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案

时间:2022-10-07 19:40:46 美术教案 我要投稿

有关美术教案模板集锦八篇

  作为一名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美术教案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有关美术教案模板集锦八篇

美术教案 篇1

  一、指导思想

  根据教材要求,本期我有的放矢的进行了形式多样的绘画教学,着力提高学生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贯彻加强基础知识,开发智力,发挥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的原则,重视审美教育和加强工艺设计教育,力图把知识性、趣味性和科学性融为一体。

  二、学生情况分析:

  六年级学生们的美术基础不相同,对美术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也不同。大部分学生对色彩有辨别能力,把握物体形状的能力很强,对美术有了较高的欣赏能力和有较强的写实能力,已初步理解并能应用透视、色彩等基础知识和技法。从上学期的美术学习中不难看出同学们对画画充满了兴趣。作为美术教师要引导他们兴趣发展下去,并且要继续培养他们良好的绘画习惯。对班上在美术发面有潜能、认识美的能力较强的学生加强辅导,进一步提高画画的能力。有个别学生学习美术有困难、有惰性。要开展一帮一的活动。

  不足之处:

  1、学生对于活动作业的认识态度有所偏颇,对于回家进行作业的投入度不高。学生乐于参与探究活动,但对于自己准备各类身边常见材料的投入度很低。

  2、部分学生上课缺少兴趣,作业完成男生较差。

  三、全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19课,选修课2节。其中造型·表现14节,设计应用2节,欣赏评述3节,综合探索2节,教学内容包括欣赏、绘画、工艺等课业。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学习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等。美术学科很难像数学、英语一样分成若干个等级,总体是块状的,尽管内容从1—6年级也有递进,但很难截然分清。有的内容在四年级出现,在六年级还会出现。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特点,把握教学深浅。因为是六年级,所以内容越来越广,难度越来越大,对教师的教学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没有充分的备课是上不好六年级的课的。

  四、教学目标:

  1、造型·表现

  运用形、色、机理和空间等美术语言,以描绘和立体造型的方法,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工具、材料,记录与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2、设计·应用

  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单的创意、设计方法和媒材的加工方法,进行设计和装饰,美化身边的环境。

  3、欣赏·评述

  欣赏、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料、形式与内容等特征,通过描述、分析与讨论等方法,了解美术表现的多样性,能用一些简单的美术术语,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4、综合·探索

  结合学校和社区的活动,以美术与科学课程和其他课程的知识、技能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策

  划、制作、表演与展示,体会美术与环境传统文化的关系。

  四、教学措施:

  1、认真备课,认真上课。在传授双基、培养能力过程中,加强思想品德教育。要充分发挥美术教学情感陶冶的功能,努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改进学习、教学方法,从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研究“教”和“学”的方法,充分运用视觉形象,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巩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并逐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

  3、做到深入钻研教材,抓基础,抓课前准备。制作好范画,手工范品及、影片、录象片等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即使进行直观教学。

  4、加强个别辅导,抓好课堂巡回辅导的环节,认真的帮助学生解决练习中的具体问题。对于成绩不理想的几位学生,找出学习不好的原因,有的放矢地帮助解决。推荐成绩优秀的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使他们得到更大的提高。

  5、跟班主任联系配合,端正部分学生,特别是部分男生对美术课的态度和认识。

  6、利用欣赏、复习、直观教学等手段,弥补学生的知识缺陷和想象力,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五、课题研究及措施

  课题:如何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措施:

  1、用生动有趣的语言作引导,丰富想象力。

  生动活泼幽默诙谐的语言能给学生一种美的享受,把学生带入一个轻松地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如同身临其境般地被陶醉迷恋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展开想象的翅膀去创造着独特的个性化的艺术形象。

  2、用直观形象的教具作引导,丰富想象力。

  小学生的想象力比成人的想象力更奇特,更天真无暇更淳朴。一旦触动学生那想象的翅膀可以说是一发而不可收拾。美术学科的课程标准和要求就是要培养学生能感受美、鉴赏美、和表现美的能力。所以,在每节美术教学中都有必要提供一些直观形象有趣的教具。

