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2-09-09 20:26:51 科学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科学教案模板集合六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科学教案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精选科学教案模板集合六篇

科学教案 篇1

  一、学情分析

  在前一节中学生学习了运动的各种形式,学生对运动和静止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认识上有一定的困难,教学时可以让学生举出一些日常生活中见到的物体运动和静止的事例,激发学生的心理矛盾,从而有效地创设课堂教学的问题情境。再提出你是根据什么来判断这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引出参照物的概念。结合一些生活中的事例来判断参照物,学生兴趣往往比较浓厚,但参照物的选择只要让学生有常识性了解即可,不必展开。

  机械运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要让学生了解分类是一种基本的科学方法。匀速直线运动是一个理想化的运动模型,是物体最简单的一种运动,学生接受这个概念是有困难的,主要让学生接受用这种浅近的说法来描述匀速直线运动。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确认机械运动的判断要有一个参照物,知道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知道什么叫参照物。能根据物体的运动判断所选的参照物以及根据所选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能根据运动路线的形状将机械运动划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能够根据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否相同,将直线运动划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知道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

  2. 过程与方法:了解分类是一种基本的科学方法;理解匀速直线运动是一个理想化的运动模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学习让学生接受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三、主要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投影课本第51页阅读材料------《手为什么能抓住飞行中的子弹》。组织同学阅读。

  提问:飞机在天空中飞行,子弹在运动吗?飞行员为什么能顺手抓住一颗飞行的子弹呢?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就要学习有关物体运动的知识。

  (二)新课教学

  1. 什么是机械运动?

  科学里讲的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变化。同学们骑自行车时,人和自行车对地面或路旁的树都有位置的变化;飞机在天空中飞行,它相对于地面也有位置的变化。科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提问:举例说明我们周围的物体哪些是在做机械运动,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教师:要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真的就那么简单吗?

  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投影课本图2-17观光电梯。

  思考:为什么对电梯里的人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有不同的看法?

  小组讨论:让学生充分说明自己的看法。

  小结:首先明确本问题中研究对象是电梯里的人,电梯里的人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其次根据前面所学机械运动的知识,判定电梯里的人是在做机械运动。说电梯里的人是“静止”的或是“运动”的都有道理。因为他们在研究人的运动情况时,选定作为标准的物体不同。

  问:电梯里的人认为乘客没动,是静止的,是以什么为标准的?

  学生:以电梯为标准,乘客相对于电梯的位置没有改变,所以说乘客是静止的。

  问:地面上的人认为乘客是在运动,是以什么为标准的?

  学生:地面上的人、路面、路旁的树木或房屋为标准,乘客相对于路面的位置在改变,所以地面上的人说乘客是运动的。

  教师小结:

  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事先都自觉或不自觉地选择了一个标准,即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描述的结果也可能不同。平时人们在描述运动或静止时都没有指明以什么物体为参照物,但参照物都是存在的。

  练习:

  ⑴说“太阳从东方升起”依据的参照物是什么?

  ⑵说“乌云遮住太阳”又是以什么为参照物?

  ⑶将一支笔放在书本上面,将书本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问这支笔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说出参照物。

  教师小结: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描述的结果也就不同。!!

  提问:请你解释法国飞行员能顺手抓住一颗子弹的道理。

  要求学生用相对静止的道理予以解释。

  教师指出: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在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常选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

  例如,列车中的乘客以地面为参照物是运动的,以车厢为参照物是静止的。这说明所选的参照物不同,得出物体的运动情况一般不相同。

  3.匀速直线运动

  机械运动的形式多种多样,为了便于研究,人们将它们分成简单的几类。

  ⑴读图2-18,2-19,你能发现汽车和过山车的运动有什么不同?(要要求找出它们的差异)

  根据物体运动的路线的形状,可以将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一般说来直线运动比曲线运动要简单的多,但直线运动也千差万别。

  ⑵请大家读图2-20,比较两辆汽车运动存在的差异。

  小组讨论后回答:甲车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这种快慢不变、经过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不相等,运动快慢不相等的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提问:那么我们可以根据什么标准来将直线运动进行分类?

