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女儿的信教案
教案对顺利开展初中语文教学活动有着重要的意义。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致女儿的信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致女儿的信》教案
学习目标
1、自读课文,理解父亲形象;理解故事的寓意及运用童话阐述抽象道理的好处。
2、研读课文,初步了解爱情的真谛。
3、审视自身情感,正确把握萌动的情感,走好青春第一步
学习重点
了解爱情的真谛,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同时紧扣文本,品味文章具体语段,体会用故事阐述道理的写法。
学习难点品味语段
学习过程
一、语文基础
1、了解作者
2、给加粗的字注音
蕴藏()渗透()纽带()繁衍()刹那间()
麦穗()忐忑()一抔()伫立()怒不可遏()
3.根据词义写词语。
形容心神很不安定。()
道理神秘奥妙,不可想像,也不能理解。()
对不在自己职权范围以内的事情自作主张。()
包含,蓄积。()
指能够起联系作用的事物。()
懂事理;有远见;想得周到。()
二、整体感知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
三、深入探究
1、文中的父亲教育方式与你们的父母一样吗?他特别在哪里?
作者为什么不直接讲故事,用童话有什么好处?
2、品读童话,上帝从男女的.目光中三次各看到了什么?他各持何态度?
3、为什么最后一次“上帝久久地伫立凝视着,随后深沉地思索着离去了”?为什么从那时起人就成了大地上的上帝?
四、课堂检测:
1、《致女儿的信》作者是____________国教育家____________。
2.给加粗的字注音
蕴藏()渗透()纽带()繁衍()刹那间()
《致女儿的信》教案范文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整体把握文章意思,品味含义深刻的语句。
2、体会运用小故事阐述抽象道理这一写法的好处。
3、了解爱情的特质,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
1、体会运用小故事阐述抽象道理这一写法的好处。
2、品味含义深刻的语言,了解爱情的特质,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难点:
学生处于特殊的生理和心理阶段,且无生活经历,理解爱情的本质有些困难,加之现实生活中对待早恋的观念,使得学生不太愿意就这一敏感话题发表看法。
教学方式:
朗读、复述、讨论、合作、探究。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词:
繁衍、刹那间、迷惑不解、勃然大怒、无与伦比、怒不可遏、曙光、伫立、凝视、繁殖。
2、查找资料,了解作者苏霍姆林斯基。
(二)导入新课:
19世纪伟大的诗人、剧作家莎土比亚曾经在一首诗当中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告诉我,爱情生长在何方?是在脑海,还是在心房?它是怎样发生?它又怎样成长?”这是每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遇到的问题,可能也是同学想知道的。当我们遇到这样的疑惑时,我们却不一定敢向我们的父母发问,而有一个14岁的小姑娘向她的父亲提出了这个问题,而她的父亲也在一封信中给了她一个诗意的回答。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封《致女儿的信》
(三)介绍作者:
瓦西里亚历山德罗维奇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是乌克兰卓越的教育家、教师、思想家和作家。他在帕夫雷什中学任教,担任这所农村中学的校长、教师和教育者长达32年。苏霍姆林斯基一生短暂,不满52岁,但他却持之以恒地探索和孜孜不倦地去写作,奇迹般地写出了40部专著,600多篇论文,约1200篇儿童小故事。
致女儿的信教案
【自主学习】
(一)相关资料
阅读下面相关材料,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
作者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苏联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代表作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等。
(二)标题索引
“爸爸,什么是爱情?”当作者面对十四岁的女儿提出的这个既简单又深奥的问题时,他没有回避,没有敷衍,而是给女儿写了这封信。爱情是什么?我们来看看作者是如何回答这个问题的。
(三)学习重点
1、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主题。
2、理解爱情的含义,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3、文章采用故事巧妙阐释爱情真谛的构思特点。
(四)方法步骤
1、阅读课文,复述故事。
2、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3、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理解爱情的本质义,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4、理解文章采用故事巧妙阐释爱情真谛的构思特点。
【预习检测】
(一)基础运用
1、《致女儿的信》的作者是,苏联家和家。
2、给加点字注音。
忐忑()繁衍()真谛()伫立()
3、下列成语字形有误,请将正确的字形写在括号里。
一杯黄土()化为无有()无与纶比()怒不可谒()不可思义()
(二)整体感悟
4、信中的故事里写到上帝创造人后,三次来到人间,他从人的眼神中先后读到了哪三种不同的东西?各是什么态度?