  3、用肢体动作和表情作引导,丰富想象力。

  肢体动作和表情是无声的,但能激发和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而且我相信每个学生对各自看到的肢体动作和表情都有着不同的诠释,这就是为学生营造一个想象的空间去塑造各自心中的艺术形象。

  4、用活动贯穿教学始终,丰富想象力。

  小学生最感兴趣的就是做游戏。如果能把每个教学内容编成童话并让学生动手制作,学生就会一直都沉浸在想象的天国里。

  明与暗

  课时:1课时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分析、比较,使学生初步掌握物体的明暗发现方法。

  2、学生能初步运用明暗表现方法去观察、分析、描绘物体的立体感觉。

  3、培养学生对客观世界存在的自然现象的研究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比较物体在光照射下的.明暗变化的原理和规律。初步运用物体的明暗画法规律,表现出物体的立体感。

  教具准备:球体、立方体石膏模型数个,铅画纸、铅笔、美工刀。学具准备:素描纸,绘图铅笔、画板、橡皮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导入:同学们,我们看教室两边墙上,这些是美术兴趣小组同学们的素描作品,你们能看这些作品有什么特点?

  师:对,这些作品都是用明暗造型方法表现的石膏体。那么今天我们就跟大家来共同学习新的一课“明与暗”。(出示课题)

  (二)新授:

  我们首先来研究研究明暗怎样产生的。通过刚才的观察,你能总结出明暗时怎样产生的吗?

  有体积的物体在光线的照射下,会呈现出一定的明暗变化。

  (三)观察体会

  同学们这里有一个石膏球体,我们来观察,当光线照射的它时,我们会发现什么?

  总结:亮面(即直接受光面),灰面(即侧面受光面),暗面(即没有受光的面),明暗交界线(区分明暗两部的界限),反光(侧面环境光影响)。

  (四)主动参与

  下面老师就用铅笔画素描的形式表现圆柱明暗关系。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作业设计:

  1、学生选择立方体或圆柱体画出明暗素描,教师进行巡回指导

  四、欣赏讲评

  教师把学生完成的作品摆放到前面,全体学生欣赏讨论,然后说出自己的观点。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物体明暗变化的基本规律,希望同学们能将生活中各种不同物体的明暗,并用画笔把他们描绘出来。

  六、拓展:

  观察其他几何体在光照射下其结构特点及明暗变化,并进行写生。教学反思:

  寻找美的踪迹

  第2课时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综合探索

  教学目标:

  1、认识肌理,从整体和局部寻找美、体会美

  2、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3、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肌理的美

  2、合理构图

  3、从多角度发现事物的美。

  教具学具准备:

  牙刷、吸管、水粉颜料、水粉笔、墨水、宣纸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导入:(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不同的数量不同的方法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美)

  1、请学生欣赏一朵花照片、几朵花照片和许多花的照片。教师分别请学生谈谈对三张照片的体会

  小结:一朵花明朗清晰、几朵花重叠绽放,许多花绚丽多彩。

  2、揭示课题

  我们一起来《寻找美的踪迹》。(板书课题)

美术教案 篇2

  1、《人民的艺术家——齐白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显性目标:通过资料的收集和学习,了解齐白石的艺术成就、艺术生涯、艺术特色等,能运用艺术语言(如写意、工笔、阴刻、阳刻、虚实等等)描述一幅自己喜欢的作品,并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2.隐性目标:体会“勤奋”与“毅力”带给人的影响;明白要认真观察生活,才能感受到美;激发学生对民族艺术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学习欣赏齐白石的作品,了解他的艺术成就、艺术特色和艺术表现。

  2.教学难点:运用艺术语言描述一幅自己喜欢的画,并表达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教学准备:

  师生课前收集的相关文字和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工具的摆放。

  二、设问引入

  1.上个世纪,我国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艺术家,其中有一位著名的国画大师在1953年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您知道他是谁吗?(生答)

  2.出示课题,板书:人民艺术家——齐白石

  三、学生交流资料:

  1.谁能用自己的语言简单地向大家介绍您所了解齐白石?

