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案

时间:2022-10-02 16:00:45 美术教案 我要投稿

有关美术教案范文合集6篇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美术教案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有关美术教案范文合集6篇

美术教案 篇1

  适合班级:

  小班

  重点领域:

  社会、美术

  活动形式:

  集体、个别

  活动分析:

  小班幼儿对剪纸、折纸活动比较感兴趣,因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我根据小班幼儿直觉行动思维的特点,通过有趣的游戏、唱唱、玩玩、等各种形式形式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创造了相对自由、轻松的活动情境,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感受活动的乐趣。让幼儿在动中体验,在玩中发展,充分体现了小班活动游戏化的特点。

  活动目标:

  1、 引导幼儿正确使用剪刀,

2、 能沿着直线剪。

  3、 引导幼儿学习四个角沿线往后折

4、 能大胆操作。

  5、 培养幼儿对手工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6、 学具:每人一张操作材料和剪刀一把。

  7、 教具:做好的成品一件。

  活动流程:

  歌曲导入找鸡妈妈幼儿操作作品点评游戏:找鸡妈妈

  活动过程:

  (1) 歌曲导入:

  师:大家听,谁在哭?(边演唱歌曲,边出示教具)池塘边,柳树下,有群迷路的鸡宝宝,唧唧唧唧,唧唧唧唧,哭着喊妈妈。谁在哭?

  幼齐答:鸡宝宝。

  师:鸡宝宝为什么要哭?

  幼1:他迷路了。

  幼2:他迷路了,哭着喊妈妈。

  师:小朋友,我们帮他找妈妈吧!

  (幼儿听到哭声,注意力一下子就集中起来了。自然而然地想到谁在哭了?为什么哭?他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回答老师的问题,兴趣点被提到了帮小鸡找妈妈上。)

  (2) 找鸡妈妈

  1、讨论寻找方法

  师:怎么找呢?

  幼1:我们电话给鸡妈妈。

  师:可是我们没有鸡妈妈的电话啊。我们问问鸡宝宝知不知道?他也不知道。我们可不能像鸡宝宝,一定要记住爸爸妈妈的电话哦!

  幼2:找警察叔叔帮忙!

  幼3:我们帮他找找。

  幼4:小鸡自己回回家!

  ……

  幼:大家的办法都很好。老师也想了一个办法,鸡妈妈肯定没有走远,我们把鸡妈妈叫出来好吗?鸡妈妈…

  2、与幼儿边喊,边快速地折出鸡妈妈,引导幼儿学习四个角往后折的方法。

  师:老师是怎么找到鸡妈妈的?

  幼1:老师是折出来的。

  师:仔细想想是怎么折的?

  幼2:把角折起来了。

  师:对了,小朋友观察得真仔细。老师是把四个角沿线往后折。

  3、出示操作材料,请幼儿比较:这两张纸有什么不一样?那怎么办呢?

  引导幼儿学习正确使用剪刀:对,我们一起来剪剪好吗?

  (老师的提问把幼儿带入了一个情景:小宝宝找不到妈妈了。大家齐心努力帮鸡宝宝找妈妈,同时也学到了不少社会知识。幼儿的办法很多,想象很丰富。这也说明了,小班幼儿已经有了一些简单生活经验。创设情景,很容易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在学习折、剪的技能时,老师也不是一味地教。而是幼儿在自己的观察中发现方法,体验了成功的快乐。)

  (3) 幼儿操作

  1、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指导幼儿正确使用剪刀,发现错误,及时帮助纠正。

  2、鼓励胆小的幼儿大胆操作,表扬进步的幼儿。

  (4) 作品点评:

  师:大家都做的很好!鸡宝宝找到了鸡妈妈,他们可高兴了。鸡妈妈说:“你们真是好孩子!”。现在鸡妈妈带着鸡宝宝去找东西吃了,我们一起去吧。

  (5) 韵律:小鸡找虫子

  小鸡小鸡,上高山。

  上了高山转了个圈。

  小鸡小鸡看看天,

  小鸡小鸡摸摸地,

  呀,好大一条虫子!

  叼起来,吃下去。

  哇,味道好极了!

  (幼儿都能跟着音乐做动作,而且能把地方的“虫子”叼起来,吃下去。

  不一会儿,地上的小纸头就捡完了。这样游戏的方式,幼儿很容易接受,也很好地养成了爱干净的好习惯。)

  活动延伸:

  师:小鸡找到了鸡妈妈,小朋友也去找找妈妈,把自己的作品给妈妈看看!!

美术教案 篇2

  活动名称:蟹

  活动目标: 1.在说说、看看、玩玩中,体验各种动态蟹情趣,美术教案-蟹。

  2.感受国画的美,理解国画的表现手法,乐意表达表现 。

  活动准备:蟹趣图、录像带、不同材料的纸、毛笔、颜料、瓷砖、蟹壳、吸管、剪刀等。

  活动过程

  一、观看录像

  幼儿欣赏“蟹”的录像,回忆螃蟹的各种爬行动态。

  二、运用肢体语言表现

  幼儿自由的表现自己所看到蟹的不同动态,体会其中的情趣,幼儿教案《美术教案-蟹》。

  三、欣赏画家们的“蟹趣图”

  鼓励幼儿大胆讲述画中的蟹,进一步理解作品的表现手法。

  思考

  1.画中的蟹没有画水,为什么能看出它们在游(爬行)?

