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3-08-22 07:28:03 科学教案 我要投稿

科学教案8篇【精华】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科学教案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科学教案8篇【精华】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玉米制品及其生长过程。

  2.乐于运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活动。

  3.在剥玉米过程中体验劳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5.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玉米棒、煮熟的玉米、玉米饼、玉米面粥、玉米花。

  2.玉米生长过程的课件。

  活动过程

  1.谜语:一物生得真奇怪,腰里长出胡子来,拔掉胡子剥开看,露出牙齿一排排。

  2.出示玉米实物,幼儿边剥玉米边观察玉米,说说发现了什么。(幼儿回答玉米的外形特点)

  教师小结:玉米的外形是长长的,像一根棒棒,从根到尖逐步变细;玉米粒是一列列排的,掰开来是一粒粒的;玉米有很多种,颜色上分有黄玉米、紫玉米、彩色玉米等。

  3.讲一讲玉米的生长过程。

  (1)出示课件(玉米成长的过程),让幼儿观察玉米的生长。

  (2)玉米田里的.玉米茎是怎样生长的?玉米的头上还有什么?

  (3)玉米是怎样生长出来的呢?

  教师介绍:玉米有雄花和雌花,雄花长在最顶端,风一吹,就会飘下花粉,雌花和雄花的花粉碰到一起,授粉后越长越大就慢慢长成玉米,长成后的玉米头上还有着玉米须,当玉米成熟,就可以采收了。看,剥开玉米苞片,是一颗颗黄澄澄的玉米粒呢!

  4.玉米全身都是宝。

  (1)玉米可以做成许多好吃的食物,人们都非常喜欢,也很有营养。你们吃过玉米做成的食物吗?(幼儿回答)

  (2)出示玉米做成的食物视频,引导幼儿说一说,玉米是怎样变成这些好吃的东西的?

  教师小结:玉米也叫苞米,它可以为人和动物提供食物,玉米须还可以煮茶,清凉可口,可以消暑,还可以清除肠胃里的细菌,保持肠胃里的清洁。玉米杆还可以产生沼气,也可以当做燃料使用,玉米叶可以喂牲畜,作为牲畜的食物。玉米真是个宝呀!大家快来尝尝吧!

  5.食物品尝会。

  请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玉米食物进行品尝,然后说出不同的玉米食物味道是怎样的。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讨论,知道一些也才的名称、特征、生长环境以及挖野菜所需的工具、材料。

  2、乐意参与小组的讨论及材料的准备,有一定的任务意识。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教师事先挖些野菜,每组一份。

  2、活动前幼儿做关于野菜的调查表。

  活动过程:

  1、教师引导幼儿谈话,感知野菜的特征。

  教师:你吃过哪些野菜?

  教师出事相应的野菜,帮助幼儿初步认识各种野菜的名臣及外形特征。

  教师:你还知道哪些野菜?它们为什么叫野菜呢?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野菜的根、茎、叶,了解其明显特征。

  请幼儿在集体面前介绍各种野菜的根、茎、叶的'特征以及自己的发现。

  2、引导幼儿讨论野菜的生长环境。

  教师:我们认识了这么多野菜,你们想去挖野菜吗?它们可能会长在什么地方呢?它是喜欢潮湿的还是干燥呢?喜欢阳光还是阴暗呢?为什么?

  教师引导幼儿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鼓励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3、引导幼儿讨论挖野菜所需的工具。

  教师:每组小朋友都想好了挖野菜的地方们可是我们怎样挖呢?需要哪些材料帮助我们呢?挖到的野菜放到哪里呢?(请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在此讨论后,按组依次介绍。)教师:这些材料由谁来准备呢?(每个小组自己讨论一下。)教师鼓励幼儿自己准备工具,并落实到每个幼儿,帮助幼儿形成一定的任务意识。

  活动反思:

  今天科学活动的主题是“挖野菜”,是让孩子们认识野菜,从野菜的外行特征、颜色等方面进行观察。孩子们都信心满满的自己一定能挖到野菜。在挖野菜的过程中,孩子们都仔细的寻找着。一有发现就招呼同伴们一起去挖。

