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家作文

时间:2023-08-16 11:25:43 好文 我要投稿

(精选)舌尖上的家作文15篇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舌尖上的家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选)舌尖上的家作文15篇

舌尖上的家作文1

  家的味道,使人回味留恋,它已经融入了我们的心头,并使生活充满温暖……

  热奶——母亲

  每至夜深,总会有盏灯亮着,小小的人儿在灯下奋笔疾书,这时,便总是会有那么一杯香浓的奶端来,伴着浓浓的母爱。

  “累了吧,来喝杯热奶吧!”母亲轻轻地推开门,将一杯冒着热气的奶轻轻地放在了书桌上,慢声嘱咐我快喝后又轻轻地带上门,悄悄地去看书了。

  我慢慢地挑起奶上一层薄薄的奶皮,晶莹,透亮,顿时一股清香漫入我的鼻尖,顺着气管,带着一丝暖意融入心里,轻轻漫延……

  我知道,母亲一直在陪伴我,不管有多么苦,多么累,这已经形成了一种无言的爱……

  鸡蛋汤——父亲

  临近考试的几天,早上总是顾不上吃饭,便匆匆忙忙的去上学了。父亲总是留心看着,心里不知在盘算什么。

  “好香啊”,早上起床后走到餐桌前,我不由地发出感慨,一碗鸡蛋汤在那里摆着,冒着热腾腾的气。我连忙跑过去,温度正好!狼吞虎咽地喝完,抓起书包上学去了,骑车子时,才想起来“这是谁做的呢?”我带着疑惑度过了一上午。

  “鸡蛋汤好喝吗?”中午回到家复习时,父亲突然来了一句。我呆了一下,不作声。“好喝地话我还给你做,每天早上不吃东西可不行啊!”我感到一阵的暖风吹过,父亲从来都不会做饭的,为我他竟让母亲教他做鸡蛋汤……

  父爱无声胜有声。

  糖果——弟弟

  “姐姐吃糖!”童音传来,我幼小的`弟弟连蹦带跳一路跑过来。“姐姐吃糖,姥姥刚给的!”我疼爱地接过糖,打开糖衣,含进嘴里,忽然想到什么,问他“你吃了吗?”“没呀!姥姥就给了一颗!姐姐辛苦,我让姐姐先吃!”这回答间饱含了关爱。

  小弟弟才几岁,就知道关心我,自古有“孔融让梨”,现有“弟弟让糖”。

  糖果,甜甜的,甜到了心底……

  这就是家,这就是让我留恋的家的味道!温暖,甜蜜,关怀时刻在我舌尖上徘徊!

舌尖上的家作文2

  “妈,今天吃啥?”放学回家,我把书包往沙发上一扔,迫不及待的走进了厨房,只见妈妈戴着口罩,系着围裙,锅内热油四处飞溅,“小心,离远点,一伙儿油嘣着你!”

  刚出锅的拔丝地瓜,入眼的是一片金黄,接着,便是地瓜的香味窜入鼻中,刚准备将一块夹起。奶奶却用筷子阻挡了我的去路,“拔丝地瓜不是这样吃的,看着,要把它在凉水里涮一涮,这样拉起来的丝才能成形,心急可吃不上甜地瓜。”奶奶一边笑着,一边将地瓜夹给我,地瓜的丝竟从盘子拉到了我的碗里,颇有“藕断丝连”意味。

  咬上一口,酥的,外面的一层糖先裂开来,入口即化,紧接着,舌尖便触碰到了松软的地瓜真是甜而不腻,让人欲罢不能。不一会儿,这些黄澄澄的小东西就一个一个的进了我的肚子,爸爸也不甘落后一个接一个的吃,丝毫不停歇,爷爷可不会让爸爸跟我抢吃的连忙阻止他“别吃了,来!跟我喝两杯”说着还对我眨了眨眼,我会心一笑,心里乐开了花。

  奶奶做的锅包肉我是早有耳闻,今天终于有机会,一探究竟,“还没做好”诱人的香气已经窜进了我的.鼻子,引诱我来到厨房,一片片鲜嫩的肉躺在盘子上,形状各异,绿色的香菜和橙色的胡萝卜丝散落其间,让人口水直流,忍不住就想偷吃一块,入口是一股咸,紧接着却是一股甜涌上心头。

