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女儿的信

时间:2024-01-29 14:53:40 好文 我要投稿

致女儿的信

致女儿的信1

女儿:

致女儿的信

  亲爱哒,每次想到你,心里就会有一点点的疼。像风拂过树梢的微颤。

  时间过得真快。将你捧在掌心的余温犹在,而掌心里的你已然成长为青春少女。

  总是觉得你那么好,无法用庸俗的甜蜜和谄媚来表达。你那么完美,简而言之:秀外慧中。对妈妈来说,有女若此,夫复何求?

  一路追随你迅疾如风的成长,也一路呵护着、担心着。恨不得将所有人生成长的经验与得失都嫁接与你。热切期望你的人生从此能少些挫折,多些通坦。明知不可为,仍为之!父母的爱也因此变得絮叨而沉重。

  那,长话短说吧!

  一:不要近视,因为你有这世上最美的眼睛;

  二:爱护牙齿,龋齿会让笑和吃这人生两大美事变得委屈;

  三:拒绝变胖,因为女胖子没有青春。这是妈妈人生最痛的经验,没有之一。

  (以上三点都是要表达同一主旨,即内外兼修。内在美和外在美同等重要。没有人有义务透过你邋遢的外表开掘你金子般的内心。内外兼修、齐抓并举是每个女生的必修课。)

  四:尽最大努力学习,在学业上达到自己所能企及的'最高成就。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这是所有女生开启幸福人生的不二法门;

  五:善待他人的善意。因为你的好,才能收获如此之丰。要一路前行,也要少留遗憾;

  六:关于wuli韬韬,他完全不是做我女婿的菜。原因有二:大10岁,年龄差距太大,太老了!综艺节目现场表现证明其智商堪忧,水准线下。(但是他的确挺帅)

  林林总总,先写到这儿。纸短情长!下次再叙!

妈妈

致女儿的信2

  亲爱的女儿:

  你还记得吗?你小的时候幼儿园放假你不能去幼儿园,我还得去学校补课。无奈带你去学校把你放在办公室里自己玩的情景吗?你拽住我的手,委屈地说:“妈妈,琪琪不让你上课,要你陪我玩。”看着你委屈的样子,妈妈也会心痛的。孩子,你知道吗?妈妈是名老师,班里的学生等着妈妈上课,我不去授课就是妈妈的失职。你无奈的松开我的手,是那么的无助和孤独,其实我也是泪眼迷蒙……

  四周半,由于我和你爸爸忙,不得已送你上了学,看着你小小的身子背着沉重的书包,妈妈暗地里留了很多泪。为了减轻你的学习压力,妈妈就是再忙,也会替你把老师留的抄写卷子的任务完成,因为妈妈知道童年应该是快乐的。孩子你要强懂事,每次写完作业,你都等我检查无误后才去和小伙伴们玩。妈妈是个老师,妈妈那时并不在乎你的学习成绩的好坏,只在乎的健康快乐,为了培养你的气质,我送你去学舞蹈。为了你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我锻炼着你做事的能力。当别人的孩子还在家中接送的呵护中,你却自己脖子上挂着钥匙,独自上下学。

  时间过得真快,你已成为初中生了,你学习更加勤奋了,为了参加运动会的团体操表演,你不顾我的劝阻,义无反顾的报了名。在艰苦的'训练中你感觉到身体的不适,表演结束后我带你去了北京检查。可怕的病魔没有压倒你,你笑着告诉我,“妈妈别害怕,只要手术了我就会健健康康的。”做完手术,你变得更加懂事了,舍不得乱花一分钱,你一心一意扑在了学习上!每次考试,你都名列前茅。

  上了高中,面对全县各个学校的尖子生,你的压力更大了。你付出了比其他同学更多的努力和更多的辛苦。女儿呀,作为母亲,我当然希望你能考入重点大学进行深造。可是我也知道现实是残酷的,如果未能如你所愿,你同样是妈妈的骄傲,爸爸的自豪。人生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考上名牌大学,也不是考上了大学才会有出路。360行行行出状元。无论你将来干什么事情,只要你快乐幸福妈妈也就高兴的。

  女儿,高考越来越近了,我嘱咐你的是放下包袱,轻装上阵。不要把高考看成是战场,战场是你死我活的战争,考场,只不过是测验你学习的成绩。考不好没有关系,你的能力你的才华,总会得到认可的。无论何时,我和你爸爸永远是你的坚强的后盾。相信自己,给梦想插上腾飞的翅膀

  妈妈写于高考前夜

致女儿的信3

  内容预览:

  《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歌德说过:哪个少年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正值花季的少男少女,必然对爱情充满了好奇和遐想。这篇课文是苏霍姆林斯基写给女儿的信,是作者对女儿进行的一次生动的爱情教育。文字朴实晓畅,语言生动形象,昭示了爱情的真谛。爱情,可以说是人生命本能的一种活动,一种体验。人在花季,多彩的心事就像爬山虎攀上了年轻人的心房,稍不留神就容易踏上早恋的航船,教书育人,是语文教育应尽的责任。鉴于这种考虑,拟对教材作如下安排:

  学习目标:

  1、了解书信的写法;继续完成词语、名言警句和文学常识的积累;

  2、了解爱情的真谛,感受伟大爱情的美好;

  3、进行爱情教育,帮助学生走好青春第一步,正确把握萌动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品味含义深刻的语言,了解爱情的特质,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2、教学难点:

  学生处于特殊的生理和心理阶段,且无生活经历,理解爱情的本质有些困难,加之现实生活中对待早恋的观念,使得学生不太愿意就这一敏感话题发表看法。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方法:

  讨论研讨相结合,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

  课前准备

  1、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词:

  繁衍、刹那间、迷惑不解、勃然大怒、无与伦比

  怒不可遏、曙光、伫立凝视、繁殖

  2、查找资料,了解作者苏霍姆林斯基。

  3、搜集有关爱情的名言警句;

  4、收看古今中外的经典爱情故事:《孔雀东南飞》、《梁山伯与祝英台》、《魂断蓝桥》、《罗密欧与朱丽叶》、《泰坦尼克号》、《乱世佳人》等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提问:

  同学们已满十四岁了,你们的爸爸妈妈给你们说过什么是爱情吗?

  你们能否试着回答什么是爱情?

  除了概念性地下定义,可不可以形象地表述什么是爱情?(过渡到课文)

  通过预习,你们已经阅读了这篇文章,这篇文章的内容是什么?(复述课文内容)

  2、简介作者

  苏霍姆林斯基出身在一个农民家庭,一生著作颇丰。主要有《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等。他在著作中,宣传苏维埃人道主义教育学思想,他的著作富有生动的教育实例,在一些问题上有独到的见解。苏霍姆林斯基的辉煌成就给他带来了很高的声誉。他曾多次获得国家级的勋章和称号。他作为一位有独创精神的教育家被载入苏联史册,成为世界著名教育家。

  (二)、阅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

  1、朗读课文,注意揣摩写信人的心理和语气。

  2、浏览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1~4段:女儿提出问题及我(父亲)对此的态度。

  5-24段:回忆从前祖母给我讲过的故事,得出爱情是什么的答案。

  25段:告诉女儿该如何对待爱情。

  3、再读课文,提出问题,创设情景,体会文中父亲的形象和文章的写法:

  (1)、你是如何理解爱情的?

  提示:在提出这个问题之前,可以向学生阐明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让学生放下心理包袱。

  (2)、如果你拿同样的问题问自己的`父母,可能得到的答案是什么?

  提示:学生给出的答案一定会涉及父母对待这个问题的态度,从而引出下面的问题:

  A、文中的我对此的态度如何?

  (文中的我把女儿提出的问题看成是女儿长大的标志,同时我对女儿的成长表示高兴并给予充分的尊重。)

  B、我没有正面回答女儿的提问,却说到了我的少年时代和祖母玛利亚所讲的故事,故事中提到上帝在创造人后,三次来到人间,他从人的眼神中先后读到了哪三种不同的东西?(附板书2)

  (爱情,忠诚,心灵的追念。)

  (3)、促使那一对男女(后来的老头和老太婆)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么大的变化的基础是什么?

  (是他们之间相濡以沫的爱情。)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美和力量,是人类种族的生命力永不衰败的纽带。)

  (4)、文中的上帝面对人的爱情有何表现?为何多次写到上帝的态度?

  表明爱情是人类独有的,是人类文明的产物,只有人才能够爱。

  (5)、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告诉我们该如何对待爱情?

  善待爱情:以人的方式去爱。

  (三)欣赏名人名言

  爱情是这样的美好,是人类最伟大的情感,看看名人是怎样说的呢?

  多媒体出示:

  爱情只有是理智的,聪明的才是高尚的

  苏霍姆林斯基

  真正的爱情是专一的,爱情的领域是非常狭小的,它狭窄到只能容下两个人生存;如果同时爱上几个人,那便不能称作爱情,它只是感情上的游戏。

  席勒

  (四)朗诵爱情诗词

  欣赏完了名人的爱情观,让我们回顾一下初中阶段所学的爱情诗歌

  多媒体出示,伴随着轻音乐,学生齐诵: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关雎》

  两情若是久长时,

  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的人憔悴。

  欧阳修

  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

  元稹

  汉乐府·上邪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

  长命无绝衰

  山无棱

  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夏雨雪

  天地合

  乃敢与君绝

  (五)讨论早恋现象

  同学们至此应该明白了,爱情是人类最炽热的情感,最美好的情愫,每个人都渴望幸福,向往爱情。然而过早摘取爱情的果实,我们能收获甜美吗?可以就早恋现象谈谈自己的认识。

  学生自由讨论、交流。

  老师根据学生的讨论小结:早恋如同一枚青橄榄,品尝到的只是苦涩,要想收获甜美,那就等着成熟的时候再品尝。只有以高尚的人品、成功的事业乃至雄厚的经济作为基石,才能达到美好圣洁的爱情殿堂。

  (六)小结:

  爱情是什么是个既简单又深奥的问题,作者用充满诗意的故事告诉我们:万物生存、繁殖、传宗接代,彼此忠诚,永远思念,这就是爱情,是人类才有的爱情。爱情只有是理智的,聪明的,审慎的,它才是高尚的,才会使人感受到幸福。青春不是爱情的季节,这时的我们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承担。

  (七)、拓展活动

  同学们,爱是美好的情感,人的全部道德都可以在爱情上反映出来。爱情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根据自己的理解,你以自己喜欢的形式,说说什么是爱情。可以是一句箴言,也可以是一段随笔,更可以是一篇文章。

致女儿的信4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整体把握文章意思,品味含义深刻的语句。

  2.体会运用小故事阐述抽象道理这一写法的好处。

  3.了解爱情的特质,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

  1.体会运用小故事阐述抽象道理这一写

  法的好处。

  2.品味含义深刻的语言,了解爱情的特

  质,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难点:

  学生处于特殊的生理和心理阶段,且无生活经历,理解爱情的本质有些困难,加之现实生活中对待早恋的观念,使得学生不太愿意就这一敏感话题发表看法。

  教学方式:

  朗读、复述、讨论、合作、探究。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词:

  繁衍 刹那间 迷惑不解 勃然大怒 无与伦比

  怒不可遏 曙光 伫立 凝视 繁殖

  2.查找资料,了解作者苏霍姆林斯基。

  二、导入新课:

  19世纪伟大的诗人、剧作家莎土比亚曾经在一首诗当中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告诉我,爱情生长在何方?是在脑海,还是在心房?它是怎样发生?它又怎样成长?”这是每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遇到的问题,可能也是同学想知道的。当我们遇到这样的疑惑时,我们却不一定敢向我们的父母发问,而有一个14岁的小姑娘向她的父亲提出了这个问题,而她的父亲也在一封信中给了她一个诗意的回答。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封《致女儿的信》

  三、介绍作者:

  瓦西里亚历山德罗维奇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是乌克兰卓越的教育家、教师、思想家和作家。他在帕夫雷什中学任教,担任这所农村中学的校长、教师和教育者长达32年。苏霍姆林斯基一生短暂,不满52岁,但他却持之以恒地探索和孜孜不倦地去写作,奇迹般地写出了40部专著,600多篇论文,约1200篇儿童小故事。

  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部著作都是面向教师、教育家、教育者、父母和自己孩子们的。他把自己的思维、思索、建议和见解全部倾注在了他的著作当中,即怎样培养“真正的人”。教师和父母应当历经何等艰难之路,才能使孩子成长为好学上进、聪颖、心地善良而高尚的人和好公民。

  瓦亚苏霍姆林斯基的作品在乌克兰国内人人皆知并喜爱,而且在国外许多国家也被广为出版,如众所周知的《我把心给了孩子们》《公民的诞生》《给儿子的信》以及某些论文和小故事。

  他的作品每一新版,都引起了人们更大的关注和浓厚的兴趣。

  四、阅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

  1.朗读课文,注意揣摩写信人的心理和语气。

  2.浏览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1~4段:女儿提出问题及“我”

  (父亲)对此的态度。

  5—24段:回忆从前祖母给“我”讲过的故事,得出爱情是什么的答案。

  25段:告诉女儿该如何对待爱情。

  3.再读课文,提出自己在阅读中遇到的难题或值得思考的问题,集体展开讨论。

  提出问题,创设情景,体会文中父亲的形象和文章的写法:

  1.你是如何理解爱情的?