  2.请2~3位同学介绍收集到的关于齐白石的信息。

  3.师小结:小故事——从木匠到人民艺术家

  齐白石1863年生于湖南湘潭,出生贫苦家农家,幼而好学,读过半年私塾,12岁始学木匠,善雕花。27岁时才正式拜当地文人拜少蕃、胡沁园为师,学习诗文、书画、篆刻。40岁后,五次出远门游历,助长了技艺。60岁在陈师曾的支持下,进行“衰年变法”,闭门专攻写意花鸟,借鉴诸家之长,再结合自己的汽质修养,形成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画风、境界有了质

  的飞跃,成为一位诗书画印全才的艺术家。

  四、引导欣赏:

  1.欣赏P2右下:齐白石花鸟鱼虫作品,小组交流:

  (1)您最喜欢哪幅?

  (2)画家是怀着怎样的心情表现的?

  (3)怎样才能表现得这样生动?

  生汇报,师小结:齐白石十分热爱身边的花鸟虫鱼,所以把它们都当作有感情的生命来画。它笔下的这些花鸟鱼虫是他长期观察和写生的结果,因此生动、钦切而又质朴。

  在众多的花鸟鱼虫作品中,白石老人所画的虾、蟹堪称一绝。接下来让我们看看齐白石最擅长画的虾吧!

  2.欣赏P2左上《群虾》,小组交流:

  (1)您觉得白石老人的虾画得如何?(鲜活、有生命力)

  (2)他是怎样把虾表现得如此鲜活的?

  生汇报,师小结:白石老人潜心钻研画虾几十年,他画的虾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最初,齐白石画的虾,长臂和躯干变化不多,长须也大多画成平摆的6条长线。他自己很不满意。于是,他在家中案头摆了一只大海碗,碗里养着几只活蹦乱跳的小虾。齐白石每天都在碗旁仔细观察小虾的活动。从此,他画的虾就更加神态多变,活灵活现了。河虾与对虾的结合,创造了艺术中的“虾”。

  3.齐白石笔下的绚丽世界

  白石老人一生作品丰富,有但擅长花鸟,还有大量的山水和人物作品。下面分组欣赏以下几幅画,讨论后汇报:

  (1)P3下《荷花蜻蜓》

  ①荷花和蜻蜓的表现方法有什么不同?

  写意与工笔结合。师简介:工虫花卉,即兼工带写,乃白石晚年独创,前无古人。即虫以工笔而花卉用写意的方法。

  ②这样的画面有什么样的效果?

  粗与细、虚与实的强烈对比,豪放与细腻、动静结合,妙夺天工,奇趣盎然。

  (2)P3右《蛙声十里出山泉》

  ①画作是如何表现诗句的?

  看着蝌蚪,仿佛随着流水,听到了蛙鸣,使人产生联想。

  ②说说您看画的感受。

  展现了画家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笔简意远。

  师补充简介:这是51年老舍持清人查初白诗句“蛙声十里出山泉”请白石老人作的一幅画。

  (3)P3左《竹楼荷塘》

  ①看到这幅画,您有什么感受?

  宁静、朴实、深远,诗一般的意境。

  ②读一读P3中的这首诗,结合起来理解这幅画。

  4.诗书画印的全才

  刚才第三组读到的诗也是出自齐白石之手。他不仅是一位画家,还是一位书法家、篆刻家和诗人。

  欣赏P3书法、诗文、篆刻作品,说说欣赏后的感受。

  书法:汽象雄浑、自然纯朴、稚拙而富有情趣

  诗文:清新质朴,感情真挚

  篆刻:布局奇特、雄奇奔放、汽势纵横宏大、用刀如笔、下刀肯定、一汽呵成。

  五、小结回眸

  1.欣赏了齐白石的诗书画印,我想问问大家,他如何能从普通的木匠变成艺术大师?他一生又为什么会留下大量的作品?(勤奋刻苦)

