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案

时间:2023-11-08 08:48:38 美术教案 我要投稿

美术教案实用[3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美术教案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美术教案实用[3篇]

美术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通过欣赏国内外古今建筑;了解现代建筑与古代建筑在材质、造型特点上有什么不同。

  2、能力目标:运用立体构成的某些技术技法创造具体的造型,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培养学生用探究性学习方式学习。使学生审美能力不断提高,更新审美观念。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建筑的兴趣,引起他们对建筑与人的关系的思考。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认识古代建筑的一些建筑特点及现代建筑与古代建筑相比较有什么变化。教学难点:了解不同建筑的艺术特点。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宏村月沼》《故宫》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提问:“你觉得美术有哪些门类?”

  学生根据平时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小组讨论回答。

  2、介绍美术各中门类,引起学生兴趣,形成美术除绘画外还有许多门类的初步认识。

  师:其中我们的中国古代建筑,大家肯定不陌生。德国诗人歌德把建筑比喻为“凝固的音乐”,这节课我们就来欣赏一下具有音乐美感的建筑艺术。

  出示课题建筑艺术的美

  二、讲授新课

  教师:大家肯定会有这样一个疑问,建筑怎么会跟音乐有联系呢?

  (一)、课件出示:欣赏课本扉页《宏村月沼》

  1、了解宏村历史,村落形态;

  2、宏村民居特征:多为两层,白墙灰瓦;

  3、介绍宏村“承志堂”:宏大精美、题材丰富、技艺高超,被誉为“民间故宫”。

  (二)欣赏课本《故宫》乾清宫、故宫的云龙大石雕等图。提问:

  1、你知道浮雕上的图案的意思么?

  (九条游龙;五座浮山——九五之尊)

  2、大门上的门钉、铺手除了装饰作用以外,还有其它的意思么?

  目前学界没有同意说法,大概得有两种:固定门板的(因为古代的门是两个门板拼在一起的);另一种说法认为主要是装饰和显示地位的(因为古代以单数为阳数,双数为阴数,单数里最大的是九,所以像在故宫——皇帝的居所,门钉都是9×9——81个。)

  3、你留意过古建筑屋檐上的仙人走兽么?你知道他们叫什么呢?

  (“仙人走兽”——檐角小兽:龙、凤、狮、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豸、犼、行什。)

  三、小组讨论、交流:

  课本扉页《宏村月沼》与《故宫》的建筑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四、本课小结

  第二课时

  一、出示课件:

  (一)、欣赏《泰姬陵》《凡尔赛宫》《科隆大教堂》《古罗马大斗兽场》等古建筑。

  (二)、欣赏《蓬皮杜艺术文化中心》《里昂国际机场》《悉尼歌剧院》《鸟巢》《水立方》等现代建筑。

  二、小组讨论、交流

  师:我们了解了中国、外国古代建筑和现代建筑的一些知识及造型,看了这些建筑,有什么想法?

  生:“美、颜色好、高级、漂亮。”

  (学生着重表达的是对色彩的感受,这说明色彩对于凡是具有分辨色彩能力的眼

  睛来说,都能引起反应,它是一种最普遍、最大众化的美感。学生对抽象的线条和体积没有明确的表达。)

  师:“中国古代建筑与外国古代建筑在材质、造型特点上有什么不同?”

  小组讨论:

  1、建筑与音乐的关系。运用立体构成的某些技术技法创造具体的造型,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具体的建筑分析。

  2、随着时代发展,建筑有了巨大的变化,你认为现代建筑与古代建筑相比较,最大的变化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三、学生作业:

  你家乡最古老的建筑是什么?你最喜欢的建筑是那座?把它画下来或用文字记录下来。

  四、教师点评展示、分析部分学生作业的形式美因素。

  五、布置课外作业:

  分组调查身边最具有地方特色的历史名胜建筑物,将其与当地最时尚的建筑相比,寻找其异同之处,并试着将自己的观点、看法写进小论文中。

  教学反思:

美术教案 篇2

  雾凇

  【教材简析】

  本文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以清新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吉林雾凇千姿百态,奇特壮美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大自然,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第二自然段详细地介绍了雾凇形成的原因及过程,这是全文的重点。全文层次清晰,景物特点鲜明,给人们以身临其境之感。语言清新优美,情景交融,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淀与情感体验提供了很好的材料。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了解雾凇形成的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了解吉林雾凇是怎么形成的,体会作者描述之精妙。感受雾凇景观之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教学重难点】

  了解吉林雾凇是怎么形成的,体会作者描述之精妙。感受雾凇景观之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切入点和主线问题】

  雾凇是如何形成的?

  【语言文字训练点】

  总分总式文章写作方法

  【拓展读写】

  吉林雾凇奇观

  【资料补充】

  1.吉林雾凇形成。

  2.雾凇奇观

  【教学过程】

  课前头一天布置预习任务:

  1.初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碰到不会读或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标注读音,反复朗读,读会为止。

  2.再读课文:整体了解课文内容,做到读得正确,流利。

  3.通读课文:用笔画出不理解的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等。借助字典或联系课文中的句子进行理解,将意思写在书上。

  4.勇于质疑:在以上预习中遇到不懂的问题随时在书中画出或记下来,在后面用“?”表示。在老师进行课堂教学时,注意听讲。如还不懂,可以通过质疑来解决。

  【设计意图】良好的预习习惯,直接影响整堂课的学习效果,所以老师们一定不能忽略,而应舍得用时间、下功夫、想办法去训练培养。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激趣质疑。

  1.同学们,大家知道桂林山水吗?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与“桂林山水”齐名的我国著名的四大自然景观,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它们是:长江三峡、云南石林、还有就是吉林雾凇,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吉林雾凇的文章。(板书并齐读课题:雾凇,要求学生书空)

  2.看到这个题目,大家有什么要问的?你想知道什么?

  二、自主阅读,初读感知。

  (一)自由读课文,要求: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

  1.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江畔缀满镀上缭绕琼枝玉树

  雾凇十里长堤俗称凝结摄氏

  夜幕降临零下淹没模糊

  注意:“堤”,应该读dī,不要读成tí;

  “模”课文中应读mó,不读mú;

  “畔”应读pàn,不要读成bàn。

  2.检查课文朗读情况: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指导读顺句子,长句间注意停顿。

  ※从当年12月至第二年2月间,松花江上游丰满水库里的水,从发电站排出时,水温在4摄氏度左右。※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

  ※人们漫步在松花江边,观赏着/这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便会/情不自禁地赞叹: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呀!

  (二)带着刚刚的问题再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1.自由读课文。

  2.交流。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第一部分:描述了吉林雾凇奇观。

  第二部分:说明了雾凇形成的原因和过程。

  第三部分:人们观赏赞叹雾凇美景。

  四、学习奇观,感受美景。(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课文中是怎样来形容雾凇的呢?请大家打开课本122页,自己来读读第一小节。

  (1)多美的雾淞啊!文中是怎样形容雾凇的呢?

  (2)出示“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的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

  A、老师请一位同学来读读这句话,其他同学思考,你从这句话中哪儿感受到雾凇的美了?

  B、指名回答(课件)板书:(洁白晶莹银光闪烁)

  C、雾凇有着如雪般洁白,似银样闪烁的容颜,那晶莹的霜花缀满枝头,奇妙的美景绵延千里,难怪作者要说它是奇观。

  2.这么美丽的雾凇你想读好它吗?谁来试试?(指名读)

  3.真美,老师请女同学们来读一读这句话。(女生朗读)

  4.小结: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仿佛看到,在那三九严寒,大地冰封的时候,松花江畔的雾凇洁白晶莹,银光闪烁,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呀,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一小节,再次感受它的美。(齐读)

  五、书写指导。

  5个左右结构的字“堤、俗、、摄、淹、模”都是左窄右宽。“凝、零、雾”笔画较多,要看清笔画,注意笔顺,“凝”字第三笔为撇,第九笔为点,“零”字最后一点不要忘了。“氏”字不要写成“氐”。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齐读课题。

