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案

时间:2022-08-20 15:03:19 美术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美术教案锦集9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美术教案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实用的美术教案锦集9篇

美术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能运用视觉、触觉等感官,感受自然中的树和艺术作品中树的形态特征,有亲近、爱护树木和生态环境的情感。

  2、能主动收集有关赞美树的文字、歌曲、美术、摄影等作品,探究用表演、绘画、制作等多种艺术方式,表现丰富多彩的树的形象,表达自己的情感。

  3、感受树美化我们的环境,点缀着我们的城市,装扮着我们的生活,带给我们美的感受和希望。

  教学准备:

  1、不同类型树木的图片、纪录片、美术手工材料。

  2、《好大一棵树》歌曲录音带或光盘。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稳定学生情绪,检查学生学具准备情况。

  二、导入新课

  先来做一个变色游戏。

  教师将示范用的白纸贴在黑板上,用黄色分别画两组不同方向的并列线(如图1)。然后引导学生注意色彩变化。教师在左边一组并列黄线之间用红色笔画相间的并列红线(或点),要求学生眯起眼睛观察,注意整体象什么颜色?(学生回答橙色或桔黄色)教师表扬学生回答正确,引导学生概括出:黄色与红色配在一起就是橙色。板书:红+黄=橙。为进一步激发学生兴趣,可让一名学生到黑板前用蓝色在另一组黄线并列线之间加同一方向的蓝色相间的并列线(或点),再让学生眯起眼睛观察,看看又变成了什么颜色?(学生回答绿色)学生会感到色彩变化游戏很有兴趣。教师概括:黄色与蓝色配在一起,就变成了绿色。板书:黄+蓝绿。然后教师在两组色线处分别用三种原色笔重叠添画上粗重的树干和几枝大树枝

  学生马上看出这是两查树,导出课题:会变色的树(板书)。教师指出,树上方枝叶部分叫作树冠,下面直立与地面相通的部分叫树干,扎入土地部分叫根。

  三、引导学生观赏课本例图

  左上图是公园花圃的照片,黄、红、橙、绿各色的花、叶平行排列,很有节奏感和韵律美。

  右上图是色彩变化例图。指导学生观看,教师加以讲解:左边一纵列,上边是黄色色块,中间是黄白相间的并列色线,视觉效果就成了淡黄色,如下边的淡黄色块;中间一纵列,上边是红色色块,中间是红黄相间的并列色线,视觉效果为橙色,如下边的橙色色块;右边一纵列,上边是蓝色色块,中间是蓝黄相间的并列色线,视觉效果则成了绿色,如同下边的绿色色块。可让学生稍远观察,整体感受,体会这种色彩的变化现象。

  引导学生结合观察过的各种树概括出:春天的树长出了新树叶,呈现嫩绿色;秋天的树叶变成了橙色或黄色,并阅读(可稍加讲解)左上图下面的说明。

  教师还可以通过示范举例说明画树冠可以用不同方向的线、点或近似枝叶走向的线来表现不同的树以开阔学生的思路(如图3)。

  让学生用红蓝色笔画出并列相间的线或点并放远观察,认识红、蓝两种原色配成紫色的色彩变化现象,并板书:红+蓝=紫。

  四、学生作业

  启发学生吸用红、黄、蓝三色笔练习画树,以两种颜色相是的点、线画树冠,用三种色重叠画树的树干,教师巡视指导,启发学生大胆表现自己对树的形态、色彩的感受,然后引导学生将作业放远观察,领会色彩变化的不同情趣。

  五、课堂小结

  选取有代表性的作业引导学生欣赏,给以鼓励。

  教师小结:各种不同的颜色都是由红、黄、蓝三种颜色配出来的,由于每种色含量不同,产生的色彩变化效果也不同。启发学生课后试着用这三种色彩变化效果进行配色绘画练习,看看还能产生出哪些色彩变化效果。

  执教者:张斌 执教时间:第九周

  教学后记:欣赏中学生对蒙德里安的《灰色的树》感到不美,于是我从油画的笔触、肌理等方面介绍了油画的特殊美。这样对于学生理解书上的作品作了铺垫。

美术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接受)

  2、引导学生画出各种水果的特征;(了解、练习)

  3、继续指导学生正确地使用水彩画工具,提高对色彩的认识能力。(练习)

  教材分析:

  重点:熟练使用水彩画工具,进一步提高对色彩的认识能力;

  课前准备:

  师:几种常见的水果

  生:水彩画常规用具,油画棒

  教学过程:

  1、导入谈话

  师:请同学们说说你最喜欢的水果?

