一、字词

  蓬蒿hāo咫zhǐ尺狼藉jí呐nà喊不自量力相形见绌chù精巧绝伦美味佳肴yáo萧瑟sè和煦xù干涸hé吞噬shì裸luǒ露媲pì美

  挑衅xìn啮niè齿缄jiān默窥kuī探狩shòu猎顾忌jì凋diāo零滑翔

  目空一切牟móu取胸有成竹不容置疑慷kāng慨kǎi大方一视同仁众目睽睽kuí

  二、字词释义

  沧海桑田: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莫衷zhōng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

  牟取:谋取。

  众目睽睽:大家的眼睛都注视着。睽睽,睁大眼睛注视着。

  哂shěn笑:讥笑。

  三、课文解读

  11、《敬畏自然》是一篇议论性的散文,选自《大自然的智慧》,作者严春友。

  全文运用了层层推进、水到渠成的论述方法。从否定“征服自然”的口号开头,运用总括与具体展开相结合,巧妙运用对比的手法使立论充分,最手作出“敬畏自然”的结论。告诉人类应该从根本上转变观念,再也不宣称什么“征服自然”,应该敬畏自然,爱护自然,因为人类“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人类和大自然中的其他事物是兄弟关系。

  12、《罗布泊,消失的仙湖》节选自《善待家园--中国地质灾害忧思录》,作者吴岗。

  本文是一篇报告文学,通过罗布泊今昔对比,揭示罗布泊由一个美丽的湖泊消失,是生态环境遭受人为破坏的悲剧。将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的理念渗透课文,以强烈的呼声,警醒世人,要树立全民环保意识,搞好生态保护。

  13、《旅鼠之迷》作者位梦华,这是一篇很别致的科学小品,文章采用记叙的框架、对话的方式来介绍科学知识。

  从三个方面介绍北极旅鼠有三大奥秘,即,繁殖能力惊人,为动物世界之最;旅鼠的繁殖并非年年如此,一旦繁殖过多,就有种种奇怪地自杀行为,或停止进食,或在天敌面前主动挑衅,或改变毛色,吸引天敌;死亡大迁移,数百万旅鼠汇成浩浩荡荡的队伍,奔向大海,葬身大海。

  旅鼠的奇异行为给我们一个启示:人类也不应该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

  14、《大雁归来》节选自《沙乡年鉴》(一本自然随笔和哲学论文集,被称为“美国资源保护运动的圣书”),作者利奥波德,美国著名环境保护主义者。

  文章用拟人的手法介绍了大雁迁徙的特性、规律及与人类的关系,认为大雁是人类的伙伴,动物使寺球充满生机,充满诗意,充满乐趣;人类应该珍爱有益无损的动物,和谐共处,不应该凭借自己的优势去伤害它们,一个“爱”字贯穿全文。很显然,“保护野生动物,珍爱野生动物”就是全文的主旨。

  在写法上,形象性、知识性和抒情性的完美结合,是本文的一大特色。

  15、《喂--出来》选自《不速之客--星新一短篇小说选》,作者星新一,日本现代科幻小说作家,以微型小说著名,作品最大特点是构思巧妙。

  本文是一篇科学幻想小说,以环境污染为题材,讲的是一场台风吹倒了一座古庙,庙底露出个无底洞,通过对这个洞一番研究后,后来成民填垃圾的地方,终于有一天,里面的东西又都飞了出来。

