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作文

时间:2023-10-09 22:08:44 好文 我要投稿

孔子的作文(优)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孔子的作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孔子的作文(优)

孔子的作文1

  孔子听说莒国人都非常聪明,想去见识一下。

  孔子来到莒国遇见了一个七岁的小孩项橐,他一连两次被小孩戏弄,孔子说:“我们互相出题考对方,谁要是赢了就当对方的老师。”“好的。”项橐回答。

  孔子问道:“天上有多少星星,地上有多少五谷?”项橐说:“一天有一夜星辰,一年有一茬五谷。”项橐又问道:“你眼睛上的眉毛有多少根呢?”孔子沉默不语。

  孔子刚要行礼拜师,项橐跑到旁边池塘沐浴,说道:“你得先洗澡。”孔子连忙说道:“我不会游泳。”项橐问孔子:“鸭子没学游泳,可它为什么会浮在水面上呢?”孔子说:“因为鸭子的毛不会让鸭子沉下去。”项橐又问道:“葫芦为什么能飘在水面上呢?”孔子说:“因为葫芦外面是圆的`,里面是空的,所以葫芦才能飘到水面上。”项橐又问道:“钟为什么不能飘在水面上呢?”孔子又无言以对了。

孔子的作文2

  我读了一本书,名字是《孔子》,《孔子》读书笔记作文。

  孔子生下来很穷,他三岁的时候,爸爸就死了,他和妈妈过着艰难困苦的生活。它不像其他儿童一样玩耍,而是学习礼仪。他妈妈死后,他开始立志学习,只要他不会的都要仔细地询问,小学三年级作文《《孔子》读书笔记作文》。40岁的孔子想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他开始当官治理国家,可是大官们都不听。他想寻找一个更好实现理想的地方,就开始周游列国。在途中,他收了许多徒弟,回到了故乡,写下了《春秋》这一本书。他死了以后,弟子们为了纪念他,写了《论语》这一本书。

  昔仲尼,师项橐”,“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在周公的太庙里,不停地问这问那。我也要像他一样勤学好问,想方设法解决自己不会的问题。“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不放过任何学习的.机会,只要有不会的就去问。

  孔子每天都在大树下大声朗读。我也要像他一样坚持学习,节约时间,坚持做到每天早晨都大声朗读。《孔子》真是一本好书。

孔子的作文3

  孔子,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吧!他给后人留下许多著作,我最敬重他的人品,听我慢慢道来。

  好学——由于孔子自幼聪明好学,二十岁被人称为“博学好礼”,别人把他当成无所不知的圣人。他却不认为,说:“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从这句话反映了孔子“学无止境”的`精神,使我深受启发。 侠义——孔子曾说过:“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他心目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放弃道义。还说:“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义其道,得之不处也”。“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孔子的高尚品质和精神值得我们后人去学习。

孔子的作文4

  从春秋到现代,孔子精神一直永记在我们心中,他的弟子撰写了一本《论语》,我们至都在学习其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孔子名丘,字仲尼,他被世人称为至高无上的圣人。

  一个人的.品德像山一样高尚,人们便会敬仰他,一个人的行为像大道一样光明正大,人们才会跟他走,而那一个人,无庸置疑就是孔子,然而,天下君王,至於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只是一代平民,可他的学说已流传了十几代,读书人都非常尊敬他。

  孔子教书不分贫富,只分基础好与不好,好的多教些,差的少教些,他自称:吾十有五而志学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纵心所不逾矩。

  在我眼中,孔子是一个不慕荣利的人,因为在以前,读书是有钱人才能读的,而孔子却不分贫富,再进一步说,有多少人教书能够因人而异,答案10%都不到。

  上至天子王侯,中国讲六艺的人,都是以孔子的学说作为标准,可以看出孔子真是个至高无上的圣人啊!

