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案

时间:2022-08-26 10:35:59 美术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美术教案合集1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美术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美术教案合集15篇

小学美术教案1

  一、内容分析

  不论是在城市还是在乡村,皎洁的星光、五彩斑斓的灯光、千变万化的焰火,使我们的夜晚变得更加美丽、迷人。本教材以此为描绘对象,启发学生回忆夜晚的万家灯火和五彩的节日焰火,给我们的居住环境披上了美丽的霞衣,感受现实生活的美好。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善于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中体验生活的乐趣。

  本课是以“夜色”为主的创作画。此课的教学意图是,促使学生发现和捕捉美丽夜景的特征,体会美的景象,培养学生的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和造型表现能力,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

  生活中学生都有过观看美妙夜色的经历,教学中可以通过看有关录像或图片,引起他们美好的回忆,激发起对夜色的喜爱之情。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会用手中的画笔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表达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二、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了解美妙的灯火使我们的生活变得绚丽多彩,感受到现实生活的美好与幸福。使学生了解到颜色有深浅的不同,就是同一种颜色也有深浅的变化,而深浅颜色会使画面产生强烈的对比效果。

  应会:学习表现夜色的几种基本方法,能运用明亮色和暗色的对比关系来表现美妙的夜色,进而创作出大胆、生动的画面来。

  2.隐性内容与目标

  启发学生感受并表现周围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而体验到生活的乐趣。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抒发出自己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设计思想,勇于展示自己的个性,树立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道德情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对夜景的观察、回忆和感受,表现夜景的美感,认识深浅色使画面产生的对比效果。

  难点:如何利用颜色对比表现夜色的美感。

  四、学习材料

  课件、彩笔、油画棒、颜料、彩纸、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

  1.诗歌导入——进入艺术氛围

  散文诗《黑夜来了我不怕》导入揭示课题

  课件欣赏,探索色彩的奥秘

  2.赏心悦目——获得美感体验

  ⑴你记忆中的夜晚是怎样的?

  ⑵今天,老师就来当一回导游,带大家一起去逛逛宁静而美丽的夜晚。

  多媒体欣赏:我们身边的夜色

  ⑶逛了这么多地方,你对夜晚是否有了新的感知?通过提取色块,进行明暗对比,让学生感受明度高的颜色在深色和浅色背景中的所带来的不一样的视觉冲击。

  3.情趣盎然——激发艺术激情

  魔术表演:白昼变黑夜

  演示:黑板上贴有一张表现城市白昼的图画,画面中老师事先用油画棒画好了城市景色,只见老师用蘸满黑色水粉颜料的大刷子在画面上一刷,白昼立刻变成了黑夜,天空中出现了月亮、星星、烟花等。

  亮色与暗色产生强烈的明度对比,这就是美丽夜景的色彩秘密。

  欣赏课件,并让几位学生上来画出自己喜欢的烟花

  提出问题:为什么作品的效果有所不同?应该怎样?

  解决问题:

  ①握笔力度不同,应用力的画。

  ②色彩对比不同,应选择色彩对比强烈的颜色。

  4.放飞想象——创造艺术作品

  ⑴除了烟花,还有什么事物可以扮靓夜色呢?

  ⑵让我们一起去寻找扮靓夜色的好方法。多媒体欣赏:五彩缤纷的夜晚:彩灯、星月、倒影、闪电……

  ⑶欣赏各类表现夜晚美景的作品

  ⑷学生创作

  要求:小组利用剪贴画和添画的方式合作完成创作一幅美丽的夜景。

  5.春风化雨——感动生活艺术

  展示评价

  ⑴向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

  ⑵欣赏其他学生的作品。交流经验。

  六、课后拓展

  1.师展示苏州各地的夜景,猜一猜这是哪?

  2.总结:原来,美丽的夜景就在我们身边,生活是如此美丽,让我们好好珍惜。

小学美术教案2

  教材分析:

  神奇的口袋工具和材料是进行美术活动的重要条件,如何对一年级的学生进行这些引导是这一节课的难点。在神奇的口袋课堂上我把它定位为美术课教学中的综合。神奇的口袋探索领域,目的是想结合儿童以往的(学前)绘画经验,进行延伸由此引发全体孩子对学习美术神奇的口袋的欲望。

  教学目标:

  1、熟悉和了解美术的表现形式,认识美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新的思维加深对美术的新认识。神奇的口袋

  2、观察和发现各种工具的使用方式,培养爱护学习用具的良好行为习惯。引发对各种工具和材料的联想。

  3、开阔视野,拓宽想象空间,激发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体验探究的愉悦与成功感。

  教学重点:

  观察各种工具和材料使用方式,引发对工具和材料的联想。

  教学准备:

  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实物神奇的口袋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按常规进行。

  二、导入新课:

  回顾学前绘画经验引语:今天我们要在课堂上找朋友,这个朋友是谁,我先不告诉您们,上完课你们就知道了。请大家想一想下列的问题,小组讨论,代表回答,要求回答时要完整。

  1、你在画画的时候用过那些工具,请你向大家介绍一下,它叫什么名字?怎样使用,能出示你的作品向大家展示吗?

  2、你见过那些绘画工具,请你介绍一下,你在那里见到的?你认为它们能用来干什么?