  小说揭示了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警示世人要正视环境问题。

  小说的题目充满悬念,原是一个年轻人的喊叫,其实也蕴含队们对大自然认识的浅薄无知。结尾再写小石头飞来,这种循环式结构耐人寻味,发人深省。

语文期中知识点13

  知识点概述

  <荷塘月色>成功地描写了荷塘的月色和月下的荷塘,于景色描写中寄托着自己的真情实感,这种成功,也得益于他对语言的巧妙运用。文章多处使用比喻、通感、叠字等, 使得全文语言典雅,充满诗情画意。比如作者连用三个比喻写静态的荷花,“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绘出了淡月辉映下荷花 的晶莹剔透,绿叶衬托下荷花的忽明忽暗以及荷花纤尘不染的美质。通感的使用更使文章的语言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通感就是在描写客观事物时,凭借人们各种 感觉间的息息相通,用形象的语言把某一感观上的感受移到另一感观上,使“一种感觉超越了本身的局限而领会到属于另一种感觉的印象”(钱钟书语)。例如: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清香”本来是属于嗅觉的,作者却将它转化成听觉上的“渺茫的歌声”,令人联想到若有若无、 轻淡幽香、沁人心脾等,其间感觉的转移伴随着想像的跳跃。此外,叠字的运用不但传神地描摹出眼前的景象,而且使文气舒展,给人音韵和谐的美感。如“蓊蓊郁 郁”“远远近近”“高高低低”的树、“曲曲折折”的荷塘、“隐隐约约”的远山,“亭亭”的荷花、“田田”的叶子、“缕缕”的清香、“脉脉”的流水,“密密 地”挨、“静静地”泻、“重重”围住等等,比比皆是,独具匠心。

  知识点总结

  一、重点词语

  蓊蓊郁郁 弥望 袅娜 羞涩 渺茫

  霎时 宛然 脉脉 酣眠 参差 斑驳

  峭楞楞 倩影 梵婀玲 妖童媛女

  鹢首徐回 棹 纤腰 敛裾 嬉游

  消受 独处 琐屑 踱步

  二、文学常识

  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诗人、散文家、学者,又是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毛泽东称颂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作品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伦敦杂记》,收在《朱自清文集》里。散文名篇有《背影》、《绿》、《匆匆》、《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常见误区提醒

  《荷塘月色》中的语言特点:

  朱自清的语言风格独特,大量使用现代口语词汇,朴素自然,给人以亲切感;又适当 融合文言词句,使文字更加洗练;叠词叠字的运用,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风华从朴素中来,腴厚从平淡中来”是他语言风格的精确概括。他散文中的语言没有刻 意雕琢的词句,写得平淡、朴素,而平凡的字句在他的笔下却仿佛突然有了生命一般,让人感到新奇,不禁惊叹!

  在口语基础上刻意出新,毫 无雕饰之感。在遣词用字上更有如神之笔,点活了月光和雾气的“泻”与“浮”二字;把量词活用为形容词的“一丝”、“一带”、 “一道”、“一两点”等,都生动地起了丰富、润饰、强化形象的作用。叠词的运用,更是朱先生的擅长,例如,以“田田”形容荷叶的密度,以“层层”刻画它的 深度,用“曲曲折折”表示荷塘的广度,用“蓊蓊郁郁”极写树木的繁茂,都产生了鲜明的实观效应,读起来节奏明朗、韵律协调。

语文期中知识点14

  学生们在享受学期的同时,也要面对一件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学习。语文网为大家提供了初二下册语文期中备考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文言诗文背诵要求做到一字不漏,一字不添,一字不倒,一字不改;默写文言诗文语句,不仅要连贯前后语句,默写时还应一字不错。中考默写一般4句诗、2句文,特别注意背诵篇目中的名句。记住并纠正自己以前默写中的错别字。

  2.古诗理解鉴赏要重点关注各册教材中以讲读篇目出现的古诗词曲,要注重古代文化文学常识的积累,特别是教材中的注释;要对《篇目点击》中的赏析指导和练习相当了解,对诗句的理解、诗词主要内容和写作意图、作者的思想感情等把握准确。

  3.对一些名家名篇,还应了解作者的姓名、生活时代和篇名。

  4.掌握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和6个虚词的用法。一般为古汉语的特殊用法为:一词多义、通假、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因此对课文中的这类词要特别重视,必须理解掌握《篇目点击》中收入的150个实词和6个虚词的用法,特别是初中教材中出现的义项。

