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案

时间:2022-07-31 20:56:05 美术教案 我要投稿

有关小学美术教案合集10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美术教案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关小学美术教案合集10篇

小学美术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掌握填灌的方法,制作百变娃。

  2、运用手捏的方法进行造型变化。

  3、激发好奇心,主动探索和发现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教学重难点: 掌握填灌的方法,制作新颖、有趣的百变娃。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阶段

  我们已经学过了很多制作玩具的方法,那些会走的玩具,会滚的玩具,会爬的玩具着实让小朋友们觉得特别有趣,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可以“超级变变变”的百变玩具,大家看一看,比一比,它有什么特征。

  二、新授

  1、展示“百变娃”玩具。

  2、四人小组讨论:这个百变娃是怎样变的呢?它的设计思想是什么 ?

  生:观察,思考、讨论、回答

  3、发展阶段

  讲解示范作业的设计思路。示范制作步骤:

  设计制作:找材料,通过想象与构思,设计并制作一个百变娃。

  装饰美化:采用画、剪、拼贴等造型手段装饰美化。

  三、欣赏其他学生作品,开拓学生的思维。

  1、师:用什么材料,什么方法制作呢,我们先去看看其他小朋友制作的百变娃,你从他们的作品中学到了什么?(指名回答)

  2、不同的百变娃有不同的装饰方法,想好自己要制作的百变娃和制作方法。(画、撕剪啊、拼贴等造型手段进行美化。)

  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自己制作玩具的想法。

  四、布置作业:

  师:小朋友们,我们已经知道制作百变娃的方法,想不想马上动手制作呢?拿出你们的材料,开动自己聪明的脑筋,做出一个和其他人不一样的百变娃。四人小组里的小朋友要比一比谁的百变娃最可爱,比一比谁的作品和别人不一样,最有创意。

  五、游戏活动

  1、我们现在分四人小组开展一个百变接力游戏,比比哪个小组能制作出更多形状的百变娃。

  2、请1、2个学生上台来演示你制作百变娃的过程。

  六、评价交流

  请同学们自评、互评相邻小组的作品,评价方案:

  1、你在百变娃接力游戏中的变化造型,可得几颗星?每变一款可得一颗, 多变多得。

  2、你对自己创意的百变娃的评价:

  一般 满意 非常棒

  3、你准备将最受欢迎的百变娃送给谁?理由是什么?

小学美术教案 篇2

  课题:第七课 夸张的脸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欣赏毕加索等大师的作品特点,同时观察京剧脸谱中人物脸谱的变化特点。

  2、指导根据学生自己的想象,同时模仿运用大师的表现方法和脸谱表现的特点,设计出有新意的人物形象。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模仿大师作品表现方法,设计有特点的作品

  2、学生大胆想象,设计富有创意和夸张的形象。

  教具学具: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导入

  (二)新授

  揭题:夸张的脸

  1、欣赏课本中的范例:

  (1)《头像》:非洲尼日利亚雕塑,眼睛很大,脸鼓的异常饱满,脖子上挂的圈圈"淹没"了下颚,很好的体现了非洲某部落的形态。

  (2)《青铜人头像》:商代,嘴巴扁平且非常长,眼睛耳朵都超出正常人的比例,耳朵有比现代人经常说的"招风耳"更夸张的形状,且有很大的耳洞,眼睛呈三角形,暴出。这件文物为揭开四川三星堆文化了历史证据。

  (3)《北方多闻天王》:明代佛教雕塑,眼睛怒目前方,眉毛异常厚实,额头处可见到常人没有的圆形突出,这些特征都为了显示天王的尊严与不可侵犯。

  2、欣赏一些漫画人物头像作品,让学生深入了解夸张。

  3、请几位同学做模特,对他们的某些特征进行夸张变形练习。

  游戏:做微笑、愤怒、哭泣等各种表情。

  观察五官特征。

  方法:观察--分小组讨论各种表情的五官特征---交流----欣赏图片

  4、提出作业要求:要求创作,画面构图安排得当;能概括表现人物表情;三、作业:表现一幅奇特的形象。表现形式可以画,可以拼贴,可以拼贴和画相结合。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四、作业展评:

  五、课后拓展:

  1、用铅笔或钢笔临摹一幅自己满意的漫画作品。

  2、对着镜子画画自己带有夸张性的表情。

小学美术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1、利用废旧材料,设计制作会走的玩具。

  2、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和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

  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教学难点:

  如何种使玩具走起来

  教学学具:

  师:旧挂历纸、包装纸、蜡笔、水彩笔、剪刀、胶水、彩色纸等各种绘画和手工材料。生:制作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检查用具

  三、导入

  1、出示会走的玩具,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导出课题。

  师:小朋友门,老师这儿有一个小玩具,同学们仔细观察和思考:小玩具和我们以前制作的有什么不同?

  生:思考,讨论、回答。

  四:授新

  1、总结学生发言,引导学生思考。我们的小玩具会走,可是它为什么会走呢,还有什么其他的方法让小玩具走起来么?仔细观察,四人小组讨论。

  2、示范说明集中会走的玩具的具体方法和步骤。师:真好,通过同学们的观察,大家发现了,要玩具走动,必须是腹部贴地挪动身体。而我们今天制作会走的玩具的小秘密是什么呢?

  师:你们观察得很仔细,非常好,知道了它,我们就能制作出会走的玩具了。

  3、欣赏其他学生作品,开拓学生的思维。

  师:可是,用什么材料,什么方法制作呢,我们先去看看其他小朋友制作的玩具,想好自己要制作的玩具和制作方法。不同的玩具可是不同的方法制作的呢,还有不同的装饰方法。(画、撕剪啊、拼贴等造型手段进行美化。)

  五、布置作业:师:小朋友们,我们已经知道制作会走的玩具的方法,想不想马上动手制作玩具吗?拿出你们的材料,开动自己聪明的脑筋,做出一个和其他人不一样的会走的玩具。四人小组里的小朋友要比一比谁的玩具走的最好,最长。比一比谁的作品和别人不一样,最有创意。

小学美术教案 篇4

  课题:造船去远航

  年级:三年级

  1,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

  2,通过对远航船的设计绘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欣赏各种远航船的外形,通过想象,设计并画出“我们去远航”的船。

  通过对船的欣赏,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设计出“我们去远航”的船。

  教学课件,学生用图画纸,黑色记号笔,油画棒等绘画工具,范画。

  检查学生备品准备情况。

  黑板上画出大海,今天啊老师要领大家去大海远航!

  1、想不想知道今天知道老师你们带来了什么?(出示模型)这就是一艘远洋船的模型,请大家仔细观察,看看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特点?由几部分组成的?

  2、老师准备了几种简单的几何图形,谁能用这几个图形拼出一艘船来?

  3、其实远洋船的种类有很多,下面老师就领大家去见识一下它们!(出示课件);边放边讲解,学生认真观察。

  4、看了这么多的远洋船,你想自己亲自造一艘这样的船吗?造船的工人叔叔们在造船之前有一项很重要的工作,那就是设计船。通常是用绘画的方式画出要造的船的外形结构(船的外观造型,船舱等),还要表现出船的特殊功能的部分。

  5、老师也设计了几种远洋船,你们看,有用线描的,有用排水法的,这些方法都可以设计远洋船。画的时候,第一步用水彩笔直接画出船的结构和轮廓,然后用水粉或油画棒涂色,也可以用勾线笔在轮廓内填画花纹。*(边讲边画)老师看到有的同学带的是彩泥,这些同学可以用你手中的彩泥塑造出一个船的模型来。

  好了,现在就请你用你喜欢的方式设计一艘远航船。

  引导学生从设计上,从造型上,从色彩上讲评,评出奖项,贴上小星星。

小学美术教案 篇5

  教学目的:通过纸版画集体创作,巩固纸版画知识,训练制作技能,提高动手能力,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培养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完成“师生乐”纸版头像的集体创作。

  教学难点:纸版画的拓印。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1、欣赏教师和学生共同参加的集体活动照片,引导学生回忆活动时的愉快情景。

  2、引出新的课题:用纸版画的方法一起来印一张表现师生同乐情景的“集体照”。

  二、制作印版

  1、欣赏纸版画作品“师生乐”

  提问:这幅特殊的集体照是怎样作出来的呢?