  提示:在提出这个问题之前,可以向学生阐明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让学生放下心理包袱。

  2.如果你拿同样的问题问自己的父母,可能得到的答案是什么?

  提示:学生给出的答案一定会涉及父母对待这个问题的态度,从而引出下面的问题:

  1.文中的“我”对此的态度如何?

  提示:文中的“我”把女儿提出的问题看成是女儿长大的标志,同时“我”对女儿的成长表示高兴并给予充分的尊重。

  2.“我”为何没有正面回答女儿的提问,却说到了我的少年时代和祖母玛利亚所讲的故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提示:“我”用自己成长的经历告诉一个正确的引导带给“我”的巨大收获,希望女儿重视。同时运用故事揭示这个抽象的概念,深入浅出,形象生动。

  研读课文,注重自己的体验。

  五、阅读课文第5—25段:

  (一)请同学复述文中的故事。

  (二)分析、讨论以下问题:

  1.故事中提到上帝在创造人后,三次来到人间,他从人的眼神中先后读到了哪三种不同的东西?

  提示:爱情,忠诚,心灵的追念。

  2.五十多年间,那一对男女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促使那一对男女(后来的老头和老太婆)生活发生这么大的变化的基础是什么?

  提示:是他们之间相濡以沫的`爱情。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美和力量,是人类种族的生命力永不衰败的纽带。)

  4.故事中为何要把这对男女的爱情放在五十多年的时间历程中去表现?这说明了什么?

  提示:真正的爱情能够经历时间的考验。

  5.五十多年里是什么维系了他们的爱情?

  提示:是忠诚、心灵的追念(彼此的扶持、依靠……)

  6.文中的上帝面对人的爱情有何表现? 为何多次写到上帝的态度?

  提示:表明爱情是人类独有的,是人类文明的产物,只有人才能够爱。

  7.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告诉我们该如何对待爱情?

  提示:善待爱情:以人的方式去爱。

  (人类的爱情不是仅仅为了繁衍后代,还要给对方以幸福……因为爱情是人类永恒的美和力量,

  是人类种族的生命力永不衰败的纽带。)

  六、品味语言:

  1.做一个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为有智慧的人的时候。

  2.上帝久久地伫立凝视着。随后深沉地思

  索着离去了。从那时起人就成了大地上的上帝。

  3.爱情,它高于上帝。这是人类永恒的

  美和力量。人们世代交替,我们每个人都不免

  变成一坏黄土,但爱情却成为人类种族的生命

  力永不衰败的纽带。

  4.本身来说,只有能以人的方式去爱的

  人,才成为真正的人。

  七、延伸拓展:

  结合研讨与练习三,对照文章,谈一谈你对爱情的理解。

  教学反思

致女儿的信5

 一、教材分析和学情简析

  《致女儿的信》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第五册第二单元课文, 本文作者面对14岁女儿提出的问题不回避,而是用一个充满诗意的故事阐述了爱情的真谛。“新课标”指出学生通过语文基本实践,逐渐加深语文与生活的关系,是贯穿整个初中语文教学的主线。本册第二单元学习的重点是感受人类精神的思维,丰富的情感,闪光的思想,同时体会口语和书面语的差异。本课则是诠释爱情本质及应用书信体委婉说教的重要课文。

  作为教育工作者,对青少年的思想教育,是一件任重道远且艰难的工作。物欲横流的今天,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对青少年尤为重要,不仅关乎他们的未来成长,更关乎和谐家园的创建。所以,本课是一次很好的教育尝试。

  二、本课的教学目标拟订如下:

  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学习“怒不可遏”等词的应用,体会主旨,掌握应用书信委婉说教。

  2 过程与方法:带领学生读课文,看资料,观VCD,讨论交流,感悟爱情的意义。

  3 情感态度: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体会真挚的爱情,理解幸福需要智慧。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读懂课文,理解“爱情”“忠诚”“心灵的追念”三位一体的关系。

  难点:理解幸福的前提是智慧,智慧的前提是“努力”。

  三、教学方法:

  《新课标》强调: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科学有效的训练技术,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据此本课采用实践式,启发式,形象图画式,质疑式方法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落实“自主、合作、探究”的要求,激发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健康情趣。语文教学要重视知识的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如果只依靠一支粉笔和一张嘴,要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绝非易事。我将采用多媒体模式一的教学手段,增添直观感,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四、学法指导:

  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过程中,我将引导他们领悟和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鼓励他们应用亲自动手法,角色分配法,比较法等进行“探究性学习”。通过质疑,讨论解决问题。通过多动手,多动脑,多动口训练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五、教学步骤设计

  第一环节是创设情景,借歌德的名言导入课文,激发学生的好奇和遐想,然后应用两个反问导出“爱情”,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为了配合上课的氛围,将课题改变。要求学生板书作者和介绍作品,训练勤于动手能力,培养细心态度。明确学习目标和任务,作到有的.放矢。课前对学生爱情观的调查也不容忽视。以活动的形式把对爱情的认知写到纸上,与下文的探索形成对照,最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第二环节是初步感知阶段,全体师生分角色朗读,训练团结协作能力,提高情感朗读水平。对字词的掌握设计三种方式,改变字词的传统教学为活动课,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口头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速记能力,更能化苦学为乐学。第三环节是全课的重点也是难点,设计学生喜欢的方式跳读课文,复述内容,总结主旨。在复述中,引导学生获知“爱情”、“忠诚”、“心灵的追念”,并启发思考三者的关系?启发时在黑板上画出心型图案,从直观上激发学生思考这三者是三位一体、缺一不可的关系。难点的突破采用了质疑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智慧和幸福的关系。第四环节,主要运用资料助读和观看VCD,让学生从直观上更形象更全面的理解的爱情的多种表现形式。第五环节,我用现身说教引导学生讲述父母的爱情和对此爱情看法,帮助同学们正确看待:平凡是爱,琐碎是爱,吵架是爱,患难是爱,偕老是爱。到此,一篇课文的重难点全部突破。但真正成功的一节课还需提高写作能力,点睛一笔,掌握书信委婉说教的方法,最后布置作业考察对爱的理解和古诗词的运用。

致女儿的信6

  教学目的:

  1.让学生初步思考认识“爱情是什么”这个问题。

  2.体会用童话表达思想感情的写法。

  3.学会前后照应、层层推进的叙述手法。

  教学设想:

  这是一篇自读课文,我打算把整个教学过程的重点放在学生“学”上,尽量使教学过程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阅读程序相吻合;采用师生讨论的形式,研讨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自己感悟和思考。真正把“教”的过程变成“学”的过程。

  预习要求:

  自读课文,准备说说自己的体会,并提出不理解的问题或不同的看法。

  教学步骤:

  一,谈话(要点):

  同学们满十四岁了吗?

  你们的爸爸妈妈给你们说过什么是“爱情”吗?

  你们能否试着回答“什么是爱情”?

  除了概念性地下定义,可不可以形象地表述什么是“爱情”?(过渡到课文)

  通过预习,你们已经阅读了这篇文章,这篇文章的内容是什么?(复述课文内容)

  这我接到上这堂课的任务时,在可供选择的许多课文中,我毫不犹豫地选了这篇!因为二十年前,我第一次读到苏霍姆林斯基的《给女儿的信》时,非常感动。我不止一次地给我的处于青春花季的学生读这些充满父爱的信。开头的几句话我至今还能背诵——‘亲爱的女儿:你提出的问题使我忐忑不安。今天你已经14岁了,已经迈进开始成为一个女人的年龄时期。你问我说:“父亲,什么叫爱情?”我的心经常为这种思想而跳动,就是今天我不再是和一个小孩子交谈了。进入这样一个年龄时期,你将是幸福的。然而只有你是一个明智的人,你才是幸福的。’……”

  你们怎样评价这位父亲?

  (引出对作者的介绍)

  二、关于苏霍姆林斯基(选自拙著《走进心灵》)

  作为饮誉全球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首先是一位充满童心的真诚人道主义者。他的名字是和他创办的帕夫雷什中学联系在一期的。苏霍姆林斯基每天的工作、生活规律总是这样的:五点钟就开始起来写教育日记,一直写到八点钟;然后,他便来到校门,以亲切慈祥的笑容迎接每一位上学的孩子。学校上课期间,在校长办公室里是很难找到苏霍姆林斯基的,不过,在教室里、体育馆里、学校养蜂场或教研组会议上倒是可以见到他。到了下午,放学的时候,他又来到校门口,以深情眷恋的神情目送每一个孩子回家……在帕夫雷什中学,每一个学生都不怕校长;相反,苏霍姆林斯基在哪儿出现,哪儿就会有一群孩子围上来和他说笑。

  看着他那精力充沛、仿佛永远年轻的身影,人们很难想像这是一个长期受着伤病折磨的人。苏霍姆林斯基曾以连政治指导员的身份奔赴反法西斯战场,因身负重伤而被抬下战场,两块弹片一直残留在他的胸部。尽管这样,他仍然一刻不停地从事着教育实践与教育科研,因为他实在太爱他的学生了。为了直接与孩子打交道,他放弃教育局长的职位,而甘愿当一名校长和教师——在他担任校长的同时,他一直还担任一个班的班主任和教学工作。他与学生朝夕相处,在教室中给他们上课,在假日里带领他们去郊游,他甚至还曾和学生一起去荒无人烟的小岛探险。他称学校的每一个学生为“我的孩子”。正是由于他几乎整天都泡在孩子当中,所以他对孩子们了如指掌,经他长期观察并跟踪记录起成长历程的学生共有3700多人!

  1970年9月3日,还不到52岁的苏霍姆林斯基阴残留在胸部的弹片侵入心脏旁那根主要的血管而去世了。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他仍然怀念他的孩子们,渴望回到学校去,同孩子们在一起,听孩子们的笑声。他虽然过早地离开了这个世界,但他却给后来的教育者留下了40多部专著、600多篇论文、1000多篇小说和童话故事。他的著作被称为“教育百科全书”。

  这位伟大而充满童心的教育家,在晚年著作《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的前言中这样深情地写道:“在一所农村学校身不离校地工作32年,这对我来说是无与伦比的幸福。我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孩子们,所以考虑很久之后给这本书题名叫《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我认为,我是有这个权利的。……我生活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呢?我可以毫不犹豫地说:爱孩子。”

  (展示图片)

  三,生研讨:

  你最深的体会?