  3、你最想拥有的美术用品有那些?为什么?神奇的口袋

  蜡笔小知识

  1、是年幼儿童最常用的绘画工具

  2、同彩色铅笔相比,蜡笔的色彩比较鲜艳、笔芯也稍软,使用时不会因手在纸上摩擦而弄脏画面。

  3、蜡笔即可以用来画线条,也可用于大面积的涂色。

  油画棒小知识

  1、小朋友最喜欢使用的工具,色彩鲜艳、浓烈

  2、油画棒比蜡笔要软得多,而且因为是油性的,颜色之间容易混合,色彩的变化,层次都比较丰富。

  彩色铅笔小知识

  1、最简单的色彩画工具,如同铅笔一样,比较适合年龄幼小的小朋友使用

  2、色彩柔和,即可以用来涂颜色,但涂色的时候不能用力过大,因为它的笔芯是硬性的,会在纸上留下痕迹。3、比较适合于画轻柔、淡雅的画面。

  师小结:在绘画过程中,工具和材料是很重要的,它就象一个好助手能帮助你实现你的绘画愿望。

  三、引导观察思考发现新的工具和材料展示:

  1、欣赏中国画、书法作品。

  2、欣赏油画作品。

  3、欣赏水粉、水彩画作品。

  4、欣赏版画作品。

  5、欣赏儿童画作品。

  师:欣赏了这些画,大家能猜出这些画是用什么工具和材料来完成的吗?生自由议论。

  6、再次展示(结合作品进行展示),目的是让学生感悟工具和材料的不同魅力,引发学生明白工具和材料的重要,以便今后在美术课的课前准备能有所重视。大家现在可以猜出我们要找的朋友是谁了吗?

  7、怎样爱护这些工具和材料。

  工具和材料使用小知识,进一步强调爱护工具、保护学习用品、正确使用学具的良好品质。

  四、评价,师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回答问题。

  1、你能认识的美术工具和材料有()种?

  2、通过学习你又认识了那些绘画的小伙伴它的名字叫()

  3、你能爱护和正确的使用工具和材料吗?

  五、课后观察和思考

  1、收集和尝试一种你没有用过的美术工具和材料。

  2、到美术用品店去观察文房四宝是什么?又发现了什么新的工具和材料。

小学美术教案3

  教学内容:

  机器人

  教学目标:

  1.了解机器人的相关知识,知道机器人与人有着密切的关系。

  2.能画或做一个机器人。

  3.启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关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机器人的种类、特点和功能,利用多种绘画用具进行绘画创作或利用废旧材料设计制作。

  教学难点:

  生动的表现机器人的功能和作用。

  教学方法:

  谈话法、合作学习法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些非常特别的朋友,现在,让

  我们看看——它是谁?它在干什么?

  机器人能帮人们做许多事情,它是我们的好朋友。今天,我们就当一次“小小科学家”,来设计又本事,又神气——机器人!(板书《机器人》)

  2.读画:目前我们世界上到底有没有机器人呢?——有。让我来看一看各国的科学家发明出了哪些机器人

  3.范图分析:这幅画画了些什么呀?——再来看看,这幅画的构图饱满不饱满呀?——很饱满!

  4.作画步骤:

  那机器人该怎么画呢?现在老师示范一幅《机器人》

  (1)想

  (2)画机器人

  (3)添背景

  (4)上色

  5.欣赏儿童画: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欣赏小朋友画的——“机器人”。看的时候可以互相讨论:这幅画里的机器人长什么模样?它有什么本领?(请两位小朋友评点最喜欢的画。

  6.欣赏了这么多小朋友画的《机器人》,每幅画都与众不同,有自己的想法。

  7.学生作画

  三、讲评,小结

  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评,表扬有创造性的学生

  板书设计:

  机器人

  机器人的制作过程:

  作品展示:

  (1)想

  (2)画机器人

  (3)添背景

  (4)上色

小学美术教案4

  一、教材分析:

  (一)综合分析

  本册教材中的三课陶艺是属于“造型表现”课,是向学生简要介绍陶艺知识,通过作品欣赏、动手实践让学生感受泥性、了解陶艺作品的艺术特点和基本成型方法,

  柔软的泥土经过火的洗礼,变成了坚硬的陶器。面对着自己捏制的陶器,孩子们个个欢呼雀跃。玩泥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做陶并不是为了追求成人的承认,而是在与火、土、水的不断交往中,表露自己的感情,获得愉悦的情绪。陶艺创造是一种主观的、动态的、扩展的、想像的、自由的和多向的模式,它的造型有平面的、立体的;有具象的、意象化的、抽象化的;也有综合的、多元材质合成的。

  (二)教学目标

  情感领域:热爱祖国历史悠久的陶艺文化,激发无穷的创造力。

  认知领域:了解陶艺作品艺术特点和基本成型方法。

  操作领域:感受泥性,并用三种基本的陶艺成型方法塑造自己喜欢的形体,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准备:

  教具:陶艺作品成品若干。

  学具:每小组黏土10—20斤,制陶工具。

  课时:3课时。

  (二)设计

  ●教学导入:(第一课时)

  通过用手或用膝盖等部位来触摸泥土、感受泥性,并导入新课。

  ●教学新授:

  教师带领学生参观陶艺作坊,通过观察民间陶艺人制陶过程和同民间陶艺人的交谈,让学生初步了解制陶方法。

  ①练泥。②制胚,方法有两大种:手工成型、轮制成型。③施釉。给阴干的胚体上釉水(视作品情况而定,此步也可省略。)④烧制。分为装窑、烧窑和出窑三步。

  ●作业形式:小组合作。要求:用自己喜欢的陶艺成型制作方法制作比较大型的陶艺作品,作品题材可以是人物、动物、植物或器物特,同一小组制作的作品最好是一个系列的。

  ●作业展示:说说做陶的感受;谈谈自己作品的创意;评评别人作品的可取之处。

  制陶工具:

  手动转台:

  将塑制作品放置转台,可多角度修正或观赏。

  木拍子:

  可将泥块拍打成泥板。

  修刀;

  裁切泥块、刻画形体的工具。

  刮刀:

  用于刮去形体内或外多余的泥,使形体器壁较薄,便于烧制。

  泥塑刀:

  用于粘贴泥块或修正形体用。

  水壶:

  可调节泥块的水份。

  其他工具:

  擦布、毛笔等,用于清洁桌面和上釉等用。

  三、学习建议:

  ●是否初步掌握了泥条盘制法、泥板成型法等制陶基本方法?

