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心理教育与素质拓展训练分析论文

时间:2022-09-27 07:37:01 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学校心理教育与素质拓展训练分析论文

  素质拓展训练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与演变,如今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户外体验式教学模式,然而,在素质拓展过程中,却很少有学者深究这一模式,直接制约着素质拓展训练的科学、健康发展。在理论研究层面,现有研究主要从素质拓展训练的外在形式切入,指出其对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意义,而极少有针对素质拓展训练的理论内涵进行深度思考,研究深度不够。本研究基于学校心理教育的视角,得知素质拓展训练的精髓是心理素质的培育与提升,而这一点恰恰受到忽视,鉴于此,本研究试图用学校心理教育的理论、方法与技术,对素质拓展训练的内涵与外延加以诠释,以促进素质拓展训练的深入开展和学生心理素质的有效提升。

学校心理教育与素质拓展训练分析论文

  1素质拓展训练的核心:心理素质

  素质是人们先天具有与后天习得的一系列特点与品质的综合,可以划分为自然素质、心理素质、社会素质3类,而心理素质是在自然素质的基础上产生和形成的,它又是产生、形成社会素质的基础。在素质结构中,心理素质占据着重要地位,它既是素质的核心,又是素质的中介。燕国材教授认为:“人的心理十分纷繁复杂,因而相应地,人的心理因素也是形形色色的。但不论人的心理因素多么纷繁复杂,总可以一分为二,即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应地,不论人的心理素质多么形形色色,也总可以一分为二,即智力素质与非智力素质[1]。”由此,智力因素主要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注意力等保证人们有效进行认识活动的稳定心理特点的综合,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与性格等保证人们有效进行意向活动的稳定心理特点的综合。促进心理素质的提升是素质拓展训练的核心,首先,从素质拓展训练的起源来看,德国教育家哈恩最初实践素质拓展训练其主要目的是希望能够进一步提高海员们的心理素质,进而增加生存的可能。其次,从学校心理教育的视角来看,学校心理教育是以发展人的心理素质为旨向的一种教育,“素质拓展训练”中的“素质”指的是心理素质,素质拓展训练是对“心理素质”的拓展训练,素质拓展训练的核心是心理素质的提升。最后,从当前学校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形式来看,笔者认为,素质拓展训练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重要而有效的环节,素质拓展训练不仅能够满足不同年级的不同发展需求,而且素质拓展训练中所进行的各种活动都是体验性的实践活动,是采用一种“先行后知”的教育方式,具有很强的适应性,所以,在学校中它可以与各种有不同理论背景的指导方法相结合起来,对于心理素质的提升是综合的,既有智力因素素质,也有非智力因素素质,并且素质拓展训练是一项兼具体能和实践的综合素质教育,既有个人的挑战项目,也有分组挑战类、集体挑战类,既有室内、模拟场地,也有野外项目,既有空中项目、陆地项目、水上项目,也有军事项目及定向越野等,多样的组织活动形式能够提供多样的情境,给心理素质提升以充足的空间,所以,它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会观察、会记忆、会想象、会思维、会注意等智力方面的能力,且使学生们愿学、好学、乐学、勤学、独立学习,培育自尊心、自信心、好胜心、责任心等非智力方面的能力。正因为如此,心理素质的提升应当渗透在素质拓展训练的每个过程之中,我们必须牢牢地抓住心理素质这一核心。促进心理素质的提升是素质拓展训练的核心,然而当前,在学生素质拓展过程中,有些项目常常局限于某种智力的或非智力的考量,而不是从整体着眼,这种方式不符合拓展整体心理素质的要求。因此,有意识地设计拓展项目,做到既促进智力素质的提升,又利于非智力素质的发展是学校心理教育的首要问题。心理素质不是某种单一素质的机械相加,而是整体素质的有机融合,体现为心理潜能、心理能力、心理动力、心理品质的完美统一。