5、作者在这封信中告诉我们爱情是什么?
【课文研读】
(一)精要阅读
“三年以后,上帝带着大天使加夫里拉又来到这里。一看,有个男人坐在小土丘上。他的一双眼睛充满忧郁悲伤的神情,但目光中却仍然使人感到一种不可理解的美和那种同过去一样的力量。这已经不仅仅是爱情和忠诚了,还含有别的东西。
《致女儿的信》 教案教学设计(鲁教版八年级下册)
教材分析
本文是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对女儿的爱情启蒙。意在告诉女儿生活中一个严肃而又不可回避的问题--什么是爱情,为了讲清这个问题,作者苏霍姆林斯基精心设计了一个故事。故事的本身并不费解,耐人寻味的是故事的背后寓意,读懂了它的寓意,也就明白了作者对爱情的理解:真正的爱情远远高于生理需要,爱情中包含的“忠诚”“心灵的追念”等人性的光辉,正是人之为人而不是动物的根本标志。
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理解“忐忑、繁衍、一不黄土、怒不可遏”等词语的读音、词义,并学会运用。
2.学习体会运用小故事阐释抽象道理的好处。
3.了解爱情的真谛,培养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重难点
对故事寓意的理解;理解作者对爱情的诠释。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
前一课我们学习了傅雷先生给他儿子的两封信,我们知道了一个人在失败与成功面前该如何面对;今天我们再来看一位外国父亲--前苏联伟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女儿的信中讲了些什么。(板书文题、作者)
设计(二)
我们一定看这不少电影、电视剧,我们也一定喜欢不少流行歌曲。那么,其中也一定会有一些有关爱情的故事和内容,究竟什么是真正的爱情呢?让我们来看苏霍姆林斯基的回答。--《致女儿的信》(板书文题、作者)
《致女儿的信》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学科 语文 课题 致女儿的信 主备日期 4.12 教案序号 一、检查预习
1.各组组长订正答案进行一对一互批。
2.组长反馈预习完成情况。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感知爱情
1. 这篇文章是苏霍姆林斯基写给女儿的信,同学们读了一遍以后你们第一个感觉是什么?有什么想法?大家不妨谈谈。
2. 14岁的你们有没有想过爱情?老师布置大家在课前问父母“爱情是什么”的时候,父母是怎样说的?(学生发言)
四、品读爱情
快速读课文,把你喜欢,欣赏的语句勾出来,或者不懂的画出来。一会儿我们交流感想,或者提出问题。
【温馨提示:你感受最深的一点,或者某些段落甚至一个句子一个词,最能打动你的……】小组交流进行发言
五、领悟爱情
1.现在请你们回顾一下,就在我们身边、校园里出现的那欲遮还掩的双双身影,你们觉得那是真的爱情吗?(交流谈谈对早恋的看法)
2.现在,我们就不妨来谈谈你们父母的情感,在经历了多少风雨之后,来看看爱情+时间等于什么,请几个同学来讲述你所感受的父母的爱情故事。
3.请你根据自己的理解,以你自己喜欢的形式,写下对爱情的箴言(劝诫的话)。
六、作业
1.推荐阅读作好读书笔记的好词好句精彩语段的摘抄,重点书写自己的阅读感受。
2.写好这节课的课后反思及其收获作为这周的周记。
课型 新授 主备人 李文浩 修改日期 审核人
学 习
目 标 1.完成词语、名言警句和文学常识的积累;
2.了解“爱情的真谛,感受伟大爱情的美好”;
致女儿的信(人教版九年级选修教案设计)
致女儿的信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整体把握文章意思,品味含义深刻的语句。
2.体会运用小故事阐述抽象道理这一写法的好处。
3.了解爱情的特质,树立正确的爱情况。
教学重点:
1.体会运用小故事阐述抽象道理这一写法的好处。
2.品味含义深刻的语言,了解爱情的特质,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难点:
学生处于特殊的生理和心理阶段,且无生活经历,理解爱情的本质有些困难,加之现实生活中对待早恋的观念,使得学生不太愿意就这一敏感话题发表看法。
教学方法:
朗读、复述、讨论、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
1.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词:
繁衍 刹那间 迷惑不解 勃然大怒 无与伦比 怒不可遏 曙光 位立凝视 繁殖
2.查找资料,了解作者苏霍姆林斯基。
导入新课:
19世纪伟大的诗人、剧作家莎士比亚曾经在一首诗当中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告诉我,爱情生长在何方?是在脑海,还是在心房?它是怎样发生?它又怎样成长?”这是每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遇到的问题,可能也是同学想知道的。当我们遇到这样的疑惑时,我们却不一定敢向我们的父母发问,而有一个14岁的小姑娘向她的父亲提出了这个问题,而她的父亲也在一封信中给了她一个诗意的回答。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封《致女儿的信》。
介绍作者:
瓦西里亚历山德罗维奇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是乌克兰卓越的教育家、教师、思想家和作家。他在帕夫雷什中学任教,担任这所农村中学的校长、教师和教育者长达32年。苏霍姆林斯基一生短暂,不满52岁,但他却持之以恒地探索和孜孜不倦地去写作,奇迹般地写出了40部专著,600多篇论文,约1200篇儿童小故事。
《致女儿的信》(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8、《致女儿的信》教案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初步思考认识“爱情是什么”这个问题。
2. 体会用童话表达思想感情的写法。
3. 学会前后照应、层层推进的叙述手法。
4、了解“爱情的真谛,感受伟大爱情的美好”, 帮助学生走好青春第一步,正确把握萌动的情感。
教学设想: 这是一篇自读课文,我打算把整个教学过程的重点放在学生“学”上,尽量使教学过程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阅读程序相吻合;采用师生讨论的形式,研讨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自己感悟和思考。真正把“教”的过程变成“学”的过程。
预习要求:自读课文,准备说说自己的体会,并提出不理解的问题或不同的看法。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要点):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一篇新课文,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叫《给女儿的信》(板书)作者是苏霍姆林斯基。那么这篇文章咱们怎么学呢?作为一篇自读课文,主要是自己读,看看有什么感悟,什么问题或者什么不同的想法,都可以提出来大家交流,分享,叶老师呢,就和你们一起来作一些探讨,也和大家分享。”
致女儿的信(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李钰
教学目的:
1、通过阅读,整体把握文章意思,品味含义深刻的语句。
2、体会运用小故事阐述抽象道理这一写法的好处。
3、了解爱情的特质,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
1、利用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一次爱情教育。
2、体会运用小故事阐述抽象道理的好处。
教学难点:
让学生明白只有懂得爱的真谛,才会拥有幸福快乐的人生。
教学设想:
1、安排一课时。
2、方法:朗读、复述、讨论、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爱情一直是人类传唱不衰、古老而又新鲜的话题,地老天荒,海枯石烂,由爱情而演绎的故事, 更是那样的惊心动魄。“在天愿做比翼鸟,在 地愿为连理枝”,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句。
无论哪个时代,爱情都是一生一世的许诺。醉过方知酒浓,爱过方知情重。同学们,人在花 季,多彩的心事也许正困扰着你,是呀,人间有情,红尘有爱,这令人魂牵梦绕的情丝正等 着你成长!但是,你真正懂得爱情的真谛吗?到底什么是爱情?今天大家也许能从苏霍姆林 斯基的《致女儿的信》一文中得到启示。
二、作者简介:
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家,也是当代世界上最有影响的教育家之一。他18岁开始担任乡村小学教师,始终没有离开过教育事业。