  ●能否尝试运用泥塑的方法进行造型表现?

  ●能否用语言或文字对自己或别人的作品进行合理评述?

  四、教师教学随笔:

小学美术教案5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认识对称与均衡的现象,并能说出生活中存在的对称与均衡

  2、用剪纸绘画等形式表现对称与均衡的作品

  3、说说对称与均衡现象给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对称与均衡的含义,并对生活中及美术作品中对称与均衡的现象作出准确判断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灵活利用材料表现作品

  课前准备:

  师准备表现对称与均衡现象的活动教具(贴图),或借一只天秤和收集对称与均衡形式的范画;生准备制作材料,百宝箱

  课堂教学:

  一、引导阶段:

  1、师出示对称形式的范作,复习对称知识:左右两边的图形色彩相同就称为对称请生说说生活中常见的对称现象

  2、介绍新知:看书中的知识窗,认识多种形式的对称:中心线对称中心点对称

  3、赏析书中的对称范例,再请学生找找对称的例子

  二、发展阶段:

  1、师出示活动贴图,在中心线或点的一边摆放一个造型,请生选择合适的造型放在另一边,形成对称形式

  2、师将其中一边另换一造型,引导学生认识均衡

  3、赏析书中或师收集的均衡形式图例,师再以纹样骨格的方法演示对称与均衡

  4、生说说生活中的均衡现象

  5、小结对称与均衡的特点:给人整齐平稳的感觉

  三、学生创作:

  1、用剪纸拼贴绘画等方式,小组合作或独立完成一幅对称或均衡形式的作品

  2、教师辅导:强调对称是两边或四周一样,而均衡是视觉上感受平衡,造型和色彩不必相同

  3、展示作品,师生评价

  四、拓展:

  回家用立体材料进行对称或均衡的创作

小学美术教案6

  课题:《京剧脸谱》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课业类别:欣赏课

  教学目标:

  认知:激发学生关心、热爱中国脸谱艺术情感,了解中国脸谱艺术富有图案美具有鲜明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情感: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国京剧脸谱艺术的特点。

  教学分析:

  重点:观察、分析京剧脸谱的谱式和色彩方面的基础知识。

  难点:感受京剧脸谱人物

  教学媒体:

  教师:课件、实物投影仪、半开脸谱图、磁带等。

  学生:课本、脸谱资料。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课前播放京剧《说唱脸谱》,上课铃响,音乐停止。

  上课,师生互相问好。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刚才老师在录音机里播放的歌曲是什么吗?歌词中又唱了些什么内容呢?

  师:对。这五颜六色的脸谱能表现某些舞台男性形象的面貌,揭示出人物的类型、性格、品质等综合特征。京剧脸谱是京剧艺术的重要表现。京剧脸谱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我们今天就来欣赏——京剧脸谱

  板书课题:《京剧脸谱》

  一、了解京剧的角色 认知哪些角色画脸谱

  课件演示京剧角色

  生:戏曲表演角色主要类型之一,一般用作净、丑以外的男角色统称。

  旦:戏曲表演角色类型之一,女角色之统称。

  净:戏曲表演角色类型之一,俗称花脸。以面部化装运用各种色彩和图案勾勒脸谱为突出标志。

  丑:戏曲表演角色类型之一,喜剧角色。面部化装用粉在鼻梁眼窝间勾画脸谱。

  师:哪些角色运用了脸谱?

  生:净角和丑角

  总结:对。在京剧表演艺术中有角色之分,划分为生、旦

  净、丑四大类型,只有净角和丑角画脸谱。

  二、分析京剧脸谱 了解京剧脸谱分类

  课件演示各种京剧脸谱的谱式,和学生一起分析各种谱式的特点。

  1、整脸:是一种常见的谱式。是在整个面部先涂上一种颜色作为主色,再勾画出眉、眼、鼻、口的部位和细致的面部肌肉纹理,表现出人物的神态。此类脸谱画法极有讲究,要求笔锋准确有力,形象传神。

  如:《水淹七军》中的关羽,勾“红色整脸”,形象庄重威严。

  2、三块瓦脸:是在“整脸”的基础上,进一步夸张眉、眼、鼻的画法,用线条勾出两块眉、眼窝,一块鼻窝,所以称“三块瓦脸”。它要求对称,用笔严谨,色彩多种多样。

  如:《盗玉马》中的窦尔敦,勾成“蓝花三块瓦”谱式。

  3、 十字门脸:由“三块瓦”发展而来,特点是将主色缩小为一个色条,从脑门一直勾到鼻头以下,用这个色条来象征人物性格。主色条与眼窝在构图上形成一个“十”字形,故命名“十字门脸”。