  2素质拓展训练的基础:心理体验

  在心理学中,体验是指一种由诸多心理因素共同参与的心理活动。体验中不仅有认知的参与,而且还有情感的投入,最终生发出丰富的联想和深刻的领悟,也就是说,体验是在与一定经验关联中发生的情感融入和态度、意义的生成。从学校心理教育的视角来看,心理体验是指在素质拓展训练中,通过情境和活动,学生体验到内在生命的流动,本真生命的能量,瞬间高峰体验带来的幸福感,如自我挑战类项目,它能在个体的内在体验中,激发个体的心理潜能,超越先前的自我,重塑新的自我,完成自身的一次超越。心理体验是素质拓展训练的基础,素质拓展训练的成效不是依据认知水平的高低,而是取决于主体内在是否产生了真切的体验以及体验的程度。心理体验不是指向训练的结果,而是指向训练的过程,正如雅斯贝尔斯所言“如果每个人的陶冶道路最终是指向一个基本问题,那么就用不着像盼望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有解答一样地期待着答案。其实,真理就蕴含在自身的本质之中,这里敞亮了本源的空间,实现了存在意识,其表述本身就是答案”[2],体验不是获取成长的手段,体验过程就蕴含着成长。在素质拓展训练中,只有有了心理体验,心理训练才能有效展开,心理成长才能最终落实,心理素质才能逐步提升,否则,没有心理体验作为基础,那么素质拓展训练的其他要素是无法进行的。其次,素质拓展训练是一种体验式的教学模式,通过在户外设置一系列新颖、刺激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面对挑战,在体验的过程中,去交往、对话、成长,由此可见,注重体验是素质拓展训练的活动性质。最后,从学校心理教育的视角来看,心理体验是心理内化的基础,素质拓展训练把心理体验作为基础,是使心理体验成为心理建构的桥梁,从而激发心理的内化机制,在内化过程中澄明、生成与建构,达成心灵的变更。因此,心理体验是素质拓展训练的基础,在素质拓展过程中,必须重视心理体验,使学生感受到丰富的心理体验,为素质拓展训练的有效展开奠定坚实基础。丰富多样的心理体验是素质拓展训练的基础,也是提升整个心理素质的重要过程,然而当前学校素质拓展训练并没有在这一环节上有更多的引导,使得学生体验不深,出现“走过场”的思想。素质拓展训练是体验式学习的一种形式,是借助户外设置的项目,让学生去体验,接受个人潜力激发和团队凝聚力的挑战,因此,在拓展训练中我们要遵循体验式学习的规律。因此,在活动中首先应重视体验的过程。体验是拓展训练取得成功至关重要的方法和途径,它不能仅仅流于形式,而是一个过程。因此,在实际活动中要让每个学生充分地体验过程,并且一定要体验到位,要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其次要合理地设计体验内容,体验式学习强调学习的连续性和学生与环境的交互性,这首先要明确训练的目的、掌握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明确体验环节,合理设计活动流程,从而促进学生的丰富体验。

  3素质拓展训练的方式:心理训练

  心理训练是提升心理素质的基本方式和途径,有的学者认为“心理训练是在心理学的指导下,通过从事有组织、有系统的心理活动,增强并保持心理机能,培养心理技能,养成良好的心理活动习惯,最终提高心理活动的效率”[3],接受心理训练的人实际上是在进行一系列的学习,包括认识的突破、情绪和情感的调适、行为的转变和人格的改善,在这种学习过程中个人在整体上获得成长,心理成熟起来,生存的质量得到提高。心理训练的特殊性体现在它不同于一般的教育是以外在的影响力为主导,而是以投身于心理训练当中的个人的内在力量为主导。它的着重点不在于改变人的某些心理与行为本身,而在于帮助个人自己改变自己,是一种自我教育、自我学习、自我训练的过程。素质拓展训练中的心理训练主要包含认知训练、情意训练和行为训练,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心理行为训练,它是一种磨练人的意志的训练方式。通过挑战一些极限的训练科目,使受训者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后,激发出潜能,从而超越过去无法超越的事情,从而提高受训人员的意志力。心理训练是素质拓展训练的方式,素质拓展训练从最初的起源到当今的发展,都是以心理训练作为其方式的。每一种心理品质的形成都可以通过心理训练得到增强,当采用心理训练这种方式时,个体真真切切在体验心理的变化,在面对种种特殊情境中挑战自我、熔炼团队,通过训练、感受、分享、总结、应用,促进自信、团结等优良品格的形成。其次,从提升心理素质的方式来看,心理训练最为适宜,心理训练不仅贴合素质拓展训练的基础,突出主体的自我体验,注重主体的自我发展,参与性强,可迁移性强,而且接受程度快,契合当下体验教育思潮,又与营地教育、大自然教育理念相吻合,这种方式令当下许多人所称道。从活动效果来看,参加过心理训练的学生大都有较强的感受,这无疑都是对心理训练这种方式的肯定。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训练,能够磨炼意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当前,素质拓展训练在活动形式上类型多样,既有集体类项目、小组类项目,还有个人的活动项目,具体主要包括体验创新类、团队构建类、合作竞争类、激烈挑战类、沟通合作类、活跃气氛类、增强信任类、团队建设类等活动类型,多样的活动类型使心理成长具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在活动内容上新颖刺激、富有一定挑战性,既有突破自我极限的个人项目“空中抓杆”“信任背摔”等,又有集体项目“穿越电网”、小组项目“无敌风火轮”等,多彩的活动内容能够感受不同层面的心理成长。在活动基本形式上,林林总总,既有集体活动式、又有小组活动式、个人活动式,集体活动式集中表现在团队建设等活动项目中,小组活动式集中表现在合作竞争类等活动项目中,个人活动式集中表现在激烈挑战类等活动项目中,形式上的多元也带来不同方式的心理成长。借助素质拓展训练多样的活动类型、多彩的活动内容、多元的活动形式,心理训练这一方式能够得到有力的开展,然而,心理训练后的践行才能促使心理行为的养成。当下,心理训练方式大都追求多样化,却渐渐忽视了心理训练的最终目标是身体力行的践行,以促使心理行为的养成,从而提升心理素质,促进心理的成长,而这恰恰是学校心理教育的最终追求。