  再一次吃到锅包肉和拔丝地瓜是在东北游玩其间,味道固然很好,甚至比奶奶做的还要正宗,然而总觉得少了些什么,却又说不出来,后来明白,没有的是那个灶前忙碌的身影和熟悉的嘱托,没有的是家的味道,爱的味道。

舌尖上的家作文3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我们路桥有许多远近闻名的小吃,有青草糊、山粉糊、凤凰蛋……不过我今天要介绍的是我们路桥的“小强拉面。”

  来到卖芝桥边,映入眼帘的是“小强拉面”这个醒目的招牌。我不禁纳闷:写着“小强”字样的招牌还有人进去吗?不去不知道,进去真是吓一跳。店里坐满了顾客,想吃小强拉面还需要排队呢!

  店里的面条是被称为小强的师傅亲自做的。站在店门口,你就能听到“砰砰”的响声,闻声望去,那是师傅正在做面条。首先,小强师傅要将面粉揉成面团,面团在我们的手中是一个调皮的小孩,滚来滚去的`,不听使唤。但在这位“大师”的手下,她却是一个可爱、乖巧的“小姑娘”,做面条的小强师傅想把它捏成什么形状就成什么形状,从不在师傅的手中跑偏。接着,小强师傅将面团压扁成一个小“月亮”形,然后把面团拉长。这时,一个肥胖的面团小姑娘立马变苗条了。最后,师傅用力甩,一根根面条就如五线谱一样在师傅手中出现了。

  小强师傅将面条轻轻地放入锅中。煮好后捞出,面条变得光滑了。端上一碗面条,赤红色的汤汁中,拌着金黄的面,热气从碗中冒出,钻到鼻子里,真是香气四溢啊!碗里面还有小排,肥瘦相间,肥而不腻。吃上一口,汤汁浓郁,面条芳香,再加上肉的鲜香,吃十碗也不够啊!难怪店里的人都埋头吃着,也没见他们在饭桌上聊天。我第一次吃小强拉面的时候,把汤也喝得一干二净,舔舔嘴唇,满意地摸着圆鼓鼓的肚子笑了。

  小强拉面的营业时间也是很和“小强”一样牛,我们小学生放假,他们也会放假。如果你现在到了路桥,那你们可要趁着这一次机会好好品尝一下小强拉面,这是一种会让你想念的味道。

舌尖上的家作文4

  湖头是历史文化名镇,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悠久,人杰地灵。不仅有“小泉州”之称,而且是明清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港口。在这样物宝天华之地,美食自然也是堪称一绝,由我来带大家领略一番“舌尖上的湖头”吧!

  人间定无可意,怎换得湖头小吃?湖头的小吃色香味俱全,种类繁多,湖头米粉、鸡卷、咸笋包、芋包等在清朝康乾年间被称为“宫廷小吃”。其中,湖头米粉、鸡卷、咸笋包被评为中华名小吃,这名头可是响当当的。

  第一道风味:湖头米粉。湖头米粉以福寿村的井水制作最为正宗,制作出来的米粉白如晶冰,滑如青丝,韧如胶簧,粉如花絮,百煮不烂,可煮可炒,可燉可馏,油多不腻,油少不涩。要是配上一碗小肠豆腐汤,那可真是“绝配”。

  第二道风味:咸笋包。咸笋包有300多年历史,是李光地从宫廷带回来的',他曾为了回馈家乡带回一名宫廷御厨,将咸笋包制作方法传授给乡民们。咸笋包以紫菊泥、糯米为外皮,以生笋、猪肉为内馅。虽然其外表毫不起眼,吃起来却是甜嫩可口,回味无穷。

  第三道风味:鸡卷。别看名字不太雅,这个鸡卷可是湖头小镇上响当当的民间美味。上至大酒楼,下至小食摊,都有出售,可谓是雅俗共尝。在餐桌上,上一盘黄橙橙的鸡卷,气味香喷喷,咀嚼脆酥酥,令人胃口顿开。若是再加上一些酱料,味道会更加浓郁,风味尤显独特。

  “湖头小吃摊,三步有一摊,大街小巷都摆满;上起影剧院,下到四角井,到处都有小吃摊,花样多,又便宜,包你吃饱吃巧又满意。”湖头是吃货的“天堂”,舌尖上的“宝地”,欢迎各位吃货们前来饕餮一番!