  如:《芦花荡》中的张飞,勾“黑十字门花脸”。

  4、六分脸:是由“整脸”发展而来。特点是将脑门的主色缩为一个色条,夸大眉形,白眉形约占全脸十分之四,主色占十分之六,故称“六分脸”。

  如:《群英会》中的黄盖。

  5、碎花脸:由“花三块瓦”演变而来,保留正额主色,而在其他部位用辅色添勾花纹,色彩种类丰富,构图形式多样,线条复杂而细碎,故称“碎花脸”。

  如:《黑旋风》一剧中的李逵,勾“黑碎花脸”。

  6、歪脸:顾名思义可知是一些五官不正,相貌丑陋的人物。特点是勾法不对称,给人以歪斜之感。

  如:《三打祝家庄》中的祝彪。

  7、丑角脸:又名“三花脸”或“小花脸”,特点是在鼻梁中心抹一个白色“豆腐块”,用漫画的手法表现人物的喜剧特征。角色不同,“豆腐块”的形状也各不相同,有方、有圆、有三角、有菱形,再配上不同的眉、眼、鼻、嘴以及表情动作,以表现不同的人物

  解说:京剧脸谱因人物性格不同,各个部位的线条勾画与色彩处理也就各异,使每个人物都富有各自的个性,而决不雷同。

  提问:

  小结: 京剧脸谱是以写实与象征相结合的艺术夸张手法,夸大剧中角色的五官部位和面部的纹理,用夸张的色彩表现剧中人物的性格、心理的特征,以此来为整个戏剧的情节服务。

  三、播发《说唱脸谱》,和学生分析讨论脸谱色彩的意义

  京剧脸谱的表现色彩十分丰富,可谓赤橙黄绿青蓝紫,一切性格特点尽情展示于色彩中。京剧脸谱的颜色是以一种主要颜色象征某人物的品质、性格、气度,这种颜色称为“主色”,它是一个脸谱最主要的直觉表现手段,色彩不同显示不同的作用与象征。色彩起什么样的作用呢?[教师讲解同时课件演示-脸谱资料]

  红色——表现忠贞、英勇的人物性格,如:关羽。

  蓝色——表现刚强、骁勇、有心计的人物性格,如:窦尔敦。

  黑色——表现正直、无私、刚直不阿的人物形象,如:包公。

  白色——代表阴险、疑诈、飞扬、肃煞的人物形象。如:曹操。

  绿色——代表顽强、暴躁的人物形象。如:武天虬。

  黄色——代表枭勇、凶猛的人物,如:宇文成都。

  紫色——表现刚正、稳练、沉着的人物。

  金、银色——表现各种神怪形象。

  师生互动活动:结合京剧脸谱谱式认知人物特征(1)京剧脸谱谱式(2)京剧脸谱色彩(3)京剧脸谱人物个性

小学美术教案7

  一、教材分析:

  (一)综合分析

  《画汗衫》是整个教材体系“设计应用”一条线中很有意思的一课,本课画汗衫主要不是设计汗衫款式,而是设计汗衫上的图案,这些图案的形式不外乎文字式、图文并茂式和图形式。

  汗衫作为夏季T恤衫的一个特殊类型,在人们生活中,它既随意又时尚;既舒适又充满强烈的文化气息。《画汗衫》一课非常切合儿童的生活实际,通过画汗衫,提高对生活物品和自己周边环境的审美能力,激发其美化生活的愿望,发展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二)教学目标

  情感领域:发展创新意识,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

  认知领域:了解汗衫上的文化和设计艺术。

  操作领域:学习设计汗衫图案,锻炼设计能力。

  二、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准备:

  教具:汗衫实物、范作、实物投影仪或课件等。

  学具:8开(4开)白纸或旧报纸、剪刀、水粉颜料、画笔、硬纸板、油墨等。

  课时:1课时。

  (二)设计

  ●教学导入:

  请几名学生上台,利用简短的时间,在教师事先准备好的大纸上用颜料随意作画,之后教师用美工刀快速裁出汗衫图样。这种师生合作,情趣高涨的新课导入方式更受学生欢迎。

  ●教学新授:

  ①简单了解汗衫的类型。

  出示实物或范作、多媒体课件,启发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将汗衫分为以下几类。

  从应用角度上:广告、装饰、公益、体育等。

  从年龄、性别上:老年、中青年、儿童(卡通衫)等。

  从表现手法上:文字式、图文并茂式、纯图形式等。

  ②汗衫的特点:时代性、简洁性、装饰性、随意性。

  ③汗衫图案设计。

  构思立意:构思立意贯穿于设计的始末,可考虑设计何种类型?为什么人设计的?设计什么主题?

  (1)有意义的主题:如禁止吸烟、还地球于和平、植树造林、保护家园等。

  (2)随意型主题:如“我喜欢的卡通形象”等,本课教学可着重讲解随意性主题。

  图案设计:

  (1)可设计非四边形的。设计时要注意图形面积的大小,袖口、领边与中心图案的协调呼应,既不能塞得太满,也不可太疏朗。

  (2)四边形的图案。四边形的图案应在汗衫胸前或背后显要的'位置。

  汗衫图案设计还可分为:文字式、图文并茂式、图形式,其中后两种更受学生欢迎,特别是书本上的几幅作品很吸引人,这些图案设计时采用了省略(图案人物中的头部省略)、借代(借穿衣人的头来完整图形,从而引起滑稽、幽默感)、前后呼应(前后背心的图案设计互相呼应、互相补充,产生戏剧效果)、渐变(一群动物手拉手,由小变大绘于胸前,产生了强烈的运动感)等表现手法。

  ●汗衫绘制方法、步骤:

  ①把8开(4开)画纸裁成汗衫样式。

  ②直接在纸做的汗衫上绘制图案,图案可绘制成四边形的或非四边形。

  ●学生作业:

  在白纸或旧报纸上用绘画的方式设计汗衫图案,力求图案新颖、别致。

  ●学生作业展评:

  可组织学生办个“汗衫专卖店”推销自己的作品,说说自己作品的设计意图,看谁的作品最有创意?谁的作品最畅销?谁最会推销自己的作品。

  ●教师语。

  三、学习建议:

  ●是否在汗衫设计只能感表现出新奇的创意?

