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上册数学《有理数》教案

时间:2023-12-09 08:43:47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初一上册数学《有理数》教案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一上册数学《有理数》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一上册数学《有理数》教案

初一上册数学《有理数》教案1

  教学目标:

  1、明白生活中存在着无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能举例说明;

  2、能体会引进负数的必要性和意义,建立正数和负数的数感。

  重点:通过列举现实世界中的“相反意义的量”的例子来引进正数和负数,要求学生理解正数和负数的意义,为以后通过实例引进有理数的大小比较、加法和乘法法则打基础。

  难点:对负数的意义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知识导向:  本节课是一个从小学过渡的知识点,主要是要抓紧在数范围上扩充,对引进“负数”这一概念的必要性及意义的理解。

  二、新课拆析:  1、回顾小学中有关数的范围及数的分类,指出小学中的“数”是为了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产生发展起来的'。  如:0,1,2,3,…,2、能让学生举例出更多的有关生活中表示相反意义的量,能发现事物之间存在的对立面。

  如:汽车向东行驶 3千米和向西行驶2千米

  温度是零上10°C和零下5°C;  收入500元和支出237元;  水位升高1.2米和下降0.7米;  3、上面所列举的表示相反意义量,我们也许就会发现:如果只用原来所学过的数很难区分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一般地,对于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我们可把其中一种意义的量规定为正的,用过去学过的数表示;把与它意义相反的量规定为负的,用过去学过的数(零除外)前面放上一个“—”号来表示。

  如:在表示温度时,通常规定零上为“正”,零下为“负”即零上10°C表示为10°C,零下5°C表示为-5°C  概括:我们把这一种新数,叫做负数,如:-3,-45,…  过去学过的那些数(零除外)叫做正数,如:1,2.2…  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例:下面各数中,哪些数是正数,哪些数是负数,  1,2.3,-5.5,68,-,0,-11,+123,…

  三、阶梯训练:  P18 练习:1,2,3,4。

  四、知识小结:

  从本节课所学的内容中,应能从数的角度来区分小学与初中的异同点,通过运用发现相反意义量,能理解引进“负数”的必要性及其意义。

  五、作业巩固:

  1、每个同学分别举出5个生活中表示相反意义量的的例子;并用正、负数来表示;  2、分别举出几个正数与负数(最少6个)。  3、P20习题2.1:1题。

初一上册数学《有理数》教案2

  教学目标:

  1、理解有理数的概念,懂得有理数的两种分类,及对一个有理数进行分类判别;

  2、在数的分类中,应加强对负数的理解及对零在数分类中的特殊意义的理解。

  重点:在引进负数后,能对已有的各种数进行概括,理解有理数的意义,及有理数的两种不同分类的重要意义。

  难点:在对有理数的认识上,应加强对负数及零的重视,明确两者在有理数集的地位与作用。

  教学过程:

一、知识导向:

  通过上节课对“负数“概念的引入,通过对数范围的补充及扩大,进一步引入了有理数的概念,并对扩大后的数的范围进行重新分类。

  二、新课拆析:

  1、引例:(1)请学生说出负数的特征,并指出实例说明。

  (2)以第(1)题中,学生所回答的数进一步分析,不同数的不同特点。

  2、通过对“负数”的'引入,从我们所接触的数可发现有这样几类:

  正整数:如1,2,34,…

  零:0

  负整数:如-1,-3,-5,…

  正分数:如 …

  负分数:如 -0.3,…

  由此我们有:

  概括:正整数、零和负整数统称为整数;

  正分数、负分数统称为分数;

  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然后根据我们的概括,我们可以对有理数进行如下的分类

  分类一: 分类二:

  正整数 正整数

  整数 零 正有理数 正分数

  有理数 负整数 有理数 零

  分数 正分数 负有理数 负整数

  负分数 负分数

  3、有关集合的简单知识:

