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知识点

时间:2024-03-03 22:51:39 好文 我要投稿

高二语文知识点

  在我们平凡无奇的学生时代,相信大家一定都接触过知识点吧!知识点就是掌握某个问题/知识的学习要点。相信很多人都在为知识点发愁,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二语文知识点,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二语文知识点

高二语文知识点1

  一、基本常识

  1、题解

  辞,是介于散文与诗歌之间的一种文体。起源于战国时的楚国,故称楚辞。汉代常把辞与赋合称为辞赋,辞和赋还是有区别的。一般说来,辞重言情,赋重铺陈

  2、作者

  陶渊明,东晋诗人。出身于破落官僚家庭,家境贫寒。29岁起为江州祭酒,不久自解职归。以后做过镇军、建威参军,因不堪行役之苦,转任彭泽令,仅80余天即辞归田园。晋安帝义熙末,50多岁时,被征为著作佐郎,不就。晚年穷到“窥灶不见烟”(《泳贫士》)的程度。最终在贫病交加中死去,卒年62岁。

  陶渊明的诗留存一百二十多首,其中有20余首是写田园生活和景色的田园诗。这些诗冲破当时“玄言诗”的风气,为五言诗开辟了新境界。

  陶渊明长于诗文辞赋。作品题材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描绘田园美景,抒发厌恶官场、洁身自好的情怀。如《归园田居》、《饮酒》、《移居》等;另一类为咏怀诗,如《泳荆轲》、《读山海精。精卫填微木》等,寄寓抱负,多悲愤慷慨之音。散文首推《桃花源记》,辞赋《归去来兮辞》称著文史。欧阳修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

  3、写作背景

  陶渊明41岁时(405年),最后一次出仕,做了85天的彭泽令。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渊明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官员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挂冠去职,并赋《归去来兮辞》,以明心志。

  二、字词语言

  1、古今异义词

  悦亲戚之情话

  亲戚

  古:指包括父母兄弟在内的内外亲属

  今: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成员

  情话

  古:指知心话今:指男女间谈情说爱的话

  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有事

  古:指农事今:泛指

  既窈窕以寻壑窈窕

  古:幽深曲折的样子今:指女子文静而美好

  觉今是而昨非

  是

  古:正确今:判断词

  非

  古:过错、错误今:不

  恨晨光之熹微

  恨

  古:埋怨、遗憾今:仇恨、怨恨

  2、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园日涉以成趣日:每天

  时矫首以遐观时:有时

  (2)形容词作名词

  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幼:儿童、小孩子

  (3)名词作动词

  乐琴书以消忧琴书:抚琴、读书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棹:划船

  策扶老以流憩策:拄着

  (4)使动

  眄庭柯以怡颜怡:使……愉快

  (5)意动

  乐琴书以消忧乐:以……为乐

  悦亲戚之情话悦:以……为愉快

  善万物之得时善:以……为善羡慕

  3、一词多义

  引引以为流觞曲水疏导、引来

  引壶觞以自酌端起

  引而不发,跃如也拉弓

  相如引车避匿掉转

  引兵欲攻燕率领、引导

  秦军引而去避开、退却

  乘聊乘化以归去,乐夫天命复奚疑顺应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趁着

  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shèng量词,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

  牛十二,乘韦先四的代称

  策策扶老以流憩拄着

  振长策而御宇内马鞭子,引申为暴政

  夸父弃其策拐杖

  策之不以其道鞭打,引申为驯养

  行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将要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行为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辈分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行走

  4、虚词把握

  以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连词相当于“而”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介词把、拿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动词用,采取

  日以尽矣,荆轲岂无意哉副词通“已”,已经

  相当于“何”的'疑问代词:

  田园将芜胡不归胡

  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奚

  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焉

  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曷

  三、理解分析

  1、结构层次

  (一)申述“归去来兮”的缘由

  (1)“心为形役”——为衣食所迫而做官

  (2)“觉今是而昨非”——认为以前所为是错的

  (二)归家之后的情状

  (1)心情愉快——小舟轻飏,和风吹衣

  (2)归心似箭——“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3)家人欢迎——“童仆迎接,稚子候门”

  (4)修身养性——饮酒、游园、观景

  (三)回归田园的愉快生活

  (1)远离官场,享受天伦

  (2)读书抚琴,颐养天年

  (3)驾车乘舟,寻幽探胜

  (四)抒发诗人乐天安命的情怀

  (1)人生苦短,淡薄名利

  (2)乐天安命,顺其自然

  2、写作特点

  (1)骈散结合,音韵和谐

  行文注意对仗骈偶,且又灵活多有变化。既讲用韵辞采,又简洁清新,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

  (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感情充沛强烈

  作者的感慨、追求、心志等借助于景物描写而自然流露,全辞情真意切,沁人心脾。

  (3)结构谨严,不蔓不枝

  首段直接抒情,照应序文;二、三段借物抒情,表达情怀;末段属总结,卒章显志。

高二语文知识点2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唿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翻译:

  秋夜我到浔阳江头送一位归客,冷风吹着枫叶和芦花秋声瑟瑟。我和客人下马在船上饯别设宴,举起酒杯要饮却无助兴的音乐。酒喝得不痛快更伤心将要分别,临别时夜茫茫江水倒映着明月。