  生答:

  师:“那你能说说它的形状?”

  引导学生抓住水果的明显特征,说出它的特点,然后拿出实物,让生进行进一步观察。

  2、用油画检画水果;

  3、选几张作业给大家看,提醒学生构图要有疏密对比;

  4、想好用什么颜色画底色,底色的颜色要和水果的颜色区分开,并要有深浅对比;

  5、作业讲评(小结)

  讲评优缺点,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①师:“请大家说说哪些作业比较好?”

  生回答,师总结归纳,并指出一些不足之处

  ②“同学们一定是怀着对这种水果喜爱的心情而画的,能告诉老师水果是从哪里来的吗?

  “农民伯伯种出来的。”

  “水果不仅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它还有着丰富的营养,可是有些同学却不爱异它,吃一半,扔一半,这样做好不好?”

  “不好!”

  “我们应该怎样做?”

  “要爱惜劳动成果。”

美术教案 篇3

  一、教材分析

  鸟是人类的朋友,是我们熟悉而喜欢的动物。本课是让学生用中国传统的水墨来表现这个主题。学生在此之前已经接触过中国画材料,也从第9、10课中了解了鸟的有关知识。让学生用传统的水墨工具画自己喜欢的鸟,主要是让学生感知水墨画的美感,体验水墨的独特性、丰富性以及晕化的偶然性。本课教材选取了两位著名画家陈子庄、朱聋的作品各一幅,引导学生欣赏画家们用不同的水墨风格表现的鸟,学会用水墨的点、线、面表现鸟。在本课教学中主要以培养学生学习中国画的乐趣为主,不要过分强调用笔、用墨的技巧。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熟悉国画工具材料,感知水墨画独特的美。

  (2)操作目标:学习用水墨的点、线、面以及墨色的浓淡变化进行鸟的动态造型,体验笔墨的趣味。

  (3)情意目标:培养学生对水墨画的审美情趣以及对祖国传统国画艺术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用浓淡不同的点、线、面来表现自己喜欢的鸟。

  教学难点:水分、墨色的掌握以及破墨法的应用与要表现的形象相结合。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毛笔、墨汁、宣纸、调色盒、囤画颜料、水怀,水墨画马图片。

  学生准备:毛笔、墨汁、宣纸、调色盒、国画颜料、水杯。

  五、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认识中国画工具及其相应作用,为本节课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2)游戏与导人:教师拿出一张宣纸,请两位学生上来随意点两点,教师在学生点的基础上略加修饰,添加上鸟的眼晴、嘴巴、爪子,即成了两只有趣的小鸟。一只正面,一只侧面。教师揭题: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水墨画鸟。

  (3)欣赏与感受:欣赏一些知名画家的水墨画鸟作品,找一找他们的用墨有什么不同之处?从而了解水墨画中点、线、面的合理应用。欣赏同龄人的水墨画鸟,体会鸟的不同的形态特征,感受水墨的不同韵味。教师示范笔墨的浓淡、干湿变化,学生同桌之间互相尝试,在尝试中教师简单介绍、示范破墨法:浓破淡,淡破浓。

  (4)实践与体验:学生根据自己写生的鸟或根据资料、照片,大胆用水墨进行表现。教师巡视,让学生注意笔墨的轻重,用墨的干湿、浓淡,最后形成自己较为独特的水墨表现方法。

  (5)展评与拓展:学生将作业贴于教师设计的展板"鸟的世界"中,让学生自己评析·小组评析、集体评析。对于水墨表现较好的学生作品,教师要给予肯定。适时指出某些作品的不足。

 (6)布置课外作业:有兴趣的小朋友课后仔细观察自己感兴趣的家禽或家禽图片,尝试用水墨进行表现。

  (7)收拾与整理:学生动手收拾整理作画工具及课桌,保持良好的教室环境。

  六、教后记:

总结记录教后感想,不足之处。

美术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了解公交车的形状特征和运行特征。

  2.能夸张画出公交车及车上车下的人物。

  3.养成礼貌坐车及观察生活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公交车的形状特征及坐车的人物特征。

  教学难点:能抓住公交车特征,描画细致、有情趣。

  教学程序:

  一、尝试绘画 讲评小结

  (一)找4——5位学生,让学生用粉笔在黑板上尝试画出一辆公交车。

  (二)师点评学生的尝试作业,发现问题。

  小结:1、学生基本能把握公交车的外形。

  2、缺乏对细节的描绘。

  3、对车窗的表现各不相同。

  4、学生作品多为简笔画。

  (三)板书课题:公交车上

  二、组装零件 认识结构

  (一) 教师出示课件:少了零件的公交车

  1、零件散落一地:车轮、后视镜、车灯、雨刮器、牌照等。

  2、学生指出零部件应放置的正确位置。

  (二)教师提问:你还能回忆公交车内还有什么配置吗?(转 载 于: 原文地址/thread-269179-1-1.html)张表现

  1、在普通公交车的基础上拉长公交车,长的更长。

  2、在双层公交车的基础上再将公交车加层,高的更高。

  3、将公交车的车窗变得更大更宽。

  (三)构图指导:

  1、认识评价构图:出示三幅公交车的作品,选出构图最为恰当的一幅。

  2、出示三幅构图定位有问题的作品,学生想办法修改和调整。

  ①、公交车画小了可在外围加一层,画错的部分可巧妙变为车身与车窗的分割线。

  ②、公交车画短了可想办法再补加一节。

  ③、车窗画小了,就将绘画重心转移到车身图案或车身广告上。

  ④、车窗画大了,则可透过特大落地窗有充分的面积添画车内更多的零部件或人物。 总结:车身外轮廓的大小和位置决定公交车在画面中的大小和位置。

  (四)根据学生各自的时间与能力适当添画人物。

  人物:坐、站立、老人、小孩、孕妇……都可以表现

  五、创造表现

  作业要求:用夸张的方法画一辆公共汽车,并添画车内或车外的人物。

  1、 欣赏小朋友的作品

  2、 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3、 遇到有代表性的问题可以当着全班及时点评。

  六、评价拓展

  1、 你画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公交车?

  2、谁的画面丰富而有趣?

  3、画出了哪些细节或零部件,各个零部件的表现与其他小朋友一样吗?

  4、车上有那些人物?又分别有什么样的动态或表情?他们手上提的,头上戴的又是什么?

  5、欣赏公交车正面与背面的作品、立体公交车作品

美术教案 篇5

  领域:设计,应用,造型,表现

  课时1课时

  施教时间:12月9日——12月10日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在Windows图画程序中绘制简洁的图案。

  2.指导学生采用Windows图画程序进行复制,粘贴,组成一幅四方连续纹样。

  3.引导学生通过创意和*作感受电脑美术课的乐趣和设计制作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在绘画程序中绘制简洁的图案。

  2.指导学生利用画图程序进行复制、粘贴,组成一幅四方连续纹样。

  3.引导学生通过创意和操作感受电脑美术课的乐趣和设计制作成功的喜悦。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电脑演示示范作品以及电脑软硬件设备。

  2.教育学生要爱护电脑设备及专用教室的教学设施。

  教学活动过程:

  活动一:

  做好学生进电脑室上课的组织工作,安排好每位学生的座位及上机的电脑,确保电脑能够正常运行。

  复习学过的Windows画图程序的*作方法及本课的图案设计,排列,重复等造型知识内容。

  活动二:

  教师可先让学生欣赏一些电脑设计和制作的四方连续纹样优秀作品。

  利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活动三:

  教师以清晰的演示复习画图程序界面上的各种工具的用途,当场演示电脑绘画中图案绘制,复制,粘贴,翻转和旋转,拉伸和扭曲等创作方法,让学生清楚地了解和掌握。

  教师演示并带领学生共同完成一些翻转和旋转,拉伸和忸曲等变化的电脑绘画方法和*作。

  让学生随意地使用一下软件中的各种工具,进一步掌握绘制,复制,粘贴,翻转和旋转,拉伸和扭曲等动作。

  鼓励学生选用自己喜爱电子画笔和颜色,通过想象与构思,利用工具箱中各种工具,设计并画出一个有趣的形象。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复制,粘贴,翻转和旋转,拉伸和扭曲的动作,制作出有独特情趣的四方连续纹样。在作业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大胆,自由地创意和绘制。

