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案

时间:2022-06-05 12:27:48 美术教案 我要投稿

关于美术教案模板汇总9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美术教案9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美术教案模板汇总9篇

美术教案 篇1

  学习领域:设计.应用

  教材分析

  本课要求在欣赏中外瓶子艺术的基础上,能运用剪贴和描绘的方法创作一件纸工艺品,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现能力。要求通过学生的自主观察和实践,感受瓶子的造型特点和对称形的折剪方法,并尝试用自己喜欢的图案和色彩进行装饰美化,并表现出欣赏中的一些艺术感受。教学理念:

  1.主体性原则: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在教育活动中,作为主体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处理同外部世界关系时应表现出以下特征,即选择性、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2.反馈原理:学习者的心理和行为向预期目标的发展,都需要依赖反馈调节,教育者及时地、有针对性地调节教学,学习者自我评价的参与,可以大大改善学习的进程,有效的反馈机制是目标达成的必要保障。

  3.序进原理:来自环境的知识和经验可以相应地转化为学习者的认知结构、情感状态和行为结构,教育者根据不同对象的发展水平,有步骤地提高所呈现的知识和经验的结构化程度,组织好从简单到复杂的有序累积过程,是提高转化效率的基础。

  4.情趣性原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设制情境、悬念等,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和追求的意向,促进师生情感的交流。

  教法:情景创设法、观察指导法

  学法:观察法、实际操作法

  学情分析一年级小朋友对瓶子并不陌生,他们在生活中接触过各种外形、各种类型的瓶子,对瓶子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而且这些学生通过上一学期的美术学习,已具备了一些制作能力,能用剪刀剪一些形状较简单的物品。我所执教的一年级班学生思维普遍较活跃,有较好的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他们敢于向权威挑战,乐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学目的:

  1.通过欣赏与感受活动,了解瓶子艺术的造型特点极其美化方法。

  2.掌握瓶子对称特点的折剪方法,能较顺利地剪出一个大小合适、造型好看的瓶子,并进行美化与装饰。

  3.提高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和审美评价能力,培养他们热爱传统艺术的情感。

  4.通过折折、剪剪、画画、玩玩,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体验创造成功的快乐。

  (通过欣赏和感受活动,了解瓶子艺术的造型特点和美化方法。培养他们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体验1创造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瓶子特点及其艺术魅力感受和瓶子对称造型剪法,使学生创作一个造型别致的瓶子。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材料:

  教师用具:瓶子造型完成作品五幅,示范画一幅,剪刀一把。

  学生用具:8K素描纸,剪刀一把,水彩笔,油画棒,双面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组织学生整齐摆放好学习用具,做端正。

  二、激趣导入:

  1.今天,老师带来一个新朋友。--米老鼠来到了我们班!

  他来我们班干什么呢?--它想开花瓶店卖花瓶。

  想请同学们帮它设计一些漂亮的瓶子

  2.揭示课题--漂亮的瓶子。(板书课题)

  三、新课讲授:

  1.欣赏、观察(多媒体出示图片)

  现在请大家欣赏一下这些漂亮的瓶子,在欣赏的同时要带着三个问题去观察:看一看瓶子由哪几部分组成?你喜欢哪个瓶子?为什么喜欢它呢?一个瓶子有哪几部分组成?(瓶口,瓶颈,瓶肚,瓶底,瓶耳)

  生:(我喜欢XX瓶子,它里面有XX样的花纹,色彩点缀得很漂亮)

  (我喜欢XX??)

  让学生畅所欲言,激发兴趣,懂得从细处去观察。

  通过刚才大家看到那么多漂亮的瓶子有什么感受?(瓶子的形体,装饰千变万化,美不胜收)(左右一样、有的有瓶耳、有的没有、有的瓶耳不对称)

  2.发现,解决

  刚才同学们,发现瓶子左右两边一样对称的瓶子,大小一样,提问(谁能找出一个快速剪出瓶子的办法?)生:拿一张纸对折。

  (1)教师师范画

  师:要依靠对折的线描画出半个瓶子的造型,这样打开纸就是一个完整的瓶子造型。再设计花纹、图案和添上漂亮的颜色。

  (2)展示对称瓶子

  (3)展示不对称的瓶子:(水果、蔬菜、生活用品等瓶子形状)

