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反应说课稿

时间:2021-07-07 09:03:54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离子反应说课稿锦集六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离子反应说课稿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离子反应说课稿锦集六篇

离子反应说课稿 篇1

  各位评委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苏教版化学必修一、专题二、第二单元《钠、镁及其化合物》第三节离子反应,下面我将从以下几方面来谈一谈我对这节课的认识和处理。

  一、教材的地位、作用

  离子反应是高中化学重要基础内容之一,在中学化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因为中学化学学习的许多化学反应都是离子反应。理解离子反应实质和规律,对水溶液中的化学反应的研究具有实际意义。从整个中学化学教学内容来看,要学习许多重要的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凡涉及到溶液中的反应的一般都是离子反应,只有让学生掌握离子反应的基本概念,才能加深对这些反应实质的理解;同时离子反应理论,还是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好题材,通过认真引导使学生逐步理解离子反应规律在物质世界中的体现,帮助学生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学习化学知识。本节课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离子反应不仅是学生认识化学反应实质的完善和巩固,也对学生后续的学习(特别是水溶液中的化学反应)打下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二、学情分析

  本方案实施对象:实施本教学方案的高一学生来自漳州的一所民办高中,本校高中的生源的全面素质较强,介于一级达标校与二级达标校之间。

  知识基础:在初中已经初步理解了复分解反应,在本节课前已经知道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会书写电离方程式,会区分常见的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同时,在学习“常见离子的检验”时已开始试着从离子角度去看待复分解反应,但未上升到认识的高度,专题二对卤素、钠等元素化合物的学习又接触了不少离子反应,这些都为离子反应的学习做了铺垫,本节课就是在这些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离子反应。

  能力基础:已经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能力和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

  心理认知特点:高一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仍较薄弱,能接受并认识到事物之间的辨证关系。

  学生认知的困惑:学习本节课前,学生已经初步接触了一些水溶液中的反应,并已经能够用离子观点去分析,但是思维分析过程中仍然障碍重重,比如在某些反应中不同的反应物却有相同的现象,产物也相同或相似,这些反应是否有实质性的联系呢?等等。

  三、教学目标的确立。

  依据新课程理念,本着对教材结构和内容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认知特点,确定学习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能区分强弱电解质,并能书写电离方程式;知道离子反应的本质,学会用离子方程式表示溶液中的离子反应。

  2、过程与方法:通过经历实验探究和问题讨论的过程,了解实验研究化学物质的一般方法,初步形成分析推理、综合归纳的能力;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初步培养学生解释生活常见现象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离子反应的学习,学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过程。认识物质世界的普遍规律关系。形成理论联系实际、实践检验真知的学习观以及反思评价的学习方式。通过理解离子反应的原理,初步认识化学知识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并通过情景的设定使学生达到爱国爱家的思想升华。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化学反应实质就是离子反应;

  2.认识离子反应及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3.学会书写常见的离子方程式。

  教学难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五、教法与学法:

  学法:实验探究、对比分析、归纳总结。

  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分析、归纳及抽象思维,动手实验、探索验证,进行推理和综合分析,掌握基本知识,学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过程。

  教法:本节课采用实验探究法进行教学,即把学生的知识接受转化为主动探索,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材为主线,思维为中心,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认知规律融为一体,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理解离子反应原理。

  六、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情境导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验改进、巩固新知→总结归纳、实践新知。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引入新课(演示实验)

  一、强弱电解质及电离方程式

  【情境1】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Hcl、NaoH、Nacl、氨水进行导电性实验。

  [讲述]

  灯泡亮度:1、溶液中存在着自由移动的离子;

  2、不同的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主要存在形式不一样。

  一、强弱电解质及电离方程式

  强调: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主要存在形式

  2.弱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讲述]强酸、强碱及绝大多数盐溶于水后能全部电离成自由移动的离子;弱酸、弱碱等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只能部分电离成自由移动的离子。

  强调强弱电解质电离方程式书写的不同

  (1)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

  灯泡的亮度为什么会不同?

  电离方程式的书写训练

  在了解电解质概念的前提下,开场直接通过实验创设情景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使学生顺利的认识电解质的强弱。

  引出强弱电解质的概念,使学生清楚认识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主要存在形式。

  二、离子反应的特征。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过渡]

  既然,大多数的酸碱盐在水溶液中都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酸碱盐在水溶液中反应的实质是什么?如何证明你的观点?(ppt)

  [演示实验1](ppt)

  1.向烧杯中加入约40mL0.1mol/L的Ba(oH)2溶液,加几滴酚酞接通电源。

  2.向烧杯中加入少量的稀硫酸,接通电源。请同学们大胆推测实验现象。

  3.往Ba(oH)2溶液中加入稀硫酸至溶液红色恰好完全褪去,观察实验现象。

  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反应是离子参与的反应

  二.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反应

  [追问]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所有离子间是否都能相互结合?

