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案

时间:2022-09-10 16:16:51 美术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美术教案模板汇编五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美术教案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实用的美术教案模板汇编五篇

美术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欣赏自然界及艺术作品中的动物,感受动物的形体美、色彩美、动态美,从内心产生喜爱之情。

  2、让学生在电脑的游戏中发散思维,表现自己眼中可爱的动物。

  3、感受动物的形体美、色彩美、动态美,从内心产生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操作电脑,利用电脑画出自己喜欢的作品。

  教具学具:电脑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按常规进行

  二、讲授新课:

  1、引导阶段:

  (1)老师手上有一封“邀请涵”你们想知道上面写的是什么吗?

  同学:我们动物王国的明星正进行时装表演。想邀请××班同学一起欣赏。

  (2)欣赏动物世界的录像

  (3)讨论:

  A、想想你最喜欢哪位动物明星的表演,你能模仿出来让其他小朋友去猜一猜吗?

  B、你觉得哪位动物明星的服装最美,请你描绘一下它的美丽所在(从形体、颜色、花纹等方面展开。)

  小结:动物世界真的很奇妙,威武的狮子,温顺的小羊,可爱的蚂蚁……形形色色,说也说不过来。动物的形象各异,服装更是千奇百怪。瞧,它们的服装每个都各具特色。

  2、发展阶段:

  (1)赏析艺术家表现动物的美术作品。

  引导思考:你觉得这些动物漂亮吗?你喜欢吗?为什么?

  (2)揭示课题及学习内容: 除了用画画、剪纸之外,我们还可以用什么表现手法来表现动物们的可爱形象呢? (今天我们来用电脑表现动物)

  (3)利用WINDOWS画图程序中的各种工具设计制作一幅有趣的电脑绘画作品。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大胆自由的创意和绘制

  四、收拾整理:

  五、课后拓展:继续探索电脑绘画的神奇世界。

美术教案 篇2

  添画人像

  课时:2课时 课程类型:造型与表现 授课时间:5月14日—18日

  教学目标:

  了解人物头像的基本结构和特征。学习人物头像的画法,运用发散思维添画人像。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想像力。

  教学重点:

  欣赏和了解人物头像的表现方法,学习利用头像的一半创造性地添画另一半。

  教学难点:

  发散和想象,运用不同方法进行表现。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人物头像图片、绘画用具。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检查学生学具准备情况,稳定学生情绪。

  二、引入新课:

  1、引导学生欣赏人物头像课件

  2、分析人物头像的表现方法。五官有什么特征?

  三、讲授新课:

  1、播放教学课件。人物头像切割图——展示添加过程。

  提问:你对片中哪些地方最感兴趣?添加部分运用了哪些方法?添加部分有哪些地方体现了想像和夸张?

  2、组织学生交流:你准备利用什么方法?怎样表现?

  3、教师演示:利用实物投影演示:利用线描方法添画人物头像的一半。

  4、展示并分析相同的一幅画,分别利用油画棒、水粉、黑白画等方法进行表现的艺术效果。

  5、引导学生欣赏并分析书中的学生优秀作品。

  问题:人物头像有什么特征?利用了什么方法进行添加的?添加部分有哪些是值得学习的?

  四、作业要求:

  利用正面人物头像图片,剪成一半贴在作业纸上,可以采用与图片相同的方法或其他方法添画人像的另一半。

  五、学生作业:

  学生完成作业,老师指导学生进行艺术实践活动。

  辅导要点:图片切割的方法和粘贴位置、工具的选用、创新的表现、根据学生的水平差异进行不同程度的有针对性的辅导。

  六、小结评价:

  组织学生评价作品。

美术教案 篇3

  活动准备

  欣赏各种漂亮帽子的图片。

  适合时装表演的背景音乐。

  每组2个盛好胶水的塑料小盘,擦手毛巾或海绵等。

  做好的帽子范例一个(参照幼儿用书第2册第16-17页《会变的小碗》)。

  宝宝人手一个纸桶帽(大碗方便面纸筒做帽筒,圆形纸壳做帽沿,将大碗面桶插入扣好的圆形纸壳中)彩色纸片或小彩色皱纹纸团。

  活动目标

  体验创造的乐趣和成就感。

  能用彩色纸片或纸团装饰帽子。

  愿意将自己的作品拿给其他小朋友看。

  活动过程

  1、带领幼儿欣赏漂亮帽子的图片,引导幼儿欣赏图片中帽子的各种样式、颜色及图案,选择自己喜欢的帽子图片。

  2、展示漂亮的帽子,激发宝宝的制作兴趣。

  教师戴一顶提前制作好的漂亮帽子展示给宝宝。“我的帽子好看吗?也给宝宝戴戴看。”“帽子太少了,不够分的,我们也来做一顶漂亮的帽子吧!”