  你最喜欢的段落或句子?

  你不理解的问题?

  ……

  (这一部分是课堂的主体部分和高潮,我无法预想和预设会出现什么情况,或者学生会提出什么问题。但我会重视学生研讨中出现的任何生成性问题,并与学生对话。)

  四,教师发言:

  (这一部分内容实际上是适时穿插在和学生的对话中)

  用形象的故事和人物形象表达抽象的感情和道理。

  前后照应和层层推进的写法。

  为什么说人是“大地上的上帝”?

  故事:巴莱特对勃朗宁的爱。金岳霖对林徽音的精神之恋……

  五、总结:

  请学生起来说各自的收获。

  教师:过十天,我将去江苏江阴华士学校参加一个国际研讨会,将再次见到苏霍姆林斯基的女儿苏霍姆林斯卡娅,同学们准备让我带几句话给她吗?

  课堂实录《给女儿的信》

  音像出版社要给我制作课堂实录的光碟,于是上周我借班上了一堂苏霍姆林斯基的《给女儿的信》。应该说,这堂课上得不错,现场文字记录的铁皮鼓直说感动,他还说当我说下课时,他感到很惊讶:怎么这么快就下课了。但是我决定重上一遍,因为我突然想到,应该让我自己班上的学生随光碟“面向全国发行”!

  当我给学生们说这个想法时,全班学生兴奋得不得了,掌声几乎要把房顶冲破!我说:“若干年后,如果你们想年李老师了,想念同学们了,便拿出这堂课的光碟看看!甚至你们老了以后,还可给你们的孙子放这光碟说,看爷爷(奶奶)当年读高中上课的情景!”同学们哈哈大笑。

  今天下午,我和学生乘车来到四川省电教馆。说实话,上课之前,我根本没有关于这堂课任何具体设想,我追求一种课堂的生成性,一切看学生的现场反应,在随机进行相关的引导。只有一点非常明确,这堂课一定要一切围绕学生转,真正体现出尊重学生,寓引导于对话之中。尽管上周的课也不错,但我不想重复那堂课的具体程序,也不可能重复,因为学生不同嘛!

  我们在摄像室坐好了,正准备上课,教科所吴老师突然走进来说别忙,原来她认为学生统一穿校服色彩太单调,她建议同学们可以把校服脱了,让学生穿在里面的毛衣、春秋衫的色彩露出来。学生们听话地纷纷脱下校服外套,于是,我眼前的学生变成色彩缤纷起来。

  摄像师给我示意可以开始上课了。于是我对同学们说:“好,咱们上课!”

  随着值日生朱雅兰一声响亮的“起立”,同学们齐刷刷地站了起来,一双双明亮的眼睛看着我。

  我审慎地鞠了一躬:“同学们好!”

  同学们齐声喊:“老师好!”

  “谢谢!请坐!”我说,“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一篇新课文,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叫《给女儿的信》(我一边说一边转身板书:“给女儿的信 苏霍姆林斯基”)作者是苏霍姆林斯基。那么这篇文章咱们怎么学呢?作为一篇自读课文,主要是自己读,看看有什么感悟,什么问题或者什么不同的想法,都可以提出来大家交流,分享,李老师呢,就和你们来作一些探讨,也和大家分享。”

  从学生的阅读程序来说,他们接触一篇新文章首先克服字词障碍。本来,我当然可以给学生列一些可能不认识的字,但我想,我以为他们不认识的字,他们就不认识吗?恐怕不一定。而且,我以为他们认识的字,恐怕他们也不一定能够认识。再说,这个同学不认识的字,可能那个同学不一定不认识。反之亦然。所以,最好的办法,还是让学生自己说,他们在阅读中遇到过那些不认识的字。

  于是我又说:“我们接触一篇课文首先是从接触字词开始的,那么我要问,哪些同学在阅读时遇到不认识的字?然后查过哪些字词?大家交流一下。如果你们没有,李老师就要问你们了。”

  黄泳第一个举手:“我查过‘抔’。

  我问:“在什么课文地方?要说清楚。”

  “在课后练习里,‘读读写写’的第三个字。”她说。

  “哦,在这儿,读什么?”我问她。

  黄泳说:“pou”

  “读几声?”

  “二声。”

  “很好!”我又问全班同学,“同样是这个字,查过的举手。”

  许多同学都举起了手。我笑了:“呵呵,不少呀!哪些同学在没有读这篇文章之前就认识认识这个字?”

  无人举手。

  “哦,没有。”我说,“那么,你们还查过哪些字呢?”

  依然无人举手。

  “没有啊?”我说,“这就是说本文的字你们都认识了?好,那李老师要考考你们了。李老师有点疑惑要问大家――看第15自然段第四行。我请一个同学读一下‘原来有窝棚的地方已经盖起一……’,后面这个字读什么。”

  有同学举手了,我说:“别举手!我抽一个同学起来读――请余鑫同学来读。”

  余鑫站了起来,很自信地读:“dòng”

  我说:“很遗憾你读错了,这个字应该读zhuang。一‘幢’!我知道你以为自己能够读正确而没有去查。那么有没有一个dòng字呢,有的,但是写法不一样。”

  有同学插嘴:“那是一个木字旁,再加一个东。

  我点点头:“对!我们四川人很容易把一‘幢’读成一‘栋’!以后可别读错了。李老师还有一个字要考大家,第八段第二行‘在他们目光接触的……’”

  有同学忍不住小声读了出来。

  我赶紧制止:“不要说!我请马雯婕读。”

  马雯婕读:“刹(cha)那间。”

  我问:“她读对了没有?”

  郑毓秀急切地站起来说:“应该读sha!”

  更多的同学说:“应该读cha!”

  “对!应该读cha!”我肯定地说。

  看着有点不好意思的郑毓秀,我接着说:“不过,郑毓秀虽然读错了,但通过这么一纠正,你印象就比较深对不对?我问大家,这个字有没有读sha的时候?”

  同学们说:“有!”

  我说:“对,这是一个多音多义字。‘刹车’的‘刹’便读sha。但在这儿读‘刹(cha)那间’。还有没有其他的字?没有了啊?一会儿我说不定还要考你们的,呵呵。我要强调的是,查字词时我们往往容易去查那些没见过的字,而我们经常所见的字读错了却不知道。”

  字词解决了,应该正式进入课文了,我一直坚持认为,对一篇课文的阅读应该从学生开始,而不是从教师开始。如果从教师开始,就应该是教师提出什么重点什么问题或者展示什么多媒体课件,无论这些问题或课件设计得多么好,这一切都是着眼于教师怎么“教”!而在我看来,自读课文更多的应该着眼于学生怎么“学”!因此,我决定从学生的感受开始进入这篇课文的教学。

  我对同学们说:“这篇文章是苏霍姆林斯基写给女儿的信,同学们读了一遍以后你们第一个感觉是什么?有什么想法?大家不妨谈谈。”

  钟雪飞把手举了起来:“我觉得一般的父亲在这种情况下是不会对他女儿这样说的,但是苏霍姆林斯基却对他女儿谈什么是爱情,很不一般,他和一般的父亲不一样!这点我印象特别深。”

  我问:“和钟雪飞有相同感觉的举手。”

  大部分同学举起了手。我说:“看来多数同学有和钟雪飞一样的第一感觉。那么我有一个问题,你们可要实话实说――你们在14岁有没有想过爱情?放心,李老师不会问你具体是怎么想爱情的。”

  大家忍住不笑了,同时纷纷举手。我一看,绝大多数同学都举起了手。

  我说:“把手放下!嗯,多数人想过。但想过以后又问过父母的同学,请把手再举一下?”这次却只有四个同学举手。

  “好,我们请举手的四个同学谈一谈,当你们在父母面前问这个问题的时候,你们的父母是怎么说的?苏畅,你先说好吗?”

  苏畅说:“我问过父母,他们说,现在问这些做什么,长大了就知道了。”

  大家笑了,我也和同学们一起笑了。

  我问汪洋同学:“你的父母怎么回答你的呢?”

  汪洋同学说:“我妈给我讲爱情是世间很美好的一种情感,然后说她和我爸那样就叫爱情。”

  大家又笑了。

  “那么,王楠楠的父母又是怎么告诉你的呢?”

  王楠楠说:“我是和爸爸闲聊时问到的,他告诉我,每个人所经历的都不一样,爱情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要靠自己去体会。”

  然后我请黄泳说,黄泳回答:“其实是我妈妈给我讲的,她说每个人所面对的爱情都不一样,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爱情,要看你怎么处理。”

  我说:“我觉得这四位同学的家长都不错,都能真诚面对孩子的提问。只有苏畅的父亲回答得好像比较敷衍一些。呵呵!不过还好,没说你小小年纪怎么就喜欢胡思乱想。”

  大家都笑了起来。

  “可是,”我话锋一转,“为什么只有四个同学问了爸爸妈妈呢?其他同学也想过爱情为什么没有问过你们爸爸妈妈呢?”

  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不敢。”

  我说:“不敢?如果问又会怎么样?好,我们现在就想像一下,如果你们问爸爸妈妈,估计他们会怎么说?”

  李运举手站了起来:“我父母会花四个小时来教训我!”

  大家笑了。

  “嗯,你的家长可能会说你现在别想这些!是吧?”我问。

  李运说:“是。”

  杨晓梅站了起来:“我的妈妈会说,你这么小的年纪,像这些干啥,还不好好学习!我知道我如果问了,我一定不会得到自己满意的答案。”

  我说:“是啊,爸爸妈妈不说,可是你们会想呀!并不因为没有人回答你们就不想爱情了。就像是到了春天花一定会开放,到了秋天果实一定会挂满枝头,你们在一天天长大呀!我觉得你们,包括多数同学都很现实,知道爸爸妈妈不会回答,所以轻易不会去问这个问题。在中国,很少有父母像刚才四位同学的家长这样开明。李老师也有一个和你们一般大的女儿,你们猜猜,李老师的女儿问过我没有?”

  学生齐声说:“问过!”

  “没有!”我的回答出乎大家的意外,大家笑了起来。

  我继续说:“我就知道你们会猜错。呵呵!但是在我女儿十四岁的时候,我主动给她看了苏霍姆林斯基给女儿写的这封信,为什么?大家知道,苏霍姆林斯基对我的影响非常大。我觉得女儿在慢慢长大,我应该像苏霍姆林斯基对待自己女儿一样,也主动告诉我的女儿什么叫爱情。”

  略微停顿了一会儿,我说:“刚才几位同学的父母回答得非常好,但是和苏霍姆林斯基的回答相比还是有有区别的,比如,第一,在表述形式上,你们家长都给你们讲道理,而苏霍姆林斯基是用讲童话的形式。第二,你们父母都讲每人的爱情不一样,但是既然是都是爱情就有共同的特点,所以苏霍姆林斯基讲的是古今中外人类共同的情感。现在我们看看苏霍姆林斯基是怎样讲爱情的。下面同学们把课文快速看一下,把你喜欢,欣赏的语句勾出来,或者不懂的画出来。一会儿我们交流感想,或者提出问题,李老师一会儿也给同学们谈谈我的体会。”

  教师里一下安静了,同学们都开始快速阅读课文。我一边巡视,一边继续提醒:“你特别欣赏的句子。甚至你有不同的看法都可以勾出来。不懂的问题也可以记在那儿,一会儿可以提出来。”

  学生继续默读。

  几分钟后,我说:“好了,很多同学都看了一遍了,咱们交流一下。你感受最深的一点,或者某些段落甚至一个句子一个词,最能打动你的……都可以说说。哪位同学先来说一说?”