  小故事:一天,齐白石跟师傅出去做活,在顾主家见到了一本乾隆年间翻刻的《芥子园画谱》,他如获至宝,与顾主好说歹说借了回去。回家后,他跟母钦商量好,从每月工钱里拿出一点钱来买纸和颜料,一笔一画地临摹起来。白天干活晚上画画,常常画得两眼酸痛,连鼻孔也被照明用的松明子熏黑了。半年后,一部《芥子园画谱》全部被他临摹了下来。从此,这本画册成了他的美术教科书。

  在齐白石八十九岁高龄时,还坚持每日作画数幅。

  他知道自己年纪大了以后画工笔画会很吃力,于是就趁年轻时画了很多张工笔的小虫,但是并不添加其他内容。年纪大了以后,只在每一幅画中添加写意的花草即可完成每日自己规定的绘画量。

  2.您知道白石老人最喜欢表现什么吗?(花鸟虫鱼等生活中最常见的事物)

  3.他的作品主要有什么特点?(画简意深、生动质朴、鲜活而有情趣)

  六、学生作业

  1.作业要求:选择书中您最喜欢的一幅作品,写写自己独特的观后感(可从意境、表现方法、画面效果、感受等方面入手)或者谈谈您学完本课后的收获。

  2.生作业,师巡视指导

  七、总结延伸

  1.请部分学生读一读自己的观后感或收获。

  2.齐白石一生有上万幅作品,如果您感兴趣,可以通过上网等方式查阅了解更多相关知识。教学反思

  《人民艺术家齐白石》是五年级的教学内容,本课将通过学习齐的作品及其人其事,使学生初步理解中国画特有的表现形式和特点,体验画家的人格魅力,从而提高对中国画的艺术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嶟心和自豪感。在本课教学中,我采苊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将齐白石作品的欣赏环节交给学生来自己主持和介绍。每一巍组重点分析一幅作品,在小组交流讨论后,小组推选一位同学为大家介绍,然后小组其他同学再给予补充,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介绍情况,给予适当的补充。以这种形式上欣赏课,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教学效果较好。

  2、《20世纪的艺术大师----马蒂斯》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1)通过本课学习初步了解马蒂斯生平。

  (2)通过作品欣赏,以教材中的文字提示为线索,了解马蒂斯在造型、色彩上的艺术风格,对“野兽派”有初步了解。

  (3)通过对马蒂斯剪纸作品的欣赏,初步了解剪纸艺术是他的艺术巅峰。知道二至三幅代表作品。

  应会:(1)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观察、比较、归纳,学生能够总结马蒂斯的艺术特点。

  (2)通过学习,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评价马蒂斯的作品,能力强的学生能发生发表自己较为独特的观点。

  (3)能学习马蒂斯剪纸的表现手法,创作一幅作品。

  2、隐性内容与目标

  (1)通过了解马蒂斯一生对艺术的不胃追求、不断超越自我的生平,激发学生不满足过去,勇于创新的思想意识。

  (2)用马蒂斯晚年带病创作,达到个人艺术巅峰的事实,启发学生做事有恒心,不轻言放弃的精神。

  教学重点:

  1、了解马蒂斯艺术特征,学习他一生对艺术执著追求的精神。

  2、学习欣赏马蒂斯剪纸作品的方法,体会作品在造型和色彩上给观者带来的观感。教学难点:对马蒂斯孟为抽象的物象造型的认识与理解。

  一、导入

  出示两幅图,一是写实人物作品,一是马蒂斯的《戴帽的女人》。

  问:哪幅图给您的视觉冲击力最强?为什么?

  二、讲授新课

  的确,这幅作品不仅打动了您们,1905年在法国秋季沙龙展览会中,这幅作品以它鲜明的色彩、强烈的对比和特有的装饰性,轰动了整个美术界。由苴他们的作品与传统的写实色彩截然不同,评论家们戏称他们像“野兽”一样,“野兽派”因此得名。

  您们想不想认识这位20世纪的艺术大师呢?