  ●对自己的创作效果是否满意?

  ●能否用口头语言或短文形式,对自己和同学的作业进行评述?

  四、教师教学随笔:

小学美术教案8

  一、教材分析

  (一)综合分析

  《版面设计》是一节小学美术教学阶段平面设计与应用领域的课程。在教材内容的安排上,它巧妙结合文字联想教学,又进一步安排了版面设计内容,要求文图并茂、主题突出、层次分明,突出知识学习的系统性,学生学起来比较轻松,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欣赏了优秀的板报作品,其中《关于味觉的知识》、《课程表》、《圣诞节》等,不仅体现版面设计的一般构成方法,更加突出了版面的形式感,特别是综合材料的运用和多种设计形式的表现,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表现版面设计的美感,以突出多样的艺术形式,生动,醒目的视觉效果,达到突出学生设计个性为目标。使学生了解了版面设计的基本特点和方法,认识了版面设计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①了解版面设计的构成方法。

  ②培养学生设计意识。

  ③学会运用多种表现形式围绕一个主题设计一个有创意的版面。

  二、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准备

  ●收集优秀的版面设计图片资料。

  ●准备丰富的绘画工具及制作材料:如彩色水笔、彩纸、水粉或水彩颜料、废旧图片等,还可以准备一些有趣的文字材料、图片,以备充实内容。

  (二)教学过程:

  ●参观:教师组织学生到校外参观社区小报栏及校内墙报,感受板报在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分析:师生共同欣赏课前收集的小报,探讨并研究其构成特征。

  ●导入:让学生说出内心感受和见解,从而引出课题。

  ●欣赏:在此基础上赏析国内外优秀板报图片。

  ●操作:给一个主题,设计小报草图。

  ●讨论:分组进行研讨,作业内容选材自定。

  ●表现:小组合作共同创作,在研究的氛围中学习。

  ●创作:利用多种表现形式按照指定主题独立完成。

  ●评价:可采用小组互评或自评,以及展览的形式进行。

  ●作业过程:

  (1)根据教师出示的主题或几篇文章,分组设计小报或独立完成。采用收集素材、设计版面草图、绘画制作、举行小报展四个步骤。

  (2)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拟定作业内容和形式,按照拟定命题、选择文章内容、设计版面草图、绘画制作进行操作。

  ●课后拓展:

  结合学校活动和节日活动,开展校园小报、班级黑板报竞赛活动,锻炼学生实际运用能力。也可以课后用所学知识评论校园墙报、社区宣传栏。

  三、学习评价建议:

  ●是否积极参加动手实践活动并能发挥作用。

  ●是否创造性地表现出版面设计的美感,表现手法感人,主题突出、有特色。

  ●能否与同学合作并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四、教师教学随笔

小学美术教案9

  课题:学构图

  课时:2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构图的一般知识。

  2、培养学生组织画面、安排画面的能力。

  3、进一步加强学生锻炼、概括的造型能力。

  教学重难点:构图的组织与安排。

  教具学具: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导入:构图又叫布局或经营位置。一幅画如何安排好所表现物象的位置以及多种物象的组合关系是我们今天要解决的问题。

  2、教师演示说明

  师:任何一幅画面的构图都存在着这13种基本变化,只有大小适当,位置适中,聚散合理的才是比较完美的构图。

  3、静物构图与风景构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它们都有一个表现主题,而且都要把主题物象安排在画面的重要位置上,使之突出、明确、大小、位置、比例适度。

  不同点:(1)静物是人为的在一定环境下摆放的物象组合,空间是有限的。风景属大自然的造化,无边无界,空间是无限的。

  (2)静物构图所考虑的是如何将有限空间中的物象合理的安排在画面之中,而风景则要在自然中选取所要表现对象,即取景。

  (3)静物的大小、位置、聚散关系比较容易判断,因为它相对集中、独立,而风景是连绵不断的无限空间形态,且形态变化万千,层层叠叠,透视变化也比较大。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静物写生

  四、小结:表扬优秀作业

小学美术教案10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对身过的事物进行观察,并在此基础上搜集各种可利用的材料。

  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将各种材料如石头,树叶等加工成各种画面。

  3.通过制作,培养学生对身边事物的创新再造能力。

  课时1-2课时

  教学实施

  一、课前准备

  1.师生共同收集各种可利用的材料,如树叶,豆类,铅笔屑等。

  2.带领学生观察这些材料,并能对各种的外形,颜色等特征进行简单描述,并想象其表现那些事物。

  二、课堂教学

  1.引导阶段

  引导深长观察所收集的材料,根据其外形,颜色等,讨论用那些材料可以表现出什么事物。

  启发学生可以利用材料天然的颜色和造型进行创作,教师可以示范几种基本的制作方法,如剪,折,贴,卷,插等。教师还可通过示范单项材料制作和多项材料组合的方法,鼓励学生求新求异。

  2.发展阶段

  “奇思妙想阶段”,启发学生学会基本制作方法的基础上,发挥想象能力,利用或打破材料的原有形态和色彩,充分发挥其作用,进行组合或创造,制作构思奇妙,造型美观的作品。

  “情感升华阶段”,引导学生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利用身边的材料求异,才会设计出好的作品。

  3.收拾与整理

  作业完成后,应督促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先回收可再利用的材料,再整理桌面,保持教室环境的卫生和整洁。

  三、课后拓展

  1.通过交流,自查作品中的表现材料的方法,看看能找到更好的材料的方法吗?