  2.导入:我们知道,吉林雾凇同长江三峡、云南石林、桂林山水并称为我国的四大自然景观。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一下吉林雾凇的美景。

  二、词语引路促探究

  1.【课件】出示词语

  饱和的'水汽蒸腾的雾气晶莹的霜花遇冷凝结

  2.理解

  (1)水汽:空气中有水汽,很小,肉眼看不见

  (2)雾气:雾气是水汽遇冷之后悬浮在空气中的小水滴板书:微小水滴

  (3)霜花:气温降到0摄氏度以下时,水汽遇冷凝结成白色冰晶。板书:微小冰晶

  3.那么雾凇是怎样形成的?学生根据课前预习,说说自己的理解。

  总结:雾凇也是一种霜花,但不在地上,在哪里呢?(树上!)凝结在树上的霜花,因此称为树挂,也就是雾凇。

  师强调: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成小水滴悬浮于空中形成了雾(板书横尖头)当气温下降到0摄氏度时,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成白色冰晶就是霜花。如果这霜花凝结在树上那就是树挂也就是雾凇。雾凇的形成离不开饱和的水汽和遇冷凝结。

  【设计意图】抓好词语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感的主要方法。引导学生从词语入手,让他们在一开始就对学习课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对于学生的学习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三、品读涵咏悟形成

  过渡:以上就是对雾凇形成的科学原理,它藏在课文中。但本篇课文把雾凇的过程写得非常形象、生动、优美。课文哪一自然段集中写了雾凇的形成的经过。

  1.整体感知文本

  (1)自由、大声朗读课文,要求读通顺。

  (2)雾凇形成一般要八到十个小时,但第二自然段用几句话就把雾凇写清楚呢?

  (3)请第一排同学分句朗读。讨论:如果这八句话中只要留下一句最重要、最核心的话,应该是哪一句?如果你读的那一句不是最重要、最核心的,那么请坐下。

  (4)这八句话之间有什么联系?【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句话

  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

  引导学生领悟:这是中心句,关系是总分,是概括写,其他是具体写。

  (5)该生再读中心句。你能不看书把什么叫雾凇说清楚吗?

  (6)学生齐读。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经对文本产生浓厚兴趣的基础上,有的放矢,直接引导他们走入文章的重点段落——第二自然段。通过“请8人一小组分句朗读,讨论谁是最重要的一句”这一方法,引导学生快速找准中心句,以期更好地理解文章重点。

  2.具体品读感悟

  【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3-6句话

  这样,松花江流经市区的时候,非但不结冰,而且江面上总是弥漫着阵阵雾气。每当夜幕降临,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左右时,这雾气便随风飘荡,涌向两岸,笼罩着十里长堤。树木被雾气淹没了。渐渐地,灯光、树影模糊了。

  过渡:接着的七句话把雾凇的形成过程按这种科学原理写出来的。水汽通常集中在有江、河的地方。

  (1)雾气在哪里?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相机点出弥漫、笼罩、淹没、模糊

  ①江面上弥漫

  ②长堤上涌笼罩(浓、重)

  ③树木间淹没

  ④模糊为什么模糊?雾气怎样能把近在眼前的灯光、树影都模糊了?

  (2)这四句话都写的是雾气。雾气刚开始弥漫在江面上,接着笼罩着十里长堤上。淹没了所有的树木,接着一切都模糊了。你们所读的雾气是一样的吗?(划出这四个词说明雾是变化的是越来越浓)自由读这四句话,指名读。小提示:如果要背诵就要牢记这四个词语哦!

  (3)雾气遇冷凝结成霜花,哪几句写霜花?

  【课件】出示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最初像银线,逐渐变成银条,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了。

  这句中有霜花吗?