  忽听得江面上传来琵琶清脆声;我忘却了回归客人也不想动身。寻着声源探问弹琵琶的是何人?琵琶停了许久却迟迟没有动静。我们移船靠近邀请她出来相见;叫下人添酒回灯重新摆起酒宴。千唿万唤她才缓缓地走出来,怀里还抱着琵琶半遮着脸面。转紧琴轴拨动琴弦试弹了几声;尚未成曲调那形态就非常有情。弦弦凄楚悲切声音隐含着沉思;似乎在诉说着她平生的不得志;她低着头随手连续地弹个不停;用琴声把心中无限的往事说尽。轻轻地拢,慢慢地捻,一会儿抹,一会儿挑。初弹《霓裳羽衣曲》接着再弹《六幺》。大弦浑宏悠长嘈嘈如暴风骤雨;小弦和缓幽细切切如有人私语。嘈嘈声切切声互为交错地弹奏;就像大珠小珠一串串掉落玉盘。琵琶声一会儿像花底下宛转流畅的鸟鸣声,一会儿又像水在冰下流动受阻艰涩低沉、呜咽断续的声音。好像水泉冷涩琵琶声开始凝结,凝结而不通畅声音渐渐地中断。像另有一种愁思幽恨暗暗滋生;此时闷闷无声却比有声更动人。突然间好像银瓶撞破水浆四溅;又好像铁甲骑兵厮杀刀枪齐鸣。一曲终了她对准琴弦中心划拨;四弦一声轰鸣好像撕裂了布帛。东船西舫人们都静悄悄地聆听;只见江心之中映着白白秋月影。

  她沉吟着收起拨片插在琴弦中;整顿衣裳依然显出庄重的颜容。她说我原是京城负有盛名的歌女;老家住在长安城东南的虾蟆陵。弹奏琵琶技艺十三岁就已学成;教坊乐团第一队中列有我姓名。每曲弹罢都令艺术大师们叹服;每次妆成都被同行歌妓们嫉妒。京都豪富子弟争先恐后来献彩;弹完一曲收来的红绡不知其数。钿头银篦打节拍常常断裂粉碎;红色罗裙被酒渍染污也不后悔。年复一年都在欢笑打闹中度过;秋去春来美好的时光白白消磨。兄弟从军姊妹死家道已经破败;暮去朝来我也渐渐地年老色衰。门前车马减少光顾者落落稀稀;青春已逝我只得嫁给商人为妻。商人重利不重情常常轻易别离;上个月他去浮梁做茶叶的生意。他去了留下我在江口孤守空船;秋月与我作伴绕舱的秋水凄寒。更深夜阑常梦少年时作乐狂欢;梦中哭醒涕泪纵横污损了粉颜。

  我听琵琶的悲泣早已摇头叹息;又听到她这番诉说更叫我悲凄。我们俩同是天涯沦落的可悲人;今日相逢何必问是否曾经相识!自从去年我离开繁华长安京城;被贬居住在浔阳江畔常常卧病。浔阳这地方荒凉偏僻没有音乐;一年到头听不到管弦的乐器声。住在湓江这个低洼潮湿的地方;第宅周围黄芦和苦竹缭绕丛生。在这里早晚能听到的是什么呢?尽是杜鹃猿猴那些悲凄的哀鸣。春江花朝秋江月夜那样好光景;也无可奈何常常取酒独酌独饮。难道这里就没有山歌和村笛吗?只是那音调嘶哑粗涩实在难听。今晚我听你弹奏琵琶诉说衷情,就像听到仙乐眼也亮来耳也明。请你不要推辞坐下来再弹一曲;我要为你创作一首新诗《琵琶行》。

  被我的话所感动她站立了好久;回身坐下再转紧琴弦拨出急声。凄凄切切不再像刚才那种声音;在座的人重听都掩面哭泣不停。要问在座之中谁流的`眼泪最多?我江州司马泪水湿透青衫衣襟!

  简介:

  诗人在这首诗中着力塑造了琵琶女的形象,通过它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损害的乐伎、艺人的悲惨命运,抒发“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情。

  诗的开头写“秋夜送客”,“忽闻”“琵琶声”,于是“寻声”“暗问”,“移船”“邀相见”,经过“千唿万唤”,然后歌女才“半遮面”地出来了。这种回荡曲折的描写,就为“天涯沦落”的主题奠定了基石。

  背景:

  《琵琶行》创作于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为七言古诗。白居易任谏官时,直言敢谏,同情民间疾苦,写了大量的讽谕诗,触怒了唐宪宗,得罪了权贵被贬。他的被贬其实是一桩冤案,他连遭打击,心境凄凉,满怀郁愤。次年(既元和十一年)送客湓浦口,遇到琵琶女,创作出这首传世名篇。

  字词:

  1、左迁:贬官。

  2、凡:共。

  3、间关:鸟鸣声。

  4、虾蟆陵:下马陵,其附近乃歌女聚居地。

  5、秋娘:歌妓们的通称。

  6、争缠头:竞相赠送财物。

  7、钿头银篦:妇女头上饰物。

  8、浮梁:江西景德镇。

  9、呕哑嘲哳:形容声音嘶哑杂乱刺耳。

  10、向前:刚才。

  11、青衫:唐官员以等级穿着不同颜色衣裳。青衫是最低一级的服色。

  练习题:

  1.“无管弦”三字在情节的展开上有什么作用?试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无管弦”三字,既与后面的“终岁不闻丝竹声”相唿应,又为琵琶女的出场和弹奏作铺垫。

  2.“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琵琶女不幸遭遇的同情,反映出诗人在政治上遭受打击,被贬谪九江后的苦闷与凄凉的心境。

  3.“今夜闻君琵琶语”中“语”如果换成“曲”,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语”既指曲声,也含有琵琶女通过音乐所表露出的心曲,比“曲”的含义更深广。

  4.音乐是沟通诗人与琵琶女情感的桥梁,全诗写音乐写了几个回合?音乐声中塑造了怎样的琵琶女和诗人的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全篇写音乐三个回合:一闻乐,闻声不见人,情相触;再闻乐,见人再闻声,情相通;三闻乐,知人重闻声,情相融。琵琶声中塑造出诗人自身横遭贬谪、抑郁寡欢的形象,琵琶女漂泊沦落、凄苦哀怨的形象;青衫泪中表现出诗人与琵琶女“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平等心情。

高二语文知识点3

  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沁园春长沙》)

  2.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采桑子重阳》)

  3.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郑愁予《错误》)

  4.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5.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6.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朱自清《荷塘月色》)

  7.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8.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9.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10.今其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1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12.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13.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14.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触龙说赵太后》)

  15.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16.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17.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18.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19.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20.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高二语文知识点4

  1、《红楼梦》:原名《石头记》,共120回,曹雪芹写前80回,高鹗续写后40回。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是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