  [演示实验2]1.向烧杯中加入约40mL0.1mol/L的NaoH溶液,滴入2~3滴酚酞试液,接通电源,观察实验现象。

  2.加入稀硫酸,至溶液红色褪去。

  [引导探究、归纳总结]

  电解质在水溶液电离出的离子不一定全部参加反应。

  如何书写离子方程式?

  [学生活动,分组实验]

  现有Na2co3、cH3cooH、K2co3

  三种溶液,如果两两混和,请你分析一下它们之间能否相互反应?然后通过实验观察,证实你的判断。

  1.Na2co3+cH3cooH

  2.Na2co3+K2co3

  3.cH3cooH+K2co3

  [学生活动,典例分析]表示酸碱盐在水溶液中发生的反应,书写离子方程式

  Na2co3+cH3cooH---

  [教师引导]cH3cooH的水溶液中大量存在的实际微粒是什么?

  补充实验:利用情景1中的实验装置,补做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醋酸的水溶液的导电情况,并往其中加入情景1中的氨水。

  引导学生注意,像cH3cooH这样的难电离物质、像Baco3的难溶物在水中的主要存在形式是不是离子!

  这类物质在书写离子方程式时用化学式表示。

  引导学生正确书写cH3cooH+K2co3离子方程式,并与Na2co3+cH3cooH进行对比,引导学生这两个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有什么特点?

  离子方程式的意义:离子方程式表示同一类的化学反应,而不是某一特定的反应。

  交流与思考:哪些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可以用H++oH-==H2o表示。(任写两个)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54页“信息提示”,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书写要点。并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重新认识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整理与归纳]

  1.明确反应物在溶液中的主要存在形式;

  2.确定哪些微粒能够发生相互作用

  3.实际参加反应或生成的离子用离子符号表示,难溶、难电离物质用化学式表示

  (1)学生交流讨论,利用教师的提示,设计合理实验方案。

  学生感受实验现象

  描述现象,解释原因

  Ba(oH)2===Ba2++2oH-

  H2so4===2H++so42-

  Ba2++2oH-+2H++so42-===

  Baso4↓+2H2o

  像这样的,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的化学方程式称为离子方程式。

  分组讨论,利用已知药品和已有器材进行演示实验

  观察实验,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NaoH===Na++oH-

  H2so4===2H++so42-

  2Na++2oH-+2H++so42-

  ===2H2o+2Na++so42-

  H++oH-===H2o

  未参加反应的离子在书写离子方程式的时候做删去处理。

  学生分组实验,汇报实验结果

  Na2co3溶液或K2co3溶液能与醋酸反应,现象一样。

  [投影仪](1)co32-+2H+===co2↑+H2o

  (2)2cH3cooH+co32-===co2↑+H2o+2cH3coo-

  [提出问题]两种的书写结果,孰是孰非?

  学生猜测,设计实验

  观察现象,通过醋酸溶液中添加氨水前后的灯泡亮度变化情况,分析推理,得出结论

  醋酸在水溶液中主要以醋酸分子形式存在

  2cH3cooH+co32-===co2↑+H2o+2cH3coo-

  学生活动

  教师适时引导,设计恰当的实验。

  引导学生深入问题的核心,触及物质研究的中心内容“实际存在的是什么”,学会理论猜想的一般顺序和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建立离子反应的概念,同时引出马上离子方程式的定义,开始进行难点的突破与分解。

  培养学生对比、迁移、观察、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以及由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对本节课的难点进行分解处理,实验探究,归纳总结,从而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

  不断抓住课堂的生成问题,推动课堂前进,促使学生前进。让枯燥的概念以自主探究,交流讨论,学生汇报,归纳总结的形式呈现。并逐步的突出重点,分解难点,自然的逐步引出离子方程式书写的难点,逐步解决学生先前学习上的困惑。

  创设情景,

  纠正在摸索、探究的过程中的错误,是获取成功的重要方法。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让学生投入实验探究,在对实验结果交流讨论、分析推理中逐步得出结论,学生体验了探究的过程,学习了方法,发展了能力,解决了先前的困惑,突破了难点。

  物质是实际存在的

  物质是联系的

  物质是相互转化的

  方法指导,归纳总结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授人以渔而非鱼;培养学生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巩固新知

  温故而知新

  [交流活动]

  你的收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探究,你对物质分类、化学反应的类型有什么新的认识?