科学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我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小班幼儿对水的了解,从中体验幼儿合作玩的乐趣,初步感知水的特征。了解泡泡的特性。让幼儿在操作中玩泡泡,我特设计此课(玩泡泡)。

  【活动目标】

  1.体验玩泡泡的乐趣。

  2.激发想象力,发展口语表达能力。

  3.能想出多种办法吹出有变化的泡泡。

  【活动准备】

  四个盆中溶解有餐洁净或洗衣粉的水,塑料杯、瓶、塑料吸管、音乐磁带(汽车开来了)、图形若干、图片一幅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汽车开来了》入场

  老师开车带你们一起去玩吧!双手转动做开车状入场。

  (二)来到这里,老师带来了一位好朋友,瞧!它们是谁?出示:教师吹

  泡泡,说出名称(泡泡)。

  (三)引导幼儿观察自己试一试(提醒幼儿吹泡泡时,注意不要含在嘴里)

  泡泡长得什么样?(大、小)(圆)你看到什么颜色(红黄等)总结泡泡是彩色的,怎样吹出许多泡泡。

  鼓励:自己大胆的说出自己的吹法。

  (四)引导幼儿思考

  1.你用什么方法让泡泡越飘越高?越飘越低?

  2.泡泡飞到高的地方会怎样?说一说泡泡为什么会破?

  (五)我们认识了解了泡泡后,让我们一起和泡泡玩游戏《玩泡泡》

  泡泡累了,我们也累了,我们快和泡泡说再见。把相应的彩色泡泡送回家。孩子们快坐上我的汽车回家了。

  说课:

  本课是根据小班的年龄特点设计的,本课题是科学课《玩泡泡》,我把此课分成了

  1、认识泡泡

  2、体验泡泡

  3、引导思考

  4、玩游戏四个过程,逐步让幼儿在玩中体验快乐的情绪。我入场选择了汽车开来了,让幼儿坐上汽车去找一找泡泡并玩一玩,认一认。认识的.同时让幼儿自己去体验吹泡泡并观察,充分观察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观察想象能力,再引导幼儿观察泡泡的变化,从而培养幼儿的思考力;在玩游戏中让幼儿再喜欢泡泡;泡泡累了,让幼儿知道把泡泡送回家,从中让幼儿自己去操作送泡泡,幼儿体验了泡泡回家的乐趣。

  最后,幼儿听音乐《汽车回家》达到本节课的前后呼应,连贯性,整体性的一面。

科学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主题活动《丰富的信息》中,幼儿一起了解了古代人用绳子记信息的方法,在收集各种绳子的过程中,孩子们都拿着自己带来的绳子争先恐后地告诉我:“老师,你看我的彩色绳很漂亮!”“我的是塑料绳!”“我的绳子很结实,是麻绳!”“我带来的绳子最长,可以拔河!”……还有的小朋友发现弯弯曲曲的线绳可以变:“看,一条蛇游来了!”“不是蛇,是蚯蚓!”……一下子,大家都来摆弄自己带来的线绳。以后几天,绳子成为了孩子们关注的焦点。我发现孩子们的眼光、话题总围绕着线条转,区角活动时线条也成了他们的宝。

  新《纲要》中的教育理念告诉我们: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在这个基础上,教师要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引导幼儿生动活泼地主动学习,重视幼儿自身的实践过程,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通过直接经验来学习,使他们充分感觉到学习、探索以及与人合作、交流的乐趣。本活动的'设计旨在抓住孩子们对线条的兴趣,探索不同外观、材质线绳的特点,并发展幼儿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使孩子们在活动中充分体验创造想象的乐趣。

  活动目标:

  1、 在玩线过程中,初步了解不同材质绳子的特点,激发幼儿对生活中的各种线条产生兴趣。

  2、 能大胆与同伴交流、表述自己在玩线过程中的发现。

  3、 积极参与线的造型活动,充分体验创造想象的乐趣。

  活动

  准备:

