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09-09 09:25:53 科学教案 我要投稿

(优选)大班科学教案7篇

  作为一名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优选)大班科学教案7篇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能正确地用两种方法表达时间。

  2、通过比较幼儿园与小学的不同作息时间,了解小学生的学习情况。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时间对比表》。

  活动过程:

  1、看懂图意:

  (1)、教师解释图意:“画面上的两张图,分别表示幼儿园小朋友和一年级小学生的作息时间,请你先将两边的钟点数填好,然后比较一下幼儿园小朋友和一年级小学生一天的作息时间有哪些方面不同?”

  (2)、幼儿练习,教师给与适当的指导。

  2、讨论交流:

  (1)、集体验证填写的`时间是否正确。

  (2)、讨论幼儿园小朋友和一年级小学生一天的作息时间有哪些方面不同?

  (3)、具体找出时间差异最大的方面内容。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观察葡萄干在雪碧里的变化过程,并能正确描述自己的发现。

  2.在实验操作中,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及良好的观察习惯。

  3.乐于参与探究活动,在小实验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教学准备:

  1.教具准备:大表格一份、记录表。

  2.学具准备:一杯水、一杯雪碧、一份葡萄干、一个托盘、记号笔等每组一份。记录表每组2份、芸豆、弹珠、红豆若干。

  教学过程:

  一、出示两瓶水,引起观察兴趣。

  桌上的两杯水一样吗?有气泡的`那杯水,你有什么发现?

  二、出示葡萄干,引起探索。

  1.幼儿猜想:同样大小的葡萄干放在两杯水里会有什么反应呢?(教师表格记录)

  2.操作验证,并记录。

  3.分享交流结果。

  三、观看视频,总结提升。

  1.观看视频,了解原理。

  2.师幼小结:

  原来这是因为当葡萄干沉入杯底时二氧化碳气体就吸附在表面,使葡萄干变轻浮到液面上来,小泡泡破了,葡萄干就沉下去了。

  四、再次实验,经验迁移。

  让我们一起来试试,仔细用眼睛观察一下,这些材料是不是也能像葡萄干一样上下跳舞呢?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绿色的表格里。会跳舞打“√”,反之打“×”。

  活动延伸:

  请你和爸爸妈妈一起再去做一做这个实验。

  活动反思:

  活动材料使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物,将科学现象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有利于萌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活动注重自然过渡,即探索交流——思考讨论——体验感受——经验提升,让幼儿在活动中不断地获得知识与经验,在情感上获得愉悦与满足。为每个幼儿都能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从幼儿最感兴趣的操作活动入手,让幼儿通过实验、记录去积极主动地获得相关知识,通过记录、分享、交流的形式,让幼儿不断积累学习经验,并且通过与材料的相互作用发现和建构知识,从而发现汽水中气泡与沉浮之间的秘密,萌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让幼儿感到“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 懂得保护眼睛的重要性及近视戴眼镜给生活带来的不便。

  2、 懂得保护眼睛的正确方法。

  3、 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

  活动重点:

  1、 懂得保护眼睛的重要性及正确方法。

  2、 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

  活动难点:

  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时刻注意保护眼睛,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活动准备:

  1、 故事《戴眼镜的小猴》挂图。

  2、 纸偶小猴一只。

  活动过程:

  一、 出示小猴,引入。

  师:今天,张老师给小朋友们请来了一个动物朋友,(出示戴眼镜的小猴)它是谁啊?(幼儿回答:小猴)哦,是小猴啊,小朋友们都认识它呀,你们仔细看看小猴有什么不一样?(幼儿回答:……)小猴为什么戴着一副眼镜呢?(幼儿回答:……)小朋友们想不想知道啊?(幼儿回答:想)

  师:接下来张老师给小朋友们讲一个好听的故事,小朋友们认真听一听待会告诉老师小猴为什么戴眼镜。

  二、 教师结合挂图讲述故事《戴眼镜的小猴》。

  三、 交流讨论。

  1、师:故事讲完了,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小猴灰灰为什么戴眼镜了呢?