  3、教师示范,指导宝宝制作漂亮的帽子。

  教师示范,选择彩色纸片或小纸团蘸胶水粘在帽筒或帽檐上进行装饰。宝宝选择材料制作,教师进行指导。

  “小纸团粘粘牢,压一会儿”“小纸团不要粘在一起,有点距离才好看。”

  戴上帽子和宝宝一起展示,表演。

  宝宝戴自己制作的帽子,随音乐自由表演。

美术教案 篇4

  学习领域:

  设计应用

  教材简析:

  电话,现在已经是每个家庭都拥有的通讯工具了,用简单的材料来制作电话,可以让学生体验材料带来的美感,以及创造的乐趣。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利用泥、纸盒等材料设计、制作电话机或手机,体验材料带来的美感。

  2.通过欣赏相关资料,启发学生用夸张、变形、重组等方法,制作与众不同的电话机。

  3.强调丰富的想象,体验创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1.能否在制作方法上有所创新。

  2.能否突破电话常规的造型与色彩进行大胆的想象与创造。

  教学准备:

  师生共同准备垫板、彩泥、纸盒、剪刀、胶水、牙签、彩纸、彩笔等材料。各个时期的电话模型。教师范作,各种电话的彩色招贴画。

  教学活动过程:

  第一节

  施教时间:9月22日——9月24日

  活动一:

  教师带来各个时期的电话模型,引起学生兴趣。以讲故事的形式让学生了解电话的发展历史遗迹电话的一些知识,欣赏一些电话的造型。

  引导学生讨论:你在超市、商店、别人家里,还见过什么样子的.电话?我们将来的电话会是什么样子?

  活动二:

  欣赏达利《虾形电话》《唇型沙发》及同龄人运用彩泥制作的电话作品。

  以“玉米形电话机”为例,师生共同探讨可以运用哪些彩泥的制作技法来表现。

  讨论完后,教师迅速的现场示范一个。

  活动三:

  引导学生把生活中常见的建筑、人物、五官、字母等常见的东西,通过夸张、变形、重组等方法运用彩泥之作出与众不同的电话机,体验造型的快乐。

  学生制作,教师指导。

  活动四:

  “电话超市特卖会”,作业展示,引导学生以介绍产品的形式向大家展示自己的构思与制作。

  教师发给每一组几张“代币券”,组里派代表购买大家感到最满意的电话,最后评出“最受欢迎的商品”。

  活动五:

  收拾与整理。

  布置下一节课带纸盒子及其它制作工具、材料。

  第二节

  施教时间:9月24日-9月26日

  活动一:

  教师出示自己用纸盒制作的双屏翻盖手机装作与学生通电话步入教室,引起学生兴趣。

  教师将这个手机传给各组看看,请孩子们说说老师是怎样将盒子改造成手机的。

  活动二:

  教师将自己带来的各种电话、手机的彩色广告发到各组,请同学每研究一下,并将大家带来的材料堆到一起,看看最适合做哪一种电话。

  教师以学生们都很熟悉的“天线宝宝”形电话为例进行示范。请学生从自己组的材料中找出一个最适合做这个电话的盒子交给老师。大家一起讨论怎样将盒子改造成需要的形状。

  教师根据大家讨论的结果对盒子进行剪、切、贴等改造。并根据大家的建议进行贴、画等造型。

  启发学生考虑可以怎样来制作凸起的按键。

  活动三:

  鼓励学生通过动脑与合作,运用夸张、变形、重组等方法,利用盒子、彩色纸、小扣子等材料制作出与众不同的电话。

  学生制作,教师指导。

  活动四:

  “电话传情”表演,每组推选两位同学拿着自己制作的电话表演打电话,在表演过程中交流情感,分享快乐,体现电话给我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课后拓展:

  了解生活中常用的电话号码,如火警、查号台等。

  札记:

  学生们对于手机的熟悉和乐于表现的程度远远超过了对电话的热情。他们熟悉新上市的每一种收集的样式、功能特点,对手机上的每一个按键、插口都了如指掌。这让我既兴奋又担忧:他们能很快的用彩泥或纸盒将手机表现出来,但让他们大胆的运用夸张、变形、重组等方法制作出与众不同的电话却很难。于是我让孩子们想向未来世界的通讯发展,想向未来的材料,一点点的启发,鼓励,这才使得他们放弃了对实物的“克隆”而转向了想象制作。看来孩子们对表现对象太熟悉了也不好。