  请学生说说老师设计的瓶子外形,花纹和图案有什么不同。

  四、学生创作:

  米老鼠开这个瓶子店需要各种形状、花纹和图案的瓶子,请同学们现在每个人设计一个漂亮的瓶子送到它店里吧。

  1.可用对称方法,画出半个瓶子的造型在添加图案,漂亮颜色。

  2.还可以设计不对称,有创意的瓶子。

  教师巡视指导:可以从瓶子的外形,色彩,花纹和图案几方面来设计。

  五、小结,讲评

  请同学们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

  学生评:

  1.外形美得瓶子。

  2.有创意的瓶子。

  3.教师评价:结合学生作品不同的特点,肯定孩子们的一切努力。

美术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民间童谣的历史及特点,童谣和童画相通之处。

  2.选择合适的工具材料为自己喜欢的童谣创作童画作品。

  3.体会童画、童谣的综合艺术特点,增强跨学科综合学习的兴趣。

  重点、难点。

  1.重点:能用各种工具材料为自己喜欢的童谣配上合适的童画。

  2.难点:创作的童画既符合童谣的意境,又能体现出一定的绘画水平。

  教学过程

  一.教师根据学生在欣赏讨论和表演讨论后的结论小结():

  (1)可以是歌词中的某一句或几句歌词。

  (2)创作内容可以是我们生活中的某个生活场景。

  (3)根据自己对歌词的理解可以采用夸张的手法表现画面

  二.尝试创作。

  (1)学生根据自己收集的童谣作品创作。

  (2)学生尝试用不同的绘画材料为童谣创作童画。

  (3)注意:选择合适的工具材料;作品的创意、构图、画面的整体效果等;尽量表现出童谣的意境。

  (4)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三.评价作业。

  (1)交流创作思路。

  (2)师生共同评价。

  四.小结与拓展。

  (1)小结本节课内容。

  (2)收集自己喜欢的童谣,了解其历史背景、地域特点及艺术风格等情况,熟读成诵。

美术教案 篇3

  教学内容分析

  陀螺是我国民间玩具之一,历史有4千多年,人们对其的喜爱经久不衰,而且经过不断的改进,产生了现在形形色色的陀螺。通过本课的学习,要让学生了解陀螺的历史,欣赏其艺术美,感受中国玩具的魅力,形成民族自豪感。本课内容较丰富,集中了绘画、剪贴、设计等,是多方面的训练课。通过学习,学生除了要能完成一个自己设计的玩具,还要得到美术技能的培养和锻炼。在学习的过程中,肯定会出现多种问题,所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很重要的。另外结合本节课是“玩具”的特殊性,让学生真正快乐地玩,营造快乐的氛围也是很重要的。

  教学目标

  1.了解陀螺的历史和结构,感受陀螺在造型、图案、色彩等方面的美感特征

  2.通过制作纸陀螺及开展活动,与运用多种材料设计制作纸陀螺,并进行简单的装饰

  3.培养对美术设计制作的兴趣,增强创意设计制作的乐趣及审美体验,误会中国玩家的魅力

  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三年级学生,三年级学生好玩好动,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但缺乏自制力,对美术充满浓厚的兴趣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课是一堂手工制作课,我将它归类为造型表现,主要采用图片欣赏法、直观演示法等教法

  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制作转面有创意的陀螺

  教学难点:制作时,陀螺面与陀螺轴的连接

  教学过程

  一、动画引入,激起学习兴趣

  1、小朋友,熊伯伯 的“陀螺收藏室”今天开放啦,为了庆祝,他给我们带来一件精美的小礼物,我们一起打开来看看吧。(播放课件)

  2、在这份礼物(动画片《陀螺战士》)里面都看到哪些陀螺?现在我们就跟着小动物去熊伯伯的“陀螺收藏室”瞧瞧吧!

  二、欣赏古今陀螺

  1、熊伯伯介绍陀螺,讲解陀螺的历史演变故事。 熊伯伯的陀螺收藏品真是多啊,可是熊伯伯却有个遗憾到底是什么呢?请听: 我想把我的收藏室变的更大大,想收集更多,更有创意,现代或者未来的陀螺,小朋友,你们愿意参加我的收藏行动吗?