  幼儿回答:……

  师:原来灰灰爱看电视,爱玩游戏机所以才戴眼镜。

  2、师:那灰灰戴着眼镜在运动会上遇到了什么麻烦呢?

  幼儿举手回答:……

  师:哦,灰灰爬树的时候眼镜老是往下滑,真聪明,那他还遇到哪些麻烦呢?

  幼儿举手回答:……

  师:回答的真棒,灰灰跑步的时候呼出的气让他的眼镜变的模糊,一会儿撞到小兔,一会儿又踩着小狗结果被取消了比赛资格。

  3、 师:灰灰他可生气了,回到家妈妈和灰灰说了什么呢?

  幼儿回答:……

  小结:灰灰戴着眼镜做什么都很不方便,妈妈告诉灰灰不能再一个劲的看电视玩游戏机了,要保护好眼睛,那小朋友你们觉得眼睛重要吗?(重要)眼睛重要那能没事就看电视玩游戏机吗?(不能)

  四、 了解眼睛的'保护眼睛的方法及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

  师:那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我们的眼睛呢?

  (个别幼儿回答,不能用脏手揉眼睛;写字的时候不能离书本太近;不可以一直看电视……)

  总结:眼睛在我们生活中非常重要,所以我们要爱护我们的眼睛,不用脏手去揉眼睛,看书、写字、画画的时候眼睛离书本不要太近,看一段时间就让我们的眼睛休息片刻。

  活动延伸:

  师:小朋友们刚刚说的太棒了,灰灰说它想和你们一起到图书角去用正确的用眼方法看会书,那现在请小朋友们轻轻的端起小椅子,我们和灰灰一起去图书角看书吧。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幼儿自己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培养幼儿有顺序、有耐性的良好观察习惯和敏锐的观察能力。

  2、培养幼儿认识、探索生活中常见事物蕴含的科学原理的兴趣。

  3、通过幼儿自己操作,培养幼儿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小神童电脑软件、桥梁展示图、纸、笔

  教学过程:

  一、以故事形式引起幼儿兴趣:

  小熊家门前有一条小水沟,它正在那发愁不知怎么办才能过对岸,小朋友你们能帮助小熊想个办法吗?小熊的好朋友机灵猴也帮它想了个法子,我们一起听听是什么法子?和我们想的一样吗?

  二、边看小神童软件边提问:

  1、机灵猴和小熊来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一座什么桥?在古代人们用什么来建造桥梁的?小熊喜欢吗?为什么?

  2、机灵猴和小熊又来到了哪一座桥?赵州桥是用什么来建造的?它的外形怎样?赵州桥和竹桥有什么区别?

  3、它们来到了现代看见了什么桥?钢筋吊桥的用什么来建造的.?钢筋吊桥在结构上有什么特别之处?钢筋吊桥起到什么作用呢?你们现在见过哪些钢筋吊桥?

  4、看完了钢筋吊桥,它们又看了什么桥?现代立交桥建立在什么地方?它是用什么来建造的?它对交通起到什么作用?你们在哪些地方看到现代立交桥?

  5、除了机灵猴介绍我们认识的古代竹桥、赵州桥和现代的钢筋吊桥、立交桥外,你们还见过哪些桥呢?

  6、我们一起进入电脑看看一些用不同材料建造的、有不同用途的桥梁。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污水净化的过程,掌握多层过滤方法。

  2.敢于大胆尝试,勇于探索与表达。

  3.萌发幼儿养成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水污染的视频。

  2.毛巾、海绵、纱布、饮料瓶若干。

  活动过程:

  一、启发谈话。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给谜语,请小朋友们猜一猜是什么:“用手抓不起,用刀切不开,煮饭和洗衣,都要请它来。”

  2.教师和幼儿一起讨论:水有什么用?我们生活中离得开水吗?