  2、《老人与海》海明威:美国小说家。195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成为表现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主要代表作。

  3、《蜀道难》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风飘逸豪放,素有“诗仙”之称。和杜甫齐名,人称“李杜”。

  4、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有《杜工部集》。我国文学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风沉郁顿挫。人们称杜甫的'诗为“诗史”,称誉杜甫是“诗圣”。

  5、《琵琶行》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倡导“新乐府运动”。

  6、李商隐: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生。有《李义山诗集》。与杜牧并称“小李杜”。

  7、《孟子》:是孟子及其弟子编辑而成的一部语录体著作,共7篇,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是儒家继孔子之后又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后称为“亚圣”。

  8、《荀子》荀子: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时期儒家学派最后一个代表人物。

  9、《过秦论》贾谊:世称贾太傅、贾长沙,也称贾生。西汉杰出的政论家、文学家。

  10、《师说》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唐代散文家,诗人。和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著有《昌黎先生文集》。

高二语文知识点5

  1、敕勒歌

  【作者】佚名【朝代】南北朝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2、译文

  辽阔的敕勒大平原,就在阴山脚下。敕勒川的天空啊,看起来好像牧民们居住的毡帐一般。它的四面与大地相连,蔚蓝的天空一望无际,碧绿的原野茫茫不尽。那风吹到草低处,有一群群的牛羊时隐时现。

  3、赏析

  这首民歌,勾勒出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境界开阔,音调雄壮,语言明白如话,艺术概括力极强。

  这首歌也具有鲜明的游牧民族的.色彩,具有浓郁的草原气息。从语言到意境可谓浑然天成,它质直朴素、意韵真淳。语言无晦涩难懂之句,浅近明快、酣畅淋漓地抒写了游牧民族骁勇善战、彪悍豪迈的情怀。

高二语文知识点6

  1、《红楼梦》:原名《石头记》,共120回,曹雪芹写前80回,高鹗续写后40回。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是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

  2、《老人与海》海明威:美国小说家。195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成为表现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主要代表作。

  3、《蜀道难》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风飘逸豪放,素有“诗仙”之称。和杜甫齐名,人称“李杜”。

  4、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有《杜工部集》。我国文学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风沉郁顿挫。人们称杜甫的诗为“诗史”,称誉杜甫是“诗圣”。

  5、《琵琶行》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倡导“新乐府运动”。

  6、李商隐: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生。有《李义山诗集》。与杜牧并称“小李杜”。

  7、《孟子》:是孟子及其弟子编辑而成的一部语录体著作,共7篇,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是儒家继孔子之后又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后称为“亚圣”。

  8、《荀子》荀子: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时期儒家学派最后一个代表人物。

  9、《过秦论》贾谊:世称贾太傅、贾长沙,也称贾生。西汉杰出的政论家、文学家。

  10、《师说》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唐代散文家,诗人。和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著有《昌黎先生文集》。

高二语文知识点7

  【必背文言文】

  山居秋暝[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从军行(其四)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登高【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石头城【唐】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锦瑟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蜀道难李白

  噫吁嚱(yīxūxī)!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fú),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sài)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zhàn)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náo)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yíng)岩峦。扪(mén)参(shēn)历井仰胁(xié)息,以手抚膺(yīng)坐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chán)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háo)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huī),砯(pīng)崖转(zhuǎn)石万壑(hè)雷。其险也如此,嗟(jiē)尔远道之人胡为(wèi)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wéi),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fēi)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shǔn)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zī)嗟(jiē)。

  琵琶行白居易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虾蟆(hámá)陵]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高二语文知识点8

  本单元有三篇文章,杂文一篇、随笔两篇。《拿来主义》是一篇杂文,是一种文艺性的社会评论文章,有着丰富的文学性和形象性。其余两篇是随笔,与散文的特点相似,但更注重于说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主要写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的性质和发展变化。《短文三篇》节选了蒙田、帕斯卡尔、福尔格姆等作家对人、社会等方面的理解。

  本单元是杂文、随笔单元,从应用的角度说,都是议论文。所以,学习本单元,可以培养学生的议论能力。议论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工作中时常常用得到的。从审美的角度说,这些课文都具有文学性、形象性,都具有哲理美、语言美,可以借此培养学生的美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从探究的角度说,这些课文阐述的社会、人生问题都是与学生密切相关的问题,值得学生与课文作者对话、沟通,去分析、评判这些问题。

  这里精心编排了四篇课文,其中一篇是杂文,三篇是随笔。杂文是鲁迅的《拿来主义》。这是一篇传统课文,阐述对文化遗产的批判继承问题。虽然这篇杂文写于上世纪30年代,但今天读来依然觉得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充满着科学价值与革命精神。因为70年来,被这篇战斗檄文指责为“孱头”,怒骂为“昏蛋”,鄙夷为“废物”的人仍不断冒出来。这篇课文精巧的构思,精彩的比喻,严密的论证,辛辣的讽刺,也值得学生好好学习。

  随笔《语言生活的历史进程》一文,其实是说明文。按照现在的文体分类法,可以归入学术文化随笔。它的主旨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语言也在不断发展,文字、传声技术和计算机提高了语言的传播功能,国家共同语和国际共同语扩大了语言的流通范围,人类的语言生活还在更快地前进,中国的语言文字必须跟上时代的前进步伐。这篇文章的写法很有特点。条理清楚,语言是精炼的口语。这篇文章不仅供看,而且供听,类似广播稿,人们一听就懂,它是“文体口语化”的范例。

  随笔《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是学方面的文章。过去教科书选用的议论文,大都是政论、思想评论和时事评论,关于母爱、父爱之类的`议论文章,似乎从来没有进过课本。选用这篇文章就算开了一个先例。实际上,这个问题与学生的关系非常密切,每个学生都是在父母的爱的阳光下成长的。学生从小学起已经读了不少关于父母之爱的文学作品和一般记叙文,现在读这篇议论文章,就可以上升到理论高度,重新认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作者是精神分析学家、社会学家和哲学家,他的西方思维方式,他的弗洛伊德式的心理分析,可以让学生开阔眼界,活跃思维。

