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案

时间:2023-09-21 08:20:49 美术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美术教案(精品8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美术教案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用的美术教案(精品8篇)

美术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通过古代石器、玉器的发展,了解人类审美意识的萌生与发展。

  了解玉器的丰富内涵和对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由此对工艺美术获得初步了解。

  教学重点:

  玉器的发展历史和丰富内涵

  教学难点:

  理解“君子比德于玉”的特殊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你了解玉哪方面的故事?

  指名说说

  二、新授

  板书问题:引导学生去读课文

  以玉组词

  玉分几种,玉器制作有几种审美追求?

  为什么说“君子比德于玉”?

  新石器时代有哪些玉器文化?

  选择一玉器进行鉴赏练课件制作习

  学生细读,交流讨论。

  反馈:结合图例引导学生说说答案,阐述“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等含义,重点讲授“君子比德于玉”

  进行鉴赏练习,说说艺术风格和喜欢的原因。

  三、总结

  中国传统玉工艺历史悠久,品种浩瀚,成就卓越,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以玉的'质地来比喻人的美德是我国特有的文化现象,使本来就精美的玉器更增添了深层次的审美意蕴。

  四、作业

  选一图进行鉴赏练习

美术教案 篇2

  一、 概述

  1、《传递我们的心声——宋体字》是初中七年级(上)美术人教版的第三单元。

  2、课时:1课时。

  3.美术字是初中美术设计应用课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宋体美术字的教学是以追求文字的美感为目的,以提高学生对文字的审美能力和掌握书写的技巧为目标。

  4、宋体美术字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在学生能够辨认宋体字的基础上寻找身边图书资料上的宋体字,可以让学生对宋体字产生亲切感,也可以自然而然地引入新课。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美术字的基本知识。

  (2)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宋体字的基本特征和实用价值。

  (3)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学会写宋体字。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欣赏对比,分析黑体字和宋体字的特点与区别。

  (2)掌握宋体字的结构特征、笔画特点和书写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宋体字的学习,感受汉字的结构美和笔画美,提高对汉字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宋体字的结构特征和笔画特征

  教学难点:

  用正确的方法书写宋体字

  三、 学习者特征分析

  1、 学生是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课堂上喜欢表现自己,对美术学习有浓厚的兴趣。

  2、 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有较强的形象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3、 在小学美术课上接触过变体美术字,在生活中也见到过不少美术字,这些都为本节课的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

  4、 学生要认识宋体字较容易,但要写好宋体字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在结构处理及笔画特点的书写。

  四、教学策略:

  1、 直观演示法:借助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及老师的准确演示,可以让学生直观的了解书写过程中的技巧,让学生有了参考的`依据,在惊叹赞美老师演示技法的过程中,自己有了操作的兴趣和信心。

  2、 讲授法:通过老师讲授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及重难点,更快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

  3、 学生自主探究:给学生创设大量动手实践的机会,通过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探究,并在探究的过程中进行小组交流讨论,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自主性和创造发挥的空间。

  4、评价法:自评、互评、点评,同学间相互评价和老师的指导与肯定,可以增加学生的成就感,可以让学生的作品更成熟,更完美。

  五、资源

  1、人教版新课标教材《美术》七年级上册

  2、多媒体教室

  3、教师准备:学习宋体字的多媒体课件。

  4、学生准备:绘画本、铅笔、橡皮、尺子、颜料

  六、教学过程:

  1、 兴趣导入。

  不久前有则新闻说韩国要把汉语作为它们的中小学教材,而且联合国也把汉语作为官方语言,这说明汉字在国际社会有着重要地位及无限的魅力。作为中国人你们对自己的文字了解多少呢?请同学们看一看这些字,你们认识它吗?这是什么字?(兴趣导入,激发动机)

  ①、演示搜集的美术字。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这些字叫美术字。美术字也叫图案字,是一种经过装饰、加工的文字。它的特点是:醒目、美观、规格化。规格化指对字体和字的大小有着统一的规定和要求。是一种有效的宣传工具。常用于广告宣传用语、店铺的招牌、商品的名字、书籍的封面、印刷品、报纸等。

  ②、 请同学们观察这些字辨别一下它们的字体一样吗?认识它们是什么字体吗?教师小结:黑体字、宋体字、变体字。

  揭示课题:传递我们的心声-----宋体字

  2、 讲授新课:

  (一)出示本节课要学的内容:

  ①、了解什么是宋体字。

  ②、认识宋体字的字形特征和笔画特点。

  ③、认识汉字的间架结构。

  ④、学会写宋体字。

  (二) 简要介绍宋体字。(了解宋体字的来源、字形特征及基本笔画的特点。)

  ①、 什么是宋体字?