  1、 孩子们收集的各种长短不一的线绳:塑料绳、毛线绳、彩线、彩带、皮筋、能弯曲变形电线,还有家长和孩子一起搓的纸绳等。

  2、 教具:一个悠悠球、数码照相机和电视机。

  活动过程:

  一、幼儿探索各种各样的线、绳,交流、共享经验。

  老师:“这几天,大家发现在我们周围有许多许多的线。你们找来了一些什么样的线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1、幼儿自由交流,向同伴介绍自己带来的线、绳,对它们的外观、材质这些特点产生初步的印象,老师观察指导。

  2、幼儿从外观、材质、用途方面进一步了解绳子。

  ①老师玩悠悠球,幼儿比较悠悠球的绳子和自己玩过的绳子,它们在外观、材质方面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②幼儿和同伴交流自己的玩法。

  ③幼儿讨论绳子的其他用途。

  二、引导幼儿感知线会变形的特点。

  1、老师使用幻灯机,让幼儿通过观察感知绳子会变形的特点。

  2、启发幼儿对变形后的绳子进行联想,引起幼儿再次玩绳的兴趣。

  三、幼儿自由用绳子造型,体验绳子会变形的特点:

  1、教师鼓励幼儿积极动手动脑,让线变出更有趣、更漂亮的图案来,并用数码相机拍下幼儿用线、绳造型的作品。

  2、启发幼儿与同伴交流,讲述自己作品的内容及操作的方法。

  四、结束部分:

  引导幼儿在电视里相互欣赏刚才同伴的作品,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延伸:

  幼儿

  到区域活动中继续探索、尝试与同伴合作进行绳子造型,并根据这些图案创编故事,讲给大家听。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了解水的重要性,鱼儿离不开水,对水中生物特性有直观的.感受。

  2、懂得保护水的方法,不往河里丢垃圾和倒污水。

  活动准备:

  《小金鱼搬家》故事录音,故事挂图一套,情景图片四张。

  活动过程:

  1、教师戴上“金鱼”头饰,扮成小鱼金鱼,“小朋友,我是小金鱼,我原来是住在清清的小河里,可最近发生了一些事情,使我不得不搬家,唉!请小朋友听听我遇到了什么事。”

  2、请幼儿听故事《小金鱼搬家》,听完后提问:“小金鱼为什么要搬家?”请幼儿自由讨论。

  3、出示图片,请幼儿观察、讨论,请幼儿说说“谁对谁不对”,使幼儿懂得不能往河水里丢垃圾和倒污水,要保护水的清洁。

  4、小结。

  小金鱼说:“小朋友,我就是因为这样才不得不搬家的,以后请你们一定要保护河水的清洁,让所有的鱼儿都不用搬家。”

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在听听议议故事中,了解小雨点旅行的经历,知道生活中许多自然现象都与水有关。

  2、进一步激发对自然科学的探究兴趣。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故事录音、PPT

  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对自然界中的各种现象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重点难点:

  活动重、难点——了解水的三态及变化需要的条件。

  一、说说生活中的水

  1、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有水,水的作用是什么。

  2、提升:美容院用水蒸汽扩张毛孔;制造气氛桑拿院用水蒸汽帮助减肥;舞台上用水制成的干冰……水的用处真正大。

  3、说说“水魔法师”能变成哪些样子。

  4、介绍故事名称,引导幼儿仔细聆听。

  二、理解故事情节

  完整听录音故事

  提问:

  1、故事的名称;

  2、故事中有哪些角色。

  听老师完整地讲故事(播放PPT)

  提问:

  1、小雨点经历了一次怎样的'旅行?

  2、这次旅行,小雨点到了哪些地方,遇到了哪些人?

  根据幼儿的回答,播放PPT进行验证。

  总结:故事中哪些角色是由“水魔法师”变成的?变化时分别需要哪些条件?