孔子的作文5

  星期五下午我们有幸观看了《孔子》电视剧。使我们对这位圣人有了认识和全方面对了解,孔子是一个顶天立地的氏人,这一集,我们看的主要内容是孔子结婚的.时候和他师傅对故事。

  孔子要准备结婚了,按理说孔子应该很高兴才对。但是,孔子可不这样想,他还在关心自己对师傅,问师傅:“我结婚了,那你怎么办呀?”我从这一个地方就看出了孔子是以个很无私对人,不但会关心自己的事情,还会担心别人对事情。

  孔子家中虽然很清贫,但是,孔子对学问不清贫。学而不厌是孔子的作风。我想起了在一本书上看到一篇关于孔子的小故事:师襄子教孔子弹琴,孔子会弹之后,师襄子就回家了。第二天,师襄子来后,对孔子说:“你已经学会这首曲子了,应该学下一首了。”可孔子却说:“不行,我还没有把技巧学好呢!”又过了一阵子,他又去找孔子,但是,孔子还没有领会曲子对神韵和志趣。就这样,孔子一直不停地练习,知道弹出曲子对神韵。

  看完孔子,是我明白了许多道理,特别是他刻苦好学的精神,只要自己肯下功夫,一心一意地学,就一定能够学好。

孔子的作文6

  你从两千五百年前的战火中起来,风尘仆仆。你从浩繁的书卷中走来,智慧而深沉。一路上,你经历了中华民族的几起几落,你见证了儒学的世代变迁革新,你只是谨慎而恭敬地,拾起被人们遗忘在角落的小石砾,一丝不苟地把它们攒起来,等人们回过神来定晴一看,那已俨然是一串瑰丽的宝石,经历了岁月积淀与锤炼后大放异彩。

  孔子我想对你说,你是一个真正的君子。你说:“君子固穷”。然而究竟又有几个人能做到不贪图安逸享受呢?粗食竟造就了一个对礼乐制度研究精细入微的你,冷水竟成就了一个以最热忱的心关心着百姓疾苦的你。别人看到了一个深深忧虑着的痛苦的你,却未尝看到一个在最本真的生活中体验自身的欢乐的你。当历史的浪潮淘尽风沙,我看到了一个自得其乐的你,“富贵”这一团美丽的浮云,终成为过眼烟云。诚然,贫穷并不欢乐,但因富贵而欢乐的欢乐太短暂肤浅。智者所追求的是精神的富足与内心的强大,就像一条解冻了的小溪流,更清澈、更隽永、更沁人心脾。几百年后的学士宋濂,亦在给鼓励后生的文章中写出了这样的句子:“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这跨越时空的遥相呼应,是历史给我们的惊喜,更是它给读书人的些许暗示。懂得仰望天空的人,往往比守着大金库的人更富有,他们早已拥有了整片苍穹。

  孔子我想对你说,你是一个真正的`志士。就像和氏之璧一开始并不为人所理解一样,你的政治之路充满了艰辛。但你却说:“沽之哉!沽之哉!我侍贾者也。”我仿佛看到了你迫不及待的神情,恨不能复兴周礼。此刻的你,全然忘记了长泪、桀溺的嘲讽、接舆的高歌,你的眼里,仅有繁盛的东周盛世,你的手却抚摸着现实中战痕累累的疮痍贫瘠的土地。梦想太遥远,可你从未停止追求;现实太残酷,可你从未放弃改变。你用整整的一生,去谱写了一首“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悲歌,再没有什么比这更悲壮了!再没有什么比这更动人了!“知其不可”是一种智者的清醒,“为之”是一种志士的信念。勇者不惧,是之谓也。于是历史上出现了这样一批人,他们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他们是真的猛士!