  教师小结:根据物体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否相等,直线运动可以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提问:百米跑运动员,从起跑线起跑,跑到终点,他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吗?(答:可以近似地看作是匀速直线运动。)

  (三)课堂小结

  1.机械运动的定义。

  2.参照物的选择。

  3.机械运动的两级分类。

  四、评价与反馈

  1. 学校举行的运动会上,我们是用哪一种方式来比较参加100米赛跑的同学谁跑得快?

  2. 一诗句是这样写的“坐地日行八万里”,你是如何理解这诗句的?

科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实验感受到物体重力的方向。

  2、能够利用器物模拟出月球围绕地球转的原理。

  科学知识:

  1、认识地球上的万物都具有竖直向下的重力,物体重力是由于地球引力引起的。

  2、初步体验到物体间存在着相互吸引的万有引力,天体的圆周运动可以产生离心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愿意主动提供自己的想法,听取其他同学的看法和意见。

  2、体会到任何科学认识都来源于科学实践,科学认识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

  3、感受科学活动和探究的乐趣,愿意像科学家牛顿那样大胆想象,热爱科学研究。

  教学重点:

  1、认识地球上的万物都具有垂直向下的重力,物体重力是由于地球引力引起的。

  2、初步体验到物体间存在着相互吸引的万有引力,天体的圆周运动可以产生离心力而克服地球引力。

  教学难点:

  1、通过实验感受到物体重力的方向。

  2、能够用水杯做模拟万有引力的实验。

  教学具准备:

  米尺,装大半杯水的一次性塑料水杯(杯口穿好绳),画重力方向记录图。

  教学过程:

  一、生活现象揭示物体都要落地

  1、谈话: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些现象。(出示动画:雨点落到地上、树叶飘落、杯子里的水打翻留向地面、书从桌子上掉下来、水龙头打开水流下来、球扔出去后掉下来)

  2、雨点、树叶、杯子里的水、书、自来水、球,它们最终都会怎么样?(板书:落地)

  二、感受物体重力的存在

  1、(出示米尺并提起)谈话:如果老师松手,米尺会怎样?(演示)怎样让米尺不掉到地上呢?(用手抓)

  2、下面我们就来做一个抓尺子的游戏。

  出示游戏规则,边讲解边请学生上台演示。

  (1)游戏由甲乙两个同学相互配合来完成;

  (2)甲同学将右手抬起与腰齐平,张开右手虎口;

  (3)乙同学提起米尺,将米尺的一半放于甲同学右手虎口中(注意米尺不能碰到甲同学的手);

  (4)当乙同学放下米尺时,甲同学迅速捏紧右手虎口去抓米尺。

  (5)完成两次游戏后,甲乙同学相互交换再做两次游戏。

  (6)甲乙同学完成游戏后,将米尺交给另外两个同学玩。

  注:(1)没有轮到游戏的`同学请仔细观察,在抓住尺子的一瞬间,甲同学的右手会向哪个方向运动?

  (2)甲同学在抓住尺子的一瞬间,你手里有什么感觉?

  3、学生游戏,观察手的运动方向,体会手里的感觉。

  4、游戏后交流。

  (1)在抓住尺子的一瞬间,甲同学的右手会向哪个方向运动?

  (2)在抓住尺子的一瞬间,你手里有什么感觉?

  5、师生演示,加深感受重力存在。

  (1)老师请一位同学上来抓老师手里的尺子,其他同学仔细观察在抓住尺子的一瞬间,甲同学的右手会向哪个方向运动?

  (2)在抓住尺子的一瞬间,你手里有什么感觉?

  (3)这股力来自哪里呢?

  6、揭示:我们把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做重力。(板书:地球吸引→重力)

  7、老师这里的一桶水受到重力吗?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水桶受到的重力。

  8、小组轮流提桶,并思考:提起水桶时,你手里有什么感觉?

  9、指名说说:提起水桶时,你手里有什么感觉?如果你放手,水桶会怎样?

