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2-10-19 16:36:17 科学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汇总7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汇总7篇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愿意积极想办法,让纸张站起来。

  2、通过实践,了解纸的承载力。

  活动准备:

  操作卡若干、小筐、卡纸、记号笔、若干本同样的书、双面胶。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今天有几位纸家族成员要来我们班做客,我们来看看它们是谁。它们想考考小朋友们,怎么样让它们站起来。

  二、引导幼儿积极动脑,想各种办法让纸站起来。

  1、老师已经为你们准备好了纸,请小朋友动手试一试。

  2、幼儿自由操作。

  3、请小朋友介绍自己的方法。

  三、幼儿猜测,实验站起来的纸能否承载书本。

  1、教师出示记录纸。

  2、猜一猜哪种折法放的书最多。

  3、教师提出要求。

  4、幼儿分组操作并记录。

  四、集体交流。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探索发现种子生长在植物的不同部位,多感官感知种子的形状与特征。

  2.乐于发现,会比较生活中事物的特征并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发现。

  3.乐意动手操作,体验发现的乐趣。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5.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1、稻子、苹果、向日葵、花生等图片、

  2、各种种子的ppt

  经验准备:认识一些植物的种子。

  活动过程:

  一、导入,激发幼儿寻找种子的兴趣。

  师:小朋友们,今天植物王国派人给我们送来了一封邀请信,邀请我们参加他们的"种子大聚会",你们想不想参加?不过他们给我们出了许多难题,答出来才能参加,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二、记录表猜想有没有种子师:国王给我们带来了一些种子的图片,他想让我们猜猜,这些植物和果实有没有种子,有的话在后面打√,没有就打×。并且动动小脑筋想一想他们的种子藏在哪里?把它的种子画在前面的图上。(发记录表)选几张记录表来点评,但不作判断师:我看到小朋友们都把自己的猜想认真的记下来了,那你们的猜想正确吗?现在我们跟着图片来验证一下我们的猜想到底正不正确。

  三、探索"种子在哪里"

  1.向日葵师:了解向日葵的种子师:向日葵的种子在哪里?(花心里)那你们知道还有那些种子是藏在花心里的?说完看ppt

  2.探索苹果的种子(点击苹果)看这是什么?它的种子又在什么地方呢?剖开苹果了解:请幼儿上来找一找。

  师:原来苹果的种子是藏在它的果肉里的,还有哪些植物的种子也是藏在果肉里的。幼儿说完看ppt

  3.花生的种子师:花生的种子藏在哪里呢?

  师:刚才我们看了那些植物的种子呀?你们有什么发现吗?

  师小结:我们发现许多植物都有种子,它们生长的部位也不一样,有的长在果肉里,有的长在花心里,有的是在壳子里。

  4、香蕉的种子师:香蕉有种子吗?他的种子藏在哪里呢?

  5、比较植物的种子:

  师:我们小朋友前段时间,带来了好多的种子,我都把它放在后面的桌上了,请小朋友们去看看,想想他们都是谁的种子,他们长得一样吗?有什么不同?(比较各种种子的特征)。

  教师小结:每种种子的颜色、形状、大小各不相同。

  四、种子连线师:这里还有一些种子,请小朋友们来连连线。

  五、了解一些特殊的种子。

  师:今天我们认识的种子他们都藏在果肉里,果壳里还有花心里。其实在植物世界里还有一些特殊的种子,你们想不想知道呀?那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松树的种子外面没有果皮包着,还有不结种子的植物呢,如蘑菇、海带等。

  六、活动延伸:

  师:现在老师有一个问题,这些没有种子的植物是怎么长出来的呢?(鼓励小朋友回家和爸爸妈妈查查资料,这些没有种子的植物是怎么长出来的)

  活动反思:

  在教学中幼儿是主体,把“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一理念贯穿科学活动过程中。教师根据幼儿的认知结构特点、教学内容、教学情景等设计问题,它有利于激发幼儿“乐学”、“会学”。如在大班科学活动《种子藏在哪里》,活动目标是:1.知道植物的种子有很多种类,它们各不相同,生长在各自的`果实之中。2.能探索发现几种常见植物的种子且其生长于植物的不同部分,3.乐意动手操作,体验发现的乐趣。