  作业指导要点

  1、上机打开电源,操作电脑进入Windows画图程序。

  2、用左侧工具箱中的矩形工具先画一个矩形,再用画笔等工具在矩形中进行简单的纹样创作,点取油漆桶,刷子等工具进行上色*作。

  3、点取选取工具在画面上选择对象,接着在编辑菜单中点击复制,便可复制对象到系统剪贴板。

  作业完成后让学生在屏幕上互相评价,欣赏其他同学的作品。

  收拾与整理:

  指导学生按照现正确的步骤安全地关闭电脑,整理桌机,地面,保持教室环境整洁。

  课后拓展

  鼓励学生回家积极寻找上机的机会,去试用更多的工具和技巧,进行生动有趣的电脑造型活动,更熟练地掌握计算机绘画技能。

  教学参考资料

  电脑绘画的彩色输出:

  在电脑在完成了绘画作品后,除了让其在屏幕上显示外,恐怕我们最想做的还是把作品变成一幅活生生的彩色图片。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依靠电脑输出设备,目前常用的彩色输出设备有以下几种:

  1、彩色喷墨打印机:这是最常用的输出方式,“喷墨”这个词清楚地解释了这种打印机的工作原理。一束极细的墨水喷到介质上就是一个像素。喷墨打印机不公有墨,还有喷头。喷墨技术使用很广泛,从小型彩色打印机到大型彩色喷绘机都可以应用。喷墨设备的优点是经济,迅速,适合在平面介质上打印。

  2、热蜡打印机:热蜡打印机使用有彩色的色带把颜料转移到输出介质上。成像头产生的热量使蜡熔化到介质上,形成鲜艳明亮的色彩。这种热蜡打印机一般为专业图像或广告商的设计输出使用。

  3、彩色激光打印机:彩色激光打印机用迅速产生高质量的彩色图像输出。这种打印机使用激光和干颜料生成图像。激光把颜料加热固定在输出介质上。彩色激光打印机的最大缺点就是价格太高。

  札记:

  电脑美术每学期都有,但着重点不同,象本次电脑美术就是四方连续为主,可以以“我的花布最漂亮”为题来进行作业设计。但由于没有打印机,作业效果的展示显得有些苍白。

美术教案 篇6

  教材简析

  《海底宴会》是小学美术第二册的一课。海底是一个奇妙、美丽的世界。中国古代就有海底水晶宫、四海龙王、虾兵蟹将的传说,外国也有海底美人鱼等童话故事。本课注重艺术与生活、艺术与情感的融合,以体验、感受海底生物的特征为内容,让同学展开丰富的想象,用剪纸形式来表示海底宴会。是一节综合.探索的剪纸创作课。

  同学情况

  四年级的同学都喜欢美术课,也非常感兴趣,对课上的歌曲、扮演、欣赏、绘画、剪纸等已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小朋友们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较强的表示欲望以和迫切的求知欲。

  设计理念

  艺术课程是教育改革中诞生的新型课程,结合新的艺术课程规范,我的设计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 从艺术课程在目标定位上,提出以培养同学的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整合发展为总目标。这里的艺术能力是指通过学习获得的感知、欣赏、发明、表示、知识、技能、反思、评价、交流等多项能力。

  (二) 艺术课程的设计上,从保守的分科教学转变为多门艺术学科的沟通和融合。

  (三) 从艺术课程的学习内容上,有偏重艺术知识技能传授的逐段递进,转向强调关注同学艺术整合能力和多种文化修养的培养。

  (四) 从艺术课程教学方式上,由偏重教师为主导的知识技能的传达、训练,转向强调教学中的"双主体"互动关系以和同学体验性、探究性、生成性和反思性的学习过程。

  教学目标

  1.通过剪纸表示海底想象画,学习简单的构图知识,进行手工技能训练,培养创作力。

  2.进行形象思维训练与审美教育,培养同学表达自身意愿的能力。剪、贴彩纸的方法表示海底各种造型。

  教学重点

  学习主题性彩色剪纸创作的方法,突出画面远近层次与主题意境的表达。

  教学难点

  运用拼色剪纸技法和组织画面的方法,大胆想象和表示海洋生物的特征。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作品的资料等。

  同学准备:课本、有关的资料、制作作品的资料(彩色纸、胶水、剪刀、刻刀)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同学活动

  设计意图

  课堂导入

  欢迎你们来到龙宫,你们是我的客人,今天是我海龙王的生日,参与这个宴会高兴吗?我生日你们想跟我说什么?谢谢!虾兵蟹将、海龟、鲨鱼和八爪鱼的到来。

  同学带上海底生物的头饰,表示的很兴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虚拟参与海龙王的生日让同学情感上直接感受宴会的气氛,激发学习的兴趣。

  课堂发展

  课堂发展

  课堂发展

  1、认识海底生物,感受海底场景。

  现在有一个九岁的小朋友,很想到海底去过生日,你们看看她邀请了谁?有没有你的亲戚朋友。好不好?