  你通过哪些方法获得了新知?

  思维拓展

  在本节课的学习、探究过程中,你还有哪些疑惑未解?你认为离子反应是不是一定发生在酸碱盐之间?是不是一定在水溶液中进行?你能举出例子证明你的观点吗?你以前学过的反应中有哪些是属于离了反应的,能写出它们的离子方程式吗?

  [学以致用]本专题学习的是海水中的化学,我们知道海水中存在着大量的可以为人类所利用的物质,它们中许多都以离子形式存在,比如说镁(mg),请同学们在课后查阅资料,镁有哪些重要用途;并通过相互交流,运用今天所学的离子反应的知识进行理论指导,设计一套从海水中获取镁的方案。为海西的经济建设添砖加瓦。(福建有着广阔的海岸线,海水提镁,大有可为!)

  学生查阅资料,预习海水提镁,得出结论,巩固新知,实践新知。

  学以致用,感受成功的喜悦,培养预习的习惯,培养学生查阅收集资料的本领,培养学生爱国爱家的情怀,完成思想升华

  七、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纲目式)

  第三节离子反应

  1.离子反应

  (1)强弱电介质及其电离

  (2)离子反应及其离子方程式

  2.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3.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八、教学设计反思

  本教学设计预计,大部分学生都能投入到实验探究中,学生体验了过程,学习了方法,发展了能力。但还可能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学生在书写技能上会不够扎实,少部分能力较差的同学可能不会书写离子方程式。这些将在后续的学习中逐渐充实、巩固、强化。对于少部分理解仍不到位的同学,拟在课后给予特别的关注与辅导。

  或许“鱼和熊掌不可得兼”,但是,新课程背景下如果能够根据教育教学规律,恰当引导,加强师生互动,用我们的智慧,在不断的摸索、实践中,我相信“鱼和熊掌也可以得兼”!

离子反应说课稿 篇2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凤阳县第二中学的化学教师沈健,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离子反应”第二课时。下面我从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离子反应》属于高一课本第一章第二节内容。《离子反应》在中学阶段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知识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的始终,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在中学化学中要学习许多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都可能涉及离子反应及其方程式的书写。《化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要能通过实验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学好这一节内容,能揭示溶液中化学反应的本质。既巩固了前面已学过的电离初步知识,又为后面元素化合物知识、电解质溶液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并且正确而又熟练地书写离子方程式,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它还是历年高考的热点内容。

  2、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能够初步运用实验的手段来探究学习化学,通过第二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的学习,了解了化学反应常用的分类方法,在大脑中对“离子反应”有了一个模糊的概念。但是元素化合物知识不丰富,电离理论又没有学习,所以本节知识对学生来说具有相当的难度。这一节我把它分成二课时。第一课时讲电解质。第二课时讲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及其书写方法。把难点分散,重点突出。

  二。教学目标与重难点的确定

  1。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编写教材的意图,结合本课的特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将教学目标设定如下:

  知识与技能:

  (1)、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含义;

  (2)、掌握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稀硫酸与Ba(OH)2溶液反应实质的探究,使学生学

  会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验研究方法。

  (2)、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以“联想·质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以“迁移·应用”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感、能通过“交流·研讨”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能借助“知识点击”让学习有余力的同学感受化学学习的无穷魅力。

  2。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离子反应、常见酸、碱、盐的简单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难点: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选择解决问题的思维路径

  三、说教法与学法

  教学活动是教和学的双边活动,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使之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根据这一基本原理我采用了如下教学方法:

  1、实验促学法:通过教师的演示,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实验现象,理解并掌握离子反应及其方程式的书写。

  2、情景激学法:创设问题的意境,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在意境中主动探究科学的奥妙。

  3、探究、归纳法:通过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讨论、实验、归纳,最终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将微观现象宏观化,有助于学生掌握离子反应。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活动的真谛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学习。因此在本节教学中我注意以下方面:

  1.用实验来导出问题,解决问题。新课引入用实验,知识的巩固、升华用实验。目的在于使学生明确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性,使他们注重自己对实验的观察,分析,设计及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发挥化学实验最大作用,真正将素质教育落实到课堂上。

  2.着重突出了教法对学法的引导。在教学双边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未知到已知、由个别到一般。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对比,归纳,总结的能力。达到举一反三,实现知识和能力的迁移的目的。

  四、说教学程序

  合理安排教学程序,优化教学过程是教学成败的关键,为了使教学过程有条不紊,便于学生学习,我把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四个环节:

  (一)、用故事导入新课

  三国时期,诸葛亮在七擒孟获的过程中,蜀军由于误饮哑泉水、个个不能言语,生命危在旦夕,巧遇老叟,指点迷津——饮用万安溪 3

  安乐泉水、终于转危为安,渡过难关,哑泉水为何能致哑,万安溪安乐泉水又是什么灵丹妙药呢?