舌尖上的家作文5

  家的味道是什么样的?是甜的?是酸的?是苦的?还是辣的?在我心里家永远是甜的。

  每年的春节,都是妈妈来做年夜饭。妈妈最拿手的就是饺子。我妈包的可不一般,不光好吃,造型又美,而且速度也很快,一个只需几秒钟。饺子要包时,需要这几个步骤:一先和面,二是和馅,三是把面切成一块一块的,然后把面块擀成饺子皮儿,四是开始包饺子,把馅放在饺子皮中央,然后把口封住,再捏出花边,五是下锅煮饺子喽!一盘热乎乎的饺子就出锅了。

  饺子好不好吃的关键在于馅儿和得好不好。先把五花肉切成肉丁,接着在锅里放上油,等热了放进葱和姜末,炒香后放入肉丁,煸炒。两分钟后放入调好的酱汁(酱汁里有甜面酱和黄酱)。还要加一点白酒,去腥味。煸炒几分钟后再加入已切好的木耳、粉条、萝卜(白萝卜,要用水煮完后做出的.味道更好吃)。这样一来,一盆香喷喷的饺子馅就做好了。

  馅做好了,接下来就是包饺子了。首先,妈妈把饺子皮放到手心里,再把馅放上去,对折后把口封好,然后可以捏出各式各样的花边。短短几分钟,一大盘子饺子就包好了,个个皮薄馅大。接下来,顾名思义,那就是下锅煮了。白白胖胖的饺子在热锅中上下翻腾,过了一会儿饺子就香飘十里了。饺子上盘了,一个个玲珑剔透的饺子就摆在了我面前,让人垂涎欲滴。我夹了一个放进了嘴里,咬上一口,真美味啊。让人回味无穷,里面的肉是鲜嫩的。吃着妈妈包的饺子,

  家,因为有了这种让人甜蜜的美食,有了这种美食的创造者,这个家才会是永远的甜。

舌尖上的家作文6

  每个家都是不同的,每个家的美食也都各具特点,我最爱吃的不是什么满汉全席、豪华大餐而是家里的美味。

  一到周末,我就起的很早,因为房间里早就充满了香气,让我觉得饥肠辘辘再也睡不着了。到厨房一看,妈妈正在烙葱花饼,盘子里已经出锅了好几张,看着两面金黄,闻着葱香扑鼻,让人迫不及待地想咬一大口,真是让人垂涎三尺啊。终于开始吃早饭了,爸爸给每个人盛好一小碗小米粥,我拿起一块咬下了一大口,瞬间,酥脆的葱油饼香味遍布整个口腔,品尝完了第一口,便忍不住狼吞虎咽起来。转眼间,一块饼就被消灭了,忍不住舔着嘴巴,细细回味,真是唇齿留香啊。看着爸爸、妈妈也高兴地吃着饼,幸福的感觉顿时溢满心间。

  我做作业的时候,妈妈又里里外外地忙活起来。午餐是丰盛的:红烧排骨、西芹百合、小白菜丸子汤陪米饭。这个丸子汤是我最爱吃的,味道鲜美,肉丸很弹,很嫩,一口咬下去,还带着四溢的汤汁。小白菜很嫩,而且口感很好,很爽口,还补钙。我吃了两碗米饭后,摸着自己鼓着的肚子,实在是有点撑了。

  和午饭比我家的晚餐是清淡的一人一碗馄饨。每个碗里的胖墩墩的`馄饨个个都雪白剔透,中间一点红红的肉馅若陷若现,再配上几粒葱花,就好像一池秋水中的白莲,煞是好看。一阵诱人的香味扩鼻而来,那香味浓浓的,吸上一口馄饨中饱满的汤汁,含在嘴里,细细品味。汤汁在舌头上来回滚动着,刺激着味蕾,使你忍不住再吸一口,嘴巴感觉麻麻的。馄饨汤汁美味、皮薄馅满、品味极佳、鲜美无比,让人回味无穷。