  2、了解纸版画“师生乐”的.集体创作过程。

  板书:个人纸版——集体拓印

  3、出示纸版画成品让学生观察并引导回忆纸版画的制版方法。

  板书:画形——剪贴——拓印

  4、观察自己快乐时的形象,把握特点。

  提示:你有没有仔细观察过自己的脸呢?

  (1)运用小镜子,观察自己的五官特点。

  (2)运用小镜子,观察自己快乐时的五官的变化。

  5、教师出示学生集体照,学生仔细观察人物的欢乐表情,确定制作自己的制版画头像表情。

  6、学生根据制版画纸版要求进行描绘、剪制、拼贴,完成印版制作。

  三、拓印

  1、教师示范并体是它印要点:固定位置,用瓷勺来回压磨到位。

  2、教师上油墨,学生自由选定位置拓印。

  提示:拓印排列要紧凑。

  3、、填品主题——师生乐,完成创作。

  四、学生自评与师生互评作业。

  五、课堂。

小学美术教案 篇6

课目




第3课布艺温馨(活动一)




年级




5年级上册




执教 肖华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




媒体运用






看一看,试 一试




1.欣赏作品,从材质、色彩、款式等方面感受布艺给生活带来的温馨感、舒适感、个性魅力。




2.以问题引导学生回忆,发现美,感受美。




(1)你看到了什么?




(2)你觉得哪件布艺制品最特别?




(3)它是用什么材料什么方法做的呢?你们也可以用手中的材料试试!




3.学生试做,自主探究。




1.展示现代家居中的布艺制品。




2.展示民间布艺制品。




3.展示课题。






玩一玩,做一做




4.以小组为单位玩“奇思妙想”游戏,引导学生探究质疑,发现制作方法及如何巧妙利用材料。




(1) “快乐转盘”:用同一件原材料变换不同方向,通过联想产生几种形象生动的新造型,来启发学生的求异思维以及联想造型的思路。




(2) “百变魔方”:效仿智力魔方的玩法,用原材料(半成品)局部造型的不断改变来引导学生发现如何巧妙利用材料和制作方法。




(3) “画面竞猜”:通过使用了几个不同制作方法的半成品实物或图片启发学生展开联想。




5.评一评小组游戏活动情况。




6.小组讨论、合作使用材料,巧妙地运用材料和制作方法,自主或合作制作一件布艺小品。




1.展示:




(1)“快乐转盘”:将原材料设计成“转盘”,在转动中不断变换观察角度。




(2)“百变魔方”:将原材料局部向左向右或向前向后折叠、收紧或挪动一下,产生新造型。




(3)画面竞猜:一一展示学法指导提示图。




2.实物投影:展示小组作业时出现的纱线滑落、毛边、须边等状况。






评一评,说一说




7.学生作业观赏交流。




(1)展示作品。




(2)自评、互评。




8.学习引申:




(1)提示:布艺制品有更多可用之材(旧布鞋、旧牛仔裤、袖套等),以及更多制作方法(编织、拼缝、折叠、粘贴、穿插等)。




(2)发现其更宽广的实用功能(表演道具、发结子、小挂袋、布艺镶嵌画等)。




(3)鼓励学生利用各种布材和方法,尝试更多的变废为美的布艺小品制作。




展示:




(1)各种变废为美的布艺小品图片资料(发结子、小挂袋、布艺镶嵌画、笔筒等)




(2)童话剧表演:部分学




生运用布艺小品为道具表演童话剧。






小学美术教案 篇7

  课题:第15课 元宵节里挂彩灯

  课时:2课时

  课堂类型:综合探索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元宵节的风俗习惯,并通过欣赏,感受元宵节热烈的气氛,培养热爱中华民族文化的情感。

  2、引导学生进行彩灯的设计制作,并布置展示。

  3、培养热爱中华民族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元宵节习俗,欣赏彩灯并学习设计制作彩灯。

  2、引导学生掌握彩灯的基本制作方法并能较好地完成作品。

  教具学具:制作彩灯的材料、手工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导入:

  引导学生欣赏各种花灯图片,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1)花灯美吗?为什么美?

  (2)各有什么特点?

  (3)你还见过什么样的花灯?