  2.我们是否可以用更多的材料和方法表现各种画面。

小学美术教案11

  教学目标:

  1、用夸张的方法制作面具,学习制作方法。(了解、练习)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造型能力。(接受、练习)

  教学重点:

  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根据自己的情趣、爱好,制作一个自己喜欢的立体面具。

  教学难点:

  五官的粘贴。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不同形象的面积眼范作若干。

  学生:对开的报纸或其他纸一张(开张不可太小,否则作出的面具无法戴),16开纸一张(白芷或彩色纸均可,作五官装饰用),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

  (一)上课,师生问好,展示面具,表演面具,揭示课题——《面具》,教师作启发性谈话:

  教师根据准备好的面具编一个小故事;或准备好一段音乐,挑选几个学生戴上面具,在音乐的伴奏下,边沿活报剧或舞蹈,以激起学生的兴趣。如果简单些,可让学生戴好面具依次走进教师,以其新奇、好玩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制作欲望。

  (二)介绍制作步骤

  1、制作面具底坯。

  用途对开大小的报纸或挂历纸,按下图所示步骤折出面具的底坯。

  2、想好做成什么样的面具。

  3、通过剪、折、卷等方法,做成五官及其他部件备用。

  4、粘贴。粘贴时要注意:一是五官的位置,特别是眼睛。可线戴在头上做个眼睛部位的记号,然后再剪个圆洞洞,这样就不会妨碍视线;二是先后顺序,应先主后次。如人物面具,应先贴眼、眉、嘴,再贴胡子、装饰、花纹等。

  (三)教师示范做一个面具,同时学生也跟着教师一步一步地做。 要求学生充分发挥创新、求胜意识,制作出自己喜欢又与众不同的面具来。

  (四)展示部分学生作品,教师或学生进行讲评。

  1、让一半学生戴上自己制作的面具,另一半人观摩评判,然后呼唤位置评判。

  2、请制作有特色的小朋友到上面来,给大家讲讲他制作的面具叫什么?怎么绘想到制作这种面具的。

  3、请几个有表演才能的小朋友到上面来,戴上面具,即兴表演一番或说上几句话。

  (五)下课,清洁教室。

  (六)课后小结。

  札记:用废旧购物纸袋做面具最容易找到材料,也容易在上面作剪、贴、切、镂空、拼接。由于材料本身颜色多样,制作出的效果也是较为丰富的。

小学美术教案12

  一、教材聪明的机器人分析

  对“聪明的机器人”我们并不感陌生,“铁臂阿童木”就是我们较早熟知的机器人动漫形象。聪明的机器人现实中见到的机器人以及它的频频研制面世和趣事是我们常常谈起的话题,如“精彩的机器人足球赛”、 “活灵活现的机器人动物园”等。我们给它取名机器人,聪明的机器人并不是因为它像人的样子,而是因为它具有与人相似的智能水平和一定的思维能力,并且具有在对人类有危害的环境中进行工作作业活动的特殊功能,正因为这样,我们才惊讶机器人的聪明程度。聪明的机器人实际上我们所见所闻的机器人只不过是一种具有高度灵活性的自动化机器,但它的特殊功能、智能能力和独特的造型美仍然令我们时常感到神秘和好奇,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题材内容。

  本单元学习的设置是探索机器人的独特造型与功能作用。教材编排了各种造型和功能各异的机器人图片。学习活动方式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通过设计和制作的美术活动,了解机器人的造型美与设计功能的统一,提高审美评价能力,感受各种材料制作模型的特性,提高动手能力,发展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它的意义在于关注社会科学技术的发达与进步,在设计与制作活动过程中让学生感悟美术学习与社会发展密不可分的关系,激发社会责任感,反过来又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励学习行为,体现出本单元设置的关注学生成长需要的理念,即培养学生成长过程中需要具备的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活动一为机械手臂设计。该课时的教学,既能使学生了解机器人手的形体结构特点,学习机械形体的画法;又能使学生对设计产品的功用与美观有机结合的特征得到直观认识,领会“物以致用”的美术设计理念,形成正确的审美情感态度与价值标准。让机器人拥有一双灵巧的手是无数机器人设计者的梦想。教材编排了称为“三指灵巧手”的机械手,能轻轻拎起一个易碎的鸡蛋,可见它的灵敏度与人类已无差别了。机器人的手一般由方形的手掌和节状的手指组成,机械手的设计也就是根据基本的机械形体,整合关节传动部分进行造型的活动,因此基本的机械形体的画法是设计机械手时要掌握和解决的基本技能技巧。教材编排了灵巧手一个节状体的画法与过程,对异形的立体形与螺丝帽的表现过程进行步骤分解,为本课作业的完成提供了绘画技巧上的指导,也是在教学时需要让学生尝试训练的重点内容。两幅学生作业为学习效果的表现提供了样式。

  活动二为制作机器人模型。该课时的教学,旨在利用各种媒材制作模型,掌握模型制作的基本技能,针对机器人的不同造型特征合理寻找和运用媒材,提高学生的制作工艺和欣赏审美水准,促进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模型的制作是根据已知的机器人造型来进行模仿,在制作机器人模型的不同局部时,选择适合的媒材和采用相应的方法是制作活动中的教学重点。教材编排了三件学生制作的范式和文字提示,对选择媒材尝试方法及机械连接,给予了特别的关注。其中对一个范式进行媒材运用、制作方法及制作步骤的提示,如泡沫包装物的割锯方法,对机器人结构之间的固定方法,以及泡沫、纸盒、蔬菜瓜果等材料的运用,暗示了应在教学活动中作为技能训练基本要求提出,通过尝试训练并进行动手体验,发现规律方法。机器人虽有仿人形机器人类型,但并非所有机器人都是人形的样子,从外观造型来分析还只是一台机器的模样。通过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制作完成一个机器人的模型是完全可以达到的。