  我家的一日三餐没有山珍海味,但是吃起来可口、健康、美味是幸福的味道,更是家的味道!让人回味无穷

舌尖上的家作文7

  我的家乡在萍乡,这座古老的小城历史悠久,物产丰富,这里有许许多多的美景和美食,民以食为天,作为一个小小美食家,我来向大家介绍家乡的美食吧。

  来过萍乡的人都知道萍乡人善于吃辣更不怕辣,虽然我不太吃辣,但不能阻挡我对萍乡美食的热爱。萍乡小炒肉、冬笋炒腊肉、上栗手撕狗肉、莲花血鸭、源滨小河鱼和豆腐、辣炒田螺和龙虾,这些以辣为主的菜其色、香、味、形俱佳是萍乡的家常菜,也是萍乡人的最爱,到萍乡人家里做客都会品尝到这些美味,相信吃过的'人都会大赞好吃,流连忘返,回味无穷,恨不能多吃三碗饭。

  当然,除了这些菜肴外,萍乡还有许多令人津津乐道的特色小吃,像萍乡炒粉、萍乡米面、艾米古、米豆腐、霉豆腐、扣糯等美食都备受当地人的欢迎。就拿艾米谷来说吧,我奶奶最拿手了,我们全家去乡下摘下新鲜的艾叶,拿回家先用大火蒸煮30分钟煮出汁,然后将艾叶与面粉和起来,放入蒸锅,出炉即可使用。纯天然制作,老少皆宜,我一次能吃四五个呢。妈妈喜欢吃百年老店杨胡子米面和北桥的搓菜炒粉,爸爸喜欢吃姥姥做的霉豆腐,爷爷喜欢吃香甜的扣糯……你们看了是不是也直流口水了。

  差点忘了还有我们小朋友喜欢的萍乡零食:花果、盐果子、萍乡凉水、酸枣糕等等。暑假的时候我自己还和奶奶试着做过凉水,放蜂蜜、姜水、醋等,凉凉的好吃极了;纯手工制作而成的花果色泽鲜美、造型独特,口感甜脆,加工后不破坏原有的营养物质,特别是一些用橙皮、薄荷、紫苏等做的花果,还具有祛寒止咳、清热解毒、健脾开胃的治疗保健功效。是名符其实的绿色保健食品。小朋友看了是不是嘴馋了?

  相信很多人都看过中央电视台的《舌尖上的中国》吧,我被里面的美味所折服,我想要如果萍乡能有一个美食入选其中该有多好。我长大后无论在何方都不会忘记家乡的美食家乡的味道!因为我深爱着我的家乡——萍乡!

舌尖上的家作文8

  家,多么一个温暖的词语,家中的许多味道让我们来回味……

  炎炎夏日

  炎热的太阳照在大地上,向日葵朝着太阳微笑,仿佛是一对好朋友,树上的知了不停地欢唱着,仿佛这是它的演唱会。大地仿佛要被烧焦了,我也被这高温热得心烦气躁,不停地用手扇着风,好像这样就能带来凉爽。

  回到家中,我迅速地冲到冰箱前,拿出一根冰糕用力地吸取着它的冰凉,妈妈看见此景,连忙从厨房端来了一碗绿豆汤说:“喝点绿豆汤吧!祛热消渴。”我看着那碗中一颗颗饱满的绿豆在冲着我绽开笑容,我那急躁的心仿佛被冰融化了,我慢慢喝下绿豆汤,喝得不仅是绿豆汤,也是妈妈对我的爱……

  宁静的春雨

  书桌前被台灯照出一方明亮,仿佛与窗外的黑暗做着鲜明的对比,突然间,远方的天空仿佛绽开一朵烟花,随即,烟飞云散,紧接着,便是那细细的春雨掉了下来,春雨仿佛像小姑娘,优雅而美丽,远处的树梢仿佛冒出了新的枝头,天呐!心中猛地一惊!这都什么时候了,你还有闲情雅致在这儿赏景,赶紧低下头背书,但仿佛那些字都好陌生,读不进去。

  这时,妈妈端着一杯热牛奶来到我屋,轻声说::“时间不早了,睡觉吧!”看着妈妈脸上那么多皱纹,头上也有许多银丝般的头发,我不禁心疼妈妈,我应允了母亲,让她先去睡吧,看着那浓稠的牛奶,就好像是妈妈对我那浓浓的爱,我慢慢地喝下了牛奶,喝得不仅是牛奶,也是妈妈对我的.爱……

  家中的味道是温暖的,是快乐的,是幸福的!

