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诗歌有个约会》教学实录 (高三二轮复习展示课)

发布时间:2016-1-7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入乎其中,读懂诗歌

出乎其外,写清答案

时间:4月13日上午第二节

教师:上虞丰惠中学 余珍

指导记录:刘建松

班级:绍兴春晖中学高三(7)

说明:这是一节上虞高三二轮复习展示课,小余老师认真准备,反复磨课,虚心学习,效果很不错的哦,结束时全体学生报以热烈的掌声,什么叫征服?这就是征服。我很欣慰。

(其中红字是教学设计环节的依据和一些想法,盼知音)

课前播放霍尊《卷珠帘》(直观感受情到深处)

老师:这首歌曾经把刘欢这个大男人唱哭。这是因为霍尊在唱歌时投入了自己大量真挚的情感。卷珠帘的歌词其实是借鉴了宋朝魏夫人的卷珠帘这首词,出示宋朝。《卷珠帘》(课的结尾要用到卷珠帘词的题目,先打下伏笔)

师:怎样读懂《卷珠帘》,理解其中特有的情韵。今天我们就和诗歌来个约会。入乎其中,读懂诗歌。出乎其外,写清答案。(直奔主题,单刀直入,不绕弯,不拖泥带水,让听课者心中有数,抓住一节课的眼睛,是上公开课的要诀)

师:有人说,文字背后是诗人,一个读者可以听到他的心灵在字里行间跳跃的人。也就是说无论是庄重的诗,还是妩媚的词,或者俗白的曲,其中情是永存的。没有情,谈不上诗词曲。诗歌的本质是缘情、言情。(再次提醒课眼)

师:联系诗歌的题材谈谈诗歌包含的感情。(学生活动回答)(回顾旧知识,重新建构的过程)(教师准备的材料

送别诗 :  相知相思、别恨离愁 

咏物诗:  寄托情感、 流露态度 

怀古诗 :  喟叹兴亡、借古讽今 

山水田园:寄情山水、闲适淡泊

思乡怀人:羁旅愁思、闺中幽怨)

(教师准备的材料,必须全面,预料到课堂有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

师:确实,每一种诗歌题材往往有相对固定的情感。那么这些感情你是如何体悟到的?谈谈你现在掌握的并且在运用的的方法和秘诀。(学生自由谈。老师掌控,目的是让学生能回忆学过的内容加以整合,这是对学情的调查,学生可能会回答标题、作者、注释这样容易的手段,比较容易忽视意象、关键句这些理解诗歌情感的关键抓手,这些就是要老师在课堂解决的问题,不是讲学生已经懂的东西,要讲学生容易忽视的模糊的东西)

生:通过诗歌的标题、注释、和作者。

生:有些标题直接点明诗歌的题材,感情就可以掌握。

生:注释中背景的介绍很重要,可以理解诗人写诗时的情绪。

师:这些就是我们老师教的常规武器,所谓三看。

生:理解诗歌中意象很重要。

师:你能说说意象吗?(教学中的顺势而为,是一种智慧。尽管有预设的痕迹,但关键处知识点的预设是必要的,估计学生会讲的不深刻,老师要准备材料,这种环节,老师要有预判力,解读诗歌的钥匙)

(出示意象

诗人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而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

师:老师归纳一下,理解诗歌需要一些常规武器比如三看,这比较容易掌握。我称为易懂处。还有要自己杀手锏,即自己感悟的意象。在中国的诗歌中,刚才提到的题材中关于离别的诗特别多。古代由于没有信息的落后,一转身就是一辈子。不像现在,无论你怎样移动,我都要和你联通。你能列举与离别有关的意象吗?要求是你说一个意象,背一句我们学过的诗词。

(让学生动起来,目的是讲透体悟诗歌感情的重要抓手,以离别为突破口,不要求全部罗列面面俱到,以一带万即可)老师准备材料(一)折柳赠别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二)长亭饯别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三)饮酒劝别 

(四)挥泪泣别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元王实甫《西厢记》)

(五)芳草惜别  离离原上草草 / 赋得古原草送别

    作者: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六)借月咏别。晏殊《蝶恋花》“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师:如果把这些离别的意象都集中到一首诗歌中,比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那给人的震撼力是巨大的。有一位老师就做到了这一点,那就是你们春晖的老师,李老师。(出示李叔同照片)李叔同的《 送别》。(此处设计有讨巧的成分,因为要在春晖上课,一种认同感很重要。李叔同是春晖的名片)

(意象群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师:谁能唱一唱吗?九十多年前,在这个美丽的校园,意气奋发的学子在离别时曾深情的唱过。(不用引导,春晖的学生全体唱,这就是征服。)(可以适当调节气氛,高三学子会有共鸣,一模已经结束,分别还会远吗?)