  孔子我想对你说,你是一个真正的师者。弟子三千,贤者七十又二,从此“桃李满天下”成为所有教师心中最崇高的一词。而又是怎样的人格魅力,才让你的众多弟子抛儿弃女,心甘情愿地随着你过颠沛流离的生活?或许那本并不算厚的《论语》就是最好的答案。

  二千五百多年的尘世轮转,沧海都早已变成桑田,但我明白你的那些精神永远不会改变,你会继续走下去,去滋养一代代中华儿女的精神,去净化他们的灵魂,在浮躁喧嚣的尘世中开辟一个清新的花园。

孔子的作文7

  有一天,孔子一觉醒来,发现自己来到了20xx年的世界,他大吃一惊,于是往城里走去。

  孔子走啊走,在路上,他碰到了一位老人,问:“先生,你们这里哪儿有学堂?”老人见孔子穿一件简单的.长袍,留着一把长长的胡子,不知如何是好,还以为在拍戏呢,过了好一会儿,他才说:“学堂是什么?”孔子见这位老先生连当代学堂都不晓得,很是吃惊。

  孔子告别了老人,继续向前走,他又碰到了一位穿着背心的中年男人,很纳闷,,又问:“先生,你们这里有学堂吗?”这位中年男人知识很渊博,他哈哈大笑,说:“学堂就是学校吧!我为你带路。”

  就这样,中年男人带着孔子来到了学校,把他带到校长室,校长见了笑着说:“可以,只不过你要先付学费”。孔子连忙从衣袋里掏出银子,问需要多少?“9千加500元。”校长说。孔子忙把银子递给校长,校长说,“我要的是钞票,人民币!”“对不起,先生,我没有!”孔子说着低着头,走出了校门。

  他很烦恼,一边走,一边想:这个世界怎么就变成这样了呢?

孔子的作文8

  一身布衣,成就人生传奇;儒家经典,芳名流传百年。这位历来被人们所追奉的圣人正是孔子,也是我心目中的英雄。

  当然,“英雄”这两个字的实际涵义不仅仅是指在战场上战死或是什么为国牺牲一切的人,那样未免也太狭隘了。在我的词典里,上述只不过是“英雄”中的一小部分。“英雄”其真正的定义则是推动历史进程的人。那么,孔子又何以无愧于“英雄”的称号?

  首先,当然是他所主张的儒家思想。以仁爱仁义推崇至上。也正是因为他这所主张的儒家思想,以仁爱化解万物的力量使得中国走过了多少的沧桑,历炼出了多少流传至今的中华美德与道德准则。就是在今天的社会看来,我门所倡导的“创文明城市,做文明市民”不正也是儒家思想的一个缩影与实践么?

  当然,孔子被我称作“英雄”,其原因远远不止他那沿传至今的`儒家思想,还有他那临危不惧的勇气和谦逊的品格。

  据史记记载,有一次,孔子和他的学生门走到了一个偏蛮的地方。那偏蛮地方的人由于误会拿着那刀啊,矛啊,枪啊之类的把他们给围住了。那怎么办?打吧。打就打吧。于是动起手来。虽说最终是突围了,但师生们被冲散了。当最后子路拿着宝剑,一手鲜血地找到孔子的时候,你猜孔子怎么着?人家正坐在草丛里悠哉悠哉地边摸胡子边弹琴。最后还说了一句“本无恶意,何以为惧。”危险之中还摸胡子弹琴的事大概也就只有这圣人才干得出来。“危险之中,悠哉悠哉;气魄盖世,谁可比拟”则是对他最真实的写照了。

  永远是那么的谦虚宽厚。曾听说孔子为了学“礼”到老子那学了几年。虽然毋庸置疑地孔子的成就远远超过了老子。但他却仍然甘愿拜老子为师,而且比其他学生侍奉得更为恭敬,也足见他的谦逊宽厚了。

  就是了,凭着自身的魅力,思想穿越了时空。如今,国外一座座孔子学院拔地而起,思想形成了社会的主旨。他的魅力,不仅仅来源于思想,更来源于他的品性,他那仁爱,临危不惧,不耻下问的品性。这才是他的人格魅力精髓所在。