  10、小结:不管是离开地面的物体,还是在地面上的物体,它们都会被地球吸引产生重力。

  三、认识重力的方向

  1、谈话:重力使物体向哪个方向落的呢?我们可以用箭头来表示重力的方向。(板画↓)

  2、出示尺子下落和提起水桶的图。

  它们受到的重力方向又是怎样的呢?

  (2)学生画重力方向。

  (3)画后交流。

  A.指名学生在实物投影仪展示画的重力方向。教师及时记录学生画的情况。

  B.物体受到的重力的方向是怎样的呢?(指向地心)

  (4)小结:地球表面的任何物体,都具有重力。重力的方向都是指向地心的。我们把这个都指向地心的重力方向叫做竖直向下。(板书:竖直↓)

  5、出示下雨、树叶飘落、水打翻、书掉下来、水龙头滴水、扔球图,让学生画画这些运动的物体受到重力的图。

  (1)谈话:掉落的雨点、飘落的树叶、掉落的书本、流下来的自来水、扔出去的小球,它们受到的重力方向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画一画。

  (2)学生画重力方向。

  (3)画后交流。

  A.指名学生在实物投影仪展示画的重力方向。教师及时记录学生画的情况。

  B.物体受到的重力的方向是怎样的呢?

  C.为什么这些物体都会落向地面?你能作出怎样的解释呢?

  四、解释牛顿的第一个问题

  1、谈话:苹果熟了落向地面,跟雨点从天上落到地上、树叶从树上飘落下来一样,非常平常。大科学家牛顿看到了苹果落地会想些什么呢?你知道牛顿和苹果落地的故事吗?

  2、边介绍边出示牛顿与苹果落地的故事(出示到第一个问题)。

  3、牛顿在300多年前提出的问题,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能作出怎样的解释呢?(板书:苹果为什么会落地)

  4、牛顿是怎么解释的呢?(出示牛顿的第一个解释:是某种看不见的力把苹果拉向地面,这种力使其他东西掉下来时,也都落向地面,这个力来自地球。它使地球上的万物都具有垂直向下的重力。)

  5、小结:牛顿说的“垂直向下”和我们说的“竖直向下”是一样的意思。同学们的解释和大科学家牛顿的解释基本是相同的,真了不起。生活中我们只要对一些现象加以注意并思考,也能像牛顿一样有伟大的发现。

  五、尝试解释牛顿的第二个问题

  1、看到苹果落地,你会想到些什么呢?

  2、牛顿还想到了什么呢?(出示牛顿想到的第二个问题)你没有想到吧?

  牛顿思考问题的深度比我们更深,想到的问题更具有探究性,这就是大科学家牛顿比我们高明的地方,我们应该向牛顿学习。

  3、对于牛顿的第二个问题,你能作出怎样的解释呢?(学生讨论,说说)

  4、在解释这个问题前,让我们先来做个“滴水不漏”的小游戏,好吗?

  5、讲解游戏规则,教师演示,请一个学生演示。

  (1)用手紧紧握住系着水杯的绳子。

  (2)把水杯快速地旋转。

  6、学生游戏。

  7、谈话:当我们把水杯倾斜甚至倒过来的时候,水会怎样?为什么会掉下来?

  当水杯快速旋转时,水有没有掉下来?水为什么没有掉下来?

  提示:刚才我们是把水杯向哪里甩?水杯是怎样运动的?

  (板画:水杯绕手圆周运动轨迹图)

  8、你能对牛顿提出的第二个问题“月亮为什么不掉下来”的作出解释了吗?

  (提示:月球是围绕地球转动的。那么月球围绕地球转动和刚才的旋转水杯有什么联系呢?)

  9、可以说,没有牛顿对“月亮为什么不掉下来”的解释,就没有今天的航天事业。

  请看——(播放神五载人飞船发射的视频)

  六、课堂总结

  (时间充裕)牛顿看到苹果落地,产生了“苹果为什么会落地”的疑问,并带着这个疑问进行大胆地假设、实验、分析、总结,并围绕“苹果为什么落地”作出了两个非常科学的解释,为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同学们在生活中也会对一些现象产生疑问吗?(请学生说说)

  你有过像牛顿一样,对这些疑问去大胆地假设、实验、分析、总结?