  三、揭示课题《小陀螺,转啊转》

  太好了,我们就一起加入熊伯伯收藏行动吧!

  四、新课教学

  1、教师玩陀螺

  看了熊伯伯这么多美丽的陀螺,老师现在也忍不住想做做,玩玩了 (教师现场利用废旧品,边讲解边做陀螺)

  你们瞧,简单的陀螺就做好了,我们来看看它能不能转起来,为什么转的这么慢这么不平稳呀?谁来当当老师,帮帮我!

  小结:小棒要在陀螺旋转面的中心位置,而且洞不能太大 那么静态的与动态的陀螺有哪里不一样呢?

  2、观察比较:

  A 欣赏静态的陀螺,观察其外观,旋转面的颜色

  B 欣赏动态的陀螺,启发、引导学生对陀螺的外观、旋转速度、平稳性、旋转面的色彩变化等进行观察和研究。

  3、现在请小组讨论讨论,说说你们小组准备做怎样的陀螺,怎么做。

  学生反馈,师播放课件

  ① 剪旋转面 ② 装饰陀螺 ③ 在中心点上固定小棒

  五、欣赏同龄人作品(播放课件)

  六、作品创作 作业要求:

  1、从陀螺的外形、图案、色彩、牢固度、转动时又快又稳等几方面思考

  2、小组自由选择材料制作陀螺

  指导要求:

  1、教师及时发现、鼓励学生在材料使用、造型、颜色匹配等方面的新创意。

  2、学生创作,老师巡回指导。老师表扬并展示构思好、有创意的作业,鼓励学生尝试用剪贴的方法,用双面胶、纸杯等不同的工具材料进行表现,并针对性地指导

  3、小组为自己的陀螺取个名

  七、展示评价

  1、学生向熊伯伯介绍自己的作品。 真能干,把你设计的陀螺取个名字告诉熊伯伯,说说你是用哪些材料做的?

  2、欣赏同伴的作品,学习评价。

  陀螺真多,你们猜猜看,熊伯伯会喜欢哪个陀螺?为什么会喜欢?

  3、学生和小熊一起玩陀螺游戏,在音乐声中结束活动。

  八、延伸活动

  出示几个用纸杯等不同的工具、材料制作的陀螺并演示,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用多种材料制作,用多种形式、多种装饰美化陀螺的方法。

美术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收集、整理民间美术作品并进行归类。能用语言描述民间美术作品的图案纹样、色彩特点等。能灵活运用民间吉祥的图案和色彩,尝试组合表现一幅喜庆吉祥的画面。

  2.过程与方法:与同学一起到社区调查收集民间美术作

  品,分析、整理、归类。与同学一起合作布置小展览。

  4.情感:对民间吉祥图案纹样或色彩产生兴趣。收集民间吉祥的图案。

  教学重点:能描述民间美术作品中的吉祥图案纹样、色彩特点等。教学难点:尝试对调查的作品标出相关知识及其表达的吉祥寓意。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1.创设喜庆情境:从多媒体课件中欣赏民间艺术作品。让学生感受民间美术“夸张、变形、概括、对称”等造型特点。

  2.让学生能用语言说“吉利话”想对方祝福引入,感知一些““吉利话与吉利画”的关系,了解和进行“谐音、寓意、或、象征”的联想。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设问提出要求:你知道和见到的还有哪些民间艺术品。

  4.板书课题:

  一边板书一边让学生打开课本,并认真阅读课文内容。

  (二)教授新课:

  1.观看课件,欣赏课件中的各种图片。

  2.问:在欣赏中,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你在生活中遇到的和知道的哪些民间艺术品?

  3.小组活动:讨论你所知道的民间艺术品,设计小组考察报告的格式。

  (三)作业布置:

  能评述或临摹民间美术作品,能填写考察报告,举办小展览。

  (四)巡视辅导:

  学生作业,教师巡视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及时进行讲评。

  (五)结果:

  1.作业评述:举办墙报,展示全班作品,让学生自评优秀作品。

  2.教师小结:能评述或临摹民间美术作品,能填写考察报告的学生进行表扬。

  3.课后拓展:设问:你今天学会了什么?特别美的地方在哪里?