  开始我请幼儿介绍自己带来的植物或果实,在找种子的活动环节,我提出问题先让幼儿猜一猜:种子会藏在植物的什么地方呢?小小问题把幼儿引入到找种子的活动中来。接着,再让幼儿展示找到的种子、交流是怎样找到种子的。因为幼儿亲历了搜集的过程,都迫不及待的想把自己是怎样找到种子的讲给大家听,幼儿在交流、汇报之中,掌握了一些找种子的途径和方法,在亲历的活动中积累了经验、丰富了情感,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培养。我再次把问题抛给幼儿:如果今年这些果实吃好了,明年还想吃怎么办啊?这时有的小朋友说去超市买、有的说去菜场买,我又一个问题,那菜场和超市里的菜啊什么的是哪里来的?这时有人说,可以种在菜地上,明年就会长出来。我马上表扬了这个小朋友,并总结说,是啊,这些果实都是由他们的种子种出来的,这样我们才能吃到他们的果实。那你们知道他们的种子都在哪里吗?有的说丝瓜的种子在丝瓜里面,有的说水稻的种子也在水稻里面,我说你们都有这么多的想法,那么你们想不想自己去找答案啊,小朋友齐声喊,想。小朋友争先恐后的在找答案这样在愉快的氛围中,大家都找到了答案。最后我请还有不知道种子在哪里的果实的小朋友把果实拿出来大家来探讨。这样一个一个的问题都被小朋友自己来解决了,小朋友很开心,因为自己能来解决问题了。这也正是纲要中说的幼儿是主体,教师主导作用。最后,引导幼儿对种子做进一步观察,说出种子的颜色、排列以及用途。问:“我们知道了有的种子是藏在果肉里的,有的是藏在果壳里的,有谁知道这些种子是什么颜色的,他们在果实和植物里面是怎样排列?幼儿观看图书。我问:”通过看书,你发现了什么?“幼儿自由讨论,同时提出问题:“种子还有哪些用处。”其实我们的生活中,种子的用处有很多,比如:有的植物或果实的种子可以吃、有的可以做工艺品、有的可以做种子……等很多的用处,小朋友回家以后,也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找找植物和果实的种子的其他用处。在活动过程中,我发现幼儿在活动中兴趣很高,能用自己的方法来发现各种种子的不同,能主动与他人交流,并积极说出自己的想法。整个活动课堂学习氛围浓厚,孩子们发言也较热烈,总体效果较好。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知道有各种声音,不同的声音能告诉我们不同的事情。

  2、初步懂得东西振动就产生了声音。

  3、发展注意力和听辨声音的能力。

  活动准备

  1、课件-声音

  2、小铃、小鼓鼓、木鱼等玩具。

  活动过程

  一、听声音引入课题,激发幼儿兴趣

  课件:声音

  1、请小朋友闭上眼睛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

  (1)笑声

  (2)哭声

  (3)打呼噜声

  请小朋友睁开眼睛

  2、刚才,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让幼儿说一说听到的声音,引起幼儿听辨的兴趣。

  3、你们还想听其他的声音吗?

  请小朋友再闭上眼睛

  (1)吃东西的声音

  (2)打喷嚏

  (3)钟表的秒针

  回答老师,听到了什么声音?(幼儿自由发言)

  二、认识声音

  1、你们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吗?

  (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说一说)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实验:敲鼓

  (通过实验让幼儿理解物体的震动)

  让幼儿把小手放在小鼓上,老师用鼓槌敲几下,让幼儿通过

  耳听、手模、眼看、感知物体发出声音时在不停地振动。

  (2)小朋友用什么能听到声音?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耳朵具有辨别振动的功能,能将振动发出的声音转换成神经信号,然后传给大脑。

  (3)你们知道耳朵除了能听声音,还有什么作用吗?

  告诉幼儿,我们的耳朵还能帮助我们保持平衡。

  耳朵很重要,我们一定要保护耳朵!

认识声音的大班科学教案设计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教案:玩斜坡_大班科学教案07-07

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力_大班科学教案07-01

大班科学教案:认识日历_大班科学教案07-01

大班科学教案:他们在移动_大班科学教案07-01

大班科学教案:纸桌_大班科学教案07-01

大班科学教案:认识磁铁_大班科学教案07-05

大班科学教案:好忙的蜘蛛_大班科学教案07-05

大班《电》科学教案10-08

大班《地球》科学教案10-08

大班科学教案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