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改革暨落实财政支出八不准的调查与思考

时间:2022-02-27 18:09:28 好文 我要投稿

机构改革暨落实财政支出八不准的调查与思考

  最近一段时期,××市按照中央及省关于农村机构改革的统一部署,大刀阔斧对全市个乡镇场、个机关事业单位分性质按政策要求进行了撤、转、并,共撤并个乡镇场,撤消个办委,转并个行政事业单位,清理富余人员人,调整人,人员精简比例达,年可节约资金万元,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财政支出八不准”制度是在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的情况提出的,通过执行效果良好。近日,经过与有关部门领导的座谈和深入的调查,我们深深感到这两项改革这无疑是成功的举措,为解决多年来行政单位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支出高居不下这一困扰财政的难点问题,找到了一把消臃节支的金钥匙。

机构改革暨落实财政支出八不准的调查与思考

  一、改革前后之对比

  据统计,机构及人事制度改革前,全市财政供养人数人,行政政法部门财政供养人,年财政负担支出万元。改革后,全市财政供养人员人,行政政法部门财政供养人,较改革前减少人,年节约支出万元,第一次出现了财政供养对象的负增长。自年机构改革以来,虽然重新确定了财政供养对象,但由于自然变动因素和部门工作的延伸,特别是行政职能的扩充和政法战线的拉长,使财政负担人员逐年增加(年递增),财政支出刚性上升,成了典型的“吃饭”财政。在财政支出压力加大的同时,机构臃肿带来的人浮于事,干部多,领导多,能说的多,能干的少,形成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不良局面,严重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制约了经济发展。改革后,雍者下,能者上,工作态度明显好转,办事效率明显提高,增强了战斗力和凝聚力,形成了安定团结的大好形势。

  年,我市遭受特大洪涝灾害,在农作物大面积绝收,财政收入严重掉坎的严峻形势下,我市提出了“财政支出八不准”规定,即:不准安排超编人员经费、不准编外购车、不准公款旅游、不准开无实际内容会议、不准节假日庆典、不准乱发奖金补助、不准新建楼堂馆所、不准超标准支付话费。这一制度的下达,曾经引起各部门的争议,认为财政部门管得太宽,自己收的钱也要“八不准”。财政管理力度加强后,各部门对这项规定有了新的认识,走上了规范化支出的轨道。公用经费的压缩使我市当年受灾当年恢复,实现了财政收支平衡。“八不准”制度的落实,年节约财政支出万元,占全年财政经常性支出的,既保了吃饭和稳定,又抵制了相互攀比、盲目建设,调整和优化了支出结构。

  两项改革的推进,控制了困扰财政的“人、车、会、话”四大顽症的蔓延,缓解了财政收支矛盾,找到了效益财政的新路子。

  二、改革实践之启示

  实践告诉我们,解决财政矛盾的根本出路在于推进改革。应该说,与本地区其他县市相比,汉川的经济基础较好,近几年汉川市国民经济年递增率均在以上,去年全市财政收入已达到亿元。即便在这样的条件下,汉川人民没有停滞不前或自我陶醉,面是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果断改革传统的支出模式,提出机关公务支出要走市场化、社会化和货币化的'路子。我们认为,改革完全符合党的十五大精神和省委“富民强省”的战略部署,压滤机滤布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财政状况实际。

  实践告诉我们,改革必须兼顾国家与个人利益、并以国家利益为主。以机构改革精简人员为例,按照“带职分流、定向培训、加强企业、优化结构”的原则和“一次定编定员,三年分流人员”的办法实施。分流对象每月基本生活费三年内逐步递减,政府给予了他们再就业的机会,而不是“一刀切死”。这样一来,财政支出压力逐步减轻,个人铁饭碗被打破,但参与市场竞争的认识得到加强,使财政压力的一部分转移到个人身上,个人可变压力为动力,通过再学习再培训,或进入企业或再创业,获得利益,同时,企业及个人创业活动的利税上缴财政,政府又收回了部分资金,可谓一举两得。正是由于妥善处理了国家与个人的分配关系,找到了改革的活力之源,才使这项改革风险小、速度快、易接受,成效显著。