  4.课后思考题:寻找各种小植物,下节课带来。

美术教案 篇5

  教学目的:

  1、掌握套色纸版画的一般制作方法,拓展学生对绘画形式多样性的认识。

  2、根据画稿分色的要求制作“副版和主版”并进行套色练习分印,体验套色纸版画所带来的不同的视觉感受。 苏少版美术教案——套色纸版画

  3、通过纸版画的教学使学生感受纸版画的特殊美感,并启迪学生的智力、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细致精巧的劳作能力。 苏少版美术教案——套色纸版画

  教学重点:掌握分版套色纸版画的一般制作方法是重点。

  教学难点:如何进行套色拓印是难点。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纸、宣纸、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体会。

  教师出示上一节课学生的优秀作业,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欣赏分版画作品,初步了解这种画的特点。这时教师可引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发表欣赏感受:整件作品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跟上一节课学到的制作方法一样吗?你知道怎样完成这样的作品吗?

  二、观察、演示。

  电脑演示套色纸版画的制作过程:构思—制作底版,根据画色的分色要求分别制作印底色的副版和主版——磨印主版。学生观察体会所做的两个底版与主版与上一节课的底色版印刷结果有什么不一样? 苏少版美术教案——套色纸版画

  三、实践操作。

  以同桌的形式,根据自己喜欢的形象进行创作。重点先要想好哪一部分做副版和主版?

  四、作业展评:

  采用自评和生互评的方式进行作业展评。

  五、反思、拓展。

  课后可参观。可展示。也可以上网查一下纸版画的制作方法过程,和它的艺术特色。

美术教案 篇6

  小班美术活动:一串葡萄

  活动目标:

  1. 认识紫色,能大胆地使用颜料进行用手指点画葡萄。

  2. 鼓励幼儿在活动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能获得愉悦的情感。

  活动准备:

  一串葡萄,画有葡萄叶的白纸(幼儿人数),若干紫色的颜料盘,擦手的毛巾若干

  活动过程:

  一. 观察一串葡萄,引起兴趣

  (引导幼儿说说葡萄的颜色:紫色。葡萄的形状:圆圆的,一颗一颗紧紧地挤在一起。)

  老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了一样好东西过来,瞧!这是什么呀?(出示葡萄)

  老师:啊,原来这是一串葡萄哦,诶,你们有没有吃过葡萄啊?(幼儿回答)

  老师:那谁来说说葡萄是什么味道的?(幼儿回答)---哦,葡萄是酸酸甜甜的

  老师:小朋友,你们看看老师手上的这串通葡萄是什么颜色的?(幼儿回答)

  老师摘下一颗葡萄:你们看一看这颗葡萄是什么形状的?(幼儿回答)

  总结:哦,原来葡萄宝宝是紫色的,圆圆的,一颗一颗紧紧地挤在一起。

  老师:这串葡萄真漂亮,我们一起帮它拍张照片好不好?(幼儿一起做拿起相机的动作)一起来“咔嚓”.哇!照片出来了,真漂亮!

  老师:施老师照着它也画一张好不好?

  二. 示范作画过程

  1老师示范手指点画:伸出拇指爸爸,亲亲颜料宝宝,点个葡萄娃娃

  2请个别幼儿尝试点画(指导幼儿:葡萄宝宝们一个挨着一个,所以我们要把它们画在一起,紧紧地靠在一起。)

  三. 交待作画要求,幼儿操作

  1一颗颗葡萄要紧紧地靠在一起

  2作画前先长袖变短袖,不要让颜料粘在自己和别人的身上。

  3注意桌面的清洁

  四.展示幼儿作品,幼儿互相讨论

  五. 清洗葡萄,幼儿分享

  宝宝们本领真大,画的葡萄真好看,我们自己夸夸自己(我真棒!)

  你们知道葡萄还可以做成什么吗?(幼儿回答)

  老师今天带了很多用葡萄做出的好吃的食物过来,我们一会请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和我们一起吃好不好?

美术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乐意参与鞋底印画的活动,能大胆参与活动,体验印画的喜悦。

  2、感知鞋底花纹的多样性和对称美。

  活动准备:

  1、已印好的鞋底画。

  2、鞋底有各种图案的鞋子(幼儿每人一双)。

  3、蘸有颜料的海绵、地毯、白纸、等。

  活动过程:

  一、欣赏鞋底印画:

  1、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几幅漂亮的图画,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出示印好的鞋底画),画上有些什么?