  2.这幅画是用什么工具画的?

  3.他们是如何表现蟹的色彩的?

  四、表达表现

  幼儿自由选择材料绘画(粘贴、瓷砖画、水墨画、蜡笔画)。

  美术教案-蟹

美术教案 篇3

  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一节欣赏评述课。教材从线条、明暗、体量和空间四方面介绍了古今中外的艺术作品,涵盖建筑、雕塑、绘画和工艺等艺术形式。旨在通过对作品的赏析,引导学生勒脚造型的基本要素及它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感受其丰富的表现力。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造型的基本要素及它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感受其丰富的表现力。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欣赏感受、比较分析、交流评述等学习形式,鉴赏古今中外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理解造型的表现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引导学生多角度理解不同类型美术作品的造型表现力,发现身边的美,感受身边的美。

  四、教学重点:造型基本要素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

  五、教学难点:灵活运用造型要素分析艺术作品。

  六、教学准备:多媒体及课件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及课件 六、教学过程:

  色彩是诉诸视觉最具感 染力的形式语言,而绘 画 恰是能体现色彩感染 力载体。 色彩是美术作品的重要表现因素。 色彩不仅能够真实地再现表现对象 的色彩关系,而且由于色彩所具有 的感情特征,对于触动人的心理和 情感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千里江山图》

  《千里江山图》为大青绿设色绢本, 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气势 辽阔超凡。 ? 《千里江山图》后来被当时的宰相 蔡京收藏,他在上面的提拔记述了 宋徽宗指点王希孟,收他入翰林书 画院的经历,王希孟在二十多岁的 时候去世,关于他的史料很少。 《千里江山图》后在清乾隆年间收 入宫中,现保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

  作品欣赏

  作品为大青绿设色绢本,间以赭石 配色。画面色彩匀净明丽,富于装 饰性。壮丽秀美的山水,仿佛将人 带入了一个超乎物象之外的精神的 世界

  《出水芙蓉图》

  【名称】宋吴炳出水芙蓉图 【类别】中国古画 、扇面画 【年代】宋代 【文物原属】故宫旧藏 【文物现状】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作品欣赏

  作品为了表现荷花“出污泥而 不染”的纯洁、娇艳的资容与 品格,分几十次层层渲染进行 赋色,达到了柔和润泽而又美 艳动人的艺术境界。

  《干草垛》

  进入90年代,莫奈创作了若干 组作品,即“组画”。所谓的 “组画”,就是画家在同一位 置上,面对同一物象,在不同 时间、不同的光照下,所作的 多幅画作。

  作品欣赏

  看似平凡的草垛光彩夺目,与天空 和远处的树丛交相辉映,构成一曲 色与光的交响。 马蒂斯

  亨利· 马蒂斯(Hei Matisse ,1869— 1954)法国著名画家,野兽派的创始人和 主要代表人物,也是一位雕塑家、版画家。 他以使用鲜明、大胆的色彩而著名。21岁 时的一场意外,令马蒂斯的绘画热情一发 不可收拾,偶然的机缘成为他一生的转折 点。用他自己的话说:“我好像被召唤着, 从此以后我不再主宰 我的生活,而它主宰 我。”

  作品欣赏

  野兽派画家马蒂斯追求一种简洁明 快的色彩效果,这幅暖色调为主的 作品,明确地表达出了一种温暖、 柔和、安适的气氛与情调。

  于非闇(暗)

  于照,画家。生于一八八八,字非 厂,别署非闇,又号闲人,山东蓬 莱人,久居北京。著有《中国画颜 色的研究》、《我怎样画工笔花鸟 画》有《于非闇工笔花鸟画 选》、 》、《都门钓鱼记》、《都 门艺菊记》、《 都门养鸽记》等。

  作品欣赏

  画面以石青为底色来烘托玉兰花各 黄鹂鸟,强的色彩对比,生动地表 现出一派晴空万里、鸟语花香的大 好春光景象。

美术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了解苗族服饰文化的内涵,能将自己喜欢的图案临摹下来,并能讲解苗族服饰上的图案寓意。

  2、培养学生对本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观念和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欣赏苗族形式多样、制作精美、色彩瑰丽、具有民族风格和乡土气息的图案纹样的服饰,了解有关苗族的历史、文化、习俗,感受苗族服饰图案的深刻内涵和美感。增强对祖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

   教学难点:

  图案形象的特点和对比色的运用。

  教学准备:

  各种苗族服饰、录像、图片、各种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了解有关苗族的历史、文化、习俗

  了解有关苗族服饰特点

  搜集苗族服装、服饰图案的实物或图片。

  二、引入新课:

  三、新授课:

  1、提问:通过课前学习,谈谈你对苗族的了解。

  学生边回答,老师边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进行补充。

  2、通过前面的讨论,你能简单概括一下苗族是一个怎样的民族?