  2、新授:

  请学生说说元宵节的来历及有关元宵节的传说: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按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3、让学生拿己带来的花灯,引导他们观察:

  (1)花灯的制作材料

  (2)花灯的基本结构

  (3)花灯的几种制作方法,不同材料有不同的制作方法

  4、与学生一起探讨、演示花灯的制作过程和方法

  (1)演示制作方法、过程

  (2)你认为还可以怎样制作更漂亮或更简便?

  三、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设计,合作

  四、作品展览,评议

  五、课堂延伸:除了用纸质来做,还可以用什么材料来做?比如:釉子皮、废弃物等。

小学美术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认识常见的颜色,能利用线条和色彩进行造型。

  2、过程与方法:

  动作的活动中体验动物之间的感情;在观察比较中理解大与小的概念;自主探索以线条为主的绘画表达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说《小动物和妈妈》的故事;能体验小动物和妈妈在一起的亲情;能大胆使用不同的线条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形象作画。

  教学重点:

  认识各种动物的形象;体会动物的亲情与人类的亲情;表现喜欢的动物。 教学难点:

  关于动物亲情的细节表达。

  教学兴趣点:

  (1) 讲述动物——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2) 模仿动物亲情的动作;

  (3) 给自己的画起题目,并互相介绍。

  教学准备

  1、收集反映“小动物和妈妈”的亲情的故事、图片。

  2、绘画工具和材料,如纸张、颜料、彩色笔等。

  课时:1课时;教学活动;一、课堂导入:律动,师生同做小指操;1、谈话引入:列举一下爸爸、妈妈平时是怎样关心、;2、引出故事:可是今天有一群小蝌蚪找不到自己的妈;3、说一说:小蝌蚪找妈妈见到了哪些动物?它们是什;4、想一想:当小蝌蚪见到妈妈时,它会怎么做?;5、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图片,请学生说出和表演教材中;6、学生自己表演动物后说出名称,或由同学猜出起名;二、

  --------------------------------------------------------------------------------

  课时:1课时

  教学活动

  一、课堂导入:律动,师生同做小指操。

  1、谈话引入:列举一下爸爸、妈妈平时是怎样关心、爱护你们的吗?

  2、引出故事:可是今天有一群小蝌蚪找不到自己的妈妈了。如果是你妈妈不见了,你会怎样做?

  3、说一说:小蝌蚪找妈妈见到了哪些动物?它们是什么样子?

  4、想一想:当小蝌蚪见到妈妈时,它会怎么做?

  5、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图片,请学生说出和表演教材中的动物。教师提问:有哪些小动物和妈妈在一起?(小鸭、小牛、小熊、小鸡、小乌龟、小猫??)小动物和妈妈在一起做什么?你能模仿它们的动作吗?

  6、学生自己表演动物后说出名称,或由同学猜出起名称。

  二、课堂发展

  1、教师启发学生说出更多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播放课件,欣赏小动物和妈妈在一起的图片。并引导他们注意小动物的颜色和基本的特征,同时想象一个故事,表演小动物和妈妈在一起的动作。在音乐中与学生欣赏相关题材的画家作品或优秀学生作业。

  2、师生共同分析以上作品的内容、线条和色彩,启发学生寻找自己喜欢的形象来作画。

  3、布置美术学习方式

  (1)活动一: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构思一个故事并表演动作。

  (2)活动二:自由地在纸上画出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和妈妈在一起的形象,并在图中适当位置简单写出故事内容;以小组为单位,在自主活动式的基础上合作完成一幅有主题的作品。

  三、反思评价

  展示学生作业,学生评选出自己喜欢的作业,并说出理由。教师小结。

  四、课后延伸

  与父母或亲人分享自己的作品。融人家庭的美术教育。进行爱护动物的教育。

小学美术教案 篇9

  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戏剧脸谱的特点、样式及有关知识,学习脸谱绘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创造性地画出一个脸谱样式,提高对戏剧脸谱的欣赏能力和表现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常见脸谱样式的绘制步骤及有关知识

  难点:脸谱纹样的流畅、和谐与色彩的恰当运用。

  教学准备:

  课件、彩笔或水粉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设问导入

  1、课件播放京剧节目,提问:这是什么音乐?(生答。引出戏剧)

  除了京剧外,你还知道有哪些戏曲剧种?