  5.在句子翻译中要有敏感的“特殊句式”意识。如省略句,注意把省略的主语宾语加上;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在翻译时要落实关键实词的含义和虚词的用法,翻译句子的.语气句式必须与原句保持一致。

  6.在课外文言文的阅读上,遇见不会的词或者一下没想起的词大可不必紧张,联系上下文,结合故事(文章)的情节,理解(猜)出它的意思,把词带到文章中去理解,切记翻译不可脱离文章。如果选文下有注释,一定要充分利用注释的提示作用。

  7.在课内语段阅读上要注重选文主要内容的归纳概括,如果在自己复习掌控的范围内,当然可以凭记忆答题;若自己复习不到位或记忆不清,则要仔细阅读选文收集处理信息,然后作出合理而简要的表述。在课外文言文阅读上,要注意文章蕴含的道理体悟或文章中人物性格特征的归纳提炼。

语文期中知识点15

  1.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人称“诗圣”。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2.品味赏析。

  (1)前四句所绘的秋景图是一幅凄凉的秋景图。诗人登上高处,峡中不断传来“高猿长啸”之声,使人顿生悲情;接着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树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一种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自然而生,尤其是“无边、不尽”,透出沉郁悲凉,不仅写出了空间的广漠,更强调无处不含悲秋之气。这凄清萧条的秋景为全诗奠定了沉郁悲凉的.情感基调。

  (2)诗人的“悲”除了体现在首联、颔联描写的秋景之外,还体现在哪里?颈联和尾联。

  ①离家多年,有家难归。

  诗人长年漂泊他乡,壮志难酬,处境艰难。“万里”写出流浪之远,“常”写出流浪时间之长。“悲秋”则从季节上给人悲凉的感觉。

  ②晚年多病,孤苦无依。

  “百年”即暮年,此时诗人已经56岁。“多病”,在多年的漂泊生活中,诗人身患肺病等多种疾病。“登台”即登高,古人登高常在九月九日重阳节,带上亲朋好友,而此时诗人却是独自一人!诗人的朋友高适、救济他的朋友严武等都已经离开人世,诗人此时孤苦一人漂泊在外!

  ③国事艰难,壮志难酬。

  “艰难”兼指国家命运和自身命运。国家动乱(安史之乱),诗人漂泊在外,生活艰难,壮志难酬。杜甫是受儒家思想影响很深的人,忠君爱国、关心民生疾苦是他的思想的核心。年轻的时候,杜甫就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抱负,他的忠君爱国是真心实意的,骨子里的!儒士认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而杜甫是无论如何穷困潦倒都要心系天下,为国家担忧。他一直忠于国家,心忧天下!因此他“恨”,恨国家仍然动荡不安,恨自己已经人到暮年,不能为国家效力,恨自己壮志难酬。

  ④人生潦倒,消愁无途。

  想借酒消愁,可是又患重病,不得不戒酒,本想一醉解千愁,终没有遂愿,心中万千愁绪无法排解,真是愁上加愁。

  3.品评名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落叶飘零,无边无际,纷纷扬扬,萧萧而下;奔流不尽的长江,汹涌澎湃,滚滚奔腾而来。这一千古名句,写出了秋天萧瑟肃杀、空旷辽阔的景色,一句仰视,一句俯视,有疏宕之气。“无边”,放大了落叶的阵势,“萧萧下”,又加快了飘落的速度。在写景的同时,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全联对仗工整,气韵流畅,加上“萧萧”“滚滚”两组叠字的对用,读来音调铿锵,气势奔放。

  小编为大家提供的初二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知识点就到这里了,愿大家都能在学期努力,丰富自己,锻炼自己。

【语文期中知识点】相关文章:

七年级下册期中语文知识点03-04

语文知识点03-04

语文月考知识点02-27

语文阅读题知识点02-28

语文必背知识点03-03

高二语文知识点03-03

语文必修五知识点03-04

语文必修二苏教版知识点12-18

语文课文预习知识点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