  宋体字源于宋代,在明代确立。是起源于宋代雕版印刷时通行的一种印刷字体。创始人据说是南宋秦桧,人们恶其行,对于他创造的字遂不以其姓氏命名而称“宋体字”。 提起秦桧,人们自然想到一个奴颜婢膝、残害忠良的奸臣。秦桧博学多才,在书法上很有造诣。他综合前人之长,自成一家,创立了一种用于印刷的字体。按一般的习惯,应该叫秦体字才对。可是由于他人品太差,在抗金斗争中,是投降派的代表人物,曾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民族英雄岳飞父子,成为千古罪人,所以人们痛恨他,虽然应用他创立的字体,可是却把字体命名为宋体。 今天的报纸正文大部分都是宋体字。

  ②、 宋体字的特点:(出示范字,师生共同讨论、分析。)

  (1) 字体特点:横平竖直、横细竖粗、起落笔有棱角、俊俏秀气。

  (2) 笔画的特点。点入水滴撇似刀,横窄竖宽捺如扫,左钩右钩鹅进食,横到尽时有三角。

  (3)游戏:练眼力。(在众多字体的范字中找出哪些是宋体字,巩固知识)

  (4)动手找一找:在美术课本封面上找出哪些地方用到了宋体字。

  ③、 汉字的间架结构。

  写好字的关键在于结构、比例正确,其次要注意笔划粗细的调整(如少笔划粗、多笔划细等)及均匀、稳定等问题。

  演示范字。师生共同分析字形结构。

  教师小结字体结构设计的几个基本原则。

  字形匀称,大小统一。

  上紧下松,上大下小。

  有争有让,适当穿插。

  笔画统一,主次分明。

  ④、 宋体字的书写步骤。(PPT演示,给予学生形象直观的感受)

  以“永”字为例,演示书写步骤。

  (1)、打格:要求学生在纸上打两个边长为10厘米的“田”字格。

  注意:字与字之间要有字距,行与行之间要有行距。

  (2)、 骨架:有单线条画出字的骨架。

  注意:“顶天立地,左右碰壁。”

  (3)、 勾边:在骨架上用宋体字的笔画勾边。

  教师在勾边时,可以让学生先说一说某一笔画应该怎么勾,让学生参与其中,师生共同完成,形成良性互动。

  (4)、 填色:可以填成单色也可用其他方法填色。

  3、 动手做一做。(学生练习,巩固知识)

  在美术纸上打好的方格内用宋体字写出自己的名字。

  学生完成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展开自评、互评。优秀的作业可以拿到展台上展示。

  4、 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要能认识宋体字的字体特征、笔画特点及书写。并能把今天所学的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5、 作业:

  ①、用宋体字写出自己的名字。

  ②、找一找现有教科书封面上的宋体字。

美术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捏小泥人的一般方法。

  2、培养动手能力与合作精神。

  3、体验学习活动的快乐,陶冶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操。

  重点

  在活动中掌握捏小泥人的方法。

  难点

  想象一定的情境,并根据情境做出各种造型有趣的`小泥人。

  教学准备

  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各种黏土。

  教学方法

  体验与讨论相结合,探究式方法。

  板书设计生动的小泥人

  骑鸡娃陕西安寨

  踏青北京

  击鼓说唱佣汉(夸张、诙谐)

  制作要求:大胆、生动、夸张)

  教学过程

  一、走进教室 看一看

  1、课件展示在教室里玩耍的小泥人的图片,提醒学生仔细观察。

  教师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2、学生回答(引导学主回答出“什么人”、什么地方”、“在干什么”)

  教师小结并揭示课题。

  二、做个泥人 试一试

  1、师生一起随意捏个外形。

  教师在视频展示台示范讲解。(强调“随意捏”,要大胆,可夸张一点)

  2、指名展示,师主共同调整。

  三、捏捏泥人 动一动

  1、课件展示小泥人的不同动作,配欢快的音乐。

  2、师主同做“小泥人的体操”。

  3、教师提问:你是怎样让你的小泥人做不同的动作呢?

  教师小结捏泥人动态的要求。

  四、美化泥人 乐一乐

  1、课件展示5张制作完整的小泥人图片。

  提问:你觉得他们美吗?美在哪里?你能看出是用什么方法做的?

