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家作文

时间:2023-09-07 21:38:44 好文 我要投稿

【推荐】舌尖上的家作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舌尖上的家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推荐】舌尖上的家作文

舌尖上的家作文1

  一说到宜昌,即没有波澜壮阔的大海,也没有恬静如画的西湖,有的只是那令人赞不绝口的美食。

  凉虾,在宜昌的各个小巷路口都有一个摊子,一壶红糖,一缸凉虾再是一桶冰水,看着就口水直流,走过去,坐在那儿,点一杯,看着别人娴熟的把凉虾红糖冰水混在一起搅拌两下子,一杯凉虾就做好了。记得小时候,我在家里热的直嚷嚷。爷爷也没有办法,只好倒来一缸水,让我在里面游泳可是,我还是热的受不了,我奶奶说:“我来给你喝冰水,喝冰水会好点。”我爷爷听了说:“干脆给他去做一碗凉虾。”我高兴的直扑腾。我跟着爷爷来到厨房。首先,把米淘干净再把它放到水里泡个30分钟,可是我这么着急,那等的了那么长时间,我就一直在旁边嘀咕,小米小米快洗澡,洗白白了我吃你。过了30分钟,再把那些米磨成浆,放到碗里面。然后就是技术活了,先把火开到中火,再慢慢的把米浆倒进去,边倒还要边搅,然后再淋入一点“灰水”现在看来就是清石灰水。然后把火关小,慢慢的调成糊状的,再把米糊和冷开水并在一起,把米糊从漏勺里倒出去,就成了凉虾里的虾。再就是煮红糖把红糖煮成糖浆,就可以了。拿出一个碗,倒入冰水,放入凉虾,再加一些红糖浆。一碗清凉解暑,人见人爱的凉虾就做好了。

  当然宜昌的美食肯定不会只有凉虾,还有一个美食是我最喜欢的,那就是顶顶糕。

  在小时候,起来的早就拿点钱出门给家长们买东西吃,每次走到买早点的地方都会四处观望,走到一个离顶顶糕近一点的铺子假装去给家长买早点,再给自己带一点顶顶糕。一个圆台形的米团,看起来并不怎么好吃,但是你不知道,那里面的红糖,可以让你回味一天。爷爷听说我喜欢吃也就给我做顶顶糕了。爷爷从柜子里拿出一些木头做的模具,轻轻的把米铺在上面,铺到一半的'时候放入一层红糖。再放入蒸笼中,,过一会这些就好了,用一块布隔着捧在手心里,一点一点的吃掉,黏黏的,却又不粘牙,几口下去,一个就没了,让你还想吃。

  宜昌,我的家乡,浩浩荡荡的长江,热情朴实的人们,和这些由他们做出的美食,这就是我的家乡——宜昌。

舌尖上的家作文2

  我的家乡在美丽的台州,这里美食众多,有外糯里香的青团,有香气四溢的炊饭,还有凉甜解暑的桃浆……在不计其数的美食中,食饼筒是绝对的no。1,这是家家户户都会做的美食。

  在每家每户团圆的日子里,比如端午节,家里的老人会事先准备好各种食材,然后开始制作食饼筒。先用面粉和水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做成面糊,这样它就会具有黏性,和你的手紧紧地拥抱在一起,不想分开。

  随后再用手把面糊摊在平底锅上,抹匀,使它平整地铺在上面。饼越薄越好,就像给整个平底锅敷了一片面膜,白花花的一层。只需要短短五六秒钟,锅底聚集的热气就会冒上来,使面皮中央变成一顶“小帐篷”,就像有人在里面打拳击,这时再快速把皮一翻,“小帐篷”里面隐藏的一缕白烟就会蹦出来,就像神仙吹了一口仙气一样。就这样,香口弹牙的面饼就大功告成啦!

  接下来就是炒菜了。食饼筒里面包裹的各种菜品很有讲究,一家人简简单单一炒就是一大桌子,当然,里面最重要的要数炒面了,还有肥而不腻的红烧肉,又酸又辣的'土豆丝……家里“各单位”也分了工——爸爸负责洗菜,切菜;妈妈负责掌勺烹饪;奶奶负责摊更多的面饼。尽管大家各有各的活,忙得不可开交,可厨房里还是有说有笑的,就连平时贪玩的孩子们,此刻也像赶集似的从四方聚拢过来,摇身一变,成了一个个资深“美食品尝家”。

  烧好了菜,备好了面饼,可并不能进入主题直接开吃,因为还有一个重要的步骤——包食饼筒,这是食饼筒的精髓所在。先拿一张饼,平放在桌子上,夹一点自己爱吃的配菜,这时要格外注意,菜要靠边放,这样等会儿才能卷出一个漂亮修长的食饼筒。等所有菜都放好后,就可以开卷了,先把靠近自己那边像盖被子似的盖到菜上,接着卷半圈,然后把其中一头折起来,兜住所有菜,再直接卷到头,最后舀一勺红烧肉的汤汁从一端淋进去,光看那品相就能让人垂涎欲滴。这时候放入嘴中,咬上一大口,哇,好满足啊!面饼的软糯、菜肴的喷香,那入口的一瞬间,你仿佛坐在柔软的云朵上,随风轻轻荡漾……

  如果你现在已经馋得流下口水了,就赶紧来我的家乡品尝一下食饼筒的味道吧!