  2、你们知道这些漂亮的画是怎么画出来的吗?(幼儿讨论)

  二、鞋底印花,感知鞋底花纹的多样性和对称美。

  1、师:原来我们的鞋底这么漂亮呀,看到鞋底印画那么漂亮,老师也好想来玩一玩,老师边玩边让幼儿发现印画的要求:

  (1)印画时脚不能移动。

  (2)印完后把鞋子在边上的地毯上擦干净。

  2、师:我发现很多小朋友的脚已经快坐不住了,赶紧要去玩印画了,印画的时侯可要小心,要在空白的地方印,不要踩在别人的脚印上,我们大家一起合作,印一幅最漂亮的作品来,好吗?。

  3、教师与幼儿一起参与操作,体验鞋底印花的乐趣。

  4、展示幼儿作品,请幼儿上来说说自己最喜欢的鞋底印花,感知鞋底花纹的多样性。

  5、师总结:原来我们的鞋底还有这么多小秘密呢,有花朵、有星星、有小兔子、还有机器人,真有趣。

美术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折、揉、撕和贴等方法装饰盒子外观,制作物品收纳盒。

  2、利用生活中的废旧品制作玩具,节约制作材料。

  3、培养幼儿初步的创造能力。

  4、鼓励幼儿乐于参与绘画活动,体验绘画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花朵收纳盒的范样若干。

  2、牛奶空纸盒、皱纹纸、色纸、白胶和剪刀等人手一份。

  3、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出示花朵收纳盒的范样,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教师:这是什么?有什么用呢?你也想做一个吗?

  二、教师引导幼儿学习制作花朵收纳盒的方法。

  1、出示幼儿用书,教师示范牛奶盒口的折法。

  2、教师:看看这个花朵收纳盒是怎么做的?用了哪些材料?

  3、教师:怎样让高高的盒子嘴巴折进盒子里呢?折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4、幼儿探索装饰盒子的方法。

  三、鼓励幼儿有创意地制作花朵收纳盒。

  四、展示幼儿的花朵收纳盒,引导同伴间相互欣赏。

  1、教师:你的盒子上装饰了什么样的花朵?

  2、教师:这朵花是怎么做的?

  3、教师:你准备用这个花朵收纳盒装什么呢?

  教学反思:

  幼儿美术活动,是一种需要他们手、眼、脑并用,并需要把自己的想象和从外界感受到的信息转化成自己的心理意象,再用一定的美术媒介把它表现出来的操作活动。

美术教案 篇9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收集有关马的资料,培养幼儿细心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像力。

  2、激发学生对美 的整体感受,学习用体态、动作表现奔马的激昂情绪;

  3、欣赏徐悲鸿用灰、浓、焦墨色和线条画出的奔马,感受奔马的气势和力度。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徐悲鸿奔马作品的表现方法和艺术特色。

  难点:感悟徐悲鸿奔马作品的精神内涵。

  三、教学准备:

  1、师生共同收集有关马的图片、图书及其他;

  2、录像带《群马奔腾》;

  3、徐悲鸿图片《奔马》、《群马》;

  4、水墨、毛笔、纸等。

  四、教学过程:

  活动一:认识马,丰富知识。

  1、看录像《群马奔腾》,激发兴趣

  提问:①你们看到了什么?他们在干什么?这些马是什么样的?(引导幼儿仔细观察马的外形特征,帮助学生初步了解马的具体结构)

  2、设置悬念,引起学生思考

  ①你们知道马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千里识途的马吗?人们为什么这样叫马呢?

  ②你们知道吗,为什么马是善奔快跑的呢?

  ③你还在哪里看见过马?它是什么样的?

  3、鼓励学生在成人的帮助下,从图书、图片、电视、广播、电脑网络中查找,收集马的各种资料,了解有关的知识与信息。

  活动二:欣赏徐悲鸿的《奔马》,培养审美情趣。

  1、组织幼儿将收集到的马的信息、知识进行交流(图片、图书等) 2 、提问:你喜欢马吗?为什么?