  4素质拓展训练的归宿:心理成长

  心理成长即个体在心理上的生长与发展,心理成长是素质拓展训练的归宿。在素质拓展训练中,一个人在心理体验一项活动后,最终还必须转化为心理成长,素质拓展训练才会有效、稳固,近半个世纪素质拓展训练的发展也恰恰说明了这一点,为什么许多人参加完素质拓展训练一进入到具体的生活实际中,偶尔有困境与挑战,便会不知所措呢?主要还是心理成长不够,因此,在心理教育中,我们必须注重关注学生的心理成长,以便促使心理成长能够体现在行动中。从素质拓展的起源来说,其训练的最终就是要能够通过训练,提高心理素质,将其在训练中的所思所感所获带入到生活之中,从而转化为其内在的生长力。沈贵鹏认为从心理教育的视角来看,心理成长的本质是一种自主成长,虽然它要借助一定的外在条件和外力作用,但外部因素只有转化成学生的内在动力才能真正推动心理发展。从这一意义上说,心理自助是心理教育的目标归宿,人只有过渡到“自助”的境界才标志着心理的真正成熟,才能在众多的人生抉择中取得主动[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提出“学会生存”教育命题时曾指出“人的发展从生到死是一个辩证的过程,从认识自己开始,然后打开与他人的关系。从这种意义上说,教育首先是一个内心的旅程,它的各个阶段与人格不断成熟的各个阶段是一致的[5]。”其实质就是要使学生认识自己,把握自身,学会自我选择与规划,而不是一味地在盲从与跟风中渐渐丢失了自我,这其实就是要求我们“自助”,拥有独特的想法,成为独立的人,过有意义的人生,心理成长是人存在的核心和主导,素质拓展训练是以心理成长为归宿的,其最终目标就是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去开发心理潜能,发展心理特点,促进心理成长。心理的成长是素质拓展训练的最终归宿,在学生素质拓展训练中,当前素质拓展训练在很大程度上渐渐偏离了这一目标,其目标的设定仅仅限制在团队合作、个人挑战等表层,而不是深入到素质拓展训练的最终归宿,这种偏离显然不符合素质拓展训练的初衷。因此,素质拓展训练的目标是要达到“助人者自助”的层面,素质拓展训练不能仅仅局限在某些心理能力、心理品质等的培养和提高上,而是最终要达成学生心理的自我成长。心理成长不是经训练出的某些心理能力、心理体验、心理品质等的表层提升,而是主体整体全部方面的深层发展,体现为心理潜能、心理能力、心理动力、心理品质的自主发展。

  参考文献

  [1]燕国材.论心理素质及其教育[J].云梦学刊,2000,21(3):72.

  [2]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91-97.

  [3]郑军.心理训练:成就一生的心灵加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

  [4]沈贵鹏.学校心理教育活动课程探微[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1(3):57-62.

  [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59.

【学校心理教育与素质拓展训练分析论文】相关文章:

心理素质拓展训练总结范文04-17

素质拓展训练作文08-13

学校素质拓展训练心得体会04-14

心理素质拓展训练心得体会04-21

心理素质拓展训练的心得体会06-17

大学生心理素质拓展方案论文05-26

最新素质拓展训练心得10-09

户外素质拓展训练方案08-10

银行素质拓展训练心得07-25

拓展素质训练心得通用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