美术教案 篇5

  一、复习导入。

  1.抽读生字卡片。

  2.照样子说一说。(用小黑板或幻灯片出示)

  (洁白)的纸 ()的小树 ()的雨丝 ()的风

  ( )的小鸟()的房子 ()的太阳 ()的小朋友

  (不停)地转 ()地画 ()地吹 ()地想

  3.判断句子对错,认为句子对的举右手,认为错的用双手在胸前交叉,并说说错在哪里。(用小黑板或幻灯片出示)

  ①“程”和“陈”都是后鼻音。

  ②“旗杆”和“笔杆”的“杆”都念“ɡān”。

  ③风,看不见,摸不着,谁也画不出来。

  4.课文中写了哪几个小朋友,分别是怎样画出风的。

  二、练读对话,感受人物特点。

  1.文中的几个小朋友真了不起,他们能把看不见的风画出来,真让我佩服。请同学们自己挑选一个角色,在四人小组中分角色朗读课文。

  2.抽一组反馈,评读。

  3.说说你喜欢文中的谁,为什么。

  讨论交流,穿插朗读句子,读出各自的语气。

  ①宋涛:敢于提问,并能主动修正自己的意见。

  读第二段。(心里很得意,认为风画不出来,想为难陈丹和赵小艺。)

  板书:谁能画风?

  读第五段。(惊喜、大声。受到小艺的启发突然明白风是可以这样画的,所以非常高兴。)

  读第七段。

  ②赵小艺:自信,肯动脑筋。

  读第四段。

  比较句子:赵小艺说:“我能!”

  赵小艺眨眨眼睛,想了想说:“我能!”

  (第二句写得比较具体,看出赵小艺爱动脑筋。她经过思考以后非常自信地回答。)

  板书:我能!

  读第八段。(小艺积极思维,想出更多的方法。)

  ③陈丹:善于向别人学习。

  读第三段。(“谁也画不出风”为难的语气)

  读第六段。(“我也会画风了。”高兴)

  板书:我也会

  4.分角色读2—8段,一边读一边想象他们当时的动作、神情。

  6.齐读最后一段。

  “三个小朋友正说着,画着,忽然吹来一阵风,画中的景物好像都在动。一张张画显得更美了。”

  为什么画儿显得更美了呢?(风儿吹动画面,旗子似乎飘动起来,风车似乎转动起来,我们脸上也似乎有风轻轻拂过,真舒服啊!)

  三、创编诗歌,拓展练习,描绘美景。

  1.宋涛、陈丹、赵小艺能通过风吹过景物的变化,把无影又无踪的风画出来,你们能画出风吗?(板书:我们也能!)请你也用“风来了,风来了,风把 吹 了,风藏在 里。”这样的诗句,画一画风。

  风来了,风把海浪卷起来了,风藏在卷起的海浪里。

  风来了,风把风筝吹得高高的,风藏在高高放飞的风筝里。

  风来了,风把黄叶吹落了,风藏在飘飞的落叶里。

  ……

  2.爱动脑筋的我们把看不见摸不着的风变成了一首首诗,一幅幅画。叶圣陶老爷爷也把风变成了诗――《我们知道》。师生一起配乐朗读,感受美妙的文字。

  我们知道

  谁也没有看见过风,

  不用说我和你了。

  但是树叶在枝头颤动的时候,

  我们知道风在那儿了。

  谁也没有看见过风,

  不用说我和你了。

  但是林木微微点头的时候,

  我们知道风正走过呢。

  谁也没有看见过风,

  不用说我和你了。

  但是河水泛起波纹的时候,

  我们知道风来游戏了。

  3.启发想象:声音、气味与风一样,也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如果由你来画声音、画气味,你会怎样画?讨论。

  四、补充练习

  根据课文第九段,仿写句子。

  大扫除后,教室显得 。

  一场大雨过后,树叶显得 。

  , 显得 。

  五、写字指导。

  转:右边“专”的第三笔“竖折撇”一笔写成。

  眨:注意右边“乏”各笔的位置。右边第一笔平撇稍长,第三笔横撇的横略向上倾斜,最后一笔平捺。

  学生书写“乌、显、忽、杆、眨、转、斜”7个字。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的握笔姿势和书写姿势。

  六、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课堂作业本》第五题。

  板书设计:

  15 画 风

  谁能画风?

  我能!

  我也会!

【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美术教案02-22

美术的教案02-28

小学美术《电脑美术》的教案06-14

美术的节奏小学美术教案07-10

小学美术教案《民间美术》03-25

小学美术教案:电脑美术09-05

美术教案-小手帕 小学美术教案06-18

小学美术《电脑美术》教学教案06-14

扎染美术教案01-11

小学美术教案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