  戏剧表演除了要唱、念、做、打的功夫处,表演前还需要

  做什么准备?

  戏剧的化妆与生活化妆有哪些不同?

  教师:戏剧化妆色彩浓重,形式夸张,具有象征性和约定俗成的程式。

  2、课件出示张飞和角图片并简析形式特点

  二、欣赏分析

  1、在戏曲表演中,脸谱的描绘往往根据戏剧角色行当生、旦、净、末、丑来分别对待,特别是净、丑角脸谱显多种多样,丰富多彩

  2、课件打出资料,并讲述不同样式特点

  3、课件录像资料,让学生再次欣赏并分辨角色行当

  4、教师:脸谱既是化妆手段,也是装饰性很强的图案艺术,具有较高审美欣赏价值,人物的忠奸善恶,爱憎分明地跃然脸上,为人民群众所喜爱.

  三、步骤演示

  1、课件打出步骤图,老师演示

  (1)画出头形、定五官位置

  (2)确定人物类型(红、黑、反派、正派.....)

  (3)用线画纹样(流畅、和谐、美)

  (4)涂画色彩(有主色、黑色和白色)

  四、学生作业

  1、大部份学生在作业纸上绘制

  2、请几个学生在黑板上别画出生、旦、净、丑脸谱。

  3、放戏剧音乐,挂出“戏剧大舞台”作业展示板

  五、展评

  今天,我们学习脸谱,大家不仅知道了戏剧脸谱的审美价值所在,还自己绘制出了一幅幅生动的脸谱,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进一步去体会欣赏脸谱艺术,提高对戏剧艺术的欣赏能力,弘扬祖国传统艺术。

小学美术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认知花边是图形的重复廷伸;

  2.培养学生折、剪、贴、画、印等动手能力,掌握制作技法;

  3.培养学生敢想敢说,大胆创造意识,体验花边图案的美感;

  4.培养学生造型设计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花边图案的图形特点;

  教学难点:

  花边的设计、应用;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收集有花边的东西(例:手帕、餐巾布,碗、蝶等)剪刀、胶水、腊光纸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教师组织学生上台展示(投影)收集的各种有花边的东西。( 教师提问、学生欣赏相结合导入课程主题内容)

  1你喜欢自己收集的东西吗?它漂亮吗? 引出花边具有装饰、美观的作用,能使一件原本单调的物体更加美观、丰富。

  2这些漂亮的花边造型选用了什么材料?

  3你能发现这些漂亮的花边,这有什么样的规律。 引出是图形的不断重复排列延伸的知识点,教师可适时作简单演示。

  4找一找我们身边的东西还有哪些有漂亮的花边:手帕、餐巾布、床单、布帘、衣服的衣领、袖子、热水瓶、碗、蝶、瓶子、画框、轮胎纹理等。

  二、探索研究:

  我们知道花边是一种向两边重复延伸的图形,我们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制作花边?

  学生:画的、剪贴的、盖印的

  教师示范:

  1画:

  2剪:连续图案剪法:

  1.取一张长宽合适的长条纸,从中间连续对折数次成一小方形;

  2.在折好的纸上画上要剪的纹样(纸两边的点不要剪断,一定要有物与物有连接的地方);剪掉空白处,留下色彩花纹展开为延接的图案花。

  数张纸重叠剪出的单个图形(不连接)进行排列组合,也能作出漂亮的花边

  三、设计制作:

  1、 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图形(纹样)

  2、学生练习,教师适时指导(根据学生的能力进行辅导帮助,使每个学生能享受成功的快乐。

  四、应用建议:

  1.给自己的美术课本封面、学习园地、黑板设计一个漂亮的花边

  2.在各种瓶、罐或日用器皿上进行装饰。

【小学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美术教案《民间美术》03-25

小学美术《电脑美术》的教案06-14

美术的节奏小学美术教案07-10

小学美术教案06-18

小学美术的教案04-08

小学美术教案10-26

小学美术教案07-08

小学美术教案07-04

小学美术教案10-16

美术教案-小手帕 小学美术教案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