  二、教学目标

  学习设计机械手和制作机器人模型的方法,掌握机械立体形的画法,能运用各种媒材进行机器人模仿造型活动。

  透过美术创作活动,学生的空间想像力逐步发展,对媒材的造型的适应性具有一定的认识能力,并能合理选择和使用媒材。作业应做到造型与功能作用相结合,初步形成设计应用意识。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能积极参与到团队活动任务中,独立思考,共同探讨,使小组活动有序协调地开展。对设计与制作的学习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热情。

  三、教学思路

  本单元的教学题材内容是学习工业设计、模型制作的基本技巧与知识,了解机械立体形的线描画法与机械手设计创意以及掌握机器人模型制作的方法,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美术设计制作及应用能力。宜采用线描笔、单色笔和各种纸质材料、废旧材料、蔬菜瓜果等媒材,通过线描,采取卷折、剪切、割裂的制作与组合等手法,进行设计和制作的造型活动。

  本单元的教学准备针对两个课时不同的教学内容,考虑精选机器人的动画片片断和图片,布置学生收集适合制作的各种媒材,制作适当的模型实物及选择和制作相应的教学等。

  本单元的教学策略应以机械立体形的画法和不同媒材制作不同机器模型的方法为重点,采用个体或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机械手设计和机器人模型制作的学习任务。

  活动一机械手设计的教学,以机械立体形绘画学习为前提,机械手设计的整体效果为结果目标,功能设计为学习延伸,组织相应的尝试、欣赏、创意、评述等活动形式来完成教学任务。教学设计可作如下安排:机器人动画片欣赏——认识机器人——认知机械手结构——尝试机械形体画法——探讨功能,创意设计——创作表现——展示创意,审美评述——功能应用,学习拓展。

  活动二制作机器人模型的教学,以机器人造型欣赏感受为基础,寻找和运用合理的工具材料制作机器人的各部分形体为重点,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分工制作、合作组装完成机器人模型的制作任务。小组合作时应关注学生组内策划与任务分工的教学组织。教学设计可作相应的安排:欣赏感受,认知造型特征——模型范式分析,获得方法——媒材运用尝试,解决要点——小组策划,分工制作——组内交流,集体组装——作品发表,审美互评——功能应用,学习拓展。

  四、教学选择

  活动一的教学实施,在补充课程资源不足,不能观看到机器人动画片,和通过欣赏到更多的图片时,可利用教材、教参已有的资料和学生的已知经验多感受欣赏,互动交流关于机器人的信息,来认识和了解机器人。教学设计可作如下选择:认识机器人——欣赏感受,了解机械手——分析结构,尝试形体画法——创意交流,设计机械手——展示作业,审美评述——应用交流,学习延伸。

  活动二的教学实施,可能因为地区差异出现制作材料上的变化,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进行选择调整,一般纸材的可塑性大,通过卷、,折、揉团、粘贴、插接等手法可进行多数机器形体的造型、模仿,其他材料如纸盒废旧材料等媒材,教学设计时也可调整选择。如:模型范式分析,获得感受——媒材尝试,学习方法——欣赏机器人,小组策划——分工制作,集体组装——作品展示,评述应用。

  五、教学建议

  1.教材编排的小训练应采用相应的方式和材料组织实施,让学生尝试体验获取直接经验。如:活动一的小训练建议尝试描绘一个六角螺丝帽或一个有连接头的机械造型特点的立方体指节,了解一简单机械形体的线描造型方法,举一反三,对机械手的整体设计提供学法指导。活动二的小训练建议尝试用白卡纸卷圆柱体、卷贴圆锥体、折贴立方体等,或用蔬果切制圆轮、削制插接其他特殊形体等,解决媒材选择与制作方法的技术问题。

  2.一般情况下可让学生借助资料进行机械手的设计和机器人模型仿制,对美术素养基础好的学生可引导想像,创意具有个性化的机械手和机器人模型,有效地促进学生空间想像能力的培养和创新意识的养成。

  3.本单元教学时不可忽视造型设计制作与相应的功能作用的评述和思考,设计与应用是现代工业设计与制作的一个整体理念,也由此加深学生对美术学习与社会生活的关联作用的理解,达到在美术学习中启智育人的目的。

小学美术教案13

  教学目的

  1、学习用纸带进行穿编,编织成各种物品

  2、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

  如何用彩带编织成各种物品

  教学难点

  彩带编织的穿插

  教具准备

  编织工艺品彩条电教资料

  学具准备:

  彩色纸条,(旧挂历纸。广告纸。各种彩条)

  教学过程:

  一、欣赏各种编织工艺品(实物与电教结合)

  1、编织的材料:藤、竹、纸、塑料、铁、草芒、木片、毛。

  2、编织工艺应用:实用。装饰。摆设

  二、欣赏少数民族。编织的工艺品

  三、出示教师编织的工艺品。

  1、平面

  2、立体

  四、介绍简单的编织方法:

  1、纸条经纬穿插一上一下

  2、不同颜色彩条的搭配形成不同图案

  3、图案的组织

  五、立体纸带的偏织,结合课文技巧图例

  1、先编织底部

  2、放入形状物体,向四边往上编织

  3、收尾及绑带

  4、完成

  5、回一,先编织底部,两头合拢,便成船形

  六、作业要求:学生根据所带材料,编织成各种物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大胆创新

  七、学生练习,教师巡视辅导(注意刀具的安全使用,保持教室整洁)

  八、展示学生作品,学生互相交流

  九、教室

小学美术教案14

  教学目标:

  1、用夸张的方法制作面具,学习制作方法。(了解、练习)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造型能力。(接受)教学重点: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根据自己的情趣、爱好,制作一个自己喜欢 立体面具。教学难点:五官的粘贴。教具准备:不同形象的面具范作若干、废报纸、彩纸、胶水等

  教学过程:

  一、表演入题

  1、导语:送小朋友一件神秘的礼物。

  2、出示三个袋子,到门口打开,听到音乐声进来。

  3、学生表演。把面具展示在黑板上。

  4、你想做一个吗?