  实践告诉我们,改革必须朝着市场化、社会化、货币化即市场经济体制方向迈进。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传统思维方式必须扭转,支出改革,特别是机关后勤改革必须朝着市场化、社会化、货币化的方向迈进,没有方向的突破,就没有市场经济的成效与发展。我市的改革,在充分考虑市场化、社会化的基础上,突出强调了用货币缓解矛盾、用规律取代纪律的原则,是向国际惯例靠拢的一个实际步骤。滤布这样做不仅从根本上杜绝了不正之风,而且使各个方面普遍增强了效益观念。

  实践告诉我们,改革必须推进方能奏效。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难度、阻力很大,时机不成熟不能改革,条件不具备也不能改革。我市正是认识了改革的这些规律和特点的基础上推进改革的。比较突出的问题是下岗人员如何安置、“八不准”的尺度如何掌握。在这些问题上,我市采取了一系列配套措施。首先,下岗人员可在就业中心学习培训,并可参与下一轮竞争上岗。其次,成立托管中心,拓宽再就业渠道。其三,出台“八不准”配套改革制度,加强部门配合、社会监督,实行政务财务公开。这样,就从根本上解决了下岗问题和“八不准”的界定难题,免除了下岗人员的后顾之忧,杜绝了不正当手段竞争现象。

  三、效益财政之建议

  从财政角度看,当前全市财政形势仍十分严峻,全市上下要勒紧裤带过几年紧日子才能渡过难关。我市的两项改革,无疑为有效节约财政支出提供了样板,特别是对解决困扰财政的重点、难点问题指明了一条光明大道。结合经验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在推进机构改革中,矛盾最集中、最棘手的问题是分流人员。在解决这个问题上,各地、各部门应当消除等待观望或抱残守缺旧习,进一步解决思想,积极探索机关后勤人员分流的有效途径。比如可实行公务用车货币化改革,组建出租汽车公司,组织下岗司机自谋出路,以减轻财政负担;以此为借鉴,对机关食堂、幼儿园、理发室、卫生所以及机关印刷、清扫等项工作,都可按货币化管理模式进行改革,财政可以在一定时期内提供扶持,最终实现机关后勤经费与财政的彻底脱钩。

  第二,在会议费管理上,也可以采取货币化方式进行改革。近年来,政府机关各种会议泛滥,随意性较大,大多数会议既无实际内容,又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财政奖金浪费惊人。鉴于过去对会议费管理仅停在纪律约束环节,参照“八不准”的做法,可以考虑采取引入货币化管理机制,对专业会议实行领导干部包干责任制,即由政府办公会议确定出每年各类会议次数及规模,由财政确定标准并核拨会议经费,每减少一次会议,其经费作为奖励基金由领导支配,超支部分由领导及参会人员自负。此项改革可先在政府部门进行试点,取得经验后再予以推广。

  第三,在车辆购置及维修费管理上,一是要结合各部门实际进行,应区别不同情况,因地、因人、视财力来采取不同政策推行改革。二是改革措施要配套联动,要优先考虑下岗职工的安置问题,这样改革才能到位,使人心里有底,不留“后遗症”。三是要确定合理的标准,不能搞“一刀切“,要充分考虑各部门的要求,使财政和单位双方都受益,这样的改革才能高起点、低成本地向前推进。

【机构改革暨落实财政支出八不准的调查与思考】相关文章:

关于对企业进行拍卖的调查与思考02-27

市上半年经济形势调查与思考范文02-27

强化街道办事处在城市管理中基础地位的调查与思考02-27

关于铁路治安联防工作的调查及思考02-27

发展民营经济的实践与思考范文02-27

委托理财暨帐户监管的协议02-27

对幼儿美术区活动布置新家的剖析与思考02-27

对优生培养的思考02-27

《七颗钻石》的教学思考02-27

食品企业诚信管理暨质量安全的工作要点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