  根据学生回答,【课件】相机点出白银、银线、银条、银松雪柳

  【课件】出示银线、银条、银松雪柳的图片

  讨论:为什么要把霜花比作白银、银线、银条?(镀只能镀上白银,珍贵,背后藏着作者的喜爱和赞美。)小结:这两句话写出了凝结成霜花挂在松树上、柳条上,就形成了举世闻名的雾凇。

  3.读中体会变化

  雾凇的形成要八到十个小时,但第二自然段只用了八句话就进行了描述。请看这个自然段的最后两句话

  【课件】出示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最初像银线,逐渐变成银条,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了。

  自由读。读了这两句话,我们从哪些字词中体现出变化是漫长的?

  根据学生回答,【课件】点出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最初、逐渐、最后。读的时候该怎样读?练习背诵。【课件】出示填空这蒸腾的雾气,()、()、()给松针、柳枝镀上了()。最初像(),逐渐变成(),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了。

  【设计意图】以读为途径,紧扣“奇观”,感受雾凇色形之美、探求雾凇形成之因、领悟雾凇变化之妙。切实加强教师、学生、文本、教学媒体之间的多向互动对话,在此过程中培育、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漫步江畔赞雾凇

  1.过渡:雾凇之美,美在它的悄无声息,美在它的壮观奇绝。要欣赏吉林雾凇奇观还大有讲究呢!【课件】出示:当地有句俗语叫“夜看雾,晨看挂,待到近午赏落花。”也就是说,观赏雾凇的最佳时间是在清晨。下面让我们随着人们的脚步一起漫步于清晨的松花江边吧。

  【课件】配乐出示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图片

  2.自由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找出赞美雾凇美的词语。

  3.【课件】出示图片和填空:吉林雾凇有的,有的……真是美不胜收呀!学生练习说话。

  4.同学们,此时此刻,如果你站在松花江畔,观赏着这美丽的雾凇奇观,你会如何赞美?(兴奋、惊喜)

  5.那么,松花江畔的人们又是怎样赞美的呢?【课件】出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1)你们见过梨花吗?它是什么颜色的?

  (2)联系课文想想,这里的“梨花”指的是什么?(雾凇)把什么比做梨花?(体会赞美之情:美快)

  (3)补充诗句出处。【课件】出示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节选)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设计意图】学生学到这里,肯定感觉有点“累”了,此时需要教师及时调控,再次点燃他们思想的火花:你们想观赏一下这美丽的雾凇吗?(学生肯定欢呼雀跃)好,我们再次走进吉林,此时此刻,学生静静地享受着:多动听的音乐,多美丽的景致!简直令人陶醉。观赏完后,教师适时指导学生用几句话赞美雾凇美景,在这,我的设计再次体现“循序渐进”“我手写我心”的教学理念。此时,学生的情感已达到高潮,教师巧妙点拨:看到这么美的景色,松花江边的人们又会怎样赞叹呢?这样自然引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五、作业出示总结

  1.【课件】出示作业:

  小练笔。以下两题任选一题:

  ①以“雾凇景观千姿百态“为中心句写一段话。

美术教案 篇3

  课 题:画飞船

  教学目标:

  1通过训练使学生灵活勾画基本形。

  2运用学习的方法并添加特征练习画飞船。

  3通过图形组合培养学生创造性发散思维。

  教学重点:图形组合

  教学难点:添加特征刻画飞船

  教学过程:

  拼图游戏

  教师课前准备各种图形卡片若干,让学生利用这些卡片在黑板上拼图,然后让他们讲出他们拼的是什么。教师在幻灯上出示飞船的投影,让学生分析这个飞船可以概括成几个什么基本形,你能不能利用卡片拼摆出来。

  演示画法

  ①安排位置(构图)。

  ②勾画主体的基本形。

  ③ 添加其它基本形。

  ④添加局部特征。

  ⑤涂色。

  ⑥添加背景。

  实践操作

  在学生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图片资料,巡回指导,因材施教,注意发挥学生的个性,多鼓励多表扬,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堂小结

  谈收获、谈体会,总结经验。

  课 题:画大轮船

  教学目标:

  1通过训练使学生灵活掌握图形组合与切挖。

  2运用学习的方法并添加特征练习画大轮船。

  3通过图形组合培养学生创造性发散思维。

  教学重点:图形组合与切挖

  教学难点:添加特征刻画大轮船。

  教学过程:

  欣赏导入

  出示各式轮船的图片让学生欣赏,感受轮船造型美,并引导学生分析概括基本形。

  分析探讨

  ①梯形可以分解成什么基本形。

  ②将两个平行四边形与一个梯形组合可以构成一个什么形(船体)

  组合与切挖演示

  实践操作

  在学生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图片资料,巡回指导,因材施教,注意发挥学生的个性,多鼓励多表扬,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堂小结

  谈收获、谈体会,总结经验。

  课 题:记忆画-入队

  教学目标:

  1通过训练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

  2运用学习的方法自由地刻画记忆中的人或事物。

  3对记忆中不够完整的地方大胆想象进行补充,培养学生创造性发散思维。

  4培养学生热爱红领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对入队时的回忆和记忆

  教学难点:对表现场面的选取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一定还记得我们入队那一天吧。你们高兴吗?谁能把自己激动的心情讲一讲,谁能把入队当时的情景讲一讲,那天在那、周围自然的景物都怎样?是谁为你戴上的红领巾,在队旗下你都怎样宣誓的。谁能讲一讲红领巾的来历,红领巾为什么是红色的?……

  构思探讨

  同学们都说的很好,那就让我们一同重温入队时的情景吧!(播放录像)。

  如果今天我们来画入队场面,那你想画些什么,为什么?如果只画一个人,就突出这个人的喜悦,主要表现在面部表情上,如果画的是一群人,那表现的就是我们集体入队时喜悦、壮观的场面。不论画大场面的还是画小场面的',都要把入队时关键的场面表现出来,如:戴红领巾、宣誓、敬队礼等。(录像画面定格)。

  表现方法

  ①先在画纸上安排人物的位置。

  ②勾画任务可将人物概括成基本形,如:头-圆形、躯干-长方形等。

  ③勾画人物五官、服饰、表情等。

  ④涂色。

  ⑤添加背景。

  实践操作

  在学生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图片资料,巡回指导,因材施教,注意发挥学生的个性,多鼓励多表扬,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堂小结

  谈收获、谈体会,总结经验,讲评作业。

  课 题:撕贴画-小猫.丑娃

  教学目标:

  1通过训练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运用学习的方法耐心细致地撕贴小猫和丑娃。

  3促进学生的左右脑协调发展。

  教学重点:撕贴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对细小部分的撕贴

  教学过程:

  欣赏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许多美丽的图画,请你们仔细观察,看这些图画,是怎样制作的。(回答略)对了它们是用纸粘贴而成的。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种图画的制作(板书课题:撕贴画-小猫.丑娃)

  基本技巧

  左手拿好手工纸,有颜色的面朝上,右手向上撕略向里用力,这时左手的手工纸被撕出白颜色的边来,右手向下撕则左手的手工纸没有白边。撕细小的部分左右手尽量靠近。

  撕贴步骤

  ①先确定所撕对象的大小和纸张的颜色。

  ②然后从大的部分撕起。

  ③之后再撕细小的部分。

  ④接着将撕好的部件组合在一起。

  ⑤确定之后先粘大的部件,再粘细小的部件。

  实践操作

  在学生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图片资料,巡回指导,因材施教,注意发挥学生的个性,多鼓励多表扬,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堂小结

  谈收获、谈体会,总结经验。

  课 题:撕贴画-人物

  教学目标:

  1通过训练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运用学习的两种方法耐心细致地撕贴人物。

  3促进学生的左右脑协调发展。

  教学重点:撕贴的方法

  教学难点:对形的控制

  教学过程:

  直接入题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撕贴画的基本方法,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撕贴画(板书:撕贴画-人物)。这节课我们将学习两种新的撕贴画方法。