师:是啊,李大师的送别通过琳琅满目的意象,渲染了一种带有甜蜜的哀愁的情绪。除了长亭古道这些意象外,《送别》诗歌中喷薄的情感,你能切实体会的的句子是。

生: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此处可适当煽情,因为毕业就在眼前,可集体朗读,会有感触的)

师:这就是理解诗歌的关键处,结尾。如果是律诗,那就叫尾联。这往往是诗人情感的集中喷发。比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又如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结尾的抒情性是很浓厚而直接,含蓄且委婉。

师:万事开头难,不,是万诗开头难,读一读《送别》的开头。(学生朗读,体会意象)

师:开篇定向基调,渲染气氛。如果说结尾是银瓶咋破水浆迸。那开头就是未成曲调先有情。(要把一首诗从各个方面来讲,为我所用,教学的内容相对集中,不会乱跑一气,教学内容的相对集中是一节课成功的关键)

归纳:开头 ,定下基调。结尾 直抒胸臆 。  意象:情景关系

 如何读懂诗歌的抓手,易懂处 标题 作者 注释

关键处   意象  关键句

(首联开头  尾联结尾)

写清答案才是硬道理!怎样写清答案?(以上是第一步结束,关键是在后面一部,这节课的思路是由意会到言传)

师:在写清答案时,我们要跨越三道坎,老师归纳一下,理解障碍 ,误读诗意 , 审题障碍, 不明题意 。  组织障碍 ,胡乱随意。浙江卷曾有这样一道诗歌鉴赏。实战训练。

出示例题浙江高考卷

定林①

王安石

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

因脱水边屦[jù] ,就敷岩上衾。

但留云对宿,仍②值月相寻。

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

注:①定林:寺院名,位于金陵(今南京)。作者罢官后常到此游憩。②屦:鞋子  仍:又。值:碰上

(1)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手法。(3分)

(2)诗人为什么认为“悲虫”也会有“好音”?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分)

师:如何读懂、审题、组织。(学生先读熟诗歌,可个别读,有一位学生读得相当出色,不愧是名校生。然后集体读。老师可以共同解释,其中好的读音要仔细,可以根据题目判断读音)

师:标题、注释、作者的意象、结尾处解读。

师:老师问一个天真无邪的问题,王安石写诗时候的情感是爽还是不爽。(可以活跃气氛)

(师生联合大致解释诗歌的字面意思,诗歌描写优美的环境让人释然,注意动词“脱”和“敷”,一位高官在自然界中成为自然之子,简直就是放浪形骸,自毁三观。差点裸奔了。让学生思考第三联中中云和月的意象,为何王安石偏偏写云和月,不写其他景物,要讲到云和月的意象,闲适自由,俯首拾云。抬头看月,好潇洒。云月作伴活得潇潇洒洒。脱鞋睡岩享受诗意繁华)

师:学生活动环节,(让学生上台板演。)(写准答案是硬道理)

(出示我是大评委,此环节很关键)(学生评分,意图是让学生参与,并且理解运用学过的内容,是一节课的核心)(课堂的气氛会很嗨,关键在于老师掌控)

师:那我们该如何组织答案。(出示考场答案,学生再次评分)

师:出示高考学生优秀答案。(出示优秀答案)

1、宿和寻是人的动作,运用了拟人书法,(点名手法)诗人想要留住白云,有逢明月来寻,(解说内容,)写出了诗人在定林留恋忘返晚饭的愉悦心情。

1、本联寓情于景,通过描绘和云对宿,明月相寻的静雅的环境,衬托出作者心旷神怡,热爱自然,寄情山水的情感。

2、第一联表达了定林能让人心静,二三两联表达了在定林中寄情山水享受自然的乐趣,因此只要有旷达的心境,就能从悲中听出好音。

师:在课前我们听了《卷珠帘》,也知道了这脱胎于魏夫人的《卷珠帘》

(《卷珠帘 魏夫人》万一教学时间不够,可放在课外,但尽量在课内讲完,复习是需要密度的和强度的。因为开头提到魏夫人的词,结尾的设计有照应开头的想法,这样比较完美,少瑕疵,可喜的是,课堂这块内容小余上得很从容,简直就是逍遥游。)