  师生共同总结美化小泥人的方法。并用课件展示。

  2、师主共同美化自己的小泥人。

  3、指名展示,师主共同点评、调整。

  五、合做泥人 玩一玩

  1、课件展示一组小泥人的图片。

  教师引导学生从泥人的动态、细节的美化以及组合几方面来欣赏。

  2、分组讨论:我们的小泥人在教室的哪个位置做游戏,做什么游戏。

  3、小组合作表现。

  六、展示泥人 评一评

美术教案 篇4

  树叶拼贴画(中班美术)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树叶进行拼贴作画,并能适当添画,丰富画面。

  2、欣赏秋叶的形态美,体验创作过程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

  各种树叶、胶水、画纸、水彩笔、剪刀、PPT

  活动过程:

  一、欣赏教师拼贴树叶,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1)秋天到了,我们一起收集了很多树叶,这些树叶是什么样的? 生:(颜色、形状、手感)树叶宝宝的不同形状(有的是圆圆的、有的是椭圆形的.、有的是两头尖尖的各种各样的)

  师:秋天树上掉下的树叶,你们觉得有什么用吗?

  生:变成泥土养料。

  师:今天老师要告诉大家这些落叶奇妙的用处。不过啊,我要先卖一个关子。让你们来猜猜。我们先来看看这些美丽的小鱼。(出示图片)

  你们来说说这样小鱼的外形是怎么样的?(引导学生回答,小金鱼不同部位的形状特点)

  你们看看小金鱼的尾巴和这些叶子的形状相不相似?猜到今天,我要教大家用落叶来做什么了吗?

  我要教教大家把树叶变成美丽的图画。

  二、教师示范作画,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1)教师示范把两片树叶拼贴好后,在周围画上水、泡泡等。

  (2)教师重新出示一些其他形状的叶子,启发幼儿想象,还可以做成什么? 出示其他树叶拼贴画,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尝试。

  三、介绍树叶拼贴画的方法并讲解粘贴制作的注意事项。

  四、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1)让幼儿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叶子图形。

  (2)尝试用糨糊把不同形状的叶子拼组成美丽的图案。

  五、欣赏、交流作品。

  (1)幼儿互相欣赏并说说喜欢谁的作品。

  (2)让做的好的幼儿说说看,自己的步骤,介绍一下自己的作品。

美术教案 篇5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邻近色,掌握邻近色的调配规律。

  2、用邻近色进行涂色练习。

  3、感受色彩的魅力。

  教学重点:

  认识邻近色并掌握其调色方法。

  教学难点:

  如何运用邻近色表现出和谐的色彩搭配和完整的画面效果。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水粉颜料和绘画工具。

  学生:水粉颜料,毛笔,调色盘,笔洗,报纸,抹布。

  教学思路:

  本课首先通过让学生欣赏生活中的邻近色,使他们感受到邻近色的和谐美;接着通过观察色轮表,明白邻近色之间的色彩关系和变化规律,并在多媒体的演示下理解邻近色的调配方法;最后最后通过动手实践达到本课的学习目的。

  教学过程:

  1、引导欣赏:

  (1)播放录象,欣赏生活中的邻近色画面

  (2)出示课题——“色彩的`和谐”.

  (3)复习对比色,比较邻近色与对比色的区别。

  2、目标发展:

  (1)什么是邻近色?(出示色轮)

  在色环上,相邻近的色彩,称为邻近色。如:

  黄——黄绿——绿

  红紫——紫——蓝紫

  黄橙——橙——红橙

  (2)寻找邻近色(师生互动)

  A、家居图片

  B、生活图片

  C、建筑图片

  (3)欣赏画家作品,找出邻近色,并说说邻近色在画面中产生的效果:和谐

  (4)师示范邻近色的调配方法

  黄色里逐渐加大蓝色比例,最后变成绿色。

  3、实践活动:

  (1)作业:用邻近色组织一幅画面。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4、作业展评。

  施教时间:9月18-22号

  课后记

  使用水粉进行邻近色的练习,色彩的比例和加入水分的多少都影响学生的作品效果。水粉练习还应在今后加强。

美术教案 篇6

  一、教学目的:

  1、认知目标: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京剧脸谱艺术的特点、谱式、色彩等方面 的基础知识,了解中国脸谱艺术富有的图案美及鲜明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培养学生对京剧 脸谱艺术的欣赏能力。