  在成长的这条路上,母亲就像是我的引路人,给我指明前方迷茫的道路,母亲给予我的不仅仅是每一顿饭,而是浓浓的爱!

  海边,一个少女看着远方的地平线上缓缓地升起一轮圆日,温暖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舌尖上的家作文9

  我的家乡有很多风味小吃,红烧山羊肉、手抓龙虾、臭豆腐……其中,我最喜欢吃的就属红烧牛肉面了!红烧牛肉面不仅味儿好,卖相也好。

  烧熟的褐色牛肉浸在棕红色的汤里,一条条又细又长的面条伴着绿色的青菜,香香的红肠和褐色的香菇来了个亲密拥抱,红色的萝卜片,金黄的蛋皮丝,香菜、葱星星点点散落其间!此时,牛肉的浓香、汁的'葱香、面的清香,在空气中旋转、飞舞,萦绕着你,包裹着你,使你情不自禁地陶醉于这阵阵的香味中。这香味不知不觉钻进你的鼻孔,流进你的心田,在你心中化开、流淌、释放,真是令人

  垂涎三尺。红烧牛肉面做法很简单:想吃时,抓一些面条,下在煮沸的水中,煮上两三分钟。掀开锅盖,再将烧熟的牛肉块、洗净的青菜、萝卜、香菇倒入锅中,再煮上几分钟。过一会,待熟后,打开锅盖,撒上切好的香菜、葱,再倒入少许麻油,喜欢吃辣的还可以浇几勺通红的辣油,一碗色香味俱全的红烧牛肉面就新鲜出炉了!吃红烧牛肉面可是一种享受。红烧牛肉面的香气扑鼻而来,深深地吸一口气,香味沁人心脾。夹起一块牛肉,放进嘴里,慢慢地嚼着,一股香味直入肺腑。再舀起面汤,喝到嘴里,任凭鲜美的汤汁缓缓地流过舌头,流进喉咙,让人感到鲜香爽口。吃面条时,我喜欢一根一根地吃,找到面条的“头”,“嘘”地一下吸进嘴里,味儿真是美极了!也可以将面条卷在筷子上,然后,张大嘴巴,猛吃一口。啊,满嘴是香!,这红烧牛肉面,不仅好吃,而且极具营养价值,可是不错的美味哦!吃着面,闻着香,品着味,我不由得大声赞叹:“这真是此味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尝!”

舌尖上的家作文10

  家是母亲亲手包的猪肉饺子,家是父亲挥汗擀成的驴蹄子面,家是爷爷辛苦制成的凉皮、南瓜粥,有爱的地方便有家。

  在湖面结冰的季节,母亲总会为我们包一顿饺子,因为我很爱吃肉,所以通常是肉馅的,父亲先会在冰箱里拿出一块印着冰花的猪肉,晾在案上。这时,母亲便接过爷爷磨得锋利的菜刀,细细地切着芹菜和莲藕,取出备好的葱花和蒜与猪肉绞在一起,再点上两滴香油,擀面成皮,包饺下锅,只见一只只白色的天鹅伸长了脖子,极力地长开了翅膀,从锅沿向下滑落,飞进湖底。活蹦乱跳的妹妹总会偷偷趁着母亲不注意,偷上那么一两块饺子皮,然后撒腿就跑,弄得满手满脸都是面粉,真成了一只大花猫。大家看见了总会哈哈地笑。那笑声与夹入嘴中的鲜嫩交汇在一起,刺激着我的味蕾,填得心房满满的,这就是家的味道。

  在春寒料峭,寒梅展颜的季节,一盆香嫩油辣的驴蹄子面光看着就是一种享受。蒸腾的雾气挡不住我和妹妹发绿的眼睛,一根根面条纹理分明,四四方方,被父亲扯得好长,捞起一筷子,“吸溜吸溜”地引入嘴中,刚入口,不说面的'滑溜,就这面的弹劲绝对是村里响当当的一绝。父亲这时总会微笑看着我们狼吞虎咽,眼角的皱纹也更深了“慢点吃,又没人抢,这一顿可不好消化呢,哎呀,做这饭把我累的呀,像打了仗的。”爷爷总是摸摸孙女的头,在母亲转身为妹妹擦脸时,偷偷地给我夹上几块肉,妹妹一下子会像弹簧一样蹦地三尺高,嗔道“爷爷!”大家狂笑了起来,当家人们便聊着度过了温馨的午日时光。