  (不仅同学们喜欢马,有一位叫徐悲鸿的先生也爱马,他不但喜欢观察马,还喜欢画马。下面,老师就给你们讲讲他的故事)

  3、以故事的.形式简述徐悲鸿先生爱马,观察马,画马的故事:

  4、出示作品:《奔马》

  (1)提问:

  ①画面上的马在干什么?

  ②从什么地方看出马在奔跑呢(注意观察马的身体动作)

  ③你觉得这匹马的体魄怎样?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④这匹狂奔的马心情会是怎样呢?(引出激昂、奔放等心情)

  ⑤如果你是这匹狂奔的马,在大草原上奔驰,你的心情会是怎样呢?

  (2)配上《群马奔腾》音乐,整体感受作品的气势和力度。

  (3)教师小结:今天,我们看到画家徐悲鸿的《奔马》,这是一只非常欢快,

  自由奔放的马儿,他有一股强大的力量,一股勇往直前、不怕困难的勇敢精神,在中国 人的心目中,把马儿始终作为人才的象征。

  5、放录像,学生欢快的随乐表现奔马的激昂情绪。

  活动三、绘画《奔马》,感受体验美

  1、欣赏作品,徐悲鸿的《群马》《奔马》。

  提问:

  ①徐悲鸿先生画的马好看吗?你喜欢吗?你觉得马的什么地方你最喜欢?为什么?(注意观察用灰墨画的身体,浓墨点的五官,焦墨扫的马尾)

  ②你们知道,徐悲鸿先生用什么样的笔墨来画马的吗?为什么能使我们感到马的气势和力度呢?

  2、教师边讲解、边示范。用大块灰墨摆出马的体态,刚柔并济的几笔写出四肢的主要肌骨,浓墨点五官,焦墨扫马尾。

  3、教师小结:徐悲鸿先行画马时很认真,他翻来履去地画马,熟悉马的结构,肌肉,他运用中西方绘画技巧结合,大块的灰墨摆出马的体态,刚柔并济的几笔写出四肢的主要肌骨,浓墨点五官,焦墨扫马尾。徐悲鸿先生画的马很自然,很生动,就像活的一样,非常有气势和力度。

  4、学生自由作画,教师巡视指导。

  5、作品展览

  学生自由分析绘画产生的不同效果,让学生自己发现存在的问题

  五、课后延伸:

  1、用收集来的图片,图书,签到布置宣传窗。

  2、鼓励学生控索多种画,进行创作。

  六.教学反思

  教师要特别强调的是观察、分析以及起清墨稿后的

  检查和修改,使学生养成思考、分析后再动笔的习惯,提高绘画表现的目的性,减少盲目性。通过起稿后的检查和修改,增强学生做事严谨、缜密的能力。

  课题:戏曲人物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我国传统京剧人物服饰、造型、表演的相关知识,学习水墨戏曲人物的表现方法。

  2.学习水墨戏曲人物的表现方法,能利用国画材料表现一幅京剧人物的作品。

  3.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的探究中,相互交流,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意识。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和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京剧行当的相关知识及水墨戏曲人物的造型方法。

  难点 如何用水墨表现出传统京剧人物造型的特点。

  教学方法 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等。

  教学准备 有关京剧的图片资料、课件、毛笔、宣纸、墨汁、颜料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 稳定情绪,准备上课。

  二、导入新课

  1.播放一段京剧录像,让学生感受京剧的魅力。

  2.欣赏思考

  A. 这是什么戏曲?

  B. 有哪些人物形象?

  C. 给你什么感受?

  D. 跟着录像模仿一下动作表情。

  3. 板书课题《戏曲人物》 学生欣赏。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模仿人物动作。

  三、讲授新课 1.介绍有关京剧的知识

  A.京剧的起源:京剧是我国的国粹,是流行于北方地区的重要戏剧之一,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了,它从各种戏曲形式中演变而成,太仓、昆山的昆曲被称为百戏之祖,它就是京剧的一种主要借鉴戏种。京剧表演讲究唱念做打,是一种极具观赏性的舞台艺术。

  B.京剧的行当:京剧人物分为四大行当:生旦净丑,分别代表男人、女、将领、和滑稽人物。

  C.介绍京剧大师梅兰芳:表演 学生知道的要请学生介绍。

  旦角的行家。

  2.欣赏京剧人物形象

  A.分别出示该行当的人物形象。

  B.展示优秀的戏剧人物绘画作品。

  C.说说这些作品抓住了人物的哪些方面来刻画?