  你愿意像牛顿一样,对这些疑问去大胆地假设、实验、分析、总结?

  (时间不足)任何科学认识都来源于科学实践,科学认识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科学实践是充满乐趣的,愿你们能像科学家牛顿那样大胆想象,热爱科学研究。相信你也能像牛顿一样有伟大的发现!

  板书:

  20、苹果为什么会落地

  地球吸引→重力垂直向下(↓)

  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保持与发展对身边自然事物是好奇心,培养兴趣,善于猜想,乐于合作交流。认识了生活中常见的力重力。

科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会查阅书刊及其它信息源,经历搜集、整理、分析信息资料的过程;能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并能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

  2.愿意合作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3.认识大气层对地球及地球上动物、植物、人的意义;通过观察分析月球及其他星球上的环形山,了解大气层对地球的意义;了解人类活动对大气层产生的不良影响,意识到保护大气层的重要性。

  学生准备: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大气层方面的资料,并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初步的整理和分类,以备课堂上进行交流。

  教学准备:

  教师课前准备一些相关的图片、文字资料,有条件的还可以准备相关的音像资料。

  教学过程:

  一、讨论交流

  采取小组交流的方式。首先让学生将自己搜集的资料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引导学生将小组同学搜集的资料进行汇总,并从大气层的结构和人类在不同圈层内的活动情况两方面将资料归类。然后让学生用绘图或文字方式描述大气层的结构及人类在大气层的活动情况,并在小组内形成统一意见,达成共识。最后,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进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相互完善、相互补充,形成对大气层的整体认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恰当的加以引导和评价,使交流活动有序进行。

  还可以采取演讲解说的方式,让学生到讲台上展示自己搜集到的文字及图片资料。采用演讲解说的形式应注意引导学生尽量避免重复资料的解说,提醒学生学会聆听别人的发言,及时发现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补充和完善,从而逐步建构地球大气层概貌,形成对地球大气层的初步认识。

  二、提出问题

  先直接提出问题“假如没有了大气层,我们的地球会怎样”?

  三、猜想假设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针对问题展开讨论,并将讨论结果以论点的形式进行汇总。可以从大气层对地球、动物、植物、人等几个方面的意义入手,引导学生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切入研究主题,寻找解决问题的不同途径和方法,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逻辑性和条理性。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相互借鉴,达成共识。如果学生没有找到或谈及月球或其他星球上环形山的问题,教师可以将事先准备的文字或图片资料展示出来,同时提出问题:“月球上的环形山是怎样形成的”,引导学生讨论月球及其他星球上环形山的成因,从而更深刻地认识到地球大气层对地球的意义。活动结束,教师可引导学生填写好下面研究记录。

  四、实施探究

  我的研究记录

  研究项目研究结果我的证据

  大气层对地球的意义

  大气层对动物的意义

  大气层对植物的意义

  大气层对人的意义

  我的研究结论:

  实例。在这一环节结束时,教师要组织学生将活动结果进行总结:一是汇总大气污染的治理建议与方案;二是总结评价活动的开展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合作精神进行鼓励性评价,并对优秀建议和方案的提出者给与肯定和表扬。

  按照“认识大气层概貌——了解大气层对地球及地球动物、植物、人的意义——大气污染及治理”的思路。在教学过程中,打破活动条块化的框框,设计综合化活动,将本活动环节中活动点合并,即活动一、二、三合并成一个活动。在课的开始,先组织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看有哪些发现和收获。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开放式活动,充分交流自己的课前研究成果和搜集的资料,同时在小组内展开讨论,求同存异,达成共识,并将各组的研究成果汇总整理(如下表)。

  我们的研究记录

  我们研究的问题我们的研究成果

  大气层的结构

  也可将本课活动整合成“我们的大气层”主题演讲会的形式,学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推选代表进行演讲,也可以自主上台演讲。演讲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演讲者的表现及演讲内容及时进行评价。