                  卷珠帘

记得来时春未暮,执手攀花,袖染花梢露。

暗卜春心共花语,争寻双朵争先去。

多情因甚相辜负,轻拆轻离,欲向谁分诉。

泪湿海棠花枝处,东君空把奴分付。

【注】①魏夫人:北宋丞相曾布(曾巩之弟)之妻,在词史上颇负盛名。朱熹曾把她与李清照并提,说是“本朝妇人能文者,唯魏夫人及李易安二人而已”(《词林纪事》卷十九引)。

②东君:司春之神的代称。 

简析词中主要表现手法和主人公思想感情?(学生操练)

(参考答案)

此词采用了今昔对比的手法。

(注意其中花的意象,女人如花的命运,再注意“记得”两字,手法是今昔对比

词的上片摄取典型的动作细节,描写热烈的恋情。下片说情人负心,轻易毁约,叙述爱情生活的不幸。倾诉了抒情女主人公对爱情横遭不幸而触发的悲苦与绝望,以及对薄幸男子的不满和诘责。 

师:归纳 答案要求

紧扣要求,调理清楚。

具体分析,言之有理。

诗歌意味,体现素养。

出示《2016年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

文学作品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鉴赏

                       --能力层级:B、理解D、鉴赏评价

文章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

                       --能力层级:B、理解D、鉴赏评价

(这是一节课的升华处,考点的落实,因为是二轮复习,整节课的思路是归纳法,归纳法最大的好处是对考点的落实和已有知识的建构。)

师:于丹说过,诗歌是中国人的宗教,不是把它当做一种风雅点缀。”生活中离不开诗歌,他就是阳光和空气。

林语堂曾深情的写到(师生可以共同朗诵,主要看时间,如有,通篇朗诵,无,挑选读。)

诗歌通过对大自然的感情,医治人们心灵的创痛;

诗歌通过享受简朴生活的教育,为中国文明保持了圣洁的理想。

它时而诉诸于浪漫主义,使人们超然于这个辛 勤劳作和单调无聊的世界之上,获得一种感情的升华,时而又诉诸于人们悲伤、屈从、克制等感情,通过悲愁的艺术反照来净化人们的心灵。

它教会人们静听雨打芭 蕉的声音,欣赏村舍炊烟缕缕升起并与依恋于山腰的晚霞融为一体的景色。

它教人们对乡间小径上的朵朵雪白的百合要亲切、要温柔,它使人们在杜鹃的啼唱中体会到思念游子之情。

它教会人们用一种怜爱之心对待采茶女和采桑女、被幽禁被遗弃的恋人、那些儿子远在天涯海角服役的母亲,以及那些饱受战火创伤的黎民百姓。

最重要的是,它教会了人们用泛神论的精神和自然融为一体,春则觉醒而欢悦;夏则在聆听蝉鸣;秋则悲悼落叶;冬则“雪中寻诗”。

在这个意义上,应该把诗歌称作中国人的宗教。我几乎认为,假如没有诗歌--生活习惯的诗和可见于文字的诗--中国人就无法幸存至今。

师:有诗相伴,心灵不在孤单,有诗相伴,黑夜不再漫长,有诗相伴,梦想不在遥远,放慢自己的脚步,静听灵魂的声音,慢慢走,欣赏啊,和诗歌有个约会,真好。和年轻意气风发的春晖学子通过诗歌约会,超好。(此处爆发热烈的掌声)

(这节课一以贯之,即情,意会到言传,真正好的诗歌是能够意会的,也能言传的,我给她打85分)

小刘

[《我和诗歌有个约会》教学实录 (高三二轮复习展示课)]相关文章:

1.高三英语二轮复习课件

2.关于高三第二轮复习的复习计划

3.高三物理课二轮教学计划

4.高三化学二轮复习学习计划

5.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学习计划

6.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工作

7.高三政治二轮教学计划

8.能展示语言优美的诗歌

9.高三复习英语课件

10.高三二轮物理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