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嵬》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

发布时间:2017-12-12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陕西省佛坪县中学  王宝杰  辑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引导学生结合读过的诗,了解李商隐的有关生平和艺术创作。

(2)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这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过程与方法:

(1)进一步训练学生读诗诵诗的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2)通过写“我所知道的李商隐”等训练,提高搜集整合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味诗人独特的人生际遇。    

(2)深刻认识封建统治阶级的荒淫腐朽的本质,激发忧国忧民的情怀。

教学重点:

分析《马嵬(其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特别是其诗歌的对比衬托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

正确把握诗人对唐玄宗的评价,正确评价作者的观点。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公元756年初夏,安禄山大军逼近长安,继而潼关失守,长安城岌岌可危。在一个阴雨连绵的黎明,唐玄宗携杨贵妃、宰相杨国忠、太子李亨以及诸皇亲国戚、心腹宦官,离开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都市长安,准备逃往四川。次日晚行至马嵬驿时,护驾军士砍杀了祸国殃民的杨国忠,并要求唐玄宗立即处决杨贵妃。唐玄宗以怎样的心情下令缢死杨贵妃,旁人无法体会,但之后他便让出了皇位,晚年则在难以消解的悔恨忧愁中度过,直到死去。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在《长恨歌》中这样描述杨贵妃: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又这样叙说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感情: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杨贵妃被杀的情形,诗歌这样讲述: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杨贵妃去世后,唐玄宗的感受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飘渺间。今天我们学习李商隐的《马嵬》,看看李商隐如何评价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

二、诵读诗文:

1.教师范读(提示:)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2.学生齐读课文。

三、整体把握诗文大意:

译诗:

徒然听到传说,海外还有九州,来生未可预知,今生就此罢休。

空听到禁卫军,夜间击打刀斗,不再有宫中鸡人,报晓敲击更筹。

六军已经约定,全都驻马不前,遥想当年七夕,我们还嗤笑织女耕牛。

如何历经四纪,身份贵为天子,却不及卢家夫婿,朝朝夕夕陪伴莫愁。

四、诗歌欣赏 

   1.《马嵬》诗是以马嵬事变中玄宗为“六军”所逼,“赐”杨妃之死的事件,哪几句诗写了这一马嵬之变的事件? 

--空闻虎旅传宵柝,不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问1:颔联“虎旅传宵柝”声音对“鸡人报晓筹”,其声音有什么不同? 

--军营内的声音,而后者为宫内声音 

   问2:军营内的声音加上“空闻”和宫廷内声音加上“不复”,又能使人读出玄宗的哪种境遇? 

--只是听到传来的“宵柝”之声,却不能再听到熟悉的宫内“报晓”声了。显然写出玄宗不在宫内,而身在军营,逃离了皇宫,已在逃难途中,极尽狼狈和慌乱。 

   问3:“空闻”对“不复”,这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会收到什么好的艺术效果? 

   --对比,突出玄宗的昔安今危,昔乐今苦的生活境遇。 

   问4:颈联“此日”和“当时”都是指向时间的,前者指向眼前,后者指向以往。以往生活有什么特点?眼前又遇到了情况?前后又有什么关系? 

--玄宗以自己和杨妃的朝夕相处讥笑牛郎织女的一年一次的七夕相会,实则写出了玄宗迷恋情色,荒废朝政,致使战祸发生。眼前是写“六军”同时“驻马”不前,未写不前原因,但原因不甚明了,要求“赐”死杨妃,杨妃是美女,美女自古便有祸水一说,显然前后句是倒行逆施的因果关系。 

问5:颈联在艺术表现手法有何特点? 

 --对比 

3. 杨妃“赐”死后,玄宗异常悲伤,哪些诗句写出了玄宗之悲?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问1:玄宗派人招魂,方士回来说“海外”还有“九州”,杨妃生活在那里,信守“世世为夫妻”誓约,这可信吗?哪个词语和句子戳破了这种说法? 

--不可信,“徒闻”一词否定了方士的话,“他生未卜此生休”,来生微茫难求,但今生一起缘分断绝,已是事实。 

问2:这样以神仙怪诞和生死轮回来写玄宗痴心梦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思杨妃之切,故有异常之举。这种举动正是极尽曲折写出玄宗之悲。 

4. 对于这些诗人李商隐发出了什么慨叹?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问1:从内容上看前后句有什么特点? 

   --对比,贵为天子多年却无力保护心爱女人对比寻常百姓却能给莫愁幸福。 

问2:从语气上看又有什么特点? 

--反问。贵为天子能保护自己的子民,何况自己心爱女人,但“不及卢家有莫愁”,这一问问出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正常的情况,问得有力,令人掩卷深思,其讥讽之意愈明。 

5.小结上面讲内容的过程,先有“马嵬之变”,而后才有“玄宗之悲”,最后才有“义山之叹”,但诗歌在某篇布局上却不是这样的,说说《马嵬》诗的叙事结构上的特点? 

--倒叙,从整体上倒叙使尺幅之间,一波三折;从局部上看倒叙突出因果 

资料链接:

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3~858年),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人)。李商隐生活在唐帝国日趋衰败的晚唐时代,他对皇帝昏庸,宦官当权,藩镇跋扈,深为不满。因此,他热衷政治,企望革新。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年),由于令狐绚的推荐,得中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始终被排挤,于禄微位卑的幕僚生活中度过一生。他的友人崔珏在《哭李商隐》诗中说:“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袍未尝开。”李商隐于四十六岁抑郁而终。  

李商隐现存诗歌600多首,内容涉及比较广泛。有的抒发自己政治失意的痛苦心情,有的反映晚唐的政治生活,有的是托古讽今的咏史之作,还有一类描写爱情生活的无题诗,最为后代读者所喜爱。他的诗“比兴”取法《诗经》,“美人香草”效仿《离骚》,深厚沉郁得于杜甫诗歌的精髓,绚丽的想象、用语,则直接受益于李贺。诗中善用历史典故和神话传说,通过想象、联想和象征构成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李商隐的诗歌有独特的艺术成就,构思新巧,词藻华美,想象丰富,风格婉转缠绵。但有的作品伤感情调比较浓重,用典过多,隐晦难解。有《李义山诗集》。

 

王宝杰

[《马嵬》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相关文章:

1.人教版高一必修《故都的秋》教案

2.人教版必修三《劝学》教案

3.人教版高一英语必修一教案

4.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5.人教版高一必修《荆轲刺秦王》教案

6.高一必修三第一课课件

7.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三unit2 Healthyeating课件

8.人教版必修三《劝学》说课稿

9.高一数学必修2教案

10.高一数学必修1教学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