  2、实践目标:①学习按步骤临摹京剧脸谱。②根据谱式、颜色所代表 的含义分组合作设计一套京剧脸谱。

  3、情感目标:通过对京剧脸谱知识的学习,激发学生关心、热爱中国 脸谱艺术的情感,培养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及重难点:

  1、教学内容,学习京剧脸错知识、设计制作京剧脸谱。 2、重点: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艺术的认识和热爱。(通过多媒体、范画解决)。 3、难点:学习京剧脸谱图案的设计制作,线条要流畅、和谐;色彩要均匀、清爽。

  三、教具学具:

  1、学生:

  第一课时:脸谱资料、铅笔。制作好的脸谱底板。

  第二课时:脸谱资料、水粉色、调色盘、毛笔。

  2、教师:

  课本、京剧脸谱资料、图片、录像、CAI课件。

  四、教学建议:教学对象分析:本课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学生的感知力、理解力较强,对“ 时、空”观念也比较明确,理解记忆、抽象思维和创造性想象有一定的水平,有意注意占优 势,并且能长久保持,兴趣稳定。模仿能力创造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对新鲜事物感兴趣 。 京剧脸谱艺术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新的、不十分了解的知识,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 的表现欲望。

  教材分析及教法设计:1、教材分析:脸谱是中国戏剧中特有的化妆艺术,以写实与象征相合的艺术夸张手法 , 鲜明地表现某些男性人物的面貌,揭示出人物的类型、性格、品质、年龄等综合特征。脸谱 又是一种富有装饰性的图案艺术,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

  脸谱艺术历史修久,它是起源与面具有密切的关系。京剧兴起后,脸谱造型日臻完善,在构图上奠定了基本谱式,各类角色的脸谱进一步精致化、多样化,但仍然保持着传统脸谱的基本特点。 、

  京剧脸谱通常分净角与丑角脸谱两大类。约有十余种谱式,净角主要有:“整脸”、“ 三 块瓦(窝)脸”、“十字门脸”、“六分脸”、“碎花脸”、“歪脸”等。丑角谱式较少有: “豆腐块脸”、“腰子脸”、“枣核脸”几种谱式。

  京剧脸谱的颜色一般以某一种颜色象征某人物的品质、性格、气度,这种颜色成为“主 色 ”,它是一个脸谱最主要的直觉表现手段。每个脸谱至少用三种以上的颜色,各种色彩显示 不同的作用与象征,可以表现人物的忠、奸、善、恶,寓意褒贬,爱憎分明。本课选用了学生较为熟悉且具有典型意义的传统京剧人物形象,使学生能够很快的掌握 本课学习内容,能在理解教师意图的基础上完成学习任务。

  2、教法设计 本课教学属于中学七年级工艺制作课,是学生在学习色彩知识的基础上,对色彩知识掌 握的延伸、巩固,并学习运用色彩知识进行创作。 针对学生特点在教法设计上采用:

  ①、观察理解法:七年级学生观察想象能力的比小学生丰富,他们的感受能力很 强,有耐心。在观察事物时能自己思考分析事物,在认识客观世界时具有积极性、主动性。 教师通过讲解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识由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由模糊到清楚,帮助 学生完成由抽象的主观认识发展到具象的理解认识。

  ②、分析比较法:七年级学生有恨强的观察理解能力,他们能够分析比较出不同物象之 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引寻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比较来认识教学内容,理解教学意图。

  ③、指导制作法:教师要在学生理解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绘制京剧脸谱,但不能 越俎代疱替学生选择谱式、色彩。让学生分组讨论后选择自己喜爱的谱式来绘制。

  ④、多媒体演示法:本课件采用网页制作,以小结件形式融于网页之中。美术课教学需 要大量使用图片、范画,教师也要示范画给学生看,这需要大量的时间,而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利用多 媒体的优势,可以让学生接受到大量的信息,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教师也可以很快地进 行范画演示,师生互动。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得到享受和乐趣,对教学内容更感兴趣, 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