  而在艳阳高照,光芒刺眼的季节,爷爷会特意为上学的孙子孙女亲自下厨蒸上几张凉皮,再熬上南瓜稀饭,步步煎熬的夏便被抹油的凉皮驱赶走了,那一天,一定是最热闹的一天,姑妈伯伯们总会如期而至,并大加赞扬一下。我知道是为什么,爷爷的腿总是不好,每当吃凉皮,我燥热的心便会沉静下来,股股的暖流涌入我的心房。

  入口,是汗水的味道,是爱的味道,也是家的味道,这便是我的家,舌尖上的家。

舌尖上的家作文11

  段时间,你在看央视的《舌尖上的中国》吗?那一道道祖国各地的美食,衬着美丽的景色,和着激荡人心的音乐,一时流行在大江南北,甚至是境内境外。我每次一边观赏,一边心里涌流着爱国的热情。

  如果摄制组来到我的家乡慈溪,我想,一样会采集到不少具有特色的美食。不过,假如我有机会推荐的话,我会特别推荐慈溪的特色水果——杨梅,让我们慈溪人引以为傲的杨梅更加声名远播。

  虽然听大人们说,外地也有杨梅的`种植和出售,但是,品种和口味数我们余慈地区的最佳,是因为我们这里的水土和气温最最适宜。杨梅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所以我们的杨梅是独一无二的杨梅哦。

  在每年酷热的夏天,杨梅是当地和周边地区广大人们欢迎的水果。杨梅树大多种在环境清幽的山上,每年四五月份左右,淡绿色的小杨梅慢慢转成淡红色,像一颗颗饱满的红珍珠,上面长着小小的刺。随着夏季五六月份阳光的渐渐充足,红珍珠似的杨梅就会变成色泽鲜艳的紫宝石,最后变成深黑色,身上的刺也变得平滑柔软了。满山红艳艳的杨梅,那是多么美的风景啊。杨梅没有果壳,圆圆的,大小和桂圆差不多,果肉非常饱满,营养成分多。轻轻咬一口,舌尖一碰到杨梅那细腻柔软的刺,那酸甜适口的汁水就会立刻涌出来,大自然的馈赠让人们淡忘了夏季的炎热。杨梅绝对是开胃健脾、生津止渴的上品,所以,杨梅又成了我们慈溪人送给远远近近亲朋好友的佳礼。

  现在,我们慈溪每年6月份都会举办明星大腕们助阵的杨梅节,许多与杨梅有关的活动不胜枚举,等候着四面八方的朋友们的到来。

  那么,今年6月,你也来我们美丽的慈溪吧。

舌尖上的家作文12

  闻着面香,忆起家乡,总是能想起那熟悉的味道和我挚爱的人。

  ——题记

  南方人喜食米,北方人喜食面。我就是一个北方代表,我的最爱便是姥姥的拿手好菜----茄子丁面。一次偶然,我在一家小店中尝到了我儿时的最爱-----茄子丁面。那熟悉的味道,唤醒了我沉睡多年的记忆。

  幼时的我最喜欢看姥姥站在灶台旁煮面的样子。和面时,姥姥先从水盆中盛一碗的水,倒在面粉里用筷子搅匀,便开始揉面。姥姥的两只手齐齐按在半成型的面团上,手臂一用力下压,身体便跟着往前倾,时不时的用一只手再拿些面粉,指尖一撮,面粉便落到面团上了。姥姥揉面时,我会在旁边看着姥姥那清秀的面庞笑,心里却惦记着那面团子。

  现在想起,后悔当初没多看两眼姥姥那静美的笑颜。

  活完面便擀面和切面了。平时锋利的刀子在姥姥的手中仿佛变成了一只上下飞舞的蝴蝶。姥姥右手持刀,食指按在刀背上,另外四指捏住刀面。左手放在面团上,抵着刀面。右手腕稳而有力的上下摆动,身体也跟着小幅度的晃动。手起刀落,一根根面条就在姥姥的手中诞生了。