  三、小结:

  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水,就连常见的自然现象中也有许多与水有关。(鼓励孩子继续探索、发现)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我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方法。利用小雨滴旅行制成课件,在这里我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具体的、直观的物象,满足了幼儿思维具体形象的特点。在课前我作了非常充分的准备工作,事先让孩子知道什么是记录,为了给孩子带来更直观的感受,还制作了小水滴旅行的图片。我采用的是分段讲述的方式,给孩子们讲述了水的三态变化的全过程。为了帮助孩子理解和记忆,在每一段讲述过后,我都进行提问,在提问时采取了个人和集体两种形式来回答所问的问题,这样点和面的回答使孩子都能较好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孩子们在提问的帮助下,不断地回忆故事的内容,并且用语言进行表述,这使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但这里也有不足的地方,对在每段故事没有清晰的小结;此外,每段故事讲解之后,可以完整的再播放一遍故事,造成孩子们对故事没有一个完整的影响。最后环节中,我鼓励孩子用自己的方式讲故事记录下来,这不仅加深和巩固了幼儿对水的循环过程的理解,其实也能帮助幼儿提升逻辑思维能力及动手能力。孩子们的展现出多种记录方式,大多数孩子并能根据自己的记录过程来讲述故事,这次的活动让孩子们感受到了活动带来的快乐,又增长了自己的知识面。

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知道小朋友、青蛙、大树小时候的名称和样子。

  2、懂得人、动物、植物都会长大,初步理解一切都会变的现象和道理。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班上几个小朋友婴儿时的照片(哭泣、喝奶、被抱)、现在的照片和青蛙、蝌蚪、大树、小树苗的图片

  经验准备:知道动物和植物的感念。

  活动过程

  1、通过故事初步感知大家小时候的名称和样子

  2、运用图片进一步观察认知

  (1)了解小朋友“婴儿”时的样子和活动,知道人会长大。

  提问:猜猜这是谁?他在干嘛?(出示班上小朋友“婴儿”时的照片)

  小结:小朋友还是婴儿的时候,不会走路,躺在摇篮里哇哇的哭,乳汁是他们主要的食物。

  提问:现在的你为什么和小时候不一样?(长大了)

  想想我们将来会变成什么样子?能干什么?

  小结:人是从婴儿时期慢慢长大的,那时候我们还不会走路,不会说话,爱吃奶,还经常哭,后来在大人的养育和帮助下,才慢慢长大了,长高了,能上幼儿园了,以后还能长得跟爸爸妈妈一样高,变得跟爸爸妈妈一样能干。

  了解青蛙、小树小时候的情况,知道动物、植物也同样也能长大。

  提问:看看这是什么?它们小时候叫什么?是什么样子的?(出示青蛙和大树图片,先请幼儿根据经验说,再试试出示蝌蚪和小树苗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小结:青蛙小时候叫蝌蚪,蝌蚪和妈妈长得不一样,穿着黑色衣服的还带着小尾巴,等它慢慢长大后,就变成了穿绿衣服的青蛙。大树小的时候是小树苗,它们也会像小朋友一样慢慢长大,会发生变化。

  3、通过游戏,巩固认知

  教师:小朋友们都知道了人、动物、植物都是从小长大的,而且还会不断地变化,现在我们来玩个游戏“比比谁最快”。玩法:老师说出动植物小时候的名字,幼儿说出其相应长大以后的名字。

  附故事:

  一天,一个小孩儿,一只青蛙在大树下讲自己小时候的`事。小孩儿说:我小的时候,不会走路,也不会说话,睡在摇篮里哇哇地哭,大家叫我“婴儿”。青蛙说:我小的时候,不会跳,也不会呱呱叫,是一只细尾巴、大脑袋的小蝌蚪。听了两个朋友说的话,大树乐了,笑着说:你们知道吗?我小时候是风一吹就会摇晃的小树苗咧! 原来一切事物每天都在不断地变化呀!