  一身布衣,铸就亮丽人生;七十二贤,演绎千古佳话。儒家思想在代代相传,民族的根就不会变;民族的魂就不会丢。以博化物,以爱化人。以博爱感化天地,以仁对待他人。做人的真谛全部都写进了那一册薄薄的“论语”里。肉体虽早已化为灰烬,但思想仍在时代中跨越。就让我们永远的记住这位伟大的思想家,让仁爱在人间演绎。

  更让英雄活在我们的心中,将仁爱世代相传。

  孔子 ——我心目中的英雄,源于思想的感悟,道德的准则与那博爱的本性。

  ——尾记

孔子的作文9

  人是一根苇草,脆弱的草,但是一根有思想的草!

  ——帕斯尔尔《思想者》

  驻足于孔子像前,时常,在某个瞬间失神,我知道,是永远顶礼膜拜的虔诚。

  孔子思想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复礼,为仁,君子”,如鼎之三足,支撑于孔学。

  春秋时期,天子衰弱,诸侯并起。此种局面,孔子宣扬“礼”,主张恢复周朝的礼数。他对周礼的信心,源于对夏礼,商礼更深层的了解。“克己复礼,立大丈夫志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都是孔子的至理格言。“为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那么,什么是“为仁”呢?孔子曰:克己,复礼,为仁。朝于斯,夕于斯,孔子尽可以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但是,珍馐罗前,何以下咽?的确,根植于心的性情只仁,是需要锻炼的,犹如一块璞玉,即使蕴涵上好的玉质,未经开发之前,还不能说是纯善纯美的'艺术品。孔子以为,“为仁者,齐家治国平天下”,即要统治者施行仁政,道德之治。德治和法治,前者唯上,暴行虐施,只能“毁家灭国乱天下”。再说“君子”,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孔子以为“刚毅,木讷,近仁”是核定君子品行的准则。君子,就要文质彬彬,尽善尽美。

  人是一根苇草,脆弱的草,但是一根有思想的草。文人迂腐而可爱,灵魂的孔子成了国宝,昭示着文化的不朽。进则从政,兼及天下;退则归隐,独善其身。孔子也曾试图从政,情系苍生。然而,他流离辗转,总也“报国无门”。晚年的孔子私人办学,撰写术书,其著作也使瀚海书林,梅香千古!

  孔子思想,恩惠千古,泽被后世,被称为“万事师表”。古语说:“半部《论语》治天下”。汉朝以来历朝历代都把儒学作为治世经传,极为推崇。伏尔泰,西方文艺复兴的大师,如此的崇拜孔子,以至二十年如一日的始终悬挂孔子的画像。他认为,孔子训导的儒生讲求气节、尊严、坐怀不乱,道德永比巴黎人来得清爽。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说:孔子不仅是中国的,他是世界的。从全球意义上来说,孔子的价值观念超越国界,超越时代;属于过去,也鉴照今天和未来。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北齐书·文苑传序》:“圣达立言!化成天下,人文也。” 几天前,北大教授张颐武说“一个姚明,一个章子怡,比一万本孔子都有效果”。我以为,章子怡只不过是现代流行的一个符号,至多百年而已,而孔子则是永不过时的“万事师表”。当然,章子怡的走红,使西方更了解中国人,中国艺术,然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又岂是一个、一百个、一万个章子怡所能代表的。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圣人之风,山高水长。圣人的精神、思想是无人可及的。

  回眸历史沧桑,掩卷长思,荡气回肠。孔圣人的形象,如日月昭昭,如星辰离离,跃然纸上。颜渊叹之“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借着圣人的光芒,我再一次擦亮我的眼睛!