  接下来便是煮面。姥姥拾起锅盖,回身抓了一把面条就放在锅里。突然间升起腾腾热气,使我慌忙躲开。姥姥站在灶台前看着我些许踉跄地脚步,笑出了声,那声似银铃般好听、清脆、柔和。我也不恼也笑起来,继续看着姥姥煮面。层层升起的水雾,隔在我和姥姥之间。入眼,是姥姥些许飘渺的身影;入耳,是姥姥断断续续的念叨“女孩子家家的,一定要学会做饭,不然将来怎么养活的了自己”。姥姥用筷子搅了搅面,盛到碗里,淋上香喷喷的茄子丁和汁。我冲过来,大快朵颐。姥姥看着我,柔柔的笑。我顾不得烫,夹起一筷子面,就往嘴里送,酸酸的、甜甜的、带着点肉香和茄子的味道。茄汁的'浓郁、肉香的醇厚在我的口中激荡着,使那平淡无奇的白水煮面带着些爱的味道。

  现在忆起,姥姥那老掉牙絮叨的念叨,许是一个平凡的老人对自己未来的嘱托,后悔年少时没往心里去。

  又尝到熟悉的味道,可这次,没有那个灶前飘渺的身影,和熟悉的嘱托。几滴滚烫的液体落在手背,竟已是落下泪来。

舌尖上的家作文13

  一说到宜昌,即没有波澜壮阔的大海,也没有恬静如画的西湖,有的只是那令人赞不绝口的美食。

  凉虾,在宜昌的各个小巷路口都有一个摊子,一壶红糖,一缸凉虾再是一桶冰水,看着就口水直流,走过去,坐在那儿,点一杯,看着别人娴熟的把凉虾红糖冰水混在一起搅拌两下子,一杯凉虾就做好了。记得小时候,我在家里热的直嚷嚷。爷爷也没有办法,只好倒来一缸水,让我在里面游泳可是,我还是热的受不了,我奶奶说:“我来给你喝冰水,喝冰水会好点。”我爷爷听了说:“干脆给他去做一碗凉虾。”我高兴的直扑腾。我跟着爷爷来到厨房。首先,把米淘干净再把它放到水里泡个30分钟,可是我这么着急,那等的了那么长时间,我就一直在旁边嘀咕,小米小米快洗澡,洗白白了我吃你。过了30分钟,再把那些米磨成浆,放到碗里面。然后就是技术活了,先把火开到中火,再慢慢的把米浆倒进去,边倒还要边搅,然后再淋入一点“灰水”现在看来就是清石灰水。然后把火关小,慢慢的调成糊状的,再把米糊和冷开水并在一起,把米糊从漏勺里倒出去,就成了凉虾里的虾。再就是煮红糖把红糖煮成糖浆,就可以了。拿出一个碗,倒入冰水,放入凉虾,再加一些红糖浆。一碗清凉解暑,人见人爱的凉虾就做好了。

  当然宜昌的美食肯定不会只有凉虾,还有一个美食是我最喜欢的,那就是顶顶糕。

  在小时候,起来的早就拿点钱出门给家长们买东西吃,每次走到买早点的地方都会四处观望,走到一个离顶顶糕近一点的铺子假装去给家长买早点,再给自己带一点顶顶糕。一个圆台形的米团,看起来并不怎么好吃,但是你不知道,那里面的红糖,可以让你回味一天。爷爷听说我喜欢吃也就给我做顶顶糕了。爷爷从柜子里拿出一些木头做的模具,轻轻的.把米铺在上面,铺到一半的时候放入一层红糖。再放入蒸笼中,,过一会这些就好了,用一块布隔着捧在手心里,一点一点的吃掉,黏黏的,却又不粘牙,几口下去,一个就没了,让你还想吃。

  宜昌,我的家乡,浩浩荡荡的长江,热情朴实的人们,和这些由他们做出的美食,这就是我的家乡——宜昌。

舌尖上的家作文14

  阳光洒向大地,绕过一座座黑瓦房,走进一片篱笆小院,阵阵清风拂过脸颊。

  到了外婆家,依然是那两棵大铁树夹道欢迎,依然是那熟悉的走廊。我三下两下爬上石阶,大喊一声:“外婆,我来啦!”