  概括:把一些数放在一起,就组成一个数的集合,简称为数集;

  所有的有理数组成的数集叫做有理数集;

  所有的整数组成的数集叫做整数集;……

  例:把下列各数填入表示它所在的数值的圈里:

  -18,3.1416,0,20__,-0.142857,95%

  正整数 负整数

  整数集 有理数集

 三、巩固训练: P20 ,练习:1,2,3

  四、知识小结:

  从有理数的分类入手,就着重于各类数的特点,特别是正,负及零的处理。

 五、作业:

  P20-21 习题2.1:2,3,4

初一上册数学《有理数》教案3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理解有理数的概念,掌握有理数的两种分类方法,能把给出的有理数按要求分类。

  过程与方法:经历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分类讨论的观点和正确进行分类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体验成功的喜悦,保持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有理数的两种分类方法

  教学难点:会把所给的各数填入它所属于的集合里

  教学方法:问题引导法

  学习方法:自主探究法

 一、情境诱导

  在小学我们学习了整数、分数,上一节课我们又学习了正数、负数,谁能很快的做出下面的题目。

  1.有下面这些数:15,-1/9,-5,2/15,-13/8,0.1,-5.22,-80,0,123,2.33

  (1)将上面的数填入下面两个集合:正整数集合{ },负整数集合{ },填完了吗?

  (2)将上面的数填入下面两个集合:整数集合{ },分数集合{ },填完了吗?

  把整数和分数起个名字叫有理数。(点题并板书课题)

  二、自学指导

  学生自学课本,对照课本找自学提纲中问题的答案;老师先做必要的板书准备,再到学生中巡视指导,并了解掌握学生自学情况,为展示归纳作准备。

  附:自学提纲:

  1.___________、____、_______统称为整数,2._______和_________统称为分数

  3.____ ______统称为有理数,4.在1、2、3、0、-1、-2、-3、1/2、0.1、-0.5、-5/2中,整数: 、分数: ;正整数: 、负整数: 、正分数: 、负分数:.

三、展示归纳

  1、找有问题的学生逐题展示自学提纲中的问题答案,学生说,老师板书;

  2、发动学生进行评价、补充、完善,教师根据每个题目的展示情况进行必要的'讲解和强调;

  3、全部展示完毕后,老师对本段知识做系统梳理,关键点予以强调。

  四、变式练习

  逐题出示,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请有问题的学生汇报结果,老师板书,并发动其他学生评价、补充并完善,最后老师根据需要进行重点强调。

  1.整数可分为:_____、______和_______,分数可分为:_______和_________.有理数按符号不同可分为正有理数,_______和________.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有理数包括有整数和分数.

  (2)0.3不是有理数.

  (3)0不是有理数.

  (4)一个有理数不是正数就是负数.

  (5)一个有理数不是整数就是分数

  3.所有的正整数组成正整数集合,所有负整数组成负整数集合,依次类推有正数集合、负数集合、整数集合、分数集合等,把下面的有理数填入它属于的集合中(大括号内,将各数用逗号分开):

  杨桂花:1.2.1有理数教学设计

  正数集合:{ …} 负数集合:{ …}

  正整数集合:{ … } 负分数集合:{ …}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是最小的正整数

  B.0是最小的有理数

  C.0既不是整数也不是分数

  D.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5、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1)整数就是正整数和负整数(2)零是整数,但不是自然数(3)分数包括正分数和负分数(4)正数和负数统称为有理数(5)一个有理数,它不是整数就是分数

五、总结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必做题:课本14页:1、9题

【初一上册数学《有理数》教案】相关文章:

初一上册数学《有理数》教案12-06

初一上册数学《有理数》教案优秀03-01

有理数加法北师大版数学初一上册教案09-30

数学有理数的乘法教案03-07

数学有理数教案范本05-31

有理数的数学教案06-03

初一数学上册的教案10-11

初一数学教案上册09-26

初一数学上册教案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