舌尖上的家作文3

  家,是人生命开始的地方,是人一生牵挂的地方。味道,是家的象征,是家传承的载体。萦绕在舌尖上的味道,世家永不磨灭的灵魂。

  早上五点钟,天刚蒙蒙亮。她来到了菜市场,一天最新鲜的食物集聚在这里,一家人一天的饮食,便从这里开始。穿梭在叫卖的的小贩中,用心挑选着食材,翠绿的黄瓜、鲜红的番茄、活蹦乱跳的大虾……选好食材,她匆匆回家,为女儿做早餐。“哟,起来了!正好,蛋花面刚出锅。”望着睡眼惺忪的女儿,她赶忙招呼道。蛋花面,是她自创的早餐。含有丰富淀粉的面条,带着新麦的清香,转变为碳水化合物后可为女儿提供一上午的能量;鸡蛋是营养的保证,是正在长身体的女儿获得丰富的氨基酸。这不仅是营养的美味,更是亲情的体现。她把对女儿浓浓的爱融入面条的味道里。

  她在与时间赛跑。忙碌在厨房里的身影,却有着一份不慌不忙的娴熟。罗宋汤,蜜汁肉,糖醋鱼,芹菜百合,标准的三菜一汤,在女儿进门的`前一刻完成。她擦擦汗,跑去开门,“回来得真巧,饭菜刚做好。”巧吗?她已拿捏好每一分钟。荤素搭配,有鱼有肉,是对女儿一上午学习的肯定。既能使女儿获得能量的补充,又能得到营养的增加。看着得益于食物而慢慢长大的女儿,心里有许多安慰。甜丝丝的感觉划过心中,留下甜美而又幸福的味道。

  晚饭女儿不在家吃饭,她疲惫的走进厨房,把洗好的小油菜放进锅里,看着翠绿的小白菜与油亲密接触,给这度简陋的晚饭好不容易增添一抹色彩。

  匆匆吃完,就赶紧去准备女儿下晚自习喝的小米粥。淘米,煮开,这些做了无数次的动作,每一次都带着不一样的感情。金黄色的米粒和沸水在锅里交融起舞,慢慢混为一体。从锅中升起蒸气,飘渺的浮在空中。慢慢的,模糊了身影。她关上开关,坐在客厅,静静地等女儿下一刻的回来……

  日复一日的三餐,花样百出的饭菜,酸甜苦辣的味道,都有着同样的爱。系起亲情的纽带,在各种滋味里出生。在这种饭菜里,爱与味道碰撞,擦出家的火花。

  家的味道,不仅在舌尖,更在心里。

舌尖上的家作文4

  如同一艘归来的孤舟泊入港湾,家的味道,是一碗拌着鸡蛋的炒米饭,是一杯沁人心脾回味甘醇的茶,更是无声中流露出的爱。

  每当周末,结束了学习生活的自理,便是母亲大显身手的时候。先是中午时,在米锅里倒入2杯大米,用水洗净,滴上一滴油,盖上锅盖,半晌,便成了三碗颗粒饱满的米饭。拿起筷子夹起,细品,雪白的外壳中包含着柔软和细腻,却不松垮,自带着一片稻香。将一碗盛出,用托盘倒扣着,放入冰箱。春日的阳光射入,给人以无数的温暖,冗余的时光过后,一碗米饭带着温暖,迎着火烧云的倒影,缓缓取出,放入正烧开的锅里。妈妈此时总会拿出几颗小葱,几片胡萝卜,切碎,与已经由蛋液成型,正在徜徉的令人引起无限遐想的金黄色的炒蛋和已入锅的米饭混合,编织出三色辉映的美丽图画。待到完成烹饪,入碗,拿起勺子,一口下去,被蛋液浸泡的米饭,柔香滑腻,令人不住想吃第二口,再一口,胡萝卜的微甜和葱那源自田野的纯粹带来味蕾上梦幻般的深刻记忆,难以再忘怀。

  说起茶,便是一抹馥郁。老人常说:“茶人在草木间也,会友,待客,自品,万千事中,无不有茶”。每次回老家,在门外便能听见烧茶的沸腾声,接着是一股古色古香的.草木味。走入门中,爷爷招呼我们坐下,拿出小烧杯,将成品的茶放入备好的小壶中,倒入热水盖上盖子,不出10分钟便有了淡黄色泛着涟漪的几小杯茶,爷爷拿起一杯,并非一饮而尽,却是在嘴边细品,轻抿一口,不立刻下咽,等到幽香如兰的茶味俘获味蕾,慢慢咽下,再抿一口。记得夏季来临爷爷每次待客,总是将八月新鲜的桂花和乌龙茶一起入壶,泡出的成品既不失乌龙茶入口的酸甜,又添了桂花的飘香,回味无尽。每当茶饮尽,爷爷总少不了唠叨些大道理,他常说:“你看呐,这人生便是饮一杯茶。初饮,青涩稚嫩,品不透其中的味道;再饮,丰富醇厚,多了些沧桑和经历;终饮,清澈明了,余韵悠长,唇齿留香。茶要细品,人生亦如此,只有细细体会,才能体会到世间这酸甜苦辣。”听完这些,看着杯里红边镶嵌香气醉人的茶,更别有一番滋味。