  二、了解水体污染的情况。

  1.老师播放一段水被污染的视频。

  2.水为什么会这么脏?看了这么脏的水你有什么感觉?

  三、尝试净化水。

  1.瞧!这就是从河里打来的水,多脏啊!你有办法能让脏水变干净吗?

  2.教师介绍桌上物品,鼓励幼儿运用物品大胆尝试。

  3.请幼儿分享操作结果:

  ⑴我把纱布放在空瓶口上,把脏水倒进去,水很快就流进瓶子里了。纱布上有些脏东西,但水还是脏的.。

  ⑵我把海绵放在空瓶口上,把脏水倒在海绵上,水慢慢地流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比之前的要干净一点。

  ⑶我把毛巾放在空瓶口上,把脏水倒进去,毛巾变脏了,水变干净了一点。

  4.教师小结:

  ⑴纱布上的空隙比较大,脏水一下子都流过去了。

  ⑵海绵上的空隙比较小,能把脏东西抓住,水就变得干净一点。

  ⑶毛巾上有许多毛毛,就像很多的小手,能把水里的脏东西粘住,所以水就变得干净了。

  5.引导幼儿再次操作:逐步增加毛巾的块数,来回过滤瓶子里的水,试一试水有什么变化。

  6.幼儿分享实验结果:

  ⑴先叠了两块毛巾再倒脏水,比较之前的只用一块毛巾,水变干净一点了。

  ⑵放三块毛巾后把瓶子里的水重新倒进新瓶子里,水更干净一点。

  ⑶接着放四块毛巾再把瓶子里的水倒一遍,发现水变清了。

  ⑷放5块毛巾时,把瓶子里的水再倒进去,水变得很干净、清澈了。

  7.教师小结:

  毛巾里的毛毛一遍一遍的把脏水里脏东西粘住,没有脏东西的水就变得越来越干净、清澈了。

  四、结束部分。

  教师总结:我们人类很需要水,缺少水的人会很难受,严重的还会晕倒,甚至死亡。水是我们人类最宝贵的财富。我们要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大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知道并能说出电脑的外形特征,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2、知道电脑能给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带来很大的方便。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能结合生活经验说出电脑的用途。

  活动难点:能够合理想象、设计电脑。

  【活动准备】

  1、教具学具准备:电脑一台。

  2、知识经验准备:让幼儿自己尝试操作电脑,感知电脑的各种功能。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观察电脑,说出电脑的外形特征和组成部分,激发幼儿对电脑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师操作电脑,并让幼儿感知电脑能看光碟、听音乐、画画等功能。

  二、讨论:电脑能给人们带来哪些方便?爸爸、妈妈用电脑来做什么事情?

  分小组讨论:我设计的新型电脑。讨论结束后请各组推选一名幼儿说一说本组的想法。

  【活动延伸】 美术活动:让幼儿把自己设计的电脑画出来。

  情境延伸:将电脑放置在活动室一角,教幼儿正确操作,让幼儿操作电脑,玩简单的益智游戏。

  家庭延伸:家长可利用休息日带幼儿去逛电脑城,增加对电脑的感性认知。

  【活动分析】 电脑是与幼儿生活密切相关的物品之一,选择电脑作为主题谈话对象,能够让幼儿有话可说。活动中,幼儿通过倾听别人讲述和自己参与探讨,始终处于兴奋之中,在这样一个开放的全语言讲述的环境中,锻炼了幼儿的表达性口语能力,符合小班幼儿语言教育“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围绕主题谈话,能用短句表达自己的意思”这一目标。

  【活动注意】

  1、教师注意提醒幼儿使用电脑的正确操作方法。

  2、鼓励幼儿合理想象,设计出自己理想中的电脑。

大班科学教案 篇7

  一、授课班级:大班

  二、内容分析:

  《把它缩一缩》是《幼儿创新智慧游戏》大班下学期的活动内容。这一创新活动是通过对原有物品进行缩一缩,缩出新的用途,激发幼儿留心观察生活的的事物,尝试对物品进行创新缩一缩的兴趣。在这个活动中,让幼儿了解缩一缩是给生活带来了方便,感知了事物之间的变化关系。大班的幼儿是第一次接触物品的缩小,这方面的经验比较匮乏,因此感性知识的积累与生活经验的丰富是不可或缺的。围绕缩一缩开展一系列的创新思维活动中,幼儿会发现缩小后的发明都是我们生活中见到的东西,只是通过缩小、压缩、折叠后给生活带来了好处。因此还会让幼儿自己动脑筋去对物品进行简单的缩一缩,从而培养幼儿从小对物品进行观察探究的兴趣和创新的意识。

  三、幼儿分析:

  大班的幼儿已经有意识的关注自己身边的事物,而且对事物产生了兴趣、能善于观察,还能动脑探究问题,有了自己的想法。活动中物品的缩一缩后带来的变化会给幼儿带来新的体验,多种新奇材料的投放,让幼儿能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发现身边的事物缩小后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与无限的精彩,使幼儿能勇于创新、发散思维,感受创造性想象的乐趣。

  四、设计思路:

  缩一缩的发明在我们生活中是经常见到的,但是要想引起幼儿的共鸣,还需要从幼儿熟悉的事物开始。这节活动课的开始是从幼儿了解的汽车缩小成玩具汽车,知道缩一缩是发明的创新方法。还有很多物品是在缩小后发明出来的结合生活经验进行思维想象活动。根据大班的年龄发展的特点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在活动中主要以幼儿的思维为主,对物品进行尝试缩小。在各个不同环节穿插启发联想法、操作感知法、游戏法等教学方法,让幼儿在兴趣盎然、轻松的气氛中开展创新思维活动。

  以下是具体的设计思路与设计意图:

  1、导入:比较大汽车与玩具小汽车的不同。让幼儿知道大汽车缩小变成玩具汽车,初步感知“缩一缩”的方法。

  2、说说生活中缩一缩后的物品发明。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发展思维活动。

  3、了解缩一缩的发明,知道缩出的物品给生活带来的新用途。

  4、玩一玩缩一缩后的发明。激发幼儿发散思维,拓展对缩一缩的认识,丰富生活经验。

  5、幼儿尝试用缩一缩的方法对身边的事物进行创新发明,激发幼儿创新的兴趣与在生活中的创新意识。

  6、我也来缩一缩的游戏,了解身体也能缩一缩。

  7、简单了解动物、植物的缩一缩。

  五、活动目标:

  1、感知“缩一缩”是发明创新的方法,体验创造性想象的乐趣。

  2、激发和培养幼儿关注生活的意识,了解“缩一缩”创新的方法给生活带来的新用途。

  3、初步学会运用“缩一缩”的方法进行创新。

  活动重难点:引导幼儿运用缩一缩的方法进行发明创新。

  六、活动准备:

  1、课件;2、小汽车若干辆;3、各种用缩小方法发明的物品(小床、小房子等)

  七、活动过程:

  一、观察玩具小汽车,比较大、小汽车的不同。让幼儿知道大汽车缩小变小汽车,初步感知“缩一缩”的方法。

  师:小朋友们看!老师这里有好几辆汽车,看看这些汽车和我们爸爸妈妈开的汽车一样吗?(教师提出:那我们一起开着这些车一起去游玩吧!幼儿回答不行,教师提出为什么不行呢?幼儿回答出各种理由:是玩具、太小了等,)教师:对了,这些汽车是设计师叔叔把爸爸妈妈开的汽车缩小了发明出来的。

  二、说说生活中缩一缩后的物品发明。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发展思维活动。

  师:把能开的大汽车缩成了能玩的小汽车,小朋友就能有自己的汽车,太棒了!能缩小不光是汽车,生活中还有许多物品是在缩小后发明出来的,你能想到有什么吗?