  5、出示课题:面具

  二、制作步骤

  1、这三个面具都是什么形状?板画:三角形、正方形、菱形。

  2、还可以做成其他形状吗?什么形状?

  3、学生汇报,教室板演。

  4、教师示范(学生共同参与)。u 选一个自己最喜爱的脸型。u 还少什么?做嘴巴。学生从教师做好的嘴巴中选一个贴好。u 做鼻子。学生比赛(2分钟),要求:新颖、快。讲评:选一个最好的贴上。u 做眼睛。注意:剪洞的方法,洞的距离。u 做其他装饰。(如耳朵、胡须等)u 用纸条固定。

  三、面具欣赏

  1、看书本:哪一个面具或哪一个面具的哪个部分最新颖?

  2、欣赏世界各地的面具。(小学美术同步练习第十册)

  3、学生讨论:准备做一个怎样的面具?有何新颖之处?

  四、学生作业制作一个有趣的面具。要求:新颖。教师巡回指导

  五、学生游戏自由表演四人小组选一位同学上台表演。

  六、课后延伸用其他材料做做看。

小学美术教案15

  活动设想:

  本班幼儿已经认识了五线谱表、高音谱号及音符1、2、3在五线谱表上的位置,对听音辨音的系列活动产生了较为浓厚的兴趣。

  本次活动是在此基础上,尝试让幼儿进一步认识音符5在五线谱表上的位置,通过创设音乐王国情境和各种有趣的听音辨音游戏,在学中玩,玩中学的过程中,提高幼儿的音乐素养,培养幼儿在音乐活动中自信、大胆地表现自我的能力,体验听音辨音这种音乐活动的快乐,进一步激发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通过身体动作来表现音符的高低,培养幼儿听辩不同音高的能力和动作表征能力。

  2、尝试学习互相合作编乐曲、分享合作的快乐。

  3、激发幼儿学习音符的兴趣,寻找音符5在五线谱上的位置,体验听音辩音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

认识五线谱表、高音谱号及音符1、2、3在五线谱表上的位置。

  2、情景设置—音乐王国。

  3、教具准备:

挂图一张,高音谱表、人手一个小音符的挂饰、录音机、磁带、地谱(在地板上画五线谱)若干个。

  活动过程:

  一、感受音符不同的音高

  1、随着《哆来咪》音乐欢快地进场,参观音乐王国。

  2、引导幼儿用身体动作向音乐王国里的小音符问好。1双手在脚踝处,2在小肚腿处,3在膝盖处,4双手叉腰,5双手交叉抱手臂,6双手指肩,7双手抱头,1双手斜上举。

  二、辨别音符不同的位置:

  游戏《朋友在那里》启发幼儿说说音乐王国里有什么?(音符、五线谱等)并找个音符做朋友。

  幼儿根据自己身上挂的音符在五线谱上的位置,边表演边找到跟自己身上挂一样的音符的小朋友。

  三、认识5在五线谱上的位置。

  1.出示挂图以讲故事的形式,复习音符1、2、3在五线谱表上的位置并引导探索音符5在五线谱上的位置。

  整体认识:

  在音乐王国里有许多会唱歌的房子,房子里住着高音谱表,高音谱表有几条线?(请小朋友拿出手指数一数)还有什么谱号?(高音谱号)这时候,来了许多音符豆豆,它滚呀滚,滚到了下加一线,唱歌的房子就唱起来了:“1——”,它又滚呀滚,滚到了第一线,唱歌的房子又唱起来了:“3——”,(可以提问幼儿唱什么音)它又滚呀滚,滚到了下加一间,唱歌的房子就唱起来了:“2——”,(可以提问幼儿唱什么音)它又滚呀滚,滚到了第二线,唱歌的房子就唱起来了:“5——”,音符豆豆都滚到了唱歌的房子里,它们唱啊,跳啊,高兴极了。

  2.老师变换音符的位置,幼儿听琴唱一唱。

  四、听音辨音游戏:

  1、《音符找家》游戏:听琴声辨别是那个音符,跳到这个音符在地谱上的相应位置,并随着音乐的节奏学着各种动物唱出这个音符。音符找到家后,听老师所弹的是自己的音符就跟着节奏在地谱上跳一跳。

  2、《锤子、剪刀、布》游戏:小朋友自由结伴一起玩锤子、剪刀、布的游戏,赢的小朋友唱音符,输的小朋友就在五线谱上跳出这个音符的位置。

  五、听音乐自由表演“哆来咪”结束。

【小学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美术《电脑美术》的教案06-14

美术的节奏小学美术教案07-10

小学美术教案《民间美术》03-25

小学美术教案07-08

小学美术教案06-18

小学美术教案10-26

小学美术的教案04-08

小学美术教案07-04

小学美术教案10-16

小学美术《电脑美术》教学教案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