  看一看:海底生日游FLASH。

  说一说:你们看到了谁?

  在宴会进行之前,我们首先要解开三个密码。

  2、密码一、如何表示海底的远近空间。

  看一看,颜色对比:大小对比;找找远近。

  对照分析课本作品的色彩对比,利用这一特点表示海底的远近空间、突出主要物体。

  3、密码二、表示各种海底生物的特点。

  看一看:海底生物的特点。

  说一说;海底生物的特点。

  4、密码三、用剪纸的形式表示海底宴会。

  A、讲解对称剪法。

  B、讲解不对称剪法。

  (1)画出鱼儿基本形;

  (2)描绘特征,如头、尾、嘴、鳍、适当的花纹等,要适合剪切,不能断开。

  (3)剪刻。 中国少儿美术联盟

  C、同学可模仿教师剪,鼓励学有余力的同学剪好“鱼”之后,再剪一种自身喜欢的海底动物。

  三个密码已经解开,我们可以参与快乐的宴会了。你们现在动手做些礼物送给我好吗?我已经把想要的礼物,写在你们的台面,你们看看,马上动手吧。

  5、同学作业,播放音乐,老师巡回辅导。

  同学观看海底生日游动画片,回答老师问题。

  同学发现如何用颜色表示远近、大小表示远近,欣赏课本作品,听老师讲解。

  认真观察,海底生物的特点,并说说。

  用拟人的个性表述海底生物。

  观看老师讲解,观看FIASH步骤演示。

  表示的很高兴,看台面老师的作业要求,并讨论。

  小组合作用剪纸方法创作

  1、“螃蟹”组在圆盘纸上“海底宴会”为题创作。

  2、“鲨鱼”组以“海底宴会”为题创作小舞台设计。

  3、“八爪鱼”组以“海底的故事”为题创作(灯罩设计)。

  4、“海龟” 组用剪贴画形式,以“海底的故事”命题自由创作。

  5、“龙虾”组用剪贴画形式,以“海底的故事”命题自由创作。

  要求:主体突出,有两种以上不同的海底生物。

  选择同龄同学的日记动画片,有同龄的年龄特征,对同学会有很强的吸引力。

  用“密码”一词加强同学的探秘感。

  直观讲解,同学容易理解。

  让同学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充沛调动同学的自主探究,主动学习,尊重学学习地位。

  培养同学观察、理解的能力。

  分组合作,发挥小组学习功能、集思广益。

  培养同学的动手能力,培养同学废物利用以和用同样的方法表示不同的东西,跟生活密切联系,在音乐的氛围中感受海底宴会的热闹、快乐,学会分工合作、创作。让同学充沛享受艺术带给他们的乐趣。

  评价交流

  同学作品展示,分享合作的快乐、胜利经验的交流……

  老师小结:我们的美术应用在生活中,可以把生活打扮的更加美丽、更加有生趣,同学们以后要把学到的知识更多的应用于生活中,好吗?

  同学介绍自身的作品,观赏作品,评出优秀作品。

  分享合作的快乐,总结经验,让同学把美术跟生活更多的联系起来。

  拓展延伸

  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70%的面积是海洋,这里生活着各种海洋生物,它们形态各异,颜色奇妙而美丽。都是大自然赋予我们人类的瑰宝,我们在感受它美的同时更有责任去维护它,那怎样去维护呢?请同学们下课后去收集这方面的资料。

  课后去收集维护海洋的资料。

  学会维护海洋,提高环保意识。

  结尾

  下课前两分钟师生随音乐舞蹈。

  同学随音乐舞蹈。

  感受宴会的气氛达到高潮,让同学快乐的结束这节课的学习。

  七、版面设计:

  海底宴会

  密码一:

  密码二:

  密码三:

