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本纪》学案有答案

时间:2024-03-04 15:13:38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夏本纪》学案(有答案)

  《夏本纪》学案

  学习目标:

  1、看注释和翻译,能解释下面的几个难词:

  实词:鸿;怀;襄;负;等;摄;巡狩;殛;诛;是;成美;勉;让;克;称;

  虚词:其;以。

  2、关于“本纪”以及夏禹的事迹及品质。

  【阅读导引】

  《史记》中的“本纪”实际上就是帝王的传记,因为帝王是统理国家大事的最高的首脑,为他们作纪传而名之曰“本纪“,正所以显示天下本统之所在,使官民行事都有一定的纲纪的缘故。同时,也是全书的总纲,是用编年体的方法记事的。在“本纪”的写作中,司马迁采取了详今略远的办法,时代愈远愈略,愈近愈详。《史记》中共有本纪12篇。

  《夏本纪》根据《尚书》及有关历史传记,系统帝叙述了从夏禹到夏桀约四百年间的历史,向人们展示了由原始部落联盟向奴隶制社会过渡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及人民生活等方面的概貌,尤其突出地描写了夏禹这样一个功绩卓著的远古部落首领和帝王的形象。作者怀着虔诚的心情,向人们诉说着夏禹的业绩和伟大的献身精神。当然,夏禹还只是一个传说中的人物,这篇本纪的记载也未必完全真实,历史事实未必那么美好,但大禹治水的业绩却早已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树起了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课文是其节选部分。

  【文言梳理】

  (一)文言实词:

  1、给加点实词解释:

  浩浩怀山襄陵:鲧为人负命毁族,不可:

  摄行天子之政:行视鲧之治水无状:

  等之未有贤于鲧者:禹敏给克勤:

  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测定身为度,称以出:

  薄衣食,致孝于鬼神:乃殛鲧于羽山以死:

  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禹乃行相地宜所有以贡:

  女其往视尔事矣:亶亶穆穆,为纲为纪:

  禹乃行相地宜所有以贡:陂九泽,度九山:

  九山刊旅,九川涤原: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

  2、古今异义

  中国赐土姓:

  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

  于是帝尧乃求人:

  3、找出通假字并解释:

  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女平水土:

  致费于沟淢:九州攸同,四奥既居:

  九山刊旅,九川涤原:六府甚,众土交正:

  于是帝锡禹玄圭:禹辞辟舜之子商均于阳城:

  (二)文言虚词:

  下民其忧:女其往视尔事矣:

  以开九州,通九道:乃殛鲧于羽山以死:

  帝舜荐禹于天:

  (三)词类活用:

  左准绳,右规矩:

  薄衣食,致孝于鬼神:

  禹于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

  有能成美尧之事者使居官?

  (四)重要文言句式:

  等之未有贤于鲧者

  舜登用

  可种卑湿

  【难句翻译】

  1、行视鲧之治水无状,乃殛鲧于羽山以死。

  2、等之未有贤于鲧者,愿帝试之。

  3、有能成美尧之事者使居官?

  4、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

  5、薄衣食,致孝于鬼神。卑宫室,致费于沟淢。

  6、于是帝锡禹玄圭,以告成功于天下。

【《夏本纪》学案有答案】相关文章:

《夏感》学案12-17

《为什么有贫穷和富裕》导学案05-06

枣儿导学案12-16

《秋天》导学案12-17

《太阳》导学案02-28

《背影》导学案02-29

(精选)《秋天》导学案02-29

梅花魂导学案11-02

关于《邂逅霍金》学案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