  教学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孩子们都能够理解自己会成长,一切事物都是在不断地变化,在活动中了解了小朋友小时候的样子和名称,认识了小青蛙、大树、蝴蝶等动植物小时候的样子和名称,在游戏中巩固了对小青蛙、大树、蝴蝶等动植物小时候的样子和名称。

科学教案 篇8

  设计背景:

  孩子们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特别是对大自然中各种各样神奇有趣的科学现象充满着好奇。“风雨雷电”这些既普遍存在而又有无穷奥秘的自然现象,孩子们是渴望认识的。特别是“风”,对孩子们来说并不陌生,他们玩过许多风的玩具和游戏。但他们对“风”的认识只停留在直观的现象,这已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所以,我根据孩子的生活体验,让大班孩子围绕“风”自主生成一系列的探索“风的秘密”的活动。

  活动目标:

  1、感受风的存在,探索风产生的原因及基本特征,并尝试制造风。

  2、了解风的利与弊,引导幼儿辨证地看待事物,从小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3、鼓励幼儿大胆探索周围事物和现象,在探究的过程中细心、专心,并以客观的态度发表自己的看法;

  4、和同伴能协调配合,会在合作中互相学习。

  教学重点、难点:探索风产生的原因及基本特征,并尝试制造风。

  活动准备:气球、风车、扇子、电风扇、吹风机、塑料瓶、塑料玩偶、针筒、雪花和课件

  活动过程

  一、感受风的存在

  1、设置悬念,激发兴趣

  小朋友,今天有一位神秘的小客人要和我们一起活动,请小朋友猜一猜他会是谁呢?(展示气球)可不是气球,气球只是它穿的衣服,让老师松开气球的扎口处,它快出来了。

  2、亲身体验,引出主题

  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感受一下,你能猜出我们的朋友是谁吗?

  二、风的基本特征

  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我们今天请来的“风”朋友,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呢?

  请小朋友相互合作,两人用扇子对着扇风,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尝一尝我们的“风”朋友。

  教师小结:风是看不到、闻不到、摸不到、尝不到的一种气体。

  三、尝试探索风产生的原因并会初步制造风

  1、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我们的“风”朋友是哪里来的吗?(幼儿自由回答)

  2、投放风车、扇子、塑料瓶、气球、针筒、电风扇等材料,请幼儿尝试用各种方法“制造风”。

  3、交流讨论

  (1)你是用什么方法“造”出风来的?

  幼儿边回答边演示自己如何制造风的。

  (2)幼儿互相尝试自己的同伴造风的方法,进一步感觉风的形成。

  幼儿模仿同伴的操作,并思考风的形成。

  (3)提问:小朋友为什么用扇子扇、空瓶子捏、针管挤、风叶转动就会有风呢?幼儿自由讨论

  教师小结:当我们用扇子扇时、捏空瓶子时、挤压针管时和打开开关时,空气就流动了,空气一流动就产生了风。

  四、游戏:雪花飘飘

  有白纸做成小雪花,让幼儿运用刚才制造风的.一些方法制造风,看谁使雪花飘得又高又远。

  五、通过课件了解风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风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好处

  (1)炎热的夏天,微风吹来,我们会感到很凉爽;

  (2)风会把我们晾晒的湿衣服吹干;

  (3)风能吹动帆船前行;

  (4)风能传播花粉,让果树和庄稼结出果实来;

  (5)风能发电,让人们用上电灯、看上电视;

  (6)风能吹散烟雾,使空气清洁;

  (通过课件展示相对应的动画)。

  2、风给人类生活带来的灾害

  (1)台风、龙卷风能吹翻海上的船、吹倒陆地上的房屋、树木、庄稼;

  (2)特别寒冷的风能冻坏蔬菜和庄稼;

  (3)大风能吹起沙尘形成沙尘暴。

  向幼儿介绍人们预防风沙的措施:植树造林、观看天气预报。

  (通过课件展示相对应的动画)。

  六、教师总结

  我们也认识了我们的新朋友“风”,它很热情,它想邀请你们和风筝弟弟一起玩游戏。你们愿意吗?现在就和老师一起出去玩吧。

  七、活动延伸:请家长带幼儿去参观风能发电的大风车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 讲科学用科学教案09-26

科学教案04-06

科学教案【经典】07-25

科学教案07-20

科学教案托班科学教案认识红色绿色11-03

中班科学教案:放屁_中班科学教案07-05

走进科学教案12-08

科学教案范文04-06

科学教案《赛车》04-07

有关科学教案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