  方法研究

  方法一:堆点法-先在画纸上勾画出人物的形状,然后将不同颜色的彩色纸撕成均匀的小碎块,接着按照画稿上的线将碎纸块粘贴上去。

  方法二:对称变化拼贴法-将人物的脸部按对称轴勾画出外形,然后用两种色彩对比鲜明的纸重叠撕出脸的形状,再将脸形按对称轴撕开,之后将两种不同颜色的半个脸拼合在一起。

  对形的控制方法:先在纸上用铅笔勾画出外形,然后细致、耐心地将纸撕开。

  实践操作

  在学生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图片资料,巡回指导,因材施教,注意发挥学生的个性,多鼓励多表扬,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堂小结

  谈收获、谈体会,总结经验。

  课 题:撕贴画-小挂盘

  教学目标:

  1通过训练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运用学习的方法耐心细致地撕贴并制作精美的小挂盘。

  3促进学生的左右脑协调发展。

  教学重点:制作过程

  教学难点:图形的选择

  教学过程:

  直接入题

  上两节课我们学习了撕贴画的一些基本方法,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撕贴画(板书:撕贴画-小挂盘)。这节课我们将学习小挂盘的制作方法及制作过程。

  方法研究

  ①首先选择一张颜色比较均匀适合做地的挂历纸,然后将挂历纸裱糊在纸板上,阴干之后留做备用。

  ②用圆规在裱糊后的纸板上画出半径10-15厘米的圆形。

  ③用剪刀将圆形剪下做挂盘的盘子。

  ④构思装饰图形,选择颜色与地有反差的纸撕贴图案。

  ⑤图形的选择要考虑颜色与地的和谐、图形与颜色的和谐、图形与地子的和谐等关系。

  实践操作

  在学生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图片资料,巡回指导,因材施教,注意发挥学生的个性,多鼓励多表扬,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堂小结

  谈收获、谈体会,总结经验。

  课 题:撕贴画-课程表

  教学目标:

  1通过训练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运用学习的方法耐心细致地撕贴并制作精美的课程表。

  3促进学生的左右脑协调发展。

  教学重点:制作过程

  教学难点:图形的选择

  教学过程:

  直接入题

  上两节课我们学习了撕贴画-小挂盘,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撕贴画(板书:撕贴画-课程表)。这节课我们将学习小挂盘的制作方法及制作过程。

  方法步骤

  ①用黄颜色的纸撕出一个小房子的外形。

  ②用橘黄色撕出烟囱。

  ③用黑色折叠后撕出篱笆。

  ④用绿色和棕色撕出树。

  ⑤还可根据自己的喜好撕出小动物。

  ⑥组装粘贴。

  ⑦最后白色的纸画出课程表,然后剪贴在房子上。

  实践操作

  在学生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图片资料,巡回指导,因材施教,注意发挥学生的个性,多鼓励多表扬,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堂小结

  谈收获、谈体会,总结经验。

  课 题:糖纸剪贴画舞蹈人物

  教学目标:

  1通过训练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运用学习的方法耐心细致地剪贴舞蹈人物。

  3促进学生的左右脑协调发展。

  教学重点:学习使用剪刀

  教学难点:剪贴画的方法

  教学过程:

  直接入题

  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撕贴画,今天我们将学习使用剪刀进行剪贴作画(板书课题:糖纸剪贴画-舞蹈人物)。

  绘制画稿

  用基本形的方法绘制舞蹈人物。

  方法步骤

  剪刀的使用方法:右手持剪刀,左手拿纸。

  ①在糖纸或其它包装纸上用铅笔画出底稿。

  ②用剪刀沿铅笔稿的边缘剪开。

  ③粘贴在图画纸上。

  实践操作

  在学生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图片资料,巡回指导,因材施教,注意发挥学生的个性,多鼓励多表扬,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堂小结

  谈收获、谈体会,总结经验。

【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美术教案 《美术》教案05-15

美术教案模板《美术》教案05-04

美术教案美术教学教案06-05

美术教案10-27

【经典】美术教案11-01

美术教案(经典)10-21

经典美术教案03-05

美术教案(经典)07-31

[经典]美术教案08-12

【精选】美术教案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