美术教案 篇7

  一、教材分析

  1、本课的编写试图引导学生由欣赏徐悲鸿的自画像开始进入学习情景,画自己感受自画像的艺术特点。

  2、鼓励通过镜子观察自己的相貌特点,画自己开展交流和表现活动,提高学生扑捉形象特点并进行大胆表现的能力。画自己

  3、强调观察和回忆时直觉感受的生动性和具体性,通过互赠作品、照片等形式,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同学间的友情和学习的情感色彩。

  二、教学内容与目标

  1、了解自画像的基本特点及其表现方法,并能捉住人物的形象特点,用比较自由的方法进行表现活动。

  2、 提高学生的审美表现力,增进同学间友谊和自我的信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启发学生观察和扑捉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进行表现教学时加强学习的交互性。

  四、学习材料

  教师:大师自由像图片几张

  学生:小镜子、水彩笔或油画棒

  五、教学活动设计

  (1)组织教学:

  稳定纪录、检查工具

  (2)导入:

  游戏——“猜猜我是谁”

  1、选学生,并用硬纸遮住脸。

  2、露出头发,请学生仔细比较他们头发的特点。(长短、发型、颜色)

  3、露出眉、眼、耳,请学生仔细比较其各自的特点。(大小、形态、位置)

  4、露出鼻、嘴、整张脸,请学生比较其特点。(长短、大小、肥瘦、形态)

  5、比较脸形。

  谈谈:刚才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谁的特征最明显?为什么?

  观察自己的脸部特征(小镜子观察)

  感受:游戏——做司令、找五官

  (3)揭题:

  每各人的长相不同,同一个人因为表情的变化有不同的面貌。今天,我们就来画画自己。出示课题——画自己。

  (4)新授:

  1、讲解演示作画方法:

  请学生说说老师的脸部特征,根据学生发言,教师在纸上范画自己。边画边讲作画步骤。

  2、启发创作:谁想做老师的好朋友?那么,请把自己画出来后剪下贴到画好的老师身边,完成一幅好朋友的大合影,好吗?

  (5)学生作画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6)评价小结。

  1、 作业展评:请大家一起欣赏“大合影”。

  请小朋友互相评价:从大合影中你能找到谁?谁的脸部特征最明显?

  2、 玩游戏——猜猜他是谁?

  3、 欣赏大师们的自画像。

  (7)课后延伸。

  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写一段介绍自己的文字。可将学生的作品与文字一起布置在教室中。

  (8)结束语。

  这就是我们的班集体,由许多长相不一,个性不同但都聪明、可爱、充满自信的成员组成,老师希望我们的集体是团结的集体,进步的集体!

美术教案 篇8

  一、教材分析 《清晨》

  “一年之际在于春,一日之际在于晨。”清晨学生每天清晨都要离开家赶往学校上课,一路上每天都会看到一些清晨户外常见的活动场景,目睹一些发生在身边平凡生活故事中的人物造型。教学希望引导我们的学生留心观察这些或许只是擦肩而过的人物与习以为常的场景,增强感受生活的能力。

  教材选择“清晨”为主题,从美术知识的角度来讲,是试图通过学生利用陶泥这种易于塑造的材料来表现清晨人物的行为活动,提高学生立体造型与表现的能力。

  教材首先展示的是齐程翔的油画《都市早安》和一组反映清晨人物户外活动的摄影作品。这些作品以清晨特有的情景入画,如晨练、升旗、朝阳、晨曦……引导学生发现经常发生而又容易被人们忽略的生活细节中蕴涵的美,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洞察力。

  “活动一”设置的核心目标是制作雕塑作品,其中包含了两个教学组成部分,一个是模拟表演,另一个才是制作作品。其中表演环节的主要目的一是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二是提高学生把握造型动态的能力。

  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感受造型动态的表现,教师可以积极引导学生欣赏教材穿插在几个版面中古今中外具有代表性的雕塑作品。既有于庆成的粗浑、质朴的泥塑作品《庄头》,又有亨利·摩尔具有抽象意味的雕塑作品《家庭群组》,还有动态、表情惟妙惟肖的东汉陶俑作品等。这些作品充分发挥了雕塑不同的表现力,或静或动、或繁或简、或诙谐或庄严。通过不同风格作品的有机组合,引导学生的思维往返于生活和艺术之间。

