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化生产对民族文化的影响论文

时间:2021-06-22 12:07:15 论文 我要投稿

媒介化生产对民族文化的影响论文

  要:文化彰显着一个民族或者是国家的精神内涵,民族文化与大众传媒相互碰撞、交融,民族文化借助大众传媒呈现出新的形象,同时也唤起了族人对自身民族的文化认同。

媒介化生产对民族文化的影响论文

  关键词:大众传媒;民族文化;媒介化;再现;影响

  中图分类号:G20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6)04-0113-01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下,大众传媒已经成为信息的主要载体之一。大众传媒可以以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因地制宜地对民族文化进行媒介化生产,对民族文化进行前所未有的传播以及扩散。电影、电视、广播等主要媒体除了给受众展现鲜有接触的民族文化,更要在商业背景和经济诉求的前提下生产节目和进行运作。由此,我们不得不深思大众传媒给我们带来的双刃剑的局面。西方文化也以一股势如破竹的气焰,不断涌入我国的文化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植根于我们国民的心目中。对此,大众传媒及其从业人员应当抱有高度的自觉性和警觉性,肩负起更为艰巨的历史使命和职责。

  一、让文化主体掌握充分的民族文化话语权

  对于少数民族的族人而言,民族文化是他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根基以及活力之源,民族文化对于他们构建精神领地和家园、维护族群团结、长久不间断地传承民族文化有着重要作用。随着交通的发达,民族聚居地在当下已经不再是以前那个封闭性的“世外桃源”了,加上政府和开发商对其进行的旅游投资和开发,外界的人对民族村落有了更大的接触和了解途径。但是,人们对于民族文化或者是民族相关的信息绝大多数都是从大众传播媒介上获得的,所以,大众媒介也被打上了民族文化传播使者的烙印。对于身处民族地区的每一个民族成员来说,大众媒介进入到他们的生活中,既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要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对于世代相传的民族文化,无论是物质性的还是非物质性的`精神文明,少数民族成员既是创造者,也是传承者。文化遗产和民族精神文明建设是少数民族祖先们智慧的结晶。深谙民族文化底蕴的民族成员运用大众媒介,在新媒体的语境下,充分掌握了文化话语权,作为文化的主体,传承、延续光荣的民族文化传统,为年轻一代的少数民族群体和广大民众认识、了解他们民族文化的独特内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电影《阿诗玛》是一部少数民族题材的影片,同时也是彝族撒尼人一个传诵不衰的经典传说。影片的女主角由云南彝族的杨丽坤饰演,其中演员的服饰和装扮都是取材于当地少数民族原生态的一面。舞蹈和歌唱、肢体动作和嘹亮歌声的完美结合,带给受众一次视觉和听觉的享受,少数民族的演员展现出他们原来的风土人情和民族文化习俗,也是自我情感的酣畅抒发。又如,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美食类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充分展现了中华大地各地区的美食生态,节目真实拍摄当地美食烹饪者和普通人家的家常菜,整个播放过程蕴含着淳朴的民风和向上的精神。通过生活中朴实的一面,观众能够体会到中华平民元素中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

  二、促进民族文化独特性与多元化的融合展现

  经过大众传媒选择、加工和传播的信息,都是面向全体人民大众的。汉族在我们中华国度里,无论文化还是其他方面都是占有优势的。在不知不觉间,少数民族文化不断地被汉民族文化同化。大众传播媒体具有普适性、大众性,信息具有强渗透性。现在,很多人都是通过大众媒介来了解和认识少数民族及其文化的,正如一年一度的“央视春晚”节目每年都会如期为观众呈现异彩纷呈的少数民族歌舞表演。电视是受众接触面最为广泛的,并且随着互联网普遍应用,即使错过了电视直播,也能随时随地观赏或者重复观赏节目,有很大的便捷性。电视这种大众传播媒介运用自身独特的制作方法和手段,充分掌握了少数民族的特殊性,融合现代元素,将少数民族的风俗人情和精神风貌淋漓尽致地展现给了观众。春晚里演出者的服饰、背景音乐的演奏,都是遵循民族风格的,最大化地展现了少数民族最好的一面。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民族文化和民俗风情能够以多种形式表现出来。科技的支持使得民族信息多元化,每个民族在传播民族文化时,都能凸显自己民族的独特风貌,有别于其他民族,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在多元化的文化态势下,民族文化要与时俱进,既要保持自身的独特性,也要适应社会发展和文化发展的需求,把民族文化的转型定在现代文化的基础上,使民族文化保持自身的本质特性,也让传统的民族文化适应现代文化的发展趋势,走上正确的民族文化转型之路。

  三、以跨国传播来拓展民族文化的表现时空

  在信息共享的时代,信息交互已经是必然的趋势。拉里A.萨默瓦和理查德E.波特认为,所谓的“跨文化传播指的是拥有不同文化感知和符号系统的人们之间进行的交流,他们的这些不同足以改变交流事件”。[1]文化是一个族群或者是国家的内涵象征。个体与个体、族群与族群、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信息文化交流,是为了更好地去认识和改造世界,最大限度地发展自身。文化通过外部表征符号得以呈现,它不是单纯的客观物质性的事物,而是一种蕴含着内在族群价值取向和思想观念等的集合体。要使民族文化历久不衰,为国人和世界的人们所认识和了解,就必须有“走出去”的坚定决心和毅力。在新媒体环境下,大众传播媒介不断更新自身的性质和功能,民族文化借助大众传媒得到了跨越性的传播,让全世界的人亲眼看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中华民族文化在传统文化、现代文化和后现代文化的潮流中脱颖而出,展现出独特的传统性的美和历史性的深沉。民族文化要有更大的勇气去和所有文化进行“交锋”和“相处”,不仅仅是本性地在文化的万花筒中发扬光大。中华民族文化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了最大的延展,突破了语言的障碍,树立了良好的民族文化品牌,实现了民族文化多角度和多层次的展现,再现了民族文化个体层面深远的意境和深邃的情感,把微观层面的民族文化和宏观层面的中华文化融会贯通,唤醒了族人的民族记忆,让民族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一股特色洪流,延绵不断、川流不息。

  参考文献:

  [1]拉里A萨默瓦(美),理查德E波特.跨文化传播(第四版)[M].闵惠泉,王纬,徐培喜,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47.

【媒介化生产对民族文化的影响论文】相关文章:

探索媒介符合生产民族文化论文09-28

电视媒介对民族文化的传播及保护论文09-29

全球化民族文化论文参考06-08

民族文化对包装设计的影响探析论文10-03

碎片化阅读的受众媒介素养实证论文09-26

略谈民族文化对室内设计的影响的论文10-03

新媒体对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空间的影响论文10-03

媒介伤害与不伤害主义媒介教育论文07-03

幼教小学化发展影响分析的论文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