孔子的作文10

  星期一的早晨,天气晴朗,万里无云,我心情愉快的早早来到了学校,同学们的脸上也洋溢着快乐的表情,因为今早的升旗礼后,将由我班主持、表演孔子的诞辰活动。

  通过之前的认真排练,我们一个个信心满满,因为那些词句我们已经背得滚瓜烂熟了。随着校园内升旗仪式的音乐响起,我们精神饱满的来到升旗台前,在我们班两名主持人的主持下,首先扮演弟子和孔子的`两名同学上场了,只见扮演“弟子”的蔡同学向扮演“孔子”的张同学毕恭毕敬的鞠了一躬,问道:“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孔子”道:“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接着,同学们陆续的上台表演,“孔子的故事”、“孔子的事迹”。最后我们齐声朗诵道:“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台下的同学们专心致志的听着,精彩的表演使人群中发出一阵阵雷鸣般的掌声。

  这次的活动让我们受益匪浅,再一次感受到孔子渊博的学问,为人处世的人生哲理。

孔子的作文11

  “六一儿童节”那天,学校让我们全年级师生观看了“孔子智慧奖杯”颁奖仪式。我们拿着小手拍,兴致勃勃地来到了三楼报告厅。

  首先,我们欣赏了管旋乐队和民族乐队的表演,非常精彩。然后,是校长讲话,她祝我们节日快乐!接下来就是“孔子智慧奖章”颁发仪式了。“孔子智慧奖章”项目很多,有“孝敬章”,“尚礼章”,“善艺章”,“达人章”等等。当获奖者领到属于他们的奖章时,各个脸上露出了自豪的笑容。不过,最好的还不是这些,而是“孔子智慧奖杯”,这也是本次的最高奖项了。“孔子智慧奖杯”到底花落谁家呢?这个奖项是通过全校师生投票评选出来的,我们拭目以待着~当主持人宣布以后,有三个同学走上台。哇!他们多威风,面带着自豪兴奋的.笑容接过奖杯,高高地把奖杯举起,可以看出他们有多么激动。能获得这个奖项,不光要求学习好,各个方面都要优秀。我在心里面暗暗地想:我要努力学习,争取象他们一样站在这个奖台上,获得最高的荣誉。

  这个“六一”过的很有意义。

孔子的作文12

  夜读《论语》,一词涌入脑海:“安贫乐道”。且挥之不去,细细咀嚼,渐有所得。便有一腔话语想对你说。

  夫子你说道: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这应该就是圣人生活的真实写照,也可以称得上是自我鉴定。从中可以味出,你的生活极简单,也艰难。你吃粗粮,喝冷水,弯起手臂当枕头。但你的心态却极好,不慕富有,不图尊贵,竟然把富贵看的如浮云一般淡。的确是圣人心态,令我佩服。

  有人不识你的真面目,就向子路打探,看孔子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可能是子路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子路不对。你知道后,便是责备子路,说:“你怎么不回答说:‘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这里的“乐以忘忧”不就是夫子孜孜以求的安贫乐道的'境界吗!几乎等同于“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安贫乐道,不仅是孔子终生践行的生活态度,也是他教育弟子的主要理念。

  你最得意的学生颜回,生活很困难,但学问极高,更是安贫乐道的积极践行者。自然,你对他的赞誉也有别,与众不同。你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可见,有其师必有其徒。作为你的第一高徒,他能和你一样,以义为乐,安贫乐道,难怪你要连连称赞了。可以想见,在颜回夭亡之后,你该是多么的伤心了。

  孔子弟子三千,七十二贤声名远扬。有从政的,有经商的,有教书授徒的……而如颜回般安于贫乐道者寥寥。足见安贫乐道,不是一般人所能承受得了的。之后,两千多年来,它成为儒家倡导的一种至高境界,而真正身体力行的却是少之又少。

  想想也是,滚滚红尘迷俗眼,繁华奢侈人人羡。富足的物质生活的确诱人,华堂高屋,锦衣玉食,娇妻美妾,鬟女娈童……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谁还肯瓢饮箪食,陋巷安贫?多的是纷纷扰扰,狗苟蝇营;虞诈于官场,浮沉于商海;眼中尽是灯红酒绿,何曾有心中桃源。贫已置于身外,人人尽嫌;道已高悬天外,可望难及。悲哉,道也!