  当遇到礁石和搁浅,别忘了回家。家的味道,凝固在色泽金黄的炒米饭里,深溶在纯正的茶中,更伴随着爱,滋润味蕾,永生难忘。

舌尖上的家作文5

  “八百里河套米粮川,水肥草美赛江南”如果用这句话来形容我的家乡巴彦淖尔那是再合适不过了。巴彦淖尔位于黄河几字形的位置上,母亲河灌溉着肥沃的土地,而土地则捧出丰富的物产回馈家乡人,勤劳质朴的巴彦淖尔人利用家乡的特产和对美食的爱好,做成了许多特色美食。

  猪肉烩酸菜。每逢年下,农闲下来的人们就开始举办一年一度的杀猪节了,我们这里俗称“杀猪事宴”。因为家家户户都杀猪,轮着请吃杀猪菜,喝酒,就像一个小型的事宴。每逢到了这个时候,是城里人最羡慕的时候,谁家有农村的亲戚,就成群结队的开着车赶着去吃杀猪菜。杀猪菜是用猪的槽头肉和腌制了一冬天的.酸白菜经过两三个小时精心炖制而成的。猪槽头就是猪脖子上的肉,刚褪干净的猪肉,切成两三寸厚、一指长的块放在锅里来回翻炒,为的是把里边的油脂通过高温逼出来,炒至金黄时加入葱、姜、蒜等调料烹炒,然后加水放入酸菜,用木头等硬柴火熬。两三个小时之后,揭锅一看,那颜色金黄诱人,看着就让人口水直流。夹一口放嘴里,酸菜的酸香味和猪肉的入口即溶刺激着你的味蕾,顿时让你食欲大增,酒足饭饱后再用滚烫的开水泡一碗酸菜喝,那味道就甭提有多爽口了!还有一样美食不得不提,那就是面精。

  陕西人就凉皮,也有就酿皮的。但陕西的味道比起我们这的那里差远了。走到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卖面精的小铺,走进去,调一碗,闻着那味就让你直咽口水。稍稍发黄的面皮,配以像蜂巢一样到处是窟窿眼的面精块,然后用醋和酱调制的汤,加上用胡油炝炒的葱花油和辣椒油,配以黄瓜、香菜、芹菜和腌制的咸菜调还有几味调料,拌匀了,辣椒油的红润,醋的微酸很好的混合在一起,炎热的夏天来一碗,真可谓是消暑的极品美食!

  面精的制作过程比较复杂,需要先把面活好,再用冷水去把面里的营养洗出来,让后放到开水锅里用特制的粉楦子去蒸,洗完面精剩下的部分就是面精块了,那可真是面的精华啊!不过因为当地人都爱吃面精,所以现在人们都改用机器去蒸,省去了许多人工,也加快了速度。不过我还是最喜欢妈妈掉的面精,因为纯正,充满了母爱的味道!

  还有许多特色美食,铁锅焖面、烤羊肉串、铁锅烩菜……勤劳朴实的巴彦淖尔人用自己的勤劳智慧演绎着自己对美食的理解,传承者巴彦淖尔的文明!

舌尖上的家作文6

  闻着面香,忆起家乡,总是能想起那熟悉的味道和我挚爱的人。

  ——题记

  南方人喜食米,北方人喜食面。我就是一个北方代表,我的最爱便是姥姥的拿手好菜----茄子丁面。一次偶然,我在一家小店中尝到了我儿时的最爱-----茄子丁面。那熟悉的味道,唤醒了我沉睡多年的记忆。

  幼时的我最喜欢看姥姥站在灶台旁煮面的样子。和面时,姥姥先从水盆中盛一碗的.水,倒在面粉里用筷子搅匀,便开始揉面。姥姥的两只手齐齐按在半成型的面团上,手臂一用力下压,身体便跟着往前倾,时不时的用一只手再拿些面粉,指尖一撮,面粉便落到面团上了。姥姥揉面时,我会在旁边看着姥姥那清秀的面庞笑,心里却惦记着那面团子。

  现在想起,后悔当初没多看两眼姥姥那静美的笑颜。

  活完面便擀面和切面了。平时锋利的刀子在姥姥的手中仿佛变成了一只上下飞舞的蝴蝶。姥姥右手持刀,食指按在刀背上,另外四指捏住刀面。左手放在面团上,抵着刀面。右手腕稳而有力的上下摆动,身体也跟着小幅度的晃动。手起刀落,一根根面条就在姥姥的手中诞生了。