  《短文三篇》中《热爱生命》一文,是典型的随笔。它是一段哲人语录,朴素而又深刻。它告诉读者,生活是相对于生命而言的,热爱生命的方式就是珍惜时光,热爱生活。同样,“死亡”是“生命”的另一种形式,是热烈丰盈的生命形式的终极状态,人们如果能够充分地享用生命所赋予的所有快乐,就不会留意死亡的降临。针对现在中学生中浪费生命、漠视生命、戕害生命的现象,学习这篇《热爱生命》,应该是有现实意义的。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只是几个片段,不是一篇完整的文章,但这几个片段大致有序,并且它的含义深刻而丰富,足以引发学生的深思。它告诉人们,人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因为能思想,人区别于顽石或者牲畜,比能致他于死命的东西高贵得多,能囊括吞没人的宇宙。道德的原则要求人“努力好好地思想”。学习这篇课文,应该使学生认识到,要维护人的尊严,就要“努力好好地思想”。

  《信条》看似浅显或绝对,实际上并非如此。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说过,他之所以能获奖,主要原因就是他牢记并实践了在幼儿园就学过的那些信条。这篇课文的高明之处,在于作者把复杂问题简单化,而且讲得机智、幽默,充满温情,容易为人们所接受,并高高兴兴去实践。希望在学生身上,也能达到这个效果。

高二语文知识点9

  1.给下列字注音

  王好战hào 弃甲曳兵yè 数罟不入洿池cù gǔ wū 衣帛yì 鸡豚狗彘tún zhì 庠序xiáng 饿莩piǎo

  2.词语讲解

  凶:

  (1)不吉祥,不幸

  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荀子》) (顺应自然的变化,采取正确的措施就吉利;顺应自然的'变化采取错误的措施就凶险)

  (2)庄稼收成不好

  河东凶亦然(《寡人之于国也》)

  (3)凶残、残暴

  攘除奸凶(《出师表》)

  (4)恐惧而喧嚷骚动

  敌入而凶(《国语》)(由于敌人入侵因恐惧而喧嚷骚动)

  察:

  (1)观察、仔细看

  徐而察之(《石钟山记》)

  (2)考察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3)考察后推荐

  察臣孝廉(《陈情表》)

  (4)明智、精明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东方朔《答客难》)

  兵

  (1)兵器、武器

  兵刃既接 (《寡人之于国也》)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过秦论》)

  (2)军事、战争

  兵者,国之大事 (《孙子兵法》)

  (3)军队

  赵亦盛设兵以待秦 (《廉颇蔺相如列传》)

  (4)士兵

  可汗大点兵 (《木兰诗》)

  直

  (1)与“弯”相对

  木受绳则直(《劝学》)

  (2)正确的、正直的

  与贵酋处二十日,争曲直(《〈指南录〉后序》)

  (3)面对、遇到

  与单于相直(《汉书》) (与单于相面对)

  (4)价值,后写作“值”

  系向牛头充炭直(《卖炭翁》)

  (5)副词,仅,只是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寡人之于国也》)

  (6)副词,径直、一直

  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信陵君窃符救赵》)

  (7)副词,竟然

  可以为富安天下,而直为此廪廪也(《论积贮疏》)

  数

  Shù

  (1)数目、数量

  愿令得补黑衣之数(《触龙说赵太后》)

  (2)几,几个

  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狼》)

  (3)命运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六国论》)

  Cù

  (4)密,与“疏”相对

  数罟不入洿池(《寡人之于国也》)

  Shǔ

  (5)计算

  蒙冲斗舰乃以千数(《赤壁之战》)

  Shu

  (6)屡次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通假字

  (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无通“毋”

  (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者 〖颁通“斑”

  (3)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涂通“途”

  3.词类活用

  名词活用作动词

  (1)填然鼓之 〖鼓打鼓

  (2)树之以桑 〖树种植

  (3)七十者衣帛食肉 〖衣穿

  (4)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王称王

  (5)王无罪岁 〖罪归罪

  动词作名词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活着的人,死去的人)

  形容词作动词谨庠序之教 (认真从事)

  使动用法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使….迁移)

  4.特殊句式

  状语后置句

  申之以孝悌之义 树之以桑 则无望民之多于领国也

  宾语前置

  未之有也

  判断句

  非我也,岁也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5.固定句式

  1.直不百步耳 ,是亦走也 (只是……罢了,那还是……)

  2.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有的…有的….)

  3.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这与……有什么不同呢?)

高二语文知识点10

  1、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小说的情节一般包括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

  2、长篇小说《红楼梦》又名《石头记》、《金玉缘》,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小说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中心,围绕两个主要人物的感情纠葛,描写了大观园内外一系列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作品的主题也没有局限在个人爱情悲剧本身,而是围绕着中心事件,展开了许多错综复杂的矛盾斗争,描绘了一幅极其广阔的社会生活图画,说明了整个封建社会已是千疮百孔,摇摇俗坠。深刻尖锐地批判了封建社会制度、政治吏治、婚姻制度、伦理关系,悲愤满腔地控诉了封建主义的残酷无情和灭绝人性,歌颂了追求光明的叛逆人物,通过叛逆者的悲剧命运宣告了这一社会必然走向灭亡。在中国,《红楼梦》被评价为剖析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林黛玉进贾府》是全书的序幕之一,通过一个从未到过贾府的人物——林黛玉的所见所闻,对一个庞大的封建大家族进行了介绍,环境描写细致真实,人物语言、动作描写栩栩如生。林黛玉的美貌多情、体弱多病、生性敏感、言行谨慎等,王熙凤的泼辣、精明能干、刁钻狡黠、善于逢迎等,贾宝玉的英俊多情、任性率真和敢于反叛等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3、《祝福》围绕鲁四老爷家的几次祝福,塑造了祥林嫂这样一位纯朴善良的劳动妇女的形象。她一生勤劳善良,对生活要求极低,到头来却挣不到鲁迅所说的一个“做稳了”的“奴隶”的资格,只能悲惨的死去。深刻的揭露“四权”(政权、族权、神权、夫权)对中国妇女的迫害,揭露了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吃人的本质。