  原来哑泉水中含有较多的硫酸铜,人喝了含铜盐较多的水就会中毒。而万安溪安乐泉水中含有较多的碱,铜离子遇氢氧根离子发生离子反应生成沉淀而失去了毒性。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求知欲望,所以精心设计同学们熟知的故事导入新课。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31,由学生归纳出“离子反应”概念。

  [实验]:硫酸铜与氯化钡溶液的反应。

  (让学生动手实验、观察现象、讨论、总结,从而得出离子反应的概念。)

  [课件展示]:播放动画让学生理解离子反应。

  目的:这样导入新课能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使学生对定义有

  本质理解,并把学生引入主动学习的情景之中,产生了学习的动力。

  (二)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并讨论,得出“离子反应”的定义。 有离子参加的反应叫离子反应。

  [教师设问]:“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反应都是离子反应,那么是不是所有的电解质溶液混合都能发生反应呢?”

  (学生分组实验,记录现象,书写化学方程式,讨论反应原理)

  [教师设问]:通过分析,反应过程中离子的数量有没有发生变化?是部分离子还是所有离子的数目发生了变化?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得出“离子方程式”的定义。

  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离子方程式。 4

  目的:通过动手实验,不仅增强了学生实验能力,而且还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好奇,激发学习热情。让学生明白实验在化学科目中的重要地位。

  2、突破离子方程式书写方法:写 拆 删 查

  初学者按课本上四个步骤书写,第二步“拆”是教学中的难点。如何突破这个难点呢?以硝酸银与氯化铜反应为例子,详细引导学生掌握书写步骤。

  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分析教材“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写成离子形式;难溶的物质或难电离的.物质以及气体等仍用化学式表示”。 (组织学生积极思考、讨论、最后归纳总结)

  结论:强酸、强碱、易溶于水的盐写成离子。

  难溶的物质,难电离的物质(弱酸,弱碱,水),氧化物,单质,气体等用化学式表示。

  (不完整的由教师补充,然后让学生练习)

  在此,使学生所掌握知识具体化。通过“引导→设问→讨论→总结→练习”五步曲,攻克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第三步“删”是书写过程中最易掌握的内容,只需认真对待就可以了。

  [教师设问]:第四步“查”也不容忽视,应检查什么?

  (组织学生积极思考、讨论、最后归纳总结)

  结论:检查(1)质量守衡(2)电荷守衡(3)电子得失守衡(若是氧化还原反应)

  目的: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学会从具体问题上找出答案的方法,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体会到成就感。

  [教师总结] 书写四步中,“写”是基础,“拆” 是关键,“删”是途径,“查”是保证。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考试当 5

  中的热点问题。对该知识点学习过程教师要多安排一些时间,通过教师提问、学生上台书写等多种形式以达到突破重点的学习目的。

  教师精心设置训练题目,学生练习并讨论,启发学生,得出离子方程式的意义即“离子方程式不仅可表示一定物质间的某个反应,而且可表示所有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3、讨论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课件展示]根据提供的试剂,学生自行设计实验,书写符合要求的离子方程式并分析其反应特点。

  [学生活动]学生归纳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变教师演示实验为学生分组实验,变教材验证实验为探索实验。可以更加方便于所有学生观察,使众多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增大教学知识的容量,加深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地领悟难点知识。

  (三)小结

  [课件展示]离子反应小结

  采取学生先小结,老师后总结的方式,这样可以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四)课堂练习

  教师根据大纲的要求,结合本节课内容特点设计练习内容,该练习对本节所学内容起到巩固作用,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本节重点知识的掌握。

  我说课的内容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离子反应说课稿 篇3

  各位专家、老师大家好!我要说课的内容是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节课作如下说明: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第二节《离子反应》第二课时的内容。第一课时主要对电解质、酸、碱、盐的电离本质做了详细的讲解。本课时是在上一节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整个第二节的重点和难点部分。学好这一节内容,能揭示溶液中化学反应的本质,为以后学习化学奠定基础。离子反应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理论,本节在全书占有重要地位,是整个高中化学教学的重点之一,概念多且抽象难懂,为避免枯燥,从实验入手,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微观粒子的分析,层层深入,引导学生了解有关概念。

  【学习目标】:

  1、认识离子反应及其本质,初步学会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质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式以及所发生的反应。

  2、掌握离子反应(复分解型)发生的条件。

  3、初步学会用离子方程式表示离子反应。

  【重点】:离子反应(复分解型)发生条件的探究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难点】:离子反应的概念和本质。