  3、引导学生展示交流有关苗族的服饰文化。

  苗族先民不断被迫迁徙,这个过程断断续续地一直持续到清朝,直到最终形成了现在的分布格局。

  4、引导学生欣赏“百鸟衣”

  “百鸟衣”的.传说、用途、图案特征、色彩、欣赏价值。

  5、苗族不仅将历史传统倾注于口头文学之中,更将它倾注于图画之中,了解有关“蝴蝶妈妈”的传说。

  6、欣赏“牛首龙纹”的图案,了解有关“龙”的传说。

  苗族分布较广,支系众多,服饰有明显的地域差异。

  四、学生作业:

  选择一幅自己喜欢的服饰图案进行临摹。

  能讲其寓意。

  五、小结:组织交流。

美术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感受野饭变身后的艺术效果,增进爱国之情,体验成功的快乐。

  2、学习看图形想像,并能较合理地使用材料,用抹、连接等方法创作出自己喜欢的物品。

  3、活动中养成先构思后操作的良好习惯,发展想象力、创造力。

  教学重难点:学习看图形想像,并能较合理地使用材料,用抹、连接等方法创作出自己喜欢的物品。

  教学准备:野饭、调羹每人一份,抹布每桌一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题

  1、小朋友,世博会几月几日开幕呀?

  2、对呀,世博会是5月1日开幕到10月31日结束,在这么重要的日子里,肯定有许多外国小朋友要来参观,而且5月5日正好是立夏日,是大家烧野饭的日子,到时我们做野饭给他们吃好吗?他们还没吃过中国的野饭呢?不过我们要把野饭打扮得漂亮一点,今天我们就来个野饭大变身练习吧!

  二、讲解、示范

  1、先用调羹的背把野饭抹的很光滑,看成了一个什么形状了?(椭圆形)然后看看、想想,它像什么?再用其它的材料拼、粘或连接,变成自己喜欢的物品。

  2、猜猜老师可能会变出什么?(幼儿自由猜测)

  3、出示圆形状的野饭,想想可以变什么?

  4、材料太短怎么办?(连接)5、要求:

  (1) 想好了再做,要什么拿什么,要多少,拿多少?选自己需要的材料做。

  (2) 制作时要注意卫生。

  (3) 先做好的幼儿可说给听课老师听听,用野饭变成了什么,是怎么做的,并请老师提提好的意见,然后回去加工一下,让作品变的更漂亮。

  三、幼儿操作

  1、鼓励幼儿大胆想像制作自己喜欢的物品。

  2、教师巡视,帮助个别能力较弱的幼儿完成作品。

  3、引导幼儿色彩搭配鲜艳。

  四、讲评

  1、幼儿自由讲评--师幼一起参观作品,看看、说说同伴的作品。

  2、教师讲评

  (1) 运用游戏"点点说说",师幼一起拍手说--点点说说,点点说说,点到谁的谁就说。

  (2) 小朋友们变出了那么多,我们的野饭大变身活动成功喽!表扬一下自己。

  3、这下外国的小朋友可以吃到我们中国的野饭了,他们一定会很开心,你们开心吗?

  4、收拾结束。

美术教案 篇6

  教学目的:

  1、通过对拼剪纸的方法剪出钥匙若干,并用剪好的钥匙拼贴在纸上并进行添画。

  2、体验设计乐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钥匙的对折剪法,如何来设计、粘贴。

  教学难点:

  把各种各样的钥匙组成一份装饰画。

  教学学具:各种各样的钥匙,纸、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以谈话的形式)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一份礼物,你们看:(各种各样的钥匙)

  二、引导学生欣赏,感受各种各样不同钥匙的艺术美。引起学生对设计的兴趣。

  三、讨论交流设计与制作方法。

  (1) 师:我这里一把锁缺了一把钥匙,老师请你们帮忙,来制造一把钥匙开这把锁,你们愿意帮老师这个忙吗?

  (2) 四人小组讨论要运用什么样方法来制造钥匙。

  (3) 老师小结,对有道理的方法都给予肯定,引导学生说出把纸对折的方法来剪出各种钥匙的图。

  (4) 四人小组商量讨论我要设计什么钥匙(每个人设计要不同)再把钥匙组合成一份装饰画

  四、学生动手剪制作钥匙

  老师鼓励学生发挥自己想像,设计出与他人不一样的钥匙。老师巡视并帮助能力较差的学生。

  五、交流欣赏。

  (1) 全班互相欣赏每组的作品。

  (2) 请学生来说说你最欣赏哪一组的作品,为什么?

【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美术的教案02-28

经典美术教案02-22

小学美术教案《民间美术》03-25

小学美术《电脑美术》的教案06-13

美术的节奏小学美术教案07-10

小学美术教案:电脑美术09-05

美术教案-小手帕 小学美术教案06-13

中班美术的教案03-17

幼儿的美术教案03-31

小班美术的教案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