  至此,安贫乐道已成为一种难以企及的境界,一个可望而不可即的精神光环。

  其实,物质固然重要,精神更不可偏废。安贫乐道,应该成为世人的精神向往。人的一生,难免浮浮沉沉,潮起潮落。高峰之上,自不必说;低谷之中,如何得过?因此说,人可以不安贫,但绝不可不乐道。让道成为一种追求,一种向往,那么置身滚滚红尘,眼也不会迷离;挺立风口浪尖,我自岿然不动。

  是啊,放慢脚步,细细品味,安于贫,乐于道,享受人生。那么,身外虽无清风,心中自有明月;眼中即使枯衰一片,心中自有桃花灿烂。道已在身,贫又何妨!

孔子的作文13

  在现代中国有许多名人,在古代中国同样有许多名人。今天,就让我们打开时光隧道,随着历史的长河飞向遥远的古代,来了解闻名世界的教育家、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我给大家讲个关于孔子的.故事。

  一天,孔子的马不小心吃了农夫的庄稼,被农夫扣了下来。因为孔子觉得子贡口才好,所以就让他去讨回马。子贡对农夫说:“这可是我们远近闻名的孔子的马,你还敢扣下?快还我!”接着还讲了一连串的大道理。可是农夫还是不还。孔子又请马夫去试一试,马夫对农夫解释道:“我们的庄稼和你们的庄稼长得一样,所以马也分不清了。你能把吗还给我吗?”不一会儿,马夫便牵着马回来了。子贡问孔子:“我为什么不能要回马?”孔子回答道:“因为你还缺少智慧。”

  从这个故事,我懂得了知识是死的,智慧是活的,知识要活学活用。

孔子的作文14

敬爱的孔老先生:

  您好!

  我是二十一世纪的中学生,与您相隔着比银河还远的距离。您在别人心中是大教育家、大思想家、大文化家,可我知道您虽有这么多的成就,但您一定是一位和蔼可亲的爷爷。作为一名后人,能有机会给您写一封信,我感到非常荣幸。因为我始终认为,您曾经的存在是上天对华夏儿女乃至人类的一种恩赐。

  因您存在,世上有了书声朗朗的学校,有了平易近人的老师,有了孜孜不倦的学生;是您创造了师生情,是您让我们拥有了这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晚辈早有耳闻,您有弟子三千,包括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七十二贤人。后世漫漫两千年,又有多少读书人奉您为文化始祖并深得儒家学说的熏陶!

  因您存在,春秋留下许多历史典故,鲁国多了一段清明治世。您周游列国,有时冒着生命危险去开导那些统治者,让他们励精图治、忧国忧民。这是多么困难又多么重要的事情,但您做到了。因为您在用一颗仁慈之心,真正担心百姓、热爱人民啊!

  因您存在,中华民族的良好品质——谦虚,得到了传承与发扬。《两小儿辩日》,您回答不上一顽童的'问题,就虚心地承认。可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有人批评您“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您没有生气,反而立刻回去拜访。可谓“见贤思齐焉”。此种精神是我们这一代最应学习并效仿的!您的“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让我自觉的整理好思绪,一头扎进书海。当我成为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候,您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如当头棒喝,让我自觉制定了好的学习方法……

  因您存在,人们的心灵得到净化,世人的品行有所规范。用您及弟子的言论结集而成的《论语》教育了世世代代读书人,也指导着无数正直的从政者。宋代赵普就曾留下“半部论语治天下”的一段佳话。直到今天,“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温故而知新”等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做人准则,仍时时激励着当代求学者。而我本人,每读着这样的句子,就如同沐浴在阳光雨露之中,内心的阴霾荡涤一空。您的那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我铭记心中,这恐怕是您得出“生无所息”结论的理由之一吧。千百年来,它催促着人们快跑,快跑,用那须臾的生命追赶日月轮回的速度,可您想过,那一刻不停追赶太阳的夸父是怎样倒下的吗?