  4、《老人与海》是美国作家海明威后期的代表作,1954年凭借此作“精通于叙事艺术”而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本文通过主人公桑地亚哥与鲨鱼的`顽强搏斗的描写,表现了一种奋斗的人生观,即使面对的是不可征服的大自然,但人仍然可以得到精神上的胜利。也许结果是失败的,但在奋斗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凭借着勇敢坚毅、自信和永不服输的精神如何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文章赞美和讴歌了不服输的硬汉子精神。

  5、科普说明文是介绍、普及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体。它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科学说明文,以传授一般科学知识为目的,要求有很强的科学性,严格遵循科学的原理,语言简洁、平实,浅显易懂;一种是科学小品,多用文艺笔调介绍科学知识和阐述科学原理,在表达上经常凭借生动的比喻、有趣的联想,在讲清科学道理的同时,还能使读者得到某种感情上的陶冶和艺术上的享受。科普说明文的三个特点为:知识性、趣味性和通俗性。《动物游戏之谜》是一篇综述性的科技小论文,多为客观性的描述;《宇宙的边疆》是一篇解说词,以“我们探索宇宙的旅程”贯串全文,详细介绍了宇宙的组成情况,有议论也有情感抒发,像与朋友促膝谈心,亲切自然;《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是一篇自传性质的文章,讲述了自己童年的两件与科学接触的趣事。

  总结:为大家准备的“高二文学常识知识点辅导”就介绍完了,大家一定要认真学习,也希望能够给老师和同学们参考,祝大家学习愉快。

高二语文知识点11

  一、《窦娥冤》:关汉卿

  1. 字音:

  亲眷(uàn) 嗟(iē)怨 杳(ǎ)无音信 嘱咐(zhǔfù) 尸骸(hái)

  负屈衔(xián)冤 古陌()荒阡(qiān) 应验(àn) 甘霖(gānlín)

  2. 词语释义:

  ① 亲眷:亲属;

  ② 嗟怨:叹息埋怨;

  ③ 杳无音信:去向遥远,下落不明;

  ④ 尸骸:尸体;

  ⑤ 负屈衔冤:即含冤承受委屈;

  ⑥ 古陌荒阡:即荒郊野外。古代田间小路东西为“陌”,南北为“阡”。

  ⑦ 甘霖:久旱后所下的雨。

  ⑧ 应验:预言、预感和后来所发生的事实相符。

  二、《雷雨》:曹禺

  词语补释:

  拜望: 原是敬辞,指探望。文中含讽刺的意味。

  涔涔: 形容汗水不断地下流。

  谛听: 仔细地听。谛: 仔细。

  恩怨: 恩惠和仇恨。文中偏指仇恨。

  见地: 见解。

  交涉: 跟对方商量解决有关的问题。文中含有办成事情的意思。

  惊愕:吃惊而发愣。 昧心: 违背良心。昧: èi 昏,糊涂,不明白。

  弥补: 把不够的.部分补足。

  伺候: 在人身边供使唤,照料饮食起居。

  无赖:刁钻泼辣,不讲道理;②游手好闲、品行不端的人。

  贤慧: 指妇女心地善良,对人和蔼。

  郁热: 闷热。郁: 积聚而不得发泄。

  怨愤:怨恨愤怒。

  三、《哈姆雷特》:莎士比亚

  1.给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

  匍匐(pūfū) 意旨(zhī) 暴虐(nuè)

  祈祷(dǎ) 轻蔑(iè) 难堪(ān)

  怪诞(dàn) 忏悔(qiān) 踌躇(chóuchú)

  迷惘(mi wang)

高二语文知识点12

  一、句式

  一、基本句型 句子依据用途或语气分类,可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说明一件事情,表示陈述语气的句子,叫陈述句。 提出一个问题,表示疑问语气的句子,叫疑问句。 要求或者希望中国人做什么或不做什么,表示祈使语气的句子,叫祈使句。

  一、基本句型

  句子依据用途或语气分类,可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说明一件事情,表示陈述语气的句子,叫陈述句。

  提出一个问题,表示疑问语气的句子,叫疑问句。

  要求或者希望中国人做什么或不做什么,表示祈使语气的句子,叫祈使句。

  表示感叹语气的句子,叫感叹句。——语文知识点:高中语文句式

  二、句式变换

  1、陈述句与被(把)字句的改写:把陈述句改成被字句,就是将句中表示接受动作的词调到句首,另上“被”就成了被字句。将陈述句改成把字句,就是将句中表示动作的对象移到表示动作的词前面,加上“把”即成把字句。在变换句式时必须保持原句的意思。

  2、陈述句与反问句的改写:陈述句指说明意见、叙述事实的.句子。反问句是指用疑问句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的句子。将反问句改成陈述句,需要把句中表示肯定或否定的词改成否定或肯定的词,再将原句中的问号改成句号,并去掉“难道……吗”和“怎么……呢”语气助词。同样,也可以把陈述句改写成反问句,首先把句中表示肯定或否定的词改成表示否定或肯定的词,再将原句中的句号改成问号。为了加强语气,一般拉圾箱都要加上“难道”、“怎么”等语气助词。

  3、肯定名改写成否定句:表达一个肯定的意思,也可以采用否定句式,例如,“人人都都遵守课堂纪律。”可以改写成“没有一个人不奠定课堂纪律。”改写后句子的肯定语气要比原来的句子更强。改写时要注意:双重否定是表示进一步的肯定,所以必须用上两个表示否定的词,也就是“否定+否定=肯定”。如果只用一个否定的词,句子意思就完全相反了。