  三、出示课题

  课题:20世纪的艺术大师——马蒂斯

  出示马蒂斯的肖像。

  四、欣赏马蒂斯的绘画作品

  欣赏他的作品。

  组内谈感受:(关注造型上和色彩上的特点)。

美术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1、回忆看过的电视画面,用线描和色彩的手段表现出来;

  2、培养观察、记忆、创作的能力;

  3、完成作业的铅笔稿

  教学重点:

  表现电视画面中的主要人物、环境、气氛等

  教学难点:

  通过回忆、想象、用线描和色彩表现稍纵即逝的画面

  教具准备:

  教师:经典动画片《猫和老鼠》,多媒体课件

  学生:水彩笔、油画棒

  课时安排:

  二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

  同学们经常看电视吗?喜欢看电视吗?

  想不想把我们电视里的精彩的内容画下来?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怎样表现《难忘的电视画面》。

  (板书课题)

  二、尝试

  1、谈话

  电视画面是活动的,而我们的画面却是静止的,我们该怎样做呢?

  (学生回答)

  应该画出觉得最有趣的画面;

  应该画出觉得最难忘的画面;

  应该画出觉得最精彩的画面;

  应该画出觉得最感动的画面。

  (教师板书)

  有学生提到动画的制作方法,教师委婉地予以更正:

  动画的制作方法我们以后会学的,如果我们今天只能用一个画面来表现呢?

  (板书:“一个画面”)

  2、欣赏,发现记忆重点

  (教师播放《猫和老鼠》电视片断)

  请同学们仔细观看这个片断,看的时候想一想,哪一个画面是你认为最喜欢、最难忘、最精彩、最感动的画面?

  (学生欣赏片断,回答他喜欢的画面)

  这个画面你记得清楚吗?我来考考你。

  这个画面里有那些人物?

  (Tom,Jerry,小老鼠)

  这个画面发生在什么地方?

  (如学生无法准确回答则提示“为什么小老鼠本来是要打Tom的,却总是打到了Jerry?

  这是因为在墙角边这个特殊的环境里)

  这个画面的气氛怎样?是紧张、欢快、还是轻松?

  (紧张)

  (教师边说边板书,学生回答)

  不仅要画出你最喜欢的电视画面里的人物,还要画出画面里的气氛。大家记忆画面的时候,也不仅要记住画面里的人物,还要记住画面里的环境怎样。

  3、欣赏,巩固记忆重点

  电视画面实际上是有许许多多的静止画面组成的,只是因为这些画面改动得非常快,每秒钟有25个画面,由于我们的眼睛有一种“视觉暂留”的特性,对于看过的画面在大脑中不会立刻消失,所以上一个影像还没有消失的时候,下一个影像已经出现了,这样,我们的电视画面就动起来了。

  (再一次慢放一遍刚才的片断)

  我们已经看过一遍这个片断了,第二遍观察的时候,老师把放映的速度从每秒钟25张画面调整到每秒钟10张,大家就不仅要注意你喜欢画面里的人物、还要注意环境,有的同学如果记清楚了,还可以注意人物的细节,比如说猫的胡子有多长,当时的表情怎样?

  (请刚才没有答出的学生回答,将他刚才没有回答的答案补充完整)

  三、运用

  要求:要画出电视机的形象,表明这是电视画面。

  学生起稿,教师巡视指导

  四、体验

  展示学生作业、布置下节课绘画工具

美术教案 篇4

  授课时间: 总第课时

  第一课 色彩的明度渐变

  主备人:朱杰

  学习目的:

  1、认识领域:巩固色相、色彩、明度三要素等色彩知识,了解明度、纯度的概 念和明度渐变的调配方法。

  2、操作领域:通过明度渐变的练习,体会渐变的技术的要领,掌握制作的方法。 3、情感领域:体验明度渐变的艺术风格,提高表现能力,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能力和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

  学习重点:

  了解明度渐变的概念,感受渐变的艺术特点。练习、掌握绘制方法。草稿图的设计。 教学难点:

  1、草稿图的设计,色条、色块的布局,设想添色后的有序排列。

  2、渐变的技法要点和添色时的均匀有致与灵活运用。

  教具学具: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视频导入 1、师:“同学们,先来欣赏一组图片,看看你能从图片中发现什么?”