  接下来便是煮面。姥姥拾起锅盖,回身抓了一把面条就放在锅里。突然间升起腾腾热气,使我慌忙躲开。姥姥站在灶台前看着我些许踉跄地脚步,笑出了声,那声似银铃般好听、清脆、柔和。我也不恼也笑起来,继续看着姥姥煮面。层层升起的水雾,隔在我和姥姥之间。入眼,是姥姥些许飘渺的身影;入耳,是姥姥断断续续的念叨“女孩子家家的,一定要学会做饭,不然将来怎么养活的了自己”。姥姥用筷子搅了搅面,盛到碗里,淋上香喷喷的茄子丁和汁。我冲过来,大快朵颐。姥姥看着我,柔柔的笑。我顾不得烫,夹起一筷子面,就往嘴里送,酸酸的、甜甜的、带着点肉香和茄子的味道。茄汁的浓郁、肉香的醇厚在我的口中激荡着,使那平淡无奇的白水煮面带着些爱的味道。

  现在忆起,姥姥那老掉牙絮叨的念叨,许是一个平凡的老人对自己未来的嘱托,后悔年少时没往心里去。

  又尝到熟悉的味道,可这次,没有那个灶前飘渺的身影,和熟悉的嘱托。几滴滚烫的液体落在手背,竟已是落下泪来。

舌尖上的家作文7

  家乡的那个的味道在舌尖上游荡,每个人的心里都怀念着家乡,都思念着奖项那些难忘的味道,那个只属于家乡的味道。我出生在瓯江北岸的一个小村庄,小河安静地从石桥底下缓缓流过。今天,依然保留在我身体某个角落的是某种熟悉的味道,那是一种如蒸饺般大小叫作番薯黄夹的东西。

  关于这种小吃,我曾一直以为它就跟米饭面条一样,普通得全国人民都知晓。可是直到它被我带到教室,好友们用惊异的眼光打量它且叫不出名的时候,我才知道原来这个名为番薯黄夹的东西,只流行于我所生活的那一带农村里。我们村,隔壁村,隔壁隔壁村,总之,不超出一个小县城。

  五月五吃粽子,八月十五吃月饼。很多年前,我问母亲几月几吃番薯黄夹,她笑着摸摸我的头说,想吃就做,哪来日期限制。

  农村妇女都有一双巧手,母亲也不例外。我亲眼看过母亲是如何制作番薯黄夹的。过程看似挺简单。首先将番薯去皮煮熟,滤掉汤水,再掺入番薯粉搅匀至无颗粒状,然后用手撮取少许擀成皮备用。至于馅,通常是由猪肉、豆干、香菇、葱或韭菜等拌匀合成,当然也可依个人喜好放少许虾皮、萝卜丝等,最后包成饺子样放入蒸锅蒸熟即可。母亲并非此道高手,每次她做的番薯黄夹个头都特大,皮又厚,做了很多遍之后还是没有“瘦下身来”。我记得请同学来家吃的时候,她指着这黄溜溜的番薯黄夹惊讶地叫道:“哇噻,这是史上最大的饺子吗?”

  作为一道历时百年之久的小吃,通常认为番薯黄夹起源于乐清翁垟。翁垟是离我家不远的一个镇。时至今日,那儿的番薯黄夹口感依然最纯正,卖相也最好。

  印象中,我第一次吃这种地道的番薯黄夹,它姜黄色的皮,油亮油亮。隔着层塑料袋,似乎也能闻到番薯的.清香味。稍稍吹凉后一口咬下去,馅汁流出来,沾得满嘴是油,略带弹性的皮跟油多却不腻的馅儿在嘴里一起咀嚼,那叫一个美味呀!还来不及下咽,紧接着再咬第二口,把整个嘴巴塞得鼓鼓的。

  车主用方言喊着“番薯黄夹呀,卖番薯黄夹”,一遍一遍,回荡在来来往往的人们的耳边。舌尖上的家乡,我最爱的番薯黄夹的味道!

舌尖上的家作文8

  每个人都对“家”有独特的理解,也都有对家中食物不同的感受,这些食物或甘甜、或酸爽、亦或辛辣,都能维系这个家平凡的小幸福,成为家的象征、家的图腾、家的味道……

  “‘车轮滚滚’煮好了,快来盛一个吃!”奶奶的声音响起来,亲切的乡音和高声呼唤带着我向厨房走去。水汽氤氲,整个厨房都朦胧着,旧式的灶台上架着一口纹路斑驳的黑锅,隐隐约约,走近了,看到锅中沸腾的米粥,好似还有几条黄色调大鱼随着水的激荡浮上,沉下。“咕嘟咕嘟”冒着水蒸气,热气化成白烟,在我的面颊上清抚,包围着我。奶奶拿出一只碗,递给我一只大勺。接过像锅一样年迈的大勺,我开始“捕捞”。

  先盛一碗金黄的小米稀粥,在“打捞”出专属于我的“车轮滚滚”。这是一个车轮状的面饼,表面是土一般的质朴的黄色,因为被水浸泡,又湿又滑,几次想逃脱,滑进锅里。

  我把这最小号的“车轮”放进它的“浴汤”中。金黄色的稀米粥搭上湿滑的“车轮滚滚”,再咬上几口酸脆的醋拌黄瓜,光是想想,就垂涎不已。

  我迫不及待的把它端到院子中,老家小屋的院子还是那么凉爽,把碗放在冰凉的石桌上,感受到夏风的微凉,赶走闷热,驱逐烦躁。在爷爷的摇椅上坐下,木制的椅子“吱吱呀呀”的响起来,还夹杂着爷爷每晚准时收看的新闻联播的开头曲。惬意的感觉使我不由自主的嘴角上翘。咬开玉米面制成的饼皮,湿滑而又质朴,玉米的清香和濡糯的口感让我闭上双眼,享受家的温暖,用心体会世界的.美好。再咬一口,饼中的红糖顺势流入口中,甜蜜,温情,在舌尖上一荡,油然而生的幸福感就向全身漫延开来,唤醒刺激每一个味蕾,这或许就是家的味道吧!