  4、直接引语与间接引语的改写:我们在写话或写作中,有时需要直接引用别人的对话,有时需要转述。例如雨来摇摇头说:“我在屋子里什么也没有看见。”这是直接叙述的句子。如果要改成转述的句子,就可以改成“雨来摇摇头说,他在屋子里什么也没有看见。”改写时应注意三点:一是改换人称,将对话中表示“谁”的人称代词改成“他”或“他们”是必动标点,将冒号改成逗号,双引号去掉是适当地调整词语,使句子通顺。

  5、因果句式的改写:因果句式,是按事物的原因和结果关系来写的。它有两种形式:一是先因后果,二是先果后因。因果句式中,原因可以是一个或几个,但结果只能是一个。改写时,可以用关联词,也可省支其中一个关联词,甚至不用。但原意一定要保持不变。

  6、改变名中词语的顺序:例如“宝塔在夜色中显得更加雄伟。”可改写成“在夜色中,宝塔山显得更加雄伟。”两句都讲宝塔山雄伟。“在夜色中”作为一个附带成分起修饰作用。虽然句式改变了,但作用仍是相同的。

  选用句式的方法技巧:在考试试题中选用句式一般为选择题。一般从陈述对象一致、排序照应、时空连贯的角度来考查,另外还有句式一致、风格情调。

  二、关联词造句五大方法

  使用关联词语的句子往往比较复杂。同学们在使用关联词语的时候,经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

  第一,作为联接分句、标明关系的词语,关联词语总是标明抽象的关系,可以作为某类复句的特定的形式标志。

  第二,关联词语性质复杂。

  第三,说话时很容易发现必须带有的一到二个词语,虽然意思不同,但连在一起无论是说还是听都觉得很舒服。

  常见关联词可分为以下几类复句:

  1.转折关系

  尽管……可是…… 虽然……但是…… ……却…… ……然而……

  2.假设关系

  如果……就……、 即使……便…… 、要是……那么…… 、倘若……就……、既然……就……

  3.条件关系

  只要……就……、 只有……才…… 、无论……都…… 、不管……也…… 、即使……也……

  4.因果关系

  因为……所以…… 、由于……因此…… 、既然……那么……、 之所以……是因为……

  5.并列关系

  不是……而是……、一边……一边……、一方面……一方面……、有时……有时、既……又……

  6.承接关系

  一……就……、起先……后面……

  7.递进关系

  不但……而且……、不光……也……、不仅……还……、虽然……但、不仅……还……

  8.选择关系

  不是……就是……、是……还是……、或者……或者、要么……要么……

高二语文知识点13

  词类活用

  ①襟、带:襟三江而带五湖(意动用法,以……为襟,以……为带)

  ②下:徐孺下陈蕃之榻(使动用法,使……放下来)

  ③腾、起:腾蛟起凤(使动用法,使……腾空,使……起舞)

  ④ 屈:屈贾谊于长沙(使动用法,使……受委屈)

  ⑤窜:窜梁鸿于海曲(使动用法,使……出走)

  ⑥星: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名作状,像流星一样)

  ⑦目: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名作动,看,望)

  ⑧尽:宾主尽东南之美(副作动,都包括)

  ⑨美:宾主尽东南之美(形作名,才俊)

  ⑩雾: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名作状,像雾一样)

  ⑾骇:川泽纡其骇瞩 (使动 使……吃惊)

  特殊句式

  (1)、判断句: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2)、省略句:渔舟唱晚,响穷(于)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于)衡阳之浦

  (3)、倒装句:奏流水以何惭(宾语前置)。

  相关成语

  胜友如云

  【拼音】:shèng yǒu rú yún

  【解释】:胜友:良友。许多良友聚集一处。

  人杰地灵

  【拼音】:rén jié dì líng

  【解释】:杰:杰出;灵:好。指有杰出的人降生或到过,其地也就成了名胜之区。

  【语法】: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高朋满座

  【拼音】:gāo péng mǎn zu

  【解释】:高:高贵。高贵的朋友坐满了席位。形容宾客很多。

  【语法】:补充式;作谓语;形容宾客很多。

  腾蛟起凤

  【拼音】:téng jiāo qǐ fèng

  【解释】:蛟:蛟龙;凤:凤凰。宛如蛟龙腾跃、凤凰起舞。形容人很有文采。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物华天宝

  【拼音】:wù huá tiān bǎo

  【解释】:物华:万物的精华;天宝:天然的宝物。指各种珍美的宝物。

  钟鸣鼎食

  【拼音】:zhōng míng dǐng shí

  【解释】:钟:古代乐器;鼎:古代炊器。击钟列鼎而食。形容贵族的豪华排场。

  【语法】:联合式;作定语;常与“之家”连用。

  逸兴遄飞

  【拼音】:yì xìng chuán fēi

  【解释】:指超逸豪放的意兴勃发飞扬。

  天高地迥

  【拼音】:tiān gāo dì jiǒng

  【解释】:迥:远。形容极其高远。萍水相逢

  【拼音】: píng shuǐ xiāng féng

  【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指无深交 。

  【解释】: 浮萍随水漂泊,聚散不定。比喻向来不认识的人偶然相遇。

  命途多舛

  【拼音】:mìng tú duō chuǎn

  【解释】:舛:不顺,不幸。命运充满不顺。指一生坎坷,屡受挫折。

  老当益壮

  【拼音】: lǎo dāng yì zhuàng

  【解释】: 当:应该;益:更加;壮:雄壮。年纪虽老而志气更旺盛,干劲更足。

  一介书生

  【拼音】:yī jiè shū shēng

  【解释】:一介:一个。旧时读书人的'自称或对普通读书人的雅称。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拼音】:dōng yú yǐ shì,sāng yú fēi wǎn

  【解释】:东隅:指日出处,表示早年。桑榆:指日落处,表示晚年。早年的时光消逝,如果珍惜时光,发愤图强,晚年并不晚。

高二语文知识点14

  高二语文下册《阿房宫赋》知识点复习【原文欣赏】《阿房宫赋》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lí)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 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qūn)焉,蜂房水涡,矗(chù)不知其(广东版教材为“乎”)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jì)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也做“东西”)。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妃嫔(pín)媵(yìng)嫱(qiáng),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niǎn)来于秦,朝歌夜弦(xián),为秦宫人。明星荧(yíng)荧(yíng),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huán)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lù)辘(lù)远听,杳(yǎo)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广东版教材无“得”)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摽(piāo)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chēng)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lǐ)迤(yǐ),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zī)铢(zhū),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chuán),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yǔ)之粟(sù)粒;瓦缝参差(cēn cī ),多于周身之帛(bó)缕;直栏横槛(jiàn),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ōu)哑(yā),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shù)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唿,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翻译:

  六国灭亡,秦始皇统一了天下。蜀山的树木被伐光了,阿房宫才盖起来。(从渭南到咸阳)阿房宫占地三百多里,楼阁高耸,遮天蔽日。(它)从骊山向北建构,再往西转,一直延伸到咸阳。渭水和樊水浩浩荡荡,水波荡漾地流入阿房宫的围墙。每隔五步(有)一栋楼,每隔十步(有)一座阁。走廊宽而曲折,(突起的)屋檐(像鸟嘴)向上噘起。楼阁各依地势的高下而建,像是互相环抱,各种建筑物都向中心区攒集,屋角互相对峙。盘旋地、曲折地,像蜂房,像水涡,矗立着不知有几千万座。长桥横卧在渭水上,(人们看了要惊讶:)天上没有云,怎么出现了龙?在楼阁之间架木筑成的通道横空而过,彩色斑斓,(人们看了要诧异:)不是雨过天晴,哪里来的彩虹?楼阁随着地势高高低低,使人迷煳,辨不清东西方向。人们在台上唱歌,歌乐声响起来,好像充满着暖意,如同春光那样融和。人们在殿中舞蹈,舞袖飘拂,好像带来寒气,如同风雨交加那样凄冷。一天之内,一宫之中,而天气竟会如此不同。

  六国王侯的宫妃、女儿、孙女,辞别本国的楼阁宫殿,乘着辇车来到秦国。早晚弹唱,成为秦王朝的宫女。(光如)明星闪亮,是(宫女们)打开梳妆的镜子;乌云缭绕,原来是她们正在早晨梳理发髻;渭水河面上浮起一层垢腻,原来是她们泼掉的脂粉水;空中烟雾弥漫,是她们在焚烧椒兰香料。如雷霆般的声音响起使人骤然吃惊,是皇上的宫车驰过;听那车声渐远,也不知驶到哪儿去了。任何一部分肌肤,任何一种姿容,都娇媚极了,耐心地久立远视,盼望皇帝能亲自驾临。可是有许多宫女整整等了三十六年,还未见到皇帝。燕、赵、韩、魏、齐、楚收藏的财宝,聚敛的金玉,搜求的珍奇,这都是多少世代、多少年月以来,从人民那里掠夺来的,堆积得像山一样。旦夕之间国家灭亡,珠宝都被运进阿房宫。把宝鼎当作铁锅,把美玉当作石头,把黄金当作土块,把珍珠当作沙石,随意丢弃,秦人看见了也不觉得可惜。

  唉!一个人的`想法和千万人的想法是一样的(都想过好日子)。秦始皇喜爱奢侈,老百姓也顾念自己的家业。为什么搜刮老百姓的财物一分一厘都不放过,挥霍时却像泥沙一样毫不珍惜呢?让那(阿房宫中)负载大梁的柱子,比田里的农夫还多;架起侧梁的椽子,比织布机上的女工还多;显眼的钉子,比谷仓里的稻米还多;横直密布的屋瓦,比(老百姓)身上的衣服上的线还要多;纵横的栏杆,比天下的城郭还多;乐器的演奏声,比闹市的人说话声还多。秦统治者穷奢极侈,使天下的老百姓敢怒但是不敢言。秦始皇却越来越骄横顽固。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四方响应,函谷关被攻破,项羽放了一把火,可惜阿房宫变成了一片焦土。

  唉!使六国灭亡的是六国自己,而不是秦国;使秦国灭亡的是秦国自己,而不是天下百姓。唉!如果六国统治者都能爱护本国老百姓,那么就有足够的力量抗拒秦国。如果秦国统治者同样能爱护六国的人民,那么秦就能从三世传下去,甚至可以传到万世都为君王,谁能够灭掉秦国呢?秦人来不及为自己的灭亡哀叹,只好让后世的人为他们哀叹;后世的人如果只是哀叹而不引以为鉴,那么又要再让后世的人为后世哀叹了。

  简介:

  《阿房宫赋》是唐代文学家杜牧创作的一篇赋体文章。文章通过对阿房宫兴建及其毁灭的描写,生动形象地总结了秦朝统治者骄奢亡国的历史教训,向唐朝统治者发出了警告,表现出一个正直文人忧国忧民、匡世济俗的情怀。

  背景:

  《阿房宫赋》写于唐敬宗宝历元年(825),杜牧二十三岁。杜牧所处的时代,政治腐败,阶级矛盾异常尖锐,而藩镇跋扈,吐番、南诏、回鹘等纷纷入侵,更加重了人民的痛苦,大唐帝国,已处于崩溃的前夕。杜牧针对这种形势,极力主张内平藩镇,加强统一,外御侵略,巩固国防。

  字词:

  特殊句式

  1、判断句

  1)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2)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3)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4)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5)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2、被动句

  1)输来其间

  2)函谷举

  3、倒装句

  1)宾语前置

  秦人不暇自哀

  2)定语后置

  (1)有不见者,三十六年

  (2)钉头磷磷

  (3)瓦缝参差

  (4)管弦呕哑

  3)介词结构后置(状语后置)

  (1)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2)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

  (3)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

  (4)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

  (5)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

  (6)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4、省略句

  1)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2)摽掠其人

  3)可怜焦土

  4)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古今异义

  ①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古义:宫室建筑的精巧 ;今义:指人各用心机,互相排挤)

  ②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古义:指天气(雨雪阴睛)的意思;今义:指一个地区的气象概况)

  ③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古义:指金玉珠宝等物;今义:筹划、计划或组织 )