  五、展示交流

  活动结束,组织学生交流,展示各组研究成果。如果学生在整合的活动中没有涉及大气污染治理方面的内容,在活动结束时提出关于治理的问题,让学生就治理问题谈想法或方案。

  六、拓展活动:

  臭氧层的破坏是最严重的大气污染,这也是最受环保工作者关注的焦点之一。教师可以布置学生课后搜集有关大气臭氧层遭到破坏方面的资料,并将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制作成宣传版面,并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宣传活动。

  也可以组织学生结合本课的学习内容及课后搜集的有关臭氧层知识设计保护地球大气的广告语或警示语,并将它们制作成警示牌,悬挂于教室、学校、社区显眼的地方,以此提醒自己和他人时刻关注大气污染问题。

  先由小组交流资料,再在全班发布新闻。

  小组合作,探索研究,对于合作中表现出色的小组奖励“合作小伙伴”

  学生按照不同的问题进行回答,同时在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教师进行及时的表扬与肯定。

  学生提出自己有疑问的问题,通过交流进行解答。对于课堂上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放到课下或以后解决。

  作业设计:

  做一份我家周围的空气状况调查报告:调查时间、调查地点、调查方法、调查过程、发现问题、我的建议。

  板书设计:地球的面纱

  对流层

  平流层

  中间层

  热层

  逃逸层

  课后反思:

  大气层是地球最外部的圈层,它的存在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从学生对大气层的认识上看,还是浮在面上、笼统的概念。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地球大气层的基本情况和地球上风的成因,通过观察、实验、制作、搜集整理资料、调查访问等方法研究蕴藏在其中的科学道理,了解了人类活动对大气层产生的不良影响,意识到保护大气层的重要性。

科学教案 篇4

  2 林中的树

  教学目标

  1、植物所需的主要养料不是来自于土壤,而是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

  2、解绿色植物能在阳光下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淀粉,同时释放出氧气。

  3、知道生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的。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和和细胞中的叶绿体。

  4、能利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对植物养料的来源作出假设,能根据已知结论进行推理。

  5、具有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尊重证据、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6、敢于提问,乐于交流。

  教学准备

  1、一盆天竺葵(或月季花),两张大小相同的黑色卡纸或锡箔纸(大小根据所选植物叶片的大小而定),曲别针。

  2、显微镜(每小组一台),用韭菜叶下表皮制作的植物细胞装片。

  3、光合作用挂图或多媒体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问题导入。

  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如:动物要吃食物,植物靠什么生存呢?(学生可能给出许多答案:植物需要水,经常浇水植物就可以生存;植物需要养料;植物还需要阳光照射等。)

  出示单元主题图:走进树林,树木郁郁葱葱,树木生长所需要的养料从哪里来呢?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提出自己的假设。

  二、了解海尔蒙的实验。

  (1)讲述:在300多年前,有一位科学家也思考了这个问题,让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通过谈话,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

  (2)阅读海尔蒙的实验研究的故事。思考:①海尔蒙是怎样猜测的?他的实验是怎样做的?从海尔蒙的实验中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了解海尔蒙是怎样思考和实验的,以及怎样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②海尔蒙的探究过程给你什么启示?根据海尔猛实验中的发现你什么进一步推测?(可以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根据结论进一步推理:海尔蒙在完成了实验之后,他推测植物生长的养料是从雨水中得到的,你同意他的推测吗?在学生思考提出观点的过程中,要引导他们陈述理由,重要的是学生在思考。)

  三、探究植物在体内制造养料的方法

  (1)演示实验:课前将一盆生长良好的天竺葵带进教室,选择一片生长良好的叶,用黑色的卡纸将这片叶正反两面严严实实地遮盖,然后将整株植物放在教室向阳的窗台上。

  (2)讨论并推测:几天之后,叶片可能会发生什么变化?(让学生把自己的推测记录在科学笔记本上,下节课一起来观察实验结果,看谁的预测是正确的。)