  来到北京后,吃过的美食越来越多,却总也忘不了“车轮滚滚”的味道,它质朴,清香,甘甜,糯滑,感动着我全身上下每一个细胞,它的结构正如我可爱的小家,外表质朴,平凡,散发着淡雅纯洁的香,但内里却火热甜蜜,每一个家中的成员都互相爱着对方,亲密无间。车轮滚滚,红红火火的滚向未来。

舌尖上的家作文9

  我的家乡在萍乡,这座古老的小城历史悠久,物产丰富,这里有许许多多的美景和美食,民以食为天,作为一个小小美食家,我来向大家介绍家乡的美食吧。

  来过萍乡的人都知道萍乡人善于吃辣更不怕辣,虽然我不太吃辣,但不能阻挡我对萍乡美食的热爱。萍乡小炒肉、冬笋炒腊肉、上栗手撕狗肉、莲花血鸭、源滨小河鱼和豆腐、辣炒田螺和龙虾,这些以辣为主的菜其色、香、味、形俱佳是萍乡的家常菜,也是萍乡人的最爱,到萍乡人家里做客都会品尝到这些美味,相信吃过的`人都会大赞好吃,流连忘返,回味无穷,恨不能多吃三碗饭。

  当然,除了这些菜肴外,萍乡还有许多令人津津乐道的特色小吃,像萍乡炒粉、萍乡米面、艾米古、米豆腐、霉豆腐、扣糯等美食都备受当地人的欢迎。就拿艾米谷来说吧,我奶奶最拿手了,我们全家去乡下摘下新鲜的艾叶,拿回家先用大火蒸煮30分钟煮出汁,然后将艾叶与面粉和起来,放入蒸锅,出炉即可使用。纯天然制作,老少皆宜,我一次能吃四五个呢。妈妈喜欢吃百年老店杨胡子米面和北桥的搓菜炒粉,爸爸喜欢吃姥姥做的霉豆腐,爷爷喜欢吃香甜的扣糯……你们看了是不是也直流口水了。

  差点忘了还有我们小朋友喜欢的萍乡零食:花果、盐果子、萍乡凉水、酸枣糕等等。暑假的时候我自己还和奶奶试着做过凉水,放蜂蜜、姜水、醋等,凉凉的好吃极了;纯手工制作而成的花果色泽鲜美、造型独特,口感甜脆,加工后不破坏原有的营养物质,特别是一些用橙皮、薄荷、紫苏等做的花果,还具有祛寒止咳、清热解毒、健脾开胃的治疗保健功效。是名符其实的绿色保健食品。小朋友看了是不是嘴馋了?

  相信很多人都看过中央电视台的《舌尖上的中国》吧,我被里面的美味所折服,我想要如果萍乡能有一个美食入选其中该有多好。我长大后无论在何方都不会忘记家乡的美食家乡的味道!因为我深爱着我的家乡——萍乡!

舌尖上的家作文10

  说到家常菜,我想应该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道理吧。可我的家乡既不靠山,又不靠水。不过,我认为妈妈做的酸菜鱼算是我们家的家常菜了。酸菜鱼属四川菜系,以其特有的调味和独特的烹调技法而著称。以鲜草鱼为主料,配以四川泡菜煮制而成。此菜虽为四川民间家常菜,但流传甚广。成菜肉质细嫩,汤酸香鲜美,微辣不腻;鱼片嫩黄爽滑。妈妈在四川呆过一阵,自然也吃过酸菜鱼。

  妈妈会做酸菜鱼是人人皆知的事了。据妈妈说这是她在外面吃饭时跟一个厨师学的,到后来就做得越来越好,都赶上厨师做的了。

  每逢过节或有客人来想解解馋的时候,妈妈总会献上她的手艺——酸菜鱼,这是妈妈的拿手菜。吃过妈妈的酸菜鱼的人都说妈妈做的是最好吃的酸菜鱼。

  酸菜鱼的做法应该是挺难的,首先,妈妈一般选用“老白”家的酸菜,好像这个牌子的酸菜味道好吧。

  第二步就是买新鲜的鲤鱼,然后把鱼鳞刮下来煮汤,为什么要煮汤?一会告诉你。酸菜鱼是一道很经典的菜,酸辣爽口,鱼片滑嫩。学酸菜鱼就一定要会片鱼,片鱼片是很多好吃的菜必须要经历的环节。利用煮汤的时间,用刀把从鱼骨割下来的鱼肉小心的片成鱼片,注意片鱼片时鱼刺要片在肉里,还不要把鱼肉弄碎。然后把一些鱼骨鱼头等和一些可使用的与内脏放在一个盘子里,鱼肉放在一个大碗里,用料酒腌上,为的是去除鱼腥味,这些东西放在一边留着一会儿用。