  汪洋同学举手了,她站起来说:“这句话特别打动我――‘我们每个人都不免变成一抔黄土,但爱情却成为人类种族的生命力永不衰败的纽带。’这句话我觉得写得很真实,每个人都会死,但在生的时候有过爱情,爱情就会通过你的生命延续。

  汪洋的回答真实地反映了她的理解,这个理解我认为是正确的,不过我感到还不完整。本来我可以帮她补充,但我想还是让学生来补充,于是我说:“汪洋对这段文字印象比较深,同学们对这句话还有没有不同的理解或补充?”

  钟雪飞举手站了起来:“我觉得这句话还有一个意思,有了爱情两个人才能走到一起,这样才能够延续后代,这也是生命的一种继承。”

  我说:“对,我同意钟雪飞的补充,他的补充很重要。我也谈谈我的理解,爱情无疑是一种精神的东西,但不仅是精神的东西,它有着生物性的基础,也包含了人的自然结合,包括人类的生生不息。有了爱情,才有相爱的人之间的结合,才有了后代。但是我们今天谈论爱情更多地是赞美精神的东西,因为我们是人!每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绝大多数人不过就是几十年,但爱情是永恒的。比如梁山伯与祝英台,他们已经死了多少年了,但是他们因爱而化作的蝴蝶一直飞翔到今天!还有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因此,人不免一死,但爱情的力量却永远延续下来。”

  李文思举手了,她说:“第15自然段有这样一句――‘上帝在这对男女的眼睛中看到了一种无以伦比的美……’我是第一次听到用‘无与伦比’这个词形容爱情,我对这个词有了感觉,就是爱情居然能够产生这样强大的魅力!”

  让学生自由发言,并非取消教师的引导。理想的境界,是学生和老师在自然而然的.交流中互相促进,同时,教师又不知不觉地引领着学生。这里的关键,是教师要善于捕捉契机――敏锐地发现学生发言中和文本重点的结合点或邻近点!说实话,在课前我所能想到的最大的教学难点,就是这篇文章很容易上成以“正确认识爱情”为内容的主题班会!我提醒自己:必须上成语文课,尽可能引导学生在认识爱情的同时,又注意课文的文学性或者说写作艺术。因此,在这之前,虽然表面上我和学生在轻松地聊着,但实际上,我一直在关注着每一个学生的发言,我在等待,等待着学生自由交流和教师主动引领的最佳切入口。现在,李文思的发言让我心里一亮:机会来了!

  我说:“李文思的发言很好。她指的这个语言点是上帝的第二次发现。那么,我们不妨暂时停留在这里研讨一下,我们围绕上帝看到的东西来看一下,课文说‘上帝在他们身上看见了一种不可思议的美和一种从未见过的力量”,我想问,上帝这样‘看见’过几次?”

  同学们七嘴八舌,有说两次的,有说三次的。

  我要同学们注意看课文本身,然后多数同学说“三次”,于是我说:“至少有三次,是吧?同学们马上这三次找出来,看看上帝三次看见了什么,看见的是不是同样的东西。”

  同学们立即仔细看课文,认真地找了起来,同时同方同学之间不时小声议论。

  有同学说:“第一次看到的是爱情。”

  我和他们碰撞起来:“看到的是爱情?不对吧?那是大天使对上帝所见的解释和概括。”

  同学们继续寻找并思考上帝三次究竟见到了什么。

  我和学生一起找一起分析:“第一次是什么?‘上帝从那目光中发现了一种不可思议的美与一种从未见过的力量。’看到的是什么?”

  同学们齐答:“美和力量!”

  “第二次看到的呢?”

  同学们说:“还是美和力量,第三次是同样的东西。”

  “对!”我继续引导,“但是三次同样的美在他的眼里是有没有区别呢?或者说三次有什么不同?书上有的,你只需要扣住这句话的语言。第一次看见的美是什么?”

  有同学插嘴:“爱情。”

  “这是大天使给他概述的呀!”我笑了,然后继续追问,“上帝自己看到的是什么?”

  多数同学回答:“不可理解的美。”

  我和同学们一起探讨:“对,在这儿作者想说的是,上帝的眼光渐渐地表现了爱是一种美,一种力量。这种美在人类看来是很常见的,但在上帝看来是‘不可理解’的,因为他从未见过。上帝一想,他是无所不能的呀,为什么他没看到过这东西呢?作者这里说,上帝发怒了。为什么要发怒呢?”

  同学们纷纷说:“因为人类未经许可就发明了他从来没有见过的东西。”

  我引导学生看书:“用书上的话说,就是‘因为没有经过请示就创造了一种他自己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东西’!那么,上帝第二次看见的对象变了没有?”

  同学们齐答:“没有。仍然是美和力量。”

  我说:“但是换了一个定语……”

  同学们说:“无与伦比!”

  “对!”我说,“就是李文思刚才说的‘无与伦比’。那就是说,五十年过去了,爱情褪色了没有?

  同学们说:“没有。“

  我说:“这就是说经历了时间的考验,爱情变得更美了,无与伦比。这就叫什么?“

  同学们说:“忠诚。“

  我感慨地说:“是呀!忠诚就是不因岁月的流逝而改变这份感情!时间过得越长,经受的考验越多,爱情越美!无与伦比的美!这是上帝第二次所见。那么,第三次呢?上帝第三次来了以后只有一个人了,老奶奶已经去世了,只剩下老爷爷一个人了。在上帝看来,所未爱情好像似乎应该黯淡一些。但他看见了什么?

  “没变。还是……”同学们七嘴八舌。

  “还是什么?”我追问。

  同学们大声说:“美!”

  “但‘美’前面加了一个定语。这定语是什么?”

  同学们说:“‘不可理解’。”

  我故作不解:“怎么还是‘不可理解’?第一次是‘不可理解的美’,第二次是‘无与伦比的美’,这第三次还是‘不可理解的美’。请大家思考一下,然后举手回答,这两个‘不可理解’有什么不同?”

  何思静举手回答:“上帝第一次看到人类相爱,因为他从来没有见过,所以不可理解。第二次看到男的女的相爱,他感到很美,无与伦比。但第三次只有一个人,女的死了,似乎不应该感到爱情之美的,但他还是感到很美,他觉得爱情的力量不可思议。”

  我说:“我同意何思静的理解。也许上帝最初认为,爱情只有人活着的时候才有,为什么死了,还有一种忧伤的美,忧郁的美,上帝不可理解,而且是和过去同样的力量,因为他有‘心灵的追念’。虽然老伴去世了,但是心是相通的。那么再看前两次上帝看到爱情后是怎样的表情?第一次书上怎么写呀?”

  同学们说:“‘上帝勃然大怒’。”

  “第二次呢?”

  同学们说:“第二次是‘上帝怒不可遏’。”

  我说:“第三次呢?照前两次的推论,应该是暴跳如雷了。但你看第三次怎么样?我请一个同学把这一句读一读。”

  唐强举手起来朗读:“上帝久久地伫立凝视着。随后深沉地思索着离去了。看着他们,然后深深地沉思着走了。从那时起,人就成了大地上的上帝。”

  我说:“本来我以为唐强要读错一个字,呵呵!大家猜猜,我估计唐强要错那个字?”

  同学们笑了:“‘伫立’的‘伫’!”

  “对!”我说,“但唐强果真很强!没有读错“伫”。“

  同学们笑了。

  “这个字很容易读错的,有同学可能会读成’chu’。”我继续说,“这句话很重要的,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我和学生一起朗读:“上帝久久地伫立凝视着。随后深沉地思索着离去了。看着他们,然后深深地沉思着走了。从那时起,人就成了大地上的上帝。”

  读完之后,我对大家说:“那么怎么理解上帝的这种思考?你们想一想,他当时在想什么?为什么苏霍姆林斯基要说‘从那时起,人就成了大地上的上帝’?为什么上帝没有继续发怒而是思索?他又思索了什么?为什么他后来离去了?为什么人就成了大地上的上帝?大家议论一下这些个问题。”

  同学们分小组研讨,气氛很是热烈。

  几分钟后,我说:“好了,一起交流一下,我们怎么理解这句话?”

  路遥说:“世间最美好的东西就是爱情,但是上帝觉得他却不具有,所以就比较恼火,他不是全能的。作者认为,只有拥有爱情才会成为真正的上帝。”

  我说:“好,这是你的理解。还有没有其他理解呢?”

  赵瑞雪说:“我们这个小组的看法是,因为上帝是在想,既然人类能够创造比他自己创造的更美的东西,那就让人称为上帝吧。所以说人就成了上帝。”

  我趁势幽了她一默:“就是说你们不用我来领导了!”

  大家笑了起来。

  杨晓梅说:“我认为,上帝这是对于爱情的妒嫉,因为他和人相比,人创造的更美,然后他同样也羡慕爱情,这句话就表明爱情战胜了权威。人才是上帝!”

  我说:“很好,其他同学呢?还有没有新的理解?”

  戚西川说:“我们这个小组认为,上帝给了人类思索,当他发现了爱情比自己的力量更强大,更有力量的时候,那就只有无奈地走开了,再发怒也没用了。”

  钟雪飞说:“我觉得这毕竟是一个童话故事,我想他可以深刻地反映了爱的力量是无以伦比的,爱情是不可战胜的,因此他离开了。”

  我说:“你们说的我都同意,但我最近读了以后还有一点新的体会――想不想李老师说?”我故意卖了一个关子。

  同学们的声音震耳欲聋:“想!”

  “想?呵呵,其实你们不想我也要说!”

  同学们爆笑。我特别喜欢这种轻松的氛围,这种氛围特别能够激发我的灵感。

  于是我说:“我觉得上帝在这儿在思索,是在想,我无论采取什么办法都不能征服人类的爱情,而且连人都死了,爱情居然还存在。因此他很无奈地离去了。不过,上帝除了无奈之外,我想还有感动。这样的爱情,我不能主宰,还是让人类自己主宰自己吧!于是,人成了大地上的上帝,在大地上,人为了精神可以献出生命,包括信仰,包括理想,当然更包括爱情!因为人的感情,人的思想,人的尊严,是不可战胜的。从这点上讲,凡是人性的东西,精神的东西,都是不可战胜的。上帝都不能战胜的,你想战胜,这不是很狂妄吗?”

  那一刻,教室里一片肃静,同学们似乎都可上帝一样陷入了对爱情的沉思。

  我顿了一下,又问:“同学们还有没有什么问题?包括写作上的问题。比如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好,李运举手了。请李运起来说说。”

  李运说:“这篇课文引用对话比较成功,对话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李老师:“我认为,对话不但推动情节,还……”

  汪洋站了起来:“同时我理解也是层层递进。”

  我说:“好,请汪洋同学展开讲讲,好吗?”

  汪洋说:“先说爱情的美和力量,然后引申到更高层,‘忠诚’,然后再进一层,‘心灵的追念’。这些都是通过上帝和大天使的话对话完成的。”

  我说:“对,层层深入,把对爱情的认识引向深入。刚才李运说对话把情节引向深入,其实,我还有一个想法,作者并没有全像我们说的,全都是层层深入。”这里,我有意想和学生碰撞一下,在碰撞中引导,“你们看,作者的语言有没有重复的?是哪些句子?找出来。”

  同学们开始重新看课文。不一会儿,何思静举手了。

  何思静说:“是这几句,‘他们一会儿看天,一会儿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互相传情’。后面还有,也是这样重复的。“

  我问:“你说为什么苏霍姆林斯基会这样表达?”

  何思静说:“因为爱情是一种精神上的心理上的东西,不能用语言告诉对方,他们之间的爱,就是这样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我说:“很好,爱情,不用语言的,而且爱情就是这么简单,就是‘在金黄色的麦田前,时而望望红艳艳的朝霞,时而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你们看,这是多么朴素,又是多么美好!现在,像这种一种古典的爱情方式已经很少了。并不是说在大街上接吻拥抱,生怕别人不知道,这才是爱情。其实,爱情是很简单的,不过就是看着自己心爱的人。”

  教室里一片宁静,孩子们还小,但他们显然也被爱情打动了。讲到这里,我突然有一种感动,不知是苏霍姆林斯基美好的童话感动了我,还是学生纯真的理解感动了我,或者是我产生了什么美好的联想,甚至也许是我心灵深处某一根柔软的情弦被拨动了。我突然想到一首歌,并忍不住对同学们说了出来:“突然我想到一首歌,这首歌我不会唱,大概就是叫《浪漫的时刻》。”

  同学们纷纷点头:“知道,知道。”

  我说:“何思静会唱吗?你可不可以给大家唱一下?”