  (多媒体来展示多种风格的渐变形式。人物个子高矮的渐变,人物体型胖瘦的渐变,罐子的粗细的渐变,纸盒的体积大小的渐变……把色块的明暗渐变夹在其中,让学生在不经意间找出渐变的物体的特征。)

  2、趣味发现渐变物体间的反义词现象和渐变顺序的双向性。

  二.介绍知识 明度是指色彩的明亮程度。各种有色物体由于它们的反射光量的区别而产生颜色的明暗强弱。色彩的明度有两种情况:一是同一色相不同明度。如同一颜色在强光照射下显得明亮,弱光照射下显得较灰暗模糊;同一颜色加黑或加白掺和以后也能产生各种不同的明暗层次。二是各种颜色的不同明度。每一种纯色都有与其相应的明度。黄色明度最高,

  蓝紫色明度最低,青、绿色为中间明度。色彩的明度变化往往会影响到纯度,如红色加入黑色以后明度降低了,同时纯度也降低了;如果红色加白则明度提高了,纯度却降低了。

  是亮的;是明度对比强烈的,还是对比柔和的,这种明暗关系的特征,将成为这个设计的色彩效果的基础。

  高短调、全长调。

  强高调色的色彩力度。 低调色(暗色调):有一种重量感和物质感,在处现低色调时,加强冷暖对比可以增强低色调的生动感。

  三、先出示几例打乱了色彩明暗顺序的物体。 如房子、鞋子、树、人物等自然形,各题材均涉及,让学生重新排列,作拼色游戏。再打乱了渐变顺序的纯粹的色块或色条,让学生自由搭配、配合。这两、次拼摆练习,就是两次练习不同范围:一种是自然形,一种是线条几何形。

  四、欣赏范图:

  如果用色彩的明度渐变来创作一幅画,会是什么效果?

  1.欣赏老师准备的范图2.欣赏美术书中的图片3.欣赏优秀学生作品

  交流、发表意见,了解、熟练概念。

美术教案 篇5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邻近色,掌握邻近色的调配规律。2、用邻近色进行涂色练习。3、感受色彩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1、认识邻近色并掌握其调色方法。2、如何运用邻近色表现出和谐的色彩搭配和完整的画面效果。

  教具学具:水粉颜料,毛笔,调色盘,笔洗,作业纸、报纸,抹布。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引导欣赏:(1)欣赏生活中的邻近色画面 (2)出示课题——“色彩的和谐”。

  (3)复习对比色,比较邻近色与对比色的区别。

  2、目标发展:

  (1)什么是邻近色?(出示色轮)

  在色环上,相邻近的色彩,称为邻近色。如:黄——黄绿——绿

  红紫——紫——蓝紫 黄橙——橙——红橙

  (2)寻找邻近色(师生互动)

  A、 家居图片B、 生活图片C、 建筑图片

  (3)欣赏画家作品,找出邻近色,并说说邻近色在画面中产生的效果:和谐

  (4)师示范邻近色的调配方法

  3、作业:用邻近色组织一幅画面。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四、作业展评

  五、课后拓展:寻找邻近色的彩纸,用剪贴的形式表现色彩的和谐。

美术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大胆想象,尝试用毛豆壳拼图,能手眼协调地制作豆壳拼图。

  2.利用豆壳的正反凹凸特征大胆构思,能细心、耐心地创作。

  3.感受利用生活中废弃材料进行创作的独特艺术效果,喜欢参与此类创作活动。

  活动准备:

  1.ppt、毛豆壳拼贴的范例数张。

  2.积木、纽扣等小配件,用于局部点缀。

  3.每组一筐毛豆壳和一块抹布,有条件的可为幼儿人手提供一块板。

  活动过程:

  一、播放ppt,结合生活经验来谈话交流,激起幼儿的兴趣小朋友,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呀?(剥毛豆。)那你们有没有帮爸爸妈妈剥过毛豆?(有。)豆豆剥出来的毛豆壳,你们觉得还有用吗?一般会怎么处理豆壳?