  外婆乐呵呵地打开房门,怜爱地摸着我的头。弟弟蹦蹦跳跳地跑了上来,外婆开心把我们领进屋,随后妈妈也走了进来,跟外婆嘘寒问暖。弟弟照旧玩起了他的小玩具,我们都还没有吃东西呢,外婆搂着我说:“宝贝,饿了吧。”我一边摸摸已经饿扁的肚子,一边撒着娇跟外婆说:“我想吃您烧的炒粉干。”

  外婆径直走进厨房,开始准备食材。我在一旁看着外婆那娴熟的动作。先抓起一大把粉干,见到一旁眼巴巴看着的我,亲切地说:“来吧、来吧!孩子,我教你炒粉干吧。”

  第一步,我们要将粉干放在冷水里面浸泡一会,让它软化。接着,在锅里倒入热油,放入三层肉和葱姜蒜爆炒出香味。外婆抓起放在水槽里的粉干,放入锅中。这时外婆让我上手尝试下,我紧握铲子,嘴里碎碎念着,手上不断地翻炒着,不然粉干会粘锅的。不一会儿,粉干就变得软趴趴的了,用筷子一上一下不断地颠勺,第一步算是大功告成了。外婆把炒好的粉干放到另外一个锅里面。

  第二步,准备辅料。外婆拿出我喜欢的香菇、红萝卜、腊肉、鸡蛋,还有鳗鱼干,这就是我们温州人所说的点心料。在一旁观看的我呀,馋得口水直流。最后呢,外婆还不忘放了一些自家晒的`虾干。

  外婆先是为我盛上满满一大碗的炒粉干,那味道油而不腻,令人垂涎三尺。我细细地品尝着外婆炒的粉干。外面,夕阳慢慢落下,家家户户都传来了炒菜的香味。但是,外婆那炒粉干,依然是我最为留恋的味道。

舌尖上的家作文15

  临近春节,电视里面不时播放的,最多要算中国各地传统美食的介绍了。看多了,连嘴也馋上了。所以,等不到春节回乡,我已经迫不及待地嚷着叫妈妈也教我做一个!

  “叶麻”亦即糍粑,是家里乡亲们在节日里常做的家乡小吃。因生活比较贫困,所以用料也比较简单,只用上便宜的糯米粉,红糖和绿豆扁就可以了。

  要做出一个甜美可口的叶麻,看似容易,但工序却不少啊!第一步我最喜欢,也是自愿负责的,就是攀上屋前的菠萝蜜树摘叶子,这事情可难不倒我。三下五除二,不须一刻钟,我已采摘了足足一篮子绿油油的叶片,然后把它们洗干净备用。勤快利索到不得了,连爸爸也夸我呢!

  接着我将蒸软的绿豆扁加上红糖混合搅磨成豆泥馅料放在盘子里。而这时,妈妈也正忙着将糯米粉加入糖水搓成面团后,再切成大小等分的`小面团。然后爸爸,姐姐和我一起动手,将手中的小面团捏成小圆盘形状,将豆馅放在中间再搓成小圆球,由妈妈小心翼翼的放进“饼模”里均匀挤压,之后反转轻轻一拍,一个个漂亮精致的糍粑便做好了,最后再放在叶子上面就可以了。

  终于可以上灶蒸了,看着缕缕白烟徐徐升起,还不时传来一阵阵的米香,巴不得马上就把它放进嘴里。漫长的三十分钟终于过去了,终于可以出锅了,晶莹剔透,还飘散着阵阵甜香的糍粑,我连忙伸手拿了一个,迫不及待的要咬上一口,品尝一下自己亲手做的糍粑是个什么味?啊!好烫啊!差点没拿稳掉到地上了。咬上一口,感觉软软糯糯,甜丝丝的,好美味啊!真的要说上三遍,好吃!好吃!好吃!

  一个小小的糍粑,令我深深体会到制作人的那一份心意和诚意,心中的幸福和温暖实在是刻骨铭心,永世难忘。那也是最弥足珍贵的家乡味道,妈妈的味道!

【舌尖上的家作文】相关文章:

舌尖上的家作文07-23

舌尖上的家作文03-31

舌尖上的家作文8篇04-09

舌尖上的家作文(9篇)04-10

舌尖上的家作文10篇04-11

舌尖上的家作文9篇04-08

舌尖上的家作文开头五篇02-23

[优秀]舌尖上的家作文15篇08-11

舌尖上的美味作文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