  何思静轻轻地唱了起来――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

  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

  一路上收藏点点滴滴的欢笑

  留到以后坐着摇椅慢慢聊

  歌声把所有同学都感染了,渐渐地,全班同学和着何思静的声音一起唱道――

  ……

  直到我们老的哪儿也去不了

  你还依然把我当成手心里的宝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

  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

  一路上收藏点点滴滴的欢笑

  留到以后坐着摇椅慢慢聊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

  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

  直到我们老的哪儿也去不了

  ……

  歌唱完了,大家鼓掌。

  我的眼睛潮湿了,鼻子开始发酸,但我尽量抑制自己的情绪,尽可能镇定地说:“虽然李老师不会唱,但每一次听到这首歌都很感动,爱情就是看着对方变老,仍然爱他。像这样的爱情,虽然少,还是有的。前次裴丹同学的作文大家还记得吗?她说她爸爸妈妈每次上街进商场,爸爸都把妈妈的手牵着。爱情有时候就是牵手。不需要太多的语言,更不需要海誓山盟!”

  同学们没有说话,都看着我,每一双眼睛都在感动,都在思考。

  停了一会儿,我问:“对这篇文章还有没有不懂的地方?或者对苏霍姆林斯基有没有不同的看法?”

  赵瑞雪问:“苏霍姆林斯基女儿只有14岁,作者为什么就说她跨进了‘成年女性’的界限?”

  这个问题我当然可以回答,但我先问同学们:“有没有同学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金薇说:“因为是在苏联嘛,苏联的女孩早熟一些。14岁正是青春期,所以他说女儿成年了。”

  我笑了:“我基本同意你的说法,他说14岁是‘成年’的年龄。其实不光是苏联,在我国,14岁也是进入青春期的年龄嘛!我看到的另一个版本上这一句是这样说的:‘你跨进了女人的行列。’还有没有其他问题?”

  苏畅:“最后一句我不太理解,‘就是说它还仅仅是能够成为人,但尚未成为真正的人的一种生物罢了’。”

  我说:“好,哪位同学给苏畅讲一讲?”

  李文思说:“我觉得,作为一个真正的人,他的情感是很丰富,所以他作为一个完整的人,他一定拥有爱情,懂得爱,如果一个人不能够思索没有拥有爱情,是很可悲的,就不是真正的人,而只是一个生物。”

  我说:“我觉得你说的有点道理。有没有补充的?大家注意,这里说‘但尚未成为真正的人’,也就是说前面所说的‘人’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只是一种生物罢了。你虽然成了人了,但还不是真正的人,没有智慧,没有情感。其实从生物的角度,动物也知道繁衍,但是人与动物不同,人类的繁衍是建立在爱情的基础上的。只有人才有爱情!苏霍姆林斯基在另一部著作中这样写道:爱情的种子,要在我们的青少年性心理成熟以年很久就播到他的心田。中国家长对这个观点可能觉得不可思议。苏霍姆林斯基解释说,所谓爱情的种子不时谈情说爱的技巧,而是培养人的尊严感的过程,培养忠诚、义务、使命感,培养人性美,培养人的责任感的过程。这句话说得非常好,为什么苏霍姆林斯基要在女儿14岁的时候跟她谈爱情?因为不仅仅教女儿懂爱情,而且是教她懂真正的爱情,懂得做人应该具有的责任感,培养女儿的人性美。现在我问一个问题:你们读了这封信以后对苏霍姆林斯基的观点有没有不同的看法?”

  杨晓梅说:“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个很好的爸爸,但我觉得爱情不仅仅是说出来,更要做出来,不应该刻意地去追求,不应该把‘忠诚’说出来。有许多人把忠诚挂在嘴边,最后还是不忠诚。因此,我觉得苏霍姆林斯基不应该把忠诚说出来,而应该让女儿以后去实践。”

  金薇反驳:“我觉得杨晓梅理解不对,因为这是大天使说的,并不是夫妇表现出来的。”

  本来从这里可以开始许多观点交锋,但遗憾的是,课堂时间快结束了。所以我不得不说:“这个问题,杨晓梅的意思是忠诚应该用行动来体现。这个观点本身还是对的。金薇不同意你的说法,可能其他同学还有其他想法,或者还有更多不同的观点。李老师这里不作结论,下课以后我们还可以继续争鸣。好吗?”

  我非常明显地感到,通过这堂课,同学们对苏霍姆林斯基充满了敬意。于是我说:“还记得我第一次见你们的时候谈到对我影响非常深的两个人?一个苏霍姆林斯基,一个是――”

  不等我说完,同学们大声齐说:“陶行知!”

  我向孩子们展示了几幅照片:“看,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照片,非常英俊!”

  当苏霍姆林斯基的照片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来时,同学们一片惊叹,他们的确被苏霍姆林斯基的英俊征服了。

  我充满感情地说道:“苏霍姆林斯基从心灵深处特别爱孩子。他还写过一本书,题目就叫《我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每年暑假和寒假他都与孩子一起郊游,他担任校长,同时一直担任语文教学,坚持上课。他后来是工作岗位上心脏病突发,被抬上担架,就再也没有醒过来回来。我特别感动他的一些细节。他每天早晨都来到学校大门口,用非常慈祥的目光看着孩子们一个一个走进校门。曾有一位波兰学者参观了苏霍姆林斯基的巴甫雷什中学后这样写道,我在这个学校发现了一个秘密――在这所学校里,孩子们不是怕校长的,无论苏霍姆林斯基出现在什么地方,总有孩子围上前去,每当这时候,苏霍姆林斯基的脸上就露出了孩子般纯真的笑!”

  教室里再次进入一种神圣的沉静……

  我继续说道:“再过一个星期,下周星期一,我将去见苏霍姆林斯基的女儿。我们1998年第一次见面,已经六年不见了。李老师要去见他,你们有没有什么话要我带给这位当年幸福的女儿?李老师一定带到!”

  同学们一下子没有思想准备,但都在认真地想着。

  我说:“这样吧,下来以后你们想好了,每个人写一张纸条交给我好吗?”

  同学们大声说:“好!”

  摄像是给我做了一个时间已到的手势,于是我对同学们说:“今天咱们这里上课,学习苏霍姆林斯基给女儿的信,说实话,我在上课时忘了我是在给你们上课。这堂课勾起了我的回忆,我过去教过的一个学生,她的孩子要读小学,来找我想读一所非常好的小学,我说没问题,成都几所著名小学的校长我都认识的。当我接到她的电话时,我感慨万千!当年我给他们那批学生讲苏霍姆林斯基的时候,他们和你们一般大,一晃十几年过去了,他们成了爸爸妈妈,有了孩子,孩子都读小学了!我想,你们正在一天天长大,再过若干年,你们也会迎来自己的爱情,迎来自己的家庭,并有自己的孩子,说不定李老师还会教你们的孩子;到了那一天,李老师会从你们孩子身上看到你们的影子!大家想一想,这是不是最浪漫的事?这样的人生多么富有诗意!但是,只有真正懂爱情的人,才会拥有这样诗意人生!”

  同学们自发地鼓起了掌,这是这堂课最热烈的掌声!

  掌声中,我对同学们说:“下课!”

  学生仍然热烈鼓掌……

致女儿的信7

  一、简介

  本节课的主题:这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为十四女儿写的一封有关什么是“爱情”的信,通过作者通俗易懂的语言,让学生深刻理解爱情的真正含义,进而体会爱情是只有人类才拥有的至纯至美的感情,每个人都要善待这份感情。

  关键信息:

  (一):从教材的内容出发,依据《语文课程标准》语文教育的观点,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如:导入新课时用优美的歌曲《爱情是什么》,让学生在美妙的歌声中思考这一人生问题。

  (二):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1、让学生在了解课文的基础上体味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2、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表达自己的心得,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主动探究,合作解决疑问。力争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教学环境,力争做称职的开发者、组织者,尽力满足学生探究的需要,获得新体验的需要。

  二、学习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的萌动期,对爱情既好奇又神往,有很多学生还对异性产生了朦胧的好感,这都是非常正常的现象,爱情是一种美好的感情,每个人都没有必要回避,教材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著名的教育家从三个方面给自己的女儿阐释了什么是爱情,学生对这个话题本身就很感兴趣,也有自己的看法和体会。因此教材内容的设置非常及时,顺应了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

  许多经验表明,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感情方面的问题,是不容忽视的,因为他们个方面还没有成熟,长者、教师的点播、疏导是非常重要,所以在这篇文章的学习中,教师要通过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与正确的指导,让学生形成正确的爱情观。

  三、教学/学习目标及其对应的课程标准:

  (一)识记重点的字词,理清作者的思路。

  (二)通读课文,有自己的情感体验,领悟作品内涵:爱情真正的含义。

  (三)对作品的思想倾向,作出自己的评价:要善待人类这至纯至美的感情。

  四、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

  (一)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合作者,学生才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本节的备课和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多读、多说,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提供机会,尊重和自己想法不一致的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内容的意义和价值,作学生健康心理、高尚品德的促进者、催化剂。通过恰当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节,自我选择。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用自己的思想和心灵去亲自感悟。教学是师生相互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教师不是直接把答案告诉他们,而是要引导他们自己去找答案,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让学生在解决困难中尝到快乐,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二)采用“三板块五环节的教学模式”展开教学。尽可能多得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增加语文实践的机会。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在听觉和视觉都有美的感受,从而也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在教学流程中强调学生的动脑、动口能力和主动参与能力,通过丰富多彩的集体讨论、小组活动,以合作学习促自主探究。

  (三)教学评价方式:

  (1)通过课堂上的观察,关注学生在动脑、动手、动口等活动中的主动参与程度与合作交流意识,及时给与鼓励、指导和矫正。

  (2)通过研读赏析,探究质疑,给学生更多机会,在自然放松的状态下,揭示问题的内涵并进一步取得用文学作品感染和熏陶学生的效果。

  (3)通过课后交流和作业分析,及时查漏补缺,确保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4)学生互动及个人自评相结合。根据课堂小组之间的讨论,根据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价。

  五、教学媒体和教学技术选用:

  多媒体课件分别在本课导入新课、整体感知、研读赏析、探究质疑、拓展延伸、教学小结等环节中得到应用,它们的使用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文章,把握文章内容,并给学生带来视觉和听觉上美的享受,从而达到熏陶感染学生的目的。

  六、教学和活动过程:

  (一)教学准备阶段:

  1、准备《爱情是什么》音乐,并纳入多媒体课件。现在的语文教学以不同于以往的教学模式,教师应调集各方面的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

  (二)整个教学过程叙述:

  本节课主要为语文教学活动,教材“致女儿的'信”内容共一课时。本节课的内容四十五分钟完成。

  需要对学生分组,前后桌4人一组,每组包括能力不同的学生,设组长1名,中心发言人1名,其他人可适时补充,组长主要肩负引领和鼓舞同学学习积极性责任。

  为顺利实施本节课,教师除应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教育理念外,还应具备一定的电脑操作能力。

  具体教学过程设计如下,大体分为五个环节来完成: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听歌曲《爱情是什么》,教师导入,爱情的歌被无数人吟唱过,爱情的故事经无数人传诵过,但爱情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可能在涉世未深的你头脑中翻腾过好多次,今天我们就学习一下,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为他女儿解答这个问题时写的一封信,你们肯定会从其中获得很多教益。(教师板书课题)

  (说明:教师首先要创设一种情景,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使课堂教学氛围与课文的内容和谐统一,引导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的境界,奠定教学成功的基础)

  第二环节:出示目标,整体感知:

  1、出示教学目标。

  2、整体感知课文,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1)课文中提到上帝在创造人后,先后三次来到人间,他从人的眼神中先后读到哪三种不同东西?前两次他的反映是怎样的?为什么?最后一次上帝的表现是又怎样的?为什么会这样呢?