  二、说教法:

  结合教材及学生的实际,准备采取了以下教学方法:实验、讨论、启发、对比、归纳多种方法相结合。以实验为基础,以理论为指导,让学生的眼(观察)、手(实验)、口(讨论)、脑(思考)处于多功能协同动作的状态,来达到牢固掌握知识,启迪思维,培养综合能力的目的。

  三、说学法

  1、学情分析

  由于此节课时面对的16,17岁的高中生,他们的形象思维在这一阶段还是暂主导地位,所以在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到这点,以直观形象实验教学为主、引导、启发学生思考,探索认清事物的本质。

  2、学法指导

  在教学双边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用旧知识为指路灯来探寻新知识,层层深入掌握新知识。使学生基础知识应该扎扎实实巩固。在学习过程培养了分析、对比、归纳、总结的能力。这节课我尽可能用实验来引出问题,解决问题。目的在于使学生明确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性,使他们注重自己对实验的观察,分析,及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四、说教学程序

  1、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概念的教学:本节课为了便于观察、分析、讨论,因为该实验无危险性,且操作比较简单,采取分组进行实验。首先我通过“魔术表演”引入课题,吸引学生的眼球,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的奇妙。接下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组实验,在做CuSO4、BaCl2的实验时,避免Cu2+对观察实验现象产生干扰,要求同学们按照实验报告单上的内容,将CuSO4溶液滴加到BaCl2溶液中,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给出合理的解释,让同学们通过对混合前后溶液中存在溶质离子的分析,从而引出CUSO4 与BaCl2反应的实质是Ba2++SO42-=BaSO4,引导学生总结出离子反应的概念以及本质,请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得出参加反应的离子及生成产物,并写化学用语表示出来,告诉学生这个表达式就是离子方程式。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得出CuSO4与BaCl2反应的实质是SO42-和Ba2+的反应,分组讨论,鼓励学生设计实验探究Cu2+和Cl-没有参加反应,并强调在操作过程中应分别取出上层清液进行实验,不要在原试管中直接滴加,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汇报实验结果。2、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的教学:从实验探究一可知,条件之一是生成沉淀,让学生继续做分组实验,NaOH溶液和稀HCl的中和反应以及Na2CO3溶液和HCl的实验,得出离子反应(复分解型)发生的条件,生成沉淀,放出气体或生成水。

  3、知识延伸:通过课后作业自主学习教材32页学习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教师要强调易溶、易电离的物质主要就是强酸、强碱和可溶性的盐);

  6、知识反馈:1)初中学习的实验室制H2、O2、CO2的化学反应是否离子反应,是离子反应的写出离子方程式。2)教材34页第5题、第7题。通过练习使学生对本节知识达到掌握并灵活运用。教师也可及时发现问题,对普遍存在的问题加以纠正并强调,检测达标情况,及时反馈,进行调控。

  7、归纳总结:归纳总结本节内容,构筑知识框架,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8、布置作业:第9题和第10题(同时将哪些物质要拆,哪些物质不用拆的问题对学生做了归纳)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是概念的教学,通过学生的讨论互动、实验探究,提高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将概念应用到具体问题中的能力,提高了教学效率,培养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了本节课的预期目标。本节课最大的特点是在教学中提供给学生一个宽松愉悦的课堂研究气氛,相对开放的探究环境,培养了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了学生的求知热情,开拓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本节课通过四个探究实验,探究离子反应的定义、本质、离子方程式的概念及发生的三个条件,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思考、相互交流等方式充分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关于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则采用学生通过离子反应的本质及离子方程式的概念尝试着书写离子方程式,并对有关的问题做了总结。

  本课教学在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上进行教学设计。但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虽然课堂上已经把教学计划完成,但课中好像留给学生继续发展的空间不够充分,可互动的项目可有所增加,与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联系不够紧密,这些问题有待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逐步改善。多思考如何引发学生的主动思考,立足学生的主题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离子反应说课稿 篇4

  教材分析

  《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属于高一课本第三章第五节,这一节我把它分成二课时。第一课时讲离子反应,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第二课时讲离子方程式及其书写方法。把难点分散,重点突出。学好这一内容,能揭示溶液中化学反应的本质。既巩固了初中学过的电离初步知识,又为第三册电解质溶液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并且正确而又熟练地书写离子方程式,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它还是历年高考的热点,在高考中重现率达标100%。

  一、本课时的教学目的:

  知识方面:

  1、掌握离子方程式的含义。

  2、学会离子方程式书写方法。

  能力方面:

  1、培养学生利用实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使用对比,归纳,总结的研究方法。

  思想教育方面:培养学生能通过现象看本质,找出事物变化规律。认识到事物变化过程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

  之所以这样确定教学目的,一方面是根据教材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另一方面是想在学法上给学生以指导,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二、教法方面

  本课依教材特点,采用螺旋式发展,循序渐进,探究式、问题讨论式教学。具体解决重、难点的方法如下:

  1、由旧引新,以旧带新的方法:学生新知识的获得,必须由浅入深,由远及近,由已知到未知,循序渐进。如果学生对新知识课缺乏必要的知识基础,就难以理解新知识。由于上节课已学习了离子反应以及发生条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培养目标。我将这部分知识的学习采用探究式教学,由实验复习旧知识,引出新概念,由表及里地揭示反应的实质,使学生深刻地掌握离子方程式的定义。并通过关键词的点拔,巩固了定义的外延和内涵。

  2、正确理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初学者按课本上四个步骤书写,第二步改是教学中的难点。可采用问题讨论式教学,使学生正确理解书中给离子方程式下定义用实际参加反应离子的符合来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从而得出书写离子方程式实际上是依据该物质在反应体系中的主要存在形式来决定写成离子形式,还是写成化学式,而不是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符号来表示。

  3.课堂上要有计划地留出充分的时间给学生进行练习:在此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运用概念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练习中让学生亲身体会到强酸、强碱、可溶性的盐要写离子形式,再由学生设计实验,分析实验来巩固知识提高能力。把一堂理论转化为生动,形象的一堂以实验为主的新课。既强化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实现教学目标。

离子反应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是学生认识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起始课。

  从教材的体系看,它是初中学习溶液导电性实验、酸碱盐电离知识的延续和深化,又是学习电解质溶液理论知识的基础,所以从体系看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从研究方法看,它是研究化学反应分类方法的补充以及从本质分析化学反应的必备技能,是中学生现在及至以后学习化学、从事化学专业的知识和能力的重点。

  本节的知识顺序是:电解质、强弱电解质的概念,强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的正确书写。

  二、说目标

  1.认知目标

  ①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

  ②了解强、弱电解质的概念;

  ③了解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含义;

  ④了解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和离子方程式的正确书写。

  2.技能目标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掌握推理、归纳、演绎和类比等科学方法。

  3.德育目标

  运用教材(如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但电解质的强弱不以溶液导电能力大小划分;导电能力弱的溶液不一定是弱电解质溶液)对学生适时地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以及普遍性与特殊性的教育。

  三、说重点、难点

  本课时的重点是对强、弱电解质的理解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的理解及有关概念、理论和应用。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不是物质本质上的分类。决定电解质强弱的因素复杂,教材仅仅是从电离程度不同加以区分。因此,对强电解质、弱电解质概念的理解、掌握是本节的难点。

  为突出重点、难点,在教学中应采取的措施有:

  ①充分利用演示实验的效果,强化对学习重点的感性认识,让学生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得出结论。

  ②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对比,在不断辨别中加深对重、难点知识的探究。

  ③通过列表类比和设计重、难点习题等,达到训练思维、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问题探究法,即以问题为切入口,追踪变化的本质,解释疑惑。它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采用这种方法意在渗透探究问题的方法,为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创造必要的条件。限于新高一学生的能力,本节课主要以启发性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为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

  教学程序: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导探究→实验研究→引导分析→引导归纳→巩固练习

  学习程序:明确问题→实验研究→分析现象→形成概念→理解应用

  教学过程

  [提问]同学们在家自己想办法确定下列物质中哪些能导电?思考为什么能导电?

  Nacl固体、Nacl溶液、蔗糖固体、蔗糖溶液、酒精溶液、食醋、铁丝、铜丝。

  [演示]Hcl气体、Hcl水溶液(盐酸)导电性

  [小结]①铁丝、铜丝能导电,因为其中有自由移动的电子存在。

  ②盐酸、食醋、Nacl溶液能导电,因为它们的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存在。

  [追问]在盐酸、食醋、Nacl溶液溶液里的自由移动的离子是怎样产生的?可通过什么方法证明溶液中存在离子?

  [小结]①电离产生,其过程可用电离方程式来表示。

  ②可通过溶液导电性来检验。

  [演示]Nacl固体在水中的溶解和电离过程(fiash模拟)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如酸、碱、盐等。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化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如蔗糖、酒精等。

  [讲解]电解质、非电解质是根据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否导电对化合物的一种分类。

  [讨论]下列物质中哪些是电解质?

  cu、Nacl固体、NaoH固体、K2so4溶液、so2、蔗糖、Nacl溶液、H2o、酒精。

  [小结]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电解质应是化合物。而cu则是单质,K2so4溶液与Nacl溶液都是混合物。

  ②电解质应是一定条件下本身电离而导电的化合物。而so2能导电是因so2与H2o反应生成了H2so3,H2so3能够电离而非so2本身电离。所以so2不是电解质。

  [电解质定义可改为]: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直接电离)导电的化合物

  [设问]相同条件下,不同种类的酸、碱、盐溶液的导电能力是否相同?