  3.讲解绘画方法

  A.选取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京剧人物形象,分析他的动作、表情、服装等方面的

  特征。

  B.勾好大致轮廓,注意各部分比例。

  C.自己刻画人物的细节部分。

  D.勾线上色。

  学生讨论人物的特征:如衣着、动作、头饰、脸谱等。

  服饰、面部、动作、道具等。重点欣赏服饰及脸谱。

  学生分析。

  四、学生实践 1.作业要求:参照戏曲人物图片,用色彩画表现一幅戏曲人物的作品,注意突出人物的服饰和表情、动作特点。

  2.第一课时画草图,第二课时上色完成。

  3.教师辅导学生作画。 学生作画。

  五、总结评价 1.展示学生作业,请学生互相介绍,评价自己或他人的作品。

  2.提出改进意见。 学生互相介绍、评价自己或他人的作品。

  六.教学反思

  为了使学生了解京剧人物的形象特点,可多为他们搜集一些京剧人物的图片进行对比分析,感受其不同的造型特点。另外,可利用学习课件,分析不同行当的服饰、动态特征画面构图及用笔用墨方法。

  课题:水墨人物

  一、教学目的

  1.了解中国水墨人物画的基本知识及其艺术表现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中国画的兴趣。

  2.引导学生在欣赏、分析、感受的基础上,研究与尝试用中国水墨画的形式表现身边的人物,初步掌握水墨人物画基本的表现方法与步骤,表现出人物的生动特点。

  3.提高学生的水墨表现能力和对水墨画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对于水墨人物画特点的了解与表现方法的掌握。

  难点:学生对水墨人物画造型的掌握及墨色关系的处理。

  三、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中国画工具。

  (教师)教学的课件,水墨人物画的图片资料,教学演示的工具。

  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教师引言:中国画的类型常根据表现题材的不同分为山水画、花鸟画与人物画。人物画具有悠久的历史,从宋代的梁楷到现代的蒋兆和、周昌谷、刘国辉等都擅长画水墨人物画。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水墨人物画——出示课题《水墨人物画》。

  2.引导分析,了解特点。

  (1)出示课本中梁楷、刘国辉、蒋兆和三位画家的三幅水墨人物画作品,教师简单说明三幅画的基本情况,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与分析:他们与一般人物画的表现方法有什么不同?三张画在表现技法上有什么不一样?分别给了你怎样的感受?你最喜欢哪一种表现方法,为什么?

  学生观察讨论,师生展开交流。

  (2)教师出示一些其他的水墨人物画作品,学生进一步欣赏,增加感受。

  3.表现方法与步骤的研究。

  (1)出示一幅水墨人物画作品,也可以是课本中的范画,引导学生分析与思考:它运用了哪些水墨画的表现技法?作画的步骤是怎样安排的?

  交流观察与思考的结果,教师要充分地肯定学生的观察与思考,同时进行必要的引导与补充。

  (2)教师现场示范基本的表现技法与步骤,如勾写造型、变化墨色、着色方法、背景处理等。

  (3)学生交流自己的一些见解,补充相关的问题:如“有其他更好的表现方法吗”、“画面中怎样安排人物形象才好看”等。

  4.布置作业,鼓励创作。

  欣赏一些学生的人物画作品,可以着重欣赏人物半身像的作品,引导学生有所借鉴。

  要求学生根据一些人像的照片资料,创作一幅水墨人物画作品,也可以选择课本中的水墨人物画作品进行临摹。

【关于美术教案模板汇总9篇】相关文章:

关于美术教案模板汇总八篇05-21

关于小学美术教案模板汇总8篇05-22

关于小学美术教案模板汇总六篇04-14

关于小学美术教案模板汇总五篇04-11

关于中班美术教案模板汇总9篇06-04

关于大班美术教案模板汇总5篇05-27

关于中班美术教案模板汇总九篇05-15

关于小班美术教案模板汇总9篇05-14

关于小学美术教案模板汇总十篇04-20

小学美术教案模板汇总7篇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