  (2)作者认为的爱情又是什么呢?请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语句。

  (说明: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又是教学的落脚点。学生必须速记并能够复述,以明确学习任务。带问题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结构。这些工作主要由学生自己做,教师只作点拨指导,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第三环节:研读赏析,探究质疑:

  1、作为著名教育家的苏霍林姆斯基,再给十四岁的女儿写这封信时,用语通俗易懂,但又有许多的语句充满了哲理,蕴含着深刻的含义。请你快速阅读课文,找出这样的句子,结合课文谈一谈自己的认识。

  2、作者为什么把爱情、忠诚、心灵的追念放在一起解释爱情,这三者有什么联系,可不可去掉其中一个?

  3、作者为什么用一个童话故事给女儿解释:什么是爱情,为什么不直接告诉女儿?

  (说明:根据教学的需要,教师讲述一至两个有代表性的语段,做到突出重点、解除难点,消除难点、把握特点,授学生以知识,同时在课文的讲述中要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学习思路、练习的方式,使之奠定基本的知识,掌握学习的方法,形成自学的能力和求异创新思维的能力。)

  第四环节:拓展延伸:

  作者在另一封给女儿的信中谈到自己对爱情的认识:“人的爱情应当不仅是美好、诚实、坚贞的,同时也应该是理智和慎重的、机警和严肃的只有那样的爱情才能带来欢乐和幸福。”深入理解这段话的含义,结合现在部分中学生存在的早恋问题,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说明:这一环节,是在以上环节的基础上,指导训练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方法进行实践、练习,进而使知识得以巩固和扩展,进一步认识到爱情这种感情,是需要慎重对待的。)

  第五环节:梳理小结:

  1、爱情是人类永恒的美和力量,是人类种族的生命力永不衰败的纽带。

  2、只有人才能爱,只有以人的方式去爱的人,才成为真正的人,每个人都应该善待这份爱。

  (说明:梳理小结主要是引导学生紧扣板书提纲,梳理文章结构,概括文章中心,让学生对文章有个整体感,从而训练学生的概括、综合分析能力。)

  1、把读一读,释一释写两遍。(p48页)

  2、以“善待自己的感情”为题写一篇二百字左右的短文。

  七、教学反思

  (一)“五环节”的教学模式,重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在“讲”的基础上,启发学生的“学”,使学生在读、思、议、评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的迁移,形成自学能力。然后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让学生参与“练”,依据教材的内容练读、练写、练听、练说,从而训练思维,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二)因为本篇是涉及到“爱情”,对中学生来讲这是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所以在教学的第四个环节,一开始学生有些畏首畏脚,当学生开始热烈讨论时,时间显得有些仓促,教师在这个环节还要进一步的调试,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致女儿的信8

  说课材料

  ◆教学内容 :

  本文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的自读课文。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写给女儿的一封信,面对正值花季的女儿,一个对爱情充满好奇与遐想的少女,针对爱情这一个既深奥又简单的问题,身为父亲的作者并没有选择回避,也没有教条式的说教,而是采用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故事去阐释爱情的真谛。信中主要谈了人的“精神性”与“生物性”的关系,强调人类高尚的爱情应该远远超越“传宗接代”的生理需要。从中启发和培养了女儿正确的爱情观,这篇课文对于成长中的青少年学生来说有很重要的教育意义。

  ◆学生分析:

  中学生正值青春期,异性之间会产生微妙的感觉。对于爱情这个既神秘又敏感,既好奇又困惑的情感,学生如处理不当,思想认识不足,就会产生早恋等的不良现象。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引。“如何面对爱情?爱情的真谛是什么?”这是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用意所在。由于学生对爱情这个话题比较好奇、兴趣较大,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讨论,但学生可能有羞于发言或不敢发言的现象,因此,要多加引导和鼓励,让学生放下包袱,轻松参与到讨论当中。同时,相对于中学生而言,由于中学生“涉世未深”,缺乏丰富的相关的生活经验,对于爱情的本质的理解会有些困难。另外,学生对于课文中一些含义较深较抽象的语句,学生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

  ◆设计思想:

  1.课前准备好课件,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通过多感官的刺激来调动学生学习的情绪,创设情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

  2.教师明确讨论的要求,通过讨论去交流对爱情的不同看法,从中探讨爱情的真谛,另外,教师还要注意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3. 结合一些有关爱情的资料,让学生深化与拓展所学的知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复习书信的格式和特点。

  2.学习本文用故事去阐释道理的方法,体会故事背后的寓意。

  3.了解爱情的真正含义,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过程与方法:

  1.本文由于采用故事的形式去阐释道理,对学生有较大的吸引力,同时由于青少年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对爱情等问题比较好奇和敏感,因而比较感兴趣。教师应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去教学,让学生积极大胆地开展讨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2.进一步养成有感情朗读课文的习惯,提高其朗读感知能力。

  3.继续学习在语境中领会语句含义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4.配合优美动人的背景音乐,教师可以出示一些名言警句或者一些感人的爱情故事,让学生进一步受到启发和感悟,逐步形成正确的爱情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注意从正面去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分析和讨论,培养其正确的爱情观和人生观。同时也要体会文中作者作为父亲对女儿的深深的爱,通过学习使学生能以积极的态度去生活和学习。

  2.引导学生理解爱情的本质,适当进行青春期教育。

  ◆教学重点:

  1.体会运用故事阐述抽象道理的写法的好处。

  2.通过讨论去品味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3.理解爱情的真正含义,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难点:

  1.对一些含义较深的抽象的语句,学生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这需要教师及时去引导,将问题分解变细。

  2.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转变的特殊阶段,由于缺乏充分的生活经验,对于爱情本质的理解会有些困难。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苏霍姆林斯基的资料,让学生了解;搜集一些有哲理性的名言警句及感人的爱情故事。

  2.学生课外解决本文的生字词,并思考对爱情的看法。

  3.学生针对预习中存在的疑问,准备好讨论交流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一、 导语(多媒体播放“泰坦尼克号”主题曲):

  人类自有史以来,爱情一直被传唱不衰:地老天荒、海枯石烂,这是关于爱情的成语;牛郎织女、天仙配,这是关于爱情的传说;“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是关于爱情的诗句;还有爱情的俗语:醉过方知酒浓,爱过方知情重… …同学们,人在花季,多彩的心事正困扰着你,那些令人魂牵梦萦的情思正等着你长大,你真正懂得爱情的真谛吗?到底什么是爱情?大家也许能从苏霍姆林斯基<<致女儿的信>>中得到启示。二.自读感知其 整体把握

  1.字词积累

  繁衍yǎn   忐忑tǎntè  一抔黄土póu  无与伦比lún

  怒不可遏è   伫立zhù    幢zhuàng   麦穗suì

  忐忑:心神不定。

  繁衍:逐渐增多或增广。

  化为乌有:变得什么都没有,指全部消失或完全落空。

  无与伦比:没有能比得上的。

  怒不可遏:愤怒之极,不可抵制。

  真谛:真实的意义或道理。

  2.走进苏霍姆林斯基

  瓦西里·亚历山德罗维奇·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是乌克兰卓越的教育家、教师、思想家和作家。他在帕夫雷什中学任教,担任这所农村中学的校长、教师和教育者长达32年。苏霍姆林斯基一生短暂,不满52岁,但他却持之以恒地探索和孜孜不倦地去写作,奇迹般地写出了40部专著,600多篇论文,约1200篇儿童小故事。

  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部著作都是面向教师、教育家、教育者、父母和自己孩子们的。他把自己的思维、思索、建议和见解全部倾注在了他的著作当中,即怎样培养“真正的人”。教师和父母应当历经何等艰难之路,才能使孩子成长为好学上进、聪颖、心地善良而高尚的人和好公民。

  瓦·亚·苏霍姆林斯基的作品在乌克兰国内人人皆知并喜爱,而且在国外许多国家也被广为出版,如众所周知的《我把心给了孩子们》《公民的诞生》《给儿子的信》以及某些论文和小故事。

  3.整体感知、梳理结构

  (1)大声将课文读一遍

  问题1、读完文章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为什么?

  问题2、大屏幕出示:上帝在创造了人后,3次来到人间,每次都分别看到了什么?每次看到的变与没变的又分别是什么?

  (2)浏览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1~4段:女儿提出问题及“我”(父亲)对此的态度;5—24段:回忆从前祖母给“我”讲过的故事,得出爱情是什么的答案;25段:告诉女儿该如何对待爱情。

  (3)如果你拿同样的问题问自己的父母,可能得到的答案是什么?

  提示:学生给出的答案一定会涉及父母对待这个问题的态度,从而引出下面的问题:

  A、文中的“我”对此的态度如何?

  提示:文中的“我”把女儿提出的问题看成是女儿长大的标志,同时“我”对女儿的成长表示高兴并给予充分的尊重。

  B、“我”为何没有正面回答女儿的提问,却说到了我的少年时代和祖母玛利亚所讲的故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提示:“我”用自己成长的经历告诉一个正确的引导带给“我”的巨大收获,希望女儿重视。同时运用故事揭示这个抽象的概念,深入浅出,形象生动。

  三.合作交流 解读推究

  阅读课文第5—25段:

  (一)请同学复述文中的故事。

  (二)分析、讨论以下问题:

  1.故事中提到上帝在创造人后,三次来到人间,他从人的眼神中先后读到了哪三种不同的东西?

  提示:爱情,忠诚,心灵的追念。

  2.五十多年间,那一对男女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促使那一对男女(后来的老头和老太婆)生活发生这么大的变化的基础是什么?

  提示:是他们之间相濡以沫的爱情。(爱情是人类永恒的美和力量,是人类种族的生命力永不衰败的纽带。)

  4.故事中为何要把这对男女的爱情放在五十多年的时间历程中去表现?这说明了什么?

  提示:真正的爱情能够经历时间的考验。

  5.五十多年里是什么维系了他们的爱情?

  提示:是忠诚、心灵的追念(彼此的扶持、依靠……)

  6.文中的上帝面对人的爱情有何表现?为何多次写到上帝的态度?

  提示:表明爱情是人类独有的,是人类文明的产物,只有人才能够爱。

  7.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告诉我们该如何对待爱情?