  三、了解缩一缩的发明,知道缩出的物品给生活带来的新用途。

  师:小朋友想了很多用缩小的方法发明的物品,老师这里有几件物品想请小朋友们来帮忙缩一缩,我们一起看看有什么?

  出示课件(暖瓶、自行车、电脑、沙发、床)

  师:请小朋友帮暖瓶来缩一缩会缩小成什么呢?(请四、五个幼儿回答)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是保温瓶)暖瓶缩小成保温瓶后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那些好处呢?(请三、四个幼儿回答,教师在说保温瓶在外出时携带方便)

  依次出示自行车、电脑、沙发、床请小朋友帮忙缩小并说出用途。

  小结:自行车缩小成儿童自行车小朋友骑更方便;多组沙发缩小成单人沙发后、大床缩小成折叠床占的地方少;暖瓶缩小成保温瓶后外出携带方便;缩一缩是把一件物品压缩、缩小、折叠使他有新的用途。

  四、玩一玩缩一缩后的发明。激发幼儿发散思维,拓展对缩一缩的认识,丰富生活经验。

  师:老师这还有许多缩小后的物品,请你们玩一玩,告诉大家这些物品是有什么缩小来的?

  (1)幼儿自由探索发现被缩小的物品。

  (2)现在小朋友们来告诉大家你找到的是什么物品呢?他是由什么物品缩小来的呢?

  (3)那这些缩小后的物品给我们带来了哪些用途呢?

  师:缩小后的物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也带了乐趣。

  五、运用“缩一缩”的方法进行创新发明。

  师:在我们的这间教室的墙上桌子上的物品也能来缩一缩,你想来试一试吗?那你想缩小哪一件物品呢?你会把他缩成什么样子呢?缩小后会有什么好处呢?(请五、六个幼儿来说一下。)

  六、游戏:我也来缩一缩

  师:小朋友的缩小发明很好,那我们的身体能缩一缩吗?,会缩成什么样子呢?(缩腿、缩胳膊)我们缩成现在这个样子可以干什么呢?可以去到什么样的地方去呢?(桌子底下)

  七、活动延伸:动物、植物的缩一缩

  师:我们小朋友缩小后到哪里去了?(桌子底下)我们缩小后可以到矮矮的地方去,小朋友的身体都能缩一缩,那动物能不能缩呢?有什么动物能缩呢?(乌龟、刺猬),乌龟、刺猬缩一缩有什么用呢(保护自己)那植物能缩吗?老师知道有一中植物能缩叫含羞草,一碰叶子就会缩起来。我们一起到大自然中找找还有什么能缩一缩吧。

  八、活动反思:

  优点:

  整个活动的环节设计紧扣活动目标,层层递进,运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做铺垫开展活动,通过启发感知、游戏、讲述与操作让幼儿参与整个过程。活动中投放具有趣味性的材料,让幼儿思考、体验。了解缩一缩是发明创新方法,感知缩一缩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好处,激发幼儿大胆去创新的愿望。活动中动静结合,注意发挥了幼儿的主体性,引导幼儿主动去探索、发现,让幼儿思维活跃,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和创新品质。

  不足:

  缩一缩是新的发明创新的方法,幼儿的生活经验与对生活的观察活动很重要。需要在课前多做一些观察活动准备,让幼儿的生活经验更丰富些,便于幼儿更好地发散思维,进行创新。在物品缩小讲述中多让幼儿说自己的想法,教师不要先说出答案,幼儿的创新答案往往出乎意料。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力_大班科学教案07-01

大班科学教案:认识日历_大班科学教案07-01

大班科学教案:他们在移动_大班科学教案07-01

大班科学教案:纸桌_大班科学教案07-01

大班科学教案:认识磁铁_大班科学教案07-05

大班科学教案:好忙的蜘蛛_大班科学教案07-05

大班科学教案:玩斜坡_大班科学教案07-07

大班科学教案:种子变变变_大班科学教案06-30

大班科学教案:我们的朋友——水_大班科学教案07-01

大班科学教案:水珠宝宝_大班科学教案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