  ④可怜焦土( 古义:可惜;今义:怜悯 )

  ⑤几千万落(古义:座,所;今义:下降,衰败)

  ⑥直走咸阳(古义:跑,奔,此处解释为趋向;今义:行)

  一词多义

  一:

  1、 六王毕,四海一(统一。)

  2、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数词。)

  3、黄鹤一去不复返 (一旦。)

  4、而或长烟一空 (全都。)

  5、用心一也 (专一。)

  6、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一体。)

  7、五步一楼,十步一阁。(一座)

  8、一肌一容 (每一)

  9、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兰亭集序》 (一样)

  爱:

  1、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爱。)

  2、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爱护。)

  3、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吝惜。)

  4、 晋陶渊明独爱菊(喜欢。)

  取:

  1、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夺取。)

  2、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提取。)

  3、 今入关,财物无所取(拿。)

  4、 留取丹心照汗青(着,助词。)

  族:

  1、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灭族。)

  2、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类。)

  3、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家族。)

  4、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左传 成公四年》(家族)

  焉:

  1、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盘旋着,屈曲着,像蜂房水涡。用于形容词后,相当于然:……的样子。)

  2、 或师焉,或不焉(有的句读向老师学习,有的疑惑,却不向老师学习。助词。)

  3、 且焉置土石(何况往哪里放置土石?哪里。疑问代词。)

  4、 焉用亡郑以陪邻(怎么用灭亡郑国来增强邻国的力量呢?怎么。疑问副词。)

  5、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堆积土成为山,风雨在那里兴起了。于之。兼词。)

  6、于是余有叹焉。(《游褒禅山记》) (语气助词。常用在句末,一般可不译出。 )

  而:

  1、 骊山北构而西折(它从骊山向北建造,折向西面。)

  2、 不敢言而敢怒(不敢讲话,却敢在心里愤怒。)..

  3、 谁得而族灭也(谁能够灭他们的族呢?)

  4、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教他们读书,帮助他们学习句读的。)

  5、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并且经常复习它,不也是很高兴的事吗?)

  夫:

  1、 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唉,假使六国各自爱护他们的百姓,就有足够的力量来抗拒秦国。)

  2、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夫,语气助词。大国,难以测量啊,害怕有埋伏啊。)

  予观夫巴陵胜状(我看那巴陵的美景。)

  练习题:

  1.下列句中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缦立远视,而望幸焉(幸,古时候皇帝到某处叫“幸某处”,妃嫔受皇帝宠爱叫“得幸”)

  B.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霁,雨后初晴)

  C.矗不知其几千万落(落,量词,座、所)

  D.各抱地势,钩心斗角(抱,抱住,动词)

  2.下列句中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①骊山北构而西折

  ②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B.①盘盘焉,囷囷焉

  ②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C.①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②燕赵之收藏

  D.①多于周身之帛缕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3.下列句中词语,古今意义最接近的一项是( )

  A.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B.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C.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D.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4.下列句中实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六王毕,四海一

  ②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B.①戍卒叫,函谷举

  ②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C.①奈何取之尽锱铢

  ②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

  D.①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②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高二语文知识点15

  【通假字】

  1、且单于信女,使决人死生女:通汝,你。

  2、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

  3、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毡,毛织品。

  4、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收藏。

  5、空自苦亡人之地亡:通无,没有。

  6、信义安所见乎见:通现,显现。

  7、法令亡常亡:通无,没有。

  8、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亡:通无,没有。

  9、武父子亡功德亡:通无,没有。

  10、请毕今日之驩驩:通欢

  11、因泣下霑衿霑:同沾衿:同襟,衣襟。

  12、与武决去决:通诀,诀别。

  13、前以降及物故以:通已

  【古今异义】

  1、稍迁至栘中厩监古义:渐渐

  2、汉亦留之以相当古义:相抵偿。今义:副词,表程度。

  3、我丈人行也。古义:老人,长辈。今义:岳父。

  4、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古义:临时充任

  5、皆为陛下所成就古义:提拔。今义:业绩。

  6、兄弟亲近古义:亲近的.侍臣。今义:动词,靠近。

  7、欲因此时降武。古义:趁这时。今义:相当于所以。

  8、且陛下春秋高古义:年纪。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

  9、武等实在古义:确实存在。今义:诚实、老实。

  10、会论虞常古义:判罪今义:分析说明事理

  11、太夫人已不幸古义:去世今义:使人失望、伤心、痛苦

  12、明年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词类活用】

  1.意动用法

  单于壮其节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壮。

  2.使动用法

  (1)尽归汉使路充国等使:动词使动用法,使归

  (2)欲因此时降武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3)空以身膏草野膏:使动用法,使肥沃。

  (4)反欲斗两主斗:使动用法,使争斗。

  (5)单于愈益欲降之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6)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动词使动用法,使堕

  (7)王必欲降武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3.名词活用

  (1)天雨雪雨:名词做动词,下

  (2)羝乳乃得归乳:名词做动词,生子

  (3)杖汉节牧羊杖:名词做动词,拄着

  (4)以状语武名词作动词,告诉

  (5)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上:名词做状语,向上

  (6)得夜见汉使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7)武能网纺繳,檠弓弩名词作动词,结网;用檠矫正弓弩

  (8)及卫律所将降者名词作动词,带领

  【特殊句式】

  1.倒置句

  (1)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定语后置句

  (2)为降虏于蛮夷状语后置句

  (3)何以女为见宾语前置句

  (4)子卿尚复谁为乎宾语前置句

  (5)何以复加介宾倒置句

  2.判断句

  (1)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2)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3.被动句

  (1)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2)见犯乃死,重负国

  (3)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4)皆为陛下所成就

  (5)劾大不敬

【高二语文知识点】相关文章:

高二语文下册知识点03-03

高二语文斗鲨知识点12-19

高二语文重点知识点03-03

高二语文知识点难点精选总结5篇12-18

高二化学知识点12-19

高二会考地理知识点12-20

必背高二化学知识点03-03

语文月考知识点02-27

语文阅读题知识点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