  提示:善待爱情:以人的方式去爱。(人类的爱情不是仅仅为了繁衍后代,还要给对方以幸福……因为爱情是人类永恒的美和力量,是人类种族的生命力永不衰败的纽带。)

  品味语言:

  1.做一个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为有智慧的人的时候。

  2.上帝久久地伫立凝视着。随后深沉地思索着离去了。从那时起人就成了大地上的上帝。

  3.爱情,它高于上帝。这是人类永恒的美和力量。人们世代交替,我们每个人都不免变成一坏黄土,但爱情却成为人类种族的生命力永不衰败的纽带。

  4.本身来说,只有能以人的方式去爱的人,才成为真正的人。

  (三)品读上帝

  问题1、上帝在前两次看到爱情时是什么样的`表现?课文中分别用了一个成语来形容。试着把这种语气读出来。

  问题2、第一次勃然大怒,第二次怒不可遏,照如此推理,第三次应暴跳如雷,可是上帝是什么样的表现?读一读,分析一下原因。

  总结:上帝是被震撼了,他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方法,都阻止不了人类的爱情,而且人死了,爱情没有死。更重要的是感动,他觉的是他创造了人类,可是却主宰不了人类的爱情,那就让人类自己主宰自己吧。因为人的思想、感情、尊严是任何力量艘阻挡不了的,于是人就成了大帝上的上帝。

  齐读最后一段,谈感悟。

  四、 拓展训练

  大屏幕展示:霍姆林斯基在给他女儿的另一封信中这样写道:人的爱情应当不仅是美好、诚实、坚贞的,同时也应该是理智和慎重的、机警和严肃的,只有那样的爱情才能带来欢乐和幸福。

  霍姆林斯基的女儿的年龄和我们差不多大,他其实是在暗示女儿应当如何善待爱情,结合中学生早恋现象,谈谈你的看法。

  总结:爱情很美,可中学生不是恋爱的季节,过早的摘取恋爱的果实,品尝到的不是爱情的甜蜜,而是酸涩。就象文中所说:做一个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为有智慧的人的时候。送给大家一句话,大屏幕展示:把握应有的爱是幸福的,放弃不应有的爱是轻松的。

  课程进行到此,你应该对爱情有了一个重新的认识,那你认为什么是真正的爱情呢?用一句话总结出来。

  结尾:

  有首歌每次我听了都很感动,就象文章中的这对老人,爱一个人就应该和他一起慢慢变老,直到老的哪里也去不了,依旧把他当作手心里的宝。欣赏歌曲《最浪漫的事》我想再过若干年,等你们学有所成时,也一定能够收获 甜蜜的爱情。这样的人生多么浪漫,多么富有诗意,但是,只有真正懂得爱情的人,才能够拥有诗意的人生!

致女儿的信9

  教师应该怎样对学生进行爱情启蒙教育呢?这个问题一直是我在讲授此课前后反复思考的问题。

  从文本素材来看,教材选用大师的优秀作品来引导孩子认识人类最美好的情感之一──爱情,从某种角度来说,这些名篇名作也是更高级的青春期教育范本;同时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人文教育在知识性、科学性教育的挤压下,面临危险的生存境遇……“爱情话题”进入中学语文教材,实则上就是为当前的教育补充进“情感与人文”的元素。值得关注的是今天爱情生活包容的面是无限丰富的,这种丰富性假如仅仅停留在爱情的美好这样一个阐释层面上,就等于是在制造爱情神话。应该有一种包容度更大的范文组合来展示爱情生活,包括论述短暂爱情和爱情失败的篇章,这样可以增加学生对爱情的多面理解。

  从教育的出发点来看,爱情教育的.目的并非一味教化学生现在不是恋爱时期,而是应该让学生对爱情有一个健康认识,让他们明白爱情的真谛,这样有利于他们今后处理这种关系。

  课堂上的教育方式应该采用潜移默化的形势,在阅读中与文本及文本的作者进行精神上的沟通,将爱情观和人生观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内心充盈着一种圣洁的爱的情感,在精神上得以提升。

致女儿的信10

亲爱的女儿好!

  不知道是你长得太快,还是爸爸老的太快,转眼间,你已经不是襁袍中抱着的婴儿,你变成了一个懂事善良、活泼开朗的小女孩,十年前,从护士的手中接过你的时候,我就明白我必须奋斗打拼,为你创造一个好的成长环境,如今,你也渐渐地懂事了,这次是我第一次给你写信,虽然感觉有点肉麻和难为情。

  你是一个我一直引以为豪的'孩子,虽然时候会耍小脾气。但自从上了四年级后,我很欣慰,因为我发现我的宝贝女儿一直在成长的,对于我来说,最幸福的事,不是看见你多光芒万,而是看见的成长。我慢慢开始向你讲一些道理,一些我认为很有必要的道理。你的成绩一直很稳定,在家里也会努力地去将作业做得尽善尽美,当我看到你的认真地在思考一些难题的时候,我真的很高兴,以前一直在担心你的写字,也在用心地指导你,可你总是不得章法,乱写一气。不过最近还是很有进步的,值得肯定。

  对于你的未来,我当然是希望你可以继续加油,努力地朝着自己方向迈进。不要轻言放弃,充满自信,乐观地面对人生。还有请别忘记了老爸永远是你的坚强依靠,想放弃的时候,记得看看后面,老爸一直在后面支持你。这是写给你的第一封信,不会是最后一封,希望以后能够多以书信的方式和你交流内心的想法。

  爱你的爸

致女儿的信11

  亲爱的女儿,我的宝贝:

  爸爸的心情很复杂,一直在考虑是不是应该写这样一封信,怕言语重了伤害你幼小的心灵,怕言语轻了没有任何作用。反反复复还是决定要写了,只是不知道明天能否有勇气将这封信交到你手中。记得吗?爸爸曾经说过,任何事,要勇敢的表达,要勇敢的争取;没有勇敢的争取和竭尽全力的付出,那么留下的就是遗憾和失败悔恨的泪水。刚才爸爸看到你在用心的做word文档的ppt,看到你上网找资料的投入的神态和努力,我很欣慰。因为我看到了你做一件事情是用心用脑的,是在全身心投入的,是很有天分的。爸爸不想说什么要是用在学习上就好了这样的话,因为人生是一个长跑比赛,有的人起步跑的快一点,有的人起步跑的慢一点;有的人开始就全力以赴,有的人初始却东张西望。这都不要紧,通过后天的弥补,以每天前进一点的心态去做,去努力,你终究会赢在人生的终点。

  女儿,你要记住,人不是胜在起跑处的,人生的精彩是要看你如何冲刺到终点的。

  女儿,记得刚上小学的时候,你第一次的考试成绩下来后,其中一科没有打100分,你哭倒在爸爸的怀中,现在回想起来仿若隔世;现在的你再也让爸爸看不到此种情形的再现了。别想多了,爸爸觉得你现在坚强了,能够承受这种挫折和打击了。不过,每每我听到你说到某人的时候,好像她就应该第一的时候,心中满满的是一种刺痛;听到你说自己不如某人的时候,胸中又全都是愤懑。你看到她们背后的汗水了吗?你看到她们背后的不眠之夜了吗?我相信人有天生的聪明和天赋,但是我不相信人有天生的赢家和胜利!

  女儿,你知道吗?要想成为什么样的人,首先自己要有永不言败的.气质和信心,要有永不服输的坚韧和努力。要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你的内心就需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你的行为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上天是公平的,它不会在你没有任何付出的情况下赏赐你任何礼物,即使是中彩票都需要你金钱的付出。记得你弹钢琴吗?在妈妈的督促下,这么多年走过来,我们一直在进步!难道我们不是每天一个小时的努力付出才有今天的收获吗?!难道你忘记了你最开始根本就不会弹钢琴的吗?

  女儿,如果你不想在未来仰视别人的精彩,如果你不想在明天低下自己高傲的头颅的话,你今天就要努力。你的每一分汗水和辛苦都不会白流,都会换来你生命之花的欣欣向荣。你没有看到的那部电视剧《士兵突击》,里面最经典的一句话——不抛弃,不放弃。女儿,你牢记这句话,去践行它,你就会有美好的明天。我和妈妈对你一直有信心,我们一直坚信:我的女儿的聪明才智是能够拥有一个美好的明天的,一定会拥有一个令人瞩目的、精彩的未来!

  夜深了,看着你熟睡的面孔,爸爸有些心痛,为你课业的繁重,也为父母有时候对你的焦躁。对你,人生的赛跑已经开始了,爸爸希望看到我亲爱的女儿在享受竞技的美丽而不是负担它的沉重。你行的!

  女儿,加油!

  此致

致女儿的信12

  教完这篇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给女儿写的信,忍不住有许多想说的话。

  一我们可以在课堂上,师生一起畅谈爱情这个话题。

  中学生的早恋似乎是个敏感的话题,家长老师们总是谈之色变,对于孩子或是学生们更是坚决压制。但是,现在,我们可以畅谈这个话题了,因为这是课文呀!我们要学习它,分析它,就要结合我们的生活,说出我们的心里话,再也不会有什么顾忌,不必有什么遮掩和躲闪,我们可以在阳光下,在课堂上,在老师面前,脸不红心不跳的大说特说了。

  二释放的快乐和轻松。

  学习这一课,我的第一个问题是:说说你所知道的爱情名言。话匣子一下子就打开了,课堂也异常的`活跃: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身无彩凤又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学生张口就来,其敏捷的程度,让我始料不及,其一吐为快的轻松,让我暗自庆幸:这个问题问得真是及时啊!在以往,这些个诗句,他们总是“欲说还羞”,但今天却是自信从容,更少不了几分表达的轻松和愉悦。

  三爱情的真谛由朦胧到明晰。

  其实,对于这些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们,他们虽有着对爱情的向往和最初的萌动,但是他们对爱情的真谛却是一片模糊。与其让他们雾里看花,不如帮他们拨云见日,这样更有利于引导他们早日树立起正确的爱情观,更有利于他们理智的把握和控制自己的情感,认识自己的情感,少走弯路,甚至是上当受骗。明智之举啊!

  四美好的爱情畅想。

  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我让同学们谈谈自己的爱情观,并畅想自己的爱情。大家都很踊跃,甚至连最不爱说话的郑小东也发言了:爱情是神圣和伟大的,我们要好好的珍惜它,不要过早的去採摘它,只有耐心等待它的成熟,才能品尝它的甜美。姚云霄认为,爱情更多的是一种责任,一种付出``````从同学们的发言中,我能感觉到,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他们对于爱情,又多了一些成熟和理智,更增添了对爱情的神圣感和美感。我想,这也是编者的愿望之一吧!

  五多一些人文关怀,少一些空洞说教。

  对于教材所选的课文,我想,学生们更想学更兴趣的是那些贴近他们生活的,能让他们产生共鸣的,能帮助他们解决苦恼或是烦闷的,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能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益和感化的课文,而不是讲大道理,空洞的说教让人逆反,《致女儿的信》正是这样的一碗心灵鸡汤,它有着醇香的美味,而又沁人心脾。真希望这样的课文越多越好啊!这是教者的心愿,更是学者的心意!

致女儿的信13

  教学目的:

  1、通过阅读,整体把握文章意思,品味含义深刻的语句。

  2、体会运用小故事阐述抽象道理这一写法的好处。

  3、了解爱情的特质,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

  1、利用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一次爱情教育。

  2、体会运用小故事阐述抽象道理的好处。

  教学难点:

  让学生明白只有懂得爱的真谛,才会拥有幸福快乐的人生。

  教学设想:

  1、安排一课时。

  2、方法:朗读、复述、讨论、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爱情一直是人类传唱不衰、古老而又新鲜的话题,地老天荒,海枯石烂,由爱情而演绎的故事, 更是那样的惊心动魄。“在天愿做比翼鸟,在 地愿为连理枝”,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句。

  无论哪个时代,爱情都是一生一世的许诺。醉过方知酒浓,爱过方知情重。同学们,人在花 季,多彩的心事也许正困扰着你,是呀,人间有情,红尘有爱,这令人魂牵梦绕的情丝正等 着你成长!但是,你真正懂得爱情的真谛吗?到底什么是爱情?今天大家也许能从苏霍姆林 斯基的《致女儿的信》一文中得到启示。

  二、作者简介:

  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家,也是当代世界上最有影响的教育家之一。他18岁开始担任乡村小学教师,始终没有离开过教育事业。

  他以马卡连柯为榜样,把整个心灵都献给孩子。他说:“我的生活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呢?我可以毫不犹豫地回答说:热爱孩子。”他曾先后为三千七百多名学生做过观察记录。他能指名道姓地讲出几百名“最难教育”的学生曲折成长的过程。他一生写了四十多本书,一百多篇论文,一千二百篇童话、短篇小说等。他的著作被称为“学生生活的百科全书”。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应当像弹钢琴那样,和谐地实施德、智、体、美、劳的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他又说:“每个儿童就是一个完整的世界,没有重复,各有特色”,决不能忽视孩子的个性。苏霍姆林斯基时时想到自己也曾经是一个孩子。他认为,一个只在上课时隔着讲台跟学生会面的人是不会了解儿童心灵的。作为一个教师,还应该懂得,决不能仅仅把孩子关在“黑板的小世界”里,对于孩子们来说,教室之外的“大自然的世界”是更加美好的。

  苏霍姆林斯基提出,不要让学生为分数而奋斗,而要让他们由于获得知识而感到愉快。决不能让分数成为儿童的镣铐!苏霍姆林斯基没有取得过很高的学位,是勤奋忘我的精神、热爱教育的品质使他获得了事业上的成功。晚年,他常常因病住院,即使在病房里仍然坚持工作。病友问他:你这个有名人物,社会主义劳动英雄,为什么在病休时还要不停地工作呢?他回答说,人的使命,就是为人民而生活。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扫除字词障碍:

  忐忑( tǎn tè ) 麦穗(suì ) 曙光(shǔ ) 伫立(zhù)

  一抔黄土(póu) 怒不可遏(è ) 繁衍 (yǎn ) 一幢(zhuàng)

  忐忑:心神不定。 真谛:真实的意义或道理。

  宿愿:一向怀有的愿望。 怒不可遏:愤怒得抑制不住。

  伫立:长时间站着。

  (二)阅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

  1、朗读课文,注意揣摩写信人的心理和语气。

  2、理清文章的脉络:

  1~4段:女儿提出问题及“我”(父亲)对此的态度;

  5—24段:回忆从前祖母给“我”讲过的故事,得出爱情是什么的答案;

  25段:告诉女儿该如何对待爱情。

  四、课文研讨:

  1、文中的“我”对女儿提出的爱情问题的态度如何?