  (幼儿:我帮妈妈把它扔进垃圾桶里;幼儿:奶奶说把它晒干了可以生烧炉子的;幼儿:……)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些特别的手工作品,看看它们主要用什么材料做成的?你觉得它们漂亮吗?你最最喜欢哪一张?为什么?

  二、将两张范画进行对比,主要感受豆壳的正反凹凸面,教师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后提问:

  这两个小朋友分别用豆壳变成了什么?他们的拼贴方式一样吗?那他们分别用豆壳的哪一面来拼贴的?

  找出两种不同的拼贴方法。(主要让幼儿了解豆壳的正面拼画和背面拼画的凹凸不一样,拼画的效果也不会一样。)你们想用豆壳拼一幅什么样的画?你觉得他适合用那一种方式来拼贴?

  三、教师讲解演示,引导幼儿了解制作要点结合人物作品,幼儿观察并讲解:

  1.制作豆壳拼画首先要设计出物体的造型。

  2.拼贴时,物体的不同部位可利用豆壳的正反凹凸面来表现。

  四、幼儿创作,教师巡回指导要求:

  1.能自己独立设计、拼摆出与同伴不同的造型。

  2.可以用积木、纽扣等一些小配件作局部装饰。

  3.可以用凹面、凸面或凹凸结合的方法进行创作。

  五、评价和分享幼儿的作品将作品展示在美工区,供幼儿间相互欣赏,并让幼儿说说自己最喜欢的作品。

美术教案 篇7

  课题:我设计的自行车

  领域:设计?应用及造型?表现

  课时:2课时

  教学目的:

  1、通过对自行车结构、功能的初步认识,指导学生设计自行车的草图。

  2、培养学生富有创意的运用各种类型的材料,在创作中体验设计自行车美感,在创作与探索中,捕捉创作灵感,逐步形成创造性的构思。

  3、通过讨论交流,相互启发,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对自行车结构、功能的初步认识,指导学生设计自行车的草图。

  教学难点:

  创造性的利用各种材料,设计制作出有新意的自行车。

  教学准备:

  师:各种自行车的图片资料。

  生:绘画工具及一些吸管、废光盘之类的材料。

  第一课时

  施教时间:11月4日——11月26日

  教学过程:

  活动一:

  欣赏与探索:

  1、展开作品: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自行车的共同点是什么?

  请仔细观察和思考:它们的基本形是什么样?都有什么用?

  生:思考,讨论、回答。

  师:及时鼓励学生,并适时进行小结。(都有车头—像T字—掌握方向、轮子—圆形—行走、坐垫—坐、脚踏板—引导轮子滚动)

  2、再次欣赏课件中的自行车,进行讨论、交流:

  (1)请先知道的同学谈谈自己的发现。

  (这些自行车与刚才所看到车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点)

  (2)其它同学可提出不同的意见。形成交流的课堂局面。

  师:及时鼓励学生,并适时进行小结。

  活动二:

  1、总结学生发言,并进行简单范画:

  师:真好,通过小朋友们的观察,大家发现了,不管什么样的自行车都有个扶手、轮子、坐垫、脚踏板,可是它们的外型却可以多种多样的,只要美观大方、好用就能让大家喜欢。今天我想请小朋友们来当一回小小设计师,设计一辆多功能的自行车。

  2、欣赏其他学生作品,开拓学生的思维。

  师:在当一名小设计师前,我们先去看看其他小朋友是怎么设计自己的自行车。瞧他们设计的自行车根据需要都做了不同的改变,还进行说明。

  活动三:

  师:小朋友们,我们都知道自行车的基本构造,想不想马上动手制作设计一辆吗?拿出你们的画笔,开动自己聪明的脑筋,画出一辆和其他人不一样的自行车。比一比谁的作品和别人不一样,最有创意。

  学生动手制作,教师巡视辅导。

  活动四:展示、评价、反思:

  1、对台上的作品进行评价。师生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赞扬优点,提出建议。

  2、如果再设计一次,你将在那些地方进行改进?