  在欣赏的基础上,教材重点介绍了泥塑的工具、方法和步骤。教材提供的运用支架进行雕塑的方法比较适合制作较大的雕塑作品,在操作中工具材料的准备比较复杂,需要的时间相对较长,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实际教学中,表现清晨人物的造型更加适合,且不宜制作太大,直接运用把陶泥捏制成形的手法,通过一定的加工整理,就可以达到展现动态特征的教学要求。

  “活动一”在制作作品的活动要求中也有“捏制”这种具体的技术提示。另外一个值得提示的是正确理解“印象最深的一个动态”。既然是最深刻的印象,就有必要经过一定的教学手段进行一些比较与选择,帮助学生从平时若干动态印象中提纯出一个最为鲜明的视觉印象来进行整理、加工。 “活动二”的设置与“活动一”比较,没有再强调清晨的环境与动态,而突出的是给一件雕塑添加景物。需要重点理解的是教材中“仿照陶俑的形象做一件泥塑作品”的活动要求,仿照的只是优秀雕塑作品中表现动态与表情的造型处理,雕塑题材则可以学生自己选择。结合“恬动一”的题材选择,建议“活动二”的题材以清晨的校园生活动态造型为主。至于添加景物,可以通过教学讨论与选择的方式,帮助学生把握特定造型动态与特定背景、道具呼应的关系。

  教材中示例的学生作品考虑了与学生知识结构、心理特征、社会活动范围和思维方式等方面的相宜性,突出整体的造型动态,淡化细节的深入刻画。

  教材从立意构思、整体造型、神态表现、造型手法等方面提出关于学生作业的评价建议,教师和学生均可将此纳入到学习活动的审美和评价体系中。

  “资料库”涉及面较广,包括概念、代表人物、制作方法和用途等,具有章节内容收尾、提升的作用.也有埋下线索,引发学生深入研究的动机。

  “学习大空间”一栏提供了现实生活中舞台布景、演员表演的虚拟动作等,引导学生领会写神、写意的`传统美学,延伸到对戏剧等其他传统艺术形式的学习和了解。启发学生在以后的创作中不拘泥实景、实物,而以神态、情绪、整体效果等为重点,对生活素材进行大胆的夸张、简化与加工,以服务于作品主题。

  学生作业中有表现校园题材的《晨读》,有日常生活题材的《该起床了》,也有表现户外晨练的《老当益壮》,还有表现清晨工作题材的《展曲》。这些作业提示了两次教学活动中题材选择的范围。

  二、教学目标

  能够提高对日常生活的观察能力和对生活美的感受能力。

  能够模仿优秀雕塑作品,提高立体造型能力与表现技巧。

  能够初步掌握特定雕塑主题与表现形式语言选择之间的组织关系。

  三、教学思路

  第一课时以“清晨的活动”为主题,引导学生对清晨的所见所闻展开讨论。在常见的起床、晨练、环卫等常见人物活动之后,可能会有短暂的停顿,此时教师可以适时地加以引导,开启学生的想像力,去发现那些平常得我们可能都注意不到的活动。注意到别人注意不到的,这是创作的第一步。比如关注川流不息的上班人群、变无序为有序的交警等等。通过讨论过程中学生的竞争,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引导学生去积极地观察生活,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并在适当的时机进入第一个教学活动。要求学生将刚才的语言叙述通过各种肢体语言加以表现,既可表现个体活动,也可表现群体场景。这种想像加表现的方式可以强化学生对生活有意识的理解、分析,培养良好的观察意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大有裨益。

  学生表演过程中,教师可以及时收集一些生动的、表现力强的典型造型,将有代表性的动态表演再次展示在学生面前,要求学生将它们记忆定格,并提出本堂课的作业:利用陶泥捏制人物造型。这项活动需要比较符合现阶段学生的水平,而且也要注意为下堂课的作业打好基础。教师可以一方面通过人物造型是否典型、比例是否协调、重心是否平稳、动态是否有韵律感等方面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另一方面及时指出学生对泥性掌握不够的一些共性错误。评价以鼓励方式为主。作业基本完成后,教师注意组织集体评价活动,在学生相互评价基础上,提出一些帮助学生改进的积极建议,学生在课后可对造型再进行加工甚至重新造型捏制。

  第二课时,教师首先拿出几件圆雕作品实物给学生欣赏,并加入到学生当中讨论圆雕的特点,结合复习《与米罗游戏》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再次认识到圆雕是适于多角度欣赏、完全的空间造型实体。泥塑只是雕塑的一种方式,通过一组投影演示,师生可以共同欣赏并分析古今中外一些优秀的圆雕作品。