  (类比相同条件下,不同金属导电能力不同.)

  [演示实验1—1]观察:五种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是否相同?并分析结果。

  [结果]:相同条件下,不同种类的酸、碱、盐溶液的导电能力不相同

  [讲述]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大小决定于

  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的浓度和离子所带电荷数ll;溶液的温度当溶液体积、浓度、温度和离子所带的电荷数都相同的情况下,取决于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数目,导电能力强的溶液里的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一定比导电能力弱的溶液里的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多。

  二电解质分类: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1.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如Nacl、NaoH等(写出电离方程式)

  2.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只一部分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如NH3·H2o、cH3cooH等

  [归纳]强、弱电解质的比较

  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

  电离程度

  完全

  部分

  溶液里粒子

  水合离子

  分子、水合离子

  同条件下导电性

  强

  弱

  物质类别

  强碱、强酸、大多数盐

  弱碱、弱酸、水

  化合物类型

  离子化合物、某此共价化合物

  某些共价化合物

  大多数盐大多数盐中学见到的盐都是

  [讨论]Baso4、caco3、Agcl等难溶于水的盐是否属电解质?cH3cooH易溶,是否属强电解质?

  [小结]Baso4、caco3、Agcl虽然难溶,但溶解的极少部分却是完全电离,所以它们是强电解质,cH3cooH体易溶于水,但它却不能完全电离,所以属弱电解质。因此,电解质的强弱跟其溶解度无必然联系,本质区别在于它们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程度。

  [布置作业]复习、预习

离子反应说课稿 篇6

  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离子反应》。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指导,教学程序和板书设计几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离子反应》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第二节内容。《离子反应》是重要的化学用语,在中学阶段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知识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的始终,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在中学化学中要学习许多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都可能涉及离子反应及其方程式的书写。《化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要能通过实验认识离子反应极其发生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而学生刚进高一,元素化合物知识不丰富,电解理论又没有学习,因此本节知识对学生来说具有相当的难度。这一节我把它分成二课时。第一课时讲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第二课时讲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学好这一节内容,能揭示溶液中化学反应的本质。既巩固了前面已学过的电离初步知识,又为后面元素化合物知识、电解质溶液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并且正确而又熟练地书写离子方程式,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它还是历年高考的热点,在高考中几乎年年考。

  2、本课时的教学目的:

  根据课程标准、教材要求、学生情况制定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初步学会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质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式以及所发生的反应。2、会书写易溶、易电离的酸、碱、盐之间发生的复分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3、掌握化学离子反应的实质,理解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学会探究、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观察反应和反应事实,使学生了解研究事物从个别带一般的思想方法,体验研究问题寻找规律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动手参与能力,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和唯物主义教育。

  3、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1、认识复分解反应类型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2、知道常见的易溶、易电离的酸、碱、盐并会写这些物质之间发生的复分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教学难点:知道哪些物质是易溶、易电离的物质,并据此学会判断离子大量共存问题和常见离子的检验。

  二、 说教法

  教学活动是教和学的双边活动,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使之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根据这一基本原理我采用了如下教学方法:

  1、实验促学法:通过教师的演示,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实验现象,理解并掌握离子反应及其方程式的书写。

  2、 情景激学法:创设问题的意境,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在意境中主动探究科学的奥妙。

  3、探究、归纳法:通过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讨论、实验、归纳,最终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三、 说学法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活动的真谛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学习。因此在本节教学中我积极响应新课改倡导的课堂上"师——生、生——生"的互动的教学方法,在学法设计上采用实验探究与交流活动相结合,使他们注重自己对实验的观察,分析,设计及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培养学生交流的习惯。

  四、说教学程序

  1、适当复习,引入正题

  由于电解质等概念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非常重要,可做适当复习。并通过复习电解质溶于水后能电离成离子,介绍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反应实质上是离子之间的反应,引入题。

  2、精心设疑,实验探究

  【思考1】是否有离子就能够发生反应呢?

  【学生实验探究1】

  ①向盛有5mlCuSO4溶液的试管里加5ml稀NaCl溶液。

  ②向盛有5mlCuSO4溶液的试管里加5mlBaCl2溶液。

  观察分别有什么现象?

