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庄行记的散文

时间:2021-07-09 16:58:21 散文 我要投稿

周庄行记的散文

  十多年前,我曾短暂的在昆山工作过一年。借因公外出的机会,除了周庄,我走遍了昆山其他角角落落。都说昆山周庄是天下第一水乡古镇,所以我不想太草率地走马观花。所以,直到我离开昆山时,也还没计划好去周庄一次。

周庄行记的散文

  周庄其实并不大,景点也不多,九百多年的积淀,也算不得历史悠久,然而它的知名度并不是因为过度的商业化开发,而是完善的保护措施,还有大明首富沈万三的影响力。我对周庄的认识,也是基于这些。

  再一次到昆山的时候,已经是五年以后了。这是个秋天,目的很单纯,为了阳澄湖的大闸蟹和周庄的万三蹄,以及水乡风光。这是水乡古镇系列的一部分,也是多年以来的夙愿。

  到达古镇门口的时候,眼前除了一座古色古香的牌楼,便是牌楼侧边那一排特产店,尤其是特产店屋顶上那只万三蹄模型,足有一个立方大小,无论是外形还是颜色,都能迅速勾起游人们的食欲。

  从牌楼进入景区,向南直走,首先抵达的是全福寺。古镇处于万湖之中,全福寺自然也浮在水上。寺庙共有五进,但部分建筑临湖架水,湖光水色衬映着黄瓦灰墙,颇有海天佛国的意境。与其他寺庙不同的是,该寺山门耸峙在南湖岸边,码头平卧碧波。寺里面人很少,自得清静。还有有一片竹林,漫步林中小径,可以参悟佛法的高深。寺外是小湖,湖中散落几只小舟,恰似身处古人的诗中。

  走出全福寺,来到古朴典雅的博物馆,草草浏览完水乡出土的农具和文物,再一次体会了水乡人民的勤劳智慧之后,便迅速赶往位于贞丰桥畔的迷楼。这是一座临水而建的木质酒楼,亭台楼榭,古色古香,非常有特色,在这样的小楼里眺望江南的的小桥流水,是多么的.惬意。这也正好印证了“色不迷人人自迷”的酒楼名。

  出迷楼,过贞丰桥向东,有叶楚伧故居,这是一栋四进清式建筑,包括墙门、轿厅、正厅和堂楼,还有一个幽静小巧的后天井。然而除了堂楼基本保持原状外,前面三进在动乱中已经被夷为平地,现在看到的都是修复后的仿制建筑。陈设依旧朴素,毫无奢华。后天井中,花木扶疏,绿树掩映,环境十分幽静。相传天井中原本有一株日本友人赠送的桅子花,可惜在修复故居时,移栽枯萎了,不甚惋惜。

  出故居至富安桥东,便是沈厅。穿过那条狭窄而潮湿的过道,便到了沈厅门口,石板路,木栅栏,咯噔咯噔直响。沈厅兴建于清,坐东朝西,七进五门楼,共有大小房屋100余间。参照传说、历史、经历和起居的场景,通过铜像、砖雕、漆雕、模型、版面、布景、泥塑、画册等手法,给予展示。走到沈万三铜像前,很多人往上扔硬币,祈求沈爷在天之灵保佑发财。我想沈万三要是地下有灵,一定会非常地郁闷:“老子当年好歹也是天下首富,你们就拿些个钢蹦孝敬我,我都不稀罕要。”

  紧挨沈厅的是张厅,位于北市街双桥之南,原名怡顺堂, 建于明代,清初转让给张家,改为玉燕堂,俗称张厅。张厅前后七进,房屋70余间,雕梁画栋,金壁辉煌。厅旁箬泾河穿屋而过,院内小桥流水、亭台楼阁,古朴典雅,独具神韵。虽然已经过去了几百年,但这里依稀可以感受到当年的气派。

  去过了沈厅,对沈万三故居也就没有太大的欲望。朋友告诉我,布局都差不多,唯一有区别的,就是故居的万三铜像前有只特大聚宝盆,很多人前去祈福。我在想,明初沈家已被抄没了,又经历了几个朝代,遗物早已遗失殆尽,如今故居里的物什,包括庭院,恐怕都是后人伪造的吧。至于聚宝盆,更是以讹传讹。其实,生财有道,切莫寄望于旁门左道。

  然后往北经双桥,向西是沈氏义庄,向东是万三水墓,均是与生死相依的地点,懒得去窥视。再往北走是古戏台。在江南水乡,见过很多形形色色的古戏台,大同小异,也就觉得没必要再去了。于是,一个风情十足的古镇,在我购完四个万三蹄之后,就结束了。落日的余晖,映满了我的归途。

  的确,周庄很小,比不上我去过的任何一个古镇。为数不多的几个景点,也只耗费了我一个时辰的时间。然而,它的天下第一,不是从面积而言,也不是针对景点数量而言,更不是从商业化进程而言。短短九百余年的历史,浓缩了一个古镇和巨富的兴衰。它的风情,没有过度开发而变色,原汁原味的水乡气息,会让到过的人一再留恋、回味。而我回味的,还有万三蹄和万三糕的味道。愿它,永远安好!

【周庄行记的散文】相关文章:

霍山行记散文04-20

长阳行记散文10-21

肇源行记散文07-08

桂林行记散文07-18

周庄安好散文04-15

再见周庄散文10-16

守望周庄散文09-14

周庄游记散文11-01

走进周庄散文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