  尊敬的孔老先生,您的闪光思想照亮了您的子孙后代的茫茫路途,指引着他们的衣食住行,您的一言一语都是我们人生的课堂。尊敬的孔老先生,对于您,我一直怀着无上景仰之心和崇敬之意,自觉以您的教化为导向,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和学识素养。让我们结合时代特点传承您的思想、并将其发扬光大吧!

  此致

敬礼!

孔子的作文15

  他,一个智慧的老者,他,一个安详的智者;他站在云海里,居高临下地俯览着这混沌的世俗,因为他早已把它看透;他与爱生们悠然自得,向充斥着戎马生涯的世俗投去轻蔑的眼光,因为他们从容。他的学生们是一群热爱思考,放眼未来的可爱青年,他是一位善为人师,心怀天下的老师。他,是孔子。

  孔子的一生充满了漂泊、苦涩以及难以咀嚼的酸楚,因为某些原因,历代君王一直没能重用孔子,而孔子,却云淡风轻一笑而过。对于孔子来说,这根本算不了什么,他的阳光心态和博大胸怀为这个迂腐的时代打开了一扇窗,为这个无色的时代增添了一抹彩虹。他的弟子越来越多,他,则张开双臂欢迎着每个人的'到来,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快乐着、享受着。

  和他的弟子在一起的时候,孔子几乎忘了世界,他陶醉在与学生们的交流之中,他确实是一个好老师。一次,颜渊,子路和孔子在讨论各自的志向,子路的志向豪放,颜渊的志向谦卑,但孔子是这样说的:“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他希望老者都能安详快乐,朋友之间互相信任,小孩都得到关怀,这样,这个世界就美好太平了。孔子把天下的一切尽收眼底,他关心的不止是他自己的个人利益,更是关心着整个世界,把他温暖的心贴紧了整个世界。

  孔子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个世界,一直都和他的弟子们在游学,在这期间,也发生了一件事更体现了他的心胸宽广。一次孔子出游,不知道渡口在哪里,看到两个隐士在耕田,就吩咐子路去向他们询问渡口的位置。子路去问其中一个人,那人问他:“你是谁?”子路回答:“我是仲由。”那人说:“是鲁国孔丘的门徒吗?”子路说:“是的。”那人说:“天下此时已经乱纷纷的了,像洪水一样到处都是,你要同谁去改变呢?你与其追随他,还不如跟着我们逃避这纷乱的社会呢,现在的社会,改变不了了。”说完,就继续耕田。子路回来告诉了孔子这一切。孔子神情怅然地说:“我们怎么能够与鸟兽一起生活呢?如果学到了知识不同天下的人在一起分享传授,又要同谁在一起呢?天下如果有的是道德和正义,我孔丘就没必要千辛万苦去力求改变了。”孔子为整个社会着想,满心想要造福社会,也更体现出了他那心怀天下的伟大品质。

  其实,心怀天下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心怀天下的人能理解他人的做法,原谅他人的过错,有一颗能替他人着想的心。心怀天下也是一种力量,一种智慧。心怀天下的人能够充分地理解别人,也善于发现美。而孔子,不就是一个笑对人生从容镇定的老者吗!

  心怀天下,一种平凡灿烂的美,一种不需包装的华丽。孔子,一个思想早已穿越了时光,洞察了人性的智者,也是一个心怀天下的老人,他愿平平淡淡安安稳稳从从容容淡淡定定地活在这个世界上,心怀天下,让心中充满关怀与爱,让人世遍布温暖与阳光……

【孔子的作文】相关文章:

孔子的作文08-09

与孔子同行作文07-29

与孔子漫步作文07-14

走近孔子作文08-19

与孔子聊天作文08-04

谈孔子的作文08-04

孔子的颜色作文03-07

伟大的孔子作文03-10

走近孔子作文[通用]09-12

我眼中的孔子作文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