  (3)课外活动:①保护好教室里的实验植物。②自己在家里和父母合作也做一做这个实验。

  第二课时

  一、继续探究植物在体内制造养料的方法。

  (1)交流分析实验现象。

  ①请在家里做了实验的同学交流自己的实验过程和发现。

  ②观察课堂实验的天竺葵叶发生了什么变化,看看自己在实验前的预测是否正确。

  ③讨论:这片叶子可能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认为与什么有关系呢?(期望学生能分析出问题的结论是不现实的,但是要引导学生从实验的过程中去寻找相关因素,让他们意识到变化是有原因的。)

  (2)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和叶绿体。

  ①指导学生认识显微镜的构造,讲解使用方法。

  ②分小组观察植物叶片细胞,并描述细胞的样子,指导学生认识叶片细胞中的绿色颗粒叫叶绿体。

  ③讲解: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最小单位。

  (3)讲解光合作用的过程。教师利用挂图或者多媒体资料,形象讲解光合作用的过程。交流并明确以下问题:

  ①植物在体内制造养料需要什么条件?

  ②植物主要用什么器官制造养料?

  ③植物制造养料的原料是什么?

  ④植物制造养料的原料从哪里来?

  ⑤人们常说:植物生长离不开阳光、空气和水,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二、了解植物光合作用的意义。

  (1)讨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除了为自己制造了营养物质,还为动物和人的生存提供了哪些物质?

  (2)交流分享讨论结果。

  三、总结与拓展。

  (1)小结本课学习的收获。

  (2)课外收集有关树木生长的资料。

科学教案 篇5

  教学难点

  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概括主题思想兼而习之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回顾前面几节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

  1.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为什么会发生巨大的变化?(从西方传入电报、电话以及照相、电影等,新闻报纸、出版事业也在中国出现)

  2.你能说出以下各时期兴办的刊物名称吗?(组织学生“对号入座”:

  A.洋务运动时期:《申报》

  B.维新变法时期:《万国公报》[后改名为《中外纪闻》]

  C.辛亥革命时期:《民报》[中国同盟会机关报]、《南风报》(中国同盟会广西支部编辑)

  D.新文化运动期间:《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每周评论》

  E.五四运动期间:《京报》、《晨报》等)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

  这些报刊都是向西方学习先进文化的产物,对近代中国文化的发展起过重要作用。其实,比这些报刊更早研究西方文化的思想家魏源早在鸦片战争期间就已经出现了。近代史上,中华民族还有许多爱国知识分子不甘失败,积极展开挽救民族危机的活动。他们在思想上、科技上学习西方先进文化,勇敢地进行赶超和创新,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布置学生阅读112~116页全课内容,对重要的年代、人名、着作名称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按小组交流个人看法,要求人人过关。)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

  (由于他们生活的时代早,而且产生了巨大的激励作用,所以调到前面作为范例进行探究)

  1.怎样学习有关魏源的历史知识?(通过设问,启发学生从生活时代、代表作[或创造发明]、主要内容、成功原因等方面进行了解:

  A.生活时代:鸦片战争期间

  B.代表作:《海国图志》

  C.主要内容:“师夷长技以制夷”

  D.成功原因:崇高的爱国精神[反抗外侵];

  良好的道德品质[讲诚信,不负林则徐重托];

  强烈的创新意识[批判闭关锁国政策,破除轻视科技的愚昧观点]。)

  2.有关严复的重要内容是什么?(启发学生运用上例,自我提炼知识要点:

  A.生活时代:戊戌变法时期

  B.代表作:译着《天演论》

  C.主要内容:“物进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

  D.成功原因:崇高的爱国精神[反抗外侵,主张救亡图存];

  良好的道德品质[勤奋好学,既学军事,也广泛涉猎西方政治学说];

  强烈的创新意识[为译着加按语

  ,叙述己见,警醒世人,宣传变法]。)

  【教师小结、过渡】向西方学习,是中国近代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的基本走向;爱国主义则是激励人们奋进的强大精神动力。以这些思想为支撑,科学家们在各自领域内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中国人修建的第一条铁路

  你知道当年建立这项伟业的人物事迹吗?(组织学生运用上例,自我提炼知识要点:

  A.人物姓名:詹天佑

  B.重要贡献:自行设计和建成京张铁路[干线]

  C.年代:1905~1909年

  D.突出成就:居庸关、八达岭隧道

  E.成功原因:崇高的爱国精神[学成本领,报效祖国];

科学教案 篇6

  一、 活动主题: 地球村

  我们同住地球村

  二、活动目的:

  1、让幼儿知道全世界的儿童住在同一个地球村上,全世界儿童是一家。

  2、让幼儿了解地球的特征。

  3、怎样保护我们的地球。

  三、活动准备:课件,儿歌,歌曲《手拉手地球村》地球仪

  四、活动过程:

  1、认识地球仪。

  让幼儿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蓝色的是海洋,各种颜色代表着国家和地区。找到我们国家在哪里,哪里是我们河南省。

  2、什么是地球村,让幼儿知道地球就是一个大村庄。

  小朋友你们知道什么是地球村吗?地球村就是把地球比喻成一个村庄。

  村是一个很小的地方,但是现在随着交通、通讯工具的现代化和世界人口的增长,地球也仿佛变小了,同时,地球村也是全世界人民无论国家、种族都能友好相处的意思,地球村让世界小朋友距离更近了。小朋友你们想看地球村上美丽的风景吗?

  3、出示图片,世界风光。知道地球分为七大洲和四大洋。

  提问:小朋友们刚才看到了什么?

  你们知道是谁生活在这些美丽的地方吗?----人类

  4、了解地球的基本特征。

  现在为了让小朋友把地球看的更清楚,老师把球体的地球仪展开成一个平面图,大家会发现我们可以把地球看的更清楚了,我们一起数一数有颜色的地方有几块?有七块,这七块就是地球上的陆地,也就是七大洲,我们看看七大洲的名称。蓝色的地方是海洋,被陆地分为四大洋。

  我们现在知道了地球上有七大洲四大洋,小朋友知道地球有那些特征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地球上有三分之二的面积是海洋,只有三分之一是陆地。广阔的平原,适合农作物树木生长。沙漠十分干燥.长年干旱,几乎没有水不适合人类居住。地球上有很多的山脉、以及河流。这是地球上几个重要的特征,小朋友们记住了吗?

  5、游戏:给不同肤色的小朋友找家。让小朋友知道世界上有几种肤色的人种,他们都分布在那些洲。

  小朋友已经知道地球是一个村庄,全世界的小朋友都住在地球村里,那么你们知道世界上的小朋友有几种肤色吗?他们大概都住在那个洲呢?让我们来看看一起找找?

  6、引导幼儿知道我们中国在地球上哪个洲?中国的地形图是什么形状的?我们喀什住在地图的什么位置?其特征你知道那些?

  刚才我们了解了世界风光、地球特征和世界上其他小朋友的居住情况。现在我看看中国在地球上那个洲?什么形状的?你们知道吗,我们所居住的新疆是全国面积最大的省区,占全国面积的六分之一,大部分是干旱少雨的沙漠地区,所以人口居住的不是很多。下面我们一起来学儿歌。

  7、学儿歌。

  8、我们应该要怎样保护地球?作为小朋友我们能做什么呢?

  刚才儿歌里说了要保护好我们的大地球,作为我们小朋友应该怎样去保护呢?你能作些什么呢?

  9,幼儿自由发言

  10、小结。

  今天,我们这节社会课让小朋友们认识了地球,知道了地球村,也知道全世界的小朋友都生活在这个村庄里,是一家人,了解了地球的基本特征,并且能尽我们微薄的力量来保护我们的地球,小朋友们都学的非常认真,希望小朋友们记住今天所学的内容。地球村让全世界小朋友距离更近了,近得都可以手拉手了。最后让我们一起来歌唱我们的地球村吧《手拉手,地球村》。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04-06

春天科学教案03-09

有关科学教案06-12

身边的科学教案07-13

关于科学教案07-27

关于科学教案07-24

走进科学教案12-08

科学教案:蜗牛09-11

科学教案《赛车》04-07

科学教案范文04-06