  ①无现象 ②白色沉淀,且溶液仍为蓝色

  【学生思考与交流】:白色沉淀是什么?是通过什么离子结合而成的?混合后的溶液中,哪些离子个数减少?哪些离子个数没有变化?

  【结论】不是有离子就能发生反应,在反应的过程中有些离子并没有参加反应,实验②的实际:Ba2++SO42-===BaSO4 ↓,由此引入了离子方程式【思考2】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什么呢?

  【学生实验探究2】

  现象 生成物特征

  ①5mlNa2SO4+5mlBaCl2 白色沉淀 沉淀②5mlNaOH+酚酞+适量HCl 先变红后退色 水③5mlNa2CO3+5mlHCl 有气泡冒出 气体【讨论后的结论】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沉淀或水或气体3、逐步讲解,有详有略【详】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①写:写出化学方程式:例:CuSO4 + BaCl2 ═ CuCl2 + BaSO4↓②拆:把易溶于水又易电离的物质拆写成离子形式, 难溶或难电离的物质以及气体等仍用化学式表示。

  Cu2++SO42-+Ba2++2Cl-== Cu2++2Cl-+ BaSO4↓③删:删去方程式两边形式相同的离子。

  Cu2++SO42-+Ba2++2Cl-== Cu2++2Cl-+ BaSO4↓④查:整理方程式并检查两边各元素的原子个数和电荷总数是否相等。

  Ba2++SO42-===BaSO4 ↓

  【略】①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上面已讲)

  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分组练习:完成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HCl+NaOH:H++OH-===H2O

  H2SO4+KOH:H++OH-===H2O

  讨论后的结论:离子方程式的意义:不仅可表示某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而且还可以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并揭示这类化学反应的实质4、精讲例题,规范要求例1:CuO+H2SO4=CuSO4+H2O

  例2: CaCO3+2HCl=CaCl2+H2O+CO2↑

  在讲解例题的过程中,除了复习书写离子方程式的一般步骤之外,还要向学生讲清书写离子方程式的一般规则和要求,教学生学会如何正确规范的使用化学语言。所选例题不要太多,以两个为宜,难度不宜太大,但在教材上的例题与所选的两个例题之间要有适当的梯度。

  5、学生演排,集体订正

  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CuSO4+2NaOH=Cu(OH)2↓+Na2SO4

  (2)Ba(OH)2+H2SO4=BaSO4↓+2H2O

  (3)Zn+H2SO4=ZnSO4+H2↑

  集体订正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动手,动脑,积极主动地参加到教学过程中来。同时应用反例法,能加深学生对书写离子方程式时常见错误的印象,让学生学会如何发现错误,改正错误,减少错误的产生。

  6、学生作业,巩固技能

  (1)CuSO4+Ba(OH)2=BaSO4↓+Cu(OH)2↓

  (2)BaCO3+2HCl=BaCl2+H2O+CO2↑

  (3)Fe2O3+6HCl=2FeCl3+3H2O

  (4)Cu+8HNO3=3Cu(NO3)2+2NO↑+4H2O

  由于学生是初次学习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所布置的作业难度不宜过大,最好所讲例题类型相似,且所选物质以学生较熟悉的物质为宜。但难度也不宜太小,以让学生"跳一下,够得着"为宜。

  五、说课堂教学反思

  高一的学生处于个性张扬但缺少理性的时期,对于这个时期的学生要加强过程与方法的培养,使其养成良好的思维方法,并内化为自己终生受用的方法。

  新课标的理念重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兴趣。学生刚进高一,元素化合物知识不丰富,离子符号的书写把握的还不是很好,因此本节知识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课本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不能增加太多知识,更不能增加太难的知识,尤其对于基础知识不牢固的我校学生来说。所以,学生只要都掌握了沉淀、气体、水、氧化物、单质不拆,这节课就成功了。

  附 板书设计

  离子方程式及其书写方法

  一、离子方程式

  1.定义:用实际参加反应离子的符号来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

  2.意义:不仅表示某一物质间的某个反应,而且表示了所有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四步:写 拆 删 查

  三、对比概念:化学方程式与离子方程式:

【离子反应说课稿锦集六篇】相关文章:

离子反应说课稿11-08

兰亭集序说课稿锦集5篇06-15

兰亭集序说课稿锦集9篇05-22

兰亭集序说课稿锦集五篇05-11

兰亭集序说课稿锦集九篇04-14

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11-11

兰亭集序说课稿模板锦集8篇06-13

兰亭集序说课稿锦集十篇04-19

《离子反应》 教学设计模板(通用5篇)12-23

赛龙夺锦说课稿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