  这时候鱼鳞汤也应该好了,把汤倒在碗里,之后鱼鳞就没有用了,你就可以把鱼鳞扔了。

  酸菜拆包后放锅里炒,辣椒放多少根据自己的喜好,炒都差不多熟了,就可以把鱼鳞汤倒进去了,放在锅里一起煮。最后再把鱼肉鱼骨倒进去,大火烧开,中火煮20分钟到鱼汤白。鱼就要熟了。

  鱼好了以后,我妈妈一般就把锅端到桌子上去了,因为妈妈怕把鱼肉倒在碗里,鱼肉就碎了,索性就端锅去了。酸菜鱼刚一端上来时,那扑鼻的香味立刻迎面而来,香飘满屋,保证让你口水直流。吃酸菜鱼一定要配上米饭,用鱼汤浇在米饭上,那样就会更美味,单独喝汤也很美味,汤挺辣的`,但是越喝越就控制不住,还想喝下一口。

  鱼肉的刺很少,有的都没有,不过这得看你的技术了,反正我妈妈片的鱼肉刺是很少的,像我这样极不爱吃鱼的人都爱上吃酸菜鱼了呢。

  如果仅听我的介绍,你就喜欢上了酸菜鱼的话,那你就会明白,吃过了它的我,为何会对它那般情有独钟了。

舌尖上的家作文11

  不管脚步有多远,在我们的脑海里,却只有家的味道熟习而又固执,它就像一个味觉定位系统,不管家在何方,永久牵绊着记忆深处的味道。而在我的记忆中,家的味道就是外婆和姑姑的味道,一直在我舌尖上缭绕。

  儿时是在老家和外婆一起度过的,而如今,很久没有回去了。再次走在那个熟习的楼道,再次推开那扇熟习而又陌生的、锈迹斑斑的铁门,亲人的味道扑面而来。外婆看到推门而入的我,恍如有些措手不及,忙不迭地又是搬板凳,又是拿碗筷:“来啦,快来吃饭吧!”外婆用一口隧道的安徽话招呼着我。我换好鞋,坐在饭桌前,抬头一看,一顿丰富而朴实的午饭摆在我的眼前:一碗米饭,米粒在碗中安静地熟睡着,肉嘟嘟的小脸洁净无瑕,而饭上,外婆总会事前摆上一只鸡腿。鸡腿油光锃亮,肉质鲜嫩爽口,鸡汤中的五剂调味与鸡的肉质相克相通、完善融合。品味一口,调味的香气和鸡肉最真实的味道一起迸发,给味蕾带来最大的满足。这是我的最爱,也是外婆最拿手的菜色。饭桌上,外婆总会自得洋洋的向我夸赞她自己的手艺,我也只是笑笑。有时,她会不停地向我碗里夹菜,而我却总想有自己的选择。这是她总会说:“你平常能吃到这些吗?还未几吃点!”是啊,这不单单是外婆做的菜,而是外婆给我的家的味道,在外婆这里,家的味道就是红烧鸡腿的味道,浓郁,厚重,余味无穷。

  与外婆不同,姑姑是皖北人,现在也算是位“下岗”语文教师,在家照顾爷爷,顺便照顾我们的每日三餐。她平时在家总爱揣摩一些美食。最令我垂涎的,还属她制作的沙拉。细碎的木鱼花洋洋洒洒落在西兰花、花菜、四季豆交织的'绿色上,柠檬汁经过姑姑的指缝,闪烁落下;两种色采的小番茄娇俏明亮,让人想到疏松的、旋转的裙裾;小萝卜被切得非常薄,几近半透明了。然而当你把大口沙拉送入口中时,脆爽的口感依然清楚。正是由于薄,带点辛辣的脆爽就变成了潜藏在番茄中的小欣喜,通透清澈,带着微小爆破般的欢愉。看姑姑做沙拉是件非常舒服的事情。边喝着她泡的红茶,边看她行云流水般一样样地洗、切、拌,偶然尝一下调好的酱汁,脸上露出欢愉的笑脸。这时候,在姑姑这里,家的味道是清新的,闲适的,就像这沙拉,满口留香。

  家在哪里?家在天地间,在屋檐下,在一家三口的笑脸里,在祖孙三代的***温顺里,它是每个人把爱和一切美好寄托的空间。家是温馨,是***,是舌尖上的浓浓淡淡,是口齿间的回味无穷,让我们舍不去,离不开。家,我舌尖上的家!