  五、教学多媒体设计:在本课教学中使用了CAI多媒体课件,课件中包含有电影、声音、动画、演示过程等内 容。CAI课件的使用性学生能够更直观、更清楚、更快捷地掌握知识点,提高学习效卒。也 使教师能够根据实际教学情况随时调整教学环节,有效地利用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谱式 步骤一:导入新课〔播放〕:——京剧唱腔片断《铡美案》、《古城会》。 1、提问,哪位同学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你知道这是什么艺术? ②为什么包拯、关羽、曹操脸上都有许多的图案和颜色? 引导学生小结:京剧,角色图案和颜色是用来舞台化妆用的。 2、教师总结,京剧是我国传统艺术,在京剧中有些人物的脸上有一些图案和颜色,是京剧特有的舞台化妆艺术。这种用来化妆用的图案和颜色在京剧中叫脸谱。 (板书:京剧脸谱) 〔课件演示〕:(出示脸谱资料) 京剧——舞台化妆——脸谱 3、教师提问:如此美丽的脸谱,你们想不想把它表现出来? 学生回答。(略)

  步骤二:介绍京剧脸谱知识。点击:〔课件播放〕——古代面具——京剧脸谱资料。 1、起源: 教师讲解:京剧脸谱的起源与画具关系密切,人类早期的战争面具,傩舞面具、汉代百 戏假面具都是戏剧脸谱的远祖。京剧兴起后,脸谱造型日臻完善,在构图上奠定了基本谱式,各类角色的 脸谱进一步精致化、多样化,但仍然保持着传统脸谱的基本特点。 2、意义: 讨论:京剧中为什么要用脸谱化妆?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脸谱是京剧中特有的化妆艺术。是用写实和象证相结合的艺术手法,把人物 的形象进行夸张,以突出、强化人物的生理特征——面貌及个性,而采用的一种手段,用来造成舞台的效 果。 3、京剧脸谱的艺术价值: (请学生谈一谈京剧脸谱的美感) 教帅总结,脸谱既是一种舞台化妆,同时又是一种装饰性很强的图案艺术,具有很高的 欣赏价值,是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 4、脸谱在京剧中的运用: 问:京剧中那些角色运用脸谱化妆?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京剧中的脸谱通常用于“冷角”和“丑角”两大类人物形象的化妆上。生、旦角很少用。

  步骤三:京剧脸谱的谱式: 〔课件出示各种谱式〕学生谈各种谱式的特点。 教师总结:京剧脸谱在应用和发展中,形成了一定的谱式,约十余种,这是其中的五种 。 介绍特点: ①整脸:在整个面部涂一种主色,不勾花纹,而是在主色上画出眉、眼、口、鼻的纹理 ,这种谱式称之为“整脸”。 ②在整脸的基础上,用黑色把眉、眼、鼻等在颜色上突出出来,使前额、左右面颊呈现 出三块明显主色,平整的如同三块瓦,称之为“三块瓦脸”或“三块瓦窝”。 ③从脑门顶至鼻了尖,用黑色或其它颜色的立柱纹与眼窝大体呈“十字”形,额头涂白 ,有灰色小圈眉了,此种谱式称之为“十字门脸”。 ④与整脸相反,脸谱色彩、构图最复杂的称之为“碎花脸”。 ⑤色彩、构图小对称,表现人物形象反常、卫陋的脸谱谱式,称之为“歪脸”。

  步骤四: 1、演示作业过程:〔播放——演示课件〕 ①在画好的脸谱外形上定出左右的中轴线。 ②定出眉、眼、口、鼻的位置。 ③用铅笔勾画脸谱纹样,勾画谱式时注意左右对称(歪脸除外)。 2、完成一副京剧脸谱的设计制作。 3、〔课件〕出示作业要求: a、可以独立设计制作完成,也可以与邻近几个同学合作设计完成一套京剧脸谱作业, 具体分工自己两议解决。如:水辩传、三国等。 b、本课时完成谱式的铅笔稿勾画。 c、注意事项:1、自选谱式; 2、左右对称(歪脸除外)

  步骤五:学生课堂练习,教师巡回进行辅导: 定中轴线、五官位置: 勾画谱式: 〔课件同时播放勾画谱式过程〕

  步骤六:课堂总结 选优秀作业让作者自己点品:其余同学提出优,缺点;教师表扬优点,不用自己的观点影响学生。

  第二课时:

  步骤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课件播放〕——京剧脸谱资料。

  步骤二:学习新知识——脸谱色彩知识 1、教师提问:那位同学知道京剧脸谱上的颜色是起什么作用的? 学生回答(略)。 2、教师讲解:在京剧脸谱上有许多的颜色,这些颜色都有一定的含义,不可以随便乱 用。 京剧脸谱的颜色是以一种颜色象征某人物的品质、性格、气度,这种颜色称为“主色” ,它是一个脸谱最主要的直觉表现手段。艺术家用红、蓝、白、黑、金、紫、银等颜色,以 丰富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突出剧中复杂的人物形象。重在形、神、意三个方面,表现 人物的忠、好、善、恶,寓意褒贬,爱憎分明。 3、你能说出各种颜色各代表什么意思吗? 学生讨论(略) 4、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京剧脸谱的色彩非常丰富,主色一般象征某个人物的品质、性 格、气度。 红色——表现忠贞、英勇的人物性格,如:关羽。 蓝色一一表现刚强、骁勇、有心计的人物性格,如:窦尔敦。 黑色——表现正直、无私、刚直不阿的人物形象,如:包公。 白色——代表阴险、疑诈、飞扬,肃煞的人物形象,如:曹操。 绿色——代表顽强、暴躁的人物形象。如:武大虬。 黄色——代表袅勇、凶猛的人物,如:字文成都。 紫色——表现刚正、稳练、沉着的人物。 金、银色——现各种神怪形象。〔教师讲解同时课件演示——脸谱资料〕

  步骤三:着色方法 〔课件演示——涂色过程〕 1、先从白色入手,将所有白色涂满, 2、再涂颜色,要按由浅入深地顺序涂, 3、最后着墨色

  步骤四:作业要求:〔出示课件〕 1、完成铅笔稿着色 2、注意事项: ①每个脸谱至少有三种颜色。 ②着色时先勾边线再涂染

  步骤五:课堂练习 学生分组完成作业——涂色 教师巡回辅导帮助学生完成。

  步骤六:点评作业 方式:学生将制作完成的作业戴在脸上,学生互相展示、观看、评价,教师鼓励学生 认真完成制作,表扬有创意的作业。

美术教案 篇7

  岭南版美术第三册岭南版美术教案 (第三册)

  第1课 民间玩具世界 岭南版美术教案 (第三册完整版)

  教学重点: 感受民间玩具造型、色彩特点与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 能用语言描述民间玩具的艺术特色。

  教学过程:

  1、 活动一:教师问:“你发现什么?它们叫什么?”

  欣赏课本提供的玩具图例,找出它们的名字。

  2、 活动二: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A、教师提供“泥、纸、竹、皮、面、木、布”等多种材料,让学生进行猜想与假设。

  B、感受民间艺人心灵手巧及民间艺术特色。 岭南版美术教案 (第三册完整版)

  3、活动三:它们“想说”些什么?

  A、让学生讨论民间玩具的'产地、寓意及有关的故事。

  4、活动四:民间玩具美在哪里?为什么?

  A、提供描述的感觉词语(如:材料美、装饰美、对称美、质朴、饱满、逼真),

  玩具中哪些地方使你产生这种感觉?

  B、民间玩具造型、色彩特点与审美情趣。

美术教案 篇8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由于自然条件、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不同,人类历史上的古老文明所孕育出的艺术作品表现出的多样化。

  2、过程与方法:欣赏不同艺术流派和现代艺术作品,感受各自的艺术特点

  3、尊重不同风格的艺术作品,、审美情趣,促成人生观、世界观的完善和情感与道德认识的不断提升

  课堂学习过程与方法设计

  学习过程

  方法设计

  收集有关艺术方面的资料

  交流收集的资料

  1、课件展示不同形式流派的美术作品、现代产品

  播放课件

  出示问题:不同艺术流派的美术作品有何不同?

  思考、讨论

  1、承认艺术多元化的事实。

  2、肯定自我的审美感受。

  3、尊重他人的审美选择和个性。

  多种形式创作

  补充小结

  2、总结现代艺术的特点

  3、就艺术多元化的问题开展讨论

  为你校的校园艺术节的活动设计一份海报

  学习本课的感受

  对古代多元艺术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认识多元化的艺术

  体会艺术创作的不同特点

  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表达能力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学生通过辩论,得出的结论不止一个,这实际上正是艺术多与阿华影射的现状。

  体会艺术创作的多样性

  加深对艺术多元化学习的体会。

  教后反思

  体会艺术创作的多样性

  加深对艺术多元化学习的体会

【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美术教案 《美术》教案05-15

美术教案美术教学教案06-05

美术教案模板《美术》教案05-04

美术的教案02-04

美术的教案02-28

经典美术教案02-22

美术教案10-27

美术教案[精选]07-21

经典美术教案03-05

(精选)美术教案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