他以马卡连柯为榜样,把整个心灵都献给孩子。他说:“我的生活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呢?我可以毫不犹豫地回答说:热爱孩子。”他曾先后为三千七百多名学生做过观察记录。他能指名道姓地讲出几百名“最难教育”的学生曲折成长的过程。他一生写了四十多本书,一百多篇论文,一千二百篇童话、短篇小说等。他的著作被称为“学生生活的百科全书”。
致女儿的信(鲁教版八年级)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整体把握文章意思,品味含义深刻的语句。
2、体会运用小故事阐述抽象道理这一写法的好处。
3、了解爱情的特质,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设想】:
这篇课文是苏霍姆林斯基写给女儿的信,是作者对女儿进行的一次生动的爱情教育。文字朴实晓畅,语言生动形象,昭示了爱情的真谛。爱情这个火辣辣的词,撞击着每个青年的心扉,人在花季,多彩的心事就像爬山虎攀上了年轻人的心房,稍不留神就容易踏上早恋的航船,教书育人,是语文教育应尽的责任。
【教学重点】:
利用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一次爱情教育;让学生明白只有懂得爱的真谛,才会拥有幸福快乐的人生。
【教学难点】:
理解“爱情”的真正涵义。
【教学方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5分钟)
人类自有史以来,爱情就一直是一个传唱不衰、古老而又新鲜的话题:爱情的歌被无数人吟唱过,爱情的故事经无数人传诵过,但爱情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可能在涉世未深的你头脑中也翻腾过好多次吧,在坐的我们大家有没有想过“爱情”?大家放心,我不会问你是如何想的!那你认为爱情是什么呢,用一句概括的话来解释一下--(信任、理解、忠诚、热情等)
大家有谁问过父母什么是“爱情”?我们请这几位同学谈一谈,当你们问父母这个问题的时候,他们是怎么说的呢?
其他同学们也想过“爱情”,为什么没问过你的父母呢?不敢?如果问了,会怎么样呢?好,我们现在想象一下,如果你们问你的爸爸妈妈,估计他们会怎么说?
致女儿的信 教案教学设计
《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黄土岗中心学校 毛长波
教学设想: 这篇课文是苏霍姆林斯基写给女儿的信,是作者对女儿进行的一次生动的爱情教育。文字朴实晓畅,语言生动形象,昭示了爱情的真谛。爱情这个火辣辣的词,撞击着每个青年的心扉,人在花季,多彩的心事就像爬山虎攀上了年轻人的心房,稍不留神就容易踏上早恋的航船,教书育人,是语文教育应尽的责任。鉴于这种考虑,拟对教材作如下处理:
教学目标: l.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继续完成词语、名言警句和文学常识的积累;
2.了解“爱情的真谛”,感受伟大爱情的美好;
3.进行爱情教育,帮助学生走好青春第一步,正确把握萌动的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对学生进行爱情教育;让学生明白只有懂得爱的真谛,才会拥有幸福快乐的人生。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方法:讨论研讨相结合,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课前活动 :1.查找关于作者苏霍姆林斯基的介绍,了解有关书信的写法;
2.搜集有关爱情的名言警句及古诗句;
3.收看古今中外的经典爱情故事:《牛郎织女》《天仙配》《梁山伯与祝英台》《罗密欧与朱丽叶》《泰坦尼克号》等等。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导语:人类自有史以来,爱情一直被传唱不衰:地老天荒、海枯石烂,这是关于爱情的成语;牛郎织女、天仙配,这是关于爱情的传说;“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是关于爱情的诗句;还有爱情的俗语:醉过方知酒浓,爱过方知情重… …同学们,人在花季,多彩的心事正困扰着你,那些令人魂牵梦萦的情思正等着你长大,你真正懂得爱情的真谛吗?到底什么是爱情?大家也许能从苏霍姆林斯基<<致女儿的信>>中得到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