  文中的“我”把女儿提出的问题看成是女儿长大的标志,同时“我”对女儿的成长表示高兴并给予充分的尊重。

  2、“我”为何没有正面回答女儿的提问,却说到了我的少年时代和祖母玛利亚所讲的故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我”用自己成长的经历告诉一个正确的引导带给“我”的.巨大收获,希望女儿重视。同时运用故事揭示这个抽象的概念,深入浅出,形象生动。

  3、故事中提到上帝在创造人后,三次来到人间,他从人的眼神中先后读到了哪三种不同的东西?

  爱情,忠诚,心灵的追念。

  4、促使那一对男女(后来的老头和老太婆)生活发生这么大的变化的基础是什么?

  是他们之间相濡以沫的爱情。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美和力量,是人类种族的生命力永不衰败的纽带。)

  5、故事中为何要把这对男女的爱情放在五十多年的时间历程中去表现?这说明了什么?

  真正的爱情能够经历时间的考验。

  6、五十多年里是什么维系了他们的爱情?

  是忠诚、心灵的追念(彼此的扶持、依靠……)

  7、文中的上帝面对人的爱情有何表现?为何多次写到上帝的态度?

  表明爱情是人类独有的,是人类文明的产物,只有人才能够爱。

  8、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告诉我们该如何对待爱情?

  善待爱情:以人的方式去爱。

  (人类的爱情不是仅仅为了繁衍后代,还要给对方以幸福……因为爱情是人类永恒的美和力量,是人类种族的生命力永不衰败的纽带。)

  五、课堂讨论:

  同学们至此应该明白了,爱情是人类最炽热的情感,最美好的情愫,每个人都渴望幸福,向往爱情。然而过早摘取爱情的果实,我们能收获甜美吗?可以就早恋现象谈谈自己的认识。

  六、总结

  “爱情是什么”是个既简单又深奥的问题,作者用充满诗意的故事告诉我们:万物生存、繁殖、传宗接代,彼此忠诚,永远思念,这就是爱情,是人类才有的爱情。爱情只有是理智的,聪明的,审慎的,它才是高尚的,才会使人感受到幸福。青春不是爱情的季节,这时的我们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承担。

  七、作业:

  1、搜集有关爱情的名言警句。

  2、收看古今中外的经典爱情故事:《孔雀东南飞》《梁山伯与祝英台》《魂断蓝桥》《罗密欧与朱丽叶》《泰坦尼克号》《廊桥追梦》《乱世佳人》等等

致女儿的信14

亲爱的妈妈:

  您好!

  万事孝为先。女儿犯了天大的错误,惹了妈妈生气。妈妈是长辈,女儿应该尊敬妈妈,总之,无论如何。作为女儿,都不应该拿那样的态度跟妈妈说话。算起来,真是惭愧。这已经是我第很多次惹您生气了。由此可见,我是一个多么不听话的孩子,多么不让您省心的孩子。从小到大,我们三个,我让您操心最多。女儿不经过大脑思考,说了愚蠢极致愚蠢的话,让妈妈十分的生气伤心,女儿知道错了。让您伤心,女儿感到十分的伤心难过,后悔自责。希望你能再原谅女儿一次,给女儿一个改错的机会。妈,每次和您吵架。都是您包容我的一切,女儿以后一定不再惹您生气。妈,其实,您知道,女儿是爱您的。女儿保证以后一定改好,争取做一个听妈妈话的好孩子,努力不再让您为我感到失望生气。记得七岁那年,我玩棍子,差点没命,那时,我真的好想睡一觉,那一睡,也许永远都不会醒来,医院都感觉我没救了。是您,一直呼唤我的`名字,把我从鬼门关拉了回来。在车上,您的泪,打在我的脸上,好烫,好咸。那个冬天,您踩着三轮车,带我去县医院,天那么冷,您把我卷在被子里。自己在那么冷的天,踩一个小时的车。后来,棍子没干净,做手术,我趴在您的腿上。痛的我哭湿了您的大衣。回想起来,现在才知道,那时,您的心,更痛,恨不得替我去受那份罪。现在想起来,满心愧疚。

  在家里,女儿总是和您吵架,不听话。不是女儿不爱您,也不是女儿不敬您,真的不是。您为我们,为这个家,付出了太多太多,很难找到一个合适的词语来形容对您的爱。女儿太傻,太不懂事,老是跟您对着干,太叛逆。女儿知道,跟您说再多的对不起,都难以弥补我对您造成的伤心。但女儿还是要发自肺腑的跟您说声“对不起妈”前些日子,您出事了,收到弟发来的信息,我一下子就慌了,想马上飞到您的身边。没有人知道我对您的那份担心,X说叫我不要回,我想给您打电话,又怕您情绪不好,对身体不好。X和爸劝我先不要给您打电话,那样对您身体不好。不敢给您打电话,我给您发了好多信息,也不知道收到没有,一直没理我。我知道您还在生我的气,自己却束手无策。您在医院,女儿没能在您的身边,女儿对您的那份担心,就是上天对我的最大的惩罚。那些天,我坐立不安,又不敢给您打电话,我就打给爸,打给X,打给平姐,向他们询问您的身体状况和心情。那一刻,女儿感到自己真的很没用。妈,您是一个善良伟大,善解人意的母亲,这是大家公认的。大家都了解您的脾气,都了解您是刀子嘴豆腐心,都知道您对大家好。希望妈妈能接受女儿的道歉。妈,您原谅女儿吧。

致女儿的信15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积累词语和名言警句。

  2、了解爱情的真谛,感受爱情的美好。

  3、进行爱情教育,帮助学生走好青春第一步,正确把握萌动的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利用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一次爱情教育,让学生明白只有懂得爱情的真谛,才会拥有幸福快乐的人生。

  【教学方法】朗读、讨论、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泰坦尼克号”主题曲)

  无论哪个时代,爱情一直是人类传唱不衰、古老而新鲜的话题。歌德曾说过:“哪个少男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正处花季年龄的你真正懂得爱情的真谛吗?到底什么是爱情?当我们遇到这个疑惑时,我们却不一定敢向我们的父母发问,而有一个14岁的小姑娘向她的父亲提出了这个问题,而她的父亲也在一封信中给了她一个诗意的回答。或许我们能从苏霍姆林斯基的《致女儿的信》中得到些启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封《致女儿的信》。

  二、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积累词语:

  繁衍忐忑迷惑不解无与伦比怒不可遏

  曙光刹那间勃然大怒伫立凝视化为乌有

  2、用一个词语说出读完课文后的感受。

  学生交流:感动、震撼等。

  师:如果细读课文的话,相信大家会有更多的收获。

  三、再读课文,思考体验

  1、文中的“我”(父亲)没有正面回答女儿的问题,而是说到了祖母玛丽娅给少年的“我”讲的故事。跳读这部分内容,思考:故事中提到上帝在创造人后,三次来到人间,他都看到了什么?(学生读出主要信息)

  2、五十多年间,那一对男女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提示:人-住宅-田地

  3、两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相互传情”,这句话在文中三次出现,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那么上帝从人的眼神中先后读到了哪三种不同的东西?

  明确:爱情,忠诚,心灵的追念。

  4、五十多年中不变的是什么?为何要把这对男女的爱情放在五十多年的时间历程中去表现?这说明了什么?

  提示:美和力量,真正的爱情能够经历时间的考验。

  5、上帝面对人的爱情有何表现?用文中的四字词语概括。

  明确:勃然大怒-怒不可遏(模仿朗读)-伫立凝视。

  6、齐读:上帝第三次反映的语句,讨论:上帝为什么没有继续发怒,而是“深沉地思索着离去了”呢?

  提示:爱情高于上帝,爱情的力量征服了上帝,是人类永恒的美和力量,爱情是人类独有的,是人类文明的产物,只有人才能够爱。

  7、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告诉我们该如何对待爱情?

  提示:善待爱情:以人的方式去爱。(人类的爱情不是仅仅为了繁衍后代,还要给对方以幸福……因为爱情是人类永恒的美和力量,是人类种族的生命力永不衰败的纽带。)

  品味语言:课后练习二或点评自己欣赏的语句。

  四、迁移探究,情感升华

  作者在另一封给女儿的信中谈到自己对爱情的认识:“人的爱情应当不仅是美好、诚实、坚贞的,同时也应该是理智和慎重的、机警和严肃的',只有那样的爱情才能带来欢乐幸福。”教师出示一份案例,请同学们谈谈打算怎样度过这段情感萌动的青春时期?

  案例分析:这是真正的爱情吗。

  某中学一女生在宿舍告诉舍友,她特别喜欢一同班男同学,这次是真的喜欢,和前几次说的那几个截然不同。因为她总想看到他,她去校外学习就是想要见到他。后来她主动给他写纸条,他俩常常单独出现在校园的各个角落。为此,她成绩下降,上课神情恍惚,和同学相处情绪也很不稳定。老师家长也从不同的角度给她做工作,可她就是抹不去他的影子。再后来,家长让她转学了。他们再没联系。

  学生针对案例畅所欲言,谈对中学生早恋的认识,教师适时引导,让学生懂得现在不是恋爱的季节,品尝的只有苦涩。追求应有的爱,那是一种理智;放弃不应有的爱,那是一种轻松。

  师:什么是真正的爱情?现在请用简练的语言写出你对爱情的理解。

  小结:老师今天从同学们中了解了许多爱情的箴言,最后我想把英国作家狄更斯的一句话送给大家:成熟的爱情并不轻易表现出来,它的声音是低的,它是谦逊的、退让的、潜伏的,等待了又等待。

  五、布置作业

  A类:积累有关爱情的古诗句或名言警句,积累佳句。

  B类:写一篇读后感。

  【板书设计】

  致女儿的信

  苏霍姆林斯基

  爱情

  忠诚

  心灵的追念

  美—力量

  8致女儿的信目录

【致女儿的信】相关文章:

致女儿的信04-06

给女儿的信12-17

母亲给女儿的信02-26

给海的女儿的信05-07

给妻子女儿的信03-01

给女儿的信(精选6篇)11-22

女儿写给爸爸的信12-19

致自己的信11-06

致“姐姐”的信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