舌尖上的家作文12

  “安子”你知道是什么吗?其实“安子”就是樱桃,我家乡的土话,所以我已经叫习惯了,因为这里面还有一段浓浓的情感。安子在舌尖上的味道就是家乡的味道……

  老家就有两棵安子树,是爷爷在我5岁的时候种的。我已经忘了爷爷当初种下时树的模样,只记得我家的`树很高、很大,最高的地方,已经攀到了两层楼的窗户。

  5月,当安子长得橙黄,却还不是火红的时候,我和弟弟就按捺不住了,放学丢下书包就往后院跑。弟弟比我矮,采不到,我就搬条凳过去,站到上面,粗鲁地把枝条拉下来,采到一颗就递给站在下面望眼欲穿的弟弟——我家的安子就是和别家的不同,颗粒小,但是非常甜,汁水又多,很好吃。

  树上有毛毛虫,不过我们哪会放在心上。采了一把,我们就一股脑儿往嘴里送,然后“噗”地把核吐出来,抹抹嘴,笑着看看对方。

  6月初,是安子完全熟透的季节,果实红得像要烧起来,有些甚至连皮都绽开了,露出里面水嫩水嫩的果肉。我和弟弟争着要上去采,爷爷走出来,一边告诫我们别急,一边找出一架梯子,支在墙壁上,然后由我们扶着,他提着篮子爬上去。

  爷爷采了满满一篮子的安子,鲜红鲜红的。我们抹抹早已流到嘴边的口水,抓起来就往嘴里塞。爷爷看着我们,笑笑说:“慢点吃,没人跟你们抢。”

  过了会,爷爷从篮子里倒出一些安子到塑料袋里,我们问他这是干什么,他说:“分给邻居吃啊。”“为什么要分给邻居吃,我们自己吃都不够!”我和弟弟去抢他的袋子。“乖,吃完了爷爷再上去给你们采。”

  后来,因为家里要造房子,地基不够,那两棵安子树只能被砍掉。我和弟弟抗争许久,终究没能如愿。那天放学后,我们看见两棵安子树已被砍倒在地,叶子蔫了,只剩下几颗未被采摘的红红的小安子,孤零零地挂在枝上。

  现在,每到五六月份的时候,我和弟弟都会想念老家那两棵高大的安子树,想念安子的味道。好在,热心的邻居们会准时在安子成熟的季节给我家送来安子。洗得干干净净,用大碗装着,红扑扑,别提有多诱人了。而直到这会儿,我们才终于明白爷爷当年的用意——安子树是你家的、我家的,但终究是大家的。

  因为,我们都生长在同一块土地上,每次吃安子,都会有一种熟悉的亲切的味道在舌尖,因为安子的味道是家乡的味道。

舌尖上的家作文13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我思念的不仅是家乡的亲人,还有那各种各样的美食。我的家乡是湖南,是一个山水如画的好地方,同时,那儿的美食更是不计其数。

  辣妹子辣,辣妹子辣,辣妹子从小辣不怕,辣妹子从小不怕辣湖南的辣是众所周知的,每家每户必备农家小炒肉。金光闪烁的麻油装点在肉片上,让人垂涎欲滴,放在餐桌上是最亮眼的一道美味。

  每一次有这道菜,我和姐姐不是争就是抢,筷子争锋相斗发出碰撞的响声,只为了抢到那香气扑鼻的辣味。我眼疾手快,一下子突破了重围,抢先夹起一块塞进嘴里。顿时,浓浓的一股暖流流入心田,那软软的肉汁入口的感觉不法形容;辣味有点冲,本该啧啧称赞的我开始不停地咳嗽起来,姐姐停住筷子,幸灾乐祸起来;不过,我却依旧心满意足。

  舌尖上的辣味,辣进心里,永不忘记,值得欣赏!

  臭,真臭!香,真香!香喷喷的臭豆腐在一时时的议论声中你会发现总是矛盾的,这矛盾就是路边酒楼,深巷小店里的一种特色。

  黑黝黝中还一点点白的,家乡人从小爱到老的那一块块小小的',四方方的臭豆腐是让我可看不愿尝的。可每次却是大表哥都要缠着婆婆要吃的。捏着鼻子接住大表哥强迫塞到嘴里的一小块臭豆腐,我醉了!瞬间松开了鼻子,一下子吃了好几块。真香!这个过油后又用各种香料泡煮过的小黑东西真的不同一般!

  舌尖上的香味,香进脑里,永不遗忘,值得欣赏!

  老板,来一份糖糍粑粑。好呢!在一声声的吆喝中你会发现每一桌上都有一碗糖糍粑粑。

  金黄闪光,一块塔着一块,叠成十八罗汉的三角,寓意着步步高升,甚是好看呢!糖糍粑粑不仅好看,而且好吃。轻轻闻闻那碗中飘出的香甜味,用筷子小心翼翼地拨弄它。若等不及时就直接张开大嘴,将一整个塞进,再细细咀嚼。暖暖的香米在齿间磨细,再一股脑地吞下,满足感涌上心头。舌尖上的甜味,蜜进回忆,永不褪色!

  舌尖上的家乡值得欣赏!