  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讨论过程中,教师除了让学生尝试、了解一些必要的泥性特点与泥塑技艺外,还需要启发和诱导他们观察作品中人物的形态、动作、神情,学会发现雕塑中特有的美感和生命力。在欣赏之后,教师开始传授泥塑的制作方法及步骤。教师可以示范或播放录像带以提高教学效果。第一课时的作业主要是完成大体造型,确定人物的比例结构和大体形态,在此基础上,提倡学生进一步塑造作品。

  上大泥时,教师需重点介绍立体雕塑的常用方法——几何体块分割法。这种方法将加快对泥塑技能的掌握,并帮助学生创造出表现力强、美感更加丰富的作品。最后一步要求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比较分析造型的变化,逐步完成一些细部刻画与调整加工。

  学生作业的评价可参照教材上的建议,采用互评和自评的方法,还可启发学生把各自的泥塑作品进行组合展示,一定会产生许多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教学选择

  对于泥料的准备,可充分利用本地的资源,城市学校可直接选用陶泥,乡村学校可选用田间的大田泥或潭泥。一般不要提倡学生选用相对缺乏材料塑造表现力的橡皮泥。

  造型团块化是适合展现泥性的一种造型选择,也是适应捏制成型的一种造型取向。为了体现人物造型的团块变化,把人物形体变化简化分割成几个有机组合的几何体块是必要的。

  针对“活动一”的捏制人物动态过程,因为运用陶泥捏制小型人物动态造型需要的时间相对比较短,作业修改变化也特别方便,所以提倡选择一种探究式的学习过程。可以先学生自主尝试捏制,接着教师评价引导,然后学生尝试动手修改或者重做,再教师评价引导,学生最后在积极修改中完成作业。

  五、教学建议

  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泥塑作品的创作需要非常强的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为了强化学生对观察力的理解和印象,选取的清晨场景最好接近授课对象的日常生活,因为农村和城市的学生清晨所见可能差别比较大。而第一课时安排的学生表演活动目的是为了锻炼观察后的概括能力。在“活动一”之后可以点明上述欣赏、表演的意义,这样学生将会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刻画细节在中学生的泥塑作品创作中不是重点。在学生接触泥塑初期阶段,过分强调细节无异于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注意整体动态的夸张与强调才是塑造的核心。

  游戏不是目的。观察生活、表演造型、“玩”泥巴很容易让学生迷失教学本意,所以,所有的游戏、活动最后都要落实到雕塑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上。教师在把握评价方向时,需要特别注意这个核心。

美术教案 篇9

  知识要素

  “树分四枝”叶有不同形状和大小

  技能要求:

  能画出线条的疏密对比

  教学目标

  体验与发现:通过写生树木,感受发现它的自然美

  实践与创造:掌握写生树木的方法,并可大胆取舍 欣赏与评议:欣赏评论自己或别人写生的树木

  教学重点

  树枝的前后穿插

  教学难点

  树叶的疏密变化

  教学过程

  一.引导与观察

  1.引导让学生仔细观察树木的结构特征。

  2.用手摸摸树皮,看清树皮的纹理,体验树皮的质感、手感。

  3.绕树走几圈,看清楚暴露在外的树根是什么样子?

  4.抬头看看树叉的生长方向,树叶的形状及组织排列。

  二.了解与写生

  1.欣赏同龄人写生树的作品。

  2.教师演示画树从下往上画的方法。

  3.学生尝试写生,注意构图。也可以仅仅画树干或树叶。

  三.指示与辅导

  1.让学生知道树是有生命的,是大自然美的造化。

  2.线条不要画得软、油、滑,要有节奏、粗细、疏密。

  3.观察树木越往上越细,分枝时先画前再画后,懂得取舍,画树叶注意聚散。

  四.欣赏与评论

  1.自评作业的优缺点,同时也能说出不足。

  2.小组互评,并说出画树的要注意的问题。

  3.教师选择有特点的作业讲评。

【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美术教案02-22

美术的教案02-28

美术的节奏小学美术教案07-10

小学美术教案《民间美术》03-25

小学美术《电脑美术》的教案06-14

美术教案-小手帕 小学美术教案06-18

小班美术教案11-27

《下雨了》美术教案11-27

《走进美术》教案11-27

六一美术教案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