  拓展:

  今天我们初步学会设计自行车,下节课我们来动手制作自行车看看生活有哪些物品适合制作成一辆自行车,请大家开动脑筋准备一些材料。

  札记:说实话现在城市里面骑自行车的人太少了,所以当我让孩子们回忆自行车的外形时,竟没有几个能说出来的。还好,穆乃善老师有辆自行车,我带着学生们到车棚里好一顿观察,学生们终于了解了自行车的主体框架结构,带着收获回班创作去了。我不禁感叹:时代的发展太快了,也许用不了几年,课本上就会出现“我设计的私家汽车”“我设计的私家飞机”了。

  第二课时

  施教时间:11月29日——11月30日

  活动一:

  1、请同学们谈谈上节课所学的内容。说一说自行车的结构,组成部分。

  2、根据手中的材料说一说为什么选择这些材料。并且谈一谈要怎么利用这些材料。

  3、欣赏课本范图,讨论制作步骤。

  活动二:

  作业要求:

  小组合作,比一比哪一组制作的最好。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辅导。

  活动三:

  作业展评,让学生参与评选,评一评:

  1、哪一组制作的应用的最好。

  2、好在哪里?

  教育学生爱护环境卫生,收拾好工具和材料,整理桌面,保持教室环境的整洁。

  札记:用易拉罐做自行车的孩子普遍遇到了切割困难的问题,幸亏我带了一把大刀子,这节课我们一起忙着,即做好了,又增进了师生感情。

美术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了解美术馆和博物馆的区别、美术馆和博物馆的历史、性质、作用。

  2.了解作品展示的最佳方式,总结所参观展览的意义和目的。教学难点:拓宽美术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的目的。

  教学重点:能为学校或班级策划一次展览。

  教学过程:

  一、美术展览展示方式。

  1.中国自西周以来,宫廷中就一直收藏美术品。1925年组建的故宫博物院是以美术为主的博物院。1959年落成的中国美术馆,是20世纪以来的中国美术作品的展览中心,同时举办世界各国美术展览。

  2.美术馆的性质作用:美术馆的作用日益广泛多样,不仅可提高一般群众的文化水平和美术修养,而且可协助学校的美术教育,还可为美术家的创作提供参考和借鉴,向理论工作者提供资料和信息。

  3.今天的美术馆是艺术、教育、学术和科学的多机能综合体。

  4.博物馆

  你知道世界五大博物馆吗?

  你知道世界博物馆日是哪一天吗?

  5.美术馆与博物馆的关系

  美术馆是博物馆的特殊类型,它从博物馆中分化而出。美术馆既特指美术馆,也包括具有美术馆性质的博物馆。

  二、走进中国美术馆

  1.总结本课学习知识点,总结参观展览的意义目的。

  2.同学们生思考:

  ①你知道中国美术馆在美术界的地位和作用吗?

  ②美术馆是如何布置、展示美术作品的?

  ③不同的美术作品有不同的展示方式,说说各种美术作品的最佳展示方式是什么?

  比较各地美术馆的建筑外观,凸现中国美术馆强烈民族风格的建筑特色,加深学生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了解美术馆和博物馆的基本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让学生做策展人策划一次展览,可以是绘画作品,也可以是手工制作或个人收藏品,让学生开动脑筋,在展览的内容及主题上加以创意。

【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美术的教案02-28

经典美术教案02-22

小学美术教案《民间美术》03-25

美术的节奏小学美术教案07-10

小学美术《电脑美术》的教案06-13

小学美术教案:电脑美术09-05

美术教案-小手帕 小学美术教案06-13

小学美术《电脑美术》教学教案06-13

中班美术的教案03-17

鲸鱼美术教案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