舌尖上的家作文14

  家是母亲亲手包的猪肉饺子,家是父亲挥汗擀成的驴蹄子面,家是爷爷辛苦制成的凉皮、南瓜粥,有爱的地方便有家。

  在湖面结冰的季节,母亲总会为我们包一顿饺子,因为我很爱吃肉,所以通常是肉馅的,父亲先会在冰箱里拿出一块印着冰花的猪肉,晾在案上。这时,母亲便接过爷爷磨得锋利的菜刀,细细地切着芹菜和莲藕,取出备好的葱花和蒜与猪肉绞在一起,再点上两滴香油,擀面成皮,包饺下锅,只见一只只白色的天鹅伸长了脖子,极力地长开了翅膀,从锅沿向下滑落,飞进湖底。活蹦乱跳的妹妹总会偷偷趁着母亲不注意,偷上那么一两块饺子皮,然后撒腿就跑,弄得满手满脸都是面粉,真成了一只大花猫。大家看见了总会哈哈地笑。那笑声与夹入嘴中的鲜嫩交汇在一起,刺激着我的味蕾,填得心房满满的,这就是家的味道。

  在春寒料峭,寒梅展颜的季节,一盆香嫩油辣的驴蹄子面光看着就是一种享受。蒸腾的雾气挡不住我和妹妹发绿的眼睛,一根根面条纹理分明,四四方方,被父亲扯得好长,捞起一筷子,“吸溜吸溜”地引入嘴中,刚入口,不说面的滑溜,就这面的弹劲绝对是村里响当当的一绝。父亲这时总会微笑看着我们狼吞虎咽,眼角的皱纹也更深了“慢点吃,又没人抢,这一顿可不好消化呢,哎呀,做这饭把我累的呀,像打了仗的。”爷爷总是摸摸孙女的头,在母亲转身为妹妹擦脸时,偷偷地给我夹上几块肉,妹妹一下子会像弹簧一样蹦地三尺高,嗔道“爷爷!”大家狂笑了起来,当家人们便聊着度过了温馨的午日时光。

  而在艳阳高照,光芒刺眼的季节,爷爷会特意为上学的孙子孙女亲自下厨蒸上几张凉皮,再熬上南瓜稀饭,步步煎熬的夏便被抹油的凉皮驱赶走了,那一天,一定是最热闹的一天,姑妈伯伯们总会如期而至,并大加赞扬一下。我知道是为什么,爷爷的'腿总是不好,每当吃凉皮,我燥热的心便会沉静下来,股股的暖流涌入我的心房。

  入口,是汗水的味道,是爱的味道,也是家的味道,这便是我的家,舌尖上的家。

舌尖上的家作文15

  烤箱里蛋糕液,在橙红的烤灯下慢慢的膨胀,直到表面呈现出一个完美的弧度,接着开始上色,先是一层浅浅的黄,颜色越来越浓厚,蛋糕的表面呈金黄色,“叮”橙红的`灯光,瞬间灭了,一块乳酪蛋糕出炉了。

  妈妈爱好烘焙,她第一次给家里做的就是乳酪蛋糕。

  听见“叮”的一声,我立马从沙发上弹起,三步并两步地朝烤箱奔去,要伸手打开烤箱,耳边就传来妈妈的叫声:“哎!你干什么呢?你饿了是吧,想吃烤肉啊?你不怕烫?”低头看看我毫无保护的手,冲着妈妈“嘿嘿”笑了两声,赶紧抽回手,用另一只手摸了摸这只手,冲着妈妈说:“好险,差一点就成烤猪蹄了。”妈妈无奈,低头笑了两声,而我却在一旁笑的前仰后合。妈妈带上防护手套,“准备了啊,开烤箱了。”我立马收住了刚刚放荡不羁的笑,注视者烤箱,打开的瞬间,芝士浓厚的醇香萦绕在鼻尖,蛋糕的香气弥漫整个屋子,香气让我内心住进了一个小太阳,所有的不快、伤心都退却。一块奶黄色的蛋糕,在洁白的点缀着碎花的盘子上,微微颤动着,富有弹性,就好像婴儿嘟嘟的脸蛋可爱极了。

  一家人围着茶几,用勺子舀上一勺,奶白色中夹杂着芝士的嫩黄,芝士味充斥着鼻腔,刺激着味蕾,放入口中,芝士味涌上心头,接着是牛奶的香味,蛋糕不需咀嚼,只需放在嘴里待它融化,后味是蛋黄的鲜美。

  打开电视,放着《中国好声音》,我们坐在一起讨论者谁唱的好。“我觉得这个人不如刚刚那个好。”我说到,顺势吃上一口蛋糕。正准备舀第二勺,爸爸横勺拦下,说道:“那个不如这个好。”我抽出勺子,架在爸爸勺子上,“刚刚那个更好声音细腻。”爸爸不甘示弱,架上我的勺子“这个更好声音更稳。”我眼疾手快,迅速抽出勺子,挖上一大口,迅速塞到嘴里,喃喃呼呼的说到:“嘿……我赢,我赢了。”把嘴里的蛋糕咽下去道:“刚刚那个最好。”

  舌尖上的家,一个充满欢笑,一个朴实细腻,充满浓浓爱意的家。

【舌尖上的家作文】相关文章:

舌尖上的家作文07-23

舌尖上的家作文03-31

【必备】舌尖上的家作文08-28

舌尖上的家作文(热)08-30

舌尖上的家作文9篇04-08

舌尖上的家作文8篇04-09

舌尖上的家作文(9篇)04-10

舌尖上的家作文10篇04-11

(精选)舌尖上